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资讯

搜索文档
中国科研团队研发新型肝纤维化靶向干预策略
环球网资讯· 2025-06-23 22:12
新型肝纤维化靶向干预策略LIVTAC -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何永捍团队联合上海药物研究所张翾团队研发出新型肝脏靶向蛋白降解剂LIVTAC 可有效控制早期肝纤维化和抑制晚期肿瘤进展 [1][3] - 肝纤维化是所有慢性肝病向终末期发展的必经病理阶段 目前治疗药物匮乏 临床主要停留在病因控制阶段 [1] LIVTAC技术原理 - LIVTAC通过偶联PROTAC分子与肝脏特异高表达的ASGPR受体配体 实现肝脏靶向摄取和释放 精准降解肝内靶蛋白并特异杀伤肝癌细胞 [3] - 实验证实LIVTAC分子XZ1606可结合肝星状细胞表面ASGPR 通过内吞-溶酶体剪切-泛素蛋白酶体途径降解BRD4蛋白 [5] 实验模型与效果 - 研究团队利用TGF-β诱导HSC建立体外纤维化模型 并采用CCl4和CDAA-HFD构建小鼠肝纤维化模型 [5] - XZ1606在体内外模型中均能有效抑制纤维化 在CDAA-HFD模型中还可逆转肝脏脂肪变性并恢复代谢功能 [5] 学术成果发表 - 研究成果于6月23日发表在生物医药期刊《Theranostics》 标题为《Liver-targeted degradation of BRD4 reverses hepatic fibrosis and enhances metabolism in murine models》 [6]
“AI技术正从思考向行动跨越”
环球网资讯· 2025-06-23 19:35
AI技术发展阶段 - 当前AI技术正处于从"思考"向"行动"跨越阶段 [1] - AGI将是一个长期演进过程 当务之急是让AI能解决问题并落地生根 [1] - 中国人工智能已从单一技术突破转向系统性赋能新阶段 [1] AI产业趋势 - 大模型赋能的智能体成为AI应用新范式 驱动AI终端产品竞相涌现 [1] - AI终端产业规模有望迎来排浪式增长 [1] - AI为电信行业开拓广阔前景 将为运营商和企业创造更大价值 [1] AI技术应用案例 - 乐聚人形机器人已能完成物料抓取和搬运动作 展示工业场景应用价值 [2] - 荣耀预告将发布AI智能体手机Magic V5 实现全栈式个人知识库等功能 [2] - 5G技术推动中国C-V2X市场快速增长 带来智能座舱等场景体验变革 [2] 中国AI发展优势 - 中国是全球最大5G市场 在AI与开放式API发展方面走在前沿 [2] - 亚洲数字与移动产业变革速度惊人 [2] - 运营商与开发者深度协作是发展优势 [2] AI革命影响 - AI正在改变生产生活方式 成为推动社会经济人文变革的动力 [3] - 从局部应用到系统重构 从单体智能到集群智慧 从效率提升到价值重塑 [3] - 技术爆发式增长前夜已经到来 [3]
五连发!MiniMax发布周掀起全球AI技术风暴
环球网资讯· 2025-06-23 17:25
技术发布周概述 - 公司MiniMax通过"技术发布周"展示在基座模型、多模态技术、通用智能体Agent和视频Agent等领域的全面突破,为全球AI竞赛注入新变量 [1] - 发布内容包括全球首个开源大规模混合架构推理模型MiniMax-M1、视频模型Hailuo-02、MiniMax Agent、Hailuo Agent和音色设计Voice Design [1] MiniMax-M1模型 - MiniMax-M1是全球首个开源大规模混合架构推理模型,在性能比肩顶尖闭源模型的同时实现极致成本效益 [1] - 采用"闪电注意力"混合架构与CISPO算法,支持100万上下文输入和8万Token推理输出,算力消耗仅为DeepSeek R1的30% [2] - 在Artificial Analysis Intelligence Index榜单中位列全球开源模型第二名 [2] - 强化学习阶段仅使用512块H800 GPU,耗时三周,成本53.5万美元,比预期少一个数量级 [4] - 海外开发者广泛讨论,被VentureBeat称为"正在搅动全球模型格局",The Decoder将其性能对标Google Gemini 2.5 Pro [4] Hailuo 02视频模型 - Hailuo 02视频生成模型以"世界一流效果"和"颠覆性成本效益"叫板Veo3等国际顶尖模型 [6] - 采用Noise-aware Compute Redistribution架构,模型参数和训练数据量分别提升3倍和4倍,效率提升2.5倍 [6] - 在Artificial Analysis视频竞技场中位列全球第二,领先Google Veo3和快手可灵,价格显著低于Runway等同行 [6][7] - 