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财经

搜索文档
南方乳业完成北交所上市辅导,直面上市政策收紧
贝壳财经· 2025-06-19 17:01
公司上市进程 - 南方乳业完成北交所上市辅导,近期密集发布适用于北交所上市后的公司管理制度 [1] - 公司最初拟申报上交所主板,后转战北交所,2024年1月变更上市辅导备案板块为北交所 [2][3] - 2024年4月公司调入新三板创新层,符合"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不低于1000万元,最近两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6%,截至进层启动日的股本总额不少于2000万元"的标准 [3] - 6月4日公司任命耿坤为新任董事长,完善治理结构 [4] 财务表现 - 2021-2024年营收分别为13.26亿元、15.75亿元、18.05亿元、18.1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42亿元、1.73亿元、2亿元、2.09亿元 [5] - 2024年营收增幅0.65%,净利润增速4.36%,较过去两年双位数增长明显放缓 [5] - 主营产品低温乳制品营收6.15亿元(增1.96%),常温乳制品营收11.74亿元(增1.17%) [5] - 2024年营收规模在36家上市/挂牌乳企中排名第20位 [5] 区域市场表现 - 贵州省内营收16.71亿元,占总营收92%,省外营收占比仅4.63% [6][7] - 重庆光大集团乳业2024年亏损4217.54万元,公司2024年9月筹划收购重庆本土乳企以拓展西南市场 [7] - 公司实施"走出去战略",但省外营收占比较2021年仅增长不到2个百分点 [7] 行业政策环境 - 2023年2月A股全面注册制实施,主板突出大盘蓝筹特色,南方乳业难以达标 [5] - 2023年8月证监会"827"新政阶段性收紧IPO节奏,多家乳企转战北交所 [8] - 北交所2024年10月提高上市门槛,要求创新特征披露和量化指标 [9] - 多家新三板乳企冲刺北交所遇阻:骑士乳业2024年首亏被通报,牧同科技连续亏损,达诺乳业未达财务指标,百菲乳业撤回申请 [9][10]
罕见病创新药芦沃美替尼片开出全国首批处方
贝壳财经· 2025-06-19 17:01
产品上市与适应症 - 芦沃美替尼片(商品名:复迈宁)在中国多个省市医院开出首批处方,上海首位患者完成购药 [1] - 该药是中国首个且唯一同时获批成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及组织细胞肿瘤、2岁及以上儿童青少年I型神经纤维瘤病(NF1)双适应症的靶向药物 [1] 药物机制与研发背景 - 芦沃美替尼片是复星医药自主研发的创新型小分子靶向药物,通过高选择性抑制MEK1/2蛋白活性,阻断MAPK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2] - NF1是最常见的神经纤维瘤病类型,占罕见病神经纤维瘤病的96%,约30%-50%的NF1患者经全身影像学检查可发现患有丛状神经纤维瘤(PN) [2] 临床数据表现 - Ⅱ期药物临床试验显示,中位随访时间为15.1个月,最佳客观缓解率(ORR)为60.5%,中位至缓解时间(TTR)4.7个月 [2] - 芦沃美替尼疗效确切,安全性可控,起效快,为临床治疗提供新选择 [2] 专家评价与行业意义 - 芦沃美替尼片进入临床应用阶段是本土创新药在神经纤维瘤病(NF1)治疗领域实现零的突破 [3] - 专家期待该药能够凭借扎实的临床数据为更多中国患者带来健康福祉 [3] 未来适应症拓展 - 芦沃美替尼还在开展针对低级别脑胶质瘤、颅外动静脉畸形、儿童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临床试验 [4] - 未来有望覆盖更多疾病领域 [4]
巴奴闯港股:人均消费跌至138元,火锅身价被“打下来”
贝壳财经· 2025-06-19 09:41
