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06862)

搜索文档
烘焙“速生速死”魔咒下,海底捞跳“火坑”?
36氪· 2025-04-07 19:57
文章核心观点 烘焙赛道新玩家不断涌入,但行业更新换代快,老牌面包品牌面临中年危机,新网红品牌虽发展迅速但生命周期短,各品牌需应对市场变化和竞争压力 [1][6][11][13] 海底捞跨界烘焙 - 海底捞将于“五一”前在杭州西湖银泰开“SHUA BAKERY”面包店首店,目前门店正在装修 [1] - 海底捞为鼓励内部创新推出“红石榴计划”,已孵化11个餐饮子品牌 [1] - 2024年海底捞营业收入427.55亿元,同比上升3.1%;净利润47.00亿元,同比增长4.6%;核心经营利润62.30亿元,同比上升18.7%,业绩增速放缓 [1] - 截至2024年12月,烘焙赛道新增门店10.3万家,关店9.5万家,净增8000家 [1] 新网红品牌涌现 - 黄油年糕成烘焙行业单品新晋顶流,泸溪河黄油年糕上市43天累计售出2000万个,平均每日售出近50万个 [2] - 来自武汉的“UH祐禾”、南京的One Bagel一个贝果、济南的“石头先生的烤炉”等高端面包品牌进驻北京商圈成新晋排队王 [2] - 网红品牌主打现烤现卖,颜值高,招牌产品售价20 - 40元,门店人满为患 [3] - 祐禾全国门店100多家且全为直营店,对标BC,产品毛利50% - 60%,烘焙行业一般毛利至少50%以上 [3] - 一个贝果全国开200多家连锁门店,开放加盟,产品毛利润达75%,刨除成本净利润约45% [4][5] 老网红跌落神坛 - 原麦山丘曾是高端面包代表,2015年13家门店月流水百万,西单门店月营业额300万,2017年获B轮融资,年流水过亿 [6] - 现原麦山丘用户流失严重,销售额下降约三分之一,门店数量停滞,部分商圈门店闭店,早餐店关门 [6][7] - 原麦山丘被质疑用冷冻预制面团,且美团小象超市有低价“买一送一”活动 [7] - 爸爸糖2024年前销量不错,现销售额接近腰斩,全国400多家门店,主要靠加盟 [7][8] - 爸爸糖认为烘焙行业竞争大,产品同质化严重,面包定价高,用户购买力不足 [8] 烘焙赛道“围城” - 2024年桃李面包营收60.87亿元,同比下降9.93%,净利润连续四年下滑,销量少卖4万吨 [9][10] - 克莉丝汀去年底退市,巅峰时全国超1000家门店,最后全部关停 [10] - 爸爸糖调整战略,有常规门店和社区型门店,推小克重面包和季节新品 [11] - 新网红品牌发展思路是爆品逻辑、爆发式增长,快速更换品牌抢占市场 [11] - 咖啡、奶茶等新茶饮品牌“茶饮 + 烘焙”模式抢夺高端烘焙顾客群 [12] - 2元面包店除低价面包外,增加高客单价蛋糕产品,对高端烘焙形成围剿 [12] - 2024年我国烘焙食品行业市场规模预计达3360亿元,行业更新换代频率高 [12][13]
海底捞告别狂飙:主品牌门店规模微降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04 09:24
行业现状 - 整个餐饮业面临增长压力,客单价下滑成行业性态势 [1][8][9] - 2024年达美乐中国订单均价82.1元,同比下滑5.4%;太二/怂火锅/九毛九人均消费71/103/55元,同比降低4/10/3元 [10] - 2024年九毛九旗下太二/怂火锅/九毛九品牌收入分别为44.09/8.94/5.46亿元,同比下滑1.4%/增长11.1%/下滑13.2%;呷哺呷哺集团营收47.548亿元,同比下滑9.7%,净亏损4.007亿元 [1] 海底捞业绩表现 - 2024年海底捞营收427.5亿元,同比增长3.1%;归母净利润47.08亿元,同比增长4.7%;但下半年营收212.64亿元,同比下滑5.8%,归母净利润26.7亿元,同比增长19.3% [3][4] - 2024年末海底捞餐厅数量合计1368家,包括自营1355家、加盟3家,2023年门店数为1374家 [5] - 2024年海底捞中国内地整体客单价为95.7元,2023年为97.3元,各线城市客单价均下滑 [8] - 2024年海底捞归母净利润率11.0%,同比增长0.1pct,为上市以来最高;核心经营利润率同比增长14.6%,毛利率62.1%,同比增长3.0pct [12] - 2024年海底捞整体翻台率为4.1次/天,同比增长0.3次/天,各线城市翻台率均有增长 [16] - 2024年海底捞同店销售同比增长3.6%,各线城市同店收入均保持增长 [18] 海底捞盈利增长动力 - 供应链优势、牛羊肉类原材料价格下行以及门店管理减少耗损 [13] - 深化规模化采购机制,提升成本控制 [15] - 推行多管店模式,降低单店管理成本和用工成本 [16] - “连住利益,锁住管理”模式提高门店经营积极性 [17] 海底捞扩张策略 - 2025年开店延续自下而上的稳健策略,关注门店质量而非数量增长,强化现有门店运营质量管控 [20] - 2024年新开自营门店59家,关闭低效门店70家,2025年保持稳健开店速度 [20] - 2025年以自营门店为核心,优化加盟政策,关注加盟质量而非数量扩张,不设具体拓店数量目标 [21] - 对加盟申请保持审慎态度,严格审核评估,加盟申请70%以上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 [22] 海底捞新品牌发展 - 推出“红石榴计划”鼓励孵化新品牌,截至2024年末在营创业项目有11个,2025年初推出新品牌并探索烘焙领域 [23] - 构建多品牌创新机制,激发全员创新活力,构建多管店供应链与商铺选择的能力壁垒 [23]
