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银行(01398)

搜索文档
2024年报季收官,近六成上市公司营收增长 中石化营收3万亿元居A股榜首
深圳商报· 2025-04-30 01:28
上市公司整体经营情况 - 5415家A股上市公司中5274家完成2024年报披露,3961家公司实现盈利,占比75.49% [1] - A股公司整体营收达69.77万亿元,同比下降0.35%,净利润5.23万亿元,同比下滑0.81% [1] - 2986家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占比57%,其中215家公司收入增幅超50%,63家超100% [1] - 2240家公司营收下滑,346家下滑超30%,100家下滑超50%,主要集中在房地产、锂电、ST等板块 [1] 盈利增长情况 - 2514家公司净利润实现增长,540家增幅超100%,17家增幅超1000% [2] - 正丹股份净利润从0.099亿元增至11.90亿元,增幅达11949.39% [2] - 四大国有银行包揽赚钱榜前四名,工商银行以3658.63亿元净利润排名第一 [2] 行业表现 - 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13个营收同比增长,非银金融、汽车、电子位居前三,增幅分别为16.06%、13.15%、9.32% [3] - 农林牧渔、非银金融、商业贸易等11个行业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其中农林牧渔、非银金融、商业贸易增幅超30% [3] - 牧原股份、温氏集团、新希望等农林牧渔公司扭亏为盈,净利润增幅分别达519.43%、244.46%、90.05% [3] 研发投入 - A股公司研发费用合计达1.55万亿元,同比增长1.6% [4] - 比亚迪研发投入531.95亿元,同比增长34.42%,位居研发投入第一名 [4] 营收和赚钱榜单 - 中国石化以30745.62亿元营收排名第一,中国石油29379.81亿元第二,中国建筑21871.48亿元第三 [2] - 金融行业的银行和保险是最赚钱的上市公司,赚钱榜前10名中占据7席 [2]
多家国有大行同日宣布不设监事会 审计委员会将行使相应职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29 23:45
国有大行撤销监事会 -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及招商银行于4月29日宣布撤销监事会,相关议案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并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准 [1][2] - 撤销后,公司将在董事会中设置由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承接原监事会职权,并相应修订公司章程 [1][2][6] - 国有银行不设监事会的依据可追溯至2018年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将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职责划入审计署 [2] 公司法修订与监管政策 - 新修订的《公司法》将于2024年7月1日实施,明确允许公司选择单层制治理模式(仅设董事会),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可行使监事会职权 [3][4][5]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2024年12月发布《通知》,明确金融机构可自主选择保留监事会或由审计委员会履行监督职责,以降低管理成本并提升治理灵活性 [4][6] - 修订后的《公司法》对不同类型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国有独资公司)的监事会设置作出差异化规定,小型公司可仅设一名监事或不设监事 [4] 人员调整与过渡安排 - 金融机构取消监事会后,原外部监事若符合独立董事资格,可按程序转任独立董事,但累计任职年限原则上不超过六年 [6] - 股份有限公司审计委员会成员需过半数为非执行董事,确保监督独立性 [3][4]
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招行,集体官宣!
