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华保险(601336)
icon
搜索文档
新华保险山东分公司积极开展“反欺诈 保诚信 护未来”系列宣传活动
齐鲁晚报· 2025-08-12 16:55
反欺诈宣传活动 - 公司深入开展以反欺诈 保诚信 护未来为主题的系列反保险欺诈宣传活动 旨在提升社会公众防范保险欺诈的意识和能力 [1] - 公司走进医疗机构 面向医护人员及就诊患者 通过典型案例讲解和发放宣传资料揭示保险欺诈常见手法与危害 并解答理赔疑问 [4] - 公司深入社区市集 通过通俗语言讲解和图文宣传单页介绍保险欺诈社会危害及识别技巧 传播诚信投保依法理赔理念 [4] 警保联动与工作格局 - 公司与辖区派出所联合开展金融反诈宣传 讲解常见诈骗手段及防范方法 并通过有奖问答方式提高居民防范意识 [8] - 公司以消费者权益保护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技术手段为支撑 持续构建全员参与 总分联动 内外协作的反欺诈工作格局 [8]
保险板块8月12日涨0.71%,*ST天茂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入2.91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8-12 16:31
保险板块市场表现 - 保险板块整体上涨0.71% 领涨个股为*ST天茂(涨幅2.63%)[1] - 板块内6只个股全部上涨 涨幅区间为0.06%至2.63%[1] - 上证指数上涨0.5%至3665.92点 深证成指上涨0.53%至11351.63点[1] 个股交易数据 - *ST天茂成交量448.18万手居首 成交额7.00亿元[1] - 中国平安成交额25.08亿元为板块最高[1] - 中国人寿成交量11.91万手为板块最低[1] 资金流向分析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入2.91亿元 游资净流出1.64亿元 散户净流出1.27亿元[1] - *ST天茂主力净流入1.27亿元(占比18.06%)居首 但游资净流出7808.91万元[2] - 新华保险主力净流出5338.42万元(占比-4.83%)为唯一主力净流出个股[2] - 中国人寿游资净流入2128.42万元(占比4.4%)是唯一游资净流入个股[2]
宝武系!新华保险新任董事任职资格获批
华尔街见闻· 2025-08-12 15:45
董事任职变动 - 新华保险近日收到金融监管总局批复,核准张晓东担任公司董事的任职资格 [1] - 张晓东的董事任期自2025年8月6日起至第八届董事会届满 [2] - 上一任董事李琦强因工作原因于今年6月10日辞去非执行董事等职务 [6] 新任董事背景 - 张晓东现任华宝(上海)股权投资基金董事长及太钢不锈董事,该基金实际控制人为中国宝武钢铁集团 [3] - 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是全球最大钢铁联合企业之一,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持有新华保险12.09%股份为第三大股东 [3][4] - 张晓东曾历任太钢集团副总会计师、计财部部长、天津融资租赁公司总经理等职务,并担任宝武集团碳中和基金筹备组组长 [4] - 张晓东2014年获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拥有高级会计师职称 [5] 任职审批流程 - 新华保险于6月13日提名张晓东为非执行董事候选人并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6] - 最新公告显示张晓东已完成所有任职资格审批手续 [7]
净资产对利率的敏感性分析和保单负债成本测算:寿险公司的利差风险或可控
华源证券· 2025-08-12 15:09