上市计划与资本运作 - 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 计划在港股上市 若成功将成为第三家港股上市火锅企业[1][2] - 2022年已完成境外主体控股架构调整 为IPO做准备 2024年下半年港股消费企业上市窗口期助推其资本规划[1] - 计划将募集资金用于拓展自营餐厅网络 2026-2028年分别开设约52家、61家及64家新餐厅[2] - 创始人杜中兵与韩艳丽为夫妻关系 通过多层架构合计控制公司83.38%投票权 2016-2021年引入多家投资机构[12][13][14] 财务表现与运营数据 - 收入从2022年14.33亿元增长至2024年23.07亿元 2025年Q1达7.09亿元 三年复合增长率26.9%[3][4] - 利润实现扭亏为盈 从2022年亏损520万元改善至2024年盈利1.23亿元 2025年Q1利润0.55亿元[3] - 餐厅运营收入占比超96% 门店经营利润率从2022年15.2%提升至2025年Q1的23.7% 二线城市利润率24.5%高于一线城市20.7%[4][5] - 翻台率从2022年3次/天提升至2025年Q1的3.7次/天 但同期顾客人均消费从147元降至138元[6][7][8] 市场定位与扩张策略 - 截至2024年6月拥有145家直营店 覆盖全国39个城市 2022-2024年分别新增11家、25家、35家门店[11][15] - 人均消费132.91元高于海底捞(100.86元)和湊湊(124.46元) 但市场份额不足1% 行业前五大参与者合计占8.1%[17][18][19] - 采用"以价换量"策略导致同店销售额2023-2024年下降9.9% 但2025年Q1同比增长2.1%得益于翻台率提升[9][10] - 多次陷入产品定价(18元5片土豆)与食品安全争议(鸭肉冒充羊肉) 创始人言论引发公众对品牌高溢价的讨论[15][16]
汽车反“内卷”第二枪打响:车企承诺“60天返利”治理拖延症
贝壳财经· 2025-06-19 09:17
车企返利政策 - 多家车企承诺60天内完成经销商返利支付,包括广汽集团、宝马、北汽新能源、上汽通用、一汽奥迪、悦达起亚等[3][5] - 广汽集团携旗下五大整车品牌承诺即日起确保两个月内完成经销商返利兑现[5] - 经销商普遍面临返利周期长问题,以往返利支付往往延迟数月,且常以非现金形式抵扣提车款[6][8] - 经销商希望更多车企加入60天返利政策,并倾向于现金返利方式[7] 经销商经营现状 - 记者走访10家经销商,6家经营状况欠佳,4家经营状态较好[3] - 部分经销商出现严重亏损,如北京某4S店热门车型进货价18万,裸车售价14万,单台车亏损4万元[10] - 部分门店已关闭或整合业务,如东风本田4S店因资金链断裂关门,长安欧尚汽车展厅搬迁[10][15] - 经营较好的品牌包括比亚迪、长城哈弗、小鹏等,采用直营模式或坚持不赔钱卖车原则[17] 库存压力与资金链 - 主机厂普遍对经销商实施"高任务+强压库"策略,部分品牌库存深度超过3个月[20] - 7家汽车经销商集团中,5家2024年平均存货周转天数较2023年有所增长[21] - 中升控股存货由2023年底的163.66亿元增长至2024年底的184.77亿元,同比增长约12.9%[22] - 2024年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达59.8%,部分品牌库存系数超过2个月[23] - 2025年1-4月总体库存增长12万辆,打破过去5年同期降库存惯例[23] 行业转型与优化 - 传统燃油车经销商面临转型压力,新能源车市场份额快速提升[18] - 头部经销商通过关闭门店、收缩业务线实现减亏,如新丰泰集团运营网点从43家缩减至37家[27] - 2024年全国汽车4S店网络规模总数减少2.7%,退网数量达4419家[27] - 经销商需加速转型,探索"新零售"模式,向二手车、汽车金融等衍生业务延伸[32] - 预计未来3-5年经销商网络规模缩减2至3成,呈现"马太效应"[33] 行业政策与呼吁 -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呼吁研究出台汽车经销领域阶段性金融纾困政策措施[31] - 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倡议车企及时返利,缩短回款周期[31] - 商务部表示将配合相关部门加强综合整治与合规引导,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34]
“拍蒜断刀”阴云中的张小泉:控制权或易主,控股股东债务缠身
贝壳财经· 2025-06-18 21:19
