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城中国(03900)

搜索文档
前三季度千亿房企增至6家 保利发展销售额破2000亿元
贝壳财经· 2025-09-30 21:13
行业整体销售表现 - 2025年1-9月TOP100房企销售总额为26065.9亿元,同比下降12.2%,但降幅较1-8月收窄1.1个百分点 [1] - 同期TOP100房企权益销售额为18069.6亿元,权益销售面积为8278.3万平方米 [1] - 9月单月TOP100房企销售总额环比增长11.9% [1] - 1000亿以上阵营企业6家,与去年同期持平,销售额均值为1576.8亿元 [3] - 500亿-1000亿阵营企业7家,较去年同期减少1家,销售额均值716.0亿元 [3] - 300亿-500亿阵营企业6家,较去年同期减少1家,销售额均值381.6亿元 [3] - 100亿-300亿阵营企业40家,较去年同期减少4家,销售额均值164.0亿元 [3] 领先房企销售排名与业绩 - 保利发展以2017亿元销售额位居首位,是百强房企中唯一一家破2000亿元的房企 [1] - 销售额超千亿的房企共6家,分别为保利发展(2017亿元)、绿城中国(1785亿元)、中海地产(1705亿元)、华润置地(1544亿元)、招商蛇口(1406.6亿元)、万科(1002.9亿元) [1] - 在权益销售额排名中,前五名为保利发展(1589亿元)、中海地产(1568.6亿元)、华润置地(1045.5亿元)、招商蛇口(944亿元)、万科(752.2亿元) [3] - 保利发展在销售面积上也位居第一,达到1000.2万平方米 [4] 机构排名差异与月度变化 - 克而瑞研究中心排名中,保利发展、中海地产、华润置地位居前三,绿城中国以1080亿元排名第五 [2] - 两家机构排名差异主要因中指研究院将绿城中国的代建金额计入全口径销售额 [2] - 前10名房企中,中国金茂排名由第9名上升到第8名,越秀地产从第8名暂时落到第9名 [3] - 9月单月建发、滨江、金茂、保利置业等房企销售表现较为强劲 [1] 房企销售面积排名 - 销售面积排名前五的房企为保利发展(1000.2万m²)、绿城中国(842.0万m²)、万科(770.5万m²)、中海地产(756.5万m²)、华润置地(575.0万m²) [4]
百强房企9月销售回温,前三季度卖房总额2.6万亿
第一财经· 2025-09-30 20:48
行业整体销售表现 - 2025年1至9月百强房企销售总额为26065.9亿元,同比下降12.2%,但降幅较1至8月收窄1.1个百分点 [1] - 2025年9月单月百强房企销售总额环比增长11.9%,实现“金九”销售微幅回升 [1] - 2025年9月30个监测城市新房供应环比大增55%至年内次高,成交端环比上升18%,同比下降5% [4] 领先房企销售排名与金额 - 前9月销售前五房企为保利发展(2017亿元)、绿城中国(1785亿元)、中海地产(1705亿元)、华润置地(1544亿元)、招商蛇口(1406亿元) [1] - 万科前九月全口径销售额为1002亿元,位居千亿阵营 [1] - 销售前十房企还包括建发房产(955.7亿元)、中国金茂(806.8亿元)、越秀地产(800亿元)、滨江集团(786.3亿元) [1] - 华发股份、中国铁建、龙湖集团销售超五百亿,分别为633亿元、522.8亿元、507.5亿元 [1] 房企阵营分化情况 - 销售额1000亿以上阵营有6家,与去年同期持平,销售额均值为1576.8亿元 [1] - 第二阵营(500-1000亿)共7家,较去年同期减少1家 [1] - 第三阵营(300-500亿)企业6家,较去年同期减少1家 [1] 月度业绩改善与政策影响 - 2025年9月有72家百强房企单月业绩环比增长,其中45家企业单月业绩环比增幅大于30% [3] - TOP10房企中有7家的操盘金额环比增长 [3] - 北上广深9月新房成交量160万平方米,环比上升16%,同比上升1%,前三季度成交累计同比增长4% [4] - 北京、上海、深圳得益于8至9月出台的限购松绑等政策,成交稳中有增,效果较为显著 [4] 市场展望与区域分化 - 除核心城市市场有所修复外,多数城市楼市表现相对平淡,市场仍面临调整压力 [4] - 后续政策将维持宽松基调,聚焦“止跌回稳”目标,推动已出台政策加快落实 [4] - 核心城市新房供应或迎来温和改善,对市场形成支撑,但更多城市新项目有限,市场分化行情将延续 [4]
