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Robot猎场备忘录
icon
搜索文档
再获超5亿融资,中国版Figure AI,发布国内首款全力控人形机器人!
Robot猎场备忘录· 2025-07-03 22:33
产品发布与性能 - 千寻智能首款人形机器人Moz1于7月1日正式发布 刷新具身智能新高度 [1] - Moz1在办公场景中自主完成清理会议室 包括整理物品 更换纸巾 擦拭黑板等多项任务 [2] - 2024年9月10日公司发布半身人形机器人Demo 展示多任务连续泛化能力 成为中国首个实现该技术的具身模型机器人 [23] - 3月17日公司发布自研VLA模型Spirit v1 实现叠衣服全流程操作 攻克柔性物体长程操作难题 [25] - Spirit v1模型实现从抓取到堆叠的全流程叠衣操作 状态空间复杂度是倒水任务的100倍 [26] 融资历程与资本青睐 - 公司成立1年完成4轮融资 累计金额超7.28亿元 [6] - 2024年3月完成种子轮融资 由顺为资本领投 绿洲资本跟投 [6] - 2024年8月完成天使轮融资 弘晖基金领投 累计融资近2亿元 [6] - 2025年3月31日完成5.28亿元Pre-A轮融资 P7领投 多家知名机构参投 [6] - 华为旗下哈勃投资在Pre-A轮新增持股1.4323% 完成具身智能领域投资首秀 [7] 核心团队与技术优势 - 创始人韩峰涛师从丁汉院士 曾任珞石机器人联合创始人兼CTO [12] - 联创高阳为清华大学助理教授 UC Berkeley博士 具身智能领域顶尖学者 [12] - 团队汇聚UC Berkeley CMU 清华北大等顶尖院校人才 以及小米华为等企业精英 [18] - 公司坚持软硬一体全栈路线 具备AI工程化能力 被称为"中国版Figure AI" [19][20] - 首席科学家高阳强调软硬协同是核心 算法与硬件响应需无缝衔接 [21] 行业地位与商业化 - 公司是全球第二家能挑战全流程叠衣任务的企业 仅次于Physical Intelligence [29] - Physical Intelligence在2024年11月完成4亿美元融资 估值超170亿元 [29] - 聚焦智能制造 物流 康养等高附加值领域 已完成80+场景调研 计划2025年交付数百台产品 [31] - 全球具身智能领域公司超200家 千寻智能是少数同时布局大模型和本体的代表企业 [32] - 行业共识软硬一体全栈路线是未来 仅做大脑或本体的企业难以长期存活 [33] 技术突破与学术背景 - 高阳团队在具身智能领域发表多篇标志性论文 [13] - 高阳为"UC Berkeley归国四子"之一 其他三位为吴翼 许华哲 陈建宇 [16] - 公司联手清华 北大 浙大等高校制定毕业生定向培养计划 [18] - 前字节跳动AI技术专家解浚源加入 负责具身大模型研发 [18] - 联创郑灵茵曾带领珞石机器人海外事业部实现15%海外销售占比 [17]
“果链”巨头领投,“中科院系”人形机器人创企完成近亿元新一轮融资!