中国基金报· 2025-04-29 23:04
银行取消监事会 - 七家银行同日宣布不再设立监事会 包括工商银行 农业银行 中国银行 建设银行 交通银行五家国有大行 以及招商银行 华夏银行两家股份制银行 [2] - 工商银行董事会审议通过撤销监事会相关事项的议案 [3] - 农业银行董事会审议通过不再设立监事会相关事项 [5] - 中国银行董事会审议通过向股东大会提交《不再设立中国银行监事会》的议案 [7] - 建设银行董事会审议通过关于不再设立监事会的议案 关于撤销监事会办公室的议案 [8] - 交通银行董事会审议通过《关于不再设立监事会的议案》 [11] - 招商银行董事会审议通过《关于不再设置监事会的议案》 由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承接监事会职权 设置职工董事 [13] - 华夏银行董事会审议通过《关于撤销华夏银行监事会的议案》 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行使监事会职权 [14] 政策背景与影响 - 2024年7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实施 允许股份有限公司在董事会中设置审计委员会行使监事会职权 [15] - 2024年12月金融监管总局印发《关于公司治理监管规定与公司法衔接有关事项的通知》 明确金融机构可由审计委员会履行监事会职责 [15] - 取消监事会有利于降低管理成本 提升治理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15] - 原外部监事符合独立董事任职资格要求的可转任独立董事 累计任职年限原则上不超过六年 [16] 实施流程 - 五大行相关议案将提交股东大会审批 章程修改后报送金融监管总局核准 [12] - 招商银行第十二届监事会监事任期届满后不再换届 [13] - 华夏银行监事会正式撤销后 相关公司治理制度废止 监事会成员不再担任相关职务 [14]
国有六大行一季度“成绩单”出炉!日赚约38亿元
广州日报· 2025-04-29 22:47
国有六大行一季度业绩 - 国有六大行一季度合计实现营业总收入9101.84亿元,归母净利润3444.2亿元,日均盈利约38亿元 [1] - 工行以2127.74亿元营业收入居首,建行(1900.70亿元)、农行(1866.74亿元)和中行(1649.29亿元)营收均超千亿元,农行和中行营收同比分别增长0.35%和2.56% [1] - 邮储银行和交行营收分别为893.63亿元和663.74亿元 [1] - 工行(841.56亿元)和建行(833.51亿元)净利润超800亿元,农行和中行净利润分别为719.31亿元和543.64亿元,邮储银行和交行净利润约250亿元 [1] 净息差与资产质量 - 六大行净息差普遍收窄:工行(1.33%,-15bp)、建行(1.41%,-16bp)、农行(1.34%,-10bp)、中行(1.29%,-15bp)、交行(1.23%,-4bp)、邮储银行(1.71%,-21bp) [2] - 工行(1.33%)、建行(1.33%)、农行(1.28%)和交行(1.30%)不良贷款率下降,中行持平于1.25%,邮储银行微升0.01个百分点至0.91% [2]
A股银行一年赚2万亿元,工商银行日赚近10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9 21:36
A股2024年年报整体情况 - 截至4月29日,A股5303家上市公司中2997家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529家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1] - 归母净利润TOP10公司入围门槛为日赚超2.9亿元(年净利润1069.35亿元),前四名均为银行 [2][3] 十大盈利王公司分析 - **工商银行**以3658.63亿元净利润居首(日赚9.996亿元),增速0.51% [2][3] - **中国人寿**净利润增速达108.92%,为TOP10中最高 [2][3] - 金融业占主导:TOP10中5家银行(工行/建行/农行/中行/招行)+2家保险公司(平安/人寿) [3] - 非金融企业表现:中国石油(1646.76亿元)、中国移动(1383.73亿元)、中国海油(1379.36亿元)位列前三 [4] 行业盈利格局 - **银行业**以2.14万亿元合计净利润成为最赚钱行业,占A股净利润TOP50的40% [6][8] - 细分行业净利润规模:非银金融(5277.71亿元,+47.60%)>石油石化(3724.34亿元)>食品饮料(2172.81亿元) [6] - 高增长行业:电力设备(+43.46%)、电子(+36.06%)、交通运输(+15.42%) [6] 银行业绩亮点 - 11家银行净利润增速超10%:青岛银行(+20.16%)、齐鲁银行(+17.77%)、杭州银行(+18.07%)表现突出 [8] - 头部银行盈利稳定:四大行合计净利润1.22万亿元(工行/建行/农行/中行) [9] - 中小银行高增长:常熟银行(营收+10.53%)、瑞丰银行(营收+15.29%) [10] 重点非金融企业 - "三桶油"合计盈利3529.25亿元(日赚9.64亿元),中国海油增速达11.38% [4] - 贵州茅台净利润862.28亿元(+15.38%),在食品饮料行业居首 [4] - 比亚迪净利润402.54亿元(+34%),增速显著高于汽车行业平均水平(+10.99%) [4][6]
四大行史上最差一季报?
