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携程集团(09961)
icon
搜索文档
大摩闭门会-入境游前景及投资机会
2025-09-15 09:49
行业与公司 * 入境旅游行业及航空、酒店、零售等相关子行业[1][2][4] * 涉及公司包括航空公司(三大航、国泰航空)、酒店集团(万豪、凯悦、希尔顿、洲际、华住、亚朵)、零售商(华润置地、恒隆地产、中免集团)、在线旅游平台(携程)[2][10][13][14][17][18][22] 核心观点与论据:入境游发展趋势与重要性 * 2025年上半年外籍游客增速达30% 旅游服务出口增速近70% 6月旅游业出口美元值已达疫情前160% 年同比增长近50%[1][2] * 北京 上海外国游客入境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同比增长率在30%-40%之间[1][2] * 未来十年入境旅游收入累计或达2-4万亿美元 对GDP贡献率或从不足1%提升至近2%[1][4] * 中国商品出口占全球比重超15% 但服务业出口占比偏低(疫情前约6% 目前不到5%) 提升空间巨大[1][4] * 扩大免签入境范围 AI技术减少语言障碍 支付便利性提高 航空连通性快速恢复等软硬件措施共同推动发展[1][5] 核心观点与论据:航空业 * 国际航线产能扩张和收益增加 但面临波音空客交付能力不足 新飞机短缺 发动机及维修产能不足等挑战[1][6][7] * 高产能利用率下需求结构恶化(价格不敏感商务公务出差比例下降) 价格弹性不足[1][7] * 预计客座率达80%-89%拐点时 价格拐点将到来 随后迎来快速周期性拉升[8] * 建议持有航空股 等待价格拐点 三大航处于盈亏平衡线附近 未来上行空间大于已具高利润率的国泰航空[8][22][23] 核心观点与论据:酒店业 * 2024年入境游为酒店业带来约150亿美元收入(占总消费15%) 预计2034年达650亿美元[2][9] * 高端酒店显著受益 外国游客平均每晚消费900元人民币 是本地游客(300元)的2-3倍[10] * 2025年上半年全国RevPAR同比下降5% 但奢华及超高端酒店降幅仅2%-4% 有限服务经济型酒店降幅达8%-10%[10][11] * 7月旅游旺季中高端奢华酒店RevPAR实现同比增长2% 深圳因北上港澳游客增加成为上半年RevPAR唯一正增长(+4%)的内陆城市[10][11] * 国际连锁品牌在中国扩展迅速 中国市场占其全球开店量30%以上 万豪85%中国业务为高端品牌 凯悦为65%[10][12][13] * 国际酒店公司收入增长驱动来自开店数量增长 直接影响股票估值倍数 入境游占其中国业务量15%-20%[2][14] * 华住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入境游客增长均超100% 但华住亚朵入境游客比例仍较低(不到1%)[14] 核心观点与论据:零售业与OTA * 入境游对零售业有显著正面影响 中国商品价格比国外便宜20%-50% 服务质量好[16] * 即买即退政策推广 全国前20大购物中心中17个提供此项服务 上海杭州深圳上半年退税零售额增长72%-160%[16] * 海南自贸港将于2025年12月18日开放 将进一步推动消费[16] * 推荐华润置地 恒隆地产等购物中心和中免集团(长期看好)[2][17] * 携程入境游业务收入占比约2% 增速达三位数 主要来自亚太地区[2][18] * 携程海外业务净亏损率10%-15% 具季节性波动 2024年第三季度接近盈亏平衡 预计2027年实现盈亏平衡[20] * 携程计划使海外及出境业务收入占比达50% 长期看入境业务是毛利率提升重要驱动力[21] 其他重要内容 * 国际货运盈利处于高点且存在贸易摩擦不确定性[23] * 华住拥有多品牌(如施伯格 城际 喜悦 花间堂)在高端领域具竞争力 亚朵主要专注有限服务 更受益于港澳游客(广东福建沿海)[15] * 携程通过Trip.com平台推广 提供SIM卡 支付解决方案 火车票 翻译工具 高端私家团 免费一日游等多种服务[19]
反内卷牛或成为行情上行新动力
华创证券· 2025-09-12 13:44