Robot猎场备忘录· 2025-07-02 23:09
融资动态 - 灵宝CASBOT完成近亿元天使+轮融资 由蓝思科技领投 天津佳益及老股东国投创合、河南资产跟投 资金将用于产品量产、技术研发及市场拓展[3] - 公司累计完成三轮融资 上一轮超亿元天使轮融资于2025年2月18日完成 投资方包括联想创投、国投创合等[3] - 蓝思科技除资金支持外 还将提供关键零部件和整机组装支持 并开放消费电子、智能汽车等领域的场景资源[5] 领投方分析 - 蓝思科技自2016年布局机器人赛道 已量产六轴机器人、AOI视觉检测机器人等工业机器人 2024年起布局具身智能赛道[6] - 公司量产六维力矩传感器、行星滚柱丝杠等核心零部件 创新研发曲面玻璃显示技术为人形机器人提供外观解决方案[6] - 与智元机器人深度合作 2024年合资成立湖南智启未来 已交付数百台人形机器人整机及关节模组等核心组件[7] - 人形机器人业务已成为公司三大核心业务之一 正从消费电子转向科技制造平台寻找新增长曲线[11] 公司概况 - 灵宝CASBOT成立于2023年8月 专注通用人形机器人和具身智能 产品应用于航天、军工、制造等场景[13] - 团队超50人 主要来自中科院、清华大学等 具备机器人及大模型领域技术积累[15] - 创始人张正涛为中科院自动化所研究员 联创杨国栋为中科院副研究员 COO张淼曾任腾讯AI高级战略分析师[17] 产品与技术 - 已发布双足人形机器人CASBOT 01和02 后者售价32.88万元 618期间线上销售额67.6万元[16] - 自主研发行星、谐波、直线三大系列一体化关节 峰值扭矩密度达207Nm/kg 关节效率超80%[22] - 采用分层端到端模型技术路线 实现从实到虚的混合训练 提升机器人智能性和自主性[22] - 突破"最后一厘米"技术 研发五指仿生灵巧手 可完成双指旋拧等精细工业操作[18] 商业化进展 - 业务覆盖工业制造、商业服务、矿业能源等场景 与中信重工合作开发特种人形机器人[23][25] - 与联想签署战略协议 成为"火种计划"首批核心企业[27] - 与山东招金集团等成立合资公司 聚焦矿山井下机器人 为首个深度嵌入矿业能源场景的案例[27] 行业趋势 - 摩根士丹利、高盛认为上游核心供应链公司将率先受益于人形机器人浪潮[12] - 行业形成T链(特斯拉)、H链(华为)、宇树链三大供应链体系 相关上市公司股价已获数倍涨幅[12] - 当前行业存在"重运动轻大脑"现象 部分企业依靠表演场景实现"爆单"但技术突破有限[26]
“果链”巨头领投,“中科院系”人形机器人创企完成近亿元新一轮融资!
Robot猎场备忘录· 2025-07-02 13:00
灵宝CASBOT融资及商业化进展 - 公司完成近亿元天使+轮融资,由蓝思科技领投,天津佳益及老股东国投创合、河南资产跟投,资金将用于产品量产、技术研发及市场拓展 [3] - 累计完成三轮融资,上一轮为2025年2月超亿元天使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联想创投、国投创合等 [3] - 蓝思科技除资金支持外,还将提供关键零部件和整机组装支持,并开放消费电子、智能汽车等场景资源加速商业化 [5] - 公司成立于2023年8月,专注通用人形机器人和具身智能,产品应用于航天、军工、制造等场景 [13] 蓝思科技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布局 - 2016年布局机器人赛道,已量产六轴机器人、AOI视觉检测机器人等工业机器人,2024年切入具身智能赛道 [6] - 量产六维力矩传感器、行星滚柱丝杠等核心零部件,并研发曲面玻璃显示技术为人形机器人提供轻量化外观方案 [6] - 与智元机器人合资成立湖南智启未来科技,2024年起已交付数百台人形机器人整机及关节模组等核心组件 [7] - 与国内外头部人形机器人公司合作,研发关节、灵巧手、躯干等结构件及模组 [9] - 人形机器人、AI眼镜、XR头显构成公司新兴核心业务,港股招股书中明确其战略地位 [11] 灵宝CASBOT产品与技术 - 核心团队超50人,来自中科院、清华大学等,具备机器人及大模型技术研发经验 [15] - 发布双足人形机器人"CASBOT 01"(52个自由度,算力550T)及轻量化机型"CASBOT 02"(618期间京东售价32.88万元,销售额67.6万元) [16] - 自主研发行星、谐波、直线三大系列一体化关节,峰值扭矩密度达207Nm/kg,关节效率超80% [22] - 软件采用分层端到端模型技术路线,通过混合训练提升机器人智能与自主性 [22] - 研发五指仿生灵巧手,实现工业场景柔性组装与检测任务 [18] 商业化合作与场景落地 - 与中信重工合作开发全国产化特种人形机器人 [25] - 与山东招金集团、中矿集团成立合资公司,聚焦矿山井下机器人及安全巡防,为首个矿业能源深度落地案例 [27] - 业务覆盖工业制造、商业服务、矿业能源等多元场景 [23] - 差异化选择应急救援、井下作业等优势场景,避开工业制造红海竞争 [25] 行业趋势与供应链分析 - 摩根士丹利、高盛认为人形机器人上游供应链(如特斯拉链、华为链、宇树链)将率先受益 [12] - 具身智能赛道近两年推动相关上市公司股价数倍增长,精密制造企业加速切入上游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11][12] - 国内人形机器人行业存在"重运动轻大脑"现象,部分企业依赖低价和营销快速获取科研展示订单,但技术可持续性存疑 [26]