实现原生1080P电影级画面,是全球唯一能处理高复杂物理场景的视频大模型,如体操翻转和喷火互动 [10] - 已帮助全球200个国家创作者生成超过3.7亿个视频 [12] MiniMax Agent - MiniMax Agent是能完成长程复杂任务的通用智能体,可多步规划专家级解决方案并执行多个子任务 [12] - 在内部使用两个月后已成为超过50%员工的日常工具,能处理投资策略分析、深度解析和艺术导览等任务 [13] Hailuo Video Agent - 是国内首个"成片直出"视频创作Agent,通过自然语言输入一键生成专业级视频 [13] - 创新实现自然语言驱动全局、全流程工具集和创作过程可视化三大技术 [14] - 计划通过三阶段进化提升创作自由度,第二阶段工具将于2025年夏季推出 [14] Voice Design语音模型 - Voice Design是Speech 02语音模型的功能更新,支持通过自然语言描述生成任意音色 [14] - Speech-02已登顶Artificial Analysis语音评测榜单,累计生成1.5亿小时语音,与30个国家客户合作 [15] 行业影响 - 公司创新路径证明通过算法和架构优化可打破"算力-资本"壁垒,为全球AI发展提供第二条道路 [16] - 开源策略是对技术封锁的反击,推动全球AI平权并促进行业回归健康竞争 [17]
异构智算产业生态联盟走进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
环球网资讯· 2025-06-23 14:55
异构智算与AI大模型融合 - 异构智算产业生态联盟举办分享交流会,聚焦异构智算与AI大模型的深度融合,并走进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 [1] - DeepSeek等大模型参数规模持续增长,对底层算力基础设施要求不断提升,推动AI技术向更高效和普惠方向发展 [3] - AI大模型与生命科学领域融合发展,改变药物研发范式,构建精准、高效、经济、链接产业的创新药研发新能力体系 [5] 数字生命大科学计划 - 北京大学国家生物医学成像科学中心发起"数字生命"大科学计划,依托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对生命体进行跨尺度、多模态观测与测量 [3] - "数字生命"计划有助于解决生命复杂系统的跨尺度数据整合难题,为疾病机制研究、精准医学发展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5] - 全球生命科学迈入"大数据+AI"驱动的新时代,中国科学家推动生命科学系统性解析 [5] 智能算力产业链发展 - AI大模型参数量的指数级增长催生中国智能算力产业链上下游发展,尤其是智算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 [6] - 联想作为领先的AI算力基础设施提供商,推出万全异构智算平台,统一纳管异构算力,实现高效管理调度 [6] - 联想万全异构智算平台通过一站式"DeepSeek+"推理、微调方案调优,极限吞吐量可超12000 tokens/s [6] 联想万全异构智算平台应用 - 联想万全异构智算平台助力建设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科研场景HPC/AI融合算力管理平台 [7] - 该平台深化对软硬件的全面监控,优化多任务运行效率,提供AI镜像管理、模型管理、训推任务管理等开发工具 [7] - 英特尔通过至强6系列等产品组合,加速应用优化,在数据中心建设中布局可持续强大算网 [7] 异构智算推动生命科学创新 - 从实验室到产业化,从算力孤岛到协同生态,异构智算成为推动生命科学领域创新的关键 [8]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希望建设面向科学研究的超智融合新一代高性能计算系统,适应多元计算需求 [5]
AI时代,未成年人保护也要更“智能”
环球网资讯· 2025-06-23 08:39
