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36氪
icon
搜索文档
皮爷华南首店,悄悄撤店,精品咖啡“大洗牌”来了?
36氪· 2025-08-04 11:44
精品咖啡行业现状 - 皮爷咖啡华南首店(深圳万象天地)关闭,标志着其在华南市场的收缩,反映精品咖啡行业困境[1][3] - 全国咖啡门店数量达22.8万家,近一年新开6.8万家但关闭5.2万家,显示行业竞争激烈[5] - 精品咖啡代表品牌SeeSaw门店从160家锐减至不足50家,M Stand也出现多店关闭现象[9] 品牌战略调整 - 皮爷咖啡母公司JDE Peet's中国业务去年实现双位数有机销售增长,EBIT有机增长23.8%[11] - 皮爷咖啡推出平价子品牌Ora Coffee测试店,价格对标Manner,探索下沉市场[13] - 下沉市场面临消费者认知度低、本地品牌竞争等问题,需建立稳定供应链和运营模式[15][16] 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 产品创新需聚焦差异化,如引入多产地咖啡豆、季节性限定产品及优化包装设计[18] - 数字化运营通过线上商城、外卖业务和会员制度提升效率,实现线上线下融合[20] - 多元化发展拓展咖啡+烘焙/轻食组合,但需注重品质把控与供应链管理[22] 行业竞争与挑战 - 瑞幸、星巴克等品牌低价策略对高端精品咖啡市场形成威胁[13] - 关店潮暴露部分品牌在市场定位和产品创新上的不足,需精准把握消费者需求[10][23]
66万亿「生育补贴」,救不了日本生育率?
36氪· 2025-08-04 11:44
日本生育政策与"单身税"争议 - 日本政府计划于2024年4月征收"儿童与育儿支援金",虽非针对单身人士,但被民众广泛称为"单身税",引发强烈不满[1][5][14] - 该支援金面向全体医保参保者按收入阶梯征收,2028年最高年收入者(1000万日元)需缴纳19,800日元/年,最低收入者(200万日元)缴纳4,200日元/年[10] - 政府需每年筹集2.1万亿日元用于生育补贴,但2023年实际支出已达7.3万亿日元,民众质疑资金使用效率[5][16] 日本生育补贴历史与效果 - 日本自1971年《儿童补贴法》实施生育补贴,2024年标准为:3岁以下儿童每月1.5万日元,3岁以上1万日元,多孩家庭翻倍[18] - 2004-2024年累计投入66万亿日元,但2024年新生儿数量仍低于73万,创历史新低,10%民众表示"无论如何不愿生育"[20][22] - 学者估算每增加1万亿日元补贴仅能提升生育率0.1%,养育成本(2000万-4000万日元)远超补贴金额[23] 地方成功案例与差异化政策 - 千叶县流山市通过扩建托儿所(2010年17所增至2023年100所)、提供延时托管服务(最晚至20点,首小时100日元),生育率连续6年居日本首位[27][29] - 冈山县奈义町(生育率2.95)和兵库县明石市采用社区互助育儿模式,证明非资金支持(如托育服务、社会协作)对提升生育率更有效[32] - 流山市因育儿配套完善吸引东京家庭迁入,带动当地公寓价格6年内从3000万日元涨至6000万日元[29][32] 政策演变与系统性挑战 - 1994年"天使计划"提出构建托育环境与延长育儿假,但因缺乏强制力推进缓慢,当前地方试点正尝试落实该理念[35][37] - 生育分化现象显现:不生家庭与多孩家庭两极分化,二胎及以上占比逐年上升[25] - 民众更倾向税收减免而非普遍征收支援金,反映对现行政策边际效应的质疑[25][34]