中指研究院:1-9月TOP100房企销售总额为26065.9亿元 同比下降12.2%
智通财经· 2025-09-30 19:05
行业整体销售表现 - 2025年1-9月TOP100房企销售总额为26065.9亿元,同比下降12.2%,但降幅较1-8月收窄1.1个百分点 [1] - 2025年1-9月TOP100房企权益销售额为18060.4亿元,权益销售面积为9274.0万平方米 [1] - 2025年9月单月,TOP100房企销售总额环比增长11.9% [1] 各梯队房企销售情况 - 2025年1-9月各阵营房企销售额均值均同比下降:TOP10房企销售额均值1280.9亿元,同比下降11.2%;TOP11-30房企销售额均值319.8亿元,同比下降14.9%;TOP31-50房企销售额均值156.5亿元,同比下降9.8%;TOP51-100房企销售额均值74.6亿元,同比下降12.9% [5] - 按销售额范围划分,1000亿以上阵营企业数量为6家,与去年同期持平,销售额均值为1576.8亿元;500-1000亿阵营企业7家,较去年同期减少1家;300-500亿阵营企业6家,较去年同期减少1家;100-300亿阵营企业40家,较去年同期减少4家 [10] - 百亿以上销售额企业数量为59家 [8] 重点企业销售排名 - 全口径销售额排名前列的房企包括:保利发展(1589.0亿元)、中海地产(1568.6亿元)、华润置地(1045.5亿元)、招商蛇口(944.0亿元)[21][22] - 权益销售额排名前列的房企包括:保利发展(1000.2亿元)、绿城中国(1785.0亿元)、中海地产(1705.0亿元)[12][13] - 9月单月销售表现较为强劲的房企包括建发、滨江、金茂、保利置业等 [1] 政策环境与市场展望 - 2025年9月,核心城市继续优化需求端政策,如深圳放宽非核心区域购房资格,上海优化房产税政策,深圳、河南等地扩宽公积金提取使用范围 [11] - 市场表现呈现分化,除核心城市市场有所修复外,多数城市楼市表现相对平淡 [11] - 短期政策预计将维持宽松基调,聚焦"止跌回稳"目标,核心城市新房供应或迎来温和改善,但市场分化行情将延续 [11]
2025年1-9月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TOP100排行榜
克而瑞地产研究· 2025-09-30 18:54
2025年1-9月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业绩排名 - 保利发展以1856亿元的操盘金额和920.1万平方米的操盘面积位列双榜第一 [2] - 绿城中国和中海地产分别以1785亿元、1623.6亿元的操盘金额位列第二、三名 [2] - 操盘金额榜前十名房企的门槛为625.2亿元,操盘面积榜前十名门槛为359.4万平方米 [2][4] 百强房企整体销售表现 - 2025年9月单月,TOP100房企实现销售操盘金额2527.8亿元,环比增长22.1%,同比增长0.4% [3][17][18] - 2025年1-9月累计,百强房企实现销售操盘金额23236.6亿元,同比降低11.8%,但降幅较上月收窄1.3个百分点 [18] - 9月有72家百强房企单月业绩环比增长,其中45家企业环比增幅超过30% [18] 各梯队房企销售门槛变化 - TOP10房企销售操盘金额门槛为625.2亿元,同比降低2.3% [20] - TOP30和TOP50房企门槛分别为162.4亿元和96.9亿元,同比分别降低8.9% [20] - TOP100房企销售操盘金额门槛降至40.2亿元,同比大幅降低19.4% [20] - TOP21-30和TOP31-50梯队房企累计销售规模降幅相对较小,分别为7.5%和9.1% [25] 2025年9月新房市场供求情况 - 新房市场供应环比大增55%,达到年内次高水平 [16][28] - 新房成交环比上升18%,但同比下降5% [16][28] - 前9月30个监测城市累计成交8833万平方米,同比微降3% [3][16] 不同能级城市市场表现 - 一线城市9月成交量160万平方米,环比上升16%,同比上升1%,前三季度累计同比增长4% [29] - 二三线城市合计成交759万平方米,环比上升18%,但同比下降7%,内部分化剧烈 [29] - 成都、杭州等城市热点恒热,武汉、西安、重庆、厦门等城市同环比齐增,而济南、南宁等城市成交量不升反降 [29] 全口径与权益金额排名差异 - 保利发展在全口径金额榜和权益金额榜均位列第一,金额分别为2017亿元和1589.1亿元 [9][10] - 部分企业如绿城中国在全口径金额榜排名第五(1080亿元),但与操盘榜排名存在差异 [10]
