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滨江集团(002244)
icon
搜索文档
百强房企前八月卖了2.3万亿,千亿阵营房企有这五家
第一财经· 2025-09-01 09:08
2025年1-8月百强房企销售业绩 - TOP100房企销售总额23270.5亿元,同比下降13.3%,降幅与1-7月持平 [3] - TOP100房企权益销售额16275.2亿元,权益销售面积8382.8万平方米 [3] - 千亿销售额企业共5家:保利发展(1812亿元)、绿城中国(1563亿元)、中海地产(1503亿元)、华润置地(1425亿元)、招商蛇口(1240.5亿元) [3] 房企阵营分化情况 - 第一阵营(千亿以上)企业数量5家,较2024年同期减少1家,销售额均值1508.7亿元 [4] - 第二阵营(500-1000亿)企业数量6家,较2024年减少1家,销售额均值750.3亿元 [4] - 第三阵营(300-500亿)企业数量7家,较2024年增加2家,销售额均值386.6亿元 [4] - 第四阵营(100-300亿)企业数量35家,较2024年减少8家,销售额均值157.8亿元 [4] 头部企业排名变化 - 前五位企业排名保持稳定:保利发展、绿城中国、中海地产、华润置地、招商蛇口 [3] - 第六至第十位分别为:万科(911.1亿元)、建发房产(850.8亿元)、越秀地产(730亿元)、中国金茂(708.8亿元)、滨江集团(705.3亿元) [3] - 中建壹品销售363.3亿元升至行业第15位,中建东孚排名下降至第16位 [3] 8月单月市场表现 - 百强房企单月操盘金额2070.4亿元,环比下降1.9%,同比下降17.6% [5] - 33%的百强房企单月业绩环比增长,其中21家企业增幅超30% [5] - 8月30个监测城市成交规模753万平方米,环比下降12%,同比下降17% [4] 城市能级分化特征 - 一线城市8月成交量125万平方米,环比下降20%,同比下降26% [5] - 二三线城市8月成交量628万平方米,环比下降11%,同比下降16% [5] - 杭州、武汉、合肥、宁波等城市成交同环比齐增,厦门、佛山、惠州、常州等城市同比跌幅显著 [5] 政策环境与市场展望 - 北京、上海相继出台"认房不认贷"、下调首付比例、优化普宅标准等组合政策 [6] - 随着"金九"到来,房企推盘节奏与优化力度预计提升,市场或实现温和复苏 [6] - 核心一线城市放松限购等政策有望带动市场信心修复,热度从二手房向新房传导 [6]
滨江集团(002244):上半年业绩大幅增长,有息负债和融资成本持续下降
国盛证券· 2025-08-31 18:44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分析师认为公司土储优质且财务结构持续优化 盈利能力有望改善[3]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54.5亿元 同比增长87.8% 主要因交付楼盘体量增加及毛利率提升[1] - 归母净利润18.5亿元 同比增长58.9% 增速低于收入因计提资产减值损失6.1亿元及少数股东损益增加7.8亿元[1] - 毛利率12.2% 同比提升2.7个百分点 期间费用率下降 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0.5%/0.5% 同比降0.5/0.7/0.4个百分点[1]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27.9/29.5/30.7亿元 对应EPS 0.90/0.95/0.99元[3] 销售与土地储备 - 2025年上半年销售金额527.5亿元 同比减少9.4% 降幅小于百强房企2个百分点 行业排名第十[2] - 新增土储项目16个(杭州14个+金华2个) 拿地建筑面积100.6万平方米 总地价332.7亿元 投销比63% 同比提升25个百分点[2] - 土储分布中杭州占73% 浙江省内非杭州占17% 浙江省外占10% 布局集中于优质区域[2] 财务结构与融资能力 - 有息负债333.5亿元 较上年末下降40.83亿元 其中银行贷款占83.9% 直接融资占16.1%[3] - 扣预资产负债率57.8% 净负债率7.03% 现金短债比3.14倍 短期偿债能力充足[3] - 融资成本3.1% 较上年末下降0.3个百分点 目标有息负债控制在300亿元以内[3] 业绩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708/626/548亿元 同比变化+2.4%/-11.6%/-12.4%[5] - 当前股价对应2025年PE 11.8倍 2026年PE 11.1倍 估值处于行业较低水平[3][5] - 净资产收益率预计保持在9%左右 2025-2027年分别为9.3%/9.0%/8.7%[5]
