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601857)

搜索文档
美国没料到,德法俄三国也没想到,中国石油如今会处于领先地位!
搜狐财经· 2025-08-19 21:12
中国石油产业发展历程 - 1939年玉门油田投产,成为中国首个天然石油基地,抗战期间累计产油52万吨 [6] - 1960年大庆油田发现,三年内产量达648万吨,1965年全国石油自给率达97.6% [8][10] - 1959-1965年炼油工业突破,油品产量从234.9万吨增至617万吨,品种达494种 [12] 产量与技术突破 - 2024年国内油气当量首超4亿吨(原油2.13亿吨+天然气2464亿立方米),长庆油田累计产油气突破10亿吨 [14][15] - 页岩油产量从2011年近零增至2024年600万吨,同比增长30% [17] - 塔里木盆地发现十亿吨级超深层油气田,胜利济阳页岩油实现高效开发 [17] 深海与非常规能源 - 南海发现全球首个超深水超浅层千亿方大气田(陵水36-1),突破3000米深水作业能力 [19] - 渤海油田日产原油突破10万吨,可燃冰储量800亿吨油当量 [19] - 神狐海域可燃冰连续产气30天,日均1.6万立方米,成本降至5元/立方米 [21] 国际化布局 - "一带一路"合作:中亚油气管道累计输气超4000亿立方米,与44国签订石油进口协议 [23][25] - 沙特接受人民币结算石油贸易并签署500亿美元金融协议,人民币国际占比提升 [23][25] - 中海油成全球最大海外油气运营商,海外权益产量超1.4亿吨 [25] 战略储备与运输 - 原油储备达8500万吨(40天需求),2020年低价期采购200万桶扩容至90天储备 [27] - 中缅/中俄油气管道投产,瓜达尔港与克拉运河建设降低马六甲依赖 [28] - 2024年海洋油气产量超8500万吨,南海已勘探52.2亿吨石油资源 [30] 绿色转型与创新 - 中国海油建设海上风电基地(年发电2200万千瓦时,减排2.2万吨CO₂),2023年新能源开发能力达1150万吨标煤/年 [32] - 油气勘探专利超数万件,突破万米特深井、页岩油增产等技术 [34] - 主导制定《制氢加氢一体站技术指南》,提出"油气+新能源"多能互补方案获IEA认可 [34]
智算“作息规律” 3.5万口井焕新
经济网· 2025-08-19 18:07
核心观点 - 长庆油田通过精细化间开管理和智能化改造 有效提升低产低效井的生产效率 实现降本增效和资源优化 [1][2][7] 生产管理优化 - 实施精准间开制度 杏19-095井每日开井12小时关井12小时 日产油量稳定0.93吨 王35-021井每日开井20小时关井4小时 日产油量稳定0.87吨 [1] - 建立智能间开综合管控平台 为每口井创建数据档案 关联油藏静态参数和生产动态曲线 形成动态更新的数据生态湖 [2] - 采用一井一策管理理念 根据油藏地质特征和井筒工况差异定制开采方案 对低压低产井实施短开长关蓄能策略 对供液不稳定井实行动态间歇适配 [4] 技术应用与创新 - 通过智能传感器网络和算法模拟不同开关井周期影响 制定最优间开方案 采油五厂累计节电1410万千瓦时 节约生产成本846万元 [3] - 在关井期间向井筒注入降黏剂 利用关井时间使药剂充分渗透 开井时借助抽油机运动实现药剂与原油混合 比常规加药方式节约药剂40% [4] - 智能RTU实时采集载荷和位移数据 集成控制柜和时控开关器硬件 实现油井运行与采油功图实时联动 故障响应时间缩短70% 维护成本降低20% [6] 运营效率提升 - 智能间开系统自动生成巡检报告并用三色标注异常井位 提高故障诊断准确性 解放人工巡检劳动力 [6] - 已完成2.5万口间开井智能化改造 占总间开井数量的73.4% 优化盘活用工人数150余人 [7] - 现有技术条件下 单井日产液量低于5立方米的油井达4万余口 占比76% 间开管理有效解决供排协调难题 [4]
石油石化行业资金流出榜:广汇能源等7股净流出资金超3000万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8-19 17:09