华东房企推盘积极性高,开盘项目数量显著增长
36氪· 2025-09-30 10:01
区域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8月25日至9月21日,华东大区上海、杭州、苏州三个重点城市累计79个项目开盘,推出房源6259套,环比增长87.5% [1] - 上海、杭州等地多个项目因区位优势、配套丰富、通达性好等原因实现开盘热销,去化效果非常好 [1] - 杭州楼市步入"金九银十"传统旺季,开发商推盘积极性显著提升,市场整体活跃度有所回暖 [12] 上海市场详情 - 上海监测31个项目开盘,共推出3429套房源,其中纯新盘6个,老盘新开项目25个,开盘项目数量较上期翻倍 [2] - 上海市场刚需、刚改项目合计占比超七成,开盘价格分化明显,终极改善项目均价可至20万/㎡,远郊刚需仅3.7万/㎡ [2] - 上海近三成楼盘开盘当日售罄,另有两成楼盘当日去化超80% [2] - 上海热点项目外滩瑞府推出119套房源,均价147800元/㎡,认购期间预约认购200组,认购率约168%,去化率100% [5][7] - 上海热点项目中建·玖上琅宸推出140套房源,均价146800元/㎡,认购期间认购180组,认购率约132%,去化率100% [8][10] 杭州市场详情 - 杭州市区共有45个楼盘集中开盘,推出房源2437套,同期认购1560套,平均去化率为64% [12] - 杭州累计登记人数达4617人,综合中签率为52.8%,开盘规模与市场关注度较前期均有明显提升 [12] - 杭州市场分化加剧,购买力高度集中于主城核心板块,钱江世纪城、三塘、运河新城的高品质项目出现多个"日光盘"及个位数中签率,而临安、富阳等外围区域去化艰难 [12] - 杭州热点项目绿城丽香庭推出94套房源,均价54104元/㎡,吸引338组家庭登记,中签率低至27.8%,去化率100% [16][18] - 杭州热点项目绿城悦海棠推出78套房源,均价32837元/㎡,共计521组家庭报名登记,中签率15.0%,开盘当日房源售罄 [22][23] 苏州市场详情 - 苏州监测3个项目开盘,共推出393套房源,集中分布于工业园区、相城区和吴中区,纯新开盘居多 [24] - 苏州多数新开盘项目推出优惠促销措施,但去化表现分化明显,刚需、刚改型住宅客户群集中于30岁左右,改善需求型客户群集中于40岁以上 [24] - 苏州热点项目龙湖东吴原著推出147套房源,均价34000元/㎡,开盘认购70套,去化率48% [27][29] - 苏州热点项目晋墅推出56套房源,均价85146元/㎡,提供94折优惠并赠送2个车位,开盘认购56套,去化率100% [31][33] 项目开盘效果评价 - 根据报告评价标准,开盘效果"非常好"指开盘当天去化率70%以上,"较好"为50%-70%,"一般"为30%-50%,"较差"为30%以下 [37] - 上海市场多个项目如外滩瑞府、中建·玖上琅宸、开云锦悦华庭等评价为"非常好" [35] - 杭州市场项目如绿城丽香庭、绿城悦海棠、招商天青岳等多数评价为"非常好",部分项目如颐萃别院、中建·玉湖之星等评价为"较差" [36][37] - 苏州市场晋墅项目评价为"非常好",而龙湖东吴原著评价为"一般" [37] 下月推盘预告 - 上海计划在2025年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推出多个项目,包括保利虹桥和著、江湾金茂府、保利外滩启PARK77等,产品定位覆盖刚需、刚改和改善型 [38][39] - 杭州计划在9月下旬推出绿城悦海棠、滨杭滨纷城、棠悦芳华轩等多个改善及刚需/改善型项目 [39][40] - 苏州计划在10月上、下旬推出熙和风雅阁、四季听澜雅院、晋野、绿城凤起潮鸣等改善型项目 [40]
