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
搜索文档
以技术赋能检察监督 让数据发声 为治理提效
河南日报· 2025-10-10 07:40
安阳市文峰区检察院检察官依托大数据模型比对案件信息。 郭晓楠 摄 新郑市检察院检察官对韩王陵墓葬保护情况开展"回头看"。 李柯汝 摄 在数字浪潮席卷而来的时代,检察机关如何突破传统局限,通过业务与技术的融合、案件与数据的碰撞,实 现从个案办理到类案监督、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出击的转变?连日来,记者就此展开采访。 变信息孤岛为数据大陆 据悉,新乡检察机关已归集、处理各类高质量数据约3.5亿条,衍生建立了一批法律监督模型。 新乡市检察院电子数据实验室里,40余套取证设备整齐排列,具备手机取证、计算机分析、视频恢复、人物 画像等前沿技术。在长垣市检察院办理的一起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删除了涉案微信群聊天记录,企图毁灭证 据。技术团队利用专业设备,成功恢复、提取、固定了3部手机中100多万条涉案数据,并通过大数据分析锁 定犯罪团伙的组织架构、运行模式、资金流向等关键信息,"会说话"的数据让罪犯难逃法网。 "点击运行,违规任职线索很快就能显示出来。"在新乡市检察院数字检察情报指挥中心,检察官向记者展示 了"违规担任企业法定代表人等类案监督模型"的操作流程。 建立这个模型,源于一起案件的办理。 去年,新乡检察机关在办理一起申诉案 ...
济源两人荣登见义勇为勇士榜 激流中的生命托举
河南日报· 2025-10-10 07:40
4月22日15时,泰山村附近的河面上突然传来呼救声。正在附近检修水泵的张欢欢循声望去,距岸边约 50米的地方,一名女子在波浪中时隐时现,正被湍急的水流裹挟着向下游漂去,情况万分危急。 10月9日,中央政法委在京发布2025年第二、三季度见义勇为勇士榜,济源大峪镇桥沟新村的张欢欢、 李永利因在黄河急流中勇救落水女子而双双上榜。 当日,天空下起蒙蒙细雨,张欢欢、李永利与记者一起来到了他们救人的地方——济源坡头镇泰山村的 黄河边。指着因近期连续降雨导致水位上升的河面,二人讲述了当时的惊魂时刻。 张欢欢立即对女子高喊:"保持冷静,把双臂张开,头往后仰!"同时他火速联系同事李永利支援,指令 其他同事立即运送救生装备并拨打急救电话。 李永利闻讯奔至现场,此时落水者已漂得很远,送救生装备的同事尚未赶到。"不能等了,救人要 紧!"两人对视一眼,不顾仅有9摄氏度的水温、每秒达2至2.5米的流速、水深6至7米的凶险,纵身跳入 水中,奋力游向落水者。 "刚跳入河中时,由于水温太低,冷得简直喘不过气。"李永利说,由于下水的时候是顺水游比较省力, 他率先游至落水者身旁并一手抓住她,与随后赶到的张欢欢默契分工,一左一右托住女子的肩和背, ...
