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工锂电

搜索文档
小米狂飙“牵引” 上半年纯电增速赶超增混
高工锂电· 2025-07-24 19:58
纯电市场增长态势 - 纯电车型摆脱增长乏力 重新掌握增长主动权 [1][2][10] - 2025年1-6月中国纯电车型累计销售4415万辆 同比增长462% 增速超越插混车型的311% [8] - 纯电增速远超2023年249%和2024年155%的水平 终结插混连续四年增速领跑格局 [8] 现象级车型市场表现 - 小米SU7与YU7两款车型展现惊人市场号召力 YU7三分钟狂销20万辆刷新行业纪录 [6] - 小鹏P7+搭载亿纬锂能磷酸铁锂电池 实现续航700公里及30分钟快充80% 成为20-30万元级黑马 [12] - 小鹏M03将高阶智驾下探至15万元以下市场 上市后快速打开市场 [13] 多阵营协同发展格局 - 造车新势力以技术迭代抢占细分市场 零跑C11在15-20万元级SUV市场稳步增长 [11][14] - 传统车企比亚迪海豚2025年6月销量同比大幅增长 成为10-15万元级走量王 [16] - 合资品牌日产N7和大众ID7 X通过用户思维和技术路线回归 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显著 [17][18] 动力电池产业链联动 - 2025年上半年纯电动车动力电池装车量占比冲破80% 纯电动乘用车独占60%份额 [20] - 宁德时代在小米供应链中占据核心地位 上半年小米交付量超15万辆拉动其装机量 [23] - 弗迪电池通过内供比亚迪海豚和外供小米SU7/YU7及小鹏M03实现份额扩张 [25][26][27] - 中创新航依托广汽埃安稳定销量 亿纬锂能凭借小鹏P7+配套巩固磷酸铁锂优势 [29]
锰系电池走向锂电“第三极”
高工锂电· 2025-07-24 19:58
锰基电池系统性回归 - 锰基电池材料体系(磷酸锰铁锂、单晶锰酸锂、富锂锰基正极)正在冲击锂电版图的"第三极"[2] - 多家企业围绕磷酸锰铁锂、单晶锰酸锂及富锂锰基等方向持续释放新动态[3] - 锰基电池从小动力向大动力及储能市场延伸,焕发出远超历史水平的技术生命力[16] 单晶锰酸锂技术突破 - 星恒电源通过固相法前驱体工艺实现单晶锰酸锂材料规模化量产,解决了锰溶出率高、结构坍塌等问题[6] - 星恒开发出第三代锰酸锂材料并与磷酸锰铁锂混掺,构建"黄金双核"材料体系:常温循环寿命突破3000次,高温循环寿命达1500次以上,低温充电速率提升20%,低温续航能力提升15%[8] - 搭载"黄金双核"材料的星恒锰基电池在国内电动两轮车锂电市场占据70%以上份额,并成为五菱宏光MINI EV重要电池供应商[8] 磷酸锰铁锂产业化进展 - 磷酸锰铁锂在继承磷酸铁锂高安全性基础上显著提升了能量密度,被业界视为下一代主流技术路线之一[9] - 宁德时代M3P电池(磷酸锰铁锂体系)已应用于奇瑞星纪元ES、华为智选智界S7和特斯拉Model Y等高端车型[10] - 星恒第二代磷酸锰铁锂电池出货量已突破1000万组,引领产业化进程[11] 富锂锰基发展动态 - 通用汽车与LG新能源合作开发的富锂锰基电池预计2028年商业化,福特汽车计划2030年推出相关产品[12] - 星恒已率先实现低压富锂锰的产业化应用,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国轩高科等头部企业积极布局相关材料技术[13] 锰基电池应用拓展 - 锰基电池应用从轻型电动车、便携场景拓展至主流动力系统与储能市场[15] - 星恒布局新一代锰基材料如MnFeNi氧化物、MnNi氧化物及低压富锂锰等,打造适配多场景的新型材料平台[15] - 锰基体系在储能领域具备成本更优、低温性能更强的潜在优势,吸引多家储能企业展开合作测试[15]
硅基负极动力应用“破晓”
高工锂电· 2025-07-24 19:58
上至无人机、下至汽车。 一个长期存在于动力电池领域的技术瓶颈,正被实质性地突破,预示着硅基负极的应用迎来了"破 晓"时分。 7月22日,美国电池企业Amprius宣布,其能量密度高达450 Wh/kg的SiCore电池已正式交付给 空客子公司AALTO等无人机客户。 这一事件的关键意义在于,它将一个此前多停留在实验室或理论值的性能数据,转化为了可交付的 商业化产品,有力地回击了"硅负极电池难以突破400 Wh/kg"的行业普遍认知。 这缕"晨光"首先出现在对性能要求最严苛的航空航天领域。Amprius的技术早已通过空客"西 风"无人机在平流层的持续飞行得到验证,这不仅是技术的成功,更是其商业可靠性的有力背书。 摘要 现在,通过交付标准化的、为规模化生产设计的SiCore电池,Amprius清晰地表明,硅基负极的 应用正在从一次性的项目验证,迈向可持续的商业供应阶段。这正是其距离规模产业化更近一步的 核心标志。 如果说Amprius在航空领域的突破,是硅基负极应用"破晓"的第一道光,那么在中国,这股势头 正迅速向规模最庞大的汽车主流市场蔓延。 无论是面向尖端无人机的超高性能电池,还是早已获得车企真金白银支持、瞄 ...
