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工锂电
icon
搜索文档
每日速递 | 蜂巢能源入局人形机器人,为行业提供固态电池
高工锂电· 2025-07-16 17:59
电池 - 蜂巢能源宣布布局人形机器人与低空经济赛道,已获得央企项目定点,将提供固态电池 今年将量产能量密度300Wh/kg的第一代半固态电池,随后推出能量密度360Wh/kg的第二代产品,第一代全固态电池目标能量密度400Wh/kg [1][2] - 蜂巢能源上半年在国内动力电池生产商中排名第七,市占率2.81% [2] - 国轩高科唐山基地年产10GWh新能源重卡电芯项目预计10月试投产 该项目总投资35亿元,建成后唐山国轩总产能将达30GWh [3][4] 锂电池技术 - 商务部新增电池正极材料制备技术出口限制条目 包括电池用磷酸铁锂制备技术、电池用磷酸锰铁锂制备技术、磷酸盐正极原材料制备技术 这些技术为限制性条目,经审批后可出口 [5][6] 动力电池回收 - 重庆发布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工作方案 目标到2027年回收网络区县覆盖率达90%,打造2个以上回收利用产业基地 提升锂钴镍锰等金属资源回收利用率,突破废旧电池组分材料精细化提取技术 [8][9] 锂电材料 - *ST威尔拟收购紫江新材51%股份 紫江新材主营动力储能和3C数码软包锂电池用铝塑膜,客户包括比亚迪、鹏辉能源等 [10][11][12] - 盛新锂能上半年预计亏损7.2亿至8.5亿元 亏损主要因锂产品价格下跌及计提存货资产减值准备增加 [13][14][15] 海外市场 - TikTok Shop要求欧盟卖家8月18日前完成电池产品EPR注册 未合规商品将面临下架或店铺封禁 该法规覆盖欧盟所有成员国及带电产品 [16][17]
美国关税大棒挥向东南亚,中国“新三样”转运模式告急?
高工锂电· 2025-07-16 17:59
贸易围堵升级 - 美国自8月1日起对14国大幅提升关税至32%-40%,重点打击转运货物,越南转运商品面临40%关税[2][3][4] - 中国在美国进口份额下降8.1个百分点(2017-2024年),越南和墨西哥份额显著上升,被美方视为贸易"重新路由"证据[2] - 印尼对美出口商品征收19%关税并附加转运惩罚条款,东盟国家潜在税率普遍接近转运惩罚水平[3][4] 中国企业东南亚布局争议 - 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亿纬锂能在东南亚建立电池厂,星源材质等材料厂商同步布局产能,属于IMF定义的"绿地投资"[4] - 美国未明确区分转口贸易与绿地投资,对电芯生产环节本土化程度(如负极材料进口占比)的原产地规则模糊[5] - 锂电池产业链面临增值率计算标准缺失问题,重资产投资因政策不确定性承压[5] 全球贸易格局变革 - 美国平均有效关税率将超20%(1910年来最高),政策混合驱动包括对抗中国产业政策、重振制造业、贸易逆差零和思维[6] - 地缘政治导致"亲美"与"亲华"集团间贸易增速比集团内部低5个百分点,供应链转向"安全驱动"[8] - 关税或导致美国物价上涨2.1%,户均损失2800美元,实际GDP永久缩水0.5%[8] 锂电产业冲击 - 美国市场占中国锂电池出口25%(2024年超150亿美元),关税或导致该市场完全丧失[9] - 国内锂电产业面临供需错配与价格内卷,反内卷政策初期效果有限,出口需求萎缩加剧困境[10][11] - 中国新增"电池用磷酸铁锂制备技术"等限制出口条目,技术博弈升级但保留审批出口空间[11][12] 企业战略转型 - 比亚迪等车企加速欧洲、墨西哥本地化生产,电池商倾向供应链整体出海,推行"深度扎根"模式[13] - 全球化逻辑从"效率模型"转向"合规与安全模型",敏感行业中国资本仍面临非关税壁垒风险[13][14] - 即时采购模式与本地供应商生态构建成为应对不确定性的关键策略[13]
理想丰满,现实骨感,固态电池如何跨越“产业化”鸿沟?
