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金在线
icon
搜索文档
金融活水浇灌“城市矿山”!江苏银行绿色金融助力年处置60万吨废旧电池基地建设
中金在线· 2025-07-18 10:20
江苏银行聚力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持续完善"能源金融"服务体系,不仅布局"风光火储氢"新能源细分 产业链,还大力支持废旧电池拆解利用等循环经济产业。在得知海宝新能源计划开展"年处置60万吨废 铅酸蓄电池(含铅废料)及无害化综合利用项目"后,江苏银行第一时间组织研判,牵头其他国有银行、 地方农商行,以银团方式为企业授信4.7亿元,用"真金白银"推动铅酸废旧电池循环再利用,全力支持 企业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布局与发展。江苏银行用绿色金融重新定义了资源价值,最珍贵的矿脉不在 深山,而在人类文明的代谢系统里。当每一块电池找到归途,每一克铅完成轮回,"资源永续"便从理想 照进现实。 这座投资10亿元打造的"城市矿山",在满负荷生产状态下每年可处置废铅酸蓄电池(含铅废料)60万吨, 年产再生精铅等各类产品及副产品68万吨。项目采用先进的全自动设备和环保治理装备,实现了从"生 产—消费—回收—再利用"的闭环,不仅推动了"无害化处理"向"高值化利用"升级,更实现了经济效益 与生态效益双提升。 在如东海风拂过的东凌工业区,一座特殊的"矿山"正日夜轰鸣。没有爆破的烟尘,没有深掘的矿坑,只 有整齐排列的废旧铅酸电池在自动化流水线上开 ...
从“安全”到“美肤”,热水器的变革路上,华帝抢到了先手
中金在线· 2025-07-17 18:01
行业发展历程 - 英国工程师发明首台燃气间歇式加热器被视为燃气热水器鼻祖 [1] - 40年前中国第一台国产直排式燃气热水器在南京诞生 [1] - 2000年5月存在安全风险的直排式热水器被全面禁止销售 [3] - 2013年国产燃热迎来"恒温"重大升级 [4] - 2025年AWE现场十数个知名燃热品牌展示创新产品 [1] 市场规模与增长 - 当前国内燃气热水器市场规模约1343万台 [1] - 2024年市场规模同比增长8.7% [1] - 2024年上半年抖音渠道销量同比提高104.4% [1] - 2024年上半年下沉渠道销量同比增长62.2% [1] 技术创新 - 华帝1995年推出第一代"花之雨"系列燃气热水器 [3] - 2002年华帝研制出下置风机燃气热水器显著提升安全性能 [3] - 2015年华帝研发专利温控舱技术(实用新型专利:ZL201521085968.5)实现水温"启停零波动" [4] - 华帝推出"以水养肤"美肌浴燃气热水器推动行业创新高端化 [1] 企业贡献 - 华帝1992年成立并迅速成为"中国灶王" [3] - 华帝积累的燃烧技术名列前茅 [3] - 华帝作为行业领跑者推动产品技术升级 [4]
川式红油vs麻辣椒麻,京东七鲜两款神仙冷泡汁该pick谁?