每日速递 | 2025年H1重卡动力电池装机量约31.7GWh,同比增长230%
高工锂电· 2025-07-24 19:58
电池 - 孚能科技半固态电池成本较液态电池仅高5%-10%,经济性与市场竞争力良好,已实现GWh级别出货,设计产能可达54GWh [2][3] - 普利特首批方形314Ah半固态电池已下线并实现批量交付,成为国内首家完成该技术从实验室到量产线贯通的企业 [4][5][6] - 2025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重卡销售约7.9万辆,同比增长185%,带动重卡动力电池装机量约31.7GWh,同比增长230%,其中换电重卡销售2.5万辆,同比增长141% [7] - 德赛电池推出全新设计的主动安全AI电芯,通过创新技术可提前预警电芯安全隐患 [8][9] 材料 - 欧克科技与江西天鸿新材料有限公司签订1.76亿元的《设备买卖合同书》,天鸿新材采购其两条湿法隔膜生产线,合同金额占公司近一年经审计营业收入的40.51% [10][11] - 贵安新区中科星城石墨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生产建设项目(一期)(技改)环境影响报告书"获受理 [12][13] - 三孚新科3D复合铜箔已处于下游电池厂商送样测试阶段,可应用于高端消费电子、低空经济、高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固态电池等领域 [14] - 宁德时代全资子公司青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极片项目在青海西宁南川工业园区开工,项目总投资50亿元,今年5月宁德时代已追加5亿元 [15][16]
4680大圆柱“上车”印度电摩
高工锂电· 2025-07-23 17:45
4680大圆柱电芯应用拓展 - 印度电动两轮车制造商Ola Electric计划2026年在其Roadster电摩车型中采用4680大圆柱电芯 电池能量密度达275Wh/kg 容量9 1kWh 续航502公里[1] - 4680大圆柱电芯目前主要配套特斯拉Cybertruck等高端乘用车 能量密度稳定在250Wh/kg以上 未来可能扩展至Model Y和Semi车型[2] - 与传统电动两轮车普遍采用的18650小圆柱电芯相比 4680大圆柱电芯定位更高端 Ola Electric配套4680的电摩售价达15万卢比(约1 24万人民币)[1] 技术发展与量产挑战 - 特斯拉目标开发采用干法电极的"完全体"4680电芯 能量密度有望突破300Wh/kg 但当前量产存在技术难题[2] - 力华电源已开发4695与46120大圆柱产品 分别针对高倍率与高能量密度需求 并建成180PPM铝壳大圆柱磁悬浮高速量产线[3] - Ola Electric虽宣称4680电摩能量密度达275Wh/kg 但量产时间推迟至2026年 暗示可能面临生产瓶颈[2] 印度电摩市场现状与机遇 - 2024年印度及东南亚电动摩托车总销量174万辆 同比增长28% 电动化率仅5 1% 市场潜力巨大[3] - 印度2025年电摩电池需求预计超3GWh 政府通过购车补贴 税费减免及本土化生产奖励政策刺激市场[3] - 印度仍以燃油摩托车为主导 受限于道路条件 摩托车是主流出行选择 高价电摩需面对平价电摩和燃油车的双重竞争[2] 产业链布局 - 亿纬锂能 比克等中国电池企业已向印度电摩厂商出口圆柱电池 并在4680大圆柱领域进行研发[3] - 4680大圆柱商业化爆发需同时关注乘用车主流市场和电摩等细分应用领域[3]
每日速递 | 湖南裕能拟在马来西亚建9万吨LFP产能
高工锂电· 2025-07-23 17:45
