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t猎场备忘录

搜索文档
被传要IPO后,「智元机器人」又悄悄完成新一轮融资!
Robot猎场备忘录· 2025-05-25 01:18
温馨提示 : 点击下方图片,查看运营团队2025年最新原创报告(共210页) 说明: 欢迎约稿、刊例合作、行业人士交流 , 行业交流记得先加入 "机器人头条"知识星球 ,后添加( 微信号:lietou100w ) 微信; 若有侵权、改稿请联系编辑运营(微信:li_sir_2020); 正文: 2025年3月24日,公司官宣 完 成 由腾讯领投 B轮融资,至此,公司经历七轮A轮融资 后,正式开启B轮融资,成为首家开启B轮融资的国内人形机器人创企; 据悉,公司将以 150亿元的估值接洽新一轮融资 。 —— 被传要IPO后,「智元机器人」已悄悄完成新一轮融资,京东领投! 5月23日, 国内头部人形机器人创企 [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简称: 智 元机器人)在BOSS直聘发布 "证 券事务主管"、"法务总监"两个岗位;根据两个岗位JD,其中 证券事务主管主要负责协助推进IPO时间表及执行 方案,并要求拥有3年以上IPO实操经验且具备至少1个境内外上市项目全流程操盘经验;法务总监主要负责为公 司境内外资本市场项目提供法律支持,包括IPO、再融资、债券发行、公司对外投资等。 随着两个岗位发布, " 智元机器人要IPO ...
2亿元融资后,“追觅系”具身智能机器人创企,再次完成新一轮融资!
Robot猎场备忘录· 2025-05-24 02:00
融资动态 - 乐享智能于2025年5月19日完成新一轮融资,新增股东锦秋基金持股3%,但未官宣具体金额[1] - 公司成立不到一个月即在2025年1月16日完成2亿元天使轮融资,投后估值6亿元,投资方包括IDG资本、真格基金、Monolith砺思资本等顶级机构[2] - 初始媒体透露首轮融资估值5亿元,后因机构竞争抬升至6亿元,成为具身智能赛道"带资入场"创业典范[3] 公司背景 - 乐享智能成立于2024年12月19日,创始人郭人杰为追觅科技原中国区执行总裁,曾带领团队实现年营收从0到60亿突破[3] - 创始团队包含千亿市值公司CTO、消费电子行业20年资深人士及00后创新人才,当前团队规模9人[6] - 产品定位消费级机器人,推测以陪伴机器人为主,但未明确细分场景[3] 行业趋势 - 具身智能大模型加持的陪伴机器人较人形机器人更易落地ToC家庭场景,2025年行业融资潮已现[6] - 追觅系创业公司受资本热捧:鹿明机器人完成近亿元天使轮及天使+轮融资,研发通用人形机器人LUS1[8] - 维他动力完成2亿元种子轮融资,聚焦四足狗和家务机器人[8] - 魔法原子2025年实现技术闭环,推出人形机器人"小麦"和四足机器人"大麦",预计年内交付400台工业/商业场景机器人[12] 技术商业化挑战 - 全球消费级机器人尚未成熟,多数产品为套壳通用大模型,仅蔚蓝智能BabyAlpha A2系列维持销售[7] - 人形机器人量产难在于批量化生产与场景有效应用,当前国内企业交付以教育、科研场景为主[14] - 行业存在"重运动轻大脑"发展乱象,资本和政策助推下出现"揠苗助长"趋势[15]
对标特斯拉Optimus,「小鹏」终要扛起国内人形机器人大旗!
Robot猎场备忘录· 2025-05-23 00:50
淡出"政坛,工作重心回归[特斯拉]的马斯克近日频繁现身各大经济论坛和接受媒体访谈,并大谈特斯拉自动驾驶 和人形机器人Optimus。 说明: 欢迎约稿、刊例合作、行业人士交流 , 行业交流记得先加入 "机器人头条"知识星球 ,后添加( 微信号:lietou100w ) 微信; 若有侵权、改稿请联系编辑运营(微信:li_sir_2020); 正文: 在沙特-美国投资论坛上,马斯克表示:我预测人形机器人数量,最终将达到数百亿,每个人都希望拥有自己的私 人机器人,具备巨大经济潜力。接受CNBC采访时,马斯克重申Optimus将成为特斯拉最重要的产品之一;同时 表示,波士顿动力这些公司已经证明制造引人注目的人形机器人是可能的,但目前缺失的是足够的智力(人工智 能"大脑")来实现通用,而这正是特斯拉非常擅长的。 详细解读,查看往期文章: 人形机器人,少些"炫技",多些"落地" 温馨提示 : 点击下方图片,查看运营团队2025年最新原创报告(共210页) 近日,摩根士丹利发布最新人形机器人研报 「摩根士丹利」最新人形机器人研报:5万亿美元全球市场和最佳商 业模式解读(附报告 ) 中指出,在人形机器人核心价值链中,拥有机器 ...