中金在线· 2025-07-17 14:49
行业趋势 - 捞汁小海鲜凭借"低门槛、高颜值、强社交属性"成为年轻人餐桌新宠,社交平台话题捞汁小海鲜浏览量超3.5亿 [1] - 豆果美食平台数据显示"捞汁小海鲜"相关菜谱浏览量同比增长120%,用户尤其关注低卡、无油版本 [3] - 艾媒咨询报告显示70.9%消费者偏好即食零食类深加工水产品,捞汁海鲜因便捷性和健康属性成为热门选择 [5] 产品创新 - 京东七鲜推出自有品牌"七鲜麻辣海鲜冷泡汁"和"七鲜川式红油冷泡汁",搭配产地直采鲜活小海鲜,以"鲜+击穿价"策略吸引消费者 [1] - 麻辣海鲜冷泡汁适配鲍鱼、扇贝等厚实海鲜,川式红油冷泡汁适合花蛤、蛏子等贝类 [5] - 捞汁海鲜制作仅需"蒸煮—调汁—冷藏"三步,搭配预制冷泡汁5分钟即可完成 [3] 消费场景 - 捞汁海鲜满足夜宵聚会、家庭餐桌、露营野餐等多种场景,成为年轻人消暑美食首选 [5] - 即时零售可快速满足食材和汁料购买需求,京东七鲜提供最快30分钟送达服务 [6] 价格策略 - 京东七鲜推出高性价比爆款商品:鲜活小鲍鱼29.9元/10只、鲜活大花蛤9.9元/斤、冰鲜海蛎肉10.8元/200g等 [5] - 新用户可领取77元新人券包,京东PLUS会员享受免邮费权益 [6] 产品特点 - 捞汁海鲜以冰镇酸辣口感为核心,小米辣、青柠汁和秘制酱汁带来"冰火两重天"味觉体验 [3] - 鲜活海鲜如小鲍鱼、花蛤等富含优质蛋白,搭配低糖冷泡汁契合"轻负担"饮食趋势 [5]
渤海银行点燃向“新”力,科技金融撬动“人工智能+”行动浪潮
中金在线· 2025-07-17 14:41
人工智能产业国家战略 -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其重要性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 [1]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 [1] - 渤海银行将科技金融作为服务国家战略的"第一引擎",整合多元资源重点支持人工智能领域 [1] 渤海银行科技金融服务 - 渤海银行积极践行国有金融机构使命担当,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 [1] - 作为首批入驻天开园的金融机构,渤海银行通过助力创新策源,与人工智能初创企业接洽合作并提供授信支持 [3] - 针对成长加速期企业如黑芝麻智能,渤海银行精准匹配需求,支持汽车行业智能化发展,并通过引入合作伙伴增信、推出标准化金融产品批量对接融资需求 [4] - 对成熟期科创企业如声通科技,渤海银行推出专业特色金融服务方案,并搭建供应链金融、现金管理、员工激励等多元化综合服务 [4] 人工智能企业发展案例 - 天大智图专注于垂直领域大模型技术研发,提供行业知识图谱服务及企业级知识库解决方案,致力于解决数据污染、模型幻觉等问题 [3] - 黑芝麻智能从2016年成立到2024年登陆港股市场,成长为行业领先的车规级智能汽车计算芯片及解决方案供应商 [4] - 声通科技作为交互式人工智能市场领导者,基于自研融合通信及人工智能核心技术,赋能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多种场景 [4] 未来发展方向 - 渤海银行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坚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本源 [5] - 渤海银行计划大力支持新一代智能终端及智能制造装备科技企业发展,助力"人工智能+"行动浪潮 [5]
中国行业首家!舒华产品通过德国IGR人体工学认证
中金在线· 2025-07-17 11:09