高工锂电· 2025-07-15 18:51
固态电池技术现状与挑战 - 行业对固态电池技术潜力期望巨大,但面临产业化与成本严酷现实,需跨越技术鸿沟[1] - 技术路线百家争鸣,无绝对优势路径,重心从材料科学转向生产工程攻坚[2] - 固-固界面问题被视为头号挑战,产业采取材料体系迭代与界面工程双线作战[2] - 性能目标诱人(400-500Wh/kg),但关键原料高成本制约商业化进程[2][3] 技术路线与工程突破 - 主流技术路线包括氧化物、硫化物、聚合物及新兴MOFs材料[2] - 工程化难题聚焦界面不稳定、干法工艺放大、超薄电解质膜制备等[2] - 容百科技正极材料进展:8系容量190mAh/g,9系单晶达225mAh/g并近吨级出货[11] - 赣锋锂业突破硫化物/氧化物路线:硫化物电解质离子电导率≥6mS/cm,氧化物达1.5mS/cm并实现千吨级量产[14] 材料创新与性能指标 - 正极材料短期以高镍三元为主(NCM811比容量超200mAh/g),长期看好富锂锰基(理论350mAh/g)[6] - 界面优化技术包括表面包覆、梯度结构、纳米化设计等,使体积变化<1%[6] - 厦钨高镍材料性能:Ni95在55℃下首放容量230mAh/g,循环稳定性优异[18] - 蓝廷新能源创新MOFs材料:Zr基MOF提升循环稳定性,Ag基MOF改善倍率性能[25] 产业化进程与产能布局 - 中国短期聚焦半固态,长期布局硫化物路线;日韩欧美设定2025-2030年400-500Wh/kg目标[7] - 恩捷股份硫化物电解质:离子电导率最高16mS/cm,膜厚控制60-150µm,2025年建百吨级产线[21][22] - 赣锋锂业实现20µm锂合金带量产,电芯通过多项安全测试[14][15] - 容百科技规划:2025年电芯样件容量225mAh/g,2027年提升至230mAh/g[11] 新兴材料与工艺创新 - MOFs材料在电极/电解质改性中发挥重要作用,蓝廷新能源已实现部分MOF量产[25][26] - 离子液体(ILs)应用:电导率10⁻³~10⁻² S/cm,可优化界面并增强热稳定性[25] - 厦钨开发连续化硫化锂制备技术,解决硫化物电解质成本高难题[18] - 干电极技术、极片致密度、电解质膜工艺成为制造工艺关键卡点[11]
每日速递 | 天齐锂业上半年扭亏为盈,得益于锂精矿定价机制调整
高工锂电· 2025-07-15 18:51
电池 -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增长超过30%,锂电池增长达53.3%,新能源产业保持较快增长 [2] - 上半年中国机电产品出口总额7.8万亿元,增长9.5%,占出口总值60%,其中"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出口增长12.7% [2] - 问界M8纯电版将于8月上市,搭载华为ADS 4辅助驾驶技术,标配宁德时代100度电池,采用华为巨鲸800伏高压平台,最高续航705km [3][4] - 6月中国动力和其他电池产量129.2GWh,环比增长4.6%,同比增长51.4%,1-6月累计产量697.3GWh,同比增长60.4% [5][6] - 6月动力电池装车量58.2GWh,环比增长1.9%,同比增长35.9%,其中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47.4GWh,占比81%,同比增长49.7% [6] 材料 - 天齐锂业上半年净利润扭亏为盈,预计0至1.55亿元,锂矿定价周期缩短,联营公司SQM业绩增长带动投资收益上升 [8][9] - 杉杉股份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6亿元至2.4亿元,同比增长810.41%至1265.61%,负极材料与偏光片业务合计净利润3.5亿元至4.5亿元 [10][11] - 中科电气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2.32亿元至3.01亿元,同比增长235%至335%,锂电负极材料产能增加,下游需求增长推动产销量上升 [12][13] 设备 - 瑞能股份向国内头部电池制造商交付固态电池核心设备,包括化成、分容、OCV系统及高精度测试设备 [15][16] 海外 - 通用汽车与LG新能源合资企业Ultium Cells将转向LFP磷酸铁锂电池生产,同时加速LMR富锂锰基电池量产研发 [17][18] - SK On美国佐治亚州工厂12条生产线全面投产,日产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超三倍,为现代汽车IONIQ系列提供电池 [19][20]
