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高新(000661)
搜索文档
10月13日生物经济(970038)指数跌1.85%,成份股博腾股份(300363)领跌
搜狐财经· 2025-10-13 16:43
指数整体表现 - 生物经济指数(970038)报收2325.47点,单日下跌1.85% [1] - 指数成份股总成交额为314.96亿元,换手率为2.07% [1] - 指数成份股中仅6家上涨,44家下跌,呈现普跌格局 [1] 成份股涨跌情况 - 华测检测以2.51%的涨幅领涨成份股 [1] - 博腾股份以6.27%的跌幅领跌成份股 [1] - 十大权重股中,凯莱英跌幅最大,为5.04%,康龙化成次之,跌幅为3.99% [1] 十大权重股详情 - 迈瑞医疗为指数第一大权重股,权重占比13.81%,总市值2851.66亿元,当日下跌2.81% [1] - 十大权重股总市值分布广泛,牧原股份总市值最高,达2900.73亿元 [1] - 十大权重股主要集中于医药生物行业,部分公司属于电子、农林牧渔及美容护理行业 [1] 市场资金流向 - 指数成份股整体主力资金净流出7.22亿元 [3] - 游资资金净流入1.88亿元,散户资金净流入5.34亿元 [3] - 迈瑞医疗主力资金净流出额最大,为1.05亿元,主力净占比-4.12% [3] 个股资金流向详情 - 牧原股份、温氏股份、长春高新主力资金净流入居前,分别为7544.02万元、7285.22万元、5135.18万元 [3] - 华测检测在股价上涨的同时,获得主力资金净流入3625.25万元,游资净流入4076.90万元 [3] - 多只个股呈现主力资金与散户资金流向相反的情况,例如长春高新主力净流入而散户净流出9472.79万元 [3]
医药行业周报:外部短期变化,不改长期出海趋势-20251012
华鑫证券· 2025-10-12 23:34
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推荐”,且为“维持” [1] 核心观点 - 中国创新药出海是创新成果持续涌现和创新效率驱动的长期趋势,外部短期变化影响有限 [2] - 2025年上半年License-out交易活跃,交易数量达72笔,已超过2024年全年交易数量的一半,交易总金额较2024年全年高出16%,其中单笔金额超过10亿美元的交易有16笔 [2][6] - 尽管2025年第三季度重磅BD较少,但预计第四季度随着更多BD落地,市场对出海的信心将逐步恢复 [2] - 全球创新研发向更高效率的中国转移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只有具备全球竞争优势的管线才能胜出 [2] 创新药出海趋势 - 创新药出海是长期产业趋势,由创新成果和效率驱动,不受短期中美贸易冲突等外部环境影响 [2] - 美国政府与跨国药企的药价谈判将强化对高效率、低成本的中国新药成果的需求 [2] - 小核酸药物领域在2025年9月实现出海突破,例如舶望制药与诺华就心血管产品达成协议,涉及预付款1.6亿美元,潜在里程碑价值高达52亿美元 [3] - 迈威生物与Aditum Bio Fund成立Kalexo Bio,并就心血管领域双靶点siRNA创新药达成全球独家授权协议 [3] - 化学修饰和递送系统是小核酸药物开发的核心,国内多家企业已掌握相关技术 [3] - 降血压、降血脂等慢病方向患者基数庞大、临床需求未被充分满足,商业前景广阔 [3] 口服自免药物趋势 - 强生正洽谈收购其合作伙伴Protagonist Therapeutics,后者核心产品为靶向IL-23受体的口服多肽药物Icotrokinra,已递交美国FDA申请上市 [4] - 除IL-23靶点外,针对IL-17、TYK2、JAK1靶点的口服自免药物也有多项临床研究 [4] - 诺诚健华与Zenas BioPharma就两款临床前口服自免药物达成合作,靶点分别为IL-17AA/AF抑制剂和可透过血脑屏障的TYK2抑制剂 [4] 胰淀素与MASH治疗进展 - 诺和诺德公布其长效胰淀素类似物cagrilintide单药治疗III期临床数据,治疗68周后实现11.8%(12.5kg)的平均体重减轻,显著优于安慰剂的2.3%(2.5kg) [5] - Cagrilintide安全性良好,因恶心导致永久停药的比例仅为1.0% [5] - 2025年8月美国FDA批准诺和诺德的Wegovy(2.4 mg司美格鲁肽)用于治疗MASH F2~F3期 [5] - 诺和诺德以52亿美元收购Akero Therapeutics,获得其FGF21靶点MASH新药Efruxifermin,将探索GLP-1与FGF21的协同治疗 [5] - 国内众生药业、博瑞医药和九源基因等公司也在跟进胰淀素类似物的开发 [5] CXO行业复苏 - CXO行业经历供给端洗牌后逐步恢复,小企业退出为行业带来修复机遇 [6] - License-out交易的首付款总额在2025年上半年首次超过一级市场融资总额,成为Biotech企业资金回笼的重要渠道 [6] - 