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保险(601336)

搜索文档
新华保险分红暴增200%!五大上市险企2024年派现总额冲刺千亿元
华夏时报· 2025-08-12 09:13
五大上市险企2024年分红情况 - 五大险企2024年累计派发907.89亿元现金红利,同比增长20.21% [2] - 新华保险年度现金分红总额78.93亿元,同比增幅近200%,增速居首 [3] - 中国人保2024年合计分红79.6亿元,股权登记日与派息日同步引发市场关注 [3] - 中国平安全年股息每股2.55元,现金分红总额461.74亿元,连续13年增长 [3] - 中国人寿年度现金分红183.72亿元,较2023年增长近一倍 [4] - 中国太保派发现金红利103.9亿元,五大险企末期分红总额达863.18亿元 [5] 分红增长的财务支撑 - 2024年五大险企总投资收益7969.2亿元,同比增长113.91% [5]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总和3476亿元,同比增幅77.72% [5] 分红策略分化原因 - 中国平安长期盈利能力稳定,市场占有率领先,分红策略注重连续性 [5] - 新华保险通过"瘦身"战略(砍银保趸交、压成本)释放浮盈,一次性修复资产负债表 [6] - 中国人寿和中国太保分红增幅温和,兼顾资本补充与股东诉求 [6] - 成长期险企更注重业务拓展,分红比例较低;成熟期险企倾向提高分红水平 [6] 政策对分红的影响 - 新"国九条"和《市值管理指引》通过"监管激励+资本约束"机制重塑分红逻辑 [2] - 政策将分红与控股股东减持、再融资准入挂钩,引导上市公司增强分红稳定性 [2] - 监管鼓励增加分红频次,上市险企可能更重视分红频次而非提高分红率 [2] 国内与国际分红率差异 - 国内险企分红率普遍低于40%,国际险企达40%-60% [8] - 差异原因包括:国内险企面临利差损压力、固收类投资占比高且收益承压 [8] - 国际险企全球资产配置能力更强,保单保证利率较低且资本工具丰富 [8] 分红常态化推进建议 - 建议对险企中长期持股分红收益递延纳税,个人投资者红利税减半征收 [9] - 允许将OCI中债券浮盈转入未分配利润,平滑利率波动对分红的影响 [9] - 要求公司披露"分红压力测试",量化未来三年分红可持续性 [9] - 在高收益年份建立分红储备以平滑分红水平,增强投资者信心 [10]
超2000亿元险资加速入市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1 21:52
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进展 - 太平资产获准设立太平(深圳)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响应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 [2] - 试点已推进三批 总规模达2220亿元 参与机构包括中国人寿、新华保险、太保寿险等头部及中小险企 [2][4] - 首批试点于2023年10月获批 中国人寿与新华人寿联合出资500亿元设立鸿鹄基金 截至2025年3月初全部投资落地 [4] 试点规模与结构 - 第二批试点于2025年1月启动 规模520亿元 太保寿险、泰康人寿、阳光人寿等以契约制基金方式参与 [4] - 2025年3月第三批试点规模600亿元 人保寿险、中国人寿、太平人寿等获准参与 [4][5] - 三批试点累计批复及拟批复规模合计2220亿元 [2][4][5] 投资策略与基金类型 - 试点基金类型多元化 包括公司型基金(如鸿鹄志远一期)和契约型基金(如鸿鹄志远二、三期) 后者具标准化、设立简便等优势 [7] - 险资系私募基金主要投向二级市场股票 长期持有 投资标的侧重大盘蓝筹股、优质高股息公司 如伊利股份、陕西煤业等 [2][8][9] - 投资方向涵盖金融、能源化工、公用基础设施、消费及新能源转型等领域 服务国家战略与实体经济 [8][9] 险资入市规模与配置变化 - 2025年一季度人身险公司股票持仓市值达2.65万亿元 长期股权投资规模2.60万亿元 合计占比超16% 较2024年末显著提升 [2] - 保险资金股票投资占比8.4% 较年初升0.9% 长期股权投资占比从7.77%升至8.27% [12] - 险资重仓行业除房地产持仓市值同比下降28.1%外 非银金融、银行、公用事业等均同比大幅提升 [11] 地方实践与举牌动态 - 深圳引入险资设立平安基金 规模100亿元 90%投向本地基建和产业项目 采用双GP模式及"直投+母基金"形式 [7][8] - 2025年以来险资举牌达22次 超2024年全年 被举牌公司普遍具备高分红特征 历史三年平均股息率约5.3% [11] - 公用事业和银行板块受青睐 如弘康人寿举牌港华智慧能源持股达5.00005% 国有大行H股因低估值高股息受偏爱 [11]