中汽新能焕新再“启航”
高工锂电· 2025-07-15 18:51
行业背景 - 全球动力电池产业面临"技术竞赛"与"产能过剩"的双重挑战 [3] - 央企凭借战略视野正在开拓新的发展路径 [3] 公司战略 - 中汽新能提出"弯道超车+换道超车"的转型发展策略 [4] - 公司以市场导向为原则,强调科技创新与产业生态建设 [4][6] - 目标打造央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标杆,强化创新驱动与企地合作 [9] 重大事件 - 中汽新能总部及创新研发院正式揭牌,标志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迈出重要一步 [7] - 大会举行产学研用生态链合作签约仪式及科技创新技术论坛 [11] 技术发展 - 中汽新能展示动力电池领域最新科研成果及未来发展方向 [12] - 公司计划加速产出战略性、原创性、引领性科研成果 [9] 行业地位 - 央企在汽车工业升级中发挥中坚作用,从填补空白到引领新能源汽车发展 [6] - 此次大会是央企在动力电池领域的重要战略布局 [7] 合作生态 - 公司积极构建动力电池产业人才高地 [9] - 与地方政府、产业链、高校院所、金融机构建立广泛合作关系 [14]
护航电池安全与一致性,利元亨工业CT“亮剑”
高工锂电· 2025-07-15 18:51
精准透视+无损检测 - 在动力电池TWh时代,无损、精准、高效的电池内部质量检测成为提升良率和保障安全的关键[1] - 公司工业CT采用微焦点/小焦点射线源与大尺寸面阵/线阵探测器组合,提供贯穿研发、生产、质控全流程的高精度透视解决方案[1] - 高功率小焦点和微焦点射线源配合大尺寸探测器,实现"精准透视+无损检测"的理想组合[1] - 该技术可识别微观缺陷、分析轮廓结构与壁厚均匀性,为优化工艺流程和提升质量管理提供数据支持[1] 高效产能与灵活定制 - 工业CT产能达到30PPM,支持定制化生产[3][4] - 快速模式可满足大规模生产线连续检测和实验室精密研究等多样化场景需求[4] 高精度无损检测 - 检测最高精度达10μm,能清晰呈现内部缺陷、夹杂物、轮廓与构造细节[5] - 支持设计与实物对比分析及壁厚测试,误判率不超过0.5%,漏杀率为零[5] 智能管控与深度分析 - 配备参数管控、权限管控、状态监控及一键换型功能,支持三维数据可视化[6] - 具备材料密度分析、精准尺寸测量、逆向工程等功能,检测数据可直接反馈至工艺优化系统[6] - 已应用于全球头部电池企业及科研机构,在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的研发、质控、失效分析中发挥核心作用[6] - 持续深耕工业CT前沿技术,致力于提供更高效、精准、智能的无损检测解决方案[6]
每日速递 | 必和必拓携手比亚迪、宁德时代推进电动化转型
高工锂电· 2025-07-14 18:19
电池 - 全球最大上市矿企必和必拓与中国电池企业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签署初步合作协议 重点研发重型矿用设备和铁路机车的电池系统 并建设快速充电基础设施 同时探索在矿山使用比亚迪商用车辆和轻型车辆 [2][3] - 埃克森10GWh储能电池项目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 预计12月底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年底竣工投产 项目总投资30 7亿元 新建厂房约10万平方米 全面达产后预计年生产总值超60亿元 [4][5][6] - 蜂巢电池上半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同比增长110% 