市场整体表现 - 沪指8月19日下跌0 02% [1] - 申万行业中有18个上涨 涨幅居前的为综合行业(3 48%)和通信行业(1 87%) [1] - 跌幅居前的行业为非银金融(-1 64%)和国防军工(-1 55%) 石油石化行业位居跌幅榜第三 [1] 资金流向 - 两市主力资金全天净流出618 30亿元 [1] - 家用电器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入规模居首(21 75亿元) 日涨幅0 87% [1] - 食品饮料行业净流入资金19 81亿元 日涨幅1 04% [1] - 电子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出规模最大(106 05亿元) 非银金融行业净流出84 32亿元 [1] 石油石化行业表现 - 石油石化行业下跌0 58% 主力资金净流出6 18亿元 [2] - 行业47只个股中18只上涨 1只涨停 27只下跌 1只跌停 [2] - 资金净流入个股16只 其中7只净流入超千万元 康普顿净流入3048 11万元居首 [2][3] - 资金净流出个股中7只超3000万元 广汇能源(-1 24亿元)、中国石油(-1 08亿元)、中国海油(-1 06亿元)净流出居前 [2] 石油石化个股数据 - 恒逸石化今日下跌2 10% 主力资金净流出895 26万元 [3] - 齐翔腾达下跌0 79% 资金净流出880 05万元 [3] - 仁智股份上涨3 19% 资金净流入994 96万元 [3] - 博汇股份上涨2 82% 资金净流入1003 15万元 [3] - 岳阳兴长上涨1 77% 资金净流入1331 67万元 [3] - 海油发展上涨0 51% 资金净流入1594 44万元 [3] - 康普顿涨停(10 00%) 资金净流入3048 11万元 [3]
短线防风险 26只个股短期均线现死叉
证券时报网· 2025-08-19 14:38
市场整体表现 - 上证综指报3723.60点 日内跌幅0.12% [1] - A股总成交额达21733.08亿元 [1] 技术指标异动个股 - 26只A股出现5日均线下穿10日均线形态 形成技术死叉 [1] - 扬子新材5日均线较10日均线距离最大 达-1.11% [1] - 宁波方正5日均线较10日均线距离-0.94% [1] - 中国石油5日均线较10日均线距离-0.40% [1] 个股详细数据 - 扬子新材(002652)最新价3.85元 较10日均线乖离率-2.53% 换手率4.24% [1] - 宁波方正(300998)最新价24.79元 较10日均线乖离率-1.92% 换手率3.57% [1] - 中国石油(601857)最新价8.53元 较10日均线乖离率-1.44% 换手率0.05% [1] - 华北制药(600812)最新价6.60元 较10日均线乖离率-1.36% 换手率2.68% [1] - 中国中免(601888)最新价65.62元 较10日均线乖离率0.67% 换手率0.89% [2] - 跨境通(002640)换手率最高 达10.55% 最新价5.33元 [1] - 金城医药(300233)换手率7.45% 最新价18.49元 [1] - 德展健康(000813)较10日均线乖离率-2.86% 为表中最大负偏离 [1] - 重庆建工(600939)最新价与5日、10日均线基本持平 乖离率仅-0.03% [2]
见证历史!A股市值突破100万亿元大关丨画说热点
搜狐财经· 2025-08-19 12:15
A股市场表现 - A股总市值突破100万亿元大关 创历史新高 [2] - 上证指数续创阶段新高 反映市场整体走强 [2] 公司市值排名 - 农业银行以2.19万亿元市值位居A股榜首 [2] - 工商银行以2.02万亿元市值排名第二 [2] - 贵州茅台、中国石油、中国银行、宁德时代市值均超万亿元 [2]
中国石油渤海钻探创新硬水软化技术保障钻井提质增效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19 12:06
