Workflow
中国汽车报网
icon
搜索文档
进博会“全勤生”通用汽车交出本土创新答卷
中国汽车报网· 2025-11-05 12:39
参展策略与核心信息 - 公司连续第八年参加进博会,展示聚焦智慧移动出行趋势的升级汽车及智慧出行展区 [1] - 公司通过两款体现本土创新智慧的车型,诠释其深耕中国市场、加速本土创新的发展战略 [1] - 公司高级副总裁表示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并强调与上汽集团的两家合资企业是其在华竞争力的核心,将持续驱动本土创新深化 [3] 本土创新产品展示 - 别克至境L7是别克高端新能源子品牌"至境"的首发旗舰轿车,基于本土研发的"逍遥"超级融合架构打造 [3] - 别克至境L7搭载"真龙"增程系统及与Momenta合作研发的"逍遥智行"辅助驾驶系统,开启品牌智电出行新篇章 [3] - 宝骏悦也PLUS是一款潮玩智能纯电SUV,采用独特"方盒子"设计,满足多样化出行需求,是本土创新反哺全球的案例 [5] 财务表现与市场复苏 - 公司第三季度净收入达486亿美元,调整后息税前利润为34亿美元,息税前利润率提升至6.9%,核心财务指标超市场预期 [7] - 公司在中国市场已连续4个季度实现盈利,巩固了业务重组后的强劲复苏势头,并为实现全年盈利性增长奠定基础 [7] - 公司第三季度在中国市场实现了销量和市场份额的同比双增长,得益于其打造的多元化新能源产品阵容 [7] 行业趋势与战略定位 - 进博会将汽车展区升级为汽车及智慧出行展区,更聚焦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趋势,涵盖整车、新能源、智慧交通等重点领域 [7] - 公司的参展策略从动力系统到智能座舱,从高端旗舰到大众潮玩,展示了一套完整的未来出行解决方案 [7] - 公司通过奥特能电池技术本土化、与科技公司深度合作等行动,证明扎根本土需求、拥抱本土创新是在全球汽车产业变革中站稳脚跟的关键 [8]
观车 · 论势 || 摒弃“大字宣传,小字免责” 诚意比噱头更重要
中国汽车报网· 2025-11-05 08:55
当醒目的宣传大字抢占消费者视野,角落里若隐若现的小字免责声明,却像一根刺,刺痛着消费者 的信任神经。 近期,某些企业深陷"大字宣传,小字免责"的舆论漩涡,这场风波看似是消费者对营销乱象的吐槽,实 则触及了企业诚信经营的核心议题,值得行业内外深刻反思。 回溯历史,"大字宣传,小字免责"并非新鲜事物。早期的方便面广告中,大块牛肉与现实中指甲盖大小 的肉渣形成鲜明对比,而那句"广告创意,以实物为准"的小字,似乎成了商家逃避责任的"挡箭牌"。罗 永浩曾在直播中提及此类现象,直言这是行业陋习。的确,从方便面到汽车,从日常消费品到高端技术 产品,这种营销手段似乎成为一种"潜规则"。然而,为何方便面广告中的落差能被消费者一笑置之,而 车企类似操作却引来口诛笔伐?究其根源,核心在于误导的性质、范围与可能引发的后果,存在本质区 别。 从误导性的差异来看,方便面作为单价低、消费频次高的民生商品,消费者对其宣传中的"牛肉块""海 鲜粒"本就有理性认知,即便看到小字免责声明,更多是调侃而非质疑。但汽车作为大宗消费品,其续 驶里程、安全性能、智能配置等核心参数直接关系到用户的使用体验、财产安全甚至人身安全。当车企 以"700公里超长续 ...
英国汽车产量为何屡屡刷新“下限”?