表舅是养基大户· 2025-04-29 21:33
四大行及招行一季报核心分析 - 四大行一季度净利润普遍负增长:工行和建行均为-3.99%(历史最低),中行-2.9%(与去年一季度并列史低),仅农行增长2.2%(但由非常规业务驱动)[1] - 港股市场反应:工行和建行日内跌幅达2%[2] - 五家银行关键财务数据对比:营收全部负增长(工行-3.22%、建行-5.40%、招行-3.09%),净利息收入全面下滑(工行-2.86%、建行-5.21%、中行-4.42%)[4][6] 财务结构深度解析 - 收入双降特征:净利息收入(工行-2.86%、农行-2.74%)与非利息收入(工行-4.20%、建行-5.96%)同步下滑[6] - 非利息收入细分: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持续负增长(农行-3.54%、建行-4.63%),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显著(工行-85亿、建行-65亿、招行-57亿)[6] - 债券市场影响:一季度债市疲软导致银行交易账户浮亏,对净利润影响显著(损失规模相当于净利润的7-10%)[6] 异常数据专项解读 - 农行异常增长原因:非经常性收益59亿(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所得税少缴31亿,均不可持续[8] - 中行数据特殊性:汇兑收益同比增加74亿+去年债券投资异常亏损60亿(今年同比改善1亿)[8] - 招行差异化表现:净利息收入逆势增长1.92%(活期存款占比提升至50.46%),财富管理收入同比增长10%[12] 行业趋势与政策预判 - 核心矛盾:净息差持续收窄背景下,银行利润增长面临结构性压力[9] - 政策工具优先级:结构性货币工具>负债成本调控>全面降准>全面降息[9] - 估值修复逻辑:四大行PB仍深度折价,若城投地产风险见底则存在估值修复空间[10] 招行业务亮点分析 - 代销业务结构性变化:理财收入同比+40%、基金+30%,但保险收入-30%[12] - 历史性突破:理财代销收入24亿首次超过保险18亿[12] - 负债端优势:活期存款占比50.46%支撑净息差(环比仅降0.01%)[12] 债券市场动态 - 30年国债估值异常:新券2500002因估值方法导致表面下行7.55bps(实际幅度较小)[22] - 利率债表现:10年期国债收益率1.626%(下行1.5bps),国开债1.696%(下行0.7bps)[23]
工商银行内蒙古分行近3年累计投放民营企业贷款近1500亿元
内蒙古日报· 2025-04-29 18:36
工商银行内蒙古分行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工作 - 近3年累计投放民营企业贷款近1500亿元 贷款规模和客户总量3年内翻倍 [2] - 设立149个"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 工银"乌兰牧骑"76支小分队深入乡村服务超3.5万次 覆盖40余万人 [3] - 聘任3055名"金融副村长"推广金融服务模式 [3] 普惠金融产品创新 - 推出30余个特色农业场景方案(如"葵花贷""大米贷""小米贷") 当前余额57亿元 [3] - 为400余户科创小微企业提供"专精特新贷""科创贷"等融资17.6亿元 [3] - 迭代升级"商户e贷"产品 创新推出"敬老贷"养老产业支持方案 [3] 授信审批与政策支持 - 实施容缺审批和流程并联 内蒙古百强民企授信总额超800亿元 [3] - 支持30家重点拟上市企业授信超500亿元 [3] 让利政策与利率优惠 - 发布16条专项支持政策 预计每年多让利5000万元 [4] - 普惠贷款平均利率连续3年下降 预计每年多让利8600万元 [4]
工商银行(01398) - 2025 Q1 - 季度业绩


2025-04-29 16:4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营业收入 - 2025年1 - 3月营业收入204,688百万元,较2024年同期减少2.61%[8] - 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2046.88亿元,同比下降2.61%[26] - 2025年1 - 3月营业收入为2046.88亿元,2024年同期为2101.65亿元,同比下降2.60%[3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净利润 - 2025年1 - 3月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4,156百万元,较2024年同期减少3.99%[8] - 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净利润847.09亿元,同比下降3.81%[26] - 2025年1 - 3月净利润为847.09亿元,2024年同期为880.62亿元,同比下降3.81%[30][31][32]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 2025年1 - 3月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942,479百万元,较2024年同期减少31.07%[8] - 2025年1 - 3月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为629.42亿元,2024年同期为1039.30亿元,同比下降39.44%[35] - 2025年1 - 3月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42.479亿元,2024年同期为1367.252亿元[36]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每股收益 - 2025年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均为0.23元/股,较2024年同期减少4.17%[8] - 2025年1 - 3月基本每股收益为0.23元,2024年同期为0.24元,同比下降4.17%[31]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年化加权平均权益回报率 - 2025年年化加权平均权益回报率为9.06%,较2024年下降1.00个百分点[8]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总资产 - 