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长春高新(000661)
icon
搜索文档
长春高新(000661) - 关于子公司吸附无细胞百白破b型流感嗜血杆菌联合疫苗临床试验申请获得批准的公告
2025-10-09 19:45
证券代码:000661 证券简称:长春高新 公告编号:2025-133 长春高新技术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子公司吸附无细胞百白破 b 型流感嗜血杆菌联合疫苗 受理号:CXSL2500582 通知书编号:2025LP02637 药品名称:吸附无细胞百白破 b 型流感嗜血杆菌联合疫苗 结论:建议批准开展用于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和 b 型流感嗜血杆菌引起 的侵袭性感染(包括脑膜炎、肺炎、败血症、蜂窝组织炎、关节炎、会厌炎等)的 临床试验。 批准日期:2025 年 10 月 9 日 二、吸附无细胞百白破 b 型流感嗜血杆菌联合疫苗的简介 联合疫苗具有"一剂多防"的优势,可减少接种次数、降低接种成本,提升疫 苗接种覆盖率。因其符合公共卫生需求和免疫接种的发展趋势,正成为国内疫苗发 展的重要方向。 本次百克生物获批临床的吸附无细胞百白破 b 型流感嗜血杆菌联合疫苗(以下 简称"百白破-Hib 联合疫苗")是一种可以同时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以及 b 型流感嗜血杆菌的疫苗。接种对象为 2 月龄及以上婴幼儿,接种后可刺激机体产生 免疫应答,用于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和 b 型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侵袭性感染。 临 ...
长春高新:子公司百克生物吸附无细胞百白破b型流感嗜血杆菌联合疫苗临床试验申请获得批准
新浪财经· 2025-10-09 19:40
公司研发进展 - 子公司百克生物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同意开展吸附无细胞百白破b型流感嗜血杆菌联合疫苗的临床试验 [1] - 该疫苗可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侵袭性感染 [1] 行业竞争格局 - 目前国内厂家暂无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组分)联合疫苗的产品获批上市 [1]
长春高新:子公司百克生物获批吸附无细胞百白破b型流感嗜血杆菌联合疫苗临床试验
新浪财经· 2025-10-09 19:33
公司研发进展 - 子公司百克生物收到国家药监局对吸附无细胞百白破-b型流感嗜血杆菌联合疫苗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1] - 该疫苗用于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侵袭性感染[1] - 百克生物的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三组分)和冻干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是百白破-Hib联合疫苗的基础和核心[1] 公司战略与前景 - 此次获批将有助于完善公司联合疫苗研发管线[1] - 此次获批将有助于优化公司产品结构[1] - 此次获批将为公司业绩创造新的增长点[1]
长春高新(000661) - 关于回购股份进展情况的公告
2025-10-09 19:33
股份回购计划 - 公司拟用自有资金及专项贷款回购股份,金额3 - 5亿元[1] - 回购价格不超160元/股[1] 回购情况 - 截至2025年9月30日,累计回购3,894,517股,占总股本0.95%[2] - 回购最高成交价112.25元/股,最低84元/股[3] - 合计成交金额399,999,400.76元[3]
10月9日生物经济(970038)指数涨0.61%,成份股深科技(000021)领涨
搜狐财经· 2025-10-09 19:29
指数整体表现 - 生物经济指数(970038)于10月9日报收2386.01点,单日上涨0.61% [1] - 指数当日成交额为285.28亿元,换手率为1.76% [1] - 指数成份股中32家上涨,18家下跌,深科技以10.01%的涨幅领涨,信立泰以3.96%的跌幅领跌 [1] 十大权重成份股表现 - 迈瑞医疗为指数第一大权重股,权重占比13.81%,股价上涨1.04%至248.24元,总市值3009.76亿元 [1] - 长春高新权重占比5.41%,股价下跌0.58%至129.25元,总市值527.26亿元 [1] - 康龙化成权重占比4.66%,股价下跌1.26%至35.30元,总市值627.70亿元 [1] - 深科技权重占比4.08%,股价大涨10.01%至30.66元,总市值480.53亿元 [1] - 牧原股份权重占比3.66%,股价微跌0.28%至52.85元,总市值2887.07亿元 [1] - 爱美客权重占比3.44%,股价下跌0.62%至180.42元,总市值545.94亿元 [1] 市场资金流向 - 指数成份股整体主力资金净流出2.24亿元 [3] - 游资资金净流入1776.63万元,散户资金净流入2.07亿元 [3] - 深科技获主力资金净流入2.84亿元,主力净占比5.27%,但游资净流出2.23亿元,散户净流出6081.06万元 [3] - 迈瑞医疗获主力资金净流入8084.94万元,主力净占比3.02% [3] - 华测检测获主力资金净流入5681.53万元,主力净占比5.43% [3] - 博腾股份获主力资金净流入3622.44万元,游资净流入5023.87万元,游资净占比高达9.85% [3]
