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06862)

搜索文档
海底捞的“打赏码”,你扫不扫?
经济网· 2025-07-10 19:05
消费者对海底捞打赏制度的反应 - 消费者对海底捞服务员胸前的打赏二维码感到困惑和矛盾,一方面觉得服务满意应该打赏,另一方面认为菜品已经溢价,再打赏不舒服 [1] - 有消费者认为海底捞菜品单价比同类火锅高出不少,溢价中应已包含服务成本,打赏有"二次收费"的感觉 [3] - 网络投票显示,8万多人参与"你愿意给海底捞服务员打赏吗"的投票,其中90%的用户选择"不愿意",普遍认为"服务费应包含在总价里" [6] 支持与反对打赏的观点 - 反对者认为打赏制度可能让服务员优先服务看起来肯打赏的客人,导致服务质量差异化 [6] - 支持者认为打赏有利于服务质量提高,为服务员提供多劳多得的渠道 [3] - 北京某餐饮从业者透露,服务员月薪普遍在6000~8000元,海底捞略高,但高强度服务导致体力透支是常态 [3] 小费文化的中西差异 - 海底捞试图将西方小费文化嫁接进中餐语境,但出现"水土不服"现象 [3] - 在美国曼哈顿的牛排馆,小费是必答题,账单自动附加18%服务费很普遍,服务员时薪往往低于最低工资标准,靠小费填补收入缺口 [3] - 国内消费者习惯"明码标价""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方式,对小费文化不适应 [6] 打赏制度对服务员的影响 - 打赏制度让一线服务员夹在企业和顾客之间,感到"压力山大" [6] - 顾客掏手机时,服务员会猜测是要点菜还是要"打分",增加了心理压力 [6] - 网友建议将"小费"改为点赞,赞多的月底奖励,可能比直接打赏更合适 [3]
海底捞的“小费”,过于离奇
半佛仙人· 2025-07-10 17:46
海底捞服务模式分析 - 公司核心竞争力在于服务 消费者对服务的感知比实际服务质量更重要 关键在于避免被质疑区别对待[7][9][10] - 服务定价策略依赖消费者对服务的认可度 而非单纯菜品质量[8] - 消费者心理更关注公平性 "不患多寡 患不均"是核心痛点[12][14] 打赏机制潜在风险 - 胸前二维码打赏设计破坏服务一致性 可能引发消费者对服务动机的质疑[4][5][23] - 引入小费变量后 消费者会放大服务差异 产生"狼人杀"式猜疑链[29][31][34] - 服务人员面临两难选择:保持标准得罪打赏者 或优待打赏者得罪其他顾客[35] 消费者心理变化 - 收费机制改变会提升消费者预期 将服务标准与高档餐厅对标[38][39] - 显性打赏导致消费者用"显微镜"审视服务 破坏原有体验[46][47] - 支付方式设计缺陷:应选择统一收费或隐蔽支付 避免制造差异化场景[42][43][44] 商业模式设计启示 - 服务行业收费设计需确保场景一致性 消除可变量选项[44][45] - 动机透明度比服务质量更重要 任何可能引发猜疑的设计都应避免[24][27] - 价格策略需隐含在整体体验中 显性收费会改变消费者评判标准[41][48]
行情不错,自己的持仓却不涨...
