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
搜索文档
日照|日照以文旅体深度融合为支点,撬动消费升级发展
大众日报· 2025-10-21 09:07
文旅体融合战略 - 城市以文旅体深度融合为支点,通过举办大型演唱会和音乐节等活动激活消费乘数效应[2] - 通过赋予音乐节票根“城市通行证”功能,将演出流量精准导入餐饮、住宿、零售等消费场景,实现“一场活动激活一串消费”,例如汽水音乐chill派对两日吸引2.1万乐迷并直接拉动消费约3600万元[3] - 破题关键在于文旅体产品供给侧深度革新,通过分层分类的产品矩阵搭建留客引力场[3] 文旅产品供给革新 - 在海滨场景推出开元森泊度假乐园、海龙湾等新项目,并通航“好客山东·半岛1号”海上航线[4] - 在乡村场景打造浮来青茶山牧场的田园诗意和五莲山飞天蹦极等差异化体验[4] - 在城市休闲场景构建万象汇棕榈海岸街区、万平口美食城、东夷小镇等多元选择,并让主题住宿成为度假亮点[4] - 夜游场景通过《东海上人姜子牙》演出搭配啤酒嘉年华、非遗夜市等活动激活夜经济[4] 体育赛事经济成效 - 以高频次、高规格赛事构建消费引流通道,上半年举办省级以上赛事活动70余场,直接参赛运动员超4.5万名,观赛人数突破30万[5] - 赛事活动直接带动经济效益2.42亿元,并催生6.86亿元综合效益,同时拓展“赛事+培训”等融合业态[5] - 已成功创建省级以上体育旅游精品项目28个,“赛事赋能全域旅游”路径越走越宽[5] 消费增长数据表现 - 今年暑期重点监测的19家旅游景区接待游客1829.95万人次,同比增长13.82%,实现营业收入3.09亿元,同比增长11.3%[6] - 7-8月通过携程订单到日照的游客量达999.3万人次,消费金额13.5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11%和39.32%[7] - 游客量和消费金额两项指标均居全省第5位,增速均居全省第2位[7]
山东·重庆东西部协作第二十二次会议在济南召开
大众日报· 2025-10-21 09:01
会议核心观点 - 会议旨在深入贯彻深化东西部协作精神 总结前期工作并规划下一阶段重点任务 推动鲁渝协作走深走实 [1] - 双方一致认为东西部协作是重大政治使命 将持续优化工作机制 推动协作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迈进 [1] - 山东方面承诺坚定扛牢政治责任 深化合作与优势互补 以提升协作工作水平 [1] 协作成果与未来重点领域 - 鲁渝协作已取得扎实成效 双方交流合作日益密切 [1] - 下一阶段将重点推进提升特色产业、打造产业集群、强化消费助农、促进稳定就业等工作 [1] - 双方将持续深化在工业、科技、数字、文旅等具体领域的合作 切实凝聚工作合力 [1]
山东实现县际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全覆盖,黄河干流山东段全线稳定保持Ⅱ类水质
大众日报· 2025-10-21 09:01
县际横向生态补偿机制 - 山东在全国率先实现县际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全覆盖,涉及拥有跨界河流的133个县(市、区)和301个断面[6] - 补偿机制以跨界断面为监测点,水质优于协议目标则下游补偿上游,水质劣于协议目标则上游补偿下游,例如东平县与平阴县在汇河展小庄跨界断面实施该协议[4] - 该机制通过资金赔付倒逼上游改善水质,例如东平县去年收到上游3个县(市、区)赔付的168万元地表水补偿资金[4] 水质改善成效 - 黄河干流山东段全线水质稳定保持Ⅱ类,流域内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连续4年超过90%[6] - 2024年全省153个地表水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79.1%,V类及以下水体实现动态清零[6] - 大汶河戴村坝断面水质明显改善,化学需氧量(COD)指标从五年前最高25mg/L降至今年9月的18mg/L,总磷含量从最高0.136mg/L降至0.04mg/L[3][4] 生态保护措施与成果 - 为保护东平湖生态,清除了12.6万亩网箱网围,2105艘“三无”船只和3616艘渔船退出,并修复了85处废弃矿山[5] - 生态改善显著,消失多年的洄游型刀鲚重现东平湖,全球濒危物种青头潜鸭在此安家,每年栖息越冬水鸟达30余万只[6] - 东平湖入湖河流水质普遍稳定在地表水Ⅲ类水平,大汶河戴村坝断面水质有时能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3]
