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尼电子(603595)

搜索文档
这场深度对话,把新能源应用下的SiC痛点点破了!
行家说三代半· 2025-05-28 17:35
碳化硅行业最新进展 - 意法半导体2025年将推出第四代碳化硅MOSFET产品,专为中国本土车企定制,并聚焦汽车和工业领域应用[4][5] - 意法半导体与三安光电合资的重庆安意法8英寸碳化硅晶圆厂已投产,正推进8英寸量产目标[5] - 利普思专注于碳化硅模组封装,产品覆盖车载、电网、轨道交通和电动船舶等领域,近期在德国PCIM展会展出全系列产品[6] - 国扬电子已实现第三代碳化硅MOSFET技术,单芯片导通电阻低至9mΩ,产品电压覆盖650V-6500V,车规模块获重点车企量产定点[6][7] - 宏微科技已完成第一代SiC MOSFET客户端导入,正研发第二代和第三代产品,目标将平面栅RSP优化至2.0mΩ·cm²[8] - 士兰微2024年碳化硅模组实现多家车企量产出货,第二代产品大批量销售,计划今年推出第四代产品[9] - 士兰微厦门8英寸碳化硅生产线将于2025年投产,将成为国内首家实现6英寸向8英寸跨越的企业[9] 新兴应用领域前景 - eVTOL领域:碳化硅可减轻重量25%、缩小尺寸40%,提升续航15%,但需满足更高安全冗余要求[13][14] - 电动船舶领域:适合750V-1000V直流母线,但3300V以上器件成本高昂,目前市场规模有限[11][14] - AI服务器电源:被视为海量需求空间,将成为碳化硅重要增量市场[17][23] - 工业领域:随着碳化硅价格下降,伺服电机、变频器等传统IGBT市场可能迎来大规模替代[18] - 光储充领域:碳化硅渗透率加快,需关注芯片设计、应用方案和制造品质[26][27] 技术与市场趋势 - 碳化硅电压等级从1200V向400V下探,产品矩阵覆盖400V-2000V多档位,提升多样化应用能力[21][23] - 行业聚焦8英寸晶圆量产和沟槽栅技术发展,意法半导体、士兰微等企业已布局8英寸产线[5][9][21] - 成本优化是关键,需通过量产规模扩大和新型封装技术降低制造成本[27] - 产品需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定制化设计,如区分10kHz与50kHz产品芯片设计逻辑[27] - 预计碳化硅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亿美元,贯穿发电、输电、用电全链条能源应用[24] 行业生态建设 - 需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作,提升国产化比例和质量稳定性[28] - 建议企业加大应用端投入,包括专业团队建设、样机测试和驱动方案优化[26] - 行业需共同营造良性竞争环境,避免价格战,推动生态共建[27] - 创新是核心驱动力,需持续提升产品成熟度和性价比[25][28]
小米SiC新车型亮相,有望搭载多家国产碳化硅?
行家说三代半· 2025-05-23 18:00
小米YU7车型发布 - 小米首款SUV车型YU7全系采用800V碳化硅高压平台,将于2025年7月上市[1][7] - YU7分为标准版、Pro版和Max版三个版本,均搭载800V碳化硅平台,续航里程分别为835km、770km和769km[9] - Max版本支持5.2℃最大充电倍率,10%-80%充电最快仅需12分钟,优于特斯拉Model Y Performance和保时捷Macan Electric Turbo[9] - 搭载V6s Plus超级电机,配备自研SiC电控,转换效率高达99.85%,最高转速22000rpm,峰值扭矩528N·m,峰值功率288kW[11] - 相比SU7的400V/800V混合平台,YU7实现全系800V碳化硅高压化,显示公司对碳化硅技术路线的坚定投入[13] 碳化硅供应链情况 - YU7主驱SiC供应商为汇川联合动力和联合汽车电子[16] - 汇川联合动力采用英飞凌、意法半导体和安森美的SiC MOSFET芯片[17] - 联合汽车电子采用博世的第二代沟槽型SiC芯片,最高运行温度200℃,单位面积Rdson缩减30%[22] - OBC供应商为富特科技,SiC MOSFET芯片来自Wolfspeed[22] - 空调压缩机控制器由致瞻科技提供,与意法半导体合作SiC MOSFET[23] - YU7的SiC MOSFET用量可能超过SU7的64颗(单电机)和112颗(双电机)[23] 行业动态 - 多家企业确认参编《2025碳化硅衬底与外延产业调研白皮书》和《2025碳化硅器件与模块产业调研白皮书》[1] - 国内厂商如芯联集成、林众电子、瞻芯电子等正在或即将进入小米供应链,有望实现国产替代[25] - 行业正加速碳化硅技术创新,需要产业链各环节协同推进技术成熟与落地应用[25]
东尼电子: 东尼电子关于完成工商变更登记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5-22 16:17