「摩根士丹利」人形机器人双研报:头部人形机器人和核心供应链公司梳理、投资分析(附报告)
Robot猎场备忘录· 2025-05-22 16:35
摩根士丹利人形机器人研报核心观点 - 摩根士丹利发布两份人形机器人研报,分别聚焦产业链梳理和市场前景预测,预计205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达5万亿美元,存量突破10亿台,远期市场规模或达60万亿美元,中国将成为最大单一市场[1][2] - 研报提出Humanoid 100清单,涵盖82家已参与企业和18家潜力企业,按"大脑"、"身体"、"集成商"三大类别分类,为投资者提供标的参考[1][4] - 高盛同期发布人形机器人报告,重点分析供应链动态和商业化落地卡点,与摩根士丹利形成互补研究视角[2] Humanoid 100供应链结构分析 大脑(Brain)模块 - 包含22家企业,覆盖AI基础模型、数据分析、半导体等核心技术,海外企业主导但中国百度、地平线入选[4][5] - 基础模型:谷歌、百度、Meta、微软、英伟达[5] - 数据科学:甲骨文、Palantir[4] - 半导体:英特尔、英伟达、安霸、地平线等,细分计算/设计/制造/存储领域[4][5] - 模拟与视觉软件:达索系统、海克斯康[5] 身体(Body)模块 - 包含64家企业,中国占比达37.5%(24家),在电池、电机、减速器等硬件领域优势显著[5][6] - 电池:宁德时代(市值1554亿美元)、亿纬锂能、LG新能源[5] - 减速器:哈默纳科、绿的谐波、双环传动[8] - 电机:汇川技术、埃斯顿、鸣志电器[8] - 传感器:索尼、基恩士、速腾聚创[8] 集成商(Integrators)模块 - 22家企业分为五大派系,中国占10家,汽车制造商和科技公司跨界特征明显[7][9] - 汽车派:特斯拉(市值1.26万亿美元)、比亚迪、小鹏[7] - 科技派:苹果、亚马逊、腾讯、小米[7] - 专业机器人公司:优必选、UBTech[7] 核心价值链与商业化路径 - 中国供应链成本优势显著:2025年单台BOM成本4.6万美元,较非中国供应链低65%,其中执行器成本差达36万美元[12] - 商业化阶段划分:ToB场景(工业/商用)将率先放量但市场分散,ToC场景(家用)需更长时间但集中度更高[13] - 价值分布:集成商OEM(如特斯拉)>独立模型开发商(如英伟达)>组件供应商,机器人大模型决定泛化能力且需规模效应[13] 行业竞争格局与技术壁垒 - 技术路线分化:海外巨头(谷歌/英伟达)主导AI大脑,国内企业侧重运动控制,存在"重运动轻大脑"现象[15] - 入局主体演变:从创业公司主导转向车企(全球15家/中国11家)和科技大厂(谷歌/华为)为主,硬件与AI能力各具优势[17] - 核心瓶颈:数据与算力限制大模型发展,仅少数企业能持续投入,杨立昆批评现有人形机器人"聪明度不足"[16] 市场动态与产业趋势 - 特斯拉Optimus和英伟达芯片生态成为行业标杆,华为、小鹏分别沿袭两者技术路线[16] - 资本助推下行业出现泡沫化迹象,政策扶持加速产业化但可能造成"揠苗助长"[18] - 新兴供应链体系形成:除特斯拉链、华为链外,宇树科技带动新供应链集群出现[7]
黄仁勋:人形机器人是唯一会成功的通用机器人样式!