中国汽车报网· 2025-11-05 08:51
英国汽车产业整体产量下滑 - 2025年9月英国乘用车产量为51,090辆,同比下降27% [2][3] - 2025年1月至9月英国乘用车累计产量为543,100辆,同比下滑8.4% [3] - 2025年9月英国商用车产量为3,229辆,同比暴跌78% [4] - 2025年1月至9月英国商用车累计产量为39,151辆,同比大跌58% [4] - 2025年5月英国汽车产量同比下降32.8%至49,810辆,创1949年以来同期最低水平 [4] - 2025年8月英国汽车产量为38,693辆,同比下降18.2%,为1956年以来同期最低水平 [4] 捷豹路虎网络攻击事件影响 - 捷豹路虎因网络攻击导致全球生产线自2025年8月31日起停摆,3.3万名员工被迫休假 [3] - 捷豹路虎3家英国工厂停产超过5周,9月未生产1辆汽车,而此前其英国工厂每天生产约1,000辆车 [3] - 此次网络攻击造成经济损失约19亿英镑,波及全英5,000家企业,全面恢复预计需等到2026年1月 [3] - 事件不仅影响英国本土市场,也拖累了英国汽车对欧盟、美国等主要海外市场的出口 [3] 行业面临的结构性挑战 - Stellantis于2025年3月底关闭其位于英国卢顿的商用车工厂,导致商用车产量大幅下降 [2][4] - 自2025年4月3日起,美国对进口车加征25%关税,导致英国5月对美汽车出口量同比大降55.4% [5][6] - 英国5月对欧盟汽车出口量同比下降22.5% [6] - 英国脱欧、成本压力、全球竞争及贸易不确定性等因素持续削弱英国作为制造基地的吸引力 [4][6] 政策环境变化的影响 - 英国2024年秋季预算案提出大幅增税措施,法拉利已持续6个月减少向英国市场投放新车 [7] - 英国政府计划将员工购车计划(ECOS)纳入"实物福利"征税范围 [7][8] - SMMT警告称,若终止ECOS计划,每年英国新车销量将减少8万辆,汽车产量也将大幅减少 [8] 电动汽车发展与行业前景 - 英国汽车行业预计将连续第3年实现超1,100亿英镑贸易额,支撑79.6万个就业岗位,年营收达920亿英镑 [9] - 英国政府计划在2030年前让英国重返全球前15大汽车制造国之列,电动汽车是发力点 [9] - 2024年英国纯电动车销量(38.19万辆)首次超越德国(38.06万辆),在欧洲位居第一 [9] - 2025年9月英国纯电动车销量72,779辆,同比增长29.1%;插电混动车销量38,308辆,同比大涨56.4% [10] - 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车企销量占据英国乘用车市场11.8%的份额,创历史新高,是去年同期(5.1%)的两倍多 [10]
“蔚小理”集体变阵,人事调整下的AI大模型之争
中国汽车报网· 2025-11-04 19:39
核心观点 - 中国头部造车新势力“蔚小理”近期出现密集的高层人事变动,其核心是围绕智能驾驶技术路线从传统模块化架构向AI大模型进行根本性转型,这反映出行业在AI大模型领域的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 [2][3][4][6] 人事与组织架构调整 - 小鹏汽车自动驾驶中心原负责人李力耘卸任,由世界基座模型负责人刘先明接棒,刘先明此前在Meta和通用汽车Cruise从事前沿技术研究 [2][3] - 蔚来汽车人工智能平台负责人白宇利、世界模型负责人马宁宁、智驾产品负责人黄鑫相继离职,公司宣布调整架构以全力冲刺“世界模型2.0”,副总裁任少卿兼任中科大AI实验室成员 [2][3] - 理想汽车在9月对自动驾驶部门进行重大组织调整,原VLA、端到端模型、量产研发的3位核心高管离职创业,三大团队被拆分为11个二级部门,所有负责人直接向研发副总裁郎咸朋汇报,旨在从“功能导向”转向“AI组织” [2][4] 技术路线转型驱动力 - 行业专家指出,传统模块化架构面临技术瓶颈,难以应对复杂路况,用户对功能受限感到失望,向AI大模型快速转型几乎成为唯一出路 [3] - 智能驾驶技术路线出现根本性变革,端到端大模型正取代传统架构,主要分化为VLA和WA两大技术阵营:VLA路线主张将视觉信息转化为语言语义再进行决策,WA路线主张通过感知直接生成驾驶行为 [6] - VLA路线在处理临时场景时泛化能力更强,WA路线被认为是自动驾驶的终极解决方案,技术路线的选择直接影响车企的人才战略和组织架构 [6] - 世界模型具备对信息的全景理解力,能模拟人类感知和决策过程,为自动驾驶系统提供预测和适应动态环境的能力 [7] 市场竞争压力 - 以华为WA路线为代表的竞争对手市场表现良好,“蔚小理”的智驾优势正被挤压,面临正面竞争和后方追赶的双重压力,若不能在AI大模型上突破将失去市场 [7] - 智驾研发呈现马太效应,研发AI大模型需要巨额资金投入,包括模型研发、训练运行费用乃至亿元级别的智算中心建设,高昂成本迫使车企优化人才结构以实现效益最大化 [8] - 智驾竞争已从功能落地速度的比拼,转向“AI大模型的底层架构”和“科技愿景的高度”的比拼,跟不上节奏的车企可能被淘汰 [10] 研发投入与商业价值 - “蔚小理”约60%的研发经费用于智能驾驶领域,今年上半年小鹏汽车研发支出约41.9亿元,理想汽车约53亿元,蔚来约61.9亿元,零跑汽车宣布2025至2030年将投入500亿元用于智能驾驶自主研发 [11] - 智驾的商业价值正在重构,从传统的“硬件利润”模式向“数据变现”模式转变,智能汽车数据资产化可用于分析用户习惯偏好,反哺保险定价、精准营销等服务,构建“车-路-云”数据生态闭环 [10][11] - AI大模型研发能力之争可能在未来几年内重塑整个汽车行业的竞争格局,决定哪些企业能留在市场竞争中 [11]
快递物流企业筑牢“双11”履约保障网
中国汽车报网· 2025-11-04 19:37
行业战略转变 - 快递物流行业一改往年应急式应对策略,以前瞻性布局、科技赋能和服务提质迈向高质量发展 [2] - 行业竞争从价格战迈入价值战,企业将服务质量、客户体验作为竞争关键,通过提质增效的精细化运营赢得市场 [10] - 行业使命从传统的精准送达包裹向提供一体化物流解决方案转变,竞争集中于服务品质、运营效率与模式创新三大维度 [10] 多维运力保障 - 京东物流在全国布局3600个仓库及云仓,通过前置仓加干线直发模式将211仓配时效缩短63% [3] - 德邦快递推出大客户直发、门店直发等方案减少中间装卸环节,并强化夜间增发机制加密干线班次 [3] - 中通快递全网94个转运中心、690套自动化分拣设备全速运转,10000余辆高运力车辆组成骨干网络 [4] - 极兔速递开发多渠道运力资源池,延长发车节点,通过分层级人员培训体系确保高峰期间人力车辆双充足 [4] - 顺丰速递打造弹性仓储加运力保障协同体系,提前锁定主流公路运输运力优先权,开通多条专线直达运输线路 [4] 科技赋能与效率提升 - 自动化分拣设备已成为快递转运中心标配,中通快递的分拣差错率能精准控制在0.01%以下 [6] - 京东物流投用超脑2.0加狼族智能集群,顺丰速递构建智慧大脑实现智能分仓与路由优化 [7] - 菜鸟速递启用全球最大无人物流网络支撑预售30分钟送达的极速服务 [7] - 无人配送车在全国200多座城市部署,每辆车单日可完成80至100单配送任务 [7] - 智能化设备与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大幅提升物流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推动行业从人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型 [7][8] 服务升级与市场影响 - 物流体验对消费决策影响力增强,淘宝闪购的亿级新增用户中多数是被高频即时服务吸引的城市群体 [10] - 行业竞争从单纯拼速度向速度与服务并重演进,企业通过时效分层、场景化定制与功能增值服务带来全新体验 [10][11] - 菜鸟速递在双11期间全面提升预售极速达,通过干线运输网络化、中转分拨智能化提升公路货运整体效能 [4]
九重之下尽显匠心匠技 五载发掘探秘紫禁城“地下史书”
中国汽车报网· 2025-11-04 17:43
