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底捞(06862)
icon
搜索文档
海欣食品:公司与永辉超市、胖东来、海底捞等多家大型客户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8 12:32
公司业务动态 - 中秋国庆双节销售旺季来临 公司已围绕产品创新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积极筹备[1] - 公司与永辉超市 胖东来 海底捞等多家大型客户保持长期合作关系[1] - 公司未提及与肯德基 麦当劳合作或考虑出售控股权事宜[1]
餐饮商家,集体上演“擦边餐”
新浪财经· 2025-09-18 12:00
行业趋势:餐饮表演模式兴起 - 餐饮行业面临业绩压力 多个知名品牌出现亏损 奈雪的茶2024年亏损9.19亿元创上市纪录 呷哺呷哺亏损4.01亿元 味千(中国)净亏损0.2亿元同比下跌111.17% [3] - 为应对高房租 高人力 高食材成本及线上流量成本攀升 餐饮企业转向"餐饮+表演"模式吸引客流 [1][3] - 95后00后消费者追求社交 娱乐 打卡的综合体验 "好玩""好看""好刺激"成为新流量密码 [4] 企业案例:海底捞夜宵模式 - 海底捞推出夜宵主题店 引入DJ打碟 演唱和互动环节 顾客可参与抓手 摸腹肌 合影等互动 [2] - 相关话题在小红书浏览量突破1000万 抖音播放量超900万 带动品牌社交热度 [2] - 已在深圳 北京 上海等近30家门店布局夜宵模式 通过预约制运营 [2] 国际经验:擦边模式风险 - 泰国餐厅Staneemeehoi以肌肉男服务生为招牌 但于8月宣布永久停业 [6] - 美国猫头鹰餐厅(Hooters)曾年营收超10亿美元 今年上半年申请破产重组 [6] - "物化女性"营销方式受到社会观念变化冲击 食品质量短板加速品牌衰落 [6][7] 监管环境:合规要求收紧 - 杭州烧鸟酒馆因表演内容问题被约谈叫停 [7] - 云南"猛男餐厅"因违规演出被罚款并吊销演出许可 [7] - 椰树集团多次因低俗营销被处罚 [7] 创新模式:文化表演融合 - 出现火锅店现场舂料 云南菜馆木姜子现刮仪式 西北餐厅秦腔表演等文化融合形式 [9] - 广东酒楼引入摔跤擂台表演 将传统武术与早茶结合 增强体验真实性 [10] - 拳赛酒吧业态结合专业拳击与饮酒场景 并拓展脱口秀 电音派对等多元活动 [10] 沉浸式体验:演出饭兴起 - 开心麻花主题餐厅推出《偷心晚宴》实现食客与演员同台互动 [11] - 杭州《宫宴》百名演员再现宫廷盛宴 济南秀宴融入祭孔大典等齐鲁文化 [11] - 部分沉浸式宴席存在预制菜 菜品质量差 分级收费等问题 影响消费体验 [11] 核心结论:表演与餐饮关系 - 表演可成为差异化竞争要素 但无法替代美食本质 [11][12] - 成功模式需要平衡视觉 味觉与体验 避免喧宾夺主 [12][13] - 餐饮行业最终竞争仍围绕口味 服务 环境 价格等综合维度 [7][11]
预制菜风波扩散!绿茶被曝撤下“现做”招牌,海底捞标注“部分预加工”
搜狐财经· 2025-09-18 11:24