政策方面,国家药监局试点优化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目标30个工作日内完成 [6] - 2025年第一季度共有186款1类新药首次获得临床批件,其中3月获批数量飙升至103款 [6] - 美国新版《生物安全法案》未点名中国企业,对中国CRO企业影响有限 [6] 医保与商保目录进展 - 2025年国家医保目录及商保创新药目录调整已完成专家评审阶段,预计10月开始企业沟通会 [7] - 基本医保目录有535个药品通过形式审查,其中目录外311个、目录内224个;商保创新药目录有121个通过形式审查 [7] - 商保目录为首年制定,其品种范围和报销幅度对参与企业影响较大,孤儿药和进口PD-1/L1是主要通过审核的品种 [7] 行业表现与估值 - 医药生物行业指数最近一周(2025/10/01-2025/10/10)跌幅为1.20%,跑输沪深300指数0.69个百分点,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涨幅排名第25位 [22] - 最近一月(2025/9/10-2025/10/10)跌幅为3.38%,跑输沪深300指数7.23个百分点,涨幅排名第25位 [26] - 最近一周子行业中,中药Ⅱ涨幅最大为1.51%,医疗服务跌幅最大为3.37%;最近一月医疗器械跌幅最小为0.45%,化学制药跌幅最大为5.56% [32] - 医药生物行业当期PE(TTM)为39.05倍,高于5年历史平均估值31.36倍 [48] 投资方向与选股思路 - 推选方向包括受益于创新环境好转和订单恢复增长的CXO领域,相关公司有维亚生物、百诚医药、凯莱英、普蕊斯等 [8] - 小核酸和基因治疗技术持续突破,关注西藏药业、悦康医药、阳光诺和、迈威生物等 [8] - 痛风等大病种市场潜力大,关注长春高新、一品红等 [8] - 免疫方向如银屑病领域市场空间大,出海趋势值得关注,推荐益方生物,关注荃信生物-B、诺诚健华、丽珠集团等 [8] - 关注IO+ADC升级、TCE技术平台迭代升级和出海机会,以及减重方向国产GLP-1的差异化布局 [8][9] - 医疗器械领域关注中外合作与全球产业链分工,以及新材料在人形机器人方向的应用 [9]
医药行业周报:本周申万医药生物指数下跌1.2%,关注三季报发布-20251012
申万宏源证券· 2025-10-12 19:13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医药行业评级为“看好” [4] 核心观点 - 创新药板块的产品收入和对外授权过去三年来保持较快增长,大额BD交易频出推动行情向整体板块扩散 [4] - 医保目录调整将首度纳入商保创新药目录,创新药板块中报保持收入高增长并不断减亏扭亏 [4] - 预计第三季度创新药板块将延续收入高增长趋势 [4] - 建议关注三季报业绩始终保持高增长的创新药板块,及业绩边际大幅向好的医疗设备、CXO及上游板块 [4] 市场表现 - 本周申万医药生物指数下跌1.2%,同期上证指数上涨0.4%,万得全A(除金融石油石化)下跌0.5% [2][5] - 医药生物指数在31个申万一级子行业中表现排名第25 [2][5] - 当前医药板块整体估值30.9倍,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10 [2][8] - 三级子板块表现分化:中药板块上涨1.5%,医院板块上涨1.8%,血液制品板块上涨1.4%,医药流通板块上涨0.8%,疫苗板块上涨0.7%,线下药店板块上涨0.3%,医疗耗材板块上涨0.2%;医疗研发外包板块下跌5.3%,化学制剂板块下跌2.5%,其他生物制品板块下跌1.7%,原料药板块下跌0.7%,体外诊断板块下跌0.6%,医疗服务板块下跌3.4%,化学制药板块下跌2.2% [2][8] 重点事件回顾 - 诺诚健华与Zenas签署授权许可协议,交易金额包括1亿美元首付款和近期里程碑付款(现金加Zenas公司700万普通股股票),合计交易总金额超过20亿美元,公司有权按许可产品年度净销售额收取最高达百分之十几的分层特许权使用费 [4][14] - 国家药监局联合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发布征求意见稿,要求2019年前上市的中药注射剂企业加快开展上市后研究和评价工作 [4][16] - 新诺威拟以11亿现金收购巨石生物29%股权,交易完成后持股比例将由51%增加至80%,并计划发行H股在港交所上市 [13] - 华海药业的瑞西奇拜单抗上市申请获受理,为国内首个自研IL-36R单抗 [16] 三季报业绩预告 - 重药控股预计归母净利润76至118百万元,同比增长39.89%至117.47% [18] - ST诺泰预计归母净利润130至140百万元,同比增长5.62%至13.74% [18] 重点公司估值 - 迈瑞医疗当前市盈率24倍,恒瑞医药54倍,药明康德23倍,爱尔眼科30倍,联影医疗67倍,云南白药20倍 [22]
医药健康行业周报:BD预期回归理性,关注ESMO大会及三季报-20251011
