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河南日报
icon
搜索文档
同心书写“空中丝路”合作华彩乐章——河南代表团到马来西亚参加郑州—吉隆坡“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论坛并开展经贸交流活动
河南日报· 2025-09-22 07:42
郑州-吉隆坡“空中丝绸之路”合作进展 - 河南代表团于9月16日至18日赴马来西亚参加郑州-吉隆坡“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论坛并开展经贸交流活动 [2] - 此次论坛是深化中马友好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被视为马来西亚与河南深入合作的新里程碑 [4] - 在论坛上,河南代表团提出建设以郑州为枢纽的中国物流分拨中心和以吉隆坡为枢纽的东南亚货物集疏中心的“双枢纽”合作新模式 [12] 航空物流与“双枢纽”建设 - 2024年6月,中豫航空集团与马来西亚机场控股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开启中马航空货运枢纽项目合作 [3] - 2024年9月,马来西亚瑞亚航空开通郑州-吉隆坡货运航线,两地间货运直航不断加密,“双枢纽”建设进入快车道 [3] - “空空中转”物流模式落地,来自长三角的跨境电商货物可经郑州转运至吉隆坡,马来西亚产品可在郑州换装直达欧洲 [7] - 马来西亚机场控股公司致力于将吉隆坡机场打造成中国电商企业的天然中转枢纽,进一步拓展全球门户功能 [12] 经贸合作成果 - 2024年1月至7月,河南对马来西亚进出口总额达到117.7亿元,同比增长33.5% [4] - 以此为牵引,2024年前8个月,河南对东盟进出口总额达743.1亿元,同比增长8.8% [4] - 去年双方贸易额超160亿元,马来西亚累计在河南设立企业70家、投资额超100亿元 [9] - 论坛期间,13个涉及经贸合作、文化旅游、现代食品等领域的项目集中签约 [13] 具体货运与产业合作 - 自2024年8月首航以来,吉隆坡至郑州的水果包机从每周1班增至7班,累计货运量已达1.4万吨 [7] - 该航线货运量增速显著,去年是前年的10.5倍,而2024年前8个月的数据已是去年全年总量的5倍 [7] - 河南的超聚变在槟城设立全球供应中心,蜜雪冰城已在马来西亚开设门店超600家 [9] - 中豫航空集团再次与马来西亚合作伙伴签订两项合作协议,共同推进郑州-吉隆坡航空“双枢纽”产业园建设 [12] 合作背景与战略意义 - 合作基于2024年4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马来西亚关于构建高水平战略性中马命运共同体的联合声明》,该声明明确提出加强吉隆坡国际机场与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之间的航空物流合作 [4] - 此次合作是郑州与卢森堡“双枢纽”成功模式向吉隆坡的复制推广 [3] - 合作旨在构建以航空物流为基础、产业协作为支撑、区域共兴为方向的双向赋能合作新模式 [12]
豫哈mix丨舌尖上“烩”出豫疆情缘
河南日报· 2025-09-22 07:42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新疆乌鲁木齐是货运集散点,卡车因路况差行驶缓慢,司机们西行时常在沙湾歇脚。为 满足司机"快捷、实惠、重口味"的需求,当地师傅用辣椒和鸡肉同炒,七成熟时加入饱腹感强的土豆焖煮, 随后放入新疆"拉条子"。这道菜亦菜亦饭,司机们吃得满足,很快传遍沙湾乃至全疆,因用大盘盛放,故得 名"大盘鸡"。 大盘鸡走进河南,离不开数百万河南人的"西北情缘"。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支边青年到改革开放后的务工 潮,河南人在新疆修铁路、建绿洲,也爱上了大盘鸡。当他们返乡,带回的不仅是思念,还有大盘鸡的秘 新疆大盘鸡配上河南烩面,滋味儿更足。记者 祁道鹏 摄 9月20日,在郑州市兄弟大盘鸡桐柏路店的后厨,掌勺师傅选用经过处理的三黄鸡爆炒,辅以辣椒、花椒等香 料,用豆瓣酱炒出红油,随后加入土豆块炖煮,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新疆大盘鸡新鲜出炉。 当晚,店内灯火通明,座无虚席。几份凉菜下肚,"压轴"的新疆大盘鸡端了上来,"大盘鸡中的烩面,是这道 菜的'灵魂',面蘸汤汁,配着鸡肉、土豆吃,完美!"一位食客边吃边点赞。 新疆名菜何以与河南烩面深度绑定?故事要从它的发源地说起。 ■核心提示 山河相望,豫疆情深。多年来,河南对口援助新疆哈密 ...
