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光大银行(06818)
icon
搜索文档
商业银行密集赎回“二永债” 规模超万亿元
中国基金报· 2025-10-13 07:35
行业赎回规模与趋势 - 截至10月11日,银行业年内累计赎回80只“二永债”,赎回金额高达10095.8亿元,接近去年全年1.11万亿元的赎回规模 [1][2] - 近期赎回案例包括交通银行赎回300亿元永续债、中国银行赎回600亿元二级资本债券、光大银行赎回400亿元永续债 [2] - 被赎回的债券普遍于2020年发行,票面利率在4.2%至5.4%区间,而新发同类债券利率已降至1.88%至2.90%之间 [3] 银行赎回核心动因 - 银行密集赎回“二永债”的主要原因是当前市场利率处于历史低位,赎回前期高利率债券并发行低利率新债可以降低资本补充成本 [1][3] - 赎回行为被市场解读为银行经营稳健、流动性充裕的信号,有利于稳定市场声誉及投资者信心 [3] - 多数“二永债”在发行时便约定了五年赎回期,当前赎回是条款的常规安排 [3] 行业内部分化现象 - 与多数银行积极赎回不同,部分中小银行如南昌农商行选择不赎回“二永债”,主要原因是资产规模较小、盈利能力偏弱、资本补充渠道受限 [4] - 不赎回虽能暂时维持资本规模,但会导致旧债资本计入比例逐年递减,削弱长期资本实力并带来融资成本上升等问题 [4] - 二季度以来,仍有30余家区域性中小银行新发“二永债”,规模超千亿元,主要集中在江苏、浙江、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 [4] 行业资本补充需求与展望 - 银行业对资本补充需求迫切,源于经济转型中信贷需求较大、不良资产处置需要资本缓冲,以及存量债券进入集中赎回期 [4][5] - “二永债”发行趋势将呈现分化,大型银行及优质中小银行将凭借市场认可度加速“赎旧发新”,而资质较弱的中小银行发行难度可能上升 [5]
爱心汇聚 彰显担当——中国光大银行呼和浩特分行为包头市土右旗救灾提供帮助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10-11 11:10
灾难无情,人间有爱。为帮助当地群众渡过难关,中国光大银行呼和浩特分行辖属包头分行党委 闻"汛"而动、积极响应,呼吁全体员工伸出援手,组织为土右旗抗洪救灾爱心捐款活动。分行干部员工 踊跃参与、慷慨解囊,截至目前累计向包头市土右旗灾区捐款1.63万元,以实际行动诠释"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展示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对灾区群众的深切牵挂。 未来,中国光大银行将会继续发挥光大人的社会担当,肩负社会责任,积极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 民性,为包头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李贺) 转自:新华财经 近期,包头市土右旗遭遇历史罕见的强降雨天气,引发严重洪涝灾害,部分区域房屋进水、道路中断、 设施受损,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包头市土右旗承受着前所未有的汛情压力。 编辑:张震 ...
交易量萎缩、开户数腰斩,信用卡透支利率下调
36氪· 2025-10-10 20:02
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场化调整 - 光大银行将信用卡透支利率标准由"日利率0.035%-0.05%"调整为"日利率0%-0.05%",后更新为"日利率不超过0.05%",打破了长期执行的0.05%"一口价"标准 [1][2] - 利率按单利算法折算,年化利率从12.775%-18.25%调整为0%-18.25% [2] - 有国有大行已将透支利息标准调整为"日利率0.035%-0.05%",但多数银行仍执行0.05%的日利率 [3] 行业背景与驱动因素 - 信用卡市场整体趋于饱和,发卡量连续11个季度下滑,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为7.15亿张,较2022年高位8.07亿张下降超11% [6] - 银行普遍从规模扩张转向存量客户经营,新卡平均获客成本约500元,平均需两年回本 [1][8] - 政策端自2021年起已取消信用卡透支利率上下限管理,为当前调整提供契机 [4][5] 市场竞争与业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15家上市银行信用卡贷款余额合计7.56万亿元,较上年末减少近2000亿元,同比下滑2.52%,个别银行"缩水"超10% [7] - 信用卡交易量持续萎缩,员工人数和分中心数量显著减少,某股份行信用卡中心员工从2020年300人降至不足100人 [7] - 消费贷利率普遍降至3%左右,而信用卡透支年化利率长期维持在18%上下,分期费率打5折后仍在8%左右 [3] 银行经营策略转变 - 行业共识是经营存量客户才能盈利,信用卡收入主要来自刷卡手续费、透支利息及年费,其中透支利息收入占比最高 [8] - 银行将业务发力点瞄准能保持稳定消费的潜力用户和优质客群,开展差异化经营和精准营销 [9] - 强化精细化经营能力是关键,包括联合线上平台促消费、清退高风险客户、用好金融科技等 [9][10]
光大银行丹东分行前行长被禁业10年 贷款"三查"不到位
中国经济网· 2025-10-10 16:55
中国经济网北京10月10日讯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网站今日公布的丹东金融监管分局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丹金罚决字〔2025〕28号)显示,葛强 (时任中国光大银行丹东分行行长)被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10年,主要违法违规行为是贷款"三查"严重不到位。 以下为原文: | 当事人名称 | 行政处罚决定书 | 主要违法违规 | 行政处罚内容 | 作出决定机关 | | --- | --- | --- | --- | --- | | | 文号 | 行为 | | | | 葛强 (时任中国光大 | 丹金罚决字 | 贷款"三 查"严重不到 | 禁止从事银行业 | 丹东金融监管分局 | | 银行丹东分行行长) | (2025) 28号 | | 工作10年 | | | | | 位 | | | (责任编辑:马先震) ...