公司工商变更登记完成情况 - 公司于2025年4月18日通过修订公司章程的议案,并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手续[1] - 取得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颁发的《营业执照》,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91330500671607807U[1] - 公司类型为股份有限公司(上市、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资本为2.32442326亿元人民币[1]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名称为浙江东尼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为沈晓宇[1] - 住所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利济东路555号,成立日期为2008年1月25日[1] 公司经营范围 - 一般项目包括电子元器件制造、金属材料制造、电子专用材料制造、塑料制品制造等[1] - 电子产品销售、金属材料销售、机械电气设备销售、光伏设备及元器件销售等[1] - 许可项目为检验检测服务,需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1]
东尼电子(603595) - 东尼电子关于完成工商变更登记的公告
2025-05-22 16:00
公司治理 - 2025年4月18日和5月9日分别召开董事会和股东大会,通过修订公司章程议案[1] - 近日完成工商变更登记并取得《营业执照》[1] 公司信息 - 注册资本为贰亿叁仟贰佰肆拾肆万贰仟叁佰贰拾陆元[1] - 法定代表人为沈晓宇[1] - 住所为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利济东路555号[1]
新增2条8英寸SiC产线,有望年底通线
行家说三代半· 2025-05-22 13:58
碳化硅行业动态 - 天科合达、天岳先进、同光股份等18家企业确认参编《2025碳化硅衬底与外延产业调研白皮书》及《2025碳化硅器件与模块产业调研白皮书》[1] - 国内外新增2条8英寸SiC产线:株洲中车8英寸SiC晶圆线预计2025年底拉通[2],新加坡A*Star将建设8英寸碳化硅晶圆开放式研发线[4][6] 株洲中车碳化硅业务进展 - 现有6英寸SiC芯片产线年产能达2.5万片[3] - 技术布局覆盖第三代至第五代SiC产品:第三代精细平面栅产品已定型,第四代沟槽栅达行业先进水平,第五代技术完成布局[3] - 产品矩阵包括3300V高压平面栅SiC MOSFET、1200V精细平面栅SiC MOSFET等,性能指标对标国际龙头企业[3] - 应用领域涵盖新能源汽车、光伏、充电桩等,其中SiC SBD已在光伏领域批量供货[3] - 新能源车用C-Power 220s产品处于整车厂送样验证阶段,2025年有望实现SiC MOSFET主驱批量出货[3] 新加坡8英寸SiC研发平台 - 由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微电子研究所打造,定位为全球首条8英寸SiC工业级开放式研发线[8] - 重点服务电动汽车、射频设备和5G通信系统领域[8] - 已吸引WaferLead等本地初创公司参与,通过集中化研发加速创新进程[8]
安海半导体:立足国产SiC发展,推进IDM战略布局
行家说三代半· 2025-05-19 18:33
行业动态与参编企业 - 天科合达、天岳先进、同光股份等18家企业确认参编《2025碳化硅衬底与外延产业调研白皮书》及《2025碳化硅器件与模块产业调研白皮书》[1] - 行家说三代半策划《第三代半导体产业-行家瞭望2025》专题报道,聚焦碳化硅和氮化镓行业进展与未来方向[1] 2024年SiC行业进展 - 6英寸衬底良率提升且成本降低,8英寸衬底实现量产突破,山东天岳全球首发12英寸碳化硅衬底[2] - 多家厂商布局8英寸碳化硅晶圆厂,新能源车厂与芯片厂商合作推动国产芯片上车[2] - 行业未来方向:扩大晶圆直径降低成本,拓展应用场景提高对硅基产品的渗透率[2] 竞争格局与挑战 - 国内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产能扩张缩小与国际巨头差距,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和政策支持将提升中国SiC行业全球地位[3] - 技术壁垒、成本压力和供应链依赖是主要挑战,需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协同实现可持续发展[3] - 美国301调查短期加剧出口压力,但长期将倒逼中国SiC全产业链自主化,国内厂商需聚焦技术攻关、生态协同和市场内循环[3] 8英寸SiC发展现状与趋势 - 8英寸晶圆面积比6英寸增加80%,理论单位芯片成本降低30%以上,是未来取代IGBT的关键方向[4] - 