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大讲堂

搜索文档
机器人半马冠军公司,“量产”在即?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4-26 17:50
天工机器人技术突破与商业化进展 - 天工Ultra版本以2小时40分42秒完成半程马拉松夺冠,验证了整机可靠性[1][3] - 天工2.0实现国内首个复杂地形自适应行走能力,搭载双电池快换系统支持工业级永续作业[10] - 成立行者天工机器人子公司推动Walker系列、天工系列全面商业化[1] 天工机器人技术升级细节 - 身高从163cm(2024年4月)增至180cm(Ultra版),成为半马最高参赛机器人[3][7] - 采用一体化关节技术:槽满率提升20%,绕组端部体积减少30%,电机铜损降低15-20%[5] - 腿部刚柔耦合设计模拟人类跟腱储能特性,轻量化设计降低奔跑冲击[5] - "慧思开物"平台实现大小脑协同:具身小脑负责运动控制,大脑处理任务规划[5] 优必选科技资源支持 - 作为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起单位,开放300多项专利支持天工研发[14] - 天工三大技术架构(运动控制/具身智能/本体平台)均源自优必选技术积累[16] - 公司定位为人形机器人领导者,Walker系列具备全维度感知系统[12][14] 产品迭代与性能参数 - 天工1.2MAX版本体重从43kg增至60kg,Ultra版奔跑速度达12km/h[3][14] - 天工2.0动态作业精度达毫米级,双臂负载能力显著提升[11] - 科研教育版天工行者定价29.9万起,为行业首款30万内全尺寸科研机器人[1]
快讯|机器人产业为中国提供强大支撑;苹果将机器人团队转投硬件部门;MIT新系统让机器人精准识别人类需求等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4-25 11:38
1、 美媒:机器人产业为中国提供强大支撑 美国《纽约时报》4月23日文章,原题:中国在关税战中拥有机器人军团作为强大支撑 在美国挑起的贸易 争端中,中国的"秘密武器"是一支由人工智能驱动的工厂机器人大军,它们彻底改变了制造业。中国的工 厂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实现自动化。工程师和电工负责管理大批机器人,这些自动化操作在提高产品质量的 同时,降低了制造成本。因此,中国的工厂将能够保持许多出口产品的较低价格,这使其在应对美政府发 起的对华关税战中具备优势。如今,中国工厂的自动化程度比美国、德国或日本的工厂更高。根据国际机 器人联合会的数据,每万名制造业工人中,中国拥有的工厂机器人数量仅次于韩国和新加坡,比其他任何 国家都多。美国的汽车工厂也采用自动化技术,但很多设备来自中国。在过去20年里,全球新建的汽车装 配厂大多位于中国,并且围绕着这些工厂还发展起了一个自动化产业。 2、 苹果将机器人团队转投硬件部门,加速AI技术落地 据彭博社4月25日报道,苹果公司正调整其AI战略布局,计划将机器人团队从AI负责人John Giannandrea 麾下转移至硬件工程高级副总裁John Ternus领导的硬件部门。这是苹果为弥补A ...