又一险资系私募获批,超两千亿“长钱”加速入市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1 18:55
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进展 - 中国太平旗下太平资产获批设立太平(深圳)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响应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 [1] - 试点已推进三批 总规模达2220亿元 参与机构包括中国人寿 新华保险 太保寿险 泰康人寿 阳光人寿 人保寿险 太平人寿 平安人寿 中邮保险及相关保险资管公司 [1][2] - 首批试点于2023年10月获批 中国人寿与新华人寿联合出资500亿元设立鸿鹄基金 截至2025年3月初全部投资落地 [2] - 第二批试点于2025年1月启动 太保寿险 泰康人寿 阳光人寿等以契约制基金方式参与 规模520亿元 [2] - 2025年3月新增第三批试点 人保寿险 中国人寿 太平人寿 新华人寿 平安人寿获准参与 规模600亿元 [2][3] 险资入市规模与结构变化 - 2025年一季度人身险公司股票持仓市值达2.65万亿元 长期股权投资规模2.60万亿元 合计占比超16% 较2024年末显著提升 [1] - 保险资金股票投资占比从2024年末的7.5%升至2025年一季度末的8.4% 长期股权投资占比从7.77%升至8.27% [8] - 险资举牌活动显著增加 2025年以来举牌达22次 超2024年全年 被举牌公司历史三年平均股息率约5.3% [7] 投资策略与标的偏好 - 险资系私募基金主要投向二级市场大盘蓝筹股 注重公司治理 经营稳健性 股息稳定性和流动性 [4][5] - 鸿鹄志远私募基金重仓伊利股份 陕西煤业 中国电信等A股 均进入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 [5] - 投资领域覆盖金融 能源化工 公用基础设施 消费 新能源转型及新质生产力发展领域 [6] - 公用事业和银行板块受青睐 因高分红和稳定ROE特性 2025年前7个月险资举牌上市银行达10次 [7] 基金模式与地方实践创新 - 试点基金类型多元化 包括公司型基金(如鸿鹄志远一期)和契约型基金(如鸿鹄志远二 三期及第二批试点) 后者具标准化程度高 设立简便优势 [4] - 深圳开展"国家政策+地方实践"探索 设立平安基金规模100亿元 其中90%投向本地基建和产业项目 采用双GP管理模式和"直投+母基金"形式 [4][5]
保险板块8月11日跌0.55%,新华保险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入2.22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8-11 16:40
保险板块市场表现 - 8月11日保险板块整体下跌0.55% 领跌个股为新华保险(跌幅1.57%)[1] - 板块内6只个股中仅*ST天茂上涨4.83% 其余5只均下跌 跌幅区间为0.05%至1.57%[1] - 板块成交活跃度分化明显 中国人保成交量最大达76.47万手 中国太保成交量最小为22.5万手[1] 资金流向特征 - 保险板块整体呈现主力资金净流入2.22亿元 游资净流入4339.47万元 散户资金净流出2.66亿元[1] - 中国平安获得最大主力资金净流入2.05亿元(净占比8.1%) 但同时遭遇游资净流出8508.86万元[2] - *ST天茂主力净流入占比最高达35.85% 而中国太保和新华保险主力资金呈净流出状态 分别流出1619.78万元和4036.05万元[2] 个股表现对比 - 新华保险跌幅最大达1.57% 收盘价62.58元 成交额17.23亿元[1] - *ST天茂表现最佳 涨幅4.83%收于1.52元 成交额1.03亿元[1] - 中国人寿下跌0.71%至40.48元 主力资金净流入3530.06万元[1][2] 市场环境对比 - 保险板块下跌0.55%的同时 上证指数上涨0.34%至3647.55点 深证成指上涨1.46%至11291.43点[1] - 板块内个股涨跌比为1:5 显示保险板块整体跑输大盘指数[1]