国金证券· 2025-10-11 20:52
投资评级与核心观点 - 报告对医药板块在2025年走出反转行情抱有强烈信心 [5][14][81] - 创新药主线和左侧板块困境反转被视为2025年医药板块的最大投资机会 [5][14][81] - 继续看好创新药产业链投资机会 [5][14][81] 创新药板块整体趋势 - 本周创新药板块有所回落,BD(业务发展)预期回归理性 [2][13] - 创新药产业向上趋势不变,全球创新药产品授权合作在年底更为密集,板块行情静待后续BD持续催化 [2][13] - ESMO大会(10月17-21日)即将召开,多个国内创新药企重磅口头报告(LBA)即将披露,短期内可关注重要管线的临床数据 [2][13] - 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外周免疫耐受发现,该发现与创新药两大重要适应症(肿瘤与自身免疫)新药研发的作用机制相关,提示相关领域创新突破的重要性 [2][40][50] CXO(医药外包)行业展望 - 受益于国内创新药投融资数据边际改善、BD交易持续活跃以及下游创新药技术迭代与细分赛道高景气(如ADC、双抗、GLP-1等),中国CXO行业逐渐进入复苏周期拐点 [2][13] - 行业订单、产能利用率以及业绩有望边际改善 [2][13] - 板块前期受制于生物安全法案事件,行业估值处于低位,随着行业回暖,CXO公司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估值与业绩双双提升) [2][13] 生物制品领域动态 - 2025年10月9日诺和诺德宣布以每股54美元现金(总价值47亿美元)收购Akero Therapeutics [3][51] - Akero的FGF21类似物EFX有望成为治疗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的最佳疗法,是唯一一种在2期临床试验中显示F4患者纤维化显著消退的药物 [3][51][57] - 全球有超过2.5亿人患有MASH,目前获批疗法有限 [3][57] 医疗器械领域进展 - 微创机器人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全球商业化订单量突破100台,已装机近80台,稳居国产腔镜手术机器人市场份额第一 [3][58][60] - 图迈机器人已在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市场准入,商业化装机覆盖近40个国家和地区,均跻身全球前二 [3][60] - 奥精医疗可吸收复合骨修复材料产品获得国家药监局注册批准,该产品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63] 中药领域创新与政策支持 - 2025年1-9月,CDE(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新增92项中药IND(临床试验申请),其中70项为1类新药;新增42项中药NDA(新药上市申请),其中12项为1类新药 [3][64] - 政策端对中医药持续支持,近年来中药注册申请受理数量呈上升趋势,创新中药占比提升 [64][65][67] 医疗服务与AI医疗数字化升级 - 讯飞医疗与深圳市龙华区卫生健康局研发的"龙华数字家医"APP正式发布,依托AI大模型对居民健康服务流程进行数字化升级 [4][71] - 锦欣生殖在中美两地的辅助生殖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完成国内首例CAPA-IVM辅助生殖治疗并实现临床妊娠 [72][73] - 全球辅助生殖市场规模已超过人民币2500亿元,中国年治疗周期量已超过一百万例 [73] - AI医疗应用深化,美年健康展示多种AI健康管理方案,旨在提升疾病预防与检查能力 [75] 具体投资建议关注方向 - 创新药建议关注泛癌种潜力的双/多抗药物、解决未满足临床需求的慢病药 [5][14][81] - 持续关注ADC(抗体偶联药物)、双抗/多抗、小核酸赛道等的投资机会 [5][14][81] - 重点标的包括信达生物、康方生物、科伦博泰、恒瑞医药、迈瑞医疗等公司 [6] 行业数据与交易活跃度 - 2025/09/01-2025/10/10期间,共计6款新药获CDE批准上市(3款国产,3款进口),16款创新药申报NDA(10款国产,6款进口) [35][36][37] - 同期共发生13个创新药相关跨国交易,涵盖授权/许可、合作、期权等形式,交易金额显著,如诺华制药获得舶望制药ANGPTL3项目许可,首付款达1.6亿美元 [39]
长春高新拟斥3亿至5亿回购股份 用于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