2025年3月31日总资产51,547,045百万元,较2024年末增加5.58%[8] - 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515470.4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58%[27] - 2025年3月31日资产总计为51547.045亿元,2024年12月31日为48821.746亿元,增长5.58%[3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权益 - 2025年3月31日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权益4,036,224百万元,较2024年末增加1.67%[8] - 报告期末股东权益合计40608.2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84%[28] 股东信息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普通股股东总数为707,770户,其中H股股东103,824户,A股股东603,946户[12] - 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持股124,004,660,940股,占比34.79%[14] - 截至报告期末,境外优先股股东(或代持人)数量为1户,境内优先股「工行优1」股东数量为30户,境内优先股「工行优2」股东数量为37户[16]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客户贷款及垫款 - 报告期末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296830.4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62%[27] - 2025年3月31日客户贷款及垫款为28889.645亿元,2024年12月31日为27613.781亿元,增长4.62%[3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总负债 - 报告期末公司总负债474862.1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91%[27] - 2025年3月31日负债合计为47486.219亿元,2024年12月31日为44834.480亿元,增长5.91%[3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客户存款 - 报告期末客户存款364318.3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58%[2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不良贷款 - 报告期末不良贷款余额3953.9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59.41亿元,不良贷款率1.33%,下降0.01个百分点[28]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拨备覆盖率 - 报告期末拨备覆盖率215.70%,上升0.79个百分点[28] 债券发行 - 2025年3月公司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500亿元二级资本债券[2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利息收入 - 2025年1 - 3月利息收入为3380.83亿元,2024年同期为3630.79亿元,同比下降6.88%[3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 - 2025年1 - 3月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388.78亿元,2024年同期为393.42亿元,同比下降1.18%[3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综合收益总额 - 2025年1 - 3月综合收益总额为671.72亿元,2024年同期为1009.77亿元,同比下降33.48%[32]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 2025年1 - 3月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797.534亿元,2024年同期为 - 199.921亿元[3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 2025年1 - 3月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86.082亿元,2024年同期为65.894亿元[3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核心一级资本 - 2025年3月31日核心一级资本净额为3690.79亿元,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3.89%[42]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一级资本 - 2025年3月31日一级资本净额为4015.911亿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5.11%[42] - 2025年3月31日一级资本净额为4,015,911,2024年12月31日为3,949,453[5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资本净额 - 2025年3月31日资本净额为5089.199亿元,资本充足率为19.15%[42]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杠杆率 - 2025年3月31日调整后表内外资产余额为53728.503亿元,杠杆率为7.47%[43] - 2025年3月31日杠杆率为7.47%,2024年12月31日为7.75%[5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流动性覆盖率 - 