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看好(维持)[4] 核心观点 - 低利率环境下寿险公司利差风险可控 六大上市保险集团平均净投资收益率从20年47%降至24年36% 但通过净资产敏感性分析和负债成本测算显示实际风险有限[4] - 长端利率影响净资产的三条路径:传统险通过资产负债久期缺口 VFA分红险通过CSM吸收机制 所有险种受40年后45%终极折现率约束[13][14] - 24年新保单负债成本显著下降 国寿/太保同比下降50bp至24-25% 新华下降94bp至298% 25年8月后预定利率将再下调[36][37] 净资产敏感性分析 - 利率下降50bp压力测试:太保净资产下降7% 国寿下降136% 平安10bp下降21% 新华下降334% 太平25bp下降106%[16][18][22][28][33] - 敏感性差异原因:太保固收久期拉长至114年 新华37%资产采用摊余成本计量 平安万能险保证利率较高[21][29][34] 负债成本测算 - 新单打平成本:24年国寿243% 太保260% 平安242% 新华298% 较21年重疾险主导时期有所上升但监管调降后改善明显[38] - 存量保单成本:24年末国寿244% 太保221% 新华301% 预计28年后高成本增额终寿缴费结束将现拐点 新华通过提升权益仓位至1885%对冲利率风险[39][40][44] 重点公司推荐 - 推荐资产负债久期匹配的中国人寿 中国平安 中国太保 以及权益收益突出的新华保险[49]
五大险企“点金”权益市场 布局路线图明晰
新华网· 2025-08-12 14:28
五大A股上市险企2021年投资业绩 - 五大险企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159.58亿元 其中中国平安1016.18亿元 中国人寿509.21亿元 中国太保268.34亿元 中国人保216.38亿元 新华保险149.47亿元 [2] - 总投资收益率维持在5%上下 新华保险最高达5.90% 中国人保净投资收益率最高为4.80% [2] - 采用哑铃型策略应对市场波动 中国人保通过债券长债配置和权益精选赛道实现收益多元化 [2] 权益市场战略配置价值判断 - 险企普遍认为权益市场具备战略配置价值 估值已落至长期中枢之下 达到左侧加仓条件 [3] - 市场短期处于筑底阶段 中长期配置价值显现 上证指数、沪深300指数、创业板指动态估值处于过去10年30%分位数以下 [3] - 中国太保表示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有提升空间 将把握风险释放后的长期投资机会 [3] 重点投资赛道与策略方向 - 关注"双碳+科技"、"大健康+消费"赛道 低估值板块和稳增长主题投资机会 [1][4][5] - 中国平安聚焦与国家政策方向一致的板块 包括碳中和、数字经济、养老健康、医疗等领域 [4] - 中国人保将把握稳增长政策带来的传统行业估值回归机会 同时布局消费升级、科技创新、健康养老、绿色低碳等新兴行业 [4] - 泰康资产透露将关注香港市场投资机会 继续挖掘多种形式的权益投资 [5] 险资定位与投资特点 - 保险资金是资本市场最大的长期机构投资者之一 资金规模庞大(中国平安近4万亿元)[1][4] - 2022年稳增长宏观经济环境为权益市场奠定基础 资本市场制度健全为投资创造良好环境 [3] - 价值投资和价值股占优的市场周期对险资等长期投资者有利 [4]
上市险企看好中长期权益市场配置价值
新华网· 2025-08-12 14:28
行业投资表现 - 五家A股上市险企2021年总投资收益率维持在5%上下 其中新华保险总投资收益率最高达5.90% 中国人保净投资收益率最高达4.80% [1][2] - 行业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23.2万亿元 其中债券投资9.1万亿元 股票投资2.5万亿元 股票型基金投资0.7万亿元 [1][4] - 五大险企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159.58亿元 同比降低14.41% 投资收益成为重要利润支撑 [2] 投资策略与配置 - 多家险企采用"哑铃型"投资策略 组合配置长久期利率债与权益类资产 新华保险在债权型资产配置中长期地方债和国债 股权型资产布局优质赛道 [3] - 中国人保通过债券投资拉长久期缩小资产负债缺口 权益投资精选赛道并开拓新收益增长极 [3] - 行业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存在提升空间 当前债券、股票、股权合计占比近60% [4][6] 未来投资方向 - 多家险企认为2022年权益市场具备战略配置价值 估值处于长期中枢之下 左侧加仓条件显现 [4][7] - 监管引导保险资金增加权益类资产配置 支持通过直接投资、委托投资等方式增配优质上市公司股票 [6] - 重点关注碳中和、大健康、数字经济、消费升级、科技创新等赛道 中国人保将把握稳增长政策带来的传统行业估值回归机会 [7] 市场环境与资金面 - 稳增长政策基调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共同支撑企业利润 社保资金、QFII等长线资金持续增持A股 [5] - 中国平安近4万亿元资金重点布局与国家政策方向一致的板块 [7] - 股票市场发展完善将提供更稳定回报 保险机构增配股票空间巨大 [8]