房地产开发2022W35:本周新房成交同比-5.9%,上海优化调整购房政策
国盛证券· 2025-08-31 13:23
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行业"增持"评级 [4][49] 核心观点 - 政策受基本面倒逼进入深水区 预计本轮政策力度最终将超过2008年和2014年 [4][49] - 地产作为早周期指标具备指向性作用 配置地产相当于配置经济风向标 [4][49] - 行业竞争格局改善逻辑依旧适用 头部国央企和少量混合所有制及民企在拿地和销售方面表现优异 [4][49] - 一线城市+2/3二线城市+极少量三线城市的城市组合在销售反弹时表现更好 [4][49] - 供给侧政策如收储和闲置土地处置有新变化 一二线城市将更受益 [4][49] - 2025年仍以政策为核心主导力量 板块主要做政策beta 节奏和仓位控制更重要 [4][49] 政策调整 - 上海优化调整购房政策 包括放松外环外限购 符合条件家庭在外环外购房不限套数 [1][11] - 上海住房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上浮 允许公积金"又提又贷" [1][11] - 上海在利率定价机制方面不再区分首套和二套住房 [1][11] - 上海对符合条件的非本市户籍家庭第一套住房暂免征收房产税 [11] - 苏州取消市区范围内新建商品住房取得不动产权登记证书满2年方可转让的限制措施 [11] - 深圳购房政策有望跟进调整 [1][11] 市场成交数据 - 本周30个城市新房成交面积181.0万平方米 环比提升14.3% 同比下降5.9% [2][23] - 样本一线城市新房成交面积43.4万方 环比+11.1% 同比-21.1% [2][23] - 样本二线城市新房成交面积92.5万方 环比+2.2% 同比+10.2% [2][23] - 样本三线城市新房成交面积45.1万方 环比+56.7% 同比-15.4% [2][23] - 今年累计35周30城新房成交面积6571.3万方 同比-2.2% [2] - 本周14个样本城市二手房成交面积186.3万方 环比下降3.3% 同比增长12.2% [3][32] - 样本一线城市二手房成交面积78.3万方 环比+1.2% [3][32] - 样本二线城市二手房成交面积83.9万方 环比-7.2% [3][32] - 样本三线城市二手房成交面积24.1万方 环比-3.5% [3][32] - 年初至今累计二手房成交面积7055.2万方 同比增长16.6% [3][32] 信用债市场 - 本周共发行房企信用债11只 环比减少7只 [3][42] - 发行规模共计61.45亿元 环比减少91.37亿元 [3][42] - 总偿还量104.28亿元 环比减少14.76亿元 [3][42] - 净融资额为-42.83亿元 环比减少76.6亿元 [3][42] - 主体评级以AAA级为主 占比93.5% [42] - 债券类型以证监会主管ABS和交易商协会ABN为主 占比31.6%和27.7% [42] - 债券期限以5年以上为主 占比75.6% [42] 板块表现 - 本周申万房地产指数累计变动-0.1% 落后沪深300指数2.77个百分点 [1][12] - 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16名 [1][12] - 本周上涨个股27支 较上周减少65支 [12] - 跌幅前五个股为电子城(-16.9%) 南国置业(-12.5%) 亚太实业(-8.9%) 荣丰控股(-8.5%) *ST紫学(-7.4%) [12][18] - 重点48家A/H房企中上涨12支 较上周减少1支 [12] - 涨幅前五为绿景中国地产(5.7%) 华发股份(5.0%) 远洋集团(4.2%) 滨江集团(3.6%) 万科A(3.5%) [12][21] 投资建议标的 - 基本面alpha公司:H股绿城中国 建发国际集团 华润置地 中国海外发展 越秀地产;A股滨江集团 招商蛇口 保利发展 华发股份 建发股份 [4][49] - 地方国企/城投/化债:城投控股 城建发展 信达地产 [4][49] - 中介:贝壳 [4][49] - 物业:华润万象生活 保利物业 中海物业 绿城服务 招商积余 [4][49]