中国保险 - 2025 年上半年预览,新业务价值增长强劲,产险综合成本率优化,寿险与产险盈利趋势分化-China Insurance_ 1H25E Preview_ Robust NBV Growth; Enhanced P&C CoR; Diverged Earnings Trends Between Life & P&C
2025-08-11 10:58
行业与公司覆盖 - **行业**:中国保险业(寿险与财产险)[1] - **涉及公司**: - 寿险公司:中国人寿(2628.HK/601628.SS)、中国太平(0966.HK)、新华人寿(1336.HK/601336.SS)、中国太保(2601.HK/601601.SS)、平安人寿(2318.HK/601318.SS) - 财产险公司:人保财险(2328.HK)、平安财险、太保财险、众安在线(未明确代码)[1][2][3][9] --- 核心观点与论据 1. **寿险新业务价值(NBV)增长强劲** - **驱动因素**: - 银保渠道增长:受益于银行存款到期资金转向保险产品,预计1H25E NBV同比增速18%~43%[2][8] - 利润率提升:3Q24定价利率上限下调及代理人渠道费用优化[1][2] - **公司表现**: - PICC Life领跑(+43% YoY),平安/新华/太保寿险分别增长39%/39%/31% YoY[8] - 中国人寿(+18% YoY)和太平人寿(+26% YoY)增速较低,因更注重分红险转型[2][8] 2. **财产险综合成本率(CoR)改善** - **传统险企**:1H25E CoR同比优化0.9~2.0个百分点,主因自然灾害损失减少(全国直接经济损失同比-46%至54亿人民币)[3][9] - 人保/平安/太保财险CoR分别降至95.3%/95.8%/96.1%[9] - **互联网险企(众安)**:CoR改善1.7个百分点至96.2%,得益于消费金融和健康险业务盈利提升[3][9] 3. **寿险与财产险盈利趋势分化** - **财产险公司**:承保利润增长推动净利润高增,人保财险/人保集团分别+29%/+20% YoY[4][10] - **寿险公司**:新华人寿(+25% YoY)领先,中国人寿/太保集团(+5% YoY),平安(-8% YoY)因转型压力承压[4][10] --- 其他重要细节 1. **催化剂事件** - **中国人寿**:30天下行催化剂预警,因1H25E净利润增速或低于预期(预计+5% YoY vs 市场共识+20%)[25][26] - **中国太保**:30天上行催化剂预警,因NBV增长(+31% YoY)、CoR改善(+1.0ppt)及盈利转正(+5% YoY)[27][28] - **平安保险**:上行催化剂,因寿险NBV高增(+39% YoY)及财险CoR显著优化(+2.0ppt)[29][30] 2. **目标价调整** - **中国人寿H股**:目标价上调至26.1港元(原17.9港元),因投资收入预测上调[11] - **中国太保H股**:目标价上调至37.7港元(原30.5港元),反映CoR改善[13] - **平安H股**:目标价上调至68港元(原55.5港元),基于投资收入增长[23] 3. **风险提示** - **宏观风险**:利率下行、股市波动、监管收紧[85][90] - **行业风险**:车险价格战(财产险)、代理人渠道转型不及预期(寿险)[130][135] --- 数据摘要(关键财务指标) | 公司 | 当前财年EPS(新预测) | 下一财年EPS(新预测) | 股息收益率 | 目标价调整 | |---------------|----------------------|----------------------|------------|---------------------| | 中国人寿H股 | 2.735 RMB (+12%) | 2.664 RMB (+9%) | 3.5% | 17.9→26.1港元[7][11]| | 中国太保H股 | 3.884 RMB (+10%) | 3.866 RMB (+3%) | 3.3% | 30.5→37.7港元[7][13]| | 平安H股 | 7.852 RMB (+5%) | 8.692 RMB (+5%) | 5.2% | 55.5→68.0港元[7][23]|