生长激素风光不再的长春高新计划港股二次上市
新浪财经· 2025-10-09 17:02
公司战略与融资计划 - 公司计划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以深化全球化战略布局、增强境外融资能力并提升国际品牌形象[1] - 本次H股发行募集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将用于研发创新、在研产品的临床试验及商业化、推进业务出海、建设海外销售网络、加强营销活动、意向并购及补充运营资金[1] - 募资用途主要方向为推动创新管线(包括临床试验和临床前项目开发)以及在海外组建商业化团队,用于全球合作与市场拓展[1] - 募资用途能否形成第二增长曲线是公司上市后溢价的关键[1] 公司业务背景与转型动因 - 2024年公司交出近二十年来首次营收与净利润双双下滑的年报,标志其生长激素业务在集采政策下面临挑战[3] - 公司旨在摆脱对生长激素的单一依赖,通过加码创新药来撕掉仅有生长激素的标签[1] 创新药研发管线概览 - 公司已布局超过40个处于临床阶段或已递交新药临床试验申请(IND)的管线项目[3] - 管线中包含11个I类创新生物制剂和4个I类创新化学药物,主要覆盖内分泌与代谢、女性健康、免疫与呼吸系统及肿瘤等领域[3] - 在治疗性药物管线中,已有5个项目同时获得中国国家药监局及美国FDA的新药临床试验申请批件[3] 内分泌代谢疾病领域核心产品(GenSci134) - 核心创新药管线GenSci134有望成为全球首个长效生长激素(LAGH)月制剂[4] - 该药正在中国开展成人生长激素缺乏症(AGHD)I期临床试验,并已就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PGHD)和特发性身材矮小症(ISS)向国家药监局递交IND申请并获批[4] - 公司计划于2026年上半年在国内启动PGHD和ISS的I期临床试验,并计划同期向美国FDA提交IND申请[4] - 目前已有两款长效生长激素药物获国家药监局批准,另有三款候选药物已递交新药上市注册申请(NDA),且均为周制剂[4] - 根据估值模型,预计GenSci134在中国市场销售额将从2030年的1.624(单位未明确,应为百万或十亿,原文表格未标注)增长至2040年的36.06[6] - 该产品未调整的累计净现值为12.40(单位未明确),考虑到I期临床成功率(PoS)为0.10,风险调整后净现值(rNPV)为1.24[6] 女性健康领域核心产品(GenSci074) - 核心创新药管线GenSci074是一款神经激肽3受体(NK3R)拮抗剂,目前处于Ⅱ期临床阶段,用于治疗女性更年期血管舒缩症状(VMS)[7] - 中国尚无同类药物获国家药监局批准,安斯泰来制药的Fezolinetant进展最快,已进入Ⅲ期临床[8] - GenSci074预计最早于2029年上市[8] - 根据估值模型,以中国VMS患者群体为基础,预计可及患者数量从2029年的3186万人增长至2038年的3632万人[9] - 预计GenSci074销售额将从2029年的38227万元增长至2038年的653592万元,其未调整累计净现值为257644万元,考虑到II期临床成功率(PoS)为0.3,风险调整后净现值(rNPV)为77294万元[9] 肿瘤领域核心产品 - 公司已布局多款针对前列腺癌、乳腺癌及卵巢癌的创新药管线[10] - GenSci139是一款具有全球同类首创潜力的EGFR×HER2双靶点BsADC药物,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获得IND批件并启动I期临床试验[11] - GenSci140是一款靶向FRα双表位的ADC药物,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获得IND批件并启动I期临床试验,是中国唯一在研的FRα双表位ADC管线[13] - GenSci143是一款靶向B7-H3与PSMA双靶点的BsADC药物,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获得IND批件并启动I期临床试验[14] - GenSci140临床前研究显示其在多种CDX动物模型中抗肿瘤活性优于已上市药物Elahere,且活性与FRα表达水平无显著相关性,有望将患者覆盖群体从35%-40%扩大至70%-80%甚至更高[13] - GenSci143通过双靶点设计,理论上可覆盖约97%的前列腺癌患者(至少一个抗原B7-H3或PSMA呈高水平表达)[14] 免疫与呼吸系统疾病领域产品 - 公司布局了创新药管线GenSci098,是一款用于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TED)的TSHR拮抗剂[16]