每周精读 | 政策点评之上海825对比北京808;深圳楼市回归自住属性支撑一二手房成交“一枝独秀”(8.25-8.29)
克而瑞地产研究· 2025-08-30 09:48
深圳楼市表现 - 深圳一二手房成交呈现一枝独秀态势 市场回归自住属性支撑成交表现 [5] - 三四季度新房市场刚需和中改需求有望持续释放 整体延续弱复苏走势 [5] - 二手房市场将延续高位震荡行情 短期内以价换量仍是主要销售策略 [5] 上海房地产政策 - 上海限购放松+利率统一+税收优惠 政策调整覆盖面较北京更大 [6][7] - 上海刺激措施力度大于预期 对改善外环外市场成交压力作用重大 [8] - 政策允许1年社保外环上车 与北京五环外不限购形成对比 [6] 土地市场动态 - 第34周重点城市土地供应建筑面积487万平方米 环比上升61% [11] - 同期土地成交建筑面积280万平方米 环比下降6% [11] - 没有10亿元以上高总价土地成交 平均溢价率大幅回落 [11] - 北京顺义区低密宅地以10.3亿元底价成交 由懋源地产竞得 [9] 税收政策利好 - 中央部委发布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 允许新增留抵增值税退税60% [12] - 政策显著减轻新建项目税费压力 增强行业抗风险能力 [12] 代建业务发展 - 两周中标代建项目25个 一线城市占比增加且以政府代建类为主 [13] - 绿城管理上半年代建交付面积465万平方米 [12] - 重点监测企业中绿城管理和旭辉建管中标数量领先 [13] 绿城中国业绩 - 2025上半年合同销售额1222亿元 同比减少3.4% [15] - 合同销售面积535万平方米 同比减少9.5% [15] - 代建业务销售额419亿元 逆势增长1.9% [15] - 代建业务对销售额贡献度达34.3% 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 [15] - 归母净利润下降近九成 [15] 保利发展业绩 - 2025上半年全口径销售金额1451.71亿元 同比减少16.25% [16] - 销售面积713.54万平方米 同比减少25.23% [16] - 销售额规模稳居行业第一 [16] - 拿地力度明显加大 [16] 滨江集团战略 - 公司聚焦杭州市场 全年千亿销售目标不变 [17] - 持续降低负债规模和成本 直接融资比例控制在20%以内 [17] - 实现营利双收 [17] 华发股份表现 - 上半年销售规模逆势增长 [17] - 盈利状况稳健 维持稳定分红回报股东 [17] - 债务结构良好 长期债务占总债务比例达八成以上 [17] 绿城管理业务 - 新拓业务实现规模与质量双重提升 结构优化成效显著 [18][19] - 新拓规模、新拓代建费、在手订单面积、交付面积持续保持龙头地位 [19] - 利润指标同期回落但仍处于健康区间 [18] 产品创新趋势 - 头部房企联手大IP 通过架空层设计撬动业主黏性与社区溢价 [21] - 住宅开发从空间制造转向场景营造 架空层被打造为品牌联名泛会所 [21] - 建立客户深度共创机制 在产品设计、物业服务和社群运营方面实现创新 [22] - 全屋飘窗设计提供近10%附赠面积 成为住宅产品差异化竞争重要突破口 [23]
中指研究院:前8月重点房企拿地总额同比增长28.0%
证券时报网· 2025-08-29 21:33
行业拿地趋势 - 2025年1-8月TOP100企业拿地总额6056亿元 同比增长28.0% [1] - 拿地总额增幅较1-7月收窄6.3个百分点 [1] - 8月土地市场热度相比7月有所下降 [1] 企业投资格局 - 拿地企业仍以央国企为主 [1] - 部分民企保持投资强度 滨江集团拿地金额位居前十 [1]
中指研究院:1-8月TOP100企业拿地总额6056亿元 同比增长28.0%