房地产开发2025W39:本周新房成交同比-23.6%,预计Q4因基数抬升同比承压
国盛证券· 2025-09-28 16:56
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行业"增持"评级 [4][48] 核心观点 - 政策受基本面倒逼进入深水区 预计最终政策力度超过2008年和2014年 [4][48] - 地产作为早周期指标具备指向性作用 配置地产相当于配置经济风向标 [4][48] - 行业竞争格局改善逻辑依旧适用 头部国央企和少量混合所有制及民企在拿地和销售表现优异 [4][48] - 城市组合策略聚焦一线+2/3二线+极少量三线城市 该组合在销售反弹时表现更好 [4][48] - 供给侧政策如收储和闲置土地处置有新变化 一二线城市更受益 [4][48] - 2025年板块仍以政策为核心主导力量 主做政策beta 节奏和仓位控制更重要 [4][48] 政策与市场环境 - 央行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优化调整首付比和房贷利率 降低存量房贷利率每年为超过5000万户家庭减少利息支出约3000亿元 [1][10] - 金融监管总局为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提供资金支持超1.6万亿元 租赁性住房贷款年均增长52% [1][11] - 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白名单"项目贷款超过7万亿元 支持近2000万套住房建设交付 [1][11] 行情回顾 - 本周申万房地产指数累计变动幅度为-0.2% 落后沪深300指数1.22个百分点 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排名第11名 [1][12] - 本周上涨个股共30支 较上周减少8支 下跌股数为83支 [12] - 涨幅前五个股为张江高科(+34.7%)、亚太实业(+27.7%)、深振业A(+19.0%)、上海临港(+15.0%)、合肥城建(+14.8%) [12][18] - 跌幅前五个股为香江控股(-30.8%)、天房发展(-21.6%)、电子城(-16.4%)、莱茵体育(-16.2%)、万通地产(-16.2%) [12][18] 新房成交情况 - 本周30个城市新房成交面积为186.1万平方米 环比提升20.0% 同比下降23.6% [2][23] - 样本一线城市新房成交面积55.8万方 环比+11.6% 同比+12.5% [2][23] - 样本二线城市新房成交面积91.0万方 环比+41.9% 同比-20.5% [2][23] - 样本三线城市新房成交面积39.2万方 环比-4.1% 同比-50.6% [2][23] - 今年累计39周样本30城新房成交面积7198.6万方 同比-2.7% [2][24] - 一线城市累计1922.1万方 同比+3.1% 二线城市累计3452.3万方 同比-5.2% 三线城市累计1824.2万方 同比-3.4% [2][24] 二手房成交情况 - 本周14个样本城市二手房成交面积合计198.9万方 环比增长1.4% 同比增长13.9% [3][31] - 样本一线城市二手房成交面积86.3万方 环比+0.2% [3][31] - 样本二线城市二手房成交面积93.5万方 环比+9.0% [3][31] - 样本三线城市二手房成交面积19.1万方 环比-21.1% [3][31] - 年初至今累计二手房成交面积7815.4万方 同比增长17.3% [3][31] - 一线城市累计3217.1万方 同比+20.5% 二线城市累计3622.8万方 同比+16.4% 三线城市累计975.5万方 同比+10.7% [3][31] 信用债发行情况 - 本周共发行房企信用债14只 环比增加5只 发行规模共计147.81亿元 环比增加67.61亿元 [3][41] - 总偿还量102.19亿元 环比减少43.95亿元 净融资额为45.62亿元 环比增加111.56亿元 [3][41] - 主体评级以AAA(82.9%)为主要构成 债券类型以一般中期票据(41.5%)为主 期限以3-5年(64.9%)为主 [41] 投资配置方向 - 基本面alpha公司:H股的绿城中国、建发国际集团、华润置地、中国海外发展、越秀地产;A股的滨江集团、招商蛇口、保利发展、华发股份、建发股份 [4][48] - 地方国企/城投/化债:城投控股、城建发展、信达地产 [4][48] - 中介:贝壳 [4][48] - 物业跟涨品种:华润万象生活、保利物业、中海物业、绿城服务、招商积余 [4][48]
