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香港交易所(00388)
icon
搜索文档
6月18日电,香港交易所信息显示,贝莱德(BlackRock)在阿里巴巴-W的持股比例于06月13日从4.89%升至5.16%。
快讯· 2025-06-18 17:17
贝莱德增持阿里巴巴-W股份 - 贝莱德在阿里巴巴-W的持股比例从4 89%上升至5 16% [1] - 持股变动发生在2023年6月13日 [1] - 此次增持使贝莱德成为阿里巴巴-W的重要股东之一 [1]
今日重磅!盛会即将开幕,潘功胜、李云泽、吴清、朱鹤新将发表主题演讲
证券时报· 2025-06-18 08:38
论坛概况 - 2025陆家嘴论坛由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潘功胜与龚正担任共同轮值主席 [3] - 主题为"全球经济变局中的金融开放合作与高质量发展",汇聚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余名金融界人士 [6] - 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将在论坛期间发布若干重大金融政策,延续过往惯例 [4][11] 核心议题 - 聚焦八大主题:全球货币政策协调、资本市场稳健发展、沪港金融中心合作、金融支持新质生产力、AI赋能金融创新、普惠金融、绿色金融体系等 [9] - 安排3场专场活动探讨再保险市场建设、科技金融、金融法治等细分领域 [9] - 重点讨论沪港协同发展,将签署《沪港国际金融中心协同发展行动方案》,涉及金融产品创新、市场互联互通、跨境监管等方向 [13][14] 政策动态 - 2024年论坛期间发布的"科创板八条"改革成效显著,配套制度已基本落地并涌现典型案例 [11][12] - 香港财经事务局局长许正宇、原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将就沪港合作议题发表观点 [14] - 上交所理事长邱勇与港交所CEO陈翊庭将同台探讨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路径 [14] 行业背景 - 全球经济面临增速放缓、贸易保护主义、货币政策分化等挑战,金融开放合作成为风险控制和复苏引擎 [9] - 中国通过制度型开放、放宽市场准入、人民币国际化等措施推动金融开放取得进展 [9] - 沪港"双枢纽"协作旨在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强化全球金融资源配置能力 [13][14]
香港交易所(0388.HK):市场热度仍处高位 IPO大幅回暖贡献业绩增量
格隆汇· 2025-06-18 02:29
港股市场表现 - 5月港股整体上涨,恒生指数、恒生科技较2024年末分别+16 1%、+15 7% [1] - 港交所月度ADT为2103亿港元,环比-23 4%、同比+50 4% [1] - 沪深股通交易月度ADT为9061 3亿港元,环比-6 9%、同比+22 4% [1] - 沪深港通月度ADT为1474 2亿港元,环比-22 9%、同比+50 1% [1] 衍生品市场 - 期货ADV为58 6万张,环比-30 3%、同比-14 6% [1] - 期权ADV为80 5万张,环比-19 8%、同比-23 7% [1] 商品市场 - LME日均成交张数为70 7万张,环比-19 7%、同比-8 5% [1] 一级市场 - 5月港股共有10只新股上市,合计规模为558亿港元,环比+1830 4%、同比+3150 6% [1] 投资收益 - HIBOR 6个月、1个月、隔夜利率环比分别-1 86pct、-3 37pct、-4 47pct [1] - 美国隔夜银行基金利率为4 33%,环比持平、同比-0 99pct [1] 国内宏观环境 - 5月中国制造业PMI为49 50%,环比+0 50pct [1] - 制造业PMI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分别为49 8%、47 5%,环比+0 60pct、+2 80pct [1] - 制造业生产指数为50 7%,环比+0 90pct [1] 海外宏观环境 - 美联储维持4 25%-4 50%的联邦基金利率 [1] - 美国失业率为4 20%,环比持平 [2] - CPI同比增速为2 40%,环比+0 1pct [2] 投资建议 - 公司PE为35 45x,处于2016年以来历史44%分位 [2] - 预计2025-2027年收入及其他收益为298/310/325亿港元,归母净利润为179/186/196亿港元 [2] - 对应PE估值分别为29 2/28 0/26 6倍 [2]