Robot猎场备忘录· 2025-05-21 02:02
温馨提示 : 点击下方图片,查看运营团队2025年最新原创报告(共210页) 说明: 欢迎约稿、刊例合作、行业人士交流 , 行业交流记得先加入 "机器人头条"知识星球 ,后添加( 微信号:lietou100w ) 微信; 若有侵权、改稿请联系编辑运营(微信:li_sir_2020); 针对具身智能领域最新技术和产品,黄仁勋宣布公司于英伟达GTC2025上 推出的 全球首个开源、可定制的通用 人形推理和技能基础模型 GR00T N1已迭代至 GR00T N1.5 版且现已开源, 它将为人形机器人的开发提供强大的 基础支持,让开发者能够更便捷地进行人形机器人的设计和功能实现。 本次演讲中,黄仁勋再一次表示: 伴随着机电一体化、物理人工智能和嵌入式计算的突破, 通用机器人时代已 经到来 ;并表示, 人形机器人是唯一会成功的机器人样式,将 成为下一个数万亿美元级的产业。 具体演讲内容:人形机器人之所以如此重要的原因是,它是唯一一种几乎可以部署在任何地方的机器人样式,比 如棕地环境(被污染的土地),它不必是绿地环境,它可以融入我们创造的世界,完成我们为它制定的任务;我 们为自己设计了世界,现在我们可以创造人形机器人来融 ...
对标具身智能大模型独角兽[PI] ,这家“清华系”创企又融资!!
Robot猎场备忘录· 2025-05-20 13:01
温馨提示 : 点击下方图片,查看运营团队2025年最新原创报告(共210页) 说明: 欢迎约稿、刊例合作、行业人士交流 , 行业交流记得先加入 "机器人头条"知识星球 ,后添加( 微信号:lietou100w ) 微信; 若有侵权、改稿请联系编辑运营(微信:li_sir_2020); 正文: "清华系"具身智能大模 型公司 创企【千诀科技】又完成新一轮融资! 2025年5月20日,具身智能大模型(侧重决策大模型)初创公司 【 北京千诀科技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 千诀 科技") 完成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钧山投资、祥峰投资和石溪资本联合投资;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核心技 术演进、产品标准化以及产业化交付能力的提升。 值的注意的是,公司在今年 3月刚完成 由追创创投与德同资本联合领投、景业智能战略投资的 数千万元Pre-A轮 融资;两个月完成两轮融资,可见资本对其认可。 | | 融资历程 4 | | 退出方信息 0 | 核心人员 2 上榜榜单 0 | | 相关竞品 20 | | --- | --- | --- | --- | --- | --- | --- | | 融资历程 4 | | | | | 에 올바 ...
具身智能:一场需要谦逊与耐心的科学远征
Robot猎场备忘录· 2025-05-20 13:01
温馨提示 : 点击下方图片,查看运营团队2025年最新原创报告(共210页) 说明: 欢迎约稿、刊例合作、行业人士交流 , 行业交流记得先加入 "机器人头条"知识星球 ,后添加( 微信号:lietou100w ) 微信; 若有侵权、改稿请联系编辑运营(微信:li_sir_2020); 正文: 近日,南方科大助理教授周博宇在自己知乎账号" 周指导BoyuZhou "梳理了关于具身智能的若干思考,诸多观点 跟小编不谋而合,特转载分享给大家: 首先要肯定的是,具身智能确实为机器人领域注入了新的研究活力,有望突破机器人的性能上限。具身领域涌现 出众多令人钦佩的青年学者,这里就不一一respect了。 鉴于具身智能与机器人学 存在天然的关联,本文拟立足个人研究视角,以开放的态度分享来自机器人学科背景的 观察与思考。同时我也希望读者能保持开放的态度进行讨论, 尤其反对瞎带节奏,挑起Robotics与具身派别之 争。讨论的意义是如何促进科学发展,不是分出高低贵贱 。 一、学科无需"称王",科学本应共生 有观点认为,传统机器人学有相当一部分的研究重点在于"特别"的机器人或者"特别"的任务,这类"特殊任务研 究"对科学虽然有用 ...
「华为」持续加码人形机器人赛道!
Robot猎场备忘录· 2025-05-19 14:14
温馨提示 : 点击下方图片,查看运营团队2025年最新原创报告(共210页) 说明: 欢迎约稿、刊例合作、行业人士交流 , 行业交流记得先加入 "机器人头条"知识星球 ,后添加( 微信号:lietou100w ) 微信; 若有侵权、改稿请联系编辑运营(微信:li_sir_2020); 正文: 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突破性进展催生了本身具身智能浪潮,但同时大模型发展瓶颈也同样是人形机器人商业化 核心壁垒;相较于上游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基本成熟,软件算法(具身智能大模型)进步将是推动人形机器人功能 提升和应用场景拓展的关键。 近日,摩根士丹利发布最新人形机器人研报 「摩根士丹利」最新人形机器人研报:5万亿美元全球市场和最佳商 业模式解读(附报告 ) 中指出,在人形机器人核心价值链中,拥有机器人大脑、身体、品牌和生态系统的集成 类人形机器人原始设备制造商(OEM)具备最高价值(如特斯拉等);其次是 具备独立大型机器人模型开发者 具备第二高价值; 并做出解释,机器人大模型(如:视觉-语言-动作(VLA)模型)是人形机器人的最有价值部分,决 定了机器人的泛化水平;同时数据是当前模型的关键瓶颈,规模是模型玩家获胜的唯一决定性因 ...