国泰海通医药2025年10月月报:景气延续,继续推荐创新药械产业链-20251009
国泰海通证券· 2025-10-09 14:30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增持 [3] 核心观点 - 相关赛道高景气延续,继续推荐创新药械及产业链 [2] - 维持对A股和H股一系列标的的增持评级 [4] 月度组合表现 - 国泰海通医药2025年9月月度组合在9月平均上涨1.1%,同期全指医药上涨0.7%,组合跑赢医药指数0.3个百分点 [12] - 月度组合中表现最好的个股为惠泰医疗(+11.4%)、京新药业(+9.9%)和药明康德(+8.8%) [13] 医药板块市场表现 - 2025年9月A股医药板块表现弱于大盘,上证综指上涨0.6%,而SW医药生物指数下跌1.7%,在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20位 [4][16] - 生物医药板块内表现较好的细分板块为医疗服务(+1.8%)、医疗器械(-0.2%)和化学制剂(-1.3%) [4][22] - A股医药板块个股涨幅前三为振德医疗(+92.0%)、向日葵(+65.9%)和奥精医疗(+33.6%);跌幅前三为博瑞医药(-38.0%)、舒泰神(-34.4%)和海特生物(-30.4%) [4][25] - 截至2025年9月底,医药板块相对于全部A股的市盈率溢价率为77.5%,处于正常水平 [4][26][28] - 2025年9月港股医药板块表现弱于大盘,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上涨5.2%,港股生物科技指数上涨5.0%,同期恒生指数上涨7.1% [4][29] - 2025年9月美股医药板块表现弱于大盘,标普医疗保健精选行业指数上涨1.6%,同期标普500指数上涨3.5% [4][29] 推荐标的盈利预测 - 报告维持对多只A股和H股标的的增持评级,并提供了详细的盈利预测和估值数据 [7][8][9][10] - A股推荐标的包括恒瑞医药、科伦药业、华东医药等,H股推荐标的包括翰森制药、三生制药、科伦博泰生物等 [7][9]
港股IPO周报:长春高新等多家A股公司集中递表 西普尼挂牌首周暴涨逾4倍
新浪财经· 2025-10-05 15:52
港股新股市场整体动态 - 本周(9月29日-10月5日)共有30家公司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1] - 本周有4家公司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 [1] - 本周有3家公司进行招股,另有3只新股上市 [1] 递表公司行业分布与核心业务 - 生物科技与制药公司递表活跃,包括专注于肿瘤诊疗放射性药物的蓝纳成、平台型生物技术公司麦科奥特、创新药企贝达药业及百利天恒等 [2][7][12][16] - 多家行业龙头公司寻求港股上市,如全球第一大消费级投影品牌极米科技、中国最大的电子测量仪器供应商普源精电、中国数字健康服务市场排名第一的微医控股 [2][4][5] - 硬科技与高端制造领域公司集中递表,涵盖高精度空间感知解决方案的欢创科技、嵌入式存储产品厂商晶存科技、工业机器人企业珞石机器人等 [5][6][9] 重点递表公司财务表现 - 极米科技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收入分别为42.20亿元、35.52亿元、34.00亿元、16.23亿元,同期利润分别为5.01亿元、1.20亿元、1.20亿元、0.88亿元 [3] - 微医控股2022年至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3.68亿元、18.63亿元、54.96亿元,经调整亏损分别为9.09亿元、4.94亿元、2.49亿元 [4] - 长春高新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收入分别为126.27亿元、145.66亿元、134.66亿元、66.03亿元,同期利润分别为42.15亿元、47.76亿元、27.08亿元、9.32亿元 [11] - 岚图汽车2022年至2025年七个月收入分别为60.52亿元、127.49亿元、193.61亿元、157.81亿元,经调整净亏损由2022年15.25亿元大幅收窄至2024年2462.2万元 [29] 通过聆讯公司概况 - 聚水潭集团为中国最大的电商SaaS ERP提供商,2024年市场份额达24.4% [30] - 同仁堂医养按2024年总门诊及住院人次计,是中国非公立中医院医疗服务行业最大的中医院集团,市场份额1.7% [32] - 海西新药为商业化阶段制药公司,已就14款仿制药获批准并拥有四款在研创新药管线 [30] 招股与上市新股表现 - 本周招股公司包括长风药业、挚达科技及金叶国际集团 [34] - 本周上市的三只新股紫金黄金国际、西普尼、博泰车联收盘累计涨幅分别为89.97%、469.93%、50.84% [35] - 西普尼公开发售获2505.9倍认购,为国内最大的镶足金镶贵金属手表品牌,2024年市场份额近三成 [35]
激素茅冲击A+H上市,市值5年缩水1570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04 21:06