奋进的河南 决胜“十四五”·郑州篇丨站在“十四五”与“十五五”的交汇点,一起回答——郑州是一座什么城
河南日报· 2025-10-10 07:40
城市定位与宏观规划 - 国务院批复的《郑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明确城市定位为河南省省会,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3] 历史文化名城 - 郑州是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拥有世界文化遗产2处12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3处89项,不可移动文物近万处 [5] - 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16项,数量位居全国城市首位 [5] 经济规模与人口 - 2024年郑州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532.1亿元,为全国第16个GDP过万亿城市 [5] - 市域城市建成区面积1431.6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308.6万人 [5] - 2025年上半年GDP实现7329.3亿元,全省经济首位度为23.1% [5] 交通枢纽 - 在全国率先建成“米”字形高铁网,郑州东站不到2分钟开出一趟高铁 [6] - 郑州机场平均2分钟起降一架货机,是全国12个最高等级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空港型、陆港型双枢纽城市 [6][7] - 是全国第四个重要国际邮件枢纽口岸 [7] 新能源汽车产业 - 集聚宇通、上汽、比亚迪等7家整车生产企业以及150多家核心配套企业,汽车年产量突破110万辆、跻身全国前十 [8] - 正锚定打造新能源汽车万亿级产业集群 [8] 人工智能产业 - 作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汇聚超聚变、科大讯飞等人工智能领域企业150余家,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300亿元 [9] - 规划建设图灵小镇,打造全国知名AIGC产业发展先行区 [9] 超硬材料产业 - 规上超硬材料企业达127家,培育钻石产量占全国35% [10] - 立方氮化硼全球市场占有率达85%,金刚石微粉出口量稳居全球第一 [10] - “郑南商许”超硬材料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10] 传感器产业 - 郑州智能传感谷综合实力位居全国传感器十大园区第四,聚集传感器相关企业3000余家,产业规模达300亿元 [12] - 气体传感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5%,气体检测仪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15%,均居全国首位 [12] 算力基础设施 - 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扩容总带宽达4000G,互联网网内、网间平均时延分别居全国第一位、第三位 [13] - 当前投用算力规模约1.6万P,预计2025年年底投入算力超9万P [13] 量子产业 - 中原量子谷于2023年8月启动建设,一期已完成,入驻科研院所10余家,集聚高层次科研人员超300人 [13] - 二期工程于2025年1月开工,预计2026年建成,目标形成百亿级量子产业集群 [13] 微短剧产业 - 郑州发展成为全国微短剧第二大制作中心,集聚微短剧企业达800多家,从业人员规模达3万人 [15] - 日均开机短剧约100部,被业内冠以“竖店”之名 [15]
“白发校长”圆了AI启蒙梦
河南日报· 2025-10-10 07:40
公司捐赠与支持 - 科大讯飞向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清集镇二郎庙小学捐赠了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平台 [1] - 捐赠行为源于河南日报此前关于该校校长希望收集二手设备用于AI启蒙教育的报道 [1] - 科大讯飞结合学校教学实际,为平台设置了专门的人工智能通识课程 [1] 教育平台与应用效果 - 该人工智能教育平台包含互动视频课、实验工具课、工具创作课等多种课程形态,以适应不同教学环境 [2] - 平台通过如“迷宫寻宝”游戏、AI生成未来职业照等互动性强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 - 教师反馈显示,AI平台使抽象概念直观可视,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行业影响与学校发展 - 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旨在系统性引导学生理解并使用AI工具,以提升其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3] - 该校从一所仅有27名学生、濒临撤并的乡村小学,发展为拥有350多名学生的学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2] - 此次捐赠活动引发了社会爱心接力,另有来自江苏的爱心人士捐赠了55台二手平板电脑 [1]
一座桥牵起两座城
河南日报· 2025-10-10 07:40
福建泉州,在这座南方沿海名城,有一座名叫洛阳桥的宋代跨海大桥。为何在国庆中秋假期会想去看看 这座桥,也是有许多机缘巧合。 假期计划好的泉州之旅,本没有洛阳桥这一站,只因推开宾馆房间门时,被床头背景墙上的大幅照片吸 引,只见郁郁葱葱的红树林与古老石桥在阳光下相互映衬,再一看照片右下角写着跨海古桥洛阳桥,不 禁感到疑惑,为何泉州会有以洛阳命名的桥?古代还能建跨海桥?为了解开心中的疑惑,洛阳桥之旅就 这样开始了。 打车前往泉州城东北方向约10公里的入海口,洛阳桥就在这里。相传,古时由于社会动荡不安,时有战 争爆发,大量中原人南迁,因思念故土而给这座桥取名洛阳桥。在桥上漫步,历史的厚重感便扑面而 来。桥现长约731米,几十座船形桥墩犹如历史的舟楫,承载着自北宋以来岁月的沧桑。这座由泉州太 守、书法大家蔡襄主持修建的石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跨海梁式石桥,也曾是北上内陆腹地与海上丝 绸之路的交通要冲。 曾经,倚江面海的泉州,由这座桥联络世界,传递宋元时代的灿烂与辉煌;今天,簪花女子步履轻盈, 熙熙攘攘的游客,穿梭在桥南桥北,既是桥上的过客,也是桥头的风景。人、桥、景合一,荡漾起万般 风情。 洛阳桥的价值,远不止于桥本身。 ...