美团押注!原[大疆]技术总监、「特斯拉」Optimus工程师杨硕成立具身智能机器人创企,完成首轮融资
Robot猎场备忘录· 2025-07-02 13:00
公司成立与融资 - 具身智能机器人创企Mondo Tech(妙动科技)由原大疆技术总监杨硕和原大疆高级总监高建荣于2025年1月成立,并于近期完成天使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经纬创投、美团龙珠和红杉资本 [3] - 公司已在硅谷Palo Alto和深圳设立办公室,上海分公司正在筹建中 [6] - 官宣仅2个月即完成首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头部资本和美团,显示创始团队含金量 [6] 创始团队背景 - 杨硕:香港科技大学本硕,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博士,曾任职大疆和特斯拉Optimus团队,主导无人机研发和机器人控制算法开发 [10] - 高建荣:武汉大学本科,曾任职大疆多个高管职位,包括RoboMaster赛事负责人、供应链和市场部负责人 [10] - 团队已吸引多名世界级机电系统和强化学习工程师加入,深圳团队侧重硬件,上海团队侧重算法 [11] 团队布局与招聘 - 深圳团队已发布多个硬件相关岗位(嵌入式软件负责人、相机算法工程师等),上海分公司侧重算法研发 [11] - 团队成员主要来自大疆、华为、OPPO等头部硬件厂商及香港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 [11] - 中美两地布局可发挥美国算法优势和国内供应链优势 [11] 产品路线与定位 - 公司计划先推出小型消费级机器人(如四足狗和陪伴机器人),再推进全尺寸人形机器人 [15] - 采用错位竞争策略,通过迭代寻找商业机会,而非直接挑战商业化难度高的人形机器人 [15] - 类似企业如乐享智能和维他动力也选择先做家庭场景消费级机器人 [16][18] 行业趋势与竞争 - 2025年以来,谷歌、OpenAI、Meta等国外大厂及蚂蚁、京东等国内企业纷纷入局具身智能赛道 [6] - 美团是该赛道典型投资者,已投资宇树科技、银河通用和自变量机器等企业 [6] - 消费级机器人赛道融资活跃,但尚未有成熟产品跑通市场,多数产品仍依赖通用大模型 [19] 商业化挑战 - 消费级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依赖机器人"大脑"(具身智能大模型)的突破 [21] - 具身智能机器人是复杂的AI+机器人+自动驾驶系统性工程,受算力、算法、数据、硬件等多因素制约 [21] - 目前全球尚无真正成熟的消费级机器人产品,多数仍处于探索阶段 [19] 行业动态 - 具身智能赛道融资频繁,如乐享智能完成两轮近3亿元天使轮融资,维他动力完成2亿元种子轮融资 [16][18] - 行业面临商业化卡点,包括算力、算法、硬件和工程化等挑战 [22] - 大厂和初创企业均在探索不同技术路径,如"大脑优先"或"运动优先"策略 [23]
风口最先受益者!人形机器人核心供应链公司梳理和投资分析
Robot猎场备忘录· 2025-07-01 01:35
温馨提示 : 点击下方图片,查看运营团队6月最新原创报告(共235页) 说明: 欢迎约稿、刊例合作、行业交流 , 行业交流记得先加入 "机器人头条"知识星球 ,后添加( 微信号:lietou100w )微信; 若有侵权、改稿请联系编辑运营(微信:li_sir_2020); —— 正文: 2025年上半年已结束,全球具身智能赛道仍旧火爆,行业创企们迎来新一波融资潮,大额融资不断,从[千寻智能]的 5.28亿元Pre-A轮融资到[它石智航]的 1.2亿美元天 使轮融资再到[银河通用]的11亿元新一轮融资, 单轮融资屡创新高,同时估值也水涨船高,[傅利叶智能]估值已达80亿元、[宇树科技]估值已超100亿元(有媒体表示为 120亿元)、 [智元机器人]估值已超150亿元,同时也有不少明星创企估值已超50亿元,国外头部创企[Figure AI]估值更是爆涨至近400亿美元。 资本市场火爆的同时,以汽车主机厂为代表的产业派和互联网、电子商务、消费电子等为代表科技大厂也纷纷组建自研团队, 下场"造人";科技大厂组建并扩大自研团 队的同时,却面临核心创始团队接连离职的尴尬境遇; 在资本诱惑下,核心技术骨干纷纷跃跃欲试、亲自 ...