人工智能时代未成年人保护面临的挑战 - 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已深度融入未成年人生活,如AI聊天助手成为学习伙伴和精神陪伴工具 [1] - AI互动具有私密性特征,传统针对公开网络渠道的保护模式难以有效监管不良内容传播 [1] - 未成年人正积极运用AI技术进行智能体开发和内容创作,但存在自制内容低俗化、擦边现象 [2] 新型网络生态风险特征 - AI技术使不良信息呈现动态变异特征,如厌学诱导、校园欺凌、网红儿童营销等改头换面逃避监管 [3] - 未成年人可能从网络侵害受害者转变为施害者,尤其在饭圈追星领域出现有组织网络暴力行为 [3] - 批量生成的AI谣言、擦边内容对现有内容生态治理体系形成持续性挑战 [3] 行业治理与技术创新方向 - 需在AI开发全流程(数据训练、模型优化、应用场景)嵌入未成年人保护机制 [4] - 保护模式应从被动隔离转向主动生态建设,利用AI技术营造健康内容环境 [4] - 需建立动态追踪机制应对新型不良内容变体,结合专项治理行动实施精准打击 [3][4] 未成年人数字能力发展 - 未成年人作为"互联网原住民"展现出较强的AI技术应用能力,包括智能体设计与传播 [2] - 技术能力提升带来双刃剑效应,既加速学习成长也扩大潜在侵害能力 [3] - 根本解决路径在于提升数字素养而非简单管控,需构建正向培育体系 [2][4]
澳门媒体:“30分钟万物到家”重塑中国消费习惯
环球网资讯· 2025-06-23 07:05
即时零售行业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即时零售行业规模达7800亿元,预计到2030年将超过2万亿元 [1] - 行业呈现爆炸式增长,淘宝闪购上线不到一个月日订单数就超过4000万 [2] - 阿里巴巴、京东和美团等电商巨头正在推动该模式发展 [1] 商业模式与消费者行为 - 核心模式为"30分钟万物到家",满足消费者对即时满足的需求 [1] - 1995年后出生的消费者中半数以上希望商品能当天送达,且愿意为更快配送支付溢价 [2] - 消费者不仅追求便利性,还通过购买折扣产品获得愉悦感 [2] 供应链与渠道变革 - 即时零售重塑供应链物流,建立在线平台与实体店更深层次联系 [2] - 平台利用AI连接数百家本地商店和微型仓库网络 [2] - 某连锁药店通过24小时在线服务实现在线订单同比增长41% [2] 行业竞争格局 - 该模式创造出平台、零售商和消费者的"三赢"格局 [2] - 零售商通过在线渠道提高销售额,消费者获得更快配送和更广产品选择 [2] - 平台可访问庞大库存网络,提升整体运营效率 [2] 行业技术应用 - 数字平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本地商店与仓库网络的连接 [2] - 大数据分析被应用于库存管理和配送路线优化 [2]
怀柔科学城“聚科研气”成效不断显现
环球网资讯· 2025-06-22 09:41
怀柔科学城建设进展 - 怀柔科学城已成为全球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最密集地区 进入以运行为主的新阶段 预计"十五五"期间还将有一批科学设施平台落户 [1] - 全国重点实验室 新型研发机构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科研机构和科技领军企业在怀柔科学城集聚 "聚人气 聚科研气"成效不断显现 [1] -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作为核心大科学装置 自去年10月成功发出"第一束光"后 15个光束线站均已成功出光 预计年底迎来工艺验收和试运行阶段 [1] -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未来最多可建设90个线站 服务更多国内外科研团队 [1] 大科学装置协同效应 - 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今年3月通过国家验收 能横跨10个数量级时空尺度进行多模态观测 [2] -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线站为生物样本检测提供关键助力 人类器官生理病理模拟装置正在建设 北大怀密医学中心将落地 形成强大科研"朋友圈" [2] - 怀柔科学城已累计突破核心技术51项 产出重大科技成果329项 [2] - 怀柔区为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开辟约100万平方米产业空间 并出台政策 设立基金 开放应用场景支撑成果转化 [2] 国际科研合作与人才集聚 - 怀柔科学城举办国际论坛后 外国科研人员主动提出合作建设客座实验室 [3] - 怀柔科学城起步区规划实现率达85% 基础设施完成率达91% [3] - 目前在怀柔工作生活的科研人员达2.5万人 平均年龄35岁 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超80% 包括一批国际人才 [3] - 未来3至5年怀柔计划吸引10万名科研和产业化人才 持续升级交通医疗教育等服务保障 [3]
AI赋能,网络安全进入智护时代
环球网资讯· 2025-06-22 09:02