中华交易服务港股通精选100指数下跌0.38%,前十大权重包含香港交易所等
金融界· 2025-06-17 21:25
指数表现 - 中华交易服务港股通精选100指数(CES100)下跌0.38%,报5169.93点,成交额678.47亿元 [1] - 近一个月上涨3.00%,近三个月上涨0.20%,年至今上涨22.29% [1] - 指数基日为2008年12月31日,基点为2000.0点 [1] 指数构成 - 十大权重股:腾讯控股(10.02%)、汇丰控股(9.93%)、阿里巴巴-W(9.89%)、小米集团-W(7.73%)、美团-W(6.65%)、友邦保险(5.77%)、香港交易所(4.13%)、渣打集团(2.31%)、保诚(1.94%)、泡泡玛特(1.64%) [2] - 全部持仓均来自香港证券交易所 [2] 行业分布 - 可选消费占比27.96%,金融占比27.80%,通信服务占比13.72%,信息技术占比9.70% [2] - 房地产占比5.56%,医药卫生占比4.32%,公用事业占比4.10%,主要消费占比3.21%,工业占比3.15%,原材料占比0.48% [2] 相关基金 - 跟踪该指数的公募基金包括华安CES港股通精选100ETF联接A、华安CES港股通精选100ETF联接C、华安CES港股通精选100ETF [2]
对话港交所CEO陈翊庭:中概股回港“手牵手”解决,香港“肯定吃得下”丨湾区金融大咖说
搜狐财经· 2025-06-17 20:26
中概股回港上市趋势 - 自2018年港交所上市制度改革以来已有33家中概股到香港上市,总市值占所有在美上市中概股超七成 [1] - 2025年香港IPO市场回暖,在中美地缘政治紧张背景下更多中概股考虑回港上市 [1] - 目前27家于美国上市、市值超10亿美元的中概股中,有22家股权结构不符合港交所规定 [1] - 港交所CEO表示会与企业"手牵手"解决上市障碍,体现"人货场"服务精神 [1][20] 香港市场流动性表现 - 2025年前5个月27家港股通过IPO上市募资773.46亿港元,接近去年全年水平 [2] - 过去十年香港累计融资额超3000亿美元(约2.35万亿港元),位居全球首位 [2] - 2025年前5个月香港证券市场日均成交金额2423亿港元,较去年同期1102亿港元上升超一倍 [2] - 2025年6月6日港股再融资规模达259亿美元(约2033亿港元),是同期IPO募资额两倍多 [3] 上市机制创新举措 - 港交所2023年推出FINI系统,将新股结算周期从T+5缩短至T+2 [3] - 下调特专科技公司市值门槛,优化新上市审批流程,推出"科企专线" [4][11] - "科企专线"推出后已有超20家企业在18A、18C章节下表达上市意向 [11][12] - 港交所与香港证监会正进行上市规则全面检讨,考虑放宽同股不同权限制 [20] A+H上市模式发展 - 2024年以来8家A股公司赴港上市募资981.1亿港元,包括美的、宁德时代等行业龙头 [5] - 后续仍有近50家A股计划赴港上市,其中23家已通过备案或递交材料 [5] - A+H模式可为企业提供海外融资平台,便利海外并购和股权激励 [4][23] - 深交所拟允许在港上市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回深上市,形成H+A新模式 [6][24] 外资配置趋势变化 - 2025年港股涨幅超20%领跑全球,南下资金和国际资金持续流入 [7][8] - 宁德时代H股国际配售占比达92.5%,吸引中东主权基金等23家国际基石投资者 [9] - 国际投资者重点关注中国科技和新消费板块,如奶茶、Labubu等 [12] - 全球"去美元化"趋势推动资金重新配置非美元资产,港股受益明显 [8][22] 大宗商品生态布局 - LME香港仓库7月中旬运营,已批准7家仓库服务内地用户需求 [14][16] - 正研发与电池相关金属(锂、镍、钴)的期货合约产品 [16] - 通过建立仓库、物流、贸易融资等逐步构建大宗商品生态圈 [14]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 港交所上市规则持续演变,从国企、民企到新经济、生物科技企业 [17] - 18C章节为私募和风投提供退出渠道,支持科技创新企业发展 [17] - 通过优化"人货场"要素提升用户体验,包括恶劣天气交易、人民币柜台等 [15]