刘宁到扶沟县郸城县调研
河南日报· 2025-09-21 19:04
粮食生产与安全保障 - 周口市作为产粮大市,粮食产量总体稳定且稳中有升[3] - 落实各项增产措施,分品种分区域抓好田间管理,并防范病虫害及自然灾害以保障全年粮食丰收[3] - 有关部门需协同配合,谋划收购收储预案,统筹烘干晾晒、农机调配及市场调控,推进秸秆资源高效利用以实现农业绿色转型[3] -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为全年粮食丰收打下坚实基础[3][6] 农业产业链与科技发展 - 周口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形成涵盖种植、加工、研发的小麦全产业链模式,着力打造"中原粮仓"[5] - 以国家农高区建设为目标,整合科研资源,攻关关键核心技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做强做优产业链条[5] - 河南金丹乳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玉米为原料生产丙交酯、聚乳酸等产品,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领域[5] - 鼓励企业坚持绿色发展,深化产学研用,在细分领域开辟新赛道,做好"粮头食尾"和"农头工尾"文章[5]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 聚焦"1+2+4+N"目标任务体系,保安全、促发展、惠民生,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6] - 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6] - 培育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探索传统农区新型工业化之路,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6] - 助力农业强省建设,推进乡村全面振兴[6]
匠心治水竞绝技
河南日报· 2025-09-21 07:36
行业规模与从业人员 - 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数量达5800多座[1] - 年处理污水量超过800亿吨[1] - 从业人员规模约38万人[1] 技能竞赛与人才培养 - 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首次将污水处理纳入精选项目[1] - 竞赛涵盖工艺调控、设备维护、水质检测及安全生产四大模块[1] - 通过以赛促训模式强化污水处理人才队伍建设[2] 技术发展特点 - 行业要求毫米级误差控制的精密操作标准[1] - 发展为集工艺调控、智能管理、生态保护于一体的综合性领域[1] - 直接关联绿色城市和美丽中国建设目标[1]
首届全国曲艺院团优秀节目汇演在郑开幕 名家聚首 曲艺生辉
河南日报· 2025-09-21 07:36
活动概况 - 首届全国曲艺院团优秀节目汇演于9月19日在河南省人民会堂开幕 为期2天 [1] - 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 中国曲艺家协会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 河南省曲艺家协会和河南歌舞演艺集团承办 [1] 活动规模与内容 - 汇演涵盖全国26个曲艺院团的27个优秀节目 分3场集中展演 [1] - 参演阵容包括范军 冯欣蕊 梁玉嵘 李菁 苗阜 陈印泉等曲艺名家及22名全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获得者 [1] - 展演节目涵盖京韵大鼓 四川评书 扬州弹词 福建南音 河南坠子 相声等19种曲艺形式 包含10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1] 配套活动 - 汇演期间同步召开全国国有曲艺院团高质量发展座谈会 聚焦院团深化改革与创作生产机制完善 [1] - 组织国有曲艺院团负责人就曲艺创作 演出及人才培养开展交流研讨 [1] 行业影响 - 主办方评价本次活动为"全国曲艺界的大集结" 具有专业水准高 参与院团多的特点 [2] - 活动旨在搭建创作成果展示与交流平台 提升河南文艺在全国影响力 [1] - 开幕式后首场演出呈现9个节目 展现中华曲艺的博大精深与时代魅力 [2]
第二届技能强国论坛发出“河南倡议”“郑州倡议”
河南日报· 2025-09-21 07:36
论坛背景与核心议题 - 第二届技能强国论坛于9月20日在郑州航空港区中原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作为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配套活动 [1] - 论坛聚焦技能强国建设路径 汇集专家学者 高技能人才代表 职业院校及企业代表共同探讨 [1] - 核心议题包括经济转型对职业教育的新要求 人工智能驱动下的就业形态变化 以及一线劳动者技能提升路径 [1][2] 职业教育与产业对接 - 职业教育主动对接新能源 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 构建课程跟着岗位走 技能跟着需求走的培养模式 [1] - 全国400多家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联合发起"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河南倡议 [2] - 全国300多家职业技能社会评价组织共同推出高质量开展技能人才评价郑州倡议 [2] 技术变革与就业形态 - 人工智能驱动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转型加速 灵活就业及新就业形态日益普遍 [1] - 新职业发展拓展就业规模 增加就业岗位 推动职业技能成熟与职业能力提升 [2] - 需对新兴就业形态进行积极引导和规范 [1] 高技能人才培养案例 - 河南化工技师学院姜雨荷从初中毕业打工者成长为世界技能大赛冠军 实现中国化学实验室技术项目金牌零突破 [1] - 其成功基于两个跨越:技术精益求精验证一万小时定律 挑战不可能实现自我突破 [1] - 郑州宇通集团高级技师杨卫锋分享一线劳动者通过适应新技术新职业实现人生价值的实践路径 [2] 产业合作与生态建设 - 论坛现场举行"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合作伙伴及技工教育联盟合作伙伴签约仪式 [2] - 通过校企合作推动技能生态链建设 强化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对接 [2]
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迎来首日竞赛 这些河南“绝活”赛场亮相
河南日报· 2025-09-21 07:29
3D数字游戏艺术属于创意艺术与时尚大类,要求选手进行概念设计、建模和动画制作,创造并赋予游戏角色 生命力。比赛现场,来自河南化工技师学院的选手董梦雨敲动键盘、轻点鼠标,一个表情活泼、动作俏皮的 年轻女孩形象跃然屏上。 在W1展厅区块链技术赛项比赛现场,来自河南经济贸易技师学院的选手杨帅沉着冷静,他要完成从底层部 署到应用落地的全流程技术闭环,和其他选手比拼在区块链网络构建、链上数据管理及安全验证等方面的综 合能力。 近年来,随着平台经济迅猛发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数量大幅增长,其劳动权益保障问题也日益凸显,协调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和谐相处的劳动关系协调师日益重要。作为首次亮相全国技能大赛的一个赛项,劳动关系 协调师赛项受到众多人关注,在两天半赛程中,全国32个地区的32位参赛选手将在赛场比拼综合能力。 "刚结束第一天的比赛,竞赛强度非常大。"来自郑州技师学院的选手李畅说,这一赛项考验的是选手的语言 表达、问题分析、处置协调等技能,超越了一般的体力技能,反映的是选手综合应变能力,自己将积极备 赛,争取有所斩获。 数字孪生应用技术、鸿蒙应用开发、智能汽车软件开发……106个赛项在场馆有序排列,河南选手是大赛中 亮眼的 ...