奋进的河南 决胜“十四五”·郑州篇丨高效能治理,大城何以善治
河南日报· 2025-10-10 07:40
城市治理模式创新 - 郑州市创新运用“党建+网格+大数据”模式,构建“十个一”治理格局,推动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向纵深推进 [5] - 通过“一核统多元”机制,以党组织为“主轴”构建治理共同体,整合多元力量,建立“市委统筹—区县主导—街道主战—社区落实”四级责任链 [6][7] - 目前全市建立网格党组织3.94万个,联结社会组织1.6万个、群众自组织2.1万个、新经济组织4.4万个,联动下沉市直、区直部门人员2.8万名 [7] 网格化精细管理 - 将网格作为治理基础单元,精细划分社区网格、微网格、专属网格,精准覆盖交通枢纽、学校医院、商圈市场等重点区域 [8] - 每个网格整合综治、公安、城管等部门下沉力量,形成“人、情、地、事、物、组织”六要素动态数据库,实现问题在网格内解决 [9] - 按照“每万人18名”标准配齐社区工作者,推动机关干部下沉,并吸纳“五老”人员、外卖员、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担任兼职网格员 [9] 智慧城市技术应用 - 打造“一屏观全域”系统,推进“党建网”+“政务网、视联网、物联网”+各类专网融合,构建城市运行智能感知体系 [10][11] - 已接入13万余路视频、1583个高位探头,贯通多领域视频资源,并接入21.93万台物联设备至全市物联网平台 [11] - 建设三级新型智慧城市运行中心,实现发现、派单、处置、反馈全面智能化,管理、服务、督查、治理、考核五大功能融为一体 [9][11] 跨部门协同机制 - 建立“一线通上下”协同机制,市域指令10秒可直达一线负责人,构建“市域一体、直达网格”的扁平化架构 [15][16] - 纵向动态联通各社区和16个重点区域专属网格,横向联通110、119、120及交通、环保等49个市级单位,形成高效指挥链路 [16] - 依托“网格员吹哨、部门报到”机制,通过数字化平台实时共享问题清单,数据触发后相关部门立即接单,95%的问题在网格内快速解决 [6][15]
奋进的河南 决胜“十四五”·郑州篇丨高质量发展,靠什么硬支撑
河南日报· 2025-10-10 07:40
文章核心观点 - 郑州市通过“强链壮群”发展新质生产力,重塑产业竞争新优势,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5][6] 传统产业升级 - 装备制造领域,中铁装备盾构机产销量连续八年世界第一,累计出厂超1700台,出口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 [7][8] - 郑煤机更名“中创智领”,转型建设智慧园区和智能产品研发项目,成为全球煤机行业隐形冠军和首座灯塔工厂 [9] - 铝精深加工形成全产业链,巩义供应全球10%的罐体材料和国内33%的易拉罐瓶盖,助推千亿级产业规模 [10] - 现代食品产业集群规模达1300亿元,拥有三全、思念、蜜雪冰城等企业,蜜雪冰城成为全球现制茶饮第一股 [10] - 服装产业向研发设计和品牌化发展,叫响“中国女裤看郑州” [10] - 郑州已成为全球最大苹果手机和智能网联客车生产基地,全国最大气体传感器、超硬材料等生产基地 [11] 新兴产业发展 - 电子信息产业作为“一号产业”规模达8000亿元,富士康郑州工厂累计生产智能手机超12亿部,一分钟组装300余部手机 [14][15] - 超聚变自2021年底落地郑州,营收高速增长,2022年超100亿元,2023年超280亿元,2024年超400亿元,AI服务器和液冷服务器市场份额中国第一 [14] - 智能传感谷聚集传感器相关企业3011家,产业规模300亿元,气体传感器国内市场占有率75% [14] - 