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机器人圈
icon
搜索文档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开始申报啦!仅有20天!
机器人圈· 2025-05-15 18:54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工作 - 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开展第七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工作,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可提出申请,各省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负责初核推荐 [1] - 2025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和复核工作启动,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2022年认定的第四批及复核通过的第一批企业可申请,不收取费用 [2] - 企业需在线填报申请表并提供佐证材料,通过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平台完成申请,平台提供政策解读和操作手册 [2] - 审核采用"分段审核""双随机""盲审"等方式确保公平公正,未委托任何机构开展申请业务 [2] - 申请企业需符合《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中的认定标准,相关指标需严格把握 [2] - 为减轻企业负担,无需提供第三方机构出具的市场占有率证明和国内发明专利证书,仅需说明市场占有率和填写发明专利数量 [3] - 本年度暂不接收营业收入低于5000万元企业的申请和复核 [4] - 申请和复核采取线上填报与线下报送相结合的方式,线上填报时间为2025年5月14日至6月5日 [4] - 企业财务数据需依据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审计报告需在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行业统一监管平台完成报备 [4] - 会计师事务所需将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纳入审计报告 [5] - 引入数据提取、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工具加强数据分析比对和逻辑判断,防范材料包装和数据造假 [5] 推荐要求 - 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新申请和复核企业的初核推荐工作 [6] - 省级主管部门需择优组织企业填写申请书并提出佐证材料要求,初审核实后提出推荐意见 [6] - 省级主管部门需严格审核企业财务数据真实性和技术创新性,确保申请书数据与佐证材料一致 [6] - 对第六批推荐数量较多但通过率较低的省份,限定第七批推荐数量 [6] - 已被认定为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或产品的,不再推荐申请 [7] - 近三年内发生重大安全、质量、环境污染事故或严重失信、偷漏税等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不予推荐 [7] - 本年度申请复核企业的"近2年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长率不低于5%"指标不作要求,新申请企业仍需满足 [7] - 省级主管部门于2025年6月5日至6月25日集中开展初核推荐工作,需在6月25日前提交相关材料 [8] 注意事项 - 申请企业需提前确认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平台登陆账号和密码 [9] - 佐证材料纸质件由省级主管部门留存备查,无需报送工信部 [9] - 工信部将组织对各省份推荐企业进行审核并实地抽查,最终形成第七批名单和复核通过名单 [10] - 复核通过名单印发前,原2022年认定和复核通过的企业称号依然有效,印发后自动失效 [10] 其他信息 - 附件包括申请书、推荐汇总表等,可在工信部网站查阅 [11] - 文章来源于工信微报,包含机器人产业需求调研问卷和机器人行业相关文章链接 [12][13][15]
《人形机器人标准体系框架》发布!避免企业“重复造轮子”,明确产业技术缺口
机器人圈· 2025-05-15 18:54
图源 : 豆包 AI文生图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CTO唐剑回应了"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参赛准备""赛事启发"等问题。他提出:"我们所有研发工作的最终目标,都要在产业实 际落地才能产生价值,去年是人形机器人元年,希望今年成为人形机器人落地元年。" 聚焦产业链上下游的研发和应用,乐聚合伙人孙冬、加速进化技术副总裁董浩、智平方合伙人张鹏、灵心巧手联合创始人曹岗等分别带来主题演讲。科 研、工业、服务等场景,成为他们提及较多的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 5月13日,"人形机器人"高端闭门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亦庄)举办。本次闭门会由新京报贝壳财经联合北京经开区管委会主办,以"当人形机 器人觉醒"为主题,汇聚政府主管部门、业内顶尖机器人及具身智能专家、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产业链企业家及投资人等各界人士, 共同探讨人形机器 人未来前景,并介绍《人形机器人标准体系框架》。 闭门会探讨人形机器人未来前景。孙艳平/摄 谈趋势:人形机器人加速落地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点燃的产业热潮尚未褪去, 世界机器人大会及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又将举办, 机器人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北京经开区有关负责人在会上表示:"如果把人形机 ...