绿茶餐厅预制菜相关动态 - 深圳部分门店撤下"本店无预制菜 现点现做"广告牌 工作人员称烤鸡等招牌菜为现做[2] - 2023年3月被曝38元佛跳墙使用预制菜且未标注 门店负责人当时否认使用预制菜[4] - 2023年7月IPO期间遭证监会问询预制菜占比及食品安全监管合规性[4] 绿茶集团经营表现 - 2025年5月16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目前拥有500余家直营门店[4] - 2024年上半年营收22.9亿元同比增长23.1% 股东应占利润2.34亿元同比增长34%[4] - 经调整净利润2.51亿元同比大涨40.4% 收入主要来自餐厅经营及外卖业务[4] 行业对比动态 - 海底捞部分门店在儿童餐菜单标注"部分预加工"字样[5][6] - 预制菜板块9月18日下跌0.56% 佳禾食品跌约6% 得利斯跌超3%[7] 公司运营模式 - 建立数字化标准化可扩展业务模式 以数字化餐厅管理及灵活供应链为支撑[4]
预制菜风波扩散:绿茶被曝撤下“现做”招牌,海底捞标注“部分预加工”
新浪财经· 2025-09-18 10:51
绿茶餐厅预制菜相关动态 - 绿茶餐厅深圳门店撤下"本店无预制菜 现点现做"广告牌 工作人员称烤鸡等招牌菜为现做[1] - 去年3月被曝38元"佛跳墙"使用预制菜且未标注 门店当时否认使用预制菜[3] - 去年7月IPO期间遭证监会问询食品安全及预制菜占比问题[3] - 公司拥有500余家直营门店 2025年5月16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3] - 2023年上半年营收22.9亿元同比增长23.1% 股东应占利润2.34亿元同比增长34%[3] 海底捞预制菜标注情况 - 海底捞在部分门店菜单中对儿童餐产品标注"部分预加工"字样[4] - 海底捞客服确认涉及预加工产品均在菜单标注 武汉门店三款儿童套餐中两款标注预加工[5] - 工作人员建议无盐饮食阶段婴儿选择鲜切牛肉、玉米等涮品[5] 资本市场表现 - 预制菜板块9月18日下跌0.56% 佳禾食品股价下跌约6% 得利斯股价下跌超3%[6]
海底捞多款儿童套餐标注部分预加工?客服回应
第一财经· 2025-09-17 18:44
公司运营 - 海底捞在深圳和武汉等多家门店的儿童餐产品中标注"部分预加工"字样 [2] - 公司通过中央厨房统一生产并标准化配送至门店以确保餐品安全与口味品质稳定性 [2] - 门店点餐系统对预加工产品均有标注且服务员在点餐时会向顾客介绍相关情况 [2] 产品服务 - 武汉门店提供三款儿童套餐其中两款标注部分预加工 [2] - 公司建议无盐饮食阶段婴幼儿选择鲜切牛肉、玉米、菠菜等涮品 [2] - 广州门店同样在点餐系统中对预加工产品进行明确标注 [2]
海底捞多款儿童套餐标注部分预加工?客服回应
第一财经· 2025-09-17 18:42
公司运营模式 - 海底捞部分门店菜单中多款儿童餐产品标注"部分预加工"字样[2] - 涉及预加工的产品在点餐系统中均有标注 门店服务员在顾客点餐时会进行介绍[4] - 预加工指产品由中央厨房统一生产并标准化配送至门店 再进行最终烹制出品[4] 产品质量管理 - 采用预加工模式旨在确保餐品安全与口味品质的稳定性[4] - 针对无盐饮食需求的儿童 门店建议选择鲜切牛肉、玉米、菠菜等涮品[4] - 目前武汉门店提供三款儿童套餐 其中两款标注部分预加工[4] 区域实施情况 - 深圳门店被发现儿童餐存在预加工标注情况[2] - 武汉门店确认实施预加工模式并给出饮食建议[4] - 广州门店证实预加工产品在点餐系统中有明确标注[4]
“再平衡”信号:谁是下一个魏家?