充电1小时,连干8小时!开普勒K2“大黄蜂”落地上汽通用,率先实现工业级落地突破!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4-25 11:38
全球制造业转型与人形机器人战略意义 - 全球制造业面临人口结构变化与成本上升压力,人形机器人被视为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载体,是技术竞争关键领域和产业革新前沿赛道 [1] - 行业存在"实验室技术转化难"与"工业场景落地慢"的割裂现象,引发对技术应用边界和实际价值的争议 [1] 开普勒K2"大黄蜂"工业应用突破 - 在上汽通用实测中验证复杂工业环境作业能力,量采基础版3万美元,8小时工作制可替代1.5名工人效能,投资回报周期1.5-1.8年 [3] - 构建"双峰"能力体系:动力适配(双臂30kg负载/8小时续航)、操作精度(毫米级)、群体协作,解决工业场景动力适配难题 [3][9] - 动力系统创新:串并联结构+自研行星滚柱丝杠执行器,峰值推力8200N,能量转化效率81.3%,旋转执行器自研率85% [5][6] - 操作精度升级:11自由度灵巧手实现25点位微力控制,六维力感知手腕系统完成车身缝隙检测等毫米级精密操作 [10][15] - 群体协同突破:KeplerBrain类脑系统实现多机同步作业,应对超大尺寸部件搬运需求 [17][19] 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竞争优势 - 全球格局呈现"东升西渐",中国企业从跟随者转变为技术突破主导者,开普勒获微软CEO和Figure CEO公开推荐 [22][24] - "工厂优先"策略优于特斯拉Optimus的通用算法路线,走访50家客户深度整合实用性与经济性,核心零部件自研率80% [26] - 中国完整产业链(汽车/3C/新能源)提供海量测试场景,建立"场景实验室"加速技术迭代 [27] - 预计3-5年内可替代汽车制造40%重复性工种,推动人力资源结构向技术密集型转型 [27]
重磅!浙大最新人形机器人综述:50+年技术进化,全景解析与未来趋势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4-25 11:38
人形机器人技术发展综述 - 浙江大学团队发布《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Humanoid Robots》综述论文,系统梳理人形机器人发展历程、关键技术、应用场景及未来趋势[2] - 论文分析从ASIMO到Atlas、从Optimus到Figure 01等国际代表性机器人技术演进,并重点介绍中国原创成果如浙大"悟空"系列[2] - 人形机器人代表国家技术进步关键领域,整合先进制造、新型材料和AI等前沿技术,旨在模仿并最终超越人类能力[4] 发展历程与代表产品 - 人形机器人发展始于1969年日本早稻田大学双足机器人,经历基础理论、技术快速发展阶段,现已进入产业化阶段[5] - 国际代表产品包括本田ASIMO(2000年推出,奔跑速度9km/h)、波士顿动力Atlas(2013年发布,可执行跑酷动作)、特斯拉Optimus(2022年原型)[6][7] - 中国代表产品包括北理工汇童机器人(2001年发布,行走速度2km/h)、浙大悟空IV(最高时速6km/h,跳跃高度0.5米)[8] 头部组件技术 - 人形机器人头部设计需平衡功能性和心理舒适性,克服"恐怖谷"效应[9] - 非拟人化头部分为纯功能型(工业环境使用)和部分拟人型(接待服务领域)[10] - 拟人化头部发展经历三个阶段:外观拟真(使用Frubber等仿生材料)、运动拟真(眼神接触/唇同步)、心理拟真(情感模型)[11][12][14][16][17][18] 身体架构与关键技术 - 硬件架构包含20-40个自由度机械结构,上肢7自由度设计避免运动奇点,灵巧手6-20自由度[20] - 传感器系统包括视觉(RGB-D相机/激光雷达)、触觉(阵列/视觉基)、听觉(2-6麦克风阵列)和控制传感器(力/力矩/IMU)[21][23] - 关键技术涵盖环境感知(状态估计/三维占用预测)、自主导航(全局/局部/脚步规划)、运动控制(基于模型/学习方法)和智能操作(任务规划/技能学习)[26][27][29][30][32][33][34][35][36][38][39][41] 应用场景与发展趋势 - 潜在应用包括工业制造(替代重复劳动)、服务交互(导游/接待)、家庭助手(老年护理)、危险环境作业(救援/勘探)[42] - 发展趋势表现为成本降低(大规模生产)、模块化设计(接口标准化)、具身智能(环境感知/自我学习)[44] - 需解决外观设计平衡、情感互动自然化、安全稳健性等挑战[44]
普渡机器人与德勤联合发布《开放性的全栈式智能服务机器人生态》白皮书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4-25 11:38