围绕“支持民营企业系列政策效应” 高云龙率全国政协视察团赴河南开展视察
河南日报· 2025-09-21 07:24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马建堂,全国政协常委燕瑛、李瑶,全国政协委员刘丽坚、张健、陈祖新、 赵凡、郭兰峰、江浩然、韩保江、胡汉阳、马珺、刘新勇、熊伟等参加视察。省政协主席孔昌生,省委 常委、统战部部长张雷明,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省委秘书长陈星,省政协副主席朱焕然 参加有关活动。(人民政协报记者 河南日报记者) 责任编辑: 王靖 视察团先后赴郑州市、许昌市、平顶山市等地,深入产业园区、研发基地、企业生产车间等,与政府有 关部门和企业代表深入交流,详细了解有关情况。其间还开展了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大家深切感 受到,河南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焦"两高四着力",奋力谱写中 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特别是近年来,全省上下把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作为落实中部地区 加快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视察团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民营经济已形成 相当的规模、占有很重的分量。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论述,坚持"两个毫 不动摇",坚决破除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 ...
22家豫企入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
河南日报· 2025-09-21 07:24
榜单排名 -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恒力集团有限公司位列2025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前三名 [1] - 河南省共有22家企业入围榜单 入围数量排名全国第八 [1][2] - 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第58名成为河南省排名最高的入围企业 [2] 规模增长 - 入围门槛从"十三五"末的110.91亿元提升至173.65亿元 增幅达62.74亿元 [1] - 营业收入总额从40.24万亿元增长至51.68万亿元 增加11.44万亿元 [1] - 资产总额从44.33万亿元增长至53.31万亿元 增加8.98万亿元 [1] 创新能力 - 总体研发强度从2.30%提升至2.45% 增长0.15个百分点 [1] - 拥有专利数增长47.14% 发明专利数增长59.96% [1] 国际化程度 - 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19.10% 较上年提高0.87个百分点 [1] - 洛阳栾川钼业集团入选海外收入占比前10名企业 [2] 河南入围企业 - 牧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位列第94名 河南豫光金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位列第145名 [2] - 河南双汇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位列第222名 河南金利金铅集团有限公司位列第223名 [2] - 超聚变数字技术有限公司位列第284名 郑州宇通企业集团位列第279名 [2] - 龙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位列第388名 河南心连心化学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位列第421名 [2]
应对持续阴雨 决战决胜“三秋”
河南日报· 2025-09-21 07:24
天气挑战 - 9月以来出现多轮大范围降水,9月22日至23日黄河以南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9月25日至27日及10月上中旬仍有分散性降水过程[2] - 阴雨天气导致日照偏少、田间湿度大,影响豫中局部和豫北大部秋作物灌浆,并增加病虫害流行风险,中南部和东部土壤偏湿制约农机下地[2] - 9月底至10月上旬前期、10月上旬后期至中旬前期被识别为降水间歇期,是抢收抢晒的黄金窗口[2] 农机抢收应对 - 全省计划投入各类农机400万台套,其中玉米和花生收获机械18万台套,通过引导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规模化作业提升效率[3] - 建立742支农机应急服务队和832个区域农机服务中心的快速响应机制,遇田间积水立即调集排涝机具[3] - 推广机收减损和玉米适时晚收等增产技术,同时采用玉米站秆晾晒、果穗装笼晾晒等方法降低霉变风险[3] 小麦播种准备 - 农业农村部门印发全省麦播技术、品种布局等5条针对性技术指导意见,推动深耕整地和镇压保墒等技术入户[4] - 针对茎基腐病和纹枯病等病害,全面推行种子包衣,杜绝“白籽下地”,并对多花黑麦草重发地区落实封闭除草措施[4] - 通过“线下观摩+网络直播”模式培训农户,并组织18个省级小麦专家指导组深入田间开展“点对点”指导[4] 秋粮收储保障 - 已备足338亿斤仓容和100亿元资金,可满足465亿斤商品量和265亿斤收购量的需求[5] - 利用10亿元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争取金融支持,并引导粮企和合作社通过订单收购和代收代储等方式活跃流通[5] - 针对可能启动的中晚籼稻最低收购价政策,优化库点布局,采取“预约+现场排队”模式保障售粮顺畅[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