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商汤(00020)
icon
搜索文档
字节扣子 Coze 开源;饿了么前CEO被抓审讯画面公开;华为首次展出“算力核弹”真机|AI周报
AI前线· 2025-07-27 12:30
字节跳动开源AI开发平台 - 字节跳动旗下AI Agent开发平台Coze宣布开源两大核心项目:Coze Studio开发平台和Coze Loop运维平台 采用Apache 2.0许可证 支持商用且无附加条款 [1] - 系统要求极低 仅需2核CPU和4GB内存 提供一键部署脚本 支持Docker快速部署 [1] - 开源地址包括GitHub上的Coze Studio和Coze Loop项目仓库 [2] OpenAI技术进展 - OpenAI计划8月初推出GPT-5 同时发布适用于API的mini和nano版本 但发布时间可能因开发挑战等因素调整 [2] - 将推出开源语言模型 类似o3 mini 具备推理能力 这是自2019年GPT-2后首次公开权重模型 通过Azure等云平台提供下载 [2] - CEO Sam Altman透露GPT-5展现出接近AGI的能力 能完美回答其无法解决的问题 [3] 华为算力突破 - 华为在WAIC展出昇腾384超节点Atlas 900 A3 SuperPoD 实现384个NPU大带宽低时延互联 适配80多个大模型 [4] - 联合2700+合作伙伴孵化6000+行业解决方案 展示昇腾软硬件能力及11大行业应用实践 [4] 英特尔重组计划 - 英特尔宣布2025年内裁员2.4万人 占员工总数四分之一 取消或缩减德国、波兰等地项目规模 [6] - 管理层级精简近50% 取消德国和波兰数百亿美元晶圆厂投资计划 哥斯达黎加业务整合至越南工厂 [7] 亚马逊AI研究院变动 - AWS亚马逊云科技上海AI研究院解散 该院成立于2018年秋 首任院长为上海纽约大学张峥教授 [8] - 这是继IBM中国研发部门停运、微软关闭上海AI实验室后 美国科技巨头研发中心撤离中国的最新案例 [9] AI初创公司动态 - Perplexity AI完成1亿美元融资 估值升至180亿美元 推出Comet浏览器挑战谷歌Chrome [19] - 商汤科技将成立独立具身智能公司 核心班底包括王晓刚等大咖 已布局具身智能领域并与多家机器人公司达成合作 [20][21] - 小鹏机器人团队招募原字节Seed陈杰加入 因汽车业务MONA销量可观 支持持续投入人形机器人研发 [22] 特斯拉创新业务 - 特斯拉全球首家超级充电站餐厅6小时营收4.7万美元 比邻近麦当劳高30% 计划在上海浦东开设分店 [23] - 马斯克宣布明年将推出Optimus机器人服务员 可穿定制服装为顾客送餐 [23] 大模型技术突破 - 阶跃星辰发布Step 3大模型 参数量321B 在国产芯片上推理效率达DeepSeek-R1的300% [25][27] - 阿里开源Qwen3-Coder编程模型 总参数480B 支持1M上下文 生成品牌官网仅需5分钟 [28] - 字节跳动发布Seed LiveInterpret 2.0同传模型 中英翻译准确率接近真人 支持0样本声音复刻 [31] - 百度蒸汽机视频生成模型上线手机网页版 注册用户突破30万 累计生成内容超200万条 [32] 机器人领域进展 - 智元上架四足机器人D1 ULTRA 最高速度3.7米/秒 应用于特种作业和安防巡检 [34][35] - 优必选推出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2 搭载自研Co-Agent技术 实现7×24小时自主换电作业 [36] 企业AI应用 - 支付宝车载助手上线理想汽车 支持语音指令完成点餐、查快递等操作 [38] - 雅虎日本要求11000名员工100%使用生成式AI 从占比30%的共享任务入手 [38] - 火山引擎封测"奇美拉"数字人平台 提供数字人、视频翻译等服务 将按使用次数或时长计费 [38]
没有炫酷的机器人展示和产品 这场论坛却对大模型开展了压力测试 追问:人工智能的底层逻辑
解放日报· 2025-07-27 11:55