LogiMAT China 2025圆满落幕:科技赋能物流,创新驱动未来
机器人圈· 2025-05-14 17:31
展会概况 - LogiMAT China 2025以"AI、Specialists、Sustainability"为核心理念,聚焦智慧物流前沿领域,包括物料搬运、仓储自动化、智能工厂等 [3] - 展会规模达20,000平方米,汇聚近300家全球领军企业,吸引20,120名专业观众(含来自60国的622名国际观众)[3] - 配套活动包括30余场专业论坛、商务洽谈会及工厂参观,涵盖技术发布会、圆桌会议等多元形式 [4] 参展企业与技术展示 - 智能仓储与物流解决方案:兰剑智能、科捷智能、今天国际等展示自动化创新方案 [7] - 叉车及配件:诺力集团、龙工、尤恩叉车等亮相,天能股份、兆威机电等配套企业参展 [7] - AGV/机器人专区:海豚之星、仙工智能等展示移动机器人,优必选、宇数科技等呈现人形机器人及协作机器人技术 [7] 行业论坛与前沿对话 - 主论坛探讨智能物流与供应链优化,嘉宾包括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邱伏生、新加坡物流协会Raymon Krishnan等 [12] - 具身智能论坛聚焦医疗领域应用(如细胞手术、类器官再生),探讨机器人技术革新 [14] - 食品冷链物流论坛联合Anuga Select China 2025举办,兰剑智能、深国际等分享智能仓储与温控技术 [19] 国际交流与商务合作 - 专业买家团来自德国、泰国等国家,参与定向采购洽谈,对接智能仓储设备与物流机器人 [23] - 标杆企业参观覆盖优必选人形机器人研发中心、大族激光智能工厂等6家代表企业 [25][27] 行业趋势与未来展望 - 展会强调技术驱动,推动内部物流行业向智能化、高效化发展,预告2026年下一届活动 [29] 其他行业动态(文档32) - 机器人上市公司年报分析:75家企业2024年表现、55家2023年喜忧参半 - 技术突破:具身智能(孙立宁院士)、人形机器人(熊蓉教授)、仿生机器人(松鼠仿生) - 市场动向:越疆科技市值翻三倍、人形机器人价格战、Uber Eats日本机器人配送
权威发布:《人形机器人检测认证白皮书》
机器人圈· 2025-05-14 17:31
人形机器人检测认证白皮书发布 - 《人形机器人检测认证白皮书》由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牵头编写并于4月26日在2025人形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发布 [1] - 白皮书从产业发展现状、技术特征、挑战与风险、检测路径、标准需求、认证规划六个方面全面剖析产业质量保障体系构建路径 [3] - 检测认证是提高产品质量、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 可确保人形机器人智能、可靠、安全、兼容、绿色 [1] 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 - 人形机器人目前处于发展初期 未来市场规模巨大 已成为科技竞争新高地、未来产业新赛道、经济发展新引擎 [1] - 工信部已将人形机器人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 [1] 白皮书发布意义 - 白皮书旨在为产业筑牢质量根基 系统性解决人形机器人面临的挑战与风险 [3] - 助力产业稳健迈向规模化部署 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规范化、高质量发展 [3] - 构建科学、系统、前瞻的检测认证体系对人形机器人规模化部署至关重要 [3]
全球人工智能专利最大拥有国!重要会议再提“人工智能+”?