行业趋势 - 网络安全技术正加快创新步伐以应对日益复杂化、隐蔽化的网络攻击 [1] - 人工智能与网络安全技术的融合已成为重要趋势 多个参赛作品应用AI技术 [1][2] - 大赛设置三大赛道(网络安全解决方案、监测防御产品、创新创意)既立足当前需求又符合未来方向 [1] 技术创新 -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的智能化混合云安全运营方案打破传统"设备堆叠、数据孤岛"模式 构建统一监控平台 [1] - 该方案每月处理日志量达3亿条 实现97%以上安全威胁自动识别与处置 [2] - 日志易UEBA平台通过建立员工"行为基线"实现智能监测分析 已应用于数十家世界500强企业 [2] 产业协同 - 大赛推动参赛成果与应用场景精准匹配 上届促成数智化运维管控一体机、AI智能态势感知平台等项目落地 [3] - 本届大赛提供孵化转化、场景应用、科技计划支持、投融资对接等系列政策促进产业化 [3] - 获奖项目将优先入驻雄安主题楼宇 并推荐纳入河北省应用场景清单 [3] 参赛规模 - 大赛征集到15个省(区、市)152家企事业单位和科创团队的209项作品 [1] - 经过初审和预赛 98项作品入围决赛 [1]
全球首例 南开大学团队介入式脑机接口成功逆转瘫痪肢体功能
环球网资讯· 2025-06-21 19:43
介入式脑机接口技术突破 - 全球首例介入式脑机接口辅助人体患肢运动功能修复试验在中国完成 成功帮助一名偏瘫患者实现运动功能修复 患者左侧上肢已实现自由抓握 取药等日常动作 整体运动功能极大改善 [1] - 临床试验受试者为67岁男性脑梗死导致的左侧肢体瘫痪患者 传统治疗手段恢复希望渺茫 通过颈部血管介入微创手术将支架电极导入颅内血管壁 植入无线传输与供电设备 实现脑电信号采集与无线通信传输 [1] - 术后患者未出现感染 血栓形成等情况 系统运行稳定 实现脑电信号的精准采集与交互控制 [1] 技术研发里程碑 - 此次人体临床试验是南开大学段峰教授团队继全球首例介入式脑机接口非人灵长类动物实验 全球首例介入式脑机接口传感器血管内取出试验后的又一重大突破 [1] - 成果标志着中国介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在精准控制 神经重建和智能康复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为脑卒中 截瘫 渐冻症等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提供全新治疗方式和康复希望 [1] 未来应用前景 - 试验成功验证介入式脑机接口技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为后续规模化应用奠定基础 [2] - 未来将开展临床受试者招募工作 增加临床落地应用案例 探索更多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辅助康复新路径 [2]
布冈夜蛾何以飞越千里?国际最新研究发现或能利用星辰导航
环球网资讯· 2025-06-21 11:2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6月21日电 (记者 孙自法)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篇动物行为研究论文称,澳 大利亚的布冈夜蛾(Agrotis infusa)或为已知首个能够利用星辰导航的无脊椎动物。 布冈夜蛾(图片来自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Ajay Narendra博士)。施普林格·自然 供图 夏季高山洞穴中的蛾类休眠现象,洞穴墙壁每平方米约有1.7万只蛾类,每个洞穴内有数百万只(图片来 自Eric Warrant)。施普林格·自然 供图 在本项研究中,论文共同通讯作者、瑞典隆德大学David Dreyer和Eric Warrant、英国弗朗西斯·克里克研 究所Andrea Adden与合作者研究发现,布冈夜蛾能利用星空作为指南针来辨别方向。他们在春季或秋季 迁徙开始的时候捕获布冈夜蛾,将之放在类似天象仪(模拟地球夜空)并屏蔽了地球磁场的飞行模拟器 中。 该研究表明,这些被捕获的蛾子飞行的方向与其季节迁徙方向一致。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蛾子大脑中 的视神经对夜空的旋转有特异性反应,并会调整到同一天空方向,当蛾子朝向南方时这些神经元活动会 达到峰值。 靠近蛾类夏眠洞穴的高山地点景观(图片来自Eric Wa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