产业链上下游已具备8英寸量产条件:设备端无障碍,衬底材料端天岳/天科合达/烁科等实现量产,芯片制造端需解决晶圆翘曲等问题[4] - 当前8英寸成本高于6英寸主因良率不足和需求未起量,但衬底价格下降快,预计2025年与6英寸成本持平[5] - 国际巨头Wolfspeed/意法半导体/英飞凌已布局8英寸产线,国内多家企业跟进[4] 企业战略布局 - 安海半导体计划从设计公司向IDM转型,6英寸稳定供应同时筹备8英寸工艺产能[5] - 2025年重点发力新能源汽车主驱/OBC/充电桩市场,并拓展光伏和高端电源领域[6] 行业热点聚焦 - 国际SiC企业如英飞凌、安森美近期公布新动向[8] - 光储赛道加速布局GaN技术,超10家终端玩家入局[8] - 400+SiC从业者齐聚上海探讨数字能源与交通应用[8]
新款iPhone最高减2500元!二连板朝阳科技一度跌停,苹果概念板块震荡回调
华夏时报· 2025-05-15 22:32
苹果概念板块近期表现 - 朝阳科技在拉升两个涨停板后大幅回调,5月15日盘中一度触及跌停价,收盘下跌9.06% [1] - 板块受中美关税政策变化、苹果手机"备战618"优惠降价等事件影响 [1] - 东尼电子、燕麦科技、思林杰等其他苹果概念股也出现值得关注的情况 [1][6] 朝阳科技财务与业务分析 - 2024年营收17.34亿元,同比增长21.24%,但净利润1.13亿元同比下降3.31% [2] - 耳机产品收入12.20亿元占比70.36%,音响产品2.36亿元占比13.62%,精密零组件2.65亿元占比15.27% [2] - 第一大客户销售额7.03亿元占比40.53%,前五大客户合计占比76.69% [2] - 2025年一季度机构投资者数量从13家减少至4家,摩根士丹利持股从35.72万股减至22.52万股 [4][5] 东尼电子业务与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19.81亿元同比增长7.86%,净利润1151.79万元实现扭亏 [7] - 消费电子产品收入10.33亿元占比56.20%,同比增长18.26% [7] - 消费电子业务第一大客户为立讯精密,由苹果公司指定供应 [7] - 2025年一季度营收4.28亿元同比增长4.64%,但净利润1088.67万元同比减少15.40% [7] 燕麦科技业务与客户情况 - 主营业务为FPC和FPCA测试设备,高度依赖苹果产业链 [8] - 2024年第一大客户销售额2.20亿元占比44.19%,第二大客户8121.88万元占比16.32% [8] - 测试设备主要应用于苹果产品,存在收入集中风险 [8] 思林杰业务与研发投入 - 2024年营收1.85亿元同比增长10.09%,净利润1527.31万元同比增长69.99% [9] - 嵌入式智能仪器模块应用于多类型苹果终端产品检测 [9] - 2024年研发投入4923.94万元同比下降5.45%,研发人员增加6人至181人 [10][11] - 研发人员平均薪酬25.83万元,略低于上年的26.20万元 [11]
苹果概念股冲高回落,关税缓和叠加业绩向好能否估值修复
第一财经· 2025-05-15 18:05
苹果产业链概念股近期波动 - 5月12日A股、港股苹果概念板块同步走强,多只个股涨幅超10%,但随后三个交易日回调,最大回调幅度个股近5日下跌超10% [1] - 股价波动受中美关税政策缓和及苹果产品降价促销、财报超预期等多重因素影响 [1] - 市场对未来走势存在分歧,部分机构看好估值修复及创新周期潜力,也有机构担忧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和需求疲软 [1] 股价波动的具体表现 - 5月12日A股苹果概念指数(BK0666)单日涨幅达2.91%,乐创技术大涨22%,思林杰、东尼电子等涨幅均超10% [2] - 同日港股高伟电子领涨18.45%,瑞声科技、舜宇光学科技、丘钛科技等涨幅超10% [2] - 5月15日A股苹果概念指数回落至2911点,港股高伟电子、舜宇光学科技等个股13日跌幅超7% [2] 关税政策调整的影响 - 中美联合声明显示美国将暂停24%关税90天,保留10%关税,取消部分行政令加征关税 [3] - 浙商证券认为非美原产部分关税降至10%,短期冲击消除,但市场仍担忧果链企业出货量下滑和成本压力 [3] - 民生证券指出果链公司前期因高关税和宏观经济不确定性超跌,当前估值处于低位 [4] 苹果产品降价促销 - 5月中国市场iPhone 16 Pro系列最高降幅达2500元,创近年新机降价纪录 [4] - 电商平台显示iPhone16 Pro 128GB版本原价7999元,叠加优惠后到手价5469元,降幅超30% [4] 苹果及产业链业绩表现 - 苹果2024-2025财年Q2营收954亿美元(同比+5%),净利润247.8亿美元(同比+4.84%) [6] - 歌尔股份Q1营收163.05亿元(同比-15.57%),净利润4.68亿元(同比+23.53%) [7] - 蓝思科技Q1营收170.63亿元(同比+10.10%),净利润4.28亿元(同比+38.71%) [7] - 立讯精密Q1营收617.88亿元(同比+17.90%),净利润30.4亿元(同比+23.17%) [7] - 工业富联Q1营收1604.15亿元(同比+35.16%),净利润52.31亿元(同比+24.99%) [8] 行业未来展望 - 民生证券认为关税缓和与低估值共振,叠加苹果2026-2027年折叠屏、AI眼镜等新品创新,果链有望进入增量上行通道 [9] - 国泰海通证券预计未来关税对果链影响有限,创新大年或来临 [9] - 浙商证券提示需关注中美关税政策反复、iPhone16降价去库效果及新机创新不及预期等风险 [9]