郑州比亚迪超级工厂50秒下线1台整车,3秒生产1只电池电芯,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超100万辆,产值超1700亿元 [17] - 上汽郑州基地累计生产整车超250万辆,产值超1800亿元,是上汽集团全国最大乘用车生产基地 [17] - 郑州市集聚7家整车企业和150多家配套企业,汽车年产量突破110万辆,跻身全国前十,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近70% [18] 未来产业布局 - 成功创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试验区、国家区块链发展先导区和5个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打造“人工智能之城”“算力之城”等标签 [19] - 人形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中原异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启用,郑州成为全国第三个具备异构人形机器人训练能力的城市 [5][20] - 引进优必选、卓益得等机器人企业,深圳众擎机器人计划在郑建设年产5000台机器人生产线和人形机器人全球生产制造中心 [21] - 集聚150余家人工智能产业链重点企业和2万余家大数据关联企业,规划图灵小镇打造AIGC产业发展先行区 [21] - 算力设施快速发展,投用算力规模约1.6万P,国家超算互联网核心节点等项目建设将助推算力规模跃居全国城市首位 [23] - 中原量子谷聚焦量子信息等前沿领域,入驻12家科研机构,集聚超300名科研人员,二期工程加速建设 [25] - 低空经济引进飞龙通航,国家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入驻36家企业,目标到2026年产业规模超200亿元,企业数量突破300家 [26]
奋进的河南 决胜“十四五”·郑州篇丨融入大市场,有多少条新路
河南日报· 2025-10-10 07:40
货运繁忙的中铁联集郑州中心站。 记者 聂冬晗 摄 郑州机场。 资料图片 聂冬晗 靳晰 摄 今年1月—8月,郑州市外贸进出口累计完成3634.9亿元,总量、增速均领跑中部城市。 站在中国开放的新坐标上眺望,一个生动的景象正在显现:不沿边、不靠海的郑州,正从传统意义上的陆地 深处,大步走向新时代的开放前沿。 从高空俯瞰郑州—— 这里是承东启西的"中国十字路口"、汇通全球的"世界会客厅"——来自五大洲的货物在此集散,全球先进要 素在此交融,一条条国际物流大通道让不沿边不靠海的内陆城市,一跃成为服务全国、链接全球的开放新潮 地。 这里也是"空中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与卢森堡携手打造的"双枢纽"模式,让每一条航迹都是跨越山海的握 手,每一次起降都是联通世界的约定。条条"丝路"拧成一股开放的绳,拉起郑州与世界对话的手。 近年来,郑州对欧盟、东盟等重点市场贸易规模持续攀升,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稳步推进,国际顶奢品牌 相继落子,汇聚万商的气象日益恢宏。 大道笃行,新程广阔。"十四五"以来,郑州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抢抓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机遇,积极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发展主题,以制度型开放 ...