机器人圈· 2025-05-14 17:31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 中国已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最大拥有国,占比高达60% [1] - 国家政策层面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将"人工智能+"行动列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抓手 [1] - 国产人工智能产业迎来"政策+生态"双重支撑,通过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科技专项债券等机制降低企业研发成本 [1] 地方政策与产业生态 - 北京、深圳、上海等一线城市加速落地"人工智能+"顶层设计指引 [2] - 北京亦庄举办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创新发布会,聚焦创新策源、开源开放、新质产业、先锋产品四大领域 [2] - 10亿元专项政策资金通过算力券、模型券、数据券降低中小企业研发成本30% [3] 技术创新与应用落地 - "模型超市"和"调优工厂"汇聚1.5万个开源模型和1万个数据集,缩短技术转化周期 [6] - 医疗领域AI实时分析血管病变并生成手术方案,工业质检AI模型准确率提升至99.7% [6][7] - 国产AI芯片推理性能提升3倍,适配政务云及工业设备 [8] 数据要素与效率提升 - 药品、新材料行业建立可信数据空间,解决敏感数据合规难题 [7] - 药物研发周期从5年压缩至3年,工业质检准确率提升至99.7% [7] - 数据驱动的效率革命正在重构产业价值链条 [7] 产业规模与未来展望 - 2025年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目标800亿元 [8] - 国产AI正从技术追赶迈向生态引领的新阶段 [8] - 政策引导+产业技术突破重塑行业生态,进入"硬科技"黄金时代 [8]
“机器人谷”已名闻遐迩,但深圳科创“活力廊道”还有很多 你知道深圳还有个“机器人湾”吗?
机器人圈· 2025-05-14 17:31
深圳机器人产业集聚发展 - 深圳形成"机器人谷"和"机器人湾"双核心产业带,后者位于深圳湾畔,聚集众擎机器人、数字华夏、银河通用等新兴企业,成为城市新产业名片[1][2] - 在10平方公里区域内(粤海街道与深圳科技园周边)机器人企业密度已超过"机器人谷",产业链上下游紧密协作显著提升"含深率"并缩短创新周期[2] 企业创新与商业化进展 - 数字华夏成立1年推出3款人形机器人,其中"星行侠®P01"具备双形态切换能力(双腿行走/轮式移动),支持10种方言及国际语言交互,已应用于商业零售、教育等场景[2][3] - 众擎机器人团队2年内从1人扩张至50人,产品以高动态性能(前空翻、舞蹈等)走红社交网络,创始人强调深圳供应链资源使产品落地效率提升300%[3][4] 产业生态支撑体系 - 深圳具身智能政策(2025-2027行动计划)通过揭榜挂帅机制支持关键技术攻关,政府发放"训力券"补贴企业算力租赁费用,加速模型训练[5] - 本地完备供应链使企业能快速获取电池、电机等核心部件,配合高校研发机构(如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形成"产学研用"闭环[1][3][5] 技术突破与竞争格局 - 行业聚焦双足机器人稳定性与续航优化,数字华夏通过形态切换方案解决移动场景适配问题[3] - 企业普遍采取快速迭代策略抢占先发优势,深圳制造业基础使产品从概念到量产周期压缩40%以上[4][5]
资本持续加码,傲意科技、灵御智能获融资
机器人圈· 2025-05-14 17:31
傲意科技融资与业务进展 - 公司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由英飞尼迪资本、浙江省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旗下浙江省发展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沃美达资本共同投资,升氪剂资本担任财务顾问 [1] - 本轮融资将用于加速灵巧手技术研发、推动新一代产品上市、加速手指关节外骨骼机器人上市进度,并建立国际领先的标准化生产体系,实现年产能100%增长 [1] - 公司成立于2015年,是国内少数同时掌握脑机接口与机器人两大底层核心技术的创新企业,构建了"神经接口-机器人-AI算法"三位一体的自主研发平台 [1] - 公司已开发出多款兼具技术领先性与商业可行性的创新产品,产品性能与性价比获全球市场广泛认可 [1] 傲意科技产品与技术优势 - 