海外出货量占比达30% 已累计为mimi和Stellantis分别供货超10万套电池包 并获得smart电池项目定点 将在国内外同时供货磷酸铁锂短刀电池 [7][8] 材料 - 电池级碳酸锂价格连涨9日 7月14日报6 47万元/吨 创逾1个月新高 近5日累计涨2100元 近30日累计涨3990元 氢氧化锂价格持平报5 74万元/吨 近5日累计跌120元 近30日累计跌5720元 [9][10] 设备 - 广汽埃安申请全固态电池专利 专利名为"一种固态电解质与极片的转印复合方法" 属于全固态电池制造技术领域 解决转印复合工艺制备得到的全固态电池在应用过程中容易内短路的问题 [11][12] 海外 - 英国推出新措施促进电动汽车销售 包括投资6300万英镑建设充电桩 重点支持无车道住宅及物流仓库充电设施建设 并设立25亿英镑专项资金助力汽车制造商向零排放转型 [13][14]
“反内卷”推升碳酸锂价格,阵痛开启
高工锂电· 2025-07-14 18:19
碳酸锂价格反弹与行业变革 - 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价格大幅上涨,涨幅一度超过6%,突破68,000元/吨,与6月下旬低于59,000元/吨的低点形成对比 [1] - 电池级碳酸锂现货价格企稳于6.3-6.4万元/吨区间,周环比上涨2.3% [1] - 价格上涨的直接触发点是宜春市自然资源局要求部分矿山企业补充储量核实材料,引发市场对供给敏感的担忧 [1] - 更深层次原因是新能源产业链正在经历"反内卷"变革,旨在中止无序低价竞争和淘汰落后产能 [1] 供需矛盾显现 - 价格上涨刺激锂盐生产商开工热情,周度产量增幅接近4%,辉石代工厂订单复苏,云母企业继续增产 [2] - 需求端疲弱,整车厂开始主动清理库存并将付款账期缩短至60天,主动累库需求边际减弱 [2] - 政策层面暂未释放大规模刺激消费信号,重点仍是引导落后产能市场化出清 [3] 中游企业困境 - 锂电中游的电池和材料制造商面临"两头受压"困境:原材料成本回升,终端售价因需求不振难以有效传导 [3] - 利润空间受到新一轮挤压 [3] 行业长期格局与变革 - 中国锂产业呈现"两头在外"格局:关键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超过70%,但占据全球绝大部分下游加工产能 [4] - 头部企业通过技术跃迁抢占下一代电池价值高地:赣锋锂业实现300mm超宽幅超薄锂金属带量产,天齐锂业专注预锂化负极材料研发,天铁科技为固态电池供应金属锂材料 [4] - 行业战略从"规模扩张"转向"技术驱动" [5] 资源端布局与价格稳定 - 市场传闻头部锂企协商成立"锂资源稳价基金",可能通过市场化收购推动高成本云母提锂产能关停 [5] - 国家层面推进"增储上产"战略,湖南临武县探获超大型锂矿床,氧化锂资源量达131万吨 [5] - 五矿资本等企业启动深海采矿商业模式研究,加强对上游锂资源的控制权 [5] 行业未来展望 - 当前碳酸锂价格上涨是行业去产能阵痛、重塑供需格局过程中的剧烈脉冲,非新一轮牛市号角 [5] - 根本性供大于求格局尚未扭转,但结构性变革已开始,未来市场稳定取决于变革成效 [5] - 短期内波动仍是市场主旋律 [6]
打通“最后一公里”,智能制造赋能新材料产业化
高工锂电· 2025-07-14 18:19
锂电产业竞争维度升级 - 全球锂电产业进入TWh时代,竞争焦点从产能扩张转向系统性创新,涉及能量密度提升、材料成本控制和退役电池回收[1] - 行业竞争围绕三大核心展开:前沿材料产业化落地、极致制造工程化能力、全球化资源循环布局[1] - 硅基负极等下一代材料加速市场化,智能绿色制造体系成为全行业共同命题[1] 动力电池回收产业格局 - 中国通过2018年《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确立车企回收主体责任,2023年征求意见稿进一步扩大责任主体并强化安全要求[4][5] - 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将本土回收材料纳入补贴范围,欧盟回收框架仍在建设中[5] - 全球锂资源消费90%集中在亚太,但锂矿主要分布于澳洲、南美和非洲,中国主导出口市场[5] - 