海底捞变“小”,年轻人正在把火锅吃成快餐
36氪· 2025-04-02 10:00
文章核心观点 海底捞增设小火锅、小份菜,小火锅契合单身经济和“平替经济”趋势,火锅快餐化趋势明显,餐饮品牌需创新争夺消费者到店频次和消费意愿 [1][9][15] 海底捞小火锅小份菜情况 - 部分海底捞门店增设小锅和小份菜,小锅有8款特色锅底,价格16 - 22元 [1] - 小份菜不同于半份菜,有荤菜35款、素菜18款、小吃3款,官方持续更新 [3] - 部分区域门店官宣点大锅可选小份菜,点小锅也能吃大份菜,就餐可积累捞币等,小份菜仅工作日9点 - 17点有,部分门店试行 [4][6] - 顾客反馈良好,此前福建海底捞试点推广,后更多门店跟进 [6] 小火锅消费趋势 - 单身经济繁荣,“一人食”需求增长,小火锅“一人一锅”契合年轻人独立、快捷用餐需求 [9] - 小火锅是“平替经济”表现,消费者注重“物有所值”,追求高性价比 [11] - 火锅快餐化趋势明显,市井小火锅崛起,多种品牌推出外卖形式,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 [12] - 快餐火锅用“即点即走”模式抓住打工人痛点,2024年火锅午市订单量暴涨162%,客单价下跌23%,25 - 35岁群体占比68%,超7成选择“午间40分钟快食” [14] 餐饮品牌创新案例 - 海底捞听取顾客意见在西安开包间店,实现单店模型创新 [15] - 河北沧州海底捞门店为95后策划婚礼,提升服务体验 [16] - 太二酸菜鱼广州区域门店升级,推出活鱼等食材,改透明厨房,迎合消费趋势 [18] - 张亮麻辣烫1500平全球旗舰店人均45元,添加新品增加消费者选择性 [20]
这一次,不要学海底捞
虎嗅· 2025-04-01 14:19
文章核心观点 - 以海底捞两次危机事件为例,分析其危机处理方式的优劣,指出危机公关不应营销化,企业应在危机中优化组织、修复声誉 [11][39] 海底捞品牌与著作 - 《海底捞,你学不会》首版于2011年3月,销量突破百万册,是中小企业内训热门教材和中国商学院经典教学案例 [2] - 书中“双手改变命运”等核心理念构建出品牌叙事结构,在重大危机处理上体现一致性 [3] 海底捞后厨卫生问题危机处理 - 2017年8月25日,海底捞北京劲松店后厨卫生问题被曝光,公司迅速承认问题、发布致歉声明、承诺整改并公开检查结果,是危机处理典范 [5][6] - 该事件提升了行业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和投入,是行业提升的契机 [10] 海底捞上海某门店小便事件危机处理 - 今年2月24日,两名17岁男子在上海外滩海底捞包间向火锅内小便并上传视频,3月8日警方通报涉事男子被拘,海底捞首次回应称给未成年人机会,保留追究恶意传播者责任权利 [12][13] - 3月12日,海底捞二次回应,对涉事期间4109单顾客全额退款并支付10倍现金补偿,起诉涉事男子追究民事赔偿责任 [14][15] 对海底捞小便事件回应的建议 - 建议删除“恶意传播者”一词,因其难以界定,声称追究责任会站在网民对立面,应明确起诉对象或删除该词 [18][23] - 海底捞首次回应错判公众对未成年人行为的期待,有转换焦点、避重就轻嫌疑,存在三重角色错位,应归位并秉持共情、沟通等特质 [28][31] 危机公关营销化问题 - 危机公关营销化趋势愈演愈烈,企业应谨慎根据热搜和网民意见决策,舆论战核心是价值观和议题之争,不应迎合、摇摆,不要消费和营销危机 [39][42] - 公关解决关系、组织有效性等问题,不解决营销问题,危机就是危机,不应将公关作为营销手段 [51][55] 企业在危机中优化组织 - 企业应在危机中优化组织,出清结构性缺陷,修复组织声誉,举措包括撤销无价值业务部门、弥补运营管理缺陷等 [58][60] - 企业应重视社交媒体维护和投入,危机后营销活动和新品发布可正常进行 [63][64]
营收427.55亿、净利47亿,海底捞2024财报透露了哪些关键信息?
搜狐财经· 2025-03-31 19:16