房地产行业研究:新一线城市谋划新政,上海“好房子”新规落地
国金证券· 2025-09-28 16:06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地产板块给予"逢低配置"建议,推荐重点布局核心一二线城市、主打改善产品且具备持续拿地能力的房企 [5] 核心观点 - 地产基本面有望逐步修复,但需更多政策支持以实现止跌回稳 [5] - 政策方向聚焦刺激改善型住房需求、推进"好房子建设"及优化公积金政策 [4][12] - 土地市场溢价率处于低位(2%),宅地成交同比下滑7.6% [2][27] - 新房及二手房成交量价呈现分化:新房环比改善(+25%),但同比仍弱(-4%);二手房同比正增长(+12%) [3][40] 行情回顾 - A股地产板块周涨跌幅-0.2%,排名第11;港股地产板块周涨跌幅-3.3%,排名第11 [2][16] - 物业板块表现疲弱:恒生物业指数周跌3.5%,相对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和沪深300收益分别为-1.7%和-4.5% [2][22] - 个股表现分化显著:A股地产涨幅前五包括张江高科(+34.7%)、*ST亚太(+27.7%);跌幅前五包括香江控股(-30.8%) [16][24] 土地市场数据 - 全国300城宅地周成交建面1285万㎡,环比-12%,同比-33% [2][27] - 年初至今累计宅地成交建面29346万㎡,同比-7.6% [2][27] - 权益拿地金额前五房企:中海地产(551亿元)、绿城中国(541亿元)、保利发展(440亿元) [27][28] 新房市场数据 - 47城周成交面积380万㎡,环比+25%,同比-4% [3][32] - 分能级表现:一线城市同比+15%,二线城市同比+11%,三四线城市同比-20% [3][32] - 重点城市库存1.04亿㎡,同比-7%;去化周期28.4个月,同比延长1个月 [47][51] 二手房市场数据 - 22城周成交面积243万㎡,环比+2%,同比+12% [3][40] - 分能级表现:一线城市同比+24%,二线城市同比+3%,三四线城市同比+12% [3][40] 政策动态 - 新一线城市(如合肥、重庆、成都)谋划刺激改善性需求政策,方向包括优化土地供应、提升住房品质 [4][12][13] - 上海"好房子"新规落地,通过调整容积率规则(如外立面饰面层不计容)提升得房率和品质 [5][14][15] - 央行提及加大存量商品房和土地盘活力度 [4][12] 公司动态 - 房企债务重组进展:佳兆业撤销清盘呈请,花样年、龙光集团重组协议获超80%债权人支持 [54] - 物业公司回购活跃:贝壳本周累计回购超300万股,绿城管理连续多日回购 [55][56] - 旭辉控股拟2.76亿港元出售永升服务股份 [54] 估值水平 - A股地产PE-TTM处于历史低位,港股地产及物业PE同样低于长期均值 [58][59][61] - 覆盖房企估值分化:保利发展(2025E PE 24.7x)、绿城中国(2025E PE 28.8x) [62]
房地产行业周报:央行强调推动已出台政策落地见效-20250928
国投证券· 2025-09-28 15:5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领先大市-A [6] 核心观点 - 央行三季度例会明确房地产政策两大主线:一抓存量盘活,二稳市场预期,强调推动已出台政策落地见效并加大存量商品房和土地盘活力度 [1] - 核心城市供应提速且调控政策加力宽松,存量项目及土地收储、城市更新政策有望加码推进 [1] - 建议关注三类房企:困境反转类如金地集团、新城控股;保持拿地强度的龙头如绿城中国、中国金茂、滨江集团;多元经营稳健的地方国企如浦东金桥、外高桥 [1] 销售回顾 - 