具身智能领域,全球Top50国/华人图谱(含具身智能赛道“师徒关系图”)
Robot猎场备忘录· 2025-06-30 16:09
具身智能技术发展 - 具身智能赛道涉及大语言模型(LLM)、视觉多模态模型(VLM)、强化学习(Reinforcement Learning)、深度强化学习(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模仿学习(Imitation Learning)等前沿技术 [1] - 人形机器人算法从早期模型控制算法(LIPM+ZMP)演进到动态模型控制(MPC+WBC),当前主流为模拟+强化学习(IL+RL),但MPC仍被部分公司采用 [1] - IL+RL技术主要由高校和头部科技大厂研发,导致人形机器人初创公司以"学院派"教授团队为主 [1] 顶尖研究机构与人才分布 - UC Berkeley在AI+Robotics领域排名第一,斯坦福大学次之 [2] - UC Berkeley"归国四子"吴翼、高阳、许华哲、陈建宇均经历"清华大学-UC Berkeley-清华交叉信息研究院-创业"路径,其中三人师从Vision领域权威Trevor Darrell教授并加入BAIR实验室 [2] - 斯坦福大学代表学者王鹤(师从Leonidas J Guibas)现任北大助理教授并创立银河通用,卢策吾(师从李飞飞和Leonidas Guibas)任上海交大教授并创立非夕科技和穹彻智能 [3] 全球Top50华人背景特征 - 具身智能领域Top50华人普遍拥有UC Berkeley、斯坦福、MIT、CMU等顶尖院校求学经历并师从行业权威 [4] - 全球Top50华人图谱涵盖高校教授、科技大厂核心成员及初创企业创始人,详细记录其求学院校、导师、研究方向、论文成果及职业履历 [3][5] 研究机构专项 - UC Berkeley(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作为具身智能领域核心院校被单独列出 [6]
原研发“一号位”离职创业,「字节」加大具身智能机器人自研投入!
