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信诺(002387)

搜索文档
维信诺跌2.04%,成交额5498.80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出724.05万元
新浪证券· 2025-09-09 10:38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9月9日盘中下跌2.04%至9.59元/股 总市值133.95亿元 成交额5498.80万元 换手率0.41%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724.05万元 其中特大单零买入且卖出226.50万元(占比4.12%) 大单买入1022.66万元(占比18.60%)并卖出1520.21万元(占比27.65%) [1] - 年内股价下跌6.71% 近5日跌4.29% 近20日跌0.93% 近60日涨8.24% [1] - 年内2次登龙虎榜 最近3月20日净买入475.95万元 当日买入总额8191.11万元(占比11.89%) 卖出总额7715.16万元(占比11.20%) [1] 公司基本面与业务结构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1.21亿元 同比增长4.79% 归母净利润亏损10.62亿元 但亏损同比收窄9.74% [2] - AMOLED新型显示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为核心业务 OLED产品收入占比96.92% 其他业务占比3.08% [1] - 股东户数6.79万户 较上期增长9.20% 人均流通股20545股 较上期减少8.43% [2] 行业属性与市场定位 - 属于电子-光学光电子-面板行业 概念板块涵盖巨量转移 折叠屏 中盘股 荣耀概念及股权转让等 [2] 股东结构与分红记录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九大流通股东 持股823.11万股 较上期增持17.35万股 [3]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5323.84万元 但近三年未实施分红 [3]
大陆OLED面板全球市占攀升 京东方、维信诺、华星光电等合计攻下38%
经济日报· 2025-09-08 07:36
全球OLED市场格局 - 2025年第2季全球OLED面板出货量季增5%但年减2% [1] - 三星显示以37%市占率保持第一 季增1个百分点 [1] - 中国大陆三家厂商京东方、维信诺、华星光电合计占据全球38%市场份额 [1] 厂商竞争态势 - 京东方以15%市占率位居全球第二 份额较前季持平 [1][2] - 维信诺市占率从12%升至14% 季增2个百分点排名第三 [1][2] - 华星光电市占率9% 季增1个百分点与LG Display并列第四 [1][2] - LG Display市占率从11%降至9% 季减2个百分点 [1][2] 应用领域需求变化 - 显示器和笔记型电脑OLED面板实现双位数增长 主要受益高端IT产品需求增长及OEM代工厂采用率提升 [1] - 智能手机与电视需求趋于稳定 但较去年同期仍显疲软 [1] - IT应用成为OLED面板新增长引擎 供应能力提升与更广泛OEM采用推动发展 [3] 细分市场前景 - 2025年全球OLED显示器出货量预计激增至266万台 年增长率达86% [3] - OLED显示器在整体显示器市场渗透率将提升至约2% 预计2028年达5% [3] - 中国市场增长率预计超过20% 贡献尤为突出 [3] - 电竞产业蓬勃发展推动OLED需求 高对比度与快速响应时间优势显著 [3] 技术发展趋势 - OLED凭借自发光、高对比度和柔性显示优势逐步取代传统LCD技术 [1] - 供应链成熟和成本优势推动中国大陆OLED面板加速渗透全球市场 [1] - 关税因素为向OLED产品组合转变提供额外动力 [3]
华为17999元新三折叠机核心供应商拆解
DT新材料· 2025-09-08 00:04