核心观点 - "反内卷牛"成为驱动牛市上下半场切换的重要契机,推动行情从流动性驱动的上半场转向基本面驱动的下半场,实现估值和业绩双驱动 [2][11] - 7月财经委会议标志政策拐点,"反内卷"从高层喊话转向中央政策制定和地方加速执行,类比2015年供给侧改革,有望推动通胀回归 [2][11] - 8月PPI同比-2.9%企稳回升,环比由跌转平,结束连续8个月下行,结构上煤炭和黑色金属价格由跌转涨 [2][11] - 地方财政好转为政策执行提供底气,1-8月TOP100房企拿地总额同比增28%,全国土地成交总价增0.9%,1-7月土地出让收入累计同比收窄至-4.6% [2][14] - 政策节奏先供给出清后需求刺激,未来一年基建、消费、制造领域有望迎来增量需求 [3][16] 一、"反内卷牛":驱动牛市上下半场切换的重要契机 - 牛市逻辑切换:上半场金融再通胀(流动性宽松推升估值),下半场实物再通胀(估值业绩双驱动),"反内卷"成为切换拐点 [11] - 通胀数据改善:8月PPI环比由负转平,煤炭开采环比从-1.5%升至2.8%,黑色采选从-1.1%升至2.1%,黑金冶炼从-0.3%升至1.9% [2][11] - 财政支撑增强:地方财政压力缓解,土地市场回暖,1-8月TOP100房企拿地总额同比增28%,土地出让收入降幅收窄 [2][14] - 政策节奏借鉴:先供给后需求,避免日本式"僵尸企业"问题,未来基建("两重"项目)、消费(数字消费)、制造(出海)均有抓手 [16] - 全球背景:全球FDI流出规模从2021年2万亿美元降至2024年1.6万亿美元,中国制造业产出占全球比重近30%,具备竞争优势 [16][31] 二、近两月变化:自上而下政策决心加强,自下而上企业配合度提升 - 政策决心强化:从行业协会自律转向部委介入,工信部9月9日强调"绝不能容忍非理性竞争毁掉产业",央地联动部署光伏、新能源汽车、外卖平台政策 [4][29] - 中央层面升级:工信部等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依法治理光伏低价竞争,引导地方有序布局产能 [29][32] - 地方积极响应:四川光伏企业停产减产,广东义乌快递提价,贵州约谈平台企业,安徽推动汽车、光伏产业链整合 [4][32] - 企业配合度提升:大全能源多晶硅产量同比降60%并主动减产,协鑫科技讨论多晶硅收储方案,长城汽车倡导反内卷理念 [5][33] - 行业自律推进:光伏、汽车、电商平台头部企业发文表态抵制恶性竞争,配合政策导向 [33][36][37] 三、行业比较:哪些受益反内卷,哪些行业供给偏紧 - 反内卷受益行业:从国企占比、行业集中度、价格弹性、税收、就业五个视角筛选,重点关注玻璃玻纤、煤炭、能源金属、水泥、商用车、风电设备 [6][38] - 供给偏紧行业:库存高、CAPEX高、产能利用率低、价格水平低的行业,包括周期(工业金属、钢铁、石化)、消费(纺服、农业、轻工)、科技制造(物流、医药、机械、光学光电子) [6][41] - 具体筛选结果:5视角筛选4次的行业包括玻璃玻纤、煤炭开采、焦炭、水泥、能源金属、基础建设、商用车、风电设备、装修装饰、酒店餐饮、白酒 [38] - 内卷程度指标:以存货同比、资本开支/折旧摊销、总资产周转率、毛利率衡量,供给侧综合得分高的行业供给更紧 [41][42] - 需求弹性潜力:供给偏紧行业在需求和政策信号下有望实现更大向上弹性,如工业金属、纺服、物流、光学光电子等 [6][41]
财通证券:首予携程集团-S(09961)“买入”评级 出入境及国际业务成为重要增长引擎
智通财经网· 2025-09-12 11:37
财务业绩与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620亿元/712亿元/809亿元 [1] - 预计2025-2027年Non-GAAP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4亿元/224亿元/256亿元 [1] 业务表现与复苏情况 - 出境游业务GTV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20% [1] - 机票订单量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5% [1] - 酒店住宿订单量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0% [1] - 度假业务订单量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70%以上 [1] 竞争壁垒与行业地位 - 公司在供应链、用户心智及全球化资源整合方面建立深厚竞争壁垒 [1] - 公司是国内OTA行业龙头 [1] 增长驱动因素 - 国内旅游市场复苏为国内业务增长提供稳定支撑 [1] - 出入境及国际业务成为中长期业绩增长核心驱动力 [1] - 免签政策推动入境游增长显著 [1] - 出入境游已成为公司重要开拓点 [1] AI技术应用与成效 - 公司2013年开启大模型研发并发布首个旅游垂类大模型产品 [2] - 2024年发布AI驱动的"旅行热点"和"口碑榜"内容产品 [2] - 推出大模型"携程问道"和AI旅行助手"TripGenie" [2] - 智能客服等应用已节省20%人力成本 [2] - AI辅助内容生产工具将商家内容制作时间从8.5分钟缩短至15秒 [2] - AI生产内容合格率超98.9% [2] - AI技术对内赋能降本增效,对外提升用户体验 [2]
财通证券:首予携程集团-S“买入”评级 出入境及国际业务成为重要增长引擎
智通财经· 2025-09-12 11:35
财务预测与业绩表现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620亿元、712亿元、809亿元,Non-GAAP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4亿元、224亿元、256亿元 [1] - 1Q2025出境游业务GTV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20%,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1] - 1Q2025机票订单量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5%,酒店住宿订单量恢复至80%,度假业务订单量恢复至70%以上 [1] 业务驱动因素 - 国内旅游市场复苏为公司国内业务增长提供稳定支撑 [1] - 出入境及国际业务成为中长期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1] - 出境游市场加速复苏,免签政策推动入境游增长显著 [1] 竞争壁垒与行业地位 - 公司作为国内OTA行业龙头,在供应链、用户心智及全球化资源整合等方面建立深厚竞争壁垒 [1] - 出入境游已成为公司的重要开拓点,为公司注入强劲的增长动力 [1] AI技术应用与效率提升 - 公司2013年开启大模型研发,发布首个旅游垂类大模型产品 [2] - 2024年发布基于AI驱动的"旅行热点"和"口碑榜"内容产品,推出大模型"携程问道"、AI旅行助手"TripGenie"等创新应用 [2] - 1Q2025通过智能客服、司导服务监控等应用节省20%人力成本 [2] - AI辅助内容生产工具将商家内容制作时间从8.5分钟缩短至15秒,内容合格率超98.9% [2] - AI技术对内赋能降本增效,对外提升用户体验,有助于公司用户粘性与盈利能力的双重提升 [2]
政策红利不断叠加史上最长黄金周临近 出行链布局迎来新机遇(附概念股)
智通财经· 2025-09-12 07:26
政策红利与假期效应 -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多部门印发《关于加快入境旅游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包括六大方面共23条举措,涵盖优化签证通关政策、推进航旅融合、丰富产品供给等[1] - 广东省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发放文旅消费券,成都市分两轮发放共1000万元旅游住宿消费券,黄山市推出含200元消费券的旅游一卡通年票[1] - 商务部搭建促消费平台推进商旅文体健融合发展,多地推出类似优惠活动刺激文旅消费[1] 假期旅游市场表现 - 2025年国庆与中秋形成8天假期,叠加"拼假"政策可延伸至12天超长假期,创史上最长黄金周纪录[2] - 众信旅游报告显示,"十一"期间出游人数较去年激增130%,GMV增幅超120%,部分热门线路提前3个月售罄[2] - 途牛平台数据显示用户偏好9月底"抢跑"出游,出境短线方向日本、马尔代夫、印尼自由行产品预订火爆[3] 交通出行数据 - 航旅纵横数据显示,中秋国庆假期国内航线机票预订量超326万张,日均预订量同比增长26%[3] - 出入境航线机票预订量超116万张,日均预订量同比增长15%[3] - 