Robot猎场备忘录· 2025-06-29 11:36
字节跳动机器人团队架构调整 - 字节跳动于2023年初加大机器人方向投入,2023年7月正式组建机器人团队,隶属于AI Lab,团队规模达百人,业务分为电商履约机器人研发和AI大模型在机器人上的应用探索[1] - 2024年4月字节AI Lab收归Seed团队下,汇报关系由朱文佳转为吴永辉,原负责人李航身份变更为"劳务/顾问"[1] - 2024年10月发布第二代机器人大模型GR-2[1] - 团队负责人孔涛于2024年6月离职创业,其2019年加入字节成为首位机器人研究方向员工[3][4] 字节跳动Seed团队布局 - Seed团队成立于2023年,研究方向涵盖LLM、语音、视觉、世界模型等,在中国、新加坡、美国设有实验室[2] - 团队由吴永辉(基础研究)和朱文佳(模型应用)共同负责,均向CEO梁汝波汇报[2] - 已推出通用大模型和多模态能力,支持超过50个应用场景[2] - 2024年通过锦秋基金投资星尘智能、乐享智能,并联合领投宇树科技C轮融资[4] 腾讯机器人业务发展 - 腾讯2017年战略投资乐聚机器人,2018年领投优必选C轮1.2亿美元[7] - Robotics X实验室2018年成立,2020年团队规模达40人,汇集张潼、俞栋等AI专家[7] - 2021-2022年研究成果在国际产生影响力,但战略定位始终是前沿技术探索而非量产[8] - 2024年领投智元机器人B轮和宇树科技C轮,以投资方式加码具身智能[6][8] 行业人才流动现象 - 腾讯Robotics X实验室副总经理韩磊将于2024年7月离职加入诺亦腾科技[6] - 2023-2024年腾讯Robotics X多名核心员工离职创业,包括控制中心负责人郑宇加入优必选[8] - 互联网大厂面临核心技术骨干流失问题,具身智能领域技术人才倾向于创业[4][6]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2025年京东集团内部组建具身智能团队并开始招聘[9] - 蚂蚁集团2025年2月发布14个具身智能岗位并官方宣布入局[9] - 国外科技大厂如谷歌、OpenAI、Meta已从投资转向本体制造[9] - 人形机器人赛道出现"揠苗助长"趋势,受资本和政策过度关注[10]
又有两位互联网大厂技术“大牛”,入局具身智能赛道创业!
Robot猎场备忘录· 2025-06-28 14:42
具身智能赛道人才流动 - 腾讯Roboticx X实验室副总经理韩磊和字节机器人团队研究一号位孔涛近期离职并进入具身智能赛道创业或任职 [1] - 具身智能创业团队中"学院派"兼职背景占50%,"大厂+高校"全职创业团队以自动驾驶行业背景为主且受资本青睐 [1] - 腾讯Roboticx X实验室早期阵容豪华但近年人才流失严重,包括感知中心魏磊、系统中心梁聪慧等核心成员相继离职创业 [5] 腾讯Robotics X实验室发展历程 - 2018年成立时汇聚张潼、俞栋等AI大牛,2020年团队规模达40人且多为海内外顶尖院校机器人专业硕博生 [3] - 2021-2022年发布灵巧手、Ollie等国际前沿成果,但战略定位始终是技术探索而非工业化量产 [5] - 通过投资布局具身智能赛道,包括领投智元机器人B轮、宇树科技C轮,历史投资优必选已实现大额套现 [2][3] 字节跳动机器人业务动态 - 机器人团队研发一号位孔涛离职创业,该项目已获多家机构投资意向 [6] - 2023年组建的百人团队分两部分业务:电商履约机器人+AI大模型与机器人结合技术探索,2024年10月发布GR-2机器人大模型 [7] - 通过锦秋基金投资星尘智能、乐享智能等具身智能创企,并联合领投宇树科技C轮 [7] 科技大厂入局趋势 - 2025年起谷歌、OpenAI等国际巨头转向本体制造,国内京东、蚂蚁集团跟进组建团队并发布相关招聘 [8][9] - 京东2025年2月组建具身智能团队,蚂蚁集团同期发布14个具身智能岗位招聘 [9] - 大厂面临核心技术骨干流失挑战,创业成为技术人才主流选择 [10] 具身智能行业生态 - 星尘智能创始团队6人均来自腾讯Robotics X,CEO来杰曾负责实验室嵌入式方向 [8] - 源升智能由腾讯Robotics X前研究员创立,专注灵巧手及触觉传感器研发 [8] - 行业存在资本过热现象,政策扶持下出现"揠苗助长"趋势 [10]