技术突破 - 创新应用"溶度积法"硬水软化技术成功解决高硬度生产用水难题 将生产水硬度从超标5.2倍降至4.8毫摩尔每升[1] - 技术突破传统"双碱法"局限 在硬度大于10毫摩尔每升时钻井液处理成本可降低15%以上[1] - 形成标准化"检测-配方-实施-监控"流程 为高硬度水源区钻井提供可复制的低成本解决方案[2] 成本效益 - 单井节约钻井液费用4万元 避免拉运生产水费用9万元 综合成本降幅达18%[1][2] - 技术应用前硬度大于15毫摩尔每升时需依赖水源更换或长途拉运 单井额外产生费用约9万元[1] 作业成效 - 保障71.49度大井斜安全施工 井身质量与固井质量全部合格[1] - 钻井液性能保持稳定 有效避免钙镁离子污染导致的井壁失稳问题[1] - 通过实时监测水质硬度与PH值进行动态调整 完全满足钻井液配浆要求[1] 研发能力 - 依托"博士+硕士"高层次科研团队优势 结合文献研析与实验室验证开发新技术[1] - 现场工程师根据设备特点制定"沉淀软化-化学调节"实施方案 明确处理剂添加比例并优化搅拌时间[1]
11巨头跻身A股万亿市值俱乐部!四大看点揭晓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9 12:05
A股市场整体表现 - 上证综指站上3700点整数关口,市场热度高涨 [1] - 8月18日两市成交额达2 76万亿元,融资融券余额突破2万亿元,连续四个交易日实现双突破 [1] - A股万亿市值俱乐部成员从年初8家增至11家,总市值近18万亿元 [1][2][4] 万亿市值俱乐部成员分析 - 工商银行以2 50万亿元市值领跑,农业银行(2 36万亿元)、建设银行(1 88万亿元)紧随其后 [3] - 金融板块占据7席,包括中国银行(1 63万亿元)、招商银行(1 10万亿元)、中国人寿(1 06万亿元)、中国平安(1 03万亿元) [3][7] - 消费与能源科技龙头:贵州茅台(1 79万亿元)、中国移动(1 77万亿元)、中国石油(1 53万亿元)、宁德时代(1 30万亿元) [4] - 新晋成员中国人寿与中国平安在8月初市值均为0 99万亿元,年内成功突破万亿 [4][7] 5000亿+市值公司表现 - 工业富联市值暴涨104 65%,领跑全场 [5] - 紫金矿业(+43 59%)、邮储银行(+33 96%)、农业银行(+28 96%)涨幅显著 [5] - 贵州茅台(-6 28%)、五粮液(-11 11%)、中国石油、中国海油、中国石化均录得负增长 [5] - 科技制造与金融股表现强劲,消费与传统能源承压 [5] 央国企主导地位 - 11家万亿市值公司中,央国企占比超80%,仅宁德时代(民企)和中国平安(无实控人)例外 [6] - 5000亿—1万亿市值梯队中,央国企占比72 7%,仅比亚迪、美的集团、工业富联为非央国企 [6] - 中国神华通过收购能源资产,潜在总市值逼近9400亿元,或成第12家万亿巨头 [6] - 央国企并购重组浪潮持续,包括中国动力、中化装备、中国船舶等 [6] 金融行业统治力 - 金融业在万亿俱乐部中独占7席,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长期稳居前三 [7] - 招商银行、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年内成功晋级,年初市值分别为0 98万亿元、0 97万亿元、0 88万亿元 [7] - 5000亿—1万亿梯队中,金融后备力量包括交通银行(0 61万亿元)、邮储银行(0 71万亿元) [8] - 金融业形成"头部霸榜+腰部储备"格局,能源矿业、制造与消费代表企业分布较少 [8][9]
伊拉克重启“石油换项目”计划 中伊能源基建合作市场广阔
中国化工报· 2025-08-19 11:14
伊拉克重启石油换项目计划 - 伊拉克2025年8月宣布重启石油换项目计划 通过石油出口换取中国在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 标志着两国能源与基建合作深化 为伊拉克经济重建提供重要机遇 [1] 中伊能源合作历史与现状 - 中国石油企业自2008年起参与伊拉克油气开采 2009年中国石油与BP联合中标鲁迈拉油田 此后中资企业参与哈法亚 西古尔纳-1 艾哈代布等多个油田项目 [2] - 2023年伊拉克占中国原油进口总量10.5% 中国石油哈法亚天然气处理厂累计向当地电厂输送超50亿立方米天然气 缓解电力短缺问题 [2] - 伊拉克最终可采油气资源量约2460亿桶 原油平均开采成本仅为每桶1至2美元 具备显著全球成本优势 [2] - 2025年上半年伊拉克继续是中国第四大石油供应国 