中国东方航空7月客运运力投入同比上升7.39%,旅客周转量同比上升9.42%,客座率达84.76%[6] 行业前景与预测 - 摩根士丹利预计中国入境旅游零售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140亿美元增长至2034年600亿美元,增长超3倍,占比从10%提升至25%[3] - 中国消费电子品牌及泡泡玛特等全球崛起、具国际竞争力售价、政策支持免税购物优化体验为关键驱动因素[4] - 零售商、购物中心和免税运营商将最为受益于入境旅游零售市场增长[4] 相关公司业绩与动态 - 携程集团第二季业绩超预期,酒店业务增长胜预期,市占率持续提升,交银国际将目标价从591港元上调至653港元[5] - 华住集团第二季度总收入64.26亿元同比增4.52%,股东应占净利润15.44亿元同比增44.7%,上半年拟派发每股0.081美元股息[5][6] - 摩根士丹利下调中国中免2025-2027年每股盈利及收入预测,但目标价由55元上调至60元,预计海南自贸港启用后线下销售及利润率改善[6]
港股概念追踪 | 政策红利不断叠加史上最长黄金周临近 出行链布局迎来新机遇(附概念股)
智通财经网· 2025-09-12 07:17
政策红利与假期催化 - 广东省发布《关于加快入境旅游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 涵盖优化签证通关 航旅融合 产品供给等六大方面23条措施[1] - 多地发放文旅消费券刺激需求 广东省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 成都市发放1000万元旅游住宿消费券 黄山市推出含200元消费券的年票[1] - 商务部推进商旅文体健融合发展 政策持续利好旅游市场[1] 黄金周预订数据强劲 - 2025年国庆与中秋形成8天假期 叠加拼假可延伸至12天超长假期[2] - 众信旅游报告显示截至9月8日"十一"期间出游人数同比激增130% GMV增幅超120% 部分热门线路提前3个月售罄[2] - 途牛平台数据显示用户偏好9月底提前出行 出境游热度高涨 北京 上海 三亚 成都等为国内热门目的地 日本 马尔代夫 印尼等出境短线预订火爆[3] 交通出行数据增长 - 航旅纵横数据显示截至9月8日中秋国庆假期国内航线机票预订量超326万张 日均预订量同比增长约26%[3] - 出入境航线机票预订量超116万张 日均预订量同比增长约15%[3] - 东方航空7月客运运力投入同比上升7.39% 旅客周转量同比上升9.42% 客座率达84.76%[6] 入境旅游市场前景 - 摩根士丹利预测中国入境旅游零售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140亿美元增长至2034年600亿美元 增幅超3倍[3] - 入境旅游零售占整体市场份额预计从10%提升至25% 驱动因素包括全球品牌数量增加和购物体验优化[3] - 中国消费电子及泡泡玛特等品牌全球崛起 政策支持免税退税购物 零售商 购物中心和免税运营商将受益[4] 相关公司业绩表现 - 携程集团第二季业绩超预期 酒店业务增长胜预期 市占率持续提升 交银国际将目标价从591港元上调至653港元[5] - 华住集团第二季度总收入64.26亿元同比增长4.52% 股东应占净利润15.44亿元同比增长44.7% 上半年拟派发每股0.081美元股息[5][6] - 中国中免2025-2027年盈测遭摩根士丹利下调 目标价从55元上调至60元 预计海南自贸港启用后线下销售及利润率改善[6]
走进上海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
人民网· 2025-09-11 16:32
公司活动与设施展示 - 携程集团办公楼位于上海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 [1] - 携程集团探索中心接待来访者参观 [3] - 博世公司展厅位于上海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并接待来访者参观 [5][6][7] 区域经济示范区发展 - 上海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吸引企业入驻和参观活动 [1][3][5][6][7]
网曝女子花1万3报携程纯玩团遭强制购物,携程暂无回应
新浪科技· 2025-09-11 14:35