山东标准,何以成为国际通用语言
大众日报· 2025-10-21 09:01
试点总体成果 - 山东完成国家标准化创新发展试点三年期各项任务指标 [2] - 试点期间新增制修订国际标准85项、国家标准3209项、行业标准1589项 [2] - 建设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项目125个,培育105家标准创新型企业 [2] 标准化战略与产业应用 - 实施43项省级标准化战略性重点项目,聚焦高端装备、新材料等领域构建全产业链标准体系 [3] - 推动专利与标准融合,将核心技术转化为团体标准以带动行业提质增效 [3] - 潍柴动力通过参与制定国家标准带动产业链协同发展,核心零部件本地配套率超50%,推动潍坊动力装备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 [4] - 枣庄构建石榴产业全链条标准体系,使石榴饮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60% [4] 企业标准化实践与成效 - 山东天岳先进科技通过“专利-标准-产业化”路径,制定多项企业标准实现生产数据实时采集和设备联网,提升生产效率并降低能耗 [5] - 标准化与智能化融合为企业智能制造转型提供可复制推广的路径 [5] - 山东创瑞激光牵头制定3D打印领域国际标准,以严于国家标准的原则提升市场竞争力 [5] 标准创新生态建设 - 形成“国家标准保底线、团体标准拉高线、地方标准作补充”的新格局,并出台激励政策激发创新活力 [6][7] - 全省7.7万家企业公开产品标准58.9万项,7000余家企业发布对标达标结果2.6万余项 [7] - 培育国际国内先进水平企业标准“领跑者”682项,参与国家标准制定的机构数量达8500余家,较试点前增长25.3% [7] 国际标准化与出海 - 山东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累计341项,通过青岛国际标准化大会等平台推动国际协调与区域互认 [8] - 海尔集团拥有120多项国际标准和超800项国家及行业标准,其卡奥斯平台制定的工业互联网国际标准带动我国平台国际市场占有率提升 [9] - 针对中小企业标准化需求,开展专家“山东行”活动,为115家企业解决215项诉求,推动制定国际国家标准30余项 [9]
山东6案例入选2025年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典型案例
大众日报· 2025-10-21 09:01
目前,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成为社会发展的题中之义和迫切任务。近年 来,山东积极探索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加强推进老年人养老服务、健康服务、社会保障、社会参与、 权益保障等统筹发展,提出到2035年底,全省实现老年友好型社区全覆盖,更好满足老年人生活需要。 (记者 齐静) 6个案例分别是由东营市民政局申报的《构建"六大友好体系" 打造老年友好型社会》、由滨州市民 政局申报的《铸造"3+3+3"工作体系开创老龄事业发展新局面》、由蒙阴县民政局申报的《探索大健康 产业园建设路径 助推银发经济发展》、由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人民政府申报的《帮管与共 互为相依 助 力实现"老有颐养"新愿景》、由威海市民政局和中共威海市委老干部局联合申报的《实施"银龄助威行 动"构建银发人才社会参与新格局》、由济南老年人大学申报的《银龄先锋微力量 引领社会大能量》。 近日,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关于发布2025年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典型案例的通知》。 经过地方申报、省级老龄工作部门初审推荐、专家评审和综合比选,全国老龄办遴选了94个老年友好型 社会建设典型案例,我省6个案例入选。 ...