文章核心观点 海底捞2024年业绩良好,收入和净利润连续两年增长,通过多方面创新和战略调整应对竞争,未来将持续探索多元化经营并寻求收购优质资产 [1][18] 业绩表现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427.55亿元,同比上升3.1%;净利润47亿元,同比增长4.6%;核心经营利润为62.3亿元,同比上升18.7% [1] - 2024年其它餐厅收入4.83亿元,同比增长39.6% [11] - 外卖收入增加20.4%至12.54亿元 [3][5] 门店情况 - 截至2024年底,海底捞品牌共经营1368家餐厅,其中自营餐厅中国大陆地区1332家,港澳台地区共23家,加盟餐厅共13家 [2] - 2024年8月实施“红石榴计划”,截至年末创立11个餐饮品牌、共计74家门店 [11] 经营策略 管理理念 - 坚持“一手抓顾客,一手抓员工”的管理理念、“双手改变命运”的核心价值观 [2] - 优化大区经理和店经理考核机制,赋予大区经理产品决策权,实行双管店、多管店模式 [9] - 推行专属客户经理工作,提升顾客满意度 [9] 运营模式 - 将更多主动权交予一线餐厅,鼓励差异化经营,以“强总部+灵活前线”模式平衡规模化与个性化 [4] 产品策略 - 根据不同地区饮食习惯和食材供应,调整上架菜品和小料台调料搭配,2024年推出超20款全国新品和超200款区域特色菜品 [4] - 采取“绝对好、相对便宜”的定价思路,门店执行差异化定价策略 [5] 场景创新 - 2024年推出包间店、亲子主题店、夜宵主题店、企业店等特色场景店,外送业务推出“一人食”精品快餐 [5] 商业模式创新 - 实施“红石榴计划”,鼓励孵化和发展餐饮新品牌 [11] - 2024年启动加盟业务,建立三轮筛选机制,从纯直营模式向“直营+加盟”双轮驱动战略升级 [16] 行业环境 - 2024年中国经济总体稳中有进,各地出台刺激消费政策,促进餐饮消费 [2] - 2024年全国餐饮收入55718亿元,增长5.3%;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15298亿元,增长3% [3] 未来布局 - 持续提升就餐体验、探索多元化经营策略、实施红石榴计划、探索加盟业务 [18] - 策略性寻求收购优质资产,丰富餐饮业务形态和顾客基础 [18] 顾客情况 - 2024年全年接待顾客4.15亿人次,日均客流量超110万人次,较上年增加4.5%,平均翻台率达4.1次/天 [4] - 截至2024年末,会员人数超1.8亿人,活跃会员数超5200万人,较去年提升8.8% [9] 财务指标 - 截至记者发稿,股价为17.86港元,换手率为0.37%,市盈(TTM)为19.58,总市值为995.52亿港元 [18] - 2024年市盈率回升至35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13] 分红情况 - 董事会将在股东周年大会上建议派发2024年度末期现金股息每股0.507港元 [2]
海底捞_2024 年下半年净利润因一次性因素和毛利率 beat ,部分被较高的销售、一般和行政费用抵消
2025-03-31 10:41
纪要涉及的公司 海底捞国际控股有限公司(Haidilao International),2001年成立,2018年9月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目标为中高端火锅市场,2022年12月分拆大中华区以外业务并以“Super Hi”之名单独上市 [12]。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428亿人民币,净利润47.08亿人民币,分别同比增长3%和5%;下半年营收213亿人民币,同比下降6%,净利润26.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9%;下半年营收低于预期5%,主要因自营海底捞门店净新开数量少于预期;下半年净利润超出预期5%,得益于金融资产一次性收益、门店从自营转加盟,以及下半年毛利率达63.2%(同比提升4.2个百分点,高于预期2.2个百分点),不过被销售及行政开支比率48.4%(高于预期1.6个百分点)部分抵消;下半年净利率达12.5%,为2018年以来最高;2024年股息支付率为95%,与上半年持平 [1][5]。 - **运营亮点** - 2024年平均翻台率提升至4.1次/天(2023年为3.8次/天),下半年为4.0次/天,低于23H2的4.3次/天和24H1的4.2次/天,主要受9 - 12月压力影响 [2][5]。 - 2024年人均消费97.5元,较2023年的99.1元略有下降,下半年较上半年略有改善;管理层表示未来将维持人均消费稳定,并根据位置和时段实施差异化策略 [2][5]。 - 2024年新开62家门店(59家自营店和3家加盟店),关闭70家门店;截至2024年有13家加盟店,其中10家由自营店转换而来,3家为新开业;70%的加盟申请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或城镇 [2][5]。 - 多品牌战略方面,截至2024年运营11个小品牌共74家门店;超40家延庆烧烤餐厅月均单店销售额80万元,多数盈利;管理层称还有几个品牌有增加门店的潜力 [2][5]。 - **公司展望** - 管理层维持2025年开设MSD%新海底捞门店的指引,截至2月已签订41家新门店合同 [3][5]。 - **估值调整** - 基于DCF的目标价从19.35港元上调至20.66港元,原因是将估值基础向前滚动一年,不过部分被下调2025 - 2026年净利润预测2 - 4%所抵消;评级为“买入” [4][5]。 - **风险提示** - 行业风险包括宏观经济因素恶化影响消费者支出、商品和劳动力成本上升、食品安全事件 [13]。 - 公司下行风险包括激进扩张策略导致餐厅间的相互竞争、来自当地火锅店和火锅超市的竞争、不适应外卖业务 [1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交易数据和关键指标**:2025年3月26日股价17.62港元,52周股价范围为20.40 - 11.80港元,市值982亿港元/126亿美元,已发行股份55.74亿股,自由流通股占比7%,日均成交量2461.2万股,日均成交额3.904亿港元,2025年12月预期普通股股东权益112亿人民币,市净率8.0倍,净债务与EBITDA比率为NM [5][6]。 - **盈利预测调整**:2025 - 2027年摊薄后每股收益预测分别下调2%、4%、6% [5][7]。 - **预测回报**:预测价格升值17.3%,预测股息收益率5.6%,预测股票回报率22.8%,市场回报假设11.1%,预测超额回报11.7% [11]。 - **分析师信息**:Samuel Wang、Christine Peng、Viola Yang为报告分析师 [5][8]。
海底捞(06862):2024全年业绩点评:客单价企稳回升,红石榴计划开启二次成长曲线
浙商证券· 2025-03-30 21:1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海底捞“买入”评级 [3][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海底捞业绩增长超预期,核心经营质量提升,客单价企稳回升,翻台率持续向上,红石榴计划打开二次成长天花板,未来数年核心经营质量有望进一步提升 [1][2] - 考虑公司开店前景广阔,内部管理提升初现成效,预计2024 - 2026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1%/13%/10%,对应PE估值分别为18/16/14倍,应享受估值溢价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表现 - 2024年全年公司实现收入428亿元(yoy+3%),归母净利润47亿元(yoy+5%),核心经营利润62亿元(yoy+19%),业绩增长源于翻台率同比提升 [1] - 2024全年分红率约95%,为上市以来最高,当前动态年化股息率约5% [1] 客单价与翻台率 - 2023H2客单价下探至约95元,2024年以来逐步回升,2024全年翻台率4.1,高于2023年的3.8 [1] - 品牌定位契合“精神消费”需求,展望2025年,客单价有望继续企稳抬升,翻台率有望持平或超越2024年 [1] 开店情况 - 主品牌翻台率维持高位,长期开店空间广阔,预计2025年全年有望实现至少中单位数增速的新开店 [1] - “红石榴计划”推出,鼓励孵化新品牌,截止24年末新品牌已合计拥有74家门店,可与多管店模式形成协同效应,打开公司长期成长性 [1] 核心经营质量 - 2024年公司核心经营利润率同比提升2pcts,毛利率同比提升约3pcts,折旧摊销及财务相关费用占比同比大幅改善约1pcts [2] - 展望2024H2及未来数年,折旧摊销费用率有望进一步优化,核心经营质量有望继续提升 [2]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公司2024 - 2026年实现归母净利润52/59/6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13%/10%,对应PE估值分别为18/16/14倍 [3] 财务摘要 |指标|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42755|45538|49811|54079| |(+/-) (%)|3%|7%|9%|9%|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4708|5209|5873|6490| |(+/-) (%)|5%|11%|13%|10%| |每股收益(元)|0.87|0.93|1.05|1.16| |P/E|19|18|16|14|[11] 三大报表预测值 -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对2024 - 2027年相关财务指标进行了预测,包括流动资产、现金、应收账款及票据等多项内容 [12] - 主要财务比率涵盖成长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方面的指标预测 [12]
剥开海底捞“红石榴计划”:开启一场内部人才选拔赛,子品牌的发展遵循市场选择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3-30 15:27