雪球· 2025-07-10 16:13
核心观点 - 市场风向不断变化,长期价值投资或红利投资需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底限,不必因短期市场风格不符而焦虑 [2] - 以高ROE股票为核心的组合长期看可以轻松跑赢大盘,低风险投资追求的是确定性而非暴富 [3] - 当前银行股股息率约4%,但高杠杆特性使其吸引力不如低有息负债率的消费股,继续上涨空间有限 [4] - 中证2000指数当前PE为132倍(历史百分位92.36%),PB为2.46倍(历史百分位94.98%),继续向上空间非常有限 [4] - 追热点意味着博取极小上涨空间而承担巨大风险,得不偿失 [5] 持仓分析 - 持仓组合包括腾讯控股、海底捞、中国平安、贵州茅台、爱尔眼科、美的集团、恒生电子等稳健蓝筹股,整体估值不高(恒生电子除外) [2] - 该组合未包含银行股和微小盘股,因此错过今年红利行情和"伪科技"题材股风暴 [2] 市场分析 - 银行股普遍股息率约4%,但高杠杆特性使其吸引力不如同样提供4%股息率的低有息负债消费股 [4] - 中证2000指数当前估值处于历史高位:PE 132倍(历史百分位92.36%),PB 2.46倍(历史百分位94.98%) [4] - 热点题材股往往已经上涨较多,继续向上空间有限 [4] 投资策略 - 雪球三分法基于"长期投资+资产配置"理念,通过资产分散、市场分散、时机分散三大策略实现收益多元化和风险分散化 [6] - 低风险投资追求确定性而非暴富,需要清楚投资目标并耐得住寂寞 [3]
争做“露营搭子” 食品企业掘金万亿市场
消费日报网· 2025-07-10 11:20
露营经济市场规模 - 2023年中国露营经济核心市场规模达2139.7亿元,带动市场规模1.15万亿元 [2] - 2024年核心市场规模预计增长16%至2483.2亿元,带动市场规模将达1.44万亿元 [2] - 2030年核心市场规模预计翻倍至4879.8亿元,带动市场规模将突破2.4万亿元 [2] 食品产业创新 - 53.8%露营爱好者主要活动为烧烤野餐,推动即食类食品和预制菜需求激增 [2] - 盒马、叮咚、山姆等生鲜电商推出包含鲜切水果、即食海鲜、腌制肉串的露营套餐 [2] - 餐饮企业开发包含食材、预制菜、炊具、野餐垫的半成品套餐并提供外送服务 [2] 实体业态创新 - 海底捞打造篝火晚宴与星空影院结合的露营火锅场景 [3] - 嘉和一品建立"东方绿洲露营庄园"承接"露营+餐饮"活动 [3] - Manner Coffee推出移动咖啡车提供现磨咖啡与烘焙轻食服务 [3] - 文和友以轻资产模式运营露营餐厅,融合小龙虾、烧烤与团建、KTV等场景 [3] 商业模式升级 - 企业构建"线上便捷+线下沉浸"的双向消费闭环 [3] - 场景化布局延长用户停留时间,通过"餐饮+社交"提升客单价 [3] - 品牌IP与地域文化结合创造商业价值与文化价值的双重提升 [3]
用完便扔的小票根,如何撬动大消费?
四川日报· 2025-07-10 06:58
票根经济政策推动 - 成都出台"票根经济"优惠清单(第一批),覆盖成都世运会、成都马拉松、天府绿道国际自行车赛等赛事,张学友、袁娅维等演唱会以及成都车展等活动 [1] - 凭相关票根,消费者可在龙抄手、海底捞等100多家餐饮店,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等热门景区以及30余家酒店享受专属优惠 [1] - 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印发《成都市关于推动演艺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支持5000人以上的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举办前2天至后2天期间,观众可凭演出门票实名免费参观多个博物馆和美术馆 [1] 演艺市场数据表现 - 2024年成都共举办演出超过2万场、同比增长67.1% [1] - 音乐演出达5810余场,票房收入约16.93亿元、同比增长27.71%,整体带动消费达63.5亿元 [1] - 2025年一季度全国票根经济相关消费规模同比增长58% [1] 企业创新实践 - 海底捞成为"演唱会+餐饮"的创新实践者,将大巴车直接开到演唱会场馆外接驳观众,票根还能享受相关优惠 [1] - "十个勤天"成都演唱会期间,海底捞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营业额同比激增近20%,两天派出70多辆大巴 [1] - 陶喆演唱会当天,龙泉吾悦广场单店客流超3000人次,夜间翻台率达2.4 [1] 商家参与情况 - 成都市饮食公司旗下龙抄手、钟水饺、陈麻婆豆腐等所有老字号门店均已参与票根优惠活动 [1] - 成都恒鼎世纪酒店(大运会体育中心店)推出免费接送服务,演出散场后大巴车会在场馆外等待客人 [1] - 成都不少区(市、县)推出"跟着演唱会来旅行"优惠活动,如龙泉驿区的活动覆盖"吃穿住行"等方面 [1] 市场反馈与挑战 - 票根优惠活动在消费端感知度较弱,演唱会现场没有提示,看完演唱会票根可能就扔了 [1] - 下一步将借鉴消费券模式,线上线下结合,在参与门店张贴醒目标识 [1] - 商家可在合理利润下主动让利,让消费者感觉被宠爱 [1]
海底捞服务员戴打赏二维码胸牌上热搜,好服务需要“打赏”吗
新京报· 2025-07-09 16:34
一位博主在小红书发帖称已"亲测体验了打赏后的变化":"服务员明显更热情了,主动送果盘+陪聊,还 偷偷说'打赏全归我们,月底冲榜能多赚1K+!'"还有博主总结了"可打赏场景",包括"帮忙哄娃、庆 生、送惊喜",同时提示,如果是基础服务(倒水、上菜)以及暗示打赏等行为就"别惯着"。 新京报讯(记者王萍)近日,"海底捞服务员胸前戴打赏二维码"的话题引发网友热议并登上微博热搜。 7月9日,新京报记者致电海底捞客服,对方表示,目前没有查询到此类信息,可以帮忙登记反馈,具体 以海底捞微信公众号、小程序和官方网站发布的相关信息为准。 网友发帖显示,在海底捞部分门店,有服务员胸前戴了一个有"二维码"的胸牌,上面写着"如果服务满 意,请打赏¥3.99"。扫描二维码后发现,手机会直接跳转到个人的微信付款页面。据媒体报道,涉事 门店回应称,店内服务员确实佩戴有打赏二维码的胸牌。"胸牌是一直有的,是看顾客心情打赏的,不 给也没关系,胸前的名牌是实名制的。" 对于海底捞刮起"打赏风",网友意见不一。有网友认为,这发生在"喜欢玩创新"的海底捞并不新 奇。"其实也不是什么创新了,你叫个外卖、网约车,下面不也都有'打赏'选项嘛。这个纯属个人 ...