非银金融行业周报:两融重回2万亿,重申看好券商板块投资价值-20250810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8-10 22:41
行业投资评级 - 非银金融行业评级为"看好",重申券商板块投资价值 [2][3] 核心观点 券商行业 - 两融余额突破2万亿元,占A股流通市值2.3%,交易额占比10.12%,较2015年高点(市值占比4.5%、交易额占比20%)仍有上行空间 [4] - 国联民生整合成效显著,1H25业绩达11.29亿元,较合并前两家公司1H24业绩总和(4.23亿元)同比提升167% [4] - 推荐三条投资主线:头部机构(广发证券、中信证券等)、高弹性标的(东方证券、东方财富等)、国际业务领先券商(中国银河、中金公司等) [4] 保险行业 - 银保渠道超越个险成为人身险第一大渠道,1H25中国太保银保保费同比+74.6%至370.53亿元,占保费比重22.05% [4] - 后"报行合一"时代银保渠道价值重估,头部险企战略资源倾斜,推荐中国人寿、中国太保等低估值标的 [4] 市场表现 指数表现 - 本周(2025/8/4-8/8)沪深300指数涨1.23%,非银指数涨0.59%,券商/保险/多元金融指数分别涨0.80%/0.25%/0.11% [7] - 申万券商II指数跑输沪深300指数0.43pct,保险II指数跑赢沪深300指数-0.98pct [4] 个股表现 - 券商涨幅前五:信达证券(+8.43%)、财达证券(+6.32%)、哈投股份(+3.47%) [9] - 保险A股领涨:中国人保(+2.70%)、中国平安(+0.58%);H股领涨:中国再保险(+6.77%)、中国太保(+4.46%) [9] 行业数据 券商数据 - 8月日均股票成交额16,838.84亿元,环比-19.34%,同比+35.47% [17] - 两融余额20,131.30亿元(8月7日),较2024年底+8.0%,日均余额同比+18.4% [17] 保险数据 - 10年期国债收益率1.69%,本周下降1.92bps;企业债信用利差(10年期)0.43%,本周扩大1.24bps [14] - 沪深300指数年初至今累计涨4.32%,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涨22.02% [14] 公司动态 - 国联民生高管调整:顾伟接任董事长,新增3名副总裁,形成"国资负责人+业务型总裁"架构 [4][25] - 长江证券完成股权转让,长江产业集团成为第一大股东(持股17.41%,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28.22%) [24] - 红塔证券拟回购1-2亿元股份用于注销,价格上限12.76元/股 [26] 行业资讯 - 证监会强调将严控IPO扩容,增强资本市场包容性 [18] - 花旗集团增持港交所至5%股权,成为第二大股东 [19]
又一大型机构入场!险资系私募证券基金,增至6家
证券时报· 2025-08-10 16:51
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进展 - 太平资产获批设立太平(深圳)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为第6家获批的险资系私募证券基金公司 [1][2] - 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已进行三批,首批试点于2023年10月获批,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各出资250亿元设立规模500亿元的公司制基金 [2] - 第二批试点有8家保险公司参与,规模合计1120亿元,第三批规模合计600亿元,三批试点总金额达2220亿元 [2][6] - 太平人寿作为第二批试点公司之一,于2024年3月获批开展试点 [3] 险资系私募证券基金现状 - 目前已有6家险资系私募证券基金管理公司获批,包括太平私募证券基金、国丰兴华、泰康稳行、太保致远、恒毅持盈和阳光恒益 [4] - 进入运作状态的保险系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共有6只,包括鸿鹄基金系列一期、二期、三期1号、三期2号,泰康稳行一期基金,以及太保致远1号 [4][6] - 鸿鹄志远一期基金500亿元总规模已全部落地,二期基金规模200亿元由新华保险和中国人寿各出资100亿元认购 [4] - 