文章核心观点 - 2024年海底捞推出“红石榴计划”,希望内部创业孵化独立品牌,该计划是内部人才选拔赛,市场决定子品牌发展[1][2] 分组1:“红石榴计划”推出背景与目标 - 2024年海底捞迈入“三十而立”之年,在“啄木鸟计划”“硬骨头计划”带来复苏后,于8月推出“红石榴计划”,旨在将多个餐饮新品牌培养成独立且具广泛市场潜力的子品牌[1][3] 分组2:“红石榴计划”解决的问题与模式 - 计划推动“管双店”和“管多店”模式落地,让店经理管理原门店及主品牌门店和创业品牌,为员工提供晋升机会,解决人才短缺问题[3] - 公司内部选项目注重可复制性和符合经济趋势的高质价比品类,因可复制门店能覆盖更广泛市场并提供晋升机会[3] 分组3:“红石榴计划”旗下子品牌情况 - 财报显示海底捞旗下已有“焰请烤肉铺子”等11个子品牌,累计开设74家门店[7] 分组4:“红石榴计划”项目评估与标准 - 创业委员会负责评估新项目可行性,考量项目需具备高度可复制性、符合经济趋势、具备高质价比、融入数字化运营、产品研发过关、保障食品安全等[8] 分组5:“红石榴计划”激励与责任机制 - 激励机制分为股权激励、分红激励和薪酬保障,符合要求的创业团队可获股权,创始人和管理团队能享受分红[9] - 创始人权责利统一,享受收益同时承担项目失败责任,按比例承担损失,比例与股权激励阶段性挂钩[9] 分组6:“红石榴计划”项目关停机制 - 触发特定条件项目可能被叫停,创始人可主动关停,公司也会根据数据评估,有三个月、六个月、一年综合复盘机制[9]
海底捞:2024年业绩公告点评:成本优化,业绩超预期-20250328
东吴证券· 2025-03-28 08: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27.55亿元、净利润47.0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4%、4.65%,2024H2实现营业收入212.64亿元、净利润26.70亿元,同比分别下降5.78%、增长19.14%,全年分红率95%,对应股息率5% [7] - 翻台率提升带动收入增长,客单价企稳,2024年餐厅经营收入、海底捞餐厅经营收入分别为408.81亿元、403.9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2.9%,主要系日均翻台率提升拉动,2024年海底捞门店数同比减少6家,日均翻台率同比增加0.3至4.10次/天,年度服务顾客总量同比增长4.47%至4.15亿人次,客单价同比下降1.77%至97.5元/人,但2024H2以来客单价环比企稳 [7] - 高线城市增速趋缓,下线城市韧性充足,2024年海底捞餐厅于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及以下城市收入同比分别为-0.53%、+0.57%、+6.71%,占比为17.72%、38.86%、40.05%,从门店净进入/退出数量来看,2024年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数量同比分别减少12家、7家、持平,退出门店或多为高线城市的非同店,单店收入而言,2024年三个类型门店分别为0.33亿元、0.30亿元、0.28亿元 [7] - “红石榴”计划成效兑现,创新孵化效果佳,截至2024年末,集团内部创立11个餐饮品牌、74家门店,覆盖不同的消费场景,2024年其他餐厅经营收入达4.83亿,同比提升39.6% [7] - 2024年业绩超市场预期,得益于成本端优化,2024年公司核心净利润率同比增加1.91pct至14.57%,原材料、员工薪酬、物业租金、折旧摊销占收入的比例同比分别-2.96、+1.55、+0.12、-1.12pct,降本成效逐步兑现、原材料及易耗品采购价格明显降低,展望2025年,公司或将持续强化其供应链及成本管控能力,为业绩夯底 [7] - “红石榴”计划与开放加盟的策略落地,新品牌、新门店加速扩充,期待其孵化效果,同时公司持续强化供应链及成本管控能力,或带来利润端进一步改善,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52.59亿元、56.38亿元、61.67亿元,同比增长11.69%、7.22%、9.37%,EPS分别为0.94元、1.01元、1.11元,对应当前PE16.44x、15.33x、14.02x,维持“买入”评级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盈利预测与估值 |项目|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41453|42755|45612|48793|51761| |同比(%)|33.55|3.14|6.68|6.97|6.08|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4499|4708|5259|5638|6167| |同比(%)|227.33|4.65|11.69|7.22|9.37| |EPS - 最新摊薄(元/股)|0.81|0.84|0.94|1.01|1.11| |P/E(现价&最新摊薄)|19.21|18.36|16.44|15.33|14.02|[1] 市场数据 - 收盘价(港元):18.68 - 一年最低/最高价:11.42/20.90 - 市净率(倍):9.98 - 港股流通市值(百万港元):104,122.32 [5] 基础数据 - 每股净资产(元):1.87 - 资产负债率(%):54.27 - 总股本(百万股):5,574.00 - 流通股本(百万股):5,574.00 [6] 财务预测表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流动资产(百万元)|13,024.16|18,421.29|24,736.83|31,396.74| |非流动资产(百万元)|9,757.10|9,641.08|9,538.47|9,406.66| |资产总计(百万元)|22,781.26|28,062.37|34,275.30|40,803.40| |流动负债(百万元)|7,103.82|7,131.85|7,713.05|8,082.44| |非流动负债(百万元)|5,259.94|5,259.94|5,259.94|5,259.94| |负债合计(百万元)|12,363.76|12,391.79|12,972.99|13,342.38| |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百万元)|10,433.79|15,692.47|21,330.84|27,497.56|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42,754.69|45,612.30|48,792.81|51,760.82| |经营利润(百万元)|5,859.13|7,206.74|7,758.06|8,385.25| |利润总额(百万元)|6,624.06|6,993.48|7,571.57|8,381.04| |净利润(百万元)|4,700.28|5,253.09|5,631.72|6,158.71|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4,708.08|5,258.68|5,638.37|6,166.73| |经营活动现金流(百万元)|0.00|5,146.06|6,436.57|6,429.91| |投资活动现金流(百万元)|0.00| - 14.92| - 4.34|1,379.46| |筹资活动现金流(百万元)|0.00| - 720.00| - 720.00| - 750.00| |现金净增加额(百万元)|0.00|4,411.14|5,712.23|7,059.37| |每股收益(元)|0.84|0.94|1.01|1.11| |每股净资产(元)|1.87|2.82|3.83|4.93| |ROIC(%)|36.45|37.36|29.77|25.07| |ROE(%)|45.12|33.51|26.43|22.43| |销售净利率(%)|11.01|11.53|11.56|11.91| |资产负债率(%)|54.27|44.16|37.85|32.70| |收入增长率(%)|3.14|6.68|6.97|6.08| |净利润增长率(%)|4.65|11.69|7.22|9.37| |P/E|18.36|16.44|15.33|14.02| |P/B|8.28|5.51|4.05|3.14| |EV/EBITDA|11.23|10.04|8.50|6.99|[8]
海底捞(06862):2024年业绩公告点评:成本优化,业绩超预期
东吴证券· 2025-03-28 08:0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27.55亿元、净利润47.0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4%、4.65%,2024H2实现营业收入212.64亿元、净利润26.70亿元,同比分别下降5.78%、增长19.14%,全年分红率95%,对应股息率5% [7] - 翻台率提升带动收入增长,客单价企稳,2024年餐厅经营收入、海底捞餐厅经营收入分别为408.81亿元、403.9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2.9%,主要系日均翻台率提升拉动,年度服务顾客总量同比增长4.47%至4.15亿人次,客单价同比下降1.77%至97.5元/人,但2024H2以来客单价环比企稳 [7] - 高线城市增速趋缓,下线城市韧性充足,2024年海底捞餐厅于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及以下城市收入同比分别为-0.53%、+0.57%、+6.71%,占比为17.72%、38.86%、40.05% [7] - “红石榴”计划成效兑现,创新孵化效果佳,截至2024年末,集团内部创立11个餐饮品牌、74家门店,覆盖不同的消费场景,2024年其他餐厅经营收入达4.83亿,同比提升39.6% [7] - 