重点监测32城商品住宅成交1.6万套,环比增长15.1%,2025年累计成交59.3万套,同比下降6.1% [2][12] - 一线城市成交4816套,环比增长3.4%,累计成交16.9万套,同比增长0.5% [2][12] - 二线城市成交9563套,环比增长24.5%,累计成交35.3万套,同比下降8.9% [2][12] - 三线城市成交1453套,环比增长2.7%,累计成交7万套,同比下降6.7% [2][12] - 重点监测18城二手房成交2.4万套,环比增长1%,累计成交92.6万套,同比增长10.3% [2][24] - 一线城市二手房成交9970套,环比下降1.3%,累计成交37.4万套,同比增长21.7% [24] - 二线城市二手房成交13091套,环比增长4.8%,累计成交50.6万套,同比增长7.2% [24] - 三线城市二手房成交1067套,环比下降17.5%,累计成交4.6万套,同比增长11.1% [24] 土地供应 - 百城宅地供应规划建筑面积568万㎡,累计供应17408万㎡,同比下降16%,供求比1.25 [3][37] - 一线城市累计供应671万㎡,同比下降21.1%,供求比0.99 [37] - 二线城市累计供应7597万㎡,同比下降3%,供求比1.2 [37] - 三四线城市累计供应9140万㎡,同比下降24%,供求比1.32 [37] - 百城土地挂牌楼面均价6879元/㎡,近四周平均挂牌均价5264元/㎡,环比增长15.4%,同比下降1.1% [3][38] - 一线城市挂牌楼面价64470元/㎡,近四周平均起拍楼面46162元/㎡,环比增长100.8%,同比增长44.8% [38] - 二线城市挂牌楼面价5870元/㎡,近四周平均起拍楼面5937元/㎡,环比增长9.3%,同比增长5.8% [38] - 三四线城市挂牌楼面价4072元/㎡,近四周平均起拍楼面价3891元/㎡,环比增长6.1%,同比下降0.8% [38] 土地成交 - 百城宅地成交规划建筑面积475万㎡,累计成交13908万㎡,同比下降3.7% [4][64] - 一线城市无宅地成交,累计成交681万㎡,同比下降4.8% [64] - 二线城市成交167万㎡,累计成交6316万㎡,同比增长12.8% [64] - 三四线城市成交308万㎡,累计成交6911万㎡,同比下降15% [64] - 百城宅地平均成交楼面价3433元/㎡,环比下降50.5%,同比下降50.3%,整体溢价率2.8% [4][65] - 2025年平均楼面价7229元/㎡,溢价率10.4%,较去年同期提高5.9个百分点 [4][65] - 一线城市2025年平均楼面价40263元/㎡,同比增长45%,溢价率13.6%,较去年同期提高8.1个百分点 [65] - 二线城市平均成交楼面价3606元/㎡,溢价率1.3%,2025年平均楼面价7858元/㎡,同比增长15.4%,溢价率12.7%,较去年同期提高7.6个百分点 [65] - 三四线城市平均成交楼面价3339元/㎡,溢价率3.6%,2025年平均楼面价3400元/㎡,同比增长7.4%,溢价率2.6% [65]
地产及物管行业周报:上海住宅新规发布,好房子政策继续推进-20250928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9-28 14:4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房地产及物管行业"看好"评级 [3] 报告核心观点 - 广义住房需求已见底,但量价未进入正向循环,房地产总量预计继续磨底,核心城市市场处于底部拐点区域并将领先回升 [3] - 好房子政策推动"新产品、新定价、新模式"发展赛道,提升核心城市好房子渗透率,助力优质房企经营模式向制造业转型并实现PB-ROE突破 [3] - 推荐四类标的:产品力房企(如建发国际、滨江集团)、低估值修复房企(如新城控股、招商蛇口)、二手房中介(贝壳-W)、物业管理(绿城服务、华润万象) [3] 行业数据总结 新房成交量 - 上周34城新房成交245.8万平米,环比+17.2%,一二线环比+15.4%,三四线环比+43.8% [3][4] - 9月累计成交同比+6.3%,一二线同比+9.6%,三四线同比-24.2% [3][7] - 年初至今累计成交0.9亿平米,同比-11.2% [7] 