鸿鹄基金三期1号规模225亿元,由新华保险和中国人寿各出资112.5亿元认购 [5][6] 公司动态与战略 - 太平资产作为金融央企,管理资产总规模超过1.5万亿元,设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公司旨在加大中长期资金对资本市场的投资力度 [3] - 太平资产表示将建立健全长周期考核机制和符合保险资金特性的投资策略,发挥保险资金"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 [3] - 中国太平坚定看好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发展前景,秉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审慎投资"理念服务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 [3] - 国丰兴华管理的鸿鹄基金系列进展迅速,三期基金获批试点金额共计400亿元,除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外还有多家中小险企意向认购 [6]
业绩集中披露在即,重点关注绩优个股
长江证券· 2025-08-10 16:45
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看好丨维持 [9] 核心观点 - 券商方面,市场交投活跃度维持高位,多家券商披露业绩快报,预计中报业绩延续高增长,整体配置价值持续提升 [2][6] - 保险方面,预期价值率提升继续驱动新业务价值高增长,资产端权益市场延续上涨,预期投资收益及利润增长表现较好 [2][6] - 当前估值隐含市场对长期投资的悲观假设,考虑中远期利差水平,当前估值仍然安全,看好集中度和负债成本改善 [6] 推荐标的 - 从盈利和分红稳定性维度推荐:江苏金租(盈利增速和分红率稳定)、中国平安(分红稳定且股息率维持高位)、中国财险(商业模式和市场地位优势明显) [2][6] - 综合业绩弹性及估值分位推荐:新华保险、中国人寿、香港交易所、中信证券、东方财富、同花顺、九方智投控股 [2][6] 市场表现 - 本周非银金融指数+0.6%,相对沪深300超额收益为-0.6%,行业排名靠后(27/31) [7] - 年初至今非银金融指数+4.6%,相对沪深300超额收益+0.3%,行业排名靠后(22/31) [7] - 本周市场热度回落,两市日均成交额16,964.10亿元,环比-6.26%,日均换手率1.94%,环比-17.45BP [7] - 杠杆资金规模回升,两融余额2.01万亿元,环比+1.43% [7] 保险行业数据 - 2025年6月累计保费收入37,350亿元,同比+5.31%,其中产险9,645亿元(+5.10%),人身险27,705亿元(+5.38%) [21][22] - 截至2025年3月末,保险资金运用规模34.93万亿元,债券占比48.58%(较2024年末+0.70pct),股票基金占比12.79%(+0.44pct) [22] - 2025年6月保险公司总资产39.22万亿元,环比+2.08%,其中寿险公司占比87.56%,产险公司占比8.10% [25][26] 券商行业数据 - 经纪业务:本周日均成交额16,964.10亿元(环比-6.26%),高于2024年中枢10,846.61亿元 [37] - 投资业务:本周沪深300指数上涨1.23%,创业板指上涨0.49% [41] - 信用业务:两融余额2.01万亿元(环比+1.43%),高于2024年日均1.56万亿元 [43] - 投行业务:7月股权融资规模533.78亿元(环比-90.2%),债券融资7.83万亿元(环比-11.3%) [48] - 资管业务:7月券商集合资管发行51.08亿份(环比-47.5%),新发基金1,099.10亿份(环比+28.7%) [50] - 衍生品业务:7月期货市场成交62.23万亿元(环比+34.02%),场内期权成交6,394万张(环比+57.7%) [54] 重点公司公告 - 国信证券拟购买万和证券96.08%股份,交易价格51.92亿元 [66] - 中信证券子公司华夏基金2025年上半年营收42.58亿元(+16.07%),净利润11.23亿元(+5.78%) [71] - 华泰证券派发现金红利33.40亿元(每股0.37元) [67] - 中国银河发行两期短期融资券各40亿元,票面利率分别为1.67%和1.65% [69][76]
又一大型机构入场!险资系私募证券基金,增至6家!