智通财经网· 2025-08-29 21:04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1-8月TOP100企业拿地总额6056亿元 同比增长28% 但增幅较1-7月缩窄6.3个百分点 [1] - 8月土地市场热度相比7月有所下降 但整体热度仍在 [1] - 拿地企业以央国企为主 拿地金额前十企业中8家为央国企 部分民企如滨江集团也进入前十 [1] 企业拿地排名 - 权益拿地金额前三企业:中海地产542亿元 绿城中国527亿元 保利发展440亿元 [10] - 权益拿地面积前三企业:绿城中国251万平方米 保利发展230万平方米 中海地产203万平方米 [10] - 新增货值前三企业:绿城中国1144亿元 保利发展996亿元 中海地产923亿元 [4][15] - TOP10企业新增货值总额7312亿元 占TOP100企业的43.6% 新增货值门槛为59亿元 [4] 区域市场分析 - 长三角TOP10企业拿地金额1824亿元 位居四大城市群之首 [5] - 京津冀TOP10企业拿地金额896亿元 位列第二 [5] - 中西部TOP10企业拿地金额486亿元 位居第三 [5] - 重点城市拿地金额排名:杭州滨江集团341亿元 北京中海地产171亿元 上海中海地产119亿元 [7] 重点城市表现 - 央企国企和地方国资仍是重点城市拿地主力 民企仅在重点深耕区域补充土储 [8] - 招商蛇口在北京 上海 南京 成都四个城市拿地金额均进入前十 [8] - 建发在杭州 北京 苏州和成都四个城市拿地金额进入前十 [8] - 绿城和保利均在3个城市的拿地金额位列前十 [8] 土地成交特征 - 8月高总价地块主要集中在深圳和长三角地区 深圳有3宗入榜总成交金额116亿元 [9] - 长三角区域的上海 宁波 无锡 南通各有一宗入榜 总计成交金额69亿元 [9] - 深圳新安街道地块以总成交价86亿元位列第一 成交楼面价刷新宝安中心板块住宅用地单价纪录 [9] - 高总价地块拿地企业主要以央企和城投为主 [9]
房地产行业专题报告:京沪放松限购,关注政策效应和估值修复
恒泰证券· 2025-08-29 18:50
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维持)[1] 核心观点 - 京沪放松限购政策有助于定向去化非核心区域库存并刺激市场成交 促进房地产市场阶段性回稳[4] - 销售端延续低迷 价格端"止跌回稳"仍存压力 量价尚未进入明显正循环复苏通道 预计后期仍会有增量政策推出[4] - 聚焦核心城市核心区域且产品力获市场认可的房企有望持续受益 商业运营能力突出的开发商在存量时代价值有望凸显 二手房成交占比提升下关注中介机构布局机会[4] 行情回顾 - 本期(2025年8月1日至8月25日)房地产板块上涨10.07% 跑赢上证指数(上涨8.69%)和沪深300指数(上涨9.66%)[4][10] - 年初至今房地产板块上涨6.83% 表现弱于上证指数(上涨15.87%)和沪深300指数(上涨13.58%)[4][10] 销售表现 - 1-7月中国商品房销售面积5.16亿平方米 累计同比下降4% 销售额4.96万亿元 累计同比下降6.5%[19] - 7月单月商品房销售面积0.57亿平方米 单月同比下降8.4% 环比下降45.81% 销售额0.53万亿元 单月同比下降14.08% 环比下降47.55%[8][19][23] - 8月重点城市新房日均成交面积较7月进一步下行 30大中城市8月日均成交面积19.52万平方米 环比下降6.76%[21] - 现房销售占比持续提升 1-7月现房销售面积占比约35.45%(2024年为30.84%) 7月现房销售面积1979.77万平方米 累计同比增长12.2%[28][32] 价格走势 - 7月70个大中城市新房销售价格指数环比下降0.3% 其中一线城市环比下降0.2% 样本二线城市环比下降0.4%[22][24] - 7月70个大中城市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下降0.5% 四大一线城市二手房价均下跌[42][45][47] - 不同城市分化明显 上海新房价格指数保持正增长 杭州价格相对稳健 而温州 金华等地二手房价已跌破2010年12月水平[26][50][51] 政策影响 - 北京于8月8日调整五环外限购政策 上海于8月25日放松外环外限购 重点消化外围区域库存[4][38] - 新政后北京二手房成交面积有所改善 上海二手房成交面积接近2024年10月水平[38][41] 投资开发 - 7月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同比下降12% 降幅持续扩大[4][27][57] - 7月新开工面积累计同比下降19.4% 施工面积累计同比下降9.2% 竣工面积累计同比下降16.5%[4][29][61] - 1-7月国央企为拿地主力 中海地产 绿城中国 保利发展权益拿地金额位列行业前三[63][64]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聚焦核心城市核心区域且产品力获市场认可的房企 如滨江集团 建发国际集团 绿城中国[4][65] - 商业运营能力突出的开发商如华润置地 恒隆地产 太古地产在存量时代价值有望凸显[4][65] - 二手房成交占比提升下关注中介机构的布局机会[4][65]