全球服务机器人行业发展趋势 - 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正迎来爆发期,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达400亿美元,2035年有望达195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7.1% [4] - 行业驱动因素包括技术创新、政策支持、产业转型和人口结构变化,需求呈现多元化、复合型趋势 [4][13] - 商用服务机器人作为细分赛道已进入下半场,普渡机器人以23%的全球市场份额领跑行业 [6] 开放性全栈式智能服务机器人生态 - 生态核心是融合产品技术与商业模式的创新,需通过多品类产品矩阵、移动+操作+交互多技术栈及专用/类人形/人形多元形态实现 [8] - R2X(Robot-to-Everything)技术架构为生态关键技术基础,通过模块化设计与AIoT融合打破行业壁垒 [10] - 生态将推动通用具身智能商业化落地,降低部署门槛并覆盖传统自动化难以触达的场景 [8][26] 产品与技术发展路径 - 多技术栈(移动、操作、交互)驱动具身智能发展,2050年服务机械臂需求将突破450亿条 [17][19] - 类人形机器人通过机械臂操作实现2D到3D作业突破,预计每年节省全球梯控部署成本18亿美元 [21] - 人形机器人非唯一终极形态,2050年类人形机器人出货量将达125.07亿台,超过人形机器人(100.05亿台) [15] 商业化应用与行业赋能 - 全场景解决方案覆盖工业、医疗、养老等领域,例如工业场景中"配送+清洁"协同作业模式 [23] - 普渡机器人解决方案已在全球10大行业60多个细分场景落地,年均减碳5万吨 [28] - 服务机器人将成为ESG战略核心支点,在环境、经济和社会维度形成可持续发展闭环 [26][28] 公司竞争力与行业地位 - 普渡机器人拥有服务、清洁和工业三条产品线,业务覆盖60多国,累计出货量超9万台 [33] - 公司具备移动、操作、AI三大核心技术,并完成专用/类人形/人形产品完整布局 [33] - 2023年普渡机器人以23%市占率位列全球商用服务机器人市场第一 [6][33]
盛会启幕,五月底上海张江人形机器人开发者大会全球瞩目!论坛赛事展览重塑产业新格局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4-24 09:59
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 - 202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 中国占据全球人形机器人供应链63%份额 本体制造环节占比超50% [2] - 国产核心零部件实现技术突破 谐波减速器 行星滚柱丝杠等国产化率持续攀升 [2] - 中国市场已有11家人形机器人本体厂商开启量产计划 其中6家厂商2025年量产规划超千台 包括智元机器人 宇树科技 优必选等 [2] - 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公版机"青龙"并建立OpenLoong开源社区 [2] 浦东张江产业优势 - 张江聚集73家人形机器人相关企业 形成从核心零部件到整机本体的全链条产业集群 [6] -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具身智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上海出台专项政策打造人形机器人发展高地 [6] - 国地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联合高校发布具身智能仿真平台"格物" 为开发者提供技术支撑 [6] 2025中国人形机器人开发者大会亮点 - 采用"峰会+大赛+展览"三位一体模式 汇聚200余家企业 1000余位专家及开发者 [11][12][13] - 主论坛聚焦技术突破与产业趋势 设置南北对话 圆桌论坛等环节探讨商业化路径 [14][16][17] - 开发者论坛覆盖本体技术 具身智能 关键零部件等核心领域 加速技术落地 [18][19][20][21][22][23][24] 创新创业大赛详情 - 设置五大赛道 包括应用场景挑战赛 具身智能挑战赛 核心部件创新赛等 全面覆盖产业链环节 [25][26][29] - 获奖企业可获得最高5万元现金奖励 20万元科创服务券 24个月人才公寓免租等支持 [30] - 优秀产品可入选"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人形机器人十八金刚方阵" 优先获得政府合作机会 [30] 创新产品展规划 - 展览面积3000余平 设置人形机器人 具身智能 核心零部件 开发者生态四大主题展区 [31][33] - 沉浸式场景实验室提供家庭服务 工业巡检等实景体验 技术共创枢纽促进开发者交流 [33] - 生态链接长廊提供人才落户 研发补贴等政策包即时申领服务 助力企业快速落地 [34] 行业参与企业 - 人形机器人企业包括优必选科技 宇树 云深处 星动纪元 伟景机器人等 [45] - 具身智能企业涵盖银河通用 千寻智能 灵心巧手 睿尔曼智能等 [45] - 核心零部件企业涉及绿的谐波 因时机器人 坤维科技 脉塔智能等 [47]