计提38亿美元,伯克希尔,被卡夫亨氏“坑”了
36氪· 2025-08-04 11:44
伯克希尔的防御姿态 - 伯克希尔采取保守投资策略 现金储备达3441亿美元 处于历史高位 [5] - 公司二季度出售430万股VeriSign股份 套现约12.3亿美元 [6] - 巴菲特建议投资者忽略会计准则相关的投资损益 认为可能误导投资者 [7] 二季度财报表现 - 二季度营收925.15亿美元 同比下降1.2% 上年同期为936.53亿美元 [3] - 二季度净利润123.7亿美元 同比大幅下降59.24% 上年同期为303.48亿美元 [3] - 上半年净利润169.73亿美元 上年同期为430.5亿美元 [4] 投资组合变动 - 对卡夫亨氏投资确认50亿美元税前减值损失 持股账面价值下调至84亿美元 [4][6] - 卡夫亨氏股价十年跌幅超60% 伯克希尔已退出其董事会席位 [6] - 铁路/能源/制造/服务/零售业利润增长 保险承保业务下滑 [6] 行业专家观点 - 罗杰斯清仓多数国家股票 但仍持有中国权益资产 对美国债务问题表示担忧 [1] - 罗杰斯预测下一次美国经济危机将是有生之年最严重的一次 [3] - 伯克希尔当前处于进可攻退可守阶段 首要任务是做好防御姿态 [7] 公司战略调整 - 巴菲特面临退休 公司进入重要窗口期 暂时告别扩张周期 [5] - 庞大现金流为接班人阿贝尔提供充足容错空间 [5] - 认为当前美股巨头公司性价比不高 [5]
一瓶苦味啤酒花碳酸水热销,不爱喝酒的年轻人,主动为“酒味”买单
36氪· 2025-08-04 11:36
产品创新与市场表现 - 札幌集团推出"北海道富良野啤酒花碳酸水",通过添加啤酒花提取物创造差异化无糖碳酸水产品[3] - 2024年3月产品升级后连续6个月实现两位数销量增长,2025年上半年同比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3][12] - 产品定位突破传统碳酸水场景,覆盖工作提神、驾车、沐浴后等非饮酒场景[3][20][22] 行业背景与战略动机 - 日本啤酒市场持续萎缩,2020年出货量降至200万千升(仅为1994年25%)[4][15] - 无糖碳酸水市场2020年同比增长14.8%,但主流柠檬风味同质化严重[9][17] - 项目初衷为保护北海道富良野地区濒危啤酒花产业,当地种植户从1960年代100家减至2021年4家[5][7] 产品差异化设计 - 使用稀缺品种"Furano Beauty"啤酒花,突出微苦口感和鼻腔香气体验[9][12] - 新版包装强化札幌啤酒品牌标识,提升高端啤酒爱好者认同感[10][12] - 场景营销结合音乐节、烤肉等年轻人社交场景,20多岁用户群体显著增长[18][20] 跨市场比较 - 中国雪花啤酒2021年推出啤酒风味碳酸饮料"小脾汽",但未能持续热销[29] - 新茶饮赛道更成功:瑞幸2024年啤酒风味咖啡单款话题量达1.3万次,茉酸奶啤酒花酸奶引发区域热议[32][34] - 中国啤酒产量2024年同比下滑0.6%,但消费者对风味创新需求提升[38] 技术细节与供应链 - 采用1925年建立的契约栽培模式,与富良野农户保持百年合作[5] - 产品仅含水、啤酒花提取物和香料三类成分,使用2010年培育的专属啤酒花品种[9] - 2019年曾通过711渠道推出农户联名啤酒试水市场[7]
三年逆袭,云顶新耀肾病药一药难求,大股东为何接连减持?