淄博|淄博首届直播经济节超600人参赛、50万人次线上观看
大众日报· 2025-10-21 08:46
淄博首届直播经济节超600人参赛、50万人次线上观看 "小屏幕"撬动"大市场" "家人们看这茶汤!鲁山青峰茶泡开是琥珀色,喝一口满是山林清香。"10月17日淄博好品直播现 场,博山区民宿博主刘国峰一身休闲装透着烟火气。镜头里刚泡好的茶水还冒着热气,弹幕就已刷 起"求链接""下单两斤"……热度瞬间拉满。 直播经济节期间,"新农人"刘树海带着家乡的特色农产品登上大众舞台,他直言要"用镜头讲好土 地的故事,让每一份农产品都带着乡土的温度";手艺人则深耕专业赛道,将陶瓷琉璃的千年制作技艺 搬上直播镜头,让古老工艺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与此同时,直播支撑中心的培训沙龙场场爆满,从直 播话术的精准设计到设备参数的细致调试,全链条指导为参赛者扫清技术障碍,让"小白"也能快速上 手。 正是在多元主体参与和技术赋能的双重推动下,这场最初的单一活动,逐渐成长为覆盖全产业链的 生态盛事,形成了"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全民参与"的生动局面。选手们用镜头"展现淄博风情、推广 淄博好品",让直播不再只是简单的销售渠道,更成为传递淄博文化、擦亮城市名片的"新窗口"。 同时,这扇"窗口",更打破了传统产业的"围墙",为"淄博制造"与"淄博好品" ...
经导财评丨从增值税差异化新政看新能源产业风向
大众日报· 2025-10-20 17:42
财政部近日发布调整风力发电等增值税政策,对陆上风电、海上风电、核电实行差异化增值税政策。自 今年11月1日起,废止2015年出台的陆上风力发电增值税优惠政策;自11月1日起至2027年12月31日,对 纳税人销售自产的利用海上风力生产的电力产品,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50%的政策。2025年10月31日前 国务院已核准但尚未正式商业投产的核电机组,核力发电企业生产销售电力产品,自正式商业投产次月 起10个年度内,实行增值税先征后退政策,退税比例为已入库税款的50%。 因此,新政对成长中的海上风电和核电都采取了"过渡期差异化扶持"策略。其中海上风电延续增值税即 征即退50%至2027年底,后者采用"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即对已核准未投产项目保留10年退税 期,而2025年11月后新核准机组则完全退出补贴序列。 当政策红利"退潮",真正具备技术竞争力的企业也会浮出水面。新政给新能源产业设置"断奶"时间点信 号明朗。这也意味着,2027年海上风电退补后能否实现平价,其实取决于漂浮式技术突破与深远海开发 权的获取;核电企业则需要直面市场化电价考验。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初磊)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 ...
济水之南新满目 大河万里入胸怀
大众日报· 2025-10-20 11:23
南依泰山、北跨黄河,古老而常新的泉城济南,走过了非凡的五年。 "十四五"是济南圆梦的五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实施,让济南深度参与国家 战略,获得了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获批设立,让济南一步实现了"北跨"梦 想,得以拥河发展,打开了潜力无限的全新空间。 这五年,是济南转型蓄力的五年。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超前 布局,济南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在传统优势产业质效提升的同时,人工智能、低空经济、量子等 未来产业乘势起飞。 这五年,是济南成长变靓的五年。城变美了,空气好了,公园多了,泉水入户了,地铁通达了,托 幼上学养老变优了,泉城更加宜居宜业,形成了"近悦远来"的态势。 站在"十四五"与"十五五"的历史交汇点上,奋斗在"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 设征程中的济南,也正向着高标准建设"黄河流域重要的中心城市"目标阔步向前。 万亿之上再迈进 黄河北岸起新城 金秋时节,天朗气清,在黄河北岸的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以下简称"起步区"),比亚迪济南 基地近6000亩的巨大厂区气势恢宏,一辆辆新车下线开出。获批4年,起步区初步形成新能源汽车 ...