二手房成交量 - 上周13城二手房成交114.8万平米,环比+3.8% [3][12] - 9月累计成交同比+21.2%,年初至今累计成交4435.6万平米,同比+5.4% [3][12] 新房库存 - 上周15城推盘148万平米,成交95万平米,成交推盘比0.64倍(6-8月分别为1.02/0.95/0.98倍) [3][21] - 可售面积9030.9万平米,环比+0.6%;去化月数24.8个月,环比+1.8个月 [3][21] 行业政策与新闻 宏观政策 - 金融监管总局为"三大工程"供资超1.6万亿元,租赁住房贷款年均+52%,"白名单"项目贷款超7万亿元,支持近2000万套住房交付 [3][31][32] - 九部门推动2030年实现"百城万圈"便民生活圈目标 [32] 地方政策 - 上海新规规范阳台计容和外立面材质,支持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 [3][31] - 东莞购房补贴最高3万元,公积金贷款最高150万元 [3][31] - 广州支持存量商办改建租赁住房,太原允许提取公积金购买保障房 [3][31] 土地市场 - 成都成交三宗涉宅用地,总金额22.78亿元 [31][35] 公司动态 地产公司融资 - 新城控股发行1.6亿美元境外债和9亿元中票(利率3.29%) [3][37][39] - 保利发展拟发行不超过150亿元公司债 [3][37] - 旭辉集团发行12亿元中票(利率3.2%) [3][37] - 招商蛇口为子公司提供13.6亿元担保 [3][39] 物管行业 - 上海推行物业"四亮"服务,覆盖超80%小区 [36] - 贝壳-W耗资1800万美元回购277.3万股 [40][42] 板块行情回顾 地产板块 - SW房地产指数下跌0.16%,跑输沪深300指数1.22%,在31个板块中排名第11 [3][43] - 涨幅前五:张江高科(+34.69%)、亚太实业(+27.66%)、深振业A(+19.02%)、上海临港(+15.02%)、合肥城建(+14.77%) [43][47] - 主流房企25/26年PE均值分别为17.4/15.2倍 [3][48] 物管板块 - 板块平均下跌3.5%,跑输沪深300指数4.57% [3][49] - 涨幅前五:佳兆业美好(+3.02%)、招商积余(+1.76%)、星悦康旅(+1.06%)、新大正(0%)、新城悦服务(0%) [49][54] - 板块25/26年PE均值分别为13.9/12.5倍 [3][55]
烂尾8年,合肥宝能城等来“白衣骑士”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8 10:47
项目重启与合作伙伴 - 合肥宝能城项目烂尾8年后正式重启 由重整成功的合肥市宝汇置业牵头推进 [1][3] - 住宅地块由绿城中国与中铁置业联合代建 引入绿城高端产品线 [1] - 商业地块交由华润万象生活运营 打造万象系列高端购物中心 [1] 华润万象生活战略布局 - 此次合作是华润万象生活轻资产战略的又一重要布局 [4] - 公司已在合肥运营多个商业项目 包括2013年开业的合肥欢乐颂、2014年开业的蜀山万象汇、2015年开业的合肥万象城等 [5] - 2023年12月以35.07亿元出售合肥万象城(仍负责运营) 体现"收益做多、模式做轻"战略意图 [5] 绿城中国产品定位 - 绿城中国在合肥曾开发玫瑰园别墅项目 创下单套数千万元成交纪录 [5] - 此次将引入高端产品线 面临定价考验 [5] - 项目所在滨湖新区二手房均价1.61万元/平方米 周边新盘销售均价2.8万元/平方米 [5] 项目历史与规划 - 2014年宝能集团以35.4亿元获得地块 计划总投资280亿元 总建筑面积超300万平方米 [9] - 规划建设565米T1塔楼 原定成为"安徽第一高楼" [9] - 项目2017年停工 2018年底全面停滞 2024年12月法院批准重整计划 [9] 超高层建筑面临挑战 - 重整计划未明确565米T1塔楼的命运 存在重大悬念 [11] - 国家加强对超高层建筑管控 严控500米以上建筑审批 [11] - 超高层建筑建设运营成本极高 二三线城市市场供需矛盾突出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