爆火的「宇树科技」,公司及王兴兴正面临流量反噬!
Robot猎场备忘录· 2025-05-18 15:24
温馨提示 : 点击下方图片,查看运营团队2025年最新原创报告(共210页) 说明: 欢迎约稿、刊例合作、行业人士交流 , 行业交流记得先加入 "机器人头条"知识星球 ,后添加( 微信号:lietou100w ) 微信; 若有侵权、改稿请联系编辑运营(微信:li_sir_2020); 正文: 近日, 被誉为下一个"大疆"、国内"最火"人形机器人公司[ 宇树科技 ]创始人王兴兴接受媒体访谈, 谈到人形机 器人未来发展时,言论遭到清一色吐槽且相关视频持续转发。 访谈中,王兴兴表示:我能做工厂里面能干活的通用人形机器人,能做出来,那我就可以让机器人去生产更小的 机器人,更小的机器人生产更小的机器人,更小的机器人生产更小的机器人,给更大的人做更大的事,他其实可 以做成像楼那么高的样子,原本一些想象不到的事情,就可以完成;比如说,去年有些大坝决堤,无法挡住,那 如果我们有一些像楼房一样大的人形机器人,就可以走过去、蹲下,然后就把大坝扛住了! 小编往期文章,有梳理供应商有透露跟宇树科技合作的13家核心零部件公司以及公司深度分析: [宇树科技]深度解析及13家核心零 部件供应商梳理 而[宇树科技]似乎开启了国内人形机器人赛 ...
再获数亿融资,「魔法原子」加速人形机器人工业场景落地!
Robot猎场备忘录· 2025-05-17 15:31
融资动态 - 魔法原子于2025年5月15日完成数亿元新一轮战略融资,投资方包括禾创致远、芯联资本、华映资本、晓池资本、元禾厚望等,老股东追创创投和翼朴基金持续追加投资 [1] - 公司曾在2024年12月25日完成1.5亿元天使轮融资 [1] - 本轮融资资金将用于具身智能核心技术研发、VLA模型搭建及工业/商业场景落地 [2] 行业格局 - 国内人形机器人企业如优必选、乐聚机器人、宇树科技、傅利叶等已宣布完成或即将完成百台交付,但主要集中于教育、科研、展示等场景 [4] - 魔法原子是少数以工业场景为首要落地目标的企业,计划2025年部署400台人形机器人至工业/商业领域 [4][16] - 行业存在"重运动、轻大脑"现象,部分企业通过炫技营销获取科研/表演订单,但泛化能力与商业化可持续性存疑 [6][7] 技术布局 - 公司硬件自研率达90%,覆盖关节模组、灵巧手、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并与芯联集成合作开发高集成电驱控芯片 [11] - 自研具身智能大模型"原子万象",采用快慢双模协同架构(动作专家模型+多模态大模型),已积累数百万条训练数据 [11] - 构建自有产线实现核心零部件到整机全链条生产,并共享追觅科技供应链资源降本增效 [13] 商业化进展 - 推出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小麦"(身高174cm)和四足机器人"大麦",搭载DeepSeek大模型和自研灵巧手,可执行导购、搬运等商业服务 [16][18] - 启动"千景共创计划",目标拓展1000家合作伙伴和1000个落地场景,已吸引20余家汽车、半导体、医疗等领域头部企业参与 [20] - 在追觅生态内实现商业闭环后,预计2025年订单量突破千台,重点覆盖汽车零部件加工、危化品化验等工业场景 [20] 行业挑战 - 人形机器人企业面临批量生产难题,需突破电机、传感器、AI算法、大规模制造等多重技术瓶颈 [22] - 初创企业若缺乏基础大模型自研能力,可能被科技大厂收购或淘汰,2025年头部企业已开始自研基础大模型 [13] - ToB/ToC市场尚未形成商业闭环,企业需从展示场景逐步向工业、家庭场景过渡以实现长期生存 [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