灵巧手产品已服务多家本体机器人客户,成功解决行业"不可能三角形"难题(成本+系统参数+系统稳定性) [2][4] - 自2017年至今已完成数十个版本迭代,推动手型机器人在多个场景落地,包括智能仿生手、灵巧手产品、手指关节外骨骼机器人等 [4] - 新一代灵巧手ROH-AP001将具备触觉、压力等感知能力,预计近期推出市场 [5] - 在脑科学领域拥有超过80件专利,旗下产品包括脑机接口OB系列、智能仿生手OHand™系列、神经康复外骨骼ORF系列等 [8] - OHand™智能仿生手已取得FDA/CE认证及美国PDAC商保支付代码,进入美国、中东、俄罗斯、乌克兰、印度等全球市场 [8] 灵御智能融资与业务模式 - 公司完成千万级种子轮融资,由英诺天使基金领投,水木校友种子基金、远镜创投跟投 [16] - 依托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团队技术积累,构建了包括人侧数据采集、机侧灵巧执行器及智能操作平台在内的通用操作整体解决方案 [17] - 提出"高质量、低成本、低门槛"的遥操作方案,打造数据采集机器人并推动人机混合智能技术应用 [17] - 已推出"灵巧操作末端+双七轴机械臂+轮式底盘"的机器人原型机,搭载自研具身操作智控云平台 [18] 行业动态 - 具身智能企业灵御智能由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团队创立,专注于机器人运动控制领域 [17] - 灵御智能成立仅三个月即推出机器人原型机,解决人形机器人依赖全自主模型决策的"不可靠"问题 [18]
2025仿生机器人与智能控制论坛在杭州成功举办
机器人圈· 2025-05-13 18:44
论坛概况 - 2025仿生机器人与智能控制论坛在杭州举办,由中国计量大学主办,多家机构联合承办,聚焦仿生机器人与智能控制两大前沿领域 [3] - 论坛吸引近400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及高校师生参会,线上直播观看人次达1万 [3] 核心观点 - 仿生技术与智能控制是人形机器人实现规模化应用的关键 [7] - 人工智能、新材料等技术的深度融合将推动仿生机器人更高效、更安全地服务人类社会 [21] 专家报告亮点 康复外骨骼机器人 - 电子科技大学程洪教授强调外骨骼与脑机接口技术在医疗康复中的发展趋势,目标是提升人类生命质量 [10] 穿戴式机电系统 - 哈尔滨工业大学董为教授指出轻量化驱动、意图识别算法与安全评估体系是突破穿戴式机电系统技术瓶颈的关键 [12] 气动仿生机器人 - 南开大学孙宁教授指出气动人工肌肉具有质轻、安全、功率体积比大等优点,但存在强非线性、迟滞性等挑战 [14] 人形机器人运动控制 - 中国计量大学王斌锐教授强调仿生神经网络与人工肌肉驱动结合的重要性,团队研发的仿生拉压体机器人通过CPG实现类人步态 [16] 仿生拉压体机器人 - 吉林大学钱志辉教授探讨了模仿人体肌肉骨骼系统开发仿生机器人的原理,最新研发的原型在高度、重量、步态等方面接近人类 [18] 动物运动仿生学 - 浙江工业大学宋逸副研究员从动物运动仿生学切入,旨在提升仿生机器人在能耗、效率等方面的性能,分享了壁虎黏附机制与蝗虫水陆运动仿生机器人的研发进展 [20] 行业动态 - 机器人行业上市公司2024年报已出炉,75家公司的业绩表现成为关注焦点 [22] - 人形机器人量产爆发,价格战激烈,产业重构与社会想象成为热点 [22] - 机器人概念上市公司2024上半年业绩普遍承压,但机器人与AI结合带来新机遇 [22]
第六届中国机器人学术年会海报征集通知
机器人圈· 2025-05-13 18:44
会议概况 - 第六届中国机器人学术年会将于2025年8月1日-3日在长沙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由湖南大学承办,主题为“人机共融、智向未来” [1][2] - 主办单位包括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器人分会、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专业委员会等8家国家级学术组织,技术指导单位涵盖湖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5所高校及科研机构 [1] - 预计参会院士及资深专家超过200人,总参会规模将突破3000人 [2] 组织架构 - 大会主席由王耀南院士(湖南大学)、丁汉院士(华中科技大学)等4位院士共同担任 [2] - 学术委员会主席包括段献忠教授(湖南大学)、曲道奎研究员(新松机器人)等5位专家 [2] - 组织委员会主席由张辉教授(湖南大学)、陶波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等5人组成 [2] 学术议题 - 设置具身智能与大模型、共融机器人、人形与仿生机器人等11个核心研讨方向 [2] - 海报征集涵盖26个细分领域,包括工业机器人、医疗与微纳机器人、群体智能等,提交截止时间为2025年7月9日 [6][7] - 特别关注领域包含机器人灵巧操作、生-机-电系统融合、人-机-环境自然交互等前沿技术 [7] 行业动态 - 机器人行业上市公司2024年报显示75家企业存在显著分化,部分企业面临业绩压力 [9] - 人形机器人领域出现价格战趋势,量产化进程加速推动产业重构 [9] - 国际前沿技术包括螳螂虾仿真机器人、3D打印软体机器人手等创新成果 [10] 研究进展 - 院士报告聚焦人工智能行为智能、机器人协同智能制造等方向 [10] - 关键技术突破涉及机构智能、变形机器人等六大创新设计领域 [10] - 微纳感知技术被应用于具身智能机器人开发,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面临发展挑战 [9]
福布斯发布“2025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企业TOP50”榜单
机器人圈· 2025-05-13 18:44
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现状 - 全球人工智能产业进入技术爆发与场景落地双重加速期,未来五年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超30% [1] - 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过4500家,覆盖基础算力到行业应用的完整链条,在智能制造、智慧医疗等20余个领域实现规模化渗透 [1] - DeepSeek现象级爆发标志着人工智能领域的地缘技术重构,展现中国AI科技实力 [1] 2025福布斯中国AI TOP 50评选概况 - 评选聚焦技术创新能力、市场表现、成果应用、团队文化、投融资等六大维度 [3] - 主评选企业呈现规模化与高增长并存特征:营收超百亿企业与年增速50%以上创新势力共存 [14] - 企业地域分布显示北京/广东/上海/浙江保持集聚效应,武汉/成都入选数量同比激增 [14] 行业赛道分布特征 - 技术导向型企业占比40%,应用导向型企业占比60% [14] - 大模型赛道占比22%(11家),具身智能占比14%,内容创作占比12%,医疗/金融/芯片各占8% [14] - 与2024年相比仅20%企业连续入围,显示技术重心向芯片/量子计算/具身智能等高壁垒领域延展 [15] 核心赛道代表企业 **智慧医疗** - 卫宁健康推出医疗大语言模型WiNGPT,累计诊断数据1200万例 [28][29] - 兰丁股份AI诊断模型CytoBrain日筛查量超5万人次,拥有111项专利 [29] - 复星医药PharmAID平台孵化AI诊断产品,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等多项AI应用 [28] **智能制造** - 美的集团工业机器人视觉大模型实现100%识别率,建成5座世界级灯塔工厂 [31] - 格创东智为泛半导体提供端到端工业智能解决方案,加速极致良率实现 [32] - 松应科技ORCA系统打破英伟达垄断,支持国产异构GPU芯片部署 [32] **自动驾驶** - 仙途智能在全球30余城部署无人驾驶清扫车,获首张自动驾驶清扫车测试牌照 [33] - 中科慧拓"愚公YUGONG"系统实现矿区全无人化作业,单台车年运输量60万吨 [33] - 海亿天空地一体化防控系统应用于"一带一路"多国安全领域 [33] **金融科技** - 神州信息"神州问学"AI平台帮助银行打造多场景定制化Agent [34] - 东方财富智能投顾系统服务用户超2000万,基金推荐准确率达85% [34] 技术创新领域亮点 - 武汉紫东太初构建全栈国产化通用人工智能底座 [36] - 考拉悠然研发多模态世界模型"悠然无界",实现跨空间感知与交互 [36] - 图灵新智算打通AI落地"最后一公里",提供高性价比算力服务 [36] 具身智能与机器人进展 - 跨维智能DexVerse™引擎实现核心技术规模化商业落地 [37] - 蔚蓝科技BabyAlpha四足机器人全球销量领先,成本降至行业1/3 [37][50] - 原力无限"一脑多身"全栈技术领先行业,加速AI Agents场景挖掘 [37] 影响力人物技术突破 - 陈学文主导Garcia自动驾驶系统获nuScenes竞赛全球第一,实现厘米级定位精度 [47] - 金贤敏建设国内首条光子芯片中试线,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 [47] - 王小川研发500亿参数大模型,基层医疗诊断准确率提升至85% [50] - 王兴兴四足机器人占领全球60%消费级市场,覆盖50余国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