36氪· 2025-08-04 11:36
药品断货与市场供需 - 耐赋康(布地奈德肠溶胶囊)是国内首个且唯一获批用于治疗IgA肾病的对因药物,近期出现大面积断货,患者排队等药 [1] - 断货反映中国IgA肾病患者庞大且长期未被满足的用药需求,确诊患者达数百万,每年新增超10万人 [3][7] - 耐赋康自2024年5月商业化以来已服务超两万名患者,未进医保前7个月销售收入达3.53亿元,进入医保后价格从2.38万元/瓶降至5000元,患者自付约1000元 [5][6] 云顶新耀的商业化表现 - 公司2024年营收超7亿元,同比增长461%,毛利率83%,现金储备16亿元,首次实现年度商业化盈利 [10] - 耐赋康2025年销售额预测突破10亿元,峰值或超50亿元,成为医保首年即达"十亿量级"的慢病创新药 [3][7] - 公司战略从肿瘤转向肾病等慢病领域,2022年剥离拓达维(戈沙妥珠单抗)获4.55亿美元交易对价,包括2.8亿美元现金 [12] 产能与供应链挑战 - 耐赋康依赖境外生产(美国Patheon Pharmaceuticals),国内产能补充需技术转移和审评,短期内供应不足 [9] - 公司2024年底提交本地化生产补充申请,但产能释放需时间,现有海外供应难以满足医保落地后的需求 [9] 资本运作与股东动态 - 大股东康桥资本2024年1月和6月两次减持合计超13%,套现超10亿港元,持股比例降至25.92% [18][19] - 公司7月配股融资15.7亿港元,配售价69.7港元/股(折让10.12%),40%资金用于商业化 [18] - 康桥资本减持理由为"优化投资人结构",但市场推测与LP退出需求及股价反弹237%有关 [21] 公司战略与产品管线 - 采用License-in模式快速引进后期产品(如耐赋康引进费用2.8亿美元,销售分成约10%),缩短商业化周期 [10][18] - 现任CEO罗永庆强化商业化能力,聚焦肾病领域,推进耐赋康上市并开发BTK抑制剂 [13][15] - 产品矩阵包括耐赋康、依嘉、维适平三款商业化产品,覆盖肾病、抗感染、自免疾病,在研管线含BTK抑制剂EVER001和mRNA/CAR-T技术 [22]
两年吸金50亿美元的大作,也地位不稳?这个细分品类的机会点来了?
36氪· 2025-08-04 11:28
金币掠夺品类发展历程 - Jelly Button推出《Pirate Kings》开创金币掠夺细分品类 [3][5] - Moon Active借鉴思路用老虎机取代炮弹攻击打造《Coin Master》并成为全球收入前五 [3][5] - Jelly Button推出掷骰子+棋盘玩法《Board Kings》 [5] - Scopely借用棋盘思路叠加大富翁IP推出《Monopoly Go!》 [3][5] 当前市场格局 - 《Monopoly Go!》两年创50亿美元收入但未影响《Coin Master》稳定营收 [8][9] - 《Monopoly Go!》吸引桌游玩家比例比普通用户高1100%而《Coin Master》核心用户占比高1600% [9] - 市场从双雄争霸转向群雄割据新作如《Carnival Tycoon》推动下载量增长但RPD从29美元降至27美元 [19][21] 产品策略分析 - 《Monopoly Go!》混合桌游CPI与赌场式RPD实现低成本获客高变现 [12] - Scopely通过大富翁IP精准触达《Coin Master》未覆盖的玩家群体 [9] - Moon Active新作《Coin Master: Board Adventure》加入掷骰子+棋盘机制正面竞争 [31][35] 黑马案例 - Playtika旗下《Dice Dreams》月收入翻倍至3500万美元跻身品类第三 [23][25] - 《Dice Dreams》抓住《Monopoly Go!》文化热潮实现5年快速增长 [25][29] 品类特征与趋势 - 休闲桌游类游戏下载量达15亿休闲赌场类变现能力强 [22] - 《Monopoly Go!》下载量全球第二且LTV比《Coin Master》高50% [22] - 未来差异化需依赖社交玩法或运营创新而非简单复制 [29]
中国AI开源16强,最新出炉