目标规模10亿人民币 “上海具身智能基金”正式注册成立!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4-24 09:59
基金概况 - 上海具身智创创业投资合伙企业已完成工商注册,目标规模10亿元人民币,首期募集资金5.6亿元 [1] - 基金由上海国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与浦东新区共同发起,孚腾资本担任基金管理人,浦东创投担任执行事务合伙人 [1] - 基金战略重点为具身智能本体、核心零部件及泛机器人产业链关键环节,旨在加速技术创新与产业化 [3] 工商信息 - 企业类型为有限合伙企业,行业为资本市场服务,营业期限2025-04-15至2040-04-14 [4] - 执行事务合伙人为上海孚腾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委派代表费飞 [4]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10115MAEFE5J15G,出资额56510万人民币 [4] - 主要经营场所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秀浦路2388号14幢305室 [4] 战略定位 - 作为上海国投公司人工智能基金群重要组成部分,聚焦技术突破、生态建设与场景赋能 [4] - 推动传统实体经济向智能化和高端化转型,助力上海打造国际领先具身智能产业集群 [3][4] - 体现上海在全球科技竞争中抢占先机的战略意图,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 [13] 投资方向 - 首期5.6亿元资金将集中投资具身智能本体、核心零部件和泛机器人应用三大领域 [19] - 具身智能本体领域支持人形机器人、工业协作机器人研发与应用 [19] - 核心零部件聚焦高精度传感器、仿生驱动装置、边缘计算芯片等关键技术 [19] - 泛机器人应用探索医疗康复、智慧物流、特种作业等垂直领域解决方案 [19] 产业背景 - 具身智能代表人工智能从"数字智能"向"物理智能"跨越的重要方向 [17] - 上海2023年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在具身智能领域培育10家以上领军企业 [6] - 浦东新区作为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推动具身智能产业迅猛发展 [10] 运营模式 - 采用"国资引导+市场运作"协同模式,撬动社会资本 [14] - 孚腾资本将连接技术方、场景方与资本方,加速技术产业化 [14] - 孚腾资本成立于2022年1月,目前管理总规模约300亿元,已投资超100亿元 [16] 产业生态 - 依托浦东新区集成电路与人工智能产业研发优势 [21] - 联合长三角科研资源形成"基础研究-技术转化-产业应用"一体化创新生态 [21] - 张江机器人谷已汇聚上百家产业上下游企业 [21]
哪些企业在关税战中卡了特斯拉人形机器人的脖子?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4-24 09:59
人形机器人快速发展,稀土永磁材料需求或将快速增长。 因为 稀土资源作为重要战略资源,国内供给指 标趋严,叠加下游需求持续增长,行业供需改善,产业链长期价格和盈利中枢有望上移。 近期,中国对稀土实施出口限制,作为对美国关税的全面回应,限制了用于制造武器、电子产品和一系 列消费品的矿物供应。出口商现在必须向商务部申请许可证,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六七周到几个月的时 间。 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周二 表示,其擎天柱人形机器人的生产受到了中国稀土磁体出口限制的影 响。 他说,中国希望保证其稀土磁体不会用于军事用途,其尝试正在与中国相关方沟通,以获得使用稀 土磁体的出口许可证。 在特斯拉 2025 年第一季度更新报告中,公司刚刚首次向外界展示了 Optimus 人形机器人试生产线。 特斯拉表示,Optimus 的生产时间表保持不变,公司正朝着尽快生产出能够完成有用工作的首批人形机 器人的目标迈进。 ▍ 稀土永磁对人形机器人的意义 稀土永磁是由稀土元素制成的永磁材料,以其强大的磁性能在 电子、通信 、汽车、医疗和航空航天等领 域得到广泛应用。 这类材料通过将稀土金属(如钐、钕)与过渡金属(如铁、钴)混合,采用粉末冶金 方法 ...