数学与人工智能的关系 - 数学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石,两者相互塑造[1] - 人工智能未来的进步将依赖于数学的发展,数学与人工智能融为一体[2] - 数学与人工智能的互动将带来巨大的协同效应,数学有助于理解AI发展,AI将激发新的数学问题[2] 人工智能发展的现状与挑战 - 当前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处于工程化阶段,需加强基础理论研究以提升国际地位[1] - 中国在基础数学与AI交叉研究的顶尖人才规模和持续性投入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1] 论坛的核心议题与活动 - 论坛聚焦人工智能的底层逻辑,包括数学公式与大模型推演过程[1] - 丘成桐教授发布10道数学难题并向全球征集解答,现场展示大模型的实时推理过程[3] - 大模型与前沿数学研究的实验性探索已启动,标志着AI在数学领域的应用潜力[3] 上海在AI与数学融合中的布局 - 上海围绕数学与AI融合的基础理论突破、AI辅助数学研究、产业场景转化三大方向布局[3] - 两个菲尔兹奖获得者冠名实验室(费夫曼实验室与希钦-吴实验室)落地普陀区[3] - 菲数中国计划联合全球顶尖科研机构征集未解数学难题,并在2026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发布成果[3]
商汤董事长兼CEO徐立:数据耗尽后,AI演进需与物理世界链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7 10:41
AI演进路径与数据挑战 - AI发展经历了从感知智能到生成式智能的跨越,下一阶段突破依赖于对现实世界的主动探索与交互 [2] - 2011-2012年CNN、ResNet推动感知AI爆发,但依赖人工标注数据且泛化能力有限 [2] - 2017-2018年Transformer架构兴起,使AI能从自然语言中提取知识 [2] - GPT-3处理的文本量相当于人类十万年的创作积累,自然语言的高知识密度促成模型强大泛化能力 [2] 数据资源危机 - 当前自然语言数据可能在2027-2028年耗尽,视觉数据虽丰富但难以有效提炼知识 [2] - 自然语言数据产生速度远落后于算力增长速度,造成模型数据需求"倒挂" [3] AI未来发展方向 - AI进化需转向人类学习方式,通过与物理世界交互获得认知 [3] - 机器人及具身智能的瓶颈在于高质量交互数据采集的巨大需求 [3] - 真实环境交互成本高,传统模拟器方案存在"模拟与现实差距"问题 [3] - 视频生成模型可能产生违反物理规律的画面,如"幽灵穿越"或时空错乱 [3] 解决方案与技术突破 - 需要现实世界理解模型+深度3D理解模型协同提升交互能力 [3] - 商汤推出"开悟"世界模型,考虑时间空间一致性,可提供高质量模拟数据 [3] - AI发展将经历三个阶段:感知世界、理解并生成世界、与现实硬件交互改变世界 [3]
看好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前景 国际资金参与商汤科技定增
新华财经· 2025-07-25 15:25
商汤科技融资与战略布局 - 公司以1.5港元/股价格定向增发16.67亿股股份 募资25亿港元 资金将用于核心业务及具身智能 RWA 稳定币等创新业务布局[2] - 定增获国际长线资本无极资本战略投资 该机构管理多只一二级投资基金 致力于为中国科技企业搭建国际资本桥梁[2] - 无极资本今年以来已参与蓝思科技港股二次上市 并全额认购第四范式13亿港元定增股份[2] 商汤科技技术优势与发展规划 - 公司坚持"大装置-大模型-应用"三位一体发展战略 持续增强多模态多任务通用人工智能能力[3] - 商汤AI大装置SenseCore及"商汤日日新SenseNova"大模型体系具备低成本解锁通用AI任务能力 推动高效率规模化AI创新[3] - 在具身智能领域具备模型算力数据底层优势 计划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发布全新具身智能"大脑"系统[3] 数字金融领域布局 - 公司积极布局RWA 数字资产及稳定币领域 构建AI驱动的反欺诈反洗钱技术安全防护体系[3] - 可为香港打造全球数字金融枢纽提供技术支持 助力形成"AI+稳定币"创新范式及"金融+科技"生态闭环[3] 国际资本对中国AI产业态度 - 摩根士丹利报告显示国际投资者因中国AI领域突破而增强配置意愿 担忧错失中国科技进步带来的投资机遇[4] - 无极资本近期投资动作反映国际资金看好中国科技企业尤其是人工智能企业的投资价值[3]
