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香港交易所(00388)
icon
搜索文档
港交所CEO陈翊庭:港股IPO排队企业超160家,A+H形成良性联动
第一财经· 2025-06-19 14:13
港股市场繁荣表现 - 港股当前繁荣景象得益于多年持续改革 包括港交所改革 中国科技和消费企业崛起 流动性改善等因素 [1] - 截至5月底 2024年香港IPO募资额超760亿港元(约97亿美元) 达去年同期7倍 接近2023年全年水平(110亿美元) 国际投行预计全年IPO总额或超200亿美元 [3] - 当前港股IPO排队企业超160家 仅5月就有40多家企业递表 港交所自2018年改革后吸引大量企业 包括生物科技与专精特新企业 [1][4] 交易所发展战略 - 港交所与上交所(科创板)形成错位发展 互补合作 港交所发挥全球窗口作用 A股提供产业基础 [4] - 港交所采用"人货场"发展框架:服务企业与投资者两端 完善股票/债券/大宗商品等多资产产品线 升级交易基础设施 [4][5] - 推出人民币柜台交易机制 南向互通人民币计价便利内地投资者 加强技术系统投入以对接全球DeepTech [5] 国际资本流动趋势 - 国际投资者(欧美 中东 东南亚)重新关注中概股 港股在吸引全球IPO资本方面具天然优势 [4] - 外资在中国股债市场参与度仍低 增长空间巨大 美元资产避风港地位动摇促使人民币资产吸引力上升 [5] - 企业选择港股上市考量因素包括全球化战略(境外收购 员工激励) 融资便利性 资本使用灵活性 [4] 市场结构优化 - A+H股形成良性互动 企业选择A转H或H转A的动因在于融资平台多元化与投资者群体拓展 [4] - 强调风险管理工具重要性 如筹备中的人民币国债期货 以辅助投资者进行有效操作 [5] - 升级市场基础设施包括交易平台 清算交收 全天候交易机制等 提升全球交易体验 [5]
“新时代五朵金花”绽放大资金加速抢滩香江
中国证券报· 2025-06-19 04:58
港股市场"五朵金花"表现 - 港股医疗、科技、消费、红利、金融板块近期表现亮眼,形成"五朵金花"格局 [1] - 恒生沪深港通AH股溢价指数触及近五年新低,H股相对A股折价大幅收窄 [1] - 今年以来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港股金额逾6900亿港元,超过2024年全年净买入规模的85% [2] 板块涨幅数据 - 港股医药主题ETF涨幅居前,区间涨幅均超40% [2] - 港股通科技ETF和港股通互联网ETF涨幅超过25% [2] - 港股金融ETF和港股非银金融ETF涨逾20%,香港证券ETF涨超15% [2] - 港股消费主题ETF涨幅在20%左右,港股红利主题ETF涨幅在15%以上 [2] 个股及基金表现 - 香港交易所今年以来涨幅超40%,拉动金融ETF和非银金融ETF上涨 [3]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C今年回报率接近99%,重仓港股创新药品种 [3] - 永赢医药创新智选A/C、中银港股通医药A/C回报率在70%左右 [3] - 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A/C回报率超60%,信澳优享生活A/C、南方香港成长回报率均超40% [4] 上涨驱动因素 - 科技和消费板块受业绩驱动,全球AI产业爆发带动AI基建和下游应用增长 [5] - 医疗板块受估值驱动,政策优化和估值低位推动创新药上涨 [5] - 红利品种和金融板块因估值修复上涨,险资等中长期资金偏好低波、稳定收益品种 [6] 未来展望 - 港股五大行业上涨逻辑持续存在,中长期看好业绩驱动的戴维斯双击行情 [7] - 科技创新是长期投资价值源泉,半导体、人工智能等行业被看好 [7] - 港股估值仍较低,AH股长期价差可能进一步收敛 [7] - 内资对港股影响力上升,A股和港股相关系数持续走高 [7]
打造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发挥沪港“双轮驱动”优势
中国证券报· 2025-06-19 04:32
全球经济变局中的金融开放合作与高质量发展 - 2025陆家嘴论坛围绕全球经济变局中的金融开放合作与高质量发展展开讨论 重点议题包括全球货币政策协调 资本市场稳健发展 金融体系稳定及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 [1] - 上海与香港协作打造中国金融"双枢纽"成为重要议题 两地为国际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广度与深度通道 [1][4] 全球货币政策协调与金融稳定 -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指出 国际经济不确定性上升 需加强中央银行间及国际经济金融领域交流协调 [2] - 中央银行需完善宏观经济分析 纳入地缘政治 AI 自然环境等因素 强化市场沟通 推动发展中国家货币政策框架向价格型转变 [2] - 需将自然环境变化等风险纳入金融监管框架 加大金融风险评估和压力测试投入 [2] 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 - 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陈翊庭强调 中国资本市场需打造多层次市场体系 实现交易所优势互补与错位发展 [3] - 橡树资本Howard Marks指出 中国正扩大制度型开放 上海凭借金融市场体系及长三角优势取得成就 建议开放更多资产类别及优化外资准入机制 [3] 上海与香港金融协作潜力 - 摩根士丹利Gokul Laroia表示 资金流重新分配与人民币国际化使沪港合作至关重要 两地需加强金融基础设施与系统协作 [4] - 上海与香港可为国际投资者提供良好监管环境 吸引外资投资人民币计价产品 助力中国经济发展 [4][6] - 香港为全球投资者提供参与平台 上海连接本土投资者 两地合作助力中国企业资本形成 [5] - 目前10%中国公司股票由国际投资者持有 需更多金融期货产品满足避险需求 沪港共建人民币国际化生态系统 [6] AI与金融基础设施发展 - 中国拥有海量数据 基础设施及专业人才 具备发展AI生态系统的基石 需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 [4]
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陈翊庭:正积极筹备人民币国债期货 将人民币柜台纳入港股通
证券日报网· 2025-06-18 21:41
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 - 中国资本市场需打造多层次市场体系 实现各交易所优势互补与错位发展 [1] - 港交所将持续深耕"人、货、场"三要素 促进投资者与企业的对接 [1] - 港交所排队上市企业达100余家 体现中国在上市资源配置方面的实力 [1] 上市公司与投资者群体 - "人"涵盖上市公司和投资者两大群体 搭建资金富余方与需求方的桥梁 [1] - A股公司赴港上市可构建境外业务平台 拓展海外融资渠道 [2] - H股上市产生"A+H"联动效应 带动A股和H股成交量提升 [2] 外资配置与人民币资产 - 外资机构在中国股票和债券领域的配置仍有提升空间 [2] - 美元资产"安全锚"地位受冲击 外国投资者启动投资组合再平衡 [2] - 人民币资产将更受国际投资者青睐 港交所与内地交易所协同吸引外资 [2] 金融产品与风险管理 - "货"需配套股权、债券及大宗商品等多样化金融产品 [2] - 全球投资者重新思考资金分配 不再仅关注单一资产类别 [2] - 港交所筹备人民币国债期货 完善市场生态提升吸引力 [2] 基础设施与交易机制 - "场"强调资本市场基础设施与机制建设的重要性 [3] - 港交所计划推进互联互通 将人民币柜台纳入港股通交易 [3] - 持续投入技术平台建设 满足全天候交易服务需求 [3] 上市规则优化 - 港交所自2018年持续优化上市规则 从盈利企业扩展至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 [1] - 为专精特新企业量身定制规则 适应不同行业多样化需求 [1]
港股通(深)净卖出2.29亿港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6-18 20:22
恒生指数表现 - 6月18日恒生指数下跌1.12%,报收23710.69点 [1] - 全天南向资金通过港股通渠道合计净买入12.42亿港元 [1] 港股通成交情况 - 6月18日港股通全天合计成交金额为963.82亿港元 [1] - 沪市港股通成交金额645.10亿港元,成交净买入14.71亿港元 [1] - 深市港股通成交金额318.72亿港元,成交净卖出2.29亿港元 [1] 沪市港股通成交活跃股 - 美团-W成交额27.25亿港元居首,净卖出3.66亿港元,股价下跌3.48% [1] - 阿里巴巴-W成交额26.78亿港元,净买入4.19亿港元,股价下跌2.26% [1] - 山东墨龙成交额25.65亿港元,净买入3372.07万港元,股价上涨8.03% [1][3] - 联合能源集团成交额22.84亿港元,净买入9316.31万港元,股价大涨37.50% [3] - 建设银行成交额22.45亿港元,净买入2.10亿港元,股价持平 [3] 深市港股通成交活跃股 - 腾讯控股成交额13.78亿港元居首,净卖出5.38亿港元,股价下跌1.07% [2][3] - 阿里巴巴-W成交额13.49亿港元,净卖出4.94亿港元 [2][3] - 美团-W成交额12.74亿港元,净买入3.56亿港元 [2][3] - 泡泡玛特成交额12.11亿港元,净卖出3.69亿港元,股价上涨1.63% [3] - 香港交易所成交额6.71亿港元,净卖出4.22亿港元,股价下跌2.27% [3] 个股表现 - 山东墨龙股价大涨8.03%,沪市净买入3372.07万港元 [1][3] - 联合能源集团股价暴涨37.50%,沪市净买入9316.31万港元 [3] - 泡泡玛特股价上涨1.63%,但遭净卖出3.69亿港元 [3] - 中国海洋石油股价下跌0.77%,沪市净卖出2.42亿港元 [3] - 小米集团-W股价微跌0.37%,沪市净卖出2.98亿港元 [3]