光大银行9月30日获融资买入1.67亿元,融资余额18.84亿元
新浪财经· 2025-10-09 09:26
资料显示,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太平桥大街25号中国光大中心,香港湾仔告士 打道108号光大中心23楼,成立日期1992年6月18日,上市日期2010年8月18日,公司主营业务涉及商业 银行业务。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零售金融业务40.92%,公司金融业务36.82%,金融市场业务 22.42%。 9月30日,光大银行跌1.18%,成交额10.26亿元。两融数据显示,当日光大银行获融资买入额1.67亿 元,融资偿还2.19亿元,融资净买入-5166.97万元。截至9月30日,光大银行融资融券余额合计18.85亿 元。 融资方面,光大银行当日融资买入1.67亿元。当前融资余额18.84亿元,占流通市值的1.21%,融资余额 超过近一年90%分位水平,处于高位。 融券方面,光大银行9月30日融券偿还10.11万股,融券卖出9.32万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 31.32万元;融券余量36.08万股,融券余额121.23万元,低于近一年10%分位水平,处于低位。 机构持仓方面,截止2025年6月30日,光大银行十大流通股东中,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位居第七大流 通股东,持股13.40亿股,相比上期 ...
智通港股沽空统计|10月9日
智通财经网· 2025-10-09 08:24
沽空比率排行 - 李宁-R和长城汽车-R的沽空比率均达到100%的极高水平,沽空金额分别为3.97万元和3.18万元 [1][2] - 恒生银行-R的沽空比率为82.27%,沽空金额为15.18万元 [1][2] - 香港交易所-R和百度集团-SWR的沽空比率也较高,分别为80.09%和75.91% [2][3] 沽空金额排行 - 阿里巴巴-SW的沽空金额最高,达16.98亿元,沽空比率为12.81% [1][3] - 腾讯控股和紫金矿业的沽空金额位居第二和第三,分别为13.69亿元和10.51亿元,沽空比率分别为19.25%和50.84% [1][3] - 美团-W和小米集团-W的沽空金额也进入前五,分别为10.29亿元和9.52亿元 [3] 沽空偏离值排行 - 毛戈平的偏离值最高,为45.59%,其沽空比率为52.77%,沽空金额为1384.79万元 [1][3] - 某未列名股票和绿城中国的偏离值紧随其后,分别为43.36%和41.28%,绿城中国沽空金额为1893.30万元 [1][3] - 百度集团-SWR和阳光保险的偏离值也超过40%,分别为41.16%和41.10% [3]
银行零售信贷“缩表”,调整期持续?
券商中国· 2025-10-08 16:10
信用卡业务策略调整 - 部分股份制银行将信用卡透支利率大幅下调至"0",打破了此前0.05%的利率标准,旨在通过降价来换取业务量的增长 [1] - 信用卡贷款余额是衡量零售业务个人客户活跃度的重要指标,利率调整是银行在零售"寒季"争夺存量客户的直接举措 [2] 零售信贷整体收缩趋势 - 多家上市银行的信用卡贷款余额呈现负增长态势且范围扩大,国有大行中,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今年6月末的信用卡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分别下降13.88%、5.67%、1.06%、1.04% [3] - 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的信用卡余额保持了正增长,增幅分别为2.79%和5.98 [3] - 股份制银行中,平安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光大银行的信用卡余额较上年末下滑,下降区间在-1.01%至-9.23% [3] - A股42家上市银行中,有17家银行截至今年6月末的个人信贷投放余额相较上一年末处于"缩表"状态,较2024年末的11家范围扩大 [4] - 2025年上半年,上市银行新增10.2万亿元贷款中,零售贷款占比仅为11%,同比少增1707亿元,反映零售需求疲软 [4] 个人住房贷款收缩是主要驱动因素 - 零售信贷投放的拐点始于2023年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收缩,2023年末全国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8.17万亿元,同比下降1.6%,为1997年以来首次负增长 [5] - 个人住房信贷连续保持负增,2024年末余额37.68万亿元同比下降1.3%,2025年二季度末余额37.74万亿元同比下降0.1% [6] 零售贷款风险持续上升 - 上市银行的零售贷款不良率较2024年末提升2个基点至1.23%,而对公贷款不良率下降10个基点至1.29% [9] - 零售各细分板块不良率均上升,按揭贷款、消费贷、信用卡、经营贷不良率较2024年末分别上升20、12、19、26个基点,至0.87%、1.59%、2.60%、1.66% [9] - 行业观点认为信用卡客群更为下沉,其风险形势变化可作为零售信贷风险走势的先导指标 [9] 零售业务转型方向 - 零售转型的成功标准应侧重于衡量目标客户的市场份额,即客户基本户的归属,而非简单的存贷业务或利润结构比例 [8] - 强大的零售银行必然是零售财富银行,需以专业能力赢得零售客户钱包市场份额 [8] - 零售体系建设需要强大专业的数据和流程能力支持,目前大部分机构仍处于能力建设窗口期 [8]