36氪· 2025-08-04 11:28
大语言模型榜单表现 - 阿里Qwen3-235B-A22B-Instruct-2507位列Chatbot Arena大语言模型总榜第三 [1] - 月之暗面Kimi-K2-0711-preview与深度求索DeepSeek-R1-0528并列总榜第五 [1] - 开源模型首次超越Claude 4、GPT-4.1等闭源模型 [1] - 编程榜单中深度求索Deepseek-R1-0528与阿里Qwen3-Coder并列第一 [3][4] - 月之暗面Kimi-K2-Instruct位列编程榜第七 [4] 中国AI开源生态动态 - 7月中国AI社区共开源31个模型、1个框架、1个数据集 [8] - 参与机构包括16家企业/高校:阿里(9个)、月之暗面(2个)、智谱(2个)、阶跃星辰(1个)、字节跳动(2个)等 [8][16] - 阿里成为最活跃开源方,7月连续发布Qwen3系列、Wan2 2视频模型等18个模型 [18][19] - 腾讯HunyuanWorld-1实现图像生成3D功能 [11] - 蚂蚁集团推出金融专用数据集Agentar-DeepFinance-100K [14] 多模态模型进展 - 字节跳动Seedream-3位列文生图榜第五 [2] - 字节跳动Seededit-3 0、BAGEL、阶跃星辰Step1X-Edit分列图像编辑榜第五/七/八 [2] - 多模态新模型涌现:GLM-4 1V-Thinking(图文→文本)、Wan2 2(图文→视频)、Skywork-UniPic(跨模态转换)等 [5] - 阶跃星辰Step3支持图文→文本转换 [5] 技术趋势亮点 - 轻量化模型SmallThinker可在1GB内存设备运行 [7] - Agentic编程成为主流方向,阿里Qwen3-Coder支持完整工具调用 [9] - 领域专用模型集中发布:科学计算(S1-Base)、金融(Agentar)、机器翻译(Qwen3 MT)等 [9][16] - Hugging Face趋势榜TOP100中中国团队占8席,阿里4个模型进入前十 [15][17]
美股 2025最强太空新股上市,是下一个SpaceX,有望超越Figma,RKLB,FireFly
36氪· 2025-08-04 11:28
公司里程碑与市场定位 - 美国历史上第一家成功将飞行器送上月球的民营公司是Firefly,而非NASA或SpaceX,2025年3月2日完成NASA委托的月球"危海"区域精准软着陆任务,月面稳定运行14天 [1] - 公司计划于2025年8月7日登陆纳斯达克,美股代号FLY,估值从一年前的20亿美元飙升至56亿美元 [3][12] - 公司选择不参与价格竞争,而是构建从地面发射到月球着陆的完整太空物流链,差异化竞争策略显著 [5] 技术实力与产品布局 - 核心产品Blue Ghost月球着陆器具备工程复用能力,稳定运行14天,适配多载荷,提供标准化登月服务 [15] - Elytra轨道飞行器可灵活调度卫星,已获美国国防部多任务合同,与Blue Ghost基于统一平台设计,降低成本 [15] - Alpha火箭主力运载能力1吨至近地轨道,2023年完成美军"快速响应发射"任务,未来任务清单超30次 [16] - 与诺斯罗普格鲁曼合作开发中型火箭Eclipse,运力为Alpha的16倍,计划2026年首飞 [17] - 德州制造与测试基地占地200英亩,集成发动机测试、自动化装配等全流程作业能力 [18] 财务表现与融资需求 - 2024年营收6079万美元,经营亏损2.09亿美元,2025年Q1营收5590万美元(同比增6倍),净亏损6010万美元 [24][2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自由现金流为负9650万美元,账上现金2.05亿美元,调整后EBITDA为负9500万美元 [25][26] - IPO计划发行1620万股,发行价35-39美元,融资主要用于Blue Ghost 2号任务、军用合同履行及设施扩建 [27][32] 客户结构与市场机会 - 在手订单超11亿美元,主要来自NASA和美国军方,包括CLPS登月合同及快速响应发射任务 [21][28] - 军方看重响应速度与自主可控能力,公司因自建发射场和测试设备成为重点供应商 [21][23] - 商业模式为"重型工程总包",与SpaceX的生态闭环、RKLB的"小单快跑"形成差异化 [34][38] 行业竞争格局 - SpaceX通过技术创新将轨道发射成本降至每公斤2000美元,较行业原均价下降90%,重塑商业发射市场 [3] - Firefly避开价格战,专注高门槛政府订单,估值逻辑基于履约能力而非短期盈利 [27][35] - 美国商业航天市场呈现三足鼎立:SpaceX(生态平台)、RKLB(轨道速递)、Firefly(任务总包) [38]