公司公益战略 - 梅赛德斯-奔驰星愿基金在中国已深耕15年,通过体系化公益平台落实近百个项目,公益成果惠及超过1亿人次[1][8] - 公司秉持“商责并举”在华发展承诺,是唯一同时与故宫博物院、敦煌研究院建立长期公益伙伴关系的国际汽车品牌[8] - 公司成为目前唯一公益项目覆盖全部中国首批五大国家公园的国际企业[8] 与故宫博物院合作 - 自2018年起与故宫博物院开启公益战略合作,聚焦文物保护、古建修缮、考古研究、技艺传承和青少年文化教育[7] - 共同启动“造办处建筑遗址考古研究”项目,5年来发掘面积约2300平方米,取得紫禁城考古迄今为止最丰硕成果[5] - 支持“景福宫研究性保护”项目及故宫工匠学习国家级非遗技艺“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7] - 参与举办百余场“故宫文化童趣行”活动,惠益数千名少年儿童[7] 具体公益项目成果 - 公益支持的“九重之下——故宫造办处旧址考古成果展”于11月4日至2026年2月8日在故宫博物院永寿宫免费开放[3] - 造办处是紫禁城内面积最大、遗迹类型最丰富、时代序列最完整的考古遗存,考古发现为北京中轴线历史溯源和成功申遗提供依据[5] - 除文化领域外,公益项目还覆盖环境保护、道路安全共建、青少年教育领域[8]
赵福全新书《新汽车创新战略》出版
中国汽车报网· 2025-11-04 17:25
新书发布与核心概念 - 《新汽车创新战略》正式出版,为“赵福全研究院·汽车产业战略系列”丛书的第九部专著 [2] - “新汽车”概念由赵福全于2017年首次提出,目前进入全面落地新阶段,相关创新发展战略的探讨变得必要且紧迫 [3] 书籍内容与来源 - 新书内容源自“赵福全研究院”高端对话栏目,该栏目自2014年创办以来已完成77期对话 [4] - 书籍收录了赵福全与付于武、朱江明、程鹏、李克强、安筱鹏等业内专家及企业领导的高端对话,以及其主持的第31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上的尖峰对话 [5] - 书籍结构分为“高端对话”和“论道车界”两部分,后者基于对话内容系统归纳了产业发展共识及方法论,并配有专门制作的图表以直观展示观点 [5] 新汽车的系统工程属性 - “新汽车”创新发展是一项牵涉广泛、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涵盖产业、企业及技术层面 [6] - 未来汽车将与交通、能源、城市等融合发展,成为打通人流、物流、能源流、信息流及价值流的移动载体,其发展被视为一场社会经济革命而非简单的产品升级 [6] 技术驱动与产业趋势 - 人工智能技术特别是大模型的快速发展,将驱动汽车从“软件定义汽车”向“AI定义汽车”跃迁,强调颠覆性创新的必要性 [6] - 智能电动汽车是全球共同需求和共性规律,中国先行一步但不会成为世界孤岛,行业需坚定推进电动化、智能化发展 [6] 企业转型与创新 - 从企业体系升级角度看,数字化转型虽收益难预期,但不转型的风险是企业难以承受的,因此势在必行 [6][7] - 书中判断为“新汽车”创新勾勒出完整的行动地图,回应了业界关切问题并预判了行业发展趋势 [7]
消息 || 2025 AAC感知技术峰会圆满举办
中国汽车报网· 2025-11-04 17:21
凭借车规级标准与一体化的交付能力,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瑞声科技现已 跻身全球车载音响系统前十行列,成为惟一入榜的中国企业。瑞声科技表示,未来将继续以"物理AI"为 战略核心,携手全球合作伙伴,从声学、光学、触觉与更广泛的感知智能领域,推动智能汽车体验进入 新的时代——一个更懂人、更懂生活的时代。 作为极氪9X的技术合作伙伴,瑞声科技在声学领域助力极氪9X打造了naim殿堂之声音响系统。据了 解,双方在声场架构、扬声器布局和降噪方案等环节进行了深度协作。极氪9X采用9.2.4.8声场布局与前 后双低音炮设计,并在双层夹胶玻璃和整车静谧性基础上搭载主动降噪系统,以多麦克风捕捉噪声、以 扬声器反向发声,实现沉浸、纯净的座舱声场。 随着AI技术深入座舱,在瑞声科技看来,下一代沉浸式智能座舱必然是多感官融合的结果,以声、 光、电、触为用户搭起真实的体验场景。为此,凭借在消费电子领域的深厚积累,瑞声正在将传感器、 麦克风矩阵、座椅振动反馈、独立音区等能力快速迁移到车载领域。 本报讯 10月28日,瑞声科技2025"想象例外"AAC感知技术峰会正式启幕。从智能手机、智能眼 镜,到智能耳机 ...