控股股东重整及控制权变动 - 富春控股及其关联的68家公司(包括富泉投资和张小泉集团)被申请纳入重整一案并适用实质合并方式进行审理 [1] - 重整可能导致富春控股等主体持有的上市公司权益调整,进而引发张小泉控制权变动 [2] - 张小泉集团因债务逾期已拍卖部分股份,若550万股新拍卖股份及28756291股已完成竞拍的股份完成过户,张小泉集团持股比例将从48.08%降至25.45%,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比例从59.01%降至36.39% [3] 控股股东债务及股份冻结情况 - 富春控股2025年3月进入预重整程序,6月申请将68家关联公司纳入合并重整 [4] - 富春控股持有富泉投资100%股权,富泉投资持有张小泉集团99.9981%股权,张小泉集团直接持有张小泉48.08%股份 [5] - 张小泉集团股份存在高比例质押、司法冻结或轮候冻结,被冻结股份数量占其持股比例超50%,占总股本超30% [6] - 张小泉集团涉及8笔逾期融资业务,逾期本金合计65340.63万元,另有6笔质押担保违约未代偿本金55550万元,对外保证担保违约未代偿本金461548.13万元 [6][7] 股份拍卖进展 - 张小泉集团550万股质押股份因债务逾期被轮候冻结,将于2025年7月24日至25日在淘宝司法拍卖平台公开拍卖 [7][8] 公司业绩表现 - 张小泉2021年9月上市后营业收入增长但净利润连续三年下滑 [10] - 2022年净利润下滑主因包括"拍蒜断刀"品牌舆情事件,导致古法锻打系列圆头切片刀销量及单价下降 [13] - 2023年业绩仍受舆情余波影响,叠加销售费用增长、阳江项目折旧费用上升及产品更新不及预期 [13]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微降0.30%,公司计划通过产品结构优化、成本管控及数字化转型改善盈利 [14]
前股东实名举报李雪琴公司财务异常 李雪琴最新回应
贝壳财经· 2025-06-18 15:12
根据举报人微博发布的身份证显示,该男子名叫谢田飞。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6月18日,"网友实名举报李雪琴公司财务问题"冲上热搜。前一天(6月17日)深 夜,网友@老谢同学之你谢哥 发布微博,其自称"曾是李雪琴公司(北京十斤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股 东",实名举报该公司财务问题。 据该网友介绍,6月17日,他与李雪琴就《股权代持协议》纠纷一案,在北京市朝阳区法院进行了第二 次一审开庭。庭审中,李雪琴方律师提交了北京十斤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清算报告。该报告显示,公司 剩余资产分配金额为1100余万元。根据双方提供的协议证据及转账记录,其中应分配给他的利润为330 余万元,但他在2021年实际仅收到140万元。根据他现有证据,"北京十斤文化"至少两家子公司账务存 在明显异常,比如,子公司B有1400余万元转入某财务公司账户,该公司在收款第4天即被注销,且该 财务公司实控人为李雪琴现合伙人杨凡所控制公司的财务负责人。 据天眼查,目前,李雪琴(李雪阳)名下关联企业仅上海七吟创意策划工作室处于存续状态,北京十斤 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已注销。 随后,6月18日下午,李雪琴工作室发布最新声明。其中提到,北京十斤公司及其旗下子 ...
股价连续上涨、新实控人发起要约收购,*ST亚振能否继续走强?
贝壳财经· 2025-06-18 09:54
控股股东筹划股份协议转让,新实控人入局随即发起要约收购。"披星戴帽"的同时股价开启上涨模式, 26个交易日涨幅偏离值达107.83%被紧急停牌核查。"易主"后的*ST亚振成为市场焦点。 今年4月,亚振家居股份有限公司(简称"*ST亚振")披露消息称,公司控股股东上海亚振投资有限公 司(简称"亚振投资")筹划股份协议转让,可能导致公司控制权变更。此时距上次"易主"闪电终止不到 半年。5月底,亚振投资与吴涛及其一致行动人范伟浩协议转让公司股份事项完成过户登记。*ST亚振 控股股东由亚振投资变更为吴涛,实际控制人由高伟、户美云、高银楠变更为吴涛。而后,吴涛发起要 约收购,拟以5.68元/股要约收购*ST亚振21%股份。 2021年至2024年,*ST亚振营业收入连续4年低于3亿元,净利润也连亏4年。今年5月6日起,其股票被 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证券简称将由"亚振家居"变更为"*ST亚振"。而自5月6日至6月11日,*ST亚振连续 26个交易日内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达到107.83%,多次触及股票交易异常波动,最终引发紧急停 牌核查。 6月17日,*ST亚振复牌,股票再次涨停,收报于13.60元/股,与5.68元/ ...