电池 - 孚能科技获得广汽集团某车型电池组箱总成定点开发通知书 预计2025年内启动批量供货 [1][2] - 上汽清陶中试线在上海启动 将协同开发新一代固态电池产品 致力于实现固态电池装车量产 [3][4] - 蜂巢能源龙鳞甲二代电池在湖州基地下线 是全球已量产最大电量的800V三元增混电池 电量达65KWh 具备5C超充能力 [5][6] 材料 - 诺德股份与楚能新能源签订16万吨铜箔合作协议 [7][8] - 湖南裕能拟在马来西亚投资9.5亿元人民币建设年产9万吨锂电池正极材料项目 旨在服务东盟市场 [9][10] 设备 - 大族锂电获评深圳市"瞪羚企业"称号 彰显其在电池智能装备领域的领先地位 [11][12] 海外 - 梅赛德斯-奔驰自9月1日起暂停美国阿拉巴马州工厂EQE、EQS全系电动车型生产 [13][14] - 津巴布韦2025年上半年锂辉石精矿出口量同比增长30% 尽管国际锂价低迷 [16][17][18]
日产N7月销激增9倍,合资电车“回血”搅动电池配套
高工锂电· 2025-07-23 17:45
合资电车市场策略 - 合资汽车制造商通过激进定价策略和新车型在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寻找增长点,搅动市场格局并影响动力电池供应链[1] - 多款合资新能源车型销量显著上升:东风日产N7月销量从4月665台攀升至6月6189台,成为最快订单破万的合资纯电车型[1] - 广汽丰田铂智3X上市三个月订单近3万辆,交付近2万辆 上汽通用别克GL8 PHEV占6月新能源销量三分之二以上 长安马自达EZ-60未上市已获超3万辆盲订[1] - 合资品牌采取"高配低价"定价方式,形成隐性价格战 例如东风日产N7售价11.99万-14.99万却支持激光雷达 广汽丰田铂智3X起售价从近20万降至11万以下[2] 市场竞争格局 - 合资品牌选择10-15万价格区间发力纯电车型,与中国品牌主攻插电混动/增程式电动车形成错位竞争[2] - 电动化技术成熟缩短后来者追赶差距 但6月合资品牌新能源渗透率仅6.6%(批发)和5.3%(零售),远低于自主品牌超65%[3] 电池供应链变化 - 合资车企调整电池采购策略,从依赖宁德时代/日韩企业转向多元化合作 欣旺达/中创新航/正力新能/蜂巢能源等本土供应商进入合资供应链[4] - 欣旺达作为东风日产N7供应商,2025年上半年市占率突破3% 中创新航为广汽丰田铂智3X/长安马自达EZ-60配套,上半年装车量近20GWh[4] - 合资车企构建本土化核心供应链 丰田与松下合资的泰星能源投资37亿元在大连建设电池项目[4] 未来挑战 - 价格战策略可持续性及差异化优势建立将影响电池配套订单稳定性与利润空间[5]
碳酸锂反转已至,全产业链出清近尾声
高工锂电· 2025-07-23 17:45
碳酸锂价格走势 - 电池级碳酸锂现货价格7月23日单日上涨1100元/吨,均价达6.91万元/吨,最高价突破7万元/吨,呈现V型反转趋势 [1] - 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7月17日至22日从67960元/吨涨至7.3万元/吨,期间最高触及7.4万元/吨 [1] - 高成本锂矿参与供给权重回升,推动锂价脱离6.5万元/吨的"亏现金"区间,寻找新平衡点 [2] 供需格局变化 - 全球成本高于6.5万元/吨的锂产能(占30%-40%)面临减产停产,5-6月底部出清后价格进入新成本区间 [4] - 6.5万元/吨以下碳酸锂出现供不应求,四川头部锂盐厂因交付压力寻求外部采购补充缺口 [5] - 国内锂矿自给率未达预期,新探明储量占比升至16.5%但实际产能形成需等到2027年后 [6] 产业链动态 - 锂盐厂夏季检修加剧供给收缩:江特电机子公司检修26天,中矿资源2.5万吨/年生产线技改停产6个月 [5] - 海外锂矿出货量增长:澳洲Greenbushes一季度销量同比翻倍,津巴布韦上半年锂辉石精矿出口同比增长30% [8] - 锂电池产业链2025H1同比增速超40%,其中储能电池出货265GWh同比大增128% [12] 企业层面表现 - 锂盐上市公司业绩明显好转,部分企业已扭亏为盈 [1] - 头部电池企业获国际大单:中创新航、亿纬锂能等拿下现代、大众、宝马等车企10GWh级别订单 [14] - 宁德时代锁定未来五年475亿元正极材料订单,龙蟠科技获亿纬锂能马来西亚子公司20万吨全球订单 [15] 未来趋势 - GGII预测碳酸锂成本中枢上升,2026年将迎来涨价周期,2029年前锂电材料将启动新一轮扩产 [3] - 行业专家预计碳酸锂价格将回归10万元/吨的健康区间 [10] - 固态电池产业化加速,蜂巢能源计划2025年四季度试生产2.3GWh半固态电池 [16]