港交所行政总裁陈翊庭:将与内地交易所协同发力,把握机遇吸引更多外资流入
搜狐财经· 2025-06-18 19:39
多层次市场体系建设 - 中国资本市场需构建多层次市场体系 各交易所可错位发展 优势互补 [1] - 港交所认为当前市场动荡加剧 需保持韧性 借鉴电商"人、货、场"框架应用于交易所运营 [1] "人"要素分析 - 资本市场服务的"人"包括上市公司和投资者 港交所排队上市公司数量多 体现上市资源供给实力 [1] - 外资可参与的中国股票 债券等资产估值处于低位 具备较大上涨空间 人民币资产将更受国际投资者关注 [1] - 港交所将与内地交易所协同发力 从"稳"到"进" 把握机遇吸引更多外资流入 [1] "货"要素分析 - 需完善金融产品体系 涵盖股权 债券 大宗商品等 满足全球投资者重新配置资金的需求 [1] - 配套完善风险管理工具 例如筹备人民币国债期货 是持续发展的重点领域 [1] "场"要素分析 - 需夯实资本市场基础设施 港股通市场将推出人民币柜台 大幅便利内地投资者 [2] - 技术平台需持续优化升级 系统投入不可或缺 [2] 发展展望 - 港交所将持续经营"人、货、场"三要素 与内地交易所共同努力 [2] - 全球投资者正重新配置资金 中国创新成果提供鼓舞人心的投资机遇 需把握这一契机 [2]
北水动向|北水成交净买入12.42亿 北水资金炒作低价油气股 全天抛售中海油(00883)超2亿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6-18 17:58
港股通资金流向 - 6月18日北水成交净买入12.42亿港元,其中港股通(沪)净买入14.71亿港元,港股通(深)净卖出2.29亿港元 [1] - 建设银行(00939)、山东墨龙(00568)、联合能源集团(00467)获北水净买入最多,腾讯(00700)、港交所(00388)、中国银行(03988)遭净卖出最多 [1] - 美团-W买卖总额27.25亿港元,净流出3.66亿港元;阿里巴巴-W买卖总额26.78亿港元,净流入4.19亿港元 [2] - 山东墨龙买卖总额25.65亿港元,净流入3372.07万港元;泡泡玛特买卖总额23.18亿港元,净流出2.43亿港元 [2] - 建设银行买卖总额22.45亿港元,净流入2.10亿港元;小米集团-W买卖总额14.30亿港元,净流出2.98亿港元 [2] 行业及公司动态 金融板块 - 内银股出现分化,建设银行获净买入2.09亿港元,中国银行遭净卖出2.71亿港元 [4] - 国有大行H股平均折价率收敛至16%,建设银行H股摊薄后股息率达5.5%以上 [4] - 港交所遭净卖出4.22亿港元,预计次季盈利按年增长31%,IPO活动改善及低HIBOR环境将吸引资金流入 [5] 油气板块 - 北水资金炒作低价油气股,山东墨龙、联合能源集团分别获净买入2655万、2490万港元,中海油遭净卖出2.05亿港元 [5] - 国际原油期货结算价大幅收涨,WTI 7月原油期货涨4.28%,布伦特8月原油期货涨4.4% [5] 科技板块 - 腾讯遭净卖出6.12亿港元,多款AI产品进入后推出阶段,需数季才能开始变现 [6] - 小米集团-W遭净卖出2.61亿港元,小米YU7将于6月底发布,预计Q3-Q4在汽车、芯片业务实现盈利,汽车业务单台亏损从4.5万元降至0.7万元 [5] - 中芯国际、阿里巴巴-W分别遭净卖出3945万、7454万港元 [7]
港交所CEO陈翊庭:目前港交所正积极筹备人民币国债期货
快讯· 2025-06-18 17:29
全球资金配置趋势 - 全球投资者正在重新调整资金分配策略,不再局限于单一资产类别,原本集中于美国市场的债券、股票及大宗商品等配置面临调整[1]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需求 - 中国资本市场需持续丰富产品线并完善风险管理工具,以更好地承接全球资金流动[1] - 缺乏多元资产类别及相应对冲工具将难以满足国际投资者的配置需求,例如投资者买入股票后若无法有效对冲风险将影响投资意愿[1] 港交所市场生态完善 - 港交所正积极筹备人民币国债期货,这一举措被视为完善市场生态的重要环节[1] - 人民币国债期货的推出将进一步提升中国资本市场对全球资金的吸引力[1]
6月18日电,香港交易所信息显示,摩根大通(JPMorgan)在中国财险的持股比例于06月13日从7.87%升至8.15%,平均股价为15.0875港元。
快讯· 2025-06-18 17:17
摩根大通增持中国财险股份 - 摩根大通在中国财险的持股比例从7 87%上升至8 15% [1] - 增持的平均股价为15 0875港元 [1] - 增持日期为06月13日 [1]
6月18日电,香港交易所信息显示,贝莱德(BlackRock)在阿里巴巴-W的持股比例于06月13日从4.89%升至5.16%。
快讯· 2025-06-18 17:17
贝莱德增持阿里巴巴-W股份 - 贝莱德在阿里巴巴-W的持股比例从4 89%上升至5 16% [1] - 持股变动发生在2023年6月13日 [1] - 此次增持使贝莱德成为阿里巴巴-W的重要股东之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