除了IPO,AMC们也在“抛弃”中小银行
36氪· 2025-08-04 11:28
中小银行困境与AMC角色 - 中小银行面临资产承压和IPO门槛提高的双重压力,资本补充途径受限 [1] - 全国性AMC正在出清小银行股权,如长城资管出清长城华西银行9.43亿股给四川银行 [1] AMC历史沿革 - 1999年成立信达、华融、长城和东方四家AMC,承接四大行1.4万亿不良贷款,不良率下降10% [4] - 财政部向每家AMC注资100亿元,央行提供6041亿元贷款,发行8110亿元债券完成资金筹措 [4] - 2005年允许AMC商业化探索,通过收购券商等获得金融牌照 [8] - 2020年后进入中央汇金时代,华融更名中信金融资产,银河资产成为第五家全国性AMC [9] AMC业绩表现 - 2024年信达资产总资产16389.6亿元,营收730.4亿元(-4.11%),净利润30.36亿元(-47.84%) [7] - 东方资产营收1058.33亿元(+9.81%),净利润16.02亿元(+4.98%) [7] - 中信金融资产净利润96.184亿元,同比激增444.64% [7] - 长城资产总资产5712.8亿元,净利润15.57亿元(+0.39%) [7] AMC市场格局 - 形成"5家全国性AMC+60余家地方AMC"新体系 [10] - 地方AMC有63家,其中56家获银保监许可 [11] - 民营AMC成为不良资产市场重要补充力量 [11] AMC业务转型 - 从混业经营回归不良资产处置主业 [10] - 出清银行股权:华融出售华融湘江银行,信达转让天津农商行股权 [12] - 政策允许AMC收购更多类型不良资产,包括重组资产和信用减值资产 [15] AMC分类对比 - 央企AMC资本金100亿,地方AMC10亿,银行AMC100亿 [13] - 央企AMC受全面监管,地方AMC仅不良资产业务受监管 [13] - 银行AMC业务范围限于银行对企业的各类别贷款 [13] AMC银行投资 - 华融持有光大银行7.08%股份成为主要股东 [14] - 中信金融资产计划300亿元增持中国银行、光大银行等 [14] - AMC曾通过控股方式获取银行牌照,如东方资产控股大连银行 [14]
对“广场协议2.0”警惕缓解,日元要贬?
36氪· 2025-08-04 11:28
美元汇率趋势变化 - 美元指数从97.4~97.6飙升至98.5~98.9 突破50天移动平均线 [1] - 日元对美元汇率达到1美元兑148.70日元 呈现买入美元卖出日元局面 [1] - 外汇市场出现转向美元升值趋势的声音 欧美关税协议达成强化美元走强预期 [1] 特朗普汇率政策立场 - 特朗普7月25日表示"我是一个喜欢'强势美元'的人" 修改了此前关于汇率的发言 [3] - 特朗普曾多次批评日本和中国"诱导货币贬值" 今年3月称日元贬值对美国"非常不公平" [3] - 市场认为特朗普面临股债汇"三杀"魔咒 难以公开表态希望美元贬值 [6] 技术指标信号 - 一目均衡表出现"三役好转"牛市信号 K线突破基准线和转换线 [8] - 外汇市场关注149.10日元和149.60日元(200日移动平均线)作为关键节点 [9] - 图表显示美元升值强烈信号 突破关键水平可能加速美元买入 [8][9] 市场预期与影响因素 - 日美谈判可能涉及扭转日元贬值 但关税协议扩大支撑美元 [6] - 美国经济保持强劲 市场寻找重新买入美元时机 [6] - 若"美国1强"进一步被确认 日元可能贬值至1美元兑150日元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