华为三折叠手机产品发布 - 华为于9月4日发布全新三折叠Mate XTs非凡大师 起售价17999元 较前代降低2000元 9月12日正式开售 [2] - 新机预售开启后不到半小时官方商城显示缺货 前期备货量在40-60万台区间 [3] 折叠屏手机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出货量498万台 同比增长12.6% [4] - 华为折叠屏手机出货量374万台 市场份额75% 创历史新高 成为首个累计出货量突破1000万台的中国品牌 [4] 核心技术突破 - 采用全新天工铰链系统 外折转轴厚度较单侧折叠机减少23% 内折转轴厚度减少16% [2] - 铰链价值量约1000元 供应商包括科森科技 精研科技 宜安科技 [2] - 采用金属中框轻薄化设计 展开厚度仅3.6mm 比三星Galaxy Z Fold 7薄15% 折叠厚度12.8mm 整机重量298g [3] - 金属中框供应商为瑞声科技 价值量800-1000元 其他结构件供应商包括大富科技 和胜股份 [3] - 搭载业界最大折叠屏 采用30μm超薄UTG玻璃结合非牛顿流体材料 抗冲击能力提升30% [3] - 显示屏供应商为京东方A 维信诺 UTG柔性玻璃供应商为凯盛科技 长信科技 因材料升级单机价值量提升 [3] 行业地位 - 华为是全球首款商用三折叠手机发布者 目前仍是业界唯一实现三折叠手机量产与迭代的品牌 [2]
维信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为全资公司提供担保的进展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9-06 05:36
担保情况概述 - 公司2025年度为控股子公司及自身提供总额不超过2262亿元担保额度 有效期自2024年度股东大会通过后12个月 [3][19] - 担保对象包括云谷固安科技 昆山国显光电 昆山工研院等全资子公司 [3] - 担保类型涵盖子公司互保 子公司为母公司担保等复合担保形式 [19] 最新担保进展 - 昆山工研院通过专利独占实施许可获得宝涵租赁075亿元资金 分06亿元和015亿元两笔支付 [4] - 国显光电作为共同付款义务人承担连带付款责任 维信诺提供不可撤销连带责任保证担保 [4] - 昆山工研院以7件专利质押担保 暂作价9430万元 [13] - 国显光电为国家开发银行两笔贷款提供担保 存量贷款余额分别为5亿元和59766亿元 [21][25] 被担保方财务概况 - 昆山工研院注册资本30000万元 为全资孙公司 未进行信用评级 [6][7] - 国显光电注册资本670715万元 由公司直接间接持股100% [8] - 公司母公司2024年度财务数据经审计 2025半年度数据未审计 [22] 担保合同核心条款 - 保证范围覆盖使用费 违约金 律师费等全部债权实现费用 [10][12][26] - 保证方式均为不可撤销连带责任保证 [10][27] - 保证期限设定为债务到期后三年 [10][28] - 合同经双方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签署后生效 [10][14][29] 担保规模影响 - 本次担保后公司对昆山工研院担保余额075亿元 其年度剩余担保额度125亿元 [5] - 控股子公司对公司担保余额增至3178亿元 公司年度剩余担保额度2022亿元 [21] - 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对外担保总余额1910508万元 占2024年净资产34427% [15][31] - 对合并报表外单位担保余额287115万元 占净资产5174% [15][31] 董事会审议意见 - 担保事项有利于拓宽融资渠道 属正常生产经营需要 [14] - 对全资子公司具有绝对控制权 风险处于有效控制范围内 [14] - 全资孙公司为上市公司担保符合整体利益 审批程序合法 [30]
维信诺(002387) - 关于为全资公司提供担保的进展公告
2025-09-05 16:15
担保情况 - 2025年度公司为控股子公司等提供总额度不超226.2亿元的担保[2] - 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对外担保总余额为1910508.03万元,占2024年经审计净资产比例为344.27%[15] - 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对合并报表外单位担保总余额为287115.56万元,占比51.74%[15] - 公司对子公司担保为1623392.46万元[15] 财务数据 - 昆山工研院2024年末总资产8782.85万元,2025年6月末为7469.31万元[6] - 昆山工研院2024年末总负债5095.60万元,2025年6月末为5408.07万元[7] - 国显光电2024年末总资产116.184736亿元,2025年6月末为115.564955亿元[10] - 国显光电2024年末总负债61.931569亿元,2025年6月末为61.227715亿元[10] 其他事项 - 宝涵租赁向昆山工研院支付0.75亿元专利独占许可使用费[4] - 昆山工研院以7件专利作质押,暂作价9430万元[13]
维信诺(002387) - 关于全资孙公司为上市公司提供担保的进展公告
2025-09-05 16:15