东京车展中国元素真不少
中国汽车报网· 2025-11-04 17:15
展会概况与行业趋势 - 2025日本移动出行展(原东京车展)于10月29日至11月9日在东京举办,展会范围从汽车扩展至机器人、飞行汽车等更广泛的智慧出行生态 [2] - 日系车企在展会上展示其在传统车型升级与电动化领域的双轨战略 [4] 日系车企动态 - 丰田汽车展示多款概念车及新车型,覆盖从豪华到实用的各个细分市场,并将旗舰车型“世纪”升格为定位高于雷克萨斯的独立超豪华品牌 [3] - 日产汽车带来多款车型,其中改款艾睿雅纯电动SUV新增对外放电功能并搭载谷歌服务,全新MPV君爵采用第三代e-Power混动技术,计划于2026年在日本上市 [4] - 本田展示多款新车,包括计划于2027年全球上市的0系列入门级SUV本田0 α,以及预计2026年在日本发售的Super-One原型车 [4] - 马自达展出两款概念车,分别采用插混系统整合双转子涡轮增压发动机,以及旨在深化人车情感联系的AI技术 [4] - 三菱、铃木、斯巴鲁等日系品牌也各有新车推出,例如三菱Elevance插混概念车和斯巴鲁电动性能概念车 [5] 中国品牌参与及策略 - 比亚迪设置乘用车与商用车双展台,展出多款热门车型及高端超跑U9,并首发专为日本市场打造的纯电K-Car车型Racco,该车搭载20kWh电池,WLTC续航180公里,计划2026年夏季在日本上市 [6][7] - 极氪009通过日本代理商首次亮相,瞄准商务接待和高端家庭用户,计划年内在日本接收订单,2026年起交付 [8] - 中国车企采用差异化策略进入日本市场,比亚迪主打平价车及K-Car市场,极氪则定位高端 [6][8] 中日产业融合与技术输出 - 比亚迪与日本零售巨头永旺达成战略合作,从2025年起在日本约30个商业设施内设立销售网点,引入“商超卖车”模式 [10] - 日产汽车首次将在华研发的纯电动轿车N7带到东京车展,测试日本市场对中国产日产车型的接受度,探索“中国研发、全球适配”的新路径 [10] - 中国智能汽车供应链企业首次登陆东京车展,轻舟智航面向日本市场推出L4级无人驾驶巴士及全栈解决方案 [11] - 日本IT服务商SCSK跨界造车,其首款原型车的智能座舱底层技术由中科创达提供 [11]
稳好基盘 扩大优势 再谱新篇 ——8位专家寄望汽车业“十五五”
中国汽车报网· 2025-11-04 17:15
行业产销目标与战略意义 - 行业在“十五五”期间总体销量目标为4000万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目标提升至70%-80% [3] - 汽车制造业总产值在“十四五”期间已超过房地产,成为国民经济第一支柱产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5万亿元 [3] - 实现4000万辆目标需在扩大内需和出口等方面发力,巩固新能源汽车全球领先地位是重中之重 [3][6] 新能源汽车发展路径 - 新能源汽车仍是未来几年拉动市场增量的主要动力,预计2027年后增幅会回落,但2029年前市占率仍处明显增长态势,未来3-5年可能超过或接近80% [4] - 需推动新能源汽车从数量快速增长的单项冠军向高质量发展的全能冠军迈进 [8] - 要谋划更长期的扶持政策体系,确保国内市场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并加快管理政策从生产管理向使用管理转换 [6] 技术创新与核心竞争力 - 行业需在电池、芯片、AI等关键核心技术方面持续突破,攻克“卡脖子”技术 [3][10] - 巩固电动化技术领先地位需攻关固态电池产业化,加强液态电池技术升级,并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12] - 智能化是全球产业竞争下一个重点,需加强车用关键技术研发,加快国产大算力芯片上车,加速辅助驾驶技术由L2级向L4级提升 [13] 出口与全球化发展 - “十五五”期间汽车出口有望达到1000万辆,以2024年出口640万辆为基础,年均复合增长达8%即可实现目标 [4] - 出口高质量发展需注重产品质量与海外市场服务体系建设 [15] - 外资企业战略形成“中国、为中国、向世界”共识,利用中国供应链优势增加出口动能 [7] - 行业需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优化外商投资环境,支持自主品牌开拓海外市场,推动从“产品输出”向“技术输出”、“品牌输出”升级 [15] 产业政策与市场环境 - 政策协调需加强产能结构调整,如通过“出清一个、进入一个”方式增强市场活力,并适度允许代工模式 [8] - 税收政策需适度调整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推动“油电同权”,完善车辆公路养护成本分摊机制 [8] - 需加强监管规范产业竞争秩序,限制无底线竞争,构建健康有序市场环境,并引导没有竞争力的企业退出 [6][8] 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 行业需从全产业链角度推进绿色转型,包括低碳设计、低碳制造、建设低碳工厂、选择低碳供应链、使用绿色电力和建立材料循环利用生态体系 [16] - 需坚定合作开放,提升供应链全球竞争力,促进“双碳”互认互信,共同推动全球汽车行业绿色发展 [16] - 需加快充电桩、换电站、氢燃料供应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消除用户焦虑,为新能源车普及创造便利条件 [17] 人才培养与品牌建设 - 人才是创新基础和产业发展核心,面对产业深刻变革需做好高素质人才培养 [11] - 需用安全品质和产品质量提升塑造品牌竞争力,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十五五”是中国汽车品牌建设的关键时期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