低位加仓看好中长期发展 上市险企“点金”权益市场
新华网· 2025-08-12 14:19
上半年投资表现 - 五大上市险企总投资收益率集中在3.1%至5.5%之间 其中中国人保5.5% 中国人寿4.21% 新华保险4.2% 中国太保3.9% 中国平安3.1% [1][2] - 总投资收益合计2524.35亿元 同比下滑15.7% [2] - 投资资产合计规模达13.56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6.57% [2] - 行业整体年化总投资收益率为3.66% [3] 投资策略与配置 - 中国人保通过优化权益持仓结构和债券波段操作提升业绩 收益率超越行业平均水平 [3] - 险企采用资产负债匹配原则和杠铃策略 结合固收组合与风险资产实现反脆弱 [7] - 分散化投资组合被用于获取跨周期稳定收益 [7] 权益市场展望 - 多险企认为下半年权益市场具备战略配置价值 经济复苏预期下消费 科技 新能源等领域受青睐 [1][4][6] - 中国平安在三个季度持续逆周期加仓权益资产 预判市场低位布局机会 [4] - 监管部门鼓励险资入市 引导更多资金配置权益类资产服务实体经济 [4] 行业定位与作用 - 保险资金是资本市场最大机构投资者之一 具有期限长和安全要求高的特点 [1][5] - 资金需注重长期投资 发挥稳定股市和支持重点产业发展的作用 [5]
A股五大上市险企去年保费合计增长2.9% 寿险收入“四负一正”
新华网· 2025-08-12 13:54
五大上市险企2022年保费收入概况 - 五大上市险企2022年合计保费收入25597.63亿元 同比增长2.9% [1] - 中国人保保费收入6191.58亿元 同比增长6.56% [1] - 中国平安保费收入7691.4亿元 同比增长1.16% [1] - 中国人寿保费收入6152亿元 同比下降0.78% [1] - 新华保险保费收入1630.99亿元 同比下降0.23% [1] - 中国太保保费收入3931.66亿元 同比增长8.4% [1] 人身险业务表现 - 寿险业务呈现"四负一正"格局 仅太保寿险实现正增长 [2] - 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作为纯人身险公司保费均出现下降 [2] - 人保寿险保费收入927.02亿元 同比下降4.28% [2] - 平安人寿保费收入4392.77亿元 同比下降3.89% [2] - 太保寿险保费收入2223.42亿元 同比增长6.1% [2] - 人身险业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行业基本面和保险股表现 [2] 财产险业务表现 - 财险业务收入增长强劲 三大险企均实现较好增长 [3] - 人保财险保费收入4854.34亿元 同比增长8.3% [3] - 平安产险保费收入2980.38亿元 同比增长10.37% [3] - 太保产险保费收入1708.24亿元 同比增长11.6% [3] - 车险保费收入全面实现正增长 走出车险综合改革影响 [3] - 人保财险车险保费2711.60亿元 同比增长6.2% [3] - 平安产险车险保费2012.98亿元 同比增长6.6% [3] - 太保产险车险保费979.92亿元 同比增长6.7% [3] 行业趋势与市场表现 - 保险板块自2022年11月1日至2023年1月17日上涨34.5% [2] - 基本面企稳是保险股股价修复的基础 [2] - 商业车险自主定价系数范围从0.65-1.35扩大至0.5-1.5 [3] - 车险行业面临周期性降价调整 短期保费和盈利将受负面影响 [3] - 长期看头部险企得益于精细化风险定价能力将更具竞争优势 [3]
日赚7.41亿元!上市险企集体亮成绩单
新华网· 2025-08-12 13:48