财务数据 - 2024年末总资产326.24亿元、总负债182.32亿元、净资产143.92亿元,2025年中总资产341.45亿元、总负债201.88亿元、净资产139.58亿元[7] - 2024年度营业收入52.37亿元、利润总额 - 6.37亿元、净利润 - 6.37亿元,2025年半年度营业收入28.96亿元、利润总额 - 4.35亿元、净利润 - 4.35亿元[7] 担保情况 - 2025年度公司为自身及控股子公司提供担保额度不超226.2亿元[2] - 本次担保前控股子公司对公司担保余额20.80亿元,担保后为31.78亿元,2025年度可用担保额度剩20.22亿元[5] - 本次担保后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对外担保总余额191.050803亿元,占2024年经审计净资产比例344.27%[13] - 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对合并报表外单位担保总余额28.711556亿元,占2024年经审计净资产比例51.74%[13] - 公司对子公司担保为162.339246亿元,无逾期、涉诉担保,未因担保败诉担责[13] 贷款情况 - 2024年9 - 12月公司向国开银行申请5亿和7.4487亿元贷款,存量余额为5亿和5.9766亿元[3] - 保证人为存量贷款余额5.9765755645亿元提供担保[9] - 保证方式为连带责任保证,保证期间为主合同项下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三年[10]
维信诺涨2.06%,成交额8166.80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入106.65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05 11:28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9月5日盘中股价上涨2.06%至9.93元/股 总市值138.70亿元 成交金额8166.80万元 换手率0.60%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106.65万元 特大单买入215.18万元(占比2.63%) 卖出346.80万元(占比4.25%) 大单买入1424.09万元(占比17.44%) 卖出1185.82万元(占比14.52%) [1] - 今年以来股价下跌3.40% 近5日下跌4.34% 近20日上涨5.08% 近60日上涨12.08% [1] - 年内2次登上龙虎榜 最近一次3月20日净买入475.95万元 买入总计8191.11万元(占比11.89%) 卖出总计7715.16万元(占比11.20%) [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1998年1月7日 2010年4月13日上市 总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 [1] - 主营业务为AMOLED新型显示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 [1]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OLED产品占比96.92% 其他产品或服务占比3.08% [1] 行业属性与股东结构 - 所属申万行业:电子-光学光电子-面板 [2] - 概念板块包括:折叠屏、荣耀概念、中盘、巨量转移概念、股权转让等 [2] - 截至8月20日股东户数6.79万户 较上期增加9.20% 人均流通股20545股 较上期减少8.43% [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1-6月营业收入41.21亿元 同比增长4.79% [2]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0.62亿元 亏损同比收窄9.74% [2] 分红与机构持仓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5323.84万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0元 [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九大流通股东 持股823.11万股 较上期增加17.35万股 [3]
重塑全球产业格局 中国屏何以大“显”身手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9-05 08:20