搜狐财经· 2025-09-17 18:12
魏家餐饮退出外卖平台事件 - 魏家餐饮集团于8月22日正式退出饿了么平台 后期恢复时间待定 同时加大异地实体店扩张力度[1] - 退出外卖平台主要因线下客流饱和 并非费用问题 外卖抽成已处于最低一档[7] - 海底捞和小菜园等餐饮巨头持续加码外卖业务 形成与魏家相反的战略方向[1][11] 魏家餐饮经营状况 - 魏家客座率高达70% 魏斯利品牌需排队半小时 主要客群为年轻人[3] - 全国扩张至上海、南京等一、二线城市 异地开店坚持价格不涨策略[3][5] - 上海门店汉堡定价15元 凉皮11元 人均消费30元 但上海月租金177.7元/㎡/月 较西安100.4元/㎡/月高76%[5] - 上海餐饮人员平均薪资7919元 较西安6760元高17.1% 较二线城市6511元高21.6%[5] - 省外门店开业即火爆 上海、合肥等地出现排队1小时及暂停取号现象[6] 餐饮行业整体表现 - 12家上市餐饮公司中3家亏损 6家营收同比下降 6家净利润同比下降[7] - 亏损企业包括上海小南国(亏损0.18亿元)、西安饮食(亏损0.54亿元)、呷哺呷哺(亏损0.81亿元)[7] - 百胜中国营收410亿元净利润36.29亿元 海底捞营收207.03亿元净利润17.59亿元 小菜园营收27.14亿元净利润3.82亿元[7] 餐饮企业战略调整 - 亏损企业通过关店优化运营:上海小南国餐厅从21间减至16间 呷哺呷哺净关52家门店[8] - 外卖成为重要增长引擎:呷哺呷哺外卖订单量增55% 外卖毛收入增22.4% 单店月销售额从3.53万元增至4.27万元增20.9%[9] - 海底捞外卖收入增60% 其中"下饭菜"贡献超55%外卖增量[11] - 小菜园外卖订单量从1280万笔增至1680万笔增31.2% 外卖收入10.57亿元增13.7% 占总收入39%[11] 外卖平台经营压力 - 美团二季度本地商业收入653亿元增7.7% 但经营溢利37亿元降75.6%[18] - 美团上半年净利润124.42亿元降41% 毛利率从37.45%降至33.12%[18] - 京东新业务(含外卖)营收增198.8% 但净利润62亿元较去年同期126亿元降51%[18] - 阿里中国电商分部利润383.89亿元 较去年同期487.53亿元降21%[18] 餐饮行业趋势变化 - 大型餐企堂食表现承压:海底捞翻台率从4.2降至3.8 同店销售额降10% 客单价97.9元[19] - 小菜园堂食人均消费从65.2元降至59.2元降9.2%[19] - 呷哺呷哺客单价从62.2元降至54.8元 翻台率从2次/天降至1.6次/天[19] - 阿里推出"高德扫街榜"支持线下消费 配套超10亿补贴[19] - 平台与商家盈利空间同步收窄 行业进入线上线下"再平衡"阶段[23]
海底捞都入局,小火锅凭啥火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7 15:54
行业整体表现 - 2024年整体火锅市场增速仅5.6% 人均消费降至70多元水平[1] - 过去一年超30万家火锅店倒闭 但小火锅细分赛道逆势增长[1] - 小火锅全国门店数量超5万家 占整个火锅市场份额超10%[1] 小火锅市场定位 - 自助小火锅价格带分化明显 巨头品牌定价59.9元 社区小店低至19.9元[1][2] - 传统大火锅人均消费达150元 被消费者视为"火锅刺客"[1] - 小火锅主打性价比优势 出现9.9元锅底+小料 9.9元肥牛 1元锅底和20元畅吃等低价策略[1] 消费需求特征 - 小火锅满足"双自由"需求:经济自由(钱包不心疼)和社交自由(社交不尴尬)[2] - 大火锅需要凑局和AA制降低成本 适合群体热闹场景[1] - 小火锅支持单人单锅 避免口味迁就 兼顾独处和轻社交场景[1] 行业参与者动态 - 海底捞 杨国福等头部品牌于2024年7月进入自助小火锅赛道[1] - 小火锅成为年轻人创业首选 因入门门槛低且无需专业厨师[2] - 标准化设备(旋转设备)和菜品供应是商业模式核心[2] 价格策略比较 - 当前小火锅59.9元定价显著高于行业原有二三十元均价[1] - 品牌企业通过"品牌+品质"组合策略获取市场份额[1]
现炒美味,藏在那些不做外卖的餐厅?