曝贾跃亭与魏建军合作,此前发新车不是抄袭魏牌高山;小米YU7路测已完成719万公里,几乎测遍全国的烂路;蔚来第80万台量产车下线
雷峰网· 2025-07-25 08:39
汽车行业动态 - 法拉第未来与长城汽车合作推出FX Super One车型 基于魏牌高山打造 首销订单超10034台 其中80%来自B端采购[4] - 蔚来第80万台量产车下线 为乐道L90车型 计划7月31日上市 8月1日交付[13][14] - 特斯拉二季度汽车业务营收166.61亿美元 同比下降16% 交付量38.41万辆 连续两季度同比下滑[35] - 特斯拉宣布下半年量产Model Y新版本平价车型 6月已启动初步生产[40] 科技公司战略调整 - 商汤科技"1+X"架构调整后 6家生态企业累计融资约18亿元 持有股权价值近100亿元 智能汽车业务商汤绝影接近完成融资[10][11] - 百度启动干部轮岗 原智能体业务负责人谢天转岗负责地图事业部 强化AI与地图业务融合[12] - 美团拼好饭推出"百万亮厨"计划 联合20万商家直播展示后厨 已覆盖30万商家"三图"展示 目标扩展至百万级[20] - 京东拟40亿港元收购香港佳宝超市 计划8月成立新公司运营 设置3年过渡期由原管理层代管[28] 人工智能与芯片进展 - 字节跳动发布Seed LiveInterpret 2.0同传模型 实现3秒延迟和中英互译 支持0样本声音复刻[31] - 台积电2nm产能持续扩张 当前月产3.6万片 预计2028年达20万片/月 客户包括苹果/英伟达/OpenAI等[22][23] - AMD CEO苏姿丰表示台积电美国厂芯片成本比台湾高5%-20% 但良率已持平 年底启动生产[41] - 人形机器人企业加速进化完成A+轮融资 支持清华团队首夺RoboCup成人组冠军[24] 智能驾驶与出行创新 - 小米YU7完成719万公里路测 覆盖337个城市 包括高原/沼泽等极端路况 24小时耐力赛行驶3944公里[6][7] - Momenta领投零一汽车5亿元A轮融资 首次布局智能重卡领域[21] - 哈啰Robotaxi首款SUV测试车曝光 搭载多组雷达 团队规模近200人 目标两年内规模化[25] 社交媒体与互联网 - TikTok 2024年营收230亿美元 同比增长42.8% 成全球第四大社交应用 东南亚市场成增长主力[36] - 脉脉数据显示41.07%国内AI公司员工有跳槽意向 远超互联网行业14.65% 企业抢人白热化[29] - 谷歌CEO皮查伊回应AI人才战 称头条案例仅为个别现象 强调公司在计算资源和人才质量的优势[39] 消费电子新品 - 大疆首款全景相机DJI Osmo 360将于7月31日发布 支持8K/30fps视频拍摄 采用1英寸CMOS[15] - 华为Mate 80系列将采用大圆镜头+内置散热风扇设计 首次在旗舰机引入主动散热系统[31][32] - 星纪魅族集团CEO黄质潘重掌大旗 公司聚焦魅族数字系列产品[17][18]
维立志博-B暗盘涨近100%;商汤向无极资本配售融资约25亿港元丨港交所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5 01:40
维立志博-B上市表现 - 维立志博-B(HK09887)于7月25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暗盘表现惊艳,最高报82.00港元,较招股价35.00港元上涨134% [1] - 暗盘收盘报69.75港元,较招股价上涨99.29%,每手100股最高盈利4700港元 [1] - 公司作为创新药企,技术实力与研发管线受资本青睐,吸引众多基石投资者 [1] 商汤融资动态 - 商汤-W(HK00020)拟配发约16.67亿股B类认购股份,募资约25亿港元,每股认购价1.50港元较市价折让6.25% [2] - 融资资金将用于发展人工智能核心业务及布局具身智能、现实世界资产(RWA)、稳定币等创新领域 [2] - 无极资本旗下基金Infini Global Master Fund作为认购方,显示对公司行业地位与发展潜力的认可 [2] 聚智科技上市进展 - 聚智科技于7月23日再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此前1月17日的申请已失效 [3] - 