券商中国· 2025-08-10 15:52
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进展 - 太平资产获批设立太平(深圳)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为第6家获批的险资系私募证券基金公司 [2][3] - 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已进行三批,首批试点于2023年10月获批,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各出资250亿元设立规模500亿元的公司制基金 [4] - 第二批试点涉及8家保险公司,规模合计1120亿元,第三批规模合计600亿元,三批试点总金额达2220亿元 [4][9] 太平资产布局与战略 - 太平资产管理的资产总规模超过1.5万亿元,设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旨在加大中长期资金对资本市场的投资力度 [5] - 公司将建立长周期考核机制和符合保险资金特性的投资策略,发挥保险资金"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 [5] - 中国太平表示坚定看好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前景,秉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审慎投资"理念 [5] 险资系私募证券基金现状 - 目前已有6家险资系私募证券基金管理公司获批,包括国丰兴华、泰康稳行、太保致远等 [7] - 6只险资系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已进入运作阶段,包括鸿鹄基金系列、泰康稳行一期基金、太保致远1号等 [8] - 鸿鹄志远一期基金500亿元规模已全部落地,二期基金规模200亿元,三期1号基金规模225亿元 [8] 试点参与机构情况 - 获批参与试点的机构包括中国人寿、新华保险、太保寿险、泰康人寿等大型险企及相关保险资管公司 [9] - 多家中小险企也有意向参与认购鸿鹄基金三期 [8] - 试点有利于优化保险资金资产负债匹配状况,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9]
保险行业周报(20250804-20250808):2024年分红落地,当前哪只保险股更契合“高股息”标签?-20250810
华创证券· 2025-08-10 14:01
行业投资评级 - 保险行业投资评级为"推荐"(维持)[1] 核心观点 - 保险板块短期调整主要受权益市场波动及预定利率调整政策预期落地影响 向前展望 Q2利率回调及权益市场向好预计带动中报业绩增速季度环比改善 Q3投资端基数压力较大但权益市场主题轮动或带来投资机遇 全年业绩增速将取决于权益投资表现 负债端预计维持NBV双位数增长 "价"改善仍是主逻辑[4] 本周行情复盘 - 保险指数上涨0 46% 跑输大盘0 77pct 个股表现分化:友邦+3 15% 财险+2 96% 人保+2 7% 新华+0 68% 平安+0 58% 太平+0 23% 国寿+0 07% 太保-0 54% 阳光-0 79% 众安-3 61% 10年期国债收益率1 69% 较上周末下降2bps[1] 上市险企分红政策 - 2024年五大上市险企累计现金分红907 89亿元 同比增长20 2% 新华保险分红增速最高达197% 驱动因素为归母净利润同比+201%[2][3] - 分红比例普遍下降 主因归母净利润含金融资产浮盈 险企审慎调整比例保持总额稳增 平安/太保以归母营运利润为分红基础 2024年分红比例分别为41 6%/33% 人保/财险以旧准则净利润为基数 财险旧准则净利润274 99亿元 估算分红比例44%[3] 股息率与估值 - AH股内资险企股息率(TTM):新华H最高 阳光保险/平安H均超5% 3%以上依次为平安A/中国再保险/新华A/太保H/中国财险/人保H/国寿H 红利策略资金或青睐平安AH/太保H/中国财险[4] - 人身险PEV估值:A股国寿0 82x 新华0 77x 平安0 75x 太保0 63x H股平安0 65x 新华0 54x 太保0 51x 阳光0 44x 国寿0 42x 太平0 27x 友邦1 38x 保诚0 75x[4] - 财险PB估值:财险1 33x 人保A1 31x 人保H0 9x 众安1 34x 中国再保险0 54x[9] 投资建议 - 推荐顺序:中国太保H 中国人寿H 中国平安H 建议关注中国人保H 中国财险[9] 行业数据 - 保险行业总市值31,441 12亿元 占A股2 88% 流通市值21,639 55亿元 占2 49%[5] - 相对指数表现:1M绝对+2 4%(相对-0 3%) 6M绝对+16 9%(相对+11 5%) 12M绝对+50 2%(相对+27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