房地产及建材行业双周报(2025、08、15-2025、08、28):北京上海出台新一轮楼市放松政策-20250829
东莞证券· 2025-08-29 17:29
行业投资评级 - 房地产行业评级为标配(维持)[1] - 建筑材料行业评级为标配(维持)[1] 核心观点 - 北京上海出台新一轮楼市放松政策 符合条件的居民家庭购买五环外/外环外住房不受套数限制 成年单身人士按家庭执行限购政策 上海取消首套与二套住房贷款利率区分[2] - 国务院会议强调采取有力措施巩固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态势 预期更多城市将跟进出台利好政策[2] - 上市房企2025年中报业绩整体承压 资产负债表处于修复阶段 建议关注经营稳健的头部央国企及聚焦一二线城市的区域龙头企业[2] - 水泥行业库存压力缓解 全国水泥库容比从8月15日61.57%降至8月22日61.51% 多地通过错峰生产推动价格企稳回升[3] - 城中村及老旧小区改造提供支撑 1-7月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98万个 河北等6地区开工率超90%[3] - 玻璃行业处于周期底部 供需矛盾突出 价格承压 但9月施工旺季到来可能带来阶段性修复[3] - 玻纤行业受益于风电/热塑/电子等领域需求增长 呈现结构性复苏 价格和盈利水平改善[3] - 消费建材行业进入盈利修复阶段 三棵树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09.30%(去年同期-34.20%) 兔宝宝同比增长8.62%(去年同期-15.80%)[6] 房地产板块行情回顾及估值 - 截至2025年08月28日 申万房地产板块近两周上涨0.97% 跑输沪深300指数5.25个百分点 在申万31个行业中排名第26位[14] - 近一月上涨3.19% 年初至今累计上涨3.88%[14] - 二级板块方面 SW房地产开发上涨1.08% SW房地产服务下降0.86%[14] - 个股表现:万通发展近两周涨27.07% 近一月涨87.26% *ST中润年初至今涨139.29%[19][20] 建材板块行情回顾及估值 - 申万建筑材料板块近两周上涨2.86% 跑输沪深300指数3.36个百分点 在申万31个行业中排名第18位[29] - 近一月上涨4.61% 年初至今累计上涨19.28%[29] - 二级板块方面 SW玻璃玻纤上涨8.59% SW装修建材上涨0.8% SW水泥上涨0.65%[30] - 个股表现:万邦德近两周涨28.81% 国际复材近一月涨59.31% 中旗新材年初至今涨254.21%[32] 行业重要数据 - 水泥:8月22-28日全国水泥均价316元/吨 较上周基本稳定 库存压力逐步缓解[33] - 平板玻璃:市场价格跌后小涨 产销有所改善但厂家库存仍有压力[38] - 光伏玻璃:2.0mm厚度均价12元/平方米(较上周涨1元) 3.2mm厚度均价18.5元/平方米(较上周涨0.5元)[40] 建议关注标的 - 房地产:保利发展(600048)[2] 滨江集团(002244)[2] 招商蛇口(001979)[2] - 水泥:海螺水泥(600585)[3] 塔牌集团(002233)[3] 华新水泥(600801)[3] - 玻璃玻纤:中国巨石(600176)[3][6] - 消费建材:北新建材(002791)[6] 兔宝宝(002043)[6] 三棵树(603737)[6]
滨江集团(002244):毛利改善业绩大增,聚焦杭州稳健发展