明日开幕!上海SiC会议参会攻略请查收
行家说三代半· 2025-05-14 14:11
会议概况 - 会议汇聚三菱电机、意法半导体、Wolfspeed、三安半导体、天科合达等20余家行业头部企业及香港大学等机构,展示最新技术并探讨产业机遇[1] - 会议设两场专题论坛及全天展览,聚焦碳化硅(SiC)技术在电动交通、数字能源等领域的应用[5][6] - 现场将联合天岳先进、天科合达等18家企业启动《2025碳化硅衬底与外延产业调研白皮书》及《2025碳化硅器件与模块产业调研白皮书》调研项目[5] 参会企业及技术亮点 - **三菱电机**:将分享面向电动交通和数字能源的SiC功率半导体解决方案,其中国区技术总监宋高升参与圆桌论坛[6][11] - **天科合达**:CTO刘春俊将发表《第三代半导体SiC单晶衬底研究和产业进展》演讲,并参与圆桌讨论[6] - **大族半导体**:产品线总经理巫礼杰将展示激光剥离技术在8/12英寸SiC衬底制备中的最新成果[6] - **三安半导体**:应用技术总监姚晨将探讨顶部散热封装技术在功率半导体中的应用[6] - **中电国基南方**:应用主管倪朝辉将分析SiC MOSFET技术应用现状与研究进展[6] - **展览专区**:三菱电机、国基南方、芯长征等7家企业将展示最新产品技术,合盛新材料等2家参与资料赞助[8][9] 会议议程 - **上午场**: - 13:40-14:45 聚焦SiC衬底技术,涵盖产业趋势、单晶衬底研究及激光剥离技术突破[6] - 14:45-15:10 三菱电机提出电动交通与数字能源的SiC解决方案[6] - **下午场**: - 15:40-16:55 探讨顶部散热封装、SiC MOSFET技术及全球电动交通应用进展[6] - 16:55-17:30 圆桌论坛讨论2025年SiC产业趋势,参与方包括长飞先进副总裁、昕感科技副总经理等6位行业专家[6] 配套活动 - 全天展览区展示第三代半导体全产业链技术,包括衬底、外延、器件等环节[7] - 茶歇期间设置展区参观及抽奖仪式(红包雨)[6]
东尼电子: 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关于浙江东尼电子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的法律意见书
证券之星· 2025-05-09 19:01
股东大会召集与召开程序 - 股东大会由公司董事会召集召开,董事会于2025年4月19日在中国证监会指定信息披露网站发布召开通知,公告日期距股东大会召开日期达20日[2] - 股东大会采取现场投票和网络投票相结合的方式,现场会议于2025年5月9日在浙江省湖州市召开,网络投票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系统进行[3] - 股东大会的召集人资格、召集召开程序符合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规定[3] 股东大会出席情况 - 出席现场会议的股东及股东代理人共8名,代表有表决权股份115,641,067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49.7504%[4] - 出席人员资格经核查合法有效,包括股东、股东代理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见证律师[4][5] - 网络投票股东资格由上海证券交易所系统认证,合法有效[5] 股东大会审议议案 - 审议议案均属于股东大会职权范围,与通知所列事项一致,未发生修改或新增议案情形[5] - 议案包括董事会工作报告、监事会工作报告、年度报告、财务决算报告、利润分配方案等共10项[5][6][7][8][9][10] 股东大会表决结果 - 各项议案均获得通过,同意比例均超过99%,其中《公司2024年度董事会工作报告》同意比例99.9168%[6] - 《关于公司及子公司预计2025年申请综合授信额度的议案》同意比例99.3113%,反对比例0.6773%[9] - 《关于修订公司章程的议案》作为特别决议事项,获得出席股东大会代表2/3以上表决权通过[10] 法律意见结论 - 股东大会召集人资格、召集召开程序、出席人员资格、表决程序及结果均符合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规定[11] - 股东大会通过的各项决议合法有效[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