6月17日电,香港交易所信息显示,LAV Asset Management (Hong Kong) Limited在信达生物的持股比例于06月12日从5.00%降至3.09%。
快讯· 2025-06-17 17:09
股东持股变动 - LAV Asset Management (Hong Kong) Limited在信达生物的持股比例从5 00%降至3 09% [1] - 持股变动时间为06月12日 [1]
6月17日电,香港交易所信息显示,摩根大通(JPMorgan)在阿里巴巴-W的持股比例于06月11日从6.26%降至5.94%,平均股价为118.4452港元。
快讯· 2025-06-17 17:09
摩根大通减持阿里巴巴股份 - 摩根大通在阿里巴巴-W的持股比例从6 26%降至5 94% [1] - 减持平均股价为118 4452港元 [1] - 减持日期为06月11日 [1]
英媒:港交所计划吸引东南亚、中东企业赴港二次上市
环球网· 2025-06-17 07:11
港交所国际化战略 - 公司计划吸引东南亚和中东地区已上市公司赴港二次上市,以提升全球影响力,重点关注业务超出本土市场的企业[1] - 即将在沙特利雅得设立办事处,与沙特交易所建立更紧密联系,两地已在商业、金融及旅游领域展开广泛合作[1] - 沙特对涉华机遇兴趣浓厚,沙特ETF在香港上市18个月后管理约100亿港元资产,沙特随后推出两只以香港为重点的ETF[1] 港交所IPO及市场表现 - 公司努力吸引全球企业赴港IPO以实现全球融资平台目标,举措正值资本加速流向非美国市场之际[2] - 过去12个月已有3家新加坡企业在港上市,1家泰国企业即将上市,为东南亚龙头企业如泰国国家石油公司等敞开二次上市大门[2] - 今年港交所成为全球新股上市首选地,31家企业IPO募资100亿美元,260亿美元通过增发融资,恒生指数累计涨幅近19%[2] 香港资本市场发展 - 香港特区政府预计两三年内将成为全球最大跨境资产管理中心[3] - 港交所计划将更多外国证券交易所纳入认可名单,推动香港成为国际企业融资中心[3]
港交所陈翊庭:H+A上市不会分薄投资者基础 计划年内就“T+1”结算周期发布白皮书
智通财经网· 2025-06-16 14:06
大湾区企业上市政策 - 中央最新文件允许香港上市的大湾区企业在深圳证交所上市,港交所行政总裁陈翊庭表示"先A后H"或"先H后A"均可帮助企业接触更多投资者,不会分薄投资者基础 [1] - 该政策有望增加股份流通量并提升估值,形成良性循环,以宁德时代香港上市为例,其A股流通量亦有提升 [1] - 港交所目前正处理逾160宗上市申请,其中接近20间企业拟集资逾10亿美元 [1] 香港吸引新兴市场企业上市 - 香港近年加强向中东、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吸引企业上市,最佳策略是吸引已上市公司在香港第二上市 [1] - 过去12个月至少有3家新加坡公司在港上市,1家泰国公司即将挂牌,东南亚廉航公司AirAsia母企Capital A正研究在香港双重上市 [2] - 新兴市场企业在本土市场发展成熟但融资深度不足,香港可发挥优势满足其融资需求 [1] 结算制度改革 - 港交所计划年内就"T+1"结算周期发布白皮书,交易所没有既定立场 [1][2] - 美国市场已由"T+2"改为"T+1",缩短周期可提升效率但增加营运风险 [2] 港股交易机制优化 - 港股最低买卖单位由"每手"改为"每股"的提议需评估系统调整和业界运算负荷 [2] - 港交所和机构收费多以每手为基础,更改机制需与业界软咨询 [2]
香港交易所(00388):5月跟踪:市场热度仍处高位,IPO大幅回暖贡献业绩增量