国联民生证券· 2025-08-29 14:49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4][9]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454.49亿元,同比+87.80%,净利润26.92亿元,同比+120%,归母净利润18.53亿元,同比+58.87% [4][15] - 毛利率12.24%,同比提升2.67个百分点 [4][16] - 销售金额528亿元,同比-9%,居全国销售榜第10位,居民营房企第一 [4][17] - 杭州销售额397亿元,稳居当地第一 [4][17] - 拿地金额333亿元,拿地强度0.63,行业领先,16宗项目中14宗位于杭州 [17] - 有息负债规模333.52亿元,较2024年底下降40.83亿元,平均融资成本3.1%,较2024年末下降0.3个百分点 [18]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9.39/32.46/35.24亿元,同比+15.43%/+10.46%/+8.56% [19] 财务表现 - 1H2025毛利率12.24%,同比提升2.67个百分点 [4][16] - 计提资产减值损失6.06亿元,去年同期为0 [16] - 少数股东损益8.40亿元,同比增加7.82亿元 [16] - 剔除预收账款资产负债率57.8%,净负债率7.03%,现金短债比3.14,持续保持绿档 [18] - 有息负债中银行贷款占比83.9%,直接融资占比16.1%,短期有息负债占比28% [18] 销售与投资 - 克而瑞百强房企整体销售同比-11%,公司销售表现优于行业 [17] - 杭州热销项目包括滨杭滨纷城、锦上万象府、滨运映翠湾等 [17] - 拿地金额333亿元,拿地强度0.63,获取16宗优质项目,14宗位于杭州,2宗位于金华 [17] 未来展望 - 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0.94/1.04/1.13元 [19] - 投销聚焦杭州,毛利率改善,优质项目结算将带动利润增长 [19] - 市盈率预计为10.9/9.8/9.1倍,市净率预计为1.1/1.0/0.9倍 [19]
滨江集团(002244):2025年半年报点评:业绩延续高增,销售投资稳健
华创证券· 2025-08-29 13:05
投资评级 - 推荐(维持) 目标价12元 当前价10.34元[2] 核心观点 - 业绩延续高增长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54.49亿元 同比上升87.8% 归母净利润18.53亿元 同比增长58.87%[2] - 毛利率逐步修复 2025年上半年结算毛利率12.24% 较2024年同期上升2.67个百分点[8] - 销售投资保持稳健 2025年上半年销售金额527.5亿元 同比下降9.4% 杭州销售金额286.7亿元占比54%[8] - 土地储备聚焦杭州 新增16个项目中14个位于杭州 杭州土储占比提升至73%[8]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2024年691.52亿元 2025年预计725.50亿元(+4.9%) 2026年预计702.79亿元(-3.1%) 2027年预计629.82亿元(-10.4%)[4] - 归母净利润2024年25.46亿元 2025年预计28.07亿元(+10.3%) 2026年预计33.75亿元(+20.3%) 2027年预计34.10亿元(+1.0%)[4] - 每股收益2024年0.82元 2025年预计0.90元 2026年预计1.08元 2027年预计1.10元[4] - 毛利率2024年12.5% 2025年预计12.5% 2026年预计13.0% 2027年预计14.5%[9] - ROE水平持续改善 2024年9.2% 2025年预计9.5% 2026年预计10.5% 2027年预计9.9%[9] 业务运营 - 可结算资源充裕 预收房款1013.4亿元[8] - 杭州市场地位稳固 连续多年获得杭州市场销售冠军[8] - 2025年销售目标1000亿元 预计可实现全年目标[8] - 新增土地储备计容建面100.67万方 总土地款332.72亿元[8] 估值指标 - 市盈率2024年13倍 2025年预计11倍 2026年预计9倍 2027年预计9倍[4] - 市净率2024年1.2倍 2025年预计1.1倍 2026年预计1.0倍 2027年预计0.9倍[4] - 总市值319.55亿元 流通市值275.84亿元[5] - 每股净资产9.46元[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