从高价到平价,海底捞的“焦虑”藏在菜单里
搜狐财经· 2025-07-09 11:43
海底捞业务创新与战略调整 - 公司推出22元自助午餐服务,包含三款热菜、三款凉菜、水果、饮料和主食,仅在部分门店推广[1][3] - 2023年起尝试多元化经营,包括12元盒饭、5元早餐、夜市摆摊(钵钵鸡、冒菜等),以及主题门店(夜宵、亲子、包间等)[1][6] - 2024年实施"红石榴计划",孵化子品牌如焰请烤肉铺子(已开58家),覆盖烤肉、烤鱼等10余个品类[1][8][9] 经营数据与市场表现 - 2024年服务人次达4.14亿创六年新高,翻台率提升至4.1次/天,但营收增速放缓至3.1%,净利润增幅收窄至4.6%[11] - 客单价持续下降,2024年人均消费降至97.5元,较2023年首次跌破100元后进一步下滑[11] - 加盟模式进展缓慢,收到超2万份申请但仅开设13家加盟店,主要面向下沉市场[11] 行业竞争格局 - 同行表现疲软:呷哺呷哺2024年净亏损4.01亿元,凑凑火锅亏损占集团九成,九毛九净利润同比降87.7%[13] - 餐饮行业整体承压,2024年北京餐饮业利润总额同比下滑81.3%,2025年一季度转为亏损5219万元[13] - 竞争对手纷纷寻求增量:太二、凑凑等推出轻脂午餐、下午茶等新场景,茶饮品牌古茗推出8.9元咖啡[14] 公司战略方向 - 管理层提出"与己不同"创新理念,包括门店运营权力下放、数字化赋能及多元化经营[7][8] - 建立创新提案机制,日均接收数百条门店创新建议,由区域评估实施[8] - 2025年计划聚焦单店效率提升(服务优化、数字化)和多元化场景拓展(主题店、子品牌)[7][14]
中国餐饮“出海”迈入新阶段
证券日报· 2025-07-08 23:46
中国餐饮品牌出海概况 - 中国餐饮品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向世界舞台,从单店试水到体系化、规模化全球布局,进入新阶段 [1] - 2024年3月商务部等多部门发布《关于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支持餐饮企业开拓海外市场 [1] - 截至2024年9月海外中国餐饮门店近70万家,市场规模近3万亿元 [2] 出海品类与代表企业 - 火锅品类是出海先锋:海底捞全球门店超120家,呷哺呷哺、朱光玉等聚焦东南亚市场 [2] - 现制饮品赛道扩张迅速:蜜雪冰城海外门店超5000家,覆盖12国;喜茶、奈雪等加速海外开店 [2] - 地方菜、特色小吃等品类同步出海,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2] 出海驱动因素 - 国内市场竞争白热化:2024年上半年餐饮企业新注册134.7万家,注销/吊销105.6万家 [3] - 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双重驱动:一带一路倡议提供重要契机,海外华人消费圈层稳定增长 [3][4] - 全球餐饮消费升级背景下,中国餐饮文化体验价值被重新认知 [4] 出海挑战与应对 - 文化差异:海底捞推出区域化创新产品如东南亚"麻辣牛奶锅"、中东"玛莎拉鸡肉" [4] - 供应链难题:新加坡80%食材需空运;泰国要求食品原料本土生产倒逼品牌自建工厂 [6] - 政策壁垒:新加坡禁售血制品,澳大利亚检疫严格,各国法规标准不一增加合规成本 [7] 生态构建与创新实践 - 产业协同:霸王茶姬强调需全产业链协同出海,形成规模效应 [9] - 供应链创新:海底捞采用"中央厨房+本地采购"模式;喜茶在英、马等多国建仓库 [9][10] - 技术赋能:美团推出AI智能体服务全球餐饮市场,发布国际化榜单 [10] 未来发展方向 - 从文化输出到文化共创:杨国福在欧洲门店融入书法、漆扇等东方艺术元素 [5] - 形成"出海-学习-反哺"闭环:库迪咖啡将海外经验反哺国内创新 [11] - 构建"本土共生"体系:需政策引导、全产业链协同与企业深度本土化结合 [12]
【IPO前哨】巴奴赴港上市,能否超越海底捞与呷哺呷哺?