公司认证突破 - 舒华体育88系列力量器械通过德国IGR人体工程学认证,成为国内首家获此国际认证的健身器材品牌[1] - 认证标志着公司产品人体工程学设计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行业树立新标杆[1] 认证机构权威性 - 德国IGR成立于1998年,由全球顶尖骨科医学、运动康复学及工程力学专家组成独立测试团队[3] - IGR认证代表产品在人体工学设计、舒适性和安全性上达到极高水准,是欧洲最具权威性的健康设计认证之一[3] 认证测试细节 - 舒华88系列认证测试周期长达4个月,严格依据DIN EN ISO 26800和EN ISO 15537两大国际标准[4] - 测试涵盖产品舒适度、操作便利性、耐用性、运动轨迹等多个维度,确保符合人体工学标准[4] 研发与技术实力 - 公司建立国家级先进实验室,携手北京体育大学、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等权威机构进行区域人群体格差异研究[6] - 引进新型实验检测设备,自研发实验室智能化数据管理平台,拥有国家专利技术400余项,主导参与40余项国家及团体标准制定[6] 市场认可与全球化 - 产品销往110个国家和地区,为99个国家运动队提供训练保障,超过600名奥运冠军使用过舒华产品[8] - 公司践行"做世界的舒华"全球化战略,推动更多产品接受国际权威标准检验,服务全球市场[9]
品质筑基源头深耕奶业沃土,精益升级携手牧场共赢未来 ——伊利集团携一揽子奶业上游品质成果亮相中国奶业大会
中金在线· 2025-07-16 12:31
行业盛会与主题 - 第十六届奶业大会暨2025中国奶业展览会在厦门举办,主题为"品质与品牌,奋进中的坚守;合作与共赢,变局中的选择" [1] - 伊利集团以"品质筑基·精益升级——携手牧场共赢未来"为行动纲领参与大会 [1] 降本增效成果 - 伊利合作牧场平均单公斤奶饲喂成本降至1.62元(黑龙江)和1.68元(河北),引领行业进入"1.6元饲喂成本时代" [2] - 内蒙古、宁夏合作牧场良种胚胎移植超2万枚,奶牛年繁殖率达80%以上 [2] - 部署"YILI-AI"私有化大语言模型AI智能体,推动行业进入AI智慧养殖时代 [2] 技术突破与创新 - 构建"从田间到牧场"全链条精益管理价值模型,2018年以来帮助合作牧场降低养殖成本36亿元 [6] - 青贮技术实现"双33"行业标杆(干物质34.49%、淀粉33.74%),平均消化率超55% [6] - 粗饲料本地化方案使农副产品饲料化利用率达90%,黑龙江新合牧场月节约成本34.5万元 [6] 育种领域突破 - 国内90%优质种牛遗传物质依赖进口,伊利2019年启动"良种牛品质升级工程" [8][9] - 通过基因组检测、胚胎移植等技术培育具备"六优"特质的核心牛群 [9] 健康管理与福利 - 创新构建"奶牛全生命周期健康福利养殖"新模式,涵盖生理、环境、健康等五大要素 [11] - 提升奶牛健康管理水平是降低牧场经营成本的关键途径 [11] 饲喂成本优化 - 我国较美国奶牛单公斤奶饲喂成本高0.5元(1.3元vs1.8元),存在巨大降本空间 [13] - 上半年已帮助牧场平均降低饲喂成本0.21元 [13] 数智化转型 - "伊起牛·智慧牧业生态系统"基于超1000万只奶牛数据和500亿条生产记录 [20] - AI技术驱动单产提升3.62公斤,综合管理成本降低0.32元 [20] - 原奶智能物流平台优化运输里程9.3%,年降本超千万元 [20] 行业生态建设 - 中国奶业协会呼吁以科技创新驱动,向品质化、精细化、数智化方向发展 [23] - 伊利搭建多层次协作联动生态网络,促进产业降本增效与创新转型 [25]
金鼎资本品牌文化全新升级:以信任契约,共擎生产力跃迁的时代罗盘
中金在线· 2025-07-16 11:21
当民营资本崛起重塑资金供应链格局,投资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正从资源聚合转向价值深耕。金鼎资本此 次品牌文化升级,绝非口号的浅层焕新,而是一次对创业初心的淬炼与战略升维。创始人何富昌将此次升 级定义为"里程碑"——它标志着金鼎资本完成从行业新锐到"中国企业家信赖的投资服务机构"的身份蜕 变。"下一个阶段,我们将以深耕者的定力、价值共创者的格局、文化传承者的信念,与创业者共同穿越经 济周期。"何富昌的宣言,折射出中国本土投资机构在时代浪潮中的清醒自觉。 一、文化内核:用信任托举生产力革命 此次升级的深层逻辑,在于金鼎资本对品牌文化基因的系统性夯实: 使命:帮助中国企业家拥抱先进生产力 金鼎资本以资本为杠杆,以产业深耕为路径,以赋能企业家为核心,践行"做时间的朋友"的投资哲学,助力中 国产业升级。 1、资本赋能,重构生产力布局:通过"三高模型"筛选高潜力企业,以"CVC+并购"双轮驱动,推动技术升级与 模式创新,做强产业发展的源头活水。 2、生态共建,打造价值共生体:超越传统资源导流,以战略协同、组织升级、资本赋能构建深度产业生态, 助力企业突破瓶颈,实现可持续增长。 价值观:真诚、专业、共赢 真诚:信任基石,坦诚沟通 ...