公司专注于母婴电子产品制造,核心产品婴儿监护器2024财年销量达140万件创历史新高 [3] - 海外市场表现突出,但面临研发投入与渠道依赖等挑战 [3] 中慧生物-B上市计划 - 中慧生物-B于7月24日再次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此前1月23日的申请已失效 [4] - 公司专注于创新疫苗研发,核心产品四价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已上市,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在研 [4] - 面临研发风险高、资金压力大及市场竞争激烈等挑战 [4] 港股市场行情 - 7月24日恒生指数报25667.18点,上涨0.51% [5] - 恒生科技指数报5743.00点,微跌0.05% [5] - 国企指数报9257.62点,上涨0.18% [5]
配售25亿港元,商汤冲击具身智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4 20:22
融资与资金用途 - 商汤科技获得25亿港元融资,由国际长线资本InfiniCapital全额认购,配售16.67亿股 [1] - 融资资金将用于支持AI云、多模态大模型衍生产品开发、具身智能机器人及真实世界资产(RWA)等业务 [1][3] - 具体资金分配包括:AI云及基础设施扩展、生成式AI研发、创新垂直领域技术融合、一般营运资金 [3] 业务发展与商业化 - 公司生成式AI收入2024年达24亿元,同比增长103.1%,收入占比从2023年的34.8%提升至63.7% [4] - 生成式AI商业化覆盖营销、办公等领域,并与手机厂商、汽车公司合作提供端侧AI能力 [4] - 公司构建"一基两翼"应用布局,生产工具商业化成果显著 [4] 具身智能布局 - 商汤计划成立独立具身智能公司,核心团队由王晓刚及陶大程领衔,两人在AI视觉领域有权威背景 [7] - 公司已展示基于SenseCore2.0的AI超市"双机协作"采购场景,具备千机并行仿真训练能力 [7] - 具身智能成为商汤多模态推理大模型重要应用场景,SenseNova系列大模型被多款机器人产品采用 [10] 行业趋势与市场 - 2024年中国具身智能市场规模达8634亿元,预计2025年增至9731亿元 [6] - 具身智能被列为政府工作报告未来产业重点方向,智驾和人形机器人被视为关键应用 [6] - 国际科技巨头如谷歌、英伟达、特斯拉等均在具身智能领域加速布局 [4] 技术积累与战略 - 商汤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技术经验可迁移至具身智能 [9] - 公司计划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发布具身智能"大脑"平台,集成感知、导航及多模态交互能力 [10] - 公司私募国香资本已投资银河通用、钛虎等机器人公司,布局AI全产业链 [10]
加速业务转型,商汤科技再融25亿港元
国际金融报· 2025-07-24 18:56
融资动态 - 公司于7月23日订立认购协议,配发及发行约16.67亿股认购股份,每股1.5港元,总代价约25亿港元,无极资本为唯一认购方 [1] - 此次融资所得款项净额约24.98亿港元,将主要用于具身智能机器人、真实世界资产(RWA)及数字资产等业务 [1] - 这是公司自2021年底上市以来的第三次再融资,前两轮于2024年6月和12月完成,合计募资近48亿港元 [2] 业务发展 - 公司业务重心从智慧商业和智慧城市(曾占比超80%)转向生成式AI,2024年生成式AI收入同比增长103.1%至24.04亿元,营收占比从34.8%提升至63.7% [4] - 传统视觉AI业务2024年收入同比下降39.5%至11.12亿元,营收占比从53.9%降至29.5%,智能汽车收入下降33.2%至2.56亿元,占比从11.3%降至6.8% [4] - 2024年12月公司宣布"1+X"业务架构重组:"1"为生成式AI(含算力大装置、基础模型及应用),"X"包括智能汽车、家庭机器人、智慧医疗等独立融资业务 [5] 财务表现 - 