2025年3月31日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为9311.991亿元,流动性覆盖率为121.09%[43] - 2025年第一季度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折算后数值为9,311,991[56] - 2025年第一季度流动性覆盖率日均值为121.09%,较上季度下降19.16个百分点[5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净稳定资金比例 - 2025年3月31日可用稳定资金合计为34141.721亿元,净稳定资金比例为127.05%[4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利息收支 - 2025年1 - 3月收取利息253.89亿元,支付利息215.613亿元[3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总损失吸收能力 - 2025年3月31日总损失吸收能力为580.37亿元,风险加权比率为21.83%,杠杆比率为10.80%[46]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风险加权资产 - 2025年3月31日处置集团的风险加权资产合计为2658.0039亿元,调整后表内外资产余额为5372.8503亿元[46] - 2025年3月31日信用风险的风险加权资产为2416.5347亿元,最低资本要求为193.3227亿元[48] - 2025年3月31日市场风险的风险加权资产为48.127亿元,最低资本要求为3.8502亿元[49] - 2025年3月31日操作风险的风险加权资产为184.0485亿元,最低资本要求为14.7239亿元[4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合并资产 - 2025年3月31日合并总资产为5154.7045亿元,合并调整项为 - 36.7112亿元[51]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表内资产 - 2025年3月31日表内资产(除衍生工具和证券融资交易外)为5030.5076亿元[5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衍生工具和证券融资交易资产 - 2025年3月31日衍生工具资产余额为58.6661亿元,证券融资交易资产余额为169.3459亿元[5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调整后表外项目余额 - 2025年3月31日调整后表外项目余额为2,089,190,2024年12月31日为2,144,956[5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证券融资交易季日均余额 - 2025年第一季度证券融资交易季日均余额为1,031,616,2024年为1,539,849[5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预期现金流量 - 2025年第一季度预期现金流出总量折算后为11,735,576[56] - 2025年第一季度预期现金流入总量为4,043,414[56] - 2025年第一季度现金净流出量为7,692,162[56] 外部监管要求 - 2025年1月1日起,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风险加权比率不得低于16%,缓冲资本要求为4%,合计20%[46]
工行北海分行落地“助商组合贷” 为个体工商户送上“及时雨”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4-29 16:10
普惠金融创新 - 工行北海分行推出"助商组合贷"产品,为个体工商户提供无需抵押、随借随还的贷款服务,单笔最高20万元,截至2025年4月25日已发放4笔合计70万元 [1] - 该产品针对个体工商户"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痛点,采用"线上极速申贷+线下精准对接"双轨服务模式,最快2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放款 [1] - 产品设计采用"一次授信、循环使用"机制,有效解决传统融资中担保弱、审批慢的问题 [1] 服务模式升级 - 分行成立专项服务团队,通过智能大数据建模筛选信用良好商户,实现信贷资源精准投放 [2] - 创新"清单式"上门服务模式,现场演示手机银行"一键申请"功能,将传统柜台服务转化为移动金融服务 [2] - 构建"机核+人核"双线融合智能风控体系,全流程无缝衔接,确保2个工作日内完成资金投放 [2] 业务成效 - 首批受益商户覆盖餐饮、零售、批发等多个民生消费领域,有效支持备货周转、设备升级等经营需求 [2] - 商户反馈显示,新服务模式较传统贷款流程更便捷,且利率更具优惠 [2] - 该模式实现从被动"等客上门"到主动"送贷上门"的服务转型,提升金融服务可得性 [2] 战略方向 - 分行将持续深化"金融+科技+场景"三融合战略,通过智能服务延伸普惠金融触角 [2] - 创新实践体现国有大行通过数字化手段服务实体经济的社会责任 [2] - 业务模式有助于稳定就业、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增强城市经济活力 [2]
工行防城港分行深耕制造强国助企转型升级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4-29 15:30
工行防城港分行制造业贷款增长 - 截至3月末制造业贷款余额达66 65亿元 较年初增长9 9亿元 [1] - 贷款投向聚焦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与先进制造业科创需求 [1] 工业振兴战略实施 - 以当地产业发展规划及制造业重大项目为基准 结合行业信贷政策指引 [1] - 实施"传统制造业+先进制造业"信贷布局 精准对接重点项目 [1] 重点客群服务策略 - 优先服务临港产业园区重点工业企业和项目 加强工业管理部门联动 [1] - 重点覆盖先进设备制造 新材料 电力装备 生物医药等行业 [1] - 加大技改和设备更新项目信贷投放力度 [1] 金融服务机制优化 - 组建项目攻坚小组 实行专职客户经理管户清单制 [2] - 建立专项交流平台 推动重点项目集中审批 [2] - 优化贷款审批流程 缩短企业等待时长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