虎嗅· 2025-09-17 09:09
餐饮行业外卖渗透趋势分析 - 外卖渠道成为连锁餐饮品牌营收补充的共同选择 [9] - 北京清河万象汇餐饮商家外卖开通占比达80.65% 正餐餐厅外卖开通率73.33% [10] - 黑珍珠餐厅中外卖服务渗透率达7.87% 其中三钻餐厅渗透率40%高于二钻餐厅7.69%和一钻餐厅7.17% [11][13] 高端餐饮外卖策略特征 - 高端餐饮采用外卖定制化策略:大董海参店推出334元海参饭套餐 炳胜私厨推出98元超值套餐 [14][15] - 外卖客单价显著低于堂食:大董堂食人均800元vs外卖主打78元套餐 炳胜堂食人均500元vs外卖销量最高12.8元菠萝包 [14][15] - 高端餐饮外卖渠道聚焦主食和低价菜品 保留招牌菜仅供堂食 [14][16][17] 拒绝外卖的餐饮商家特征 - 超高端餐厅拒绝外卖:新荣记未开通外卖服务 因需保持环境服务及品牌溢价 [19] - 现炒社区小店拒绝外卖:清河山东菜馆因堂食饱和且70%为熟客 无需外卖 [4][25] - 低价品类拒绝外卖:煎饼果子等10元以下品类因平台抽成和补贴导致无利可图 [27] 餐饮外卖地域分布特征 - 一线城市高端餐饮外卖渗透率高:北京上海广州黑珍珠外卖占比超均值 [19] - 非一线城市高端餐饮拒绝外卖:宁波济南等地无黑珍珠餐厅开通外卖 [19] - 贵价餐厅外卖渗透率分层:人均300+餐厅渗透率8.91% 150-200元餐厅渗透率19.09% [20] 餐饮商家外卖决策核心因素 - 堂食业务饱和成为拒绝外卖首要原因 [4][30] - 菜品特性不适合外卖配送 [4][32] - 利润结构无法支撑外卖成本 [27][33] - 品牌定位需保持线下体验完整性 [19][31] 特殊品类餐饮外卖转型案例 - 海底捞2023年推出"下饭火锅菜"冒菜套餐 外卖业务2025年上半年增长59.72% [8] - 水木锦堂自助铁板烧推出20-35元定食料理 实现品类外卖化转型 [36] - 火锅店开发冒菜套餐 牛排店推广轻食套餐 适配线上需求 [36]
海底捞低调收购人均60的平价小火锅“举高高”,优化“红石榴计划”,要顺应消费者追求极致性价比
36氪· 2025-09-16 09:13
公司战略调整 - 海底捞近期收购平价自助小火锅品牌"举高高" 以扩大品牌矩阵并适应餐饮消费追求极致性价比的趋势 [1][4] - 公司对内部创业孵化项目"红石榴计划"进行优化 新增通过收购引入外部优秀创业品牌的机制 [1][4] - 收购"举高高"是公司时隔数年再次尝试以并购布局多元化 此前曾收购U鼎冒菜等品牌 [9] 新品牌业务表现 - "举高高"品牌人均消费59.9元 显著低于海底捞人均近100元的定价水平 [4] - 品牌主打6种锅底和上百种产品 采用单人座设置和传送带自助取菜模式 [4] - 目前已在长沙 南京 宁波 武汉 宜春多地开设门店 [4] - 公司其他品牌餐厅上半年收入5.97亿元 占总收入2.9% 其中体量最大的"焰请烤肉铺子"营收接近2亿元 门店达70家 [10] 行业趋势分析 - 2024年全国餐饮人均消费降至39.8元 同比下降6.6% [12] - 火锅品类人均消费持续下滑 从2022年86.7元下降至2024年77.4元 [12] - 餐饮行业竞争激烈 消费者越来越追求极致性价比 差异化和情绪价值 [12] 收购标的背景 - "举高高"由致敬海(四川)餐饮有限责任公司运营 该公司由海底捞控股全资持有 [5] - 品牌与前海底捞员工二次创业孵化有关 与竞品"一围肥牛肉小火锅"存在关联 [1][4][8] - 一围肥牛被称为"火锅界瑞幸" 2023年8月开业至今已有超100家直营店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