每日速递 | 宁德时代将新增10GWh磷酸铁锂电池产能
高工锂电· 2025-07-22 18:18
电池 - 宁德时代与一汽集团合资公司时代一汽拟投资2亿元对一期X1厂房进行技改,新增10GWh磷酸铁锂电池产能,并在X3模组厂房新增两条PACK生产线,建成后全厂整体产能将达40GWh [2] - 孚能科技预计年底建成0.2GWh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中试线,并向战略合作伙伴交付60Ah硫化物全固态电池,计划2026年将全固态电池产能放大至GWh级别 [3] - 绍兴弗迪年产15GWh锂电池及配套项目总投资60亿元,预计年内投产,建成后将形成年产15GWh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生产能力 [4][5] - 蜂巢能源计划2025年四季度在量产线试生产半固态电池,第一代产品产能规划为2.3GWh [6][7] 材料 - 厦钨新能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5.34亿元,同比增长18.04%,净利润3.07亿元,同比增长27.76%,钴酸锂销量同比增长56.64%,动力电池正极材料销量同比增长20.76% [8][9] 海外 - LG新能源与丰田通商在美国设立合资公司,计划2026年投产电池回收预处理工厂,预计年处理1.35万吨电池废料(约4万块汽车电池),提取含镍、钴、锂等贵金属的黑色物质 [10][11][12]
邛崃新能源产业向外破圈
高工锂电· 2025-07-22 18:18
摘要 邛崃已形成覆盖锂电正极、负极、隔膜三大主材及设备制造的完整产业链,负极和隔膜材料支撑成都 锂电产能均超过50%。 邛崃已形成 覆盖锂电正极、负极、隔膜三大主材及设备制造的完整产业链,是成都唯一实现规模 化产出的园区,其中负极和隔膜材料支撑成都锂电产能均超过 50% 。 截至 2025 年,四川邛崃经开区天府新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聚集了 320 余家产业链企业,其中 璞泰来、融捷锂业等链主企业带动爱敏特、九远锂能等上下游配套,形成动力电池、储能、消费电 池全场景覆盖。 特别是璞泰来在邛崃的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全部投产后,这里将拥有高达 28 万吨的负极材 料年生产力。 邛崃不仅通过链主企业的带动谋求成为新能源产业集聚的高地,还正走出一条 "破圈"的融通发展 路径。 7 月 8 日, 2025 高工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大会在四川邛崃经济开发区天府新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 园开幕。大会以 " 新材料 · 新动能 · 新生态 " 为主题,汇聚 100 余家细分领域重量级企业, 300 余位锂电产业链高层,深入探讨产业技术创新,分析产业发展趋势。 2024 年,邛崃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扩规提能。紫宸二期、金桥管业等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