枣庄辣子鸡产业“进阶记”
大众日报· 2025-10-20 11:23
"一盘鸡"带来一场县域经济升级实践 产业整合的步伐随之加快。2024年11月,枣庄市辣子鸡产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册 资本1亿元,专门负责整合种养、加工、销售等环节资源;同期,山东惠发食品、鲁商科技集团等12家 企业签约组建枣庄辣子鸡供应链产业联盟,形成从农场到餐桌的产业闭环。截至今年7月,枣庄辣子鸡 全产业链已集聚代表性企业260余家,年产值突破55亿元。 市中区——— 枣庄辣子鸡产业"进阶记" 金秋十月,2025枣庄第九届辣子鸡美食文化消费季在枣庄市市中区(以下简称"市中区")火热开 启。活动现场,百人炒鸡的铁锅阵蒸腾着香气,网红主播的镜头前,真空包装的辣子鸡礼盒订单实时滚 动,而不远处的辣子鸡产业园里,全自动化生产线正将当天新鲜烹制的产品发往全国…… 在体验游正火的当下,柳州螺蛳粉、淄博烧烤等地方特色IP 相继验证"一口美食带火一座城"的逻 辑。而枣庄辣子鸡的突围之路,既延续了这一趋势,又走出了一条全产业链深耕的差异化路径。 从"没有一只鸡能活着飞出枣庄"的坊间笑谈,到如今全产业链产值突破50亿元、带动超万户农户增 收的特色支柱产业,市中区用5年时间,完成了一场以"辣子鸡"为切口的县域经济升 ...
涛涛车业拟赴港IPO!上半年净赚3.42亿,电动高尔夫球车等业务发力
大众日报· 2025-10-20 10:57
资本市场动向 - 公司计划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此举被视为深化全球化战略、优化市场布局的关键一步 [1] - 港股市场被视为极具吸引力的融资平台,有助于吸引国际投资者关注,获得更合理估值,为后续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5]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13亿元,同比增长23.19% [3]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3.42亿元,同比增长88.04% [3] - 上半年智能电动低速车销售收入为11.52亿元,同比增长30.65% [3] - 上半年特种车销售收入为4.90亿元,同比增长8.22% [3] 业务与市场结构 - 公司业务聚焦于智能电动低速车和特种车,智能电动低速车包括电动高尔夫球车、电动自行车等,特种车涵盖全地形车和越野摩托车等 [3] - 2025年上半年海外收入占比达96.5%,国内市场营收为0.6亿元,占比3.5% [1][4] - 美国市场是核心业务阵地,2025年上半年向美国市场销售收入为13.38亿元,占比增至78.11% [4]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向美国市场销售的收入分别为10.82亿元、15.29亿元、22.92亿元,占比分别为61.30%、71.32%、77% [4] - 公司以自主品牌销售为主,拥有GOTRAX和DENAGO两大主力品牌,分别定位不同的市场细分领域 [4] 产能与供应链布局 - 美国工厂持续推进电动高尔夫球车本土化生产,越南基地已实现整车全链条自主生产 [4] - 泰国生产基地已于2025年8月启动建设,预计2026年2月建成 [4] - 中国工厂将继续为海外制造基地提供支持,构建本土化响应与全球化协同的高效产能体系 [4] 运营与风险因素 - 2024年末和2025年6月30日,公司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12.06亿元和11.64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26.57%和23.60% [5] - 2024年末和2025年6月30日,公司分别计提了1344.95万元和1311.53万元存货跌价准备 [6] - 公司主要采用"订单式"和"仓储式"生产模式,存在备货过多和存货减值的风险 [6] - 2024年对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额合计为14.55亿元,占全年总销售额的48.89%,对头部客户存在较强依赖 [6] 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 - 公司研发投入持续增长,2021年至2024年研发投入分别为6290万元、6435.59万元、8765.42万元、1.25亿元 [8] - 研发投入占总营收的比例从2021年的3.12%提升至2024年的4.22% [8] 新业务拓展 - 公司战略布局人形机器人、无人驾驶技术等前沿领域,旨在通过AI大模型构建跨产品线共性技术平台 [7] - 2025年7月,公司与宇树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机器人北美等海外市场开拓、C端场景探索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7] - 2025年7月,公司与上海开普勒机器人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将在股权投资、机器人产品ODM合作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