“1胎99子”短剧被下架,涉事公司九州文化近两年涉十起案件
贝壳财经· 2025-06-18 08:10
涉事公司背景 - 嘉兴九州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九州文化)因短剧《麒麟送子,天降喜福》陷入内容争议,此前曾因违规短剧《大佬》被广电总局约谈 [1][8] - 公司成立于2021年,2022年6月获大观资本天使轮融资,实控人为汪家城,业务涵盖剧本创作、影视摄制、投放发行 [6] - 自2023年以来涉及10起知识产权纠纷案件 [2][6] 违规短剧事件 - 短剧《麒麟送子,天降喜福》因"1胎99子"情节引发热议,上线两天累计播放量超4000万,九州文化在素材投放公司中占比88.82% [2] - 此前出品的短剧《大佬》因剧情低俗、渲染暴力矛盾等违规问题被广电总局要求下架并永久封存,公司被暂停剧集更新一周并自查 [8][9][10] - 公司承认《大佬》审核流程存在疏漏,对第三方制作方苏州鲲梦文化列入黑名单,并重组审核团队 [8][9][10] 行业审核机制 - 广电总局对微短剧实施分层分类审核:重点微短剧(投资≥100万元)需国家广电总局备案,普通微短剧(30-100万元)报省级备案,其他微短剧(<30万元)由平台自行审核 [3] - 短剧从业者透露部分商业短剧为吸引流量可能未送审直接上线,内容需平衡商业性与社会价值观 [2][5][6] 行业专家建议 -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汪文斌建议通过"微短剧+"创作计划扶持优质内容,结合推优标准举办案例研讨活动,引导行业对标精品 [6] - 强调出品方、平台需协同履行审核责任,从源头杜绝违规内容生产与传播 [6] 平台与公司回应 - 短视频平台和九州文化未回应该剧具体审核措施及未来加强审核的计划 [4] - 九州文化曾因投稿剧本"情绪不足"拒绝编剧合作 [11]
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皇氏集团及多名董监高合计被罚1050万元
贝壳财经· 2025-06-17 22:10
行政处罚与诉讼 - 皇氏集团因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广西证监局处以400万元罚款,董事长黄嘉棣等4名董监高合计被罚650万元[1][3] - 违规行为涉及2019年皇氏数智与东岳财富签订的补充协议未及时披露,协议内容包括确保东岳财富每年6.5%投资收益及3.1亿元基金份额回购条款[2][3] - 法院终审判决皇氏数智需支付东岳财富3.1亿元投资转让款及差额补足款,皇氏集团承担连带清偿责任[6][7] 财务影响 - 公司2024年计提预计负债1.907亿元,导致净利润亏损6.81亿元,同比下滑1110.73%[1][7] - 未披露的小额诉讼涉案金额达1374.2万元,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1.47%[7] - 2024年乳制品业务营收16.45亿元同比减少18.96%,光伏等新业务营收下降70.12%[8] 业务战略调整 - 2023年以4732.18万元转让皇氏数智100%股权,称系为聚焦"奶水牛种源芯片"主业[5] - 计划通过华东工厂投产及B端渠道合作提升水牛奶业务占比,预计奶水牛产奶量提升将改善盈利[8] - 此前因战略调整出售亏损子公司皇氏数智,否认存在"抽屉协议"[5]
第八届小龙虾产业大会:小龙虾年产量超300万吨,加工业回暖
贝壳财经· 2025-06-17 22:10
大会邀请多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及小龙虾主要产区负责人,养殖、加工、流通全产业链精英齐聚一堂, 围绕2025年我国小龙虾产业分析、绿色养殖与优质苗种规模化繁育、加工产品及其保鲜技术、产业大数 据、农产品半托管新模式等议题展开了深入剖析和交流探讨,多角度、多层面分享了小龙虾产业发展的 最新动态和前沿技术,为与会者提供了思路和借鉴。 现场,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长崔和对我国小龙虾产业运营情况做出分析。他表示,2024年我国小 龙虾产业发展总体保持稳定。从调研情况来看,小龙虾生产面积、产量保持稳定,因小龙虾价格低,养 殖环节收入下降,小龙虾饲料投喂减量;加工环节利润上升,扭转了小龙虾加工企业连续三年盈亏不确 定的局面,特别是调味小龙虾市场表现好;餐饮环节利润略有下降,线上销售额继续增加,消费场景逐 年下沉,消费大众化程度越来越高。此外,根据近10年我国小龙虾进出口数据分析,2024年我国小龙虾 出口量、出口额均同比增长,中东和东南亚国家成为出口新亮点。2025年,小龙虾整体运营趋势向好, 养殖业收益回升,加工业收益缓增,餐饮业收益有所改善,全产业链将继续优化。 大会同期召开了江西省小龙虾养殖技术交流会、江西水产品交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