凸显两国能源领域紧密联系 [4] 伊拉克经济与能源需求 - 伊拉克财政收入96%依赖石油出口 2023年原油出口达12.3亿桶 收入886亿美元 [3] - 伊拉克计划到2029年将石油产量从目前约400万桶/日提升至600万桶/日以上 以满足国内需求并增加出口收入 [3] - 伊拉克基础设施严重不足 需借助中国在基建和能源领域的技术与资金提升产量 改善电力供应并推动经济多元化 [3] 中国企业参与情况 - 中国油企呈现多层次协同作战格局 包括中国石油 中国石化 中国海油 以及联合能源集团 洲际油气 安东油田服务和中曼石油等 [1] - 2024年10月伊拉克油气区块招标中 中国海油 中石化 中曼石油等7家企业拿下10个区块 占总数的超三分之一 [4] - 中油工程全资子公司管道局工程公司获伊拉克巴士拉省海水输送管道总包项目 授标金额25.24亿美元 合同期54个月 [4] 合作前景与影响 - 中伊能源合作为中国提供稳定能源供应 为伊拉克带来投资和技术 助力经济发展 [4] - 中国企业在伊拉克油气领域持续深耕 合作有望进一步深化 为两国经济注入新动力 [4] - 石油换项目重启为中国企业在伊拉克开辟广阔市场空间 项目预计助力伊拉克到2030年实现日产600万桶原油目标 [4]
短线防风险 18只个股短期均线现死叉
证券时报网· 2025-08-19 10:52
市场整体表现 - 上证综指报3731.21点,涨幅0.09% [1] - A股总成交额达12534.99亿元 [1] 技术指标异动个股 - 18只A股出现5日均线下穿10日均线形态 [1] - 扬子新材5日均线较10日均线距离最大达-1.11% [1] - 宁波方正5日均线较10日均线距离-0.88% [1] - 中国石油5日均线较10日均线距离-0.38% [1] 个股详细数据 - 扬子新材最新价3.85元,较10日均线乖离率-2.53% [1] - 宁波方正最新价24.94元,较10日均线乖离率-1.39% [1] - 中国石油最新价8.55元,较10日均线乖离率-1.24% [1] - 广聚能源最新价12.01元,较10日均线乖离率-0.87% [1] - 中国广核最新价3.67元,较10日均线乖离率-0.76% [1] - 友发集团最新价6.09元,较10日均线乖离率-1.39% [1] - 湖北宜化最新价13.35元,较10日均线乖离率-0.39% [1][2] - 香溢融通最新价11.00元,较10日均线乖离率0.08% [2]
A股11家万亿巨头谁掌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9 10:04
A股市场热度飙升 - A股成交额和两融余额双双突破2万亿大关 [2] - A股"万亿市值俱乐部"扩容至11家公司 总市值近18万亿元 [2] 万亿市值公司构成 - 工商银行以2.5万亿元市值稳居榜首 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紧随其后 [2] - 贵州茅台、中国移动、中国石油、宁德时代保持稳固地位 [2] - 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新晋成为万亿市值公司 金融业占据7席 [2] 5000亿+市值公司表现 - 工业富联年内市值翻倍 增速领先 [2] - 紫金矿业、邮储银行、农业银行增速超过28% [2] - 消费和能源巨头表现分化 贵州茅台、五粮液下跌 石油三巨头遇冷 [2] 央国企主导原因 - 11家万亿市值公司中 央国企占比超过80% [3] - 政策支持(绿色金融、新基建)推动央国企市值增长 [3] - 并购重组孵化新巨头 如中国神华收购后市值逼近万亿 [3] 金融业霸榜原因 - 四大行(工行、农行、建行、中行)领衔 招商银行、中国人寿、中国平安新晋 [4] - 金融业占据万亿俱乐部七成席位 [4] - 邮储银行、交通银行等5000亿+公司蓄势待发 形成"头部霸榜+腰部储备"格局 [4] 万亿市值公司名单 -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贵州茅台、中国移动、中国银行、中国石油、宁德时代、招商银行、中国人寿、中国平安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