公司服务问题 - 携程平台销售云南六天五晚精品团产品存在虚假宣传 承诺全程无购物和纯玩体验但实际行程安排2家购物店并强制推销2个多小时[1] - 实际服务与承诺严重不符 包括将"大理一线海景房"降级为"望海房" 未兑现"洱海游船"项目 且游玩景点多为免费景点[1] - 游客实际游玩时间被压缩 购物安排导致无法按时用餐 人均支付费用达4500元(13500元/3人)[1] 公司危机处理 - 对消费者投诉态度敷衍 仅表示有相关人员处理 未给出具体解决方案[1] - 公司向文旅局提交情况说明但未与消费者达成和解 导致投诉升级至文旅主管部门[1] - 针对媒体问询未作出正式回应 存在公关应对缺失[1]
(活力中国调研行)上海多举措提升入境游体验 “软服务”成下一突破口
中国新闻网· 2025-09-11 13:17
入境游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携程平台入境游预订量同比增长超100% 全国入境人次同比增长30% [1] - 71%入境游客来自免签地区 受益于单方面或双方面免签、过境免签时间从144小时延长至240小时等便利政策 [1] 上海枢纽功能建设 - 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集聚企业4000余家 成为服务业对外开放重要窗口和长三角首个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 [1] - 上海持续发挥入境游首站功能 依托交通枢纽及经济金融国际地位吸引海外游客 [1] - 机场免费半日游服务升级为跨省市深度游 推出最长10天线路联动浙江江苏等省份 [1] 行业服务优化措施 - 针对日本韩国等客源国游客需求提供本地化解决方案 包括AI技术和7×24小时多语言客服 [2] - 为日本游客推荐智能马桶酒店 为穆斯林旅客筛选清真认证餐厅 [2] - 海外调研团队从酒店设施、交通接驳、景区服务等多维度提出优化建议 [2] 市场反馈与挑战 - 日本韩国游客高度评价中国文化底蕴、基础设施与安全环境 [2] - 语言服务缺失、预约难、支付不便成为影响外国游客体验的主要痛点 [2] - 中国景区硬件具备国际竞争力 但软服务仍需加快与国际接轨 [2]
(活力中国调研行)中国加速成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文旅业展现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中国新闻网· 2025-09-11 10:49
公司业绩与增长驱动 - 公司业绩大幅增长源于国内国际市场双轮驱动 国内文旅消费持续升级 高品质个性化产品需求旺盛 出入境旅游迎来强劲复苏 国际机票及酒店预订量不断恢复与增长成为核心增长引擎[1] - 公司国际订单超60%同比增长 在亚太地区深耕成果显著 证明中国服务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强大实力[1] - 公司将一站式App服务模式和全球旅行SOS紧急援助机制带向全球 已成功处理超2.24万起案例[1] 入境游市场发展 - 入境游市场潜力巨大 但对中国GDP贡献仍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至2% 是亟待开发的蓝海[2] - 公司为入境游客提供一站式产品覆盖 简化流程解决国际游客常见痛点 例如国际游客可通过APP购买国内景点门票 扫描护照即可进场[2] - 公司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设立全国首个入境游咨询中心 提供多语言一对一咨询和专属优惠预订服务 自2024年12月推出免费北京半日游项目以来已服务近5000名来自80余国的中转旅客[2] 行业发展趋势与创新 - 文旅市场呈现多元驱动高质量发展新趋势 银发经济释放巨大潜力 针对老年群体开发的高品质旅游产品供需两旺[3] - 文旅+融合模式深度拓展 旅游+娱乐等创新模式深受年轻消费者青睐 有效拉动综合消费增长[3] - 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绿色低碳旅行成为行业新时尚 乡村振兴战略通过文旅产业落地生根 乡村度假项目成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