核心业绩表现 - 五大A股上市险企2023年上半年合计归母净利润1341.88亿元 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9.97% 日均净利润7.41亿元(去年同期6.74亿元)[1] - 净利润表现分化 仅两家实现正增长:新华保险净利润99.78亿元(同比增长8.6%) 中国人保净利润198.81亿元(同比增长8.7%) 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保净利润分别为698.41亿元/161.56亿元/183.32亿元[2] - 五家险企总投资收益合计2588.74亿元(同比增长5.47%) 但受资本市场波动影响 仅中国平安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同比上升0.7个百分点至4.1% 其余四家总投资收益率均下滑 其中中国太保总投资收益率2%为最低 中国人保4.9%为最高[2] 寿险业务发展 - 寿险新业务价值表现亮眼:中国平安寿险及健康险新业务价值259.6亿元(同口径同比增长45%) 中国人寿新业务价值308.64亿元(同比增长19.9%) 新华保险新业务价值24.74亿元(同比增长17.1%)[4] - 银保渠道爆发式增长:平安寿险及健康险银保渠道规模保费154.19亿元(同比增长131.03%) 中国人寿银保渠道保费收入620.66亿元(同比增长45.7%) 新华保险和人保寿险银保渠道保费增速均超18%[4] - 银保渠道新单贡献显著:平安寿险及健康险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28.25亿元(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74.7%) 中国人寿银保渠道首年期交保费172.94亿元(同比增长59.2%)[5] 财险业务动态 - 财险"老三家"(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合计净利润325.59亿元(同口径同比增长8.63%)[6] - 车险承保综合成本率抬升:太保产险综合成本率97.9%(同比上升0.6个百分点) 人保财险综合成本率96.4%(上升0.1个百分点) 平安产险综合成本率98%[6] - 非车险业务增速超越车险:平安产险非车险保险服务收入427.23亿元(同比增长18.2%) 太保产险非车险原保险保费收入529.38亿元(同比增长24.5%) 头部公司因车险市场饱和转向拓展健康险/意外险等非车险领域[6] 行业趋势与展望 - 寿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调刺激市场需求 为上半年人身险市场上行奠定基础 行业资产负债两端持续复苏 预计下半年复苏势头延续[1] - 投资端受全球利率及宏观经济影响 A股上半年主要指数下跌 但随欧美加息接近尾声及国内刺激政策出台 预计四季度A股表现优于前三季度 险企投资收益有望改善[3] - 新车销售下降限制车险发展速度 太保产险通过改革非车险组织架构(成立团体客户经营管理中心)将经营重心转向非车险业务[7]
名医在线与新华保险旗下新华卓越康复医院达成战略合作,共推中医互联网诊疗服务新发展
搜狐财经· 2025-08-12 10:57
核心观点 - 名医在线与新华卓越康复医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聚焦中医互联网诊疗服务 互联网医院运营管理及中医师出诊健康咨询管理 通过资源互补提供全方位高质量中医医疗服务 [1][7] 合作方背景 - 名医在线为一站式诊疗服务平台 构建数智化全流程闭环中医大健康服务体系 年服务患者量达数百万 [2] - 新华卓越康复医院为新华保险全资机构 属中央金融企业直属国企医院 2018年运营 以康复医学为支柱 深耕老年医学与健康管理 康复医学科配备近千平方米治疗大厅及100余张病床 2022年获批北京市医保定点 [3] 合作具体内容 - 中医互联网诊疗服务:名医在线提供线上技术支持 患者可共享预约平台中医资源 医生依据线上资料进行精准诊断并开具个性化治疗方案 [4] - 互联网医院运营管理:共同探索创新运营模式 优化诊疗流程 升级在线支付电子病历管理及药品配送环节 通过数据分析优化服务内容 [5] - 中医师出诊与健康咨询管理:智能调度系统匹配患者需求与中医师专长 共同打造健康咨询团队 提供疾病预防养生保健及康复指导等全方位咨询服务 [6] 合作意义与展望 - 合作属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战略布局 共同攻克中医互联网诊疗难题 推动行业标准建立与完善 [7] - 未来将持续深化合作内容拓展合作领域 探索创新为患者提供更优质高效便捷的中医医疗服务 推动中医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