搜狐财经· 2025-07-08 19:52
主打川渝火锅的巴奴,却是从河南起家。其创始人于2001年在河南安阳开设第一家火锅店,并以此为据点开始扩张。 近日,巴奴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计划赴港上市募资,用于拓展自营餐厅网络、提升业务管理和餐厅运营的数字化水 平、品牌建设、优化供应链以及用过营运资金和一般企业用途。 当前,在港股市场上市的火锅股有海底捞(06862.HK)、海底捞的海外业务特海国际(09658.HK),以及呷哺呷哺 (00520.HK),市值分别为824亿港元、102亿港元和8.6亿港元。 对比于大众火锅海底捞和主打性价比的呷哺呷哺,定位品质火锅的巴奴在资本市场又能否取得更高品质的定位? 巴奴与海底捞及呷哺呷哺的市场定位 巴奴以"毛肚+菌汤"为招牌产品,人均消费在120元(单位人民币,下同)以上,全部餐厅均采用直营模式经营,截至2024 年底,其拥有145家直营门店,覆盖全国39个城市,其中二线城市占比最大,达到55%。 海底捞定位为大众火锅,人均消费90-100元,以服务著称,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优质就餐体验,目标客户群体广 泛。作为火锅行业的龙头企业,门店数量众多,不仅遍布全国,还遍布全球各大洲的主要市场。2024年末大中华区 ...
海底捞开卖铁锅炖,人均65元,还有扭秧歌表演......
36氪· 2025-07-04 20:17
公司动态 - 海底捞旗下子品牌"苗师兄"推出新店型"苗师兄铁锅炖·新派东北菜",瞄准铁锅炖品类,目前在郑州开设首家门店 [1] - 新店型产品SKU约60款,涵盖铁锅系列、手工面点、东北特色菜等,人均消费60+元 [2] - 招牌铁锅系列包括炖大鹅、土鸡松茸炖榛蘑等4款产品,70%以上食材源自东北长白山地区 [4][6] - 门店提供东北特色菜品如锅包肉、摇滚大拉皮等,并设有透明食材展示柜突出原料地域特色 [4][6] - 饮品甜品包含东北大白梨、冻梨果汁汽水等地方特色产品,强化地域主题 [6] 运营策略 - 延续海底捞特色服务,每晚安排员工扭秧歌等东北民俗表演,设置菜品开盖仪式和互动环节 [8] - 强调现制现做,铁锅炖"锅锅现炖",面点现场手工制作并通过开放式窗口展示 [6][8] - 提供免费饮料、冰糖葫芦及冰粉DIY区增强顾客参与度,打造"年轻有趣"的用餐氛围 [8] - 新店开业1个月即登上郑州东北菜打卡人气榜榜首,30天内超1000人打卡 [15] 品牌发展历程 - 品牌2020年以"鲜炒鸡"起家,曾是海底捞副牌矩阵中表现亮眼的"黑马" [16] - 2021年升级为"鲜炒鸡+烧烤酒馆"复合业态,延长营业时间试水宵夜市场 [16] - 2023年推出"功夫炒鸡+美蛙鱼头"组合,同年切入高校市场推出香锅拌饭系列 [17][19] - 2024年初迭代为香锅品类,8月转型"鱼虾锅烧烤"模式,截至2月门店达15家 [19] - 最新转型铁锅炖是品牌第5次重大模式调整,体现持续探索多品类发展的策略 [16][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