新浪财经· 2025-10-09 23:50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长春高新技术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2024年11月14日召开第十一届董事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 回购股份方案。公司计划使用自有资金及金融机构股票回购专项贷款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部 分已在境内发行的人民币普通股(A股)股票。 此次回购资金总额不低于3亿元(含)、不超过5亿元(含),回购价格不超过160元/股。回购的股份将 全部用于后续实施公司及子公司核心团队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相关公告于2024年11月16日、2024 年11月21日分别在《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上海证券报》《经济参考报》及巨潮资讯网披露。 根据相关法规,公司需在回购期间每月前三个交易日内公告截至上月末的回购进展情况。截至2025年9 月30日,相比前次披露,回购股份进展情况无变化。 公司强调,此次回购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及A股回购方案要求。在回购时间、数量、价格及集中竞 价交易委托时段等方面,均符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9号——回购股份》相关规 定。公司未在可能影响股价的重大事项发生至依法披露期间回购股票,且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股份 时,委托价格、交易时 ...
长春高新(000661.SZ):子公司吸附无细胞百白破b型流感嗜血杆菌联合疫苗临床试验申请获得批准
格隆汇APP· 2025-10-09 23:11
公司研发进展 - 子公司百克生物收到国家药监局对百白破-Hib联合疫苗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1] - 该疫苗为吸附无细胞百白破b型流感嗜血杆菌联合疫苗 可同时预防百日咳 白喉 破伤风以及b型流感嗜血杆菌[1] - 疫苗临床试验接种对象为2月龄及以上婴幼儿 用于预防b型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侵袭性感染[1] 产品信息 - 百白破-Hib联合疫苗通过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来预防相关疾病[1]
10月报电话会:持续看好创新主线,关注Q3业绩改善
2025-10-09 22:47
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行业:医药行业,特别是创新药、CRO、CDMO、医疗器械(高值耗材、低值耗材、设备)、院内中药 [1][2][3][4] * 公司:恒瑞医药、长春高新、仙琚药业、贝达药业、腾科药业、药明康德、药明生物、药明合联、天宇股份、南微医学、海泰新光、华大基因、盟科医药、先声药业、博安生物、联邦制药、华纳等 [1][6][7][9][10][11][13][15][16][18][19][21][22][25][26] 核心观点和论据 * 创新药是医药板块的核心主线,基本面良好,驱动因素包括平台化(从研发到商业化的纵向拓展)、海外产品兑现(如呋喹替尼、则布替尼)以及早期研发平台化 [1][8] * CRO和医疗器械是困境反转的重要方向,CRO拐点自2024年三、四季度开始显现并持续兑现,医疗器械从2025年二季度开始修复,预计三季度业绩改善更明显 [2][3][4] * 投资策略上,建议关注创新主线(如ESMO会议催化、BD交易推进)和Q3业绩改善,同时注意基药目录政策及院内中药公司调整带来的短期催化 [1][5] * 2025年10月投资组合微调,增加创新药产业链公司(如长春高新、贝达药业)和业绩拐点公司(如药明系、天宇股份) [1][6][7] * 金股筛选标准包括产业链纵向延伸能力、兑现能力、早期研发平台体系化能力,据此推荐长春高新、贝达药业、盟科医药、先声药业等 [9]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具体公司亮点与预期: * 药明康德:太极业务强劲,全年收入预期首次超百亿,预计2025年经调整归母净利润132-140亿人民币 [19] * 药明生物:单抗业务恢复,ADC项目高增,预计2025年NFS利润53亿人民币,2026年接近70亿人民币 [20] * 药明合联:全球ADC CRDMO龙头,预计全年经调整FS规模17-18亿人民币,2026年维持30%-50%增长 [20] * 南微医学:海外业务是主要增长来源,国内业务收入占比约40%并有望持续下降,估值对应2025年为25~30倍 [13][14] * 