奋进的河南 决胜“十四五”·郑州篇丨文旅深融合,催生几多新景
河南日报· 2025-10-10 07:40
文旅产业发展总体表现 - 2024年全市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1.7亿人次,旅游收入突破2000亿元 [9] - 郑州银基国际旅游度假区入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郑州记忆1952油化厂旅游休闲街区成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 [9] -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获评国家首批"5G+智慧旅游"应用试点项目,《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等入选全国旅游演艺精品名录 [9] 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 - 郑州拥有世界遗产2处12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3处89项,全市博物馆总数达到116家,晋升"百馆之城" [10] - 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新馆展陈面积7292平方米,系统陈列30余处遗址共1600余件(套)精品文物,运用三维交互、裸眼3D等前沿数字技术 [10] - 构建"博物馆群+大遗址公园"全景式中华文明集中展示体系,在各大考古遗址创新举办考古工地公众开放日活动 [10][11] 文旅场景焕新与集群发展 - 通过城市有机更新,积极推进老旧厂房、老街区改造,亳都·新象、阜民里、磨街、米房等20多条特色商业街区融景融城 [13] - 在东部形成以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建业电影小镇、海昌海洋公园等为支撑的主题乐园集群 [14] - 在西部形成以银基、伏羲山为主的度假区集群,在南部形成以环嵩山为主的文化康养集群,在北部形成以黄河文化公园、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主的生态旅游集群 [14] 微短剧产业与文旅融合 - 郑州集聚短剧相关企业近千家,日均开机短剧100多部,涌现出天桥、日新阅益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 [15] - 今年前8个月,郑州短剧市场规模达38.5亿元,315部作品登上全国短剧热力榜,从多维度进入全国前三 [15] - 出台《郑州市打造"微短剧创作之都"工作实施方案(2025—2027年)》,登封市对符合条件项目给予一次性50万元的奖补 [16] 演艺经济发展 - 2024年郑州举办大型营业性演出47场,观众达96万人次,直接拉动综合消费60多亿元 [18] - 今年以来审批营业性演出约5万场,剧目700多个,个别剧场一票难求 [18] -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有21个剧场,《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年演出超300场,建业电影小镇年观演量超120万人次 [19] 城市品牌与国际影响力 - 着力叫响"天地之中、黄帝故里、功夫郑州"城市品牌,今年上半年郑州入境游客同比增长18% [12][14] - 持续放大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效应,培育出蜜雪冰城、泡泡玛特等风靡全球的国民品牌 [14]
奋进的河南——决胜“十四五”·“农”墨重彩卷丨智慧农业如何迭代
河南日报· 2025-10-10 07:40
政策与战略布局 - 河南省锚定建设农业强省目标,将智慧农业纳入发展核心,重点推动"人工智能+农业"和"数据要素×现代农业" [1] - 2025中国(河南)—东盟粮农合作发展大会将以"数智赋能粮农合作,创新驱动区域发展"为主题,推动农业科技协作 [1] 智慧育种技术 - 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利用植物CT扫描仪等AI设备,精准捕捉小麦腹沟深浅、花生果壳厚度等微观性状,实现高效信息采集 [2] - AI技术赋能表型采集和育种决策,推动传统育种向智慧育种转型 [3] - 河南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7%,良种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超过45% [1] 智能农业装备与应用 - 5G+移动智控水肥一体机整合灌溉、施肥等系统,实现节水30%、节肥15%、降低人工成本60%以上,并助力作物增产约10% [4] - 该水肥一体机在河南地区已投入使用1万多台,成为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的重要装备 [4] - 无人驾驶播种机、智慧大屏、农机云平台等智能装备广泛应用,推动河南农业进入智慧种地新阶段 [4] 粮食收储智能化 - 中央储备粮郑州直属库通过智慧监管系统实现"主动预警",3D动态"粮情地图"以绿、黄、红光点标示粮情状态 [5] - 智慧粮库体系融合业务信息系统、智能化管控平台与粮情检测系统,实现全流程可追溯、可管控的智能化管理 [5] 全链条智慧农业体系 - 河南省以数字化为纽带,构建覆盖从实验室育种到田间种植再到收储环节的全链条智慧农业体系 [5] - 智慧农业体系为中原粮仓注入科技动能,并与东盟发展需求结合,开创互利共赢的粮农合作新前景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