长江证券· 2025-06-16 09:4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给予香港交易所买入评级 [2][6][7][4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截止5月底公司PE为35.45x处于2016年以来历史44%分位具备一定配置性价比 预计伴随互联互通政策持续加码香港资本市场 港股市场流动性将持续抬升 市场整体活跃度及估值有望随之提升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实现收入及其他收益298/310/325亿港元 归母净利润为179/186/196亿港元 对应PE估值分别为29.2/28.0/26.6倍 [2][7][44] 各部分总结 市场环境 - 港股市场交投维持高位 IPO数量及规模均实现高增 5月恒生指数、恒生科技较2024年末分别+16.1%、+15.7% 港交所月度ADT为2103亿港元 环比、同比分别-23.4%、+50.4%等 2025年1 - 5月累计28只新股上市 合计规模774亿港元 同比+707.2% 5月10只新股上市 合计规模558亿港元 环比、同比分别+1830.4%、+3150.6% [7][8] 现货市场 - 5月港股市场延续上涨趋势 依靠国内政策驱动 截止5月底 恒生指数、恒生科技较2024年末分别+16.1%、+15.7% 港交所上市证券市值40.93万亿港元 环比、同比分别+5.4%、+24.4% 港股换手率为0.51% 环比、同比分别-0.19pct、+0.09pct 港股及互联互通日均成交额环比下降 同比大幅上升 [10][15] 衍生品市场 - 5月期货、期权成交同环比均有所回落 期货+期权日均成交张数为139.1万张 环比、同比分别-24.6%、-20.1% 其中期货ADV为58.6万张 环比、同比分别-30.3%、-14.6% 期权ADV为80.5万张 环比、同比分别-19.8%、-23.7% [19] 商品市场 - 5月LME成交量同环比均有所回落 LME日均成交张数为70.7万张 环比、同比分别-19.7%、-8.5% [23] 港股一级市场 - 5月港股IPO规模同环比均实现高增 2025年1 - 5月累计28只新股上市 合计规模774亿港元 同比+707.2% 单月5月10只新股上市 合计规模558亿港元 环比、同比分别+1830.4%、+3150.6% 待上市港股中消费、信息技术、医疗保健行业合计数量占比达78% 前十大待上市港股中9只为大盘股 [25][26] 投资收益 - 港交所投资收益相关利率同环比均有所下行 截止5月底 HIBOR 6个月、HIBOR 1个月、HIBOR隔夜、美国隔夜银行基金利率分别为2.16%、0.59%、0.03%、4.33% 环比分别-1.86pct、-3.37pct、-4.47pct、+0.00pct 同比分别-2.66pct、-3.89pct、-4.44pct、-0.99pct [7][31] 宏观环境 - 国内经济景气度有所回升 供需两端均有所修复 5月中国制造业PMI为49.50% 环比回升0.50pct 需求端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环比分别+0.60pct、+2.80pct 供给端生产指数环比+0.90pct [32] - 海外暂停降息导致海外流动性收紧 美联储降息预期推迟至9月 截止2025年5月7日 美联储维持4.25% - 4.50%的联邦基金利率 5月美国失业率为4.20% 环比基本持平 CPI同比增速为2.40% 较上月上升0.1pct [7][36] 投资建议 - 截止5月底公司PE为35.45x处于2016年以来历史44%分位具备一定配置性价比 预计伴随互联互通政策持续加码香港资本市场 港股市场流动性将持续抬升 市场整体活跃度及估值有望随之提升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实现收入及其他收益298/310/325亿港元 归母净利润为179/186/196亿港元 对应PE估值分别为29.2/28.0/26.6倍 给予买入评级 [2][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