寻找“受尊敬”企业系列报道之四:人力资本即核心竞争力,从薪酬榜单看企业长期主义
经济观察报· 2025-10-05 14:46
文章核心观点 - 员工薪酬的持续增长是衡量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治理水平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指标,其意义远超简单的成本支出[1] - 2022至2024年间,A股市场有1291家公司的员工薪酬实现连续三年增长,其中实体经济领域占据主导地位[2] - 员工薪酬增长现象与宏观经济环境、产业结构升级及企业治理现代化进程密切相关,反映了企业对人力资本的战略性投入[15] 行业分布特征 - 薪酬连续三年增长的企业覆盖32个行业,机械设备行业以166家(占比12.86%)位居首位[2] - 电子(122家,9.45%)、电力设备(115家,8.91%)、医药生物(113家,8.75%)、汽车(109家,8.44%)和基础化工(106家,8.21%)等行业紧随其后,合计占比超过半数[2] - 金融行业中,银行(26家,2.01%)与非银金融(11家,0.85%)合计37家,在总量中占比为2.86%[2] 薪酬总额前十企业分析 - 薪酬总额前十家企业均来自金融领域,涵盖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及保险集团[3] - 农业银行以878.03亿元的薪酬总额位列第一,是唯一突破800亿元的企业,员工总数超过45万人[5] - 建设银行(606.61亿元)和中国银行(585.54亿元)分别第二和第三,中国平安(565.64亿元)和工商银行(525.53亿元)位列第四和第五[6][7][8][9] - 前十名中的其余企业为中国人保(368.15亿元)、兴业银行(365.60亿元)、招商银行(345.12亿元)、邮储银行(241.05亿元)和光大银行(218.95亿元)[10][11][12][13][14] 薪酬增长驱动因素 - 薪酬增长主要来源于基础工资调整、绩效奖金提升以及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岗位优化与激励机制改革[5][6][9] - 战略转型推动薪酬结构性提升,例如中国平安向科技金融转型、兴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招商银行聚焦零售业务等[8][11][12] - 薪酬体系注重绩效挂钩和长期激励,如股权激励计划,以吸引和保留关键人才[6][12][14] 共性特征与趋势 - 薪酬增长与业务转型联动,企业在科技创新、数字化转型、绿色金融等方向的战略投入推高了高薪岗位比例[15] - 激励机制趋于市场化,采用绩效导向的薪酬制度,将个人贡献与企业效益挂钩[15] - 薪酬分配持续向基层机构和员工倾斜,特别是在承担普惠金融、乡村振兴等社会责任的金融机构中体现明显[5][14]
光大银行再收罚单!公司营收三连降
深圳商报· 2025-10-02 13:00
监管处罚 - 中国光大银行丹东分行因贷款"三查"严重不到位被罚款50万元 [1][2] - 时任分行公司业务部经理隋晓明被取消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3年 [1][2] - 光大银行2024年被处罚金额超过2200万元,远高于2023年的728.90万元 [2] 财务表现 - 公司营收自2021年高点1527.51亿元连续下滑,2024年营收降至1354.15亿元,2022年至2024年同比降幅分别为0.73%、3.92%、7.05% [3]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59.18亿元,同比下滑5.57%,净利润246.22亿元,同比微增0.53% [3] - 2025年上半年利息净收入454.32亿元,同比下滑5.57%,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04.43亿元,同比下滑0.85% [3] 资产质量与资本充足率 -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不良贷款余额509.1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6.63亿元,不良贷款率1.25%,与上年末持平 [3] - 拨备覆盖率为172.47%,较上年末下滑8.12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类各级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3] 市场表现与业务规模 - 公司股价自2025年7月10日历史新高4.42元持续下跌,截至9月30日报3.36元,调整幅度约24% [4] - 公司在境内设立分支机构1321家,营业网点1166家,境外设立分支机构7家 [4]
港股江西银行、青岛银行跌超2%
贝壳财经· 2025-10-02 11:13
港股内银股市场表现 - 10月2日港股内银股普遍下跌 [1] - 江西银行、青岛银行、重庆农村商业银行跌幅均超过2% [1] - 九江银行、重庆银行、郑州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哈尔滨银行跌幅均超过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