中国占全球黑粉产量40%,欧美依赖韩国处理冶金环节,东南亚预处理产能处于起步阶段[5] 华友循环全球回收网络 - 国内布局浙江衢州全产业链枢纽,合资长春一汽(梯次利用)、成都环投(城市资源循环),广西玉林布局铁锂高效回收[5] - 海外在德国、美国、日本、巴基斯坦布局预处理,韩国、印尼部署"预处理+冶金"一体化基地[5] - 构建"智慧城市低碳交通运营生态",通过锂电池溯源数据中心链接产业链各环节,梯次电池应用于储能、低速车等场景[6] 天目先导硅基负极技术 - 拥有458篇专利(109篇授权),源自中科院物理所29年研发积累,包括1997年全球首个纳米硅负极专利[9] - 硅碳材料实现2212mAh/g可逆容量、94.5%首效,软包电池1000周膨胀<10%,1400周容量保持率>80%[9] - 最高性能产品达2473mAh/g克容量、95.6%首效,适用于400Wh/kg以上电池体系[9] - 开发三代固态电解质产品,LATP第一代提升低温/安全性能,LLTO/LLZO第二代提高循环/倍率性能,第三代研发超高离子电导率材料[10] 金汇能硅基负极技术路线 - 通过预镁预锂改性提升硅氧首次效率,优化气相包覆工艺碳层均匀性[12] - 硅碳技术精确调控多孔碳载体孔径分布,强化颗粒骨架抗压强度,优化流化床沉积工艺[12] - 布局四川雅安绿电一体化石墨负极基地(10万吨/年)、重庆铜梁页岩气能源辅助基地[12] 合肥恒力装备创新 - 六列三层气氛辊道炉产能比六列双层炉增加50%,运行成本降低30%,年产能>2万吨/台[16] - 采用大负载传动技术、三点控温+辅助加热技术,实现2400mm×750mm炉膛温度均匀性≤±5℃[16] - CVD连续生产设备通过高精度热式质量流量计控制气体流量,确保硅碳负极材料量产一致性[17] - 设备节能达20%,采用纳米绝热板+气凝胶、尾气余热利用等技术[17] 尚水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 全自动拆包机实现5-6分钟拆包(清空率99.97%),年节约成本50万元,替代6名工人[20] - 双传动混合包覆机能耗为传统设备1/3,实现微纳米材料均匀混合包覆[21] - 干式球磨分级一体机能耗仅为气流粉碎1/10,适用于D90<20μm超细研磨[21] - 构建覆盖正负极材料全工艺链的EPC交钥匙服务,积累600余条产线经验[22] - 全球布局七大服务基地,实现8小时响应,3万㎡实验中心提供全链条测试验证[22]
GGII:2025年1-5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369.8GWh
高工锂电· 2025-07-14 18:19
新能源汽车市场分析 - 2025年1-5月全球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6975万辆,同比增长28% [2][3] - 2025年5月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1585万辆,同比增长24% [3] 动力电池市场分析 - 2025年1-5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约3698GWh,同比增长35% [2][3] - 2025年5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约847GWh,同比增长30% [3] - 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占据全球614%的份额,排名前十企业中占据六席 [3] - 国轩高科动力电池装机量同比增幅最高,达到71% [3] 磷酸铁锂电池市场分析 - 全球磷酸铁锂动力电池装机量同比增幅达到63%,主要受中国市场需求带动 [3] 行业研究机构 - 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专注于锂电池、储能、氢能与氢燃料电池、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的市场研究与咨询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