公司战略举措 - 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计划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开启"A+H"双平台上市征程[2] - 赴港上市被视为公司国际化战略的关键一步,H股发行可带来三重价值:资金支持研发管线加速兑现、提升国际品牌影响力和优化股东结构[2] - 公司海外收入规模仍然很小,2024年仅为1.30亿元人民币,计划通过扩大出口产品品类和拓展海外活动来发展国际化业务[13] 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市值从2021年5月超过2100亿元人民币的高点,缩水至2025年9月30日的530亿元人民币,累计缩水约1570亿元人民币[4] - 2024年公司营收为134.6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55%,净利润为27.08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下滑43.01%[5]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9.32亿元人民币,同比再下降42.85%[5] 核心业务挑战 - 业绩下滑的核心原因在于公司过度依赖生长激素业务,该业务面临集采政策带来的价格压力[7] - 旗下疫苗业务同样受挫,2025年第一季度子公司百克生物营业收入同比减少39.96%至1.62亿元,净利润同比大幅减少98.24%至106.43万元[9] - 生长激素市场竞争加剧,中国市场总规模从2018年的40亿元人民币激增至2023年的116亿元人民币,复合年增长率达23.9%[7] 行业市场环境 - 在生长激素市场,公司旗下金赛药业占据74%的市场份额,但市场结构正在变化,长效制剂正以每年超过50%的速度抢占市场[8] - 生长激素销售严重依赖院外市场,占比超过60%,构建差异化的DTP药房和互联网医疗渠道成为应对集采的关键[8] - 2024年9月,约有20家A股上市公司公告筹划赴港上市,显示A+H上市成为趋势[13][14]
【IPO前哨】从暴利到承压:长春高新的生长激素,为何长不动了?
搜狐财经· 2025-10-02 15:57
A股药企赴港上市趋势 - 9月份新增27家A股公司向港交所递表,今年以来累计有78家A股公司递交上市申请,其中包括12家千亿市值白马股 [2] - 生物科技板块领跑港股大市,板块内14只个股年初至今全线大涨,其中荣昌生物、科伦博泰生物和复宏汉霖涨幅分别高达约741%、240%及223% [2] - 长春高新于9月29日正式递交招股书,拟于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其A股年初至今涨幅为34% [2][3] 长春高新核心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国内少数在治疗性生物制剂、化学药品、疫苗及中成药均实现全产业链能力的制药企业之一 [4] - 核心产品赛增水针剂注射液在短效hGH市场占据主导地位,2024年市场份额高达68.4% [4] - 公司的hGH产品组合2024年实现收入约96亿元人民币,连续10年在中国市场排名第一 [4] 行业竞争格局与增长前景 - 中国hGH药物市场规模2024年为126亿元人民币,预计2024年至2030年复合年增长率将降至4.7%,远低于2019年至2024年17.6%的增速 [6] - 公司在长效生长激素市场的垄断格局已被打破,特宝生物同类产品已于今年5月获批上市,诺和诺德、天境生物等多家企业的产品也已进入审批流程 [8] 公司产品管线与业务多元化 - 公司已上市销售超过45种商业化药品,包括20多种全球及中国同类首创产品 [9] - 公司拥有超过40个临床管线及已递交IND申请的管线,其中14种处于III期临床或新药上市申请阶段,另有15种为1类创新药 [9] - 业务由金赛药业、百克生物及华康药业主导,分别负责各自产品组合的销售与推广 [9] 财务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收入同比下降7.55%至134.66亿元人民币,为自2005年有业绩记录以来首次下滑 [10]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继续承压,小幅下降至66.03亿元人民币 [10] - 2024年净利润同比下降43.3%至27.08亿元人民币,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进一步同比下降48.1%至9.32亿元人民币 [12] - 子公司百克生物核心产品带状疱疹疫苗上半年收入骤降53.93%,并由盈转亏,亏损7300余万元 [12] 收入结构与研发投入 - 公司逾90%的收入来自有限的几类产品,2025年上半年前六大药品销售额约占药品销售总收入的89.4% [14] - 2025年上半年研发开支同比激增30.2%至11.55亿元人民币,占总收入比重17.5%,显著高于中国制药企业8.4%的平均值 [14] 股息政策 - 公司派息总金额由2023年的4.05亿元人民币猛增至2024年的18.1亿元人民币 [15] - 2025年上半年仍派息10.44亿元人民币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