估值超100亿元、营收超10亿元,浅谈「宇树科技」商业化路线的“优”与“劣”
Robot猎场备忘录· 2025-06-27 00:22
公司概况 - 宇树科技估值超100亿元,年度营收突破10亿元,成为国内最引人注目的人形机器人企业之一 [1] - 公司人员规模已达千人,创始人王兴兴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首次公开透露营收情况 [1] - 自2020年以来,公司财务报表每年保持盈利状态,2023年和2024年营收分别约为2亿元和4亿元,净利润在1000万—7000万元之间 [2] - 2025年预计净利润2亿元,2025年前5个月中标项目数量接近2024年全年总量 [2][3] 融资与资本动态 - 2025年6月19日完成C轮融资,由中国移动、腾讯、锦秋基金(字节系)、阿里巴巴、蚂蚁集团和吉利资本共同领投,投前估值超100亿元 [8] - 注册资本从288.9万元增至3.64亿元,老股东跟投,部分产业投资方购买老股 [8] - 股东已集齐国内头部互联网大厂(腾讯、阿里、美团、字节等) [9] - 2025年4月曾传闻蚂蚁集团和中国移动参与融资,但王兴兴否认,当时估值未提升 [8] 商业化与市场表现 - 2025年春晚16台人形机器人H1亮相后爆火,后续G1机器人凭借跳舞、720度回旋踢等视频风靡网络 [12] - 公司被归类为"运动派"、"炫技派",依靠低价策略和营销迅速出圈,科研、展示、表演场景订单激增 [13] - 2025年前5个月中标项目接近2024年全年总量,松延动力旗下N2机器人订单突破2500台 [13] - 但流量反噬现象显现,G1机器人实际测评显示仅能做固定编程动作,租赁市场降温 [16] 行业竞争与趋势 - 国内人形机器人企业分为"硬件派"(如宇树科技)和"软件派"(如智元机器人),后者估值更高(150亿元) [22] - 科技大厂如华为、美团、腾讯、京东等加速投资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赛道 [10] - 波士顿动力创始人Marc Raibert认为人形机器人目前更多是"炫耀"而非生产力 [20] - 金沙江创投朱啸虎指出商业化路径仍不清晰,高校、展示场景需求难以持续 [21] 技术路线与挑战 - "运动派"优先选择教育、科研、展示场景,而非工业场景,技术突破有限 [20] - 人形机器人核心瓶颈在于"大脑"(AI能力),泛化能力不足制约商业化 [22] - 行业乱象包括过度依赖预先编程动作,重"运动"轻"大脑" [21] - 长周期赛道中,技术突破和场景探索是关键,而非短期流量 [22] 资本市场影响 - 宇树科技老股在一级市场遭抢购,部分原始股东拒绝出售,老股成稀缺资源 [14] - 股票市场出现"宇树链",相关上市公司股价暴涨 [14] - 人才市场竞争激烈,宇树科技员工成为多家公司争抢对象 [14]
裁员、砍单、量产搁置,特斯拉Optimus团队变动迎来终局!
Robot猎场备忘录· 2025-06-25 22:44
温馨提示 : 点击下方图片,查看运营团队2025年6月最新原创报告(共235页) 说明: 欢迎 约稿、刊例和商务合作、行业人士交流 , 行业交流记得先加入 "机器人头条"知识星球 ,后添加( 微信号: lietou100w )微信; 若有侵权、改稿请联系编辑运营(微信:li_sir_2020); 正文: 上周,关于特斯拉Optimus机器人供应商遭遇"砍单"的消息刷屏行业圈, 整个机器人板块都迎来巨大波动(向 下), T链概念股们波动更大,并出现跌停股。 小编上周文章: 裁员、量产搁置,特斯拉Optimus团队恐迎至暗时刻! 有进行一定解读,而随着更多消息的透 露和核实,特斯拉Optimus机器人"砍单"缘由也渐渐清晰。 整体而言,Optimus软硬件变动是真、短期暂停量产是真、供应商订单暂时delay是真、裁员存疑。 接下来小编将进行详细梳理: —— 6月6日, 特斯拉Optimus机器人部门负责人米兰·科瓦奇(Milan Kovac)宣布离职,后续将由 人工智能软 件部门副总裁 阿肖克·埃卢斯瓦米 (Ashok Elluswamy)接任;(市场虽有唱空,但此消息发布后,对T链 几乎没有影响) 6月1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