快讯|泰国泼水节现身人形机器人警察;日本公司用 AI为人形机器人增加嗅觉能力;仿线虫软体机器人可跳至篮球筐高度等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4-24 09:59
泰国泼水节人形机器人警察 - 泰国佛统府在宋干节期间部署名为"AI警察赛博格1.0"的人形机器人 具备360度智能摄像头 可实时整合无人机和CCTV数据流 通过AI算法分析环境并传输至指挥中心[1][3] - 机器人核心功能为移动信息处理节点 实现全景监控与威胁探测 提升公共安全响应效率[3] Axibo AI融资与机器人开发 - 加拿大公司Axibo Inc完成1200万美元融资 其中1100万来自外部投资者 100万来自创始人团队[4][6] - 公司以4D立体捕捉技术著称 客户包括Netflix和Apple 计划利用滑铁卢地区技术资源开发人形机器人[6] 日本嗅觉机器人技术 - 日本Ugo公司与Ainos合作开发具备嗅觉的人形机器人 采用AI Nose系统 可识别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并生成气味ID[7][9][10] - 技术整合高精度气体传感器与AI算法 使机器人通过气味感知环境 提升服务机器人交互能力[10] 仿生跳跃机器人 - 佐治亚理工学院研发5英寸软体机器人 受线虫运动启发 无腿结构可跳跃至10英尺(约3米)高度[11][13] - 机器人采用硅胶棒与碳纤维脊柱 模拟线虫扭曲储能机制 适用于搜索救援等复杂地形任务[13] 智元机器人开发平台 - 智元机器人推出Genie Studio平台 行业首款具身智能一站式解决方案 覆盖数据采集至模型部署全流程[14][16] - 平台包含四大模块:数据采集(Genie Data)、模型训练、仿真评测和模型推理 支持多本体多末端设备管理[16] 行业企业名录 - 工业机器人领域列举埃斯顿自动化、埃夫特机器人等12家企业[22] - 服务与特种机器人包括亿嘉和、普渡机器人等7家 医疗机器人领域涉及元化智能、天智航等13家[22] - 人形机器人企业涵盖优必选科技、宇树等21家 另有核心零部件企业如绿的谐波、因时机器人等24家[22][24]
西木科技推出THEMIS V2人形机器人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4-23 19:23
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西木科技(Westwood Robotics)公司近期发布了其最新一代人形机器人 THEMIS V2。该机器人尺寸与真人相当,该公司宣称其为同类产品中最灵活的机器人之一。 THEMIS V2机器人尺寸与真人大小相当, 身高约1.7米,拥有40 个 自由度, 这意味着它可以像真人一 样进行大幅度的弯曲和扭转。该版本最大的改进在于它的手臂,可以以6 自由度 运动,而它的手则可以 以7种方式运动。 这款机器人不仅仅是外形酷炫、活动部件精致。它搭载了Westwood公司一种名为BEAR执行器的特殊电 机,这些电机让机器人能够像人一样平稳移动, 同时又能保证安全 ——如果它周围有人或易碎物品,这 一点就至关重要。 这个机器人可以像人类一样快速行走,奔跑速度可达10公里/小时,而且它能够在现实世界中灵活移动, 可以跑步、像跑酷一样跳过障碍物,甚至在恶劣天气下保持平衡。从技术层面来说,它内部有一些智能 设备, 比如HBK的MicroStrain公司的3DM-CV7-AHRS传感器。 这使得 这个 机器人能 以每秒1,000 次的超高精度跟踪机器人倾斜或转动的方式以及移动速度, 这使它能够对周围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