海泰新光:预计三季度收入利润同比增速超50%,与史赛克合作的新产品如宫腔镜预计四季度出货 [15] * 华大药厂:处于明确业绩底,在研抗抑郁药ZG001针对中国约2000~3000万重度患者,销售峰值有望超30亿元 [16][17] * 盟科医药:获海正药业10亿人民币投资,康体项目计划2026年申报NDA,市值被认为不应低于百亿 [11][12] * 天宇股份:非沙坦原料药增长验证公司再造沙坦业务预期,CDMO业务大客户项目持续放量 [25] * 联邦制药:创新药管线如UBT251预计2026年带来约七八千万美元里程碑付款,小分子口服减重药UBT48182动物数据优于礼来产品 [26][27] * 市场表现数据:中泰证券医药团队9月重点推荐组合平均涨幅为5.5个百分点,跑赢医药行业7.2个百分点,其中长春高新上涨26%,药明生物上涨23% [6] * 全球市场预期:到2030年全球ADC市场规模预计达647亿美元,未来五年复合年增长率接近30% [20]
长春高新(000661.SZ):累计回购0.95%股份
格隆汇APP· 2025-10-09 22:38
格隆汇10月9日丨长春高新(000661.SZ)公布,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累计通过回购专用证券账户, 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回购公司股份3,894,517股,占本公司总股本的0.95%,其中最高成交价为 112.25元/股,最低成交价为84.00元/股,合计成交金额为人民币399,999,400.76元(含交易费用)。 ...
医药企业掀赴港上市潮,多家A股公司冲刺“A+H”
北京商报· 2025-10-09 20:41
上市申请概况 - 9月底港交所迎来医药企业上市申请高峰,仅在9月29日至30日期间就有11家企业集体递交申请[1] - 9月以来已有约25家医药企业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形成一波上市小高潮[3] - 2025年以来已有20家医疗保健行业企业成功登陆港交所,超过2024年全年总和[4] 递表企业特征 - 多家企业依据港交所第18A章规则申请上市,申报材料带有特殊标识"B",显示其为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例如蓝纳成、滨会生物[1][10] - 此轮递表企业涉及分子诊断、基层医疗平台、核医药、溶瘤病毒疗法等多个细分领域[3] - 安诺优达主营业务包括以分子诊断为基础的IVD医疗器械和多组学生命科学研究服务,擅长基于NGS的产前检测IVD产品[3] - 好医生是一家综合性基层医疗赋能平台,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检验、诊断、用药等全覆盖解决方案[3] - 蓝纳成是国内核医药行业先锋,发展放射性诊疗一体化药物组合;滨会生物是致力于创新癌症免疫疗法的溶瘤病毒疗法生物科技公司[3] A+H双平台上市趋势 - 本轮递表企业中有多家已在A股上市,呈现明显的"A+H"双平台布局趋势,例如长春高新、百利天恒、贝达药业、华恒生物[1][5] - 华恒生物于2021年登陆科创板,是以合成生物技术为核心、从事生物基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的企业[5] - A股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赴港上市成为新路径,例如东诚药业子公司蓝纳成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7] - "A+H"上市模式有助于企业拓展融资渠道、提升国际影响力、加快国际化进程[6] 企业财务状况 - 部分递表企业仍处于亏损状态,例如麦科奥特2023年至2024年以及2025年上半年亏损分别约为1.95亿元、1.57亿元、4990.1万元[9] - 蓝纳成2023年至2024年以及2025年上半年亏损分别约为1.12亿元、1.19亿元、6516万元[9] - 滨会生物2023年至2024年以及2025年上半年亏损分别为1.1亿元、1.13亿元、4421.5万元[10] 上市背景与行业影响 - 港股市场制度优势明显,2018年推出的18A上市规则为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开辟上市通道,2025年推出的"科企专线"进一步优化科技企业上市流程[4] - 国内药监部门审评审批加速、居民健康需求增长与人口老龄化趋势为医药企业创造有利发展环境[4] - "A+H"潮起可能加速行业整合,推动资源向资金充裕的上市企业集中,强化头部公司市场地位[7] - 资本注入将促进创新药物和技术快速发展,企业有更多资源投入高风险研发项目,提升整体行业创新效率[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