2024年业绩超市场预期,得益于成本端优化,2024年公司核心净利润率同比+1.91pct至14.57%,原材料、员工薪酬、物业租金、折旧摊销占收入的比例同比分别-2.96、+1.55、+0.12、-1.12pct,降本成效逐步兑现、原材料及易耗品采购价格明显降低 [7] - 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52.59亿元、56.38亿元、61.67亿元,同比增长11.69%、7.22%、9.37%,EPS分别为0.94元、1.01元、1.11元,对应当前PE16.44x、15.33x、14.02x [1][7] 相关目录总结 盈利预测与估值 |项目|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41453|42755|45612|48793|51761| |同比(%)|33.55|3.14|6.68|6.97|6.08|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4499|4708|5259|5638|6167| |同比(%)|227.33|4.65|11.69|7.22|9.37| |EPS - 最新摊薄(元/股)|0.81|0.84|0.94|1.01|1.11| |P/E(现价&最新摊薄)|19.21|18.36|16.44|15.33|14.02| [1] 市场数据 - 收盘价18.68港元 - 一年最低/最高价11.42/20.90港元 - 市净率9.98倍 - 港股流通市值104,122.32百万港元 [5] 基础数据 - 每股净资产1.87元 - 资产负债率54.27% - 总股本5,574.00百万股 - 流通股本5,574.00百万股 [6] 财务预测表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流动资产(百万元)|13,024.16|18,421.29|24,736.83|31,396.74| |非流动资产(百万元)|9,757.10|9,641.08|9,538.47|9,406.66| |资产总计(百万元)|22,781.26|28,062.37|34,275.30|40,803.40| |流动负债(百万元)|7,103.82|7,131.85|7,713.05|8,082.44| |非流动负债(百万元)|5,259.94|5,259.94|5,259.94|5,259.94| |负债合计(百万元)|12,363.76|12,391.79|12,972.99|13,342.38| |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百万元)|10,433.79|15,692.47|21,330.84|27,497.56|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42,754.69|45,612.30|48,792.81|51,760.82| |经营利润(百万元)|5,859.13|7,206.74|7,758.06|8,385.25| |利润总额(百万元)|6,624.06|6,993.48|7,571.57|8,381.04| |净利润(百万元)|4,700.28|5,253.09|5,631.72|6,158.71|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4,708.08|5,258.68|5,638.37|6,166.73| |经营活动现金流(百万元)|0.00|5,146.06|6,436.57|6,429.91| |投资活动现金流(百万元)|0.00|(14.92)|(4.34)|1,379.46| |筹资活动现金流(百万元)|0.00|(720.00)|(720.00)|(750.00)| |现金净增加额(百万元)|0.00|4,411.14|5,712.23|7,059.37| |每股收益(元)|0.84|0.94|1.01|1.11| |每股净资产(元)|1.87|2.82|3.83|4.93| |ROIC(%)|36.45|37.36|29.77|25.07| |ROE(%)|45.12|33.51|26.43|22.43| |销售净利率(%)|11.01|11.53|11.56|11.91| |资产负债率(%)|54.27|44.16|37.85|32.70| |收入增长率(%)|3.14|6.68|6.97|6.08| |净利润增长率(%)|4.65|11.69|7.22|9.37| |P/E|18.36|16.44|15.33|14.02| |P/B|8.28|5.51|4.05|3.14| |EV/EBITDA|11.23|10.04|8.50|6.99|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