公司自2018年以来持续亏损,累计亏损超500亿元,截至2024年底总现金储备127.5亿元(含88.88亿元现金及29.7亿元定期存款) [5]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39.27亿元,较2023年扩大,主因生成式AI业务算力需求增加 [5] - 截至2024年末应收账款69.74亿元(同比减少近10亿元),但账龄恶化,超3年应收账款从15.42亿元增至38.21亿元 [6] 历史背景 - 公司2014年由汤晓鸥教授与徐立博士创立,以计算机视觉技术起家,与旷视、依图、云从并称"AI四小龙" [2] - IPO前完成十二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软银、春华、Silver Lake、IDG等,2021年底港股上市募资58亿港元,市值一度近千亿港元 [2][4]
上市四年累计募资73亿元,商汤科技获中东资本加持
环球老虎财经· 2025-07-24 18:39
募资情况 - 公司以每股1 5港元配发约16 67亿股B类股份 募资总额约25亿港元 净额约24 98亿港元 [1] - 募资由无极资本全额认购 该机构近期还全额认购了第四范式13亿港元定向增发股份 [1] - 这是公司上市以来第三次募资 前两次分别在2024年6月募资20亿港元 同年12月以每股1 5港元配售18 65亿股募资28亿港元 [2] 资金用途 - 募资主要用于发展核心业务 包括建设AI云 扩大商汤大装置规模 研发生成式AI及多模态大模型衍生产品 [1] - 探索AI在垂直领域应用 包括具身智能机器人 真实世界资产(RWA) 数字资产及数字金融领域 [1] 业务布局 - 公司计划进军具身智能领域 核心团队已初步组建完成 [3] - 正在进行"1+X"架构调整 推动智能汽车"绝影" 家庭机器人"元萝卜"等板块拆分独立融资 [3] - AI芯片 AI零售等生态企业已在今年披露融资进展 [3] 市场反应 - 募资消息公布后股价一度涨超9% 收盘涨8 12%至1 73港元 市值达640 2亿港元 [1]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38 09亿元 34 06亿元 37 72亿元 [3] - 同期净利润从-60 45亿元收窄至-42 78亿元 [3] 行业特征 - 人工智能行业具有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特性 需持续投入以保持技术领先 [2]
商汤科技完成配售25亿港元 加速布局具身智能
经济观察网· 2025-07-24 18:35
融资情况 - 公司完成16.67亿股新B类股份配售,募集资金总额约25亿港元,净额约24.98亿港元 [1] - 配售股份占已发行B类股份总数的4.58%,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的4.50% [2] - 每股认购价为1.50港元,较7月23日收盘价1.60港元折让约6.25%,较近五日平均收盘价1.64港元折让约8.54% [2] - 国际长线资本Infini Capital(无极资本)全额认购 [1][2] 资金用途 - 30%用于AI核心业务发展,包括打造AI云服务平台和扩大"商汤大装置"规模 [3] - 30%支持生成式AI与多模态大模型研发,重点开发垂直领域衍生产品 [3] - 20%投入具身智能与新兴技术融合,包括具身智能机器人、真实世界资产(RWA)等领域 [3] - 剩余20%作为一般营运资金 [3] 战略布局 - 公司计划成立独立的具身智能公司,核心班底包括首席科学家王晓刚等 [4] - 将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揭晓具身智能"大脑",集成感知、视觉导航及多模态交互能力 [4] - 公司已完成"1+X"架构重组,"1"代表核心业务,"X"代表生态企业矩阵,如智能汽车板块"绝影"和家庭机器人板块"元萝卜" [4] 行业动态 - 2025年上半年中国AI企业融资规模显著增长,技术竞争从算法层面向硬件、场景层延伸 [5] - 国产AI技术正从"高性价比替代"转向"技术引领",具身智能、多模态大模型等前沿领域成为新增长空间 [5] - 公司与宇树科技、归墟机器人等合作开发具身智能产品,如"飞燕"机器人和傅利叶GRx通用人形机器人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