行业崛起与市场变革 - 中国显示产业占据全球电视出货量半壁江山并在折叠屏等前沿领域跻身世界第一梯队 [1] - 行业从打破缺芯少屏困局到主导LCD主流市场并向OLED、Micro-LED等高端技术迈进 [1] - 75英寸电视近两年价格下跌约50% 消费者可用3498元购买75英寸电视 [1][5][7] 政策支持与产业链发展 - 新型显示器件及关键材料被置于国家战略高度 七部门联合提出加快量子点显示等技术研究 [2] - 京东方A通过收购韩国现代3代生产线迈出关键一步 TCL华星于2009年进军显示行业 [2] - 三利谱建成国内首条宽幅TFT偏光片全制程生产线 填补国内TFT-LCD偏光片产业空白 [3] 技术突破与成本优化 - Mini-LED技术优化画质并推动大尺寸产品普及 使高画质高性价比大屏电视成为可能 [7] - 京东方A和TCL华星利用10.5代线实现100英寸与115英寸面板经济切割 降低单片成本 [7] - 惠科在8.6代线突破116英寸套切技术 提升材料利用率及超大尺寸生产灵活性 [7] 应用场景与市场需求 - 大尺寸化趋势受家庭沉浸式需求和企业数字化转型驱动 百寸级交互平板需求增长 [7] - 百寸产品向智慧医疗、文博展示、智慧交通等领域拓展 应用于手术示教等场景 [7] - 折叠屏手机和笔记本电脑成为技术跨越明证 维信诺点亮多款全球首创柔性终端产品 [9] 产业布局与区域集聚 - 形成环京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四大产业集聚区 [4] - 珠三角地区产能占比最大 供应链不断优化 [4] - 国内显示行业度过最艰难时期 传统产品价格趋稳且高规格产品份额扩大 [4] 未来发展方向 - 行业瞄准OLED技术可实现曲面折叠卷曲拉伸 布局Micro-LED等高端技术领域 [8] - 多种技术并行发展 针对大屏、高端手机、车载显示等不同终端各展所长 [9] - 从规模领先向价值制胜迈进 竞逐万物互联时代的屏幕话语权 [8][9]
CINNO Research:上半年全球主要面板厂营收总额达到约562亿美元 同比基本持平
智通财经网· 2025-09-04 13:56
全球面板行业营收表现 - 2025上半年全球主要面板厂营收总额约562亿美元 同比基本持平[1] - 第二季度营收环比增长约5.8% 但同比下滑4.2%[1] 区域市场份额变化 - 中国内地面板厂总营收293亿美元 全球占比52.1% 份额同比增长3.3个百分点 首次超过一半份额[1] - 韩国面板企业营收份额下滑至30% 同比下滑3.2个百分点[1] - 中国台湾面板企业营收占比13.2% 同比增长0.6个百分点[1] - 日本面板企业营收占比3.5% 同比下滑0.7个百分点[1] 区域营收同比变化 - 中国内地面板厂总营收同比增长约7%[2] - 中国台湾同比增长4.4%[2] - 韩国同比下滑9.5%[2] - 日本同比下滑16.7%[2] 长期市场份额演变 - 1H'25对比2020年 中国内地面板企业全球份额增长18.6个百分点[2] - 中国台湾下滑2.3个百分点[2] - 韩国下滑10.3个百分点[2] - 日本下滑约6个百分点[2] 企业营收排名格局 - 京东方BOE维持全球TOP1位置 领先优势进一步加大[4] - TCL华星CSOT营收增长明显 与三星显示SDC 乐金显示LGD营收差距明显缩小 处于第二梯队[4] - 友达AUO 群创Innolux 天马Tianma和惠科HKC 4家营收处于第三梯队 上半年营收均高于20亿美元[4] 行业盈利状况 - 2025上半年全球已有7家面板上市企业实现盈利 比去年同期增加友达AUO和天马Tianma两家[7] - 非上市企业惠科HKC也实现盈利[7] - 其他各家仍处于营业利润亏损状态 营业亏损总额约7.9亿美元 同比减亏近10亿美元[7] 企业营业利润排名 - 三星显示SDC仍位列全球第一 但领先优势大幅减弱[7] - TCL华星CSOT 京东方BOE位列二 三 与三星显示SDC基本处于同一梯队 营业利润均在6亿美元上下[7] - 其余4家实现盈利的企业营业利润额均低于1亿美元[7] - 营业亏损最大的是维信诺Visionox 其次为JDI 和辉EDO 这三家亏损额均超过1亿美元[7] - 乐金显示LGD营业亏损改善最为明显 从去年倒数第一亏损额4.25亿美元减亏至亏损0.6亿美元[7] 行业发展趋势 - 显示产业从"规模扩张"向"价值重塑"转型[9] - 中国内地面板厂商凭借产能优势与技术突围持续扩大竞争力[9] - 韩国面板企业正面临"守擂高端"与"成本控制"的双重考验[9] - 2025下半年在显示产品大尺寸化以及Mini LED OLED AI等高附加值产品出货预期增长的带动下 中国内地显示面板市场规模或再迎结构性增长[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