优然牧业与中国奶协共建奶牛养殖“降本增效”创新试验牧场成效显著
中金在线· 2025-07-16 09:57
奶业行业降本增效实践 - 公司与中国奶业协会共建祁县、通辽2座"降本增效"创新试验牧场,探索奶牛养殖降本路径[1] - 祁县牧场单公斤原料奶饲料成本降至1.66元,通辽牧场降至1.70元[1] - 总结出13条核心降本增效举措,适用于自有超62万头大型牧场及客户牧场[1][3] 科技创新驱动战略 - 采用"科技+精益"双轮驱动模式,形成可复制推广的行业实践样本[3] - 建立原料近红外营养数据库,通过精准配方软件系统降低饲喂成本[3] - 开发奶牛淘汰预警模型,整合饲喂成本、产奶量等数据提升牛群质量[3] 技术体系输出 - 将13条降本增效举措通过自有技术服务体系向全行业推广[3] - 推动行业向精细化、低成本、高效率方向转型升级[3] - 提供可复制的技术体系增强行业应对周期能力[5]
金圆股份:业绩表现属预期范围,战略转型持续推进
中金在线· 2025-07-15 17:13
业绩预告 - 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3,000万元至5,000万元,上年同期盈利17,382.58万元,由盈转亏[1] - 扣非净利润亏损1.1亿元至1.5亿元,上年同期亏损7,937.07万元,亏损幅度扩大[1] - 基本每股收益亏损0.04元/股至0.06元/股,上年同期盈利0.23元/股[1] - 业绩变动主因是上年同期出售中机科技发展(茂名)有限公司带来2.08亿元投资收益,本期无类似处置事项,剔除该影响后两期利润水平基本持平[1] 业务转型与现状 - 2022年公司剥离建材业务(出售青海互助金圆水泥100%股权),确立"环保主业+新能源材料"双主线战略[2] - 环保业务以资源化综合利用为核心,占比超95%,2024年子公司江西汇盈产销量大幅提升,电解铜及含金物料贡献显著,推动归母净利润增长105.85%[2] - 环保板块处于卖方市场,上游供应商掌握定价权,电解铜及含金物料单价上涨但整体盈利能力有限[2] - 新能源材料业务处于试生产阶段,尚未盈利,是当前亏损诱因之一[2] 新能源业务进展 - 公司研发"电化学脱嵌技术"提锂工艺,具有原料适应性强、回收效率高等优势,正在捌千错盐湖项目全球首次实地应用[3] - 因高海拔环境及工艺产业化早期阶段限制,项目仍处于验证调试期,成熟后将打开锂资源产业化空间[3] - 公司持续强化"双主线"战略,环保业务稳步发展,新能源材料布局初具资源利用效率、工艺创新及区域布局特色[3] - 未来随着项目经验积累,新能源材料业务有望释放成长潜力[3]
全国首例!美中嘉和(2453.HK)旗下广州泰和肿瘤医院成功实施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质子保眼治疗
中金在线· 2025-07-15 17:13
公司技术突破 - 公司旗下广州泰和肿瘤医院完成全国首例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质子治疗,成功保留患者眼球和视力,填补国内该领域治疗空白 [1] - 采用的质子"笔形束扫描"技术可在毫秒级时间内将高剂量射线聚焦于肿瘤靶区,误差控制在毫米级,最大限度保护关键组织 [1] - 技术实现从"破坏性治疗"到"功能性治疗"的关键转变,打破传统"眼球摘除术"治疗模式 [1] 治疗案例详情 - 首位接受治疗患者为45岁男性,术后48小时视力从0.1提升至0.4,肿瘤标志物下降90%,无并发症 [2] - 治疗团队运用笔形束扫描技术结合实时影像引导系统,实现高剂量精准照射同时保护视神经、黄斑等结构 [2] - 团队创新使用固定在面罩上的吸管作为视觉标记,稳定眼球位置降低周边组织照射风险 [2] 行业影响与市场机会 - 2024年NCCN指南推荐质子治疗作为符合特定指征的脉络膜黑色素瘤首选方案 [2] - 我国每年新增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病例约2500例 [2] - 该技术突破有望改写国内指南,为公司带来巨大市场机会并提升投资价值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