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长江健康(002435)
icon
搜索文档
监管部门10月对7家退市公司“出手” 杜绝“一退了之”
财经网· 2025-11-03 19:00
监管动态与处罚案例 - 10月份证监会及地方证监局对7家退市公司采取监管行动,其中4家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或事先告知书,2家公司股东被立案调查,1家公司收到行政监管措施 [1] - 泛海控股因未及时披露8笔融资合同违约被北京证监局罚款合计840万元 [2] - 青岛中程因2017年至2022年财务造假及未披露重大诉讼被证监会罚款合计2060万元 [2] - 长江健康因资金占用及担保信披违规被江苏证监局拟罚款5330万元,江苏阳光因信披违法违规被拟罚款330万元 [2] “退市不免责”监管原则 - 监管部门坚决执行“退市不免责”,杜绝“一退了之”,表明从严监管已贯穿企业上市、经营、退市全周期 [1] - 近一个月7家退市公司被查或处罚,传递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信号,秉持“退市不免责”原则一追到底 [3] - “退市不免责”已成为资本市场监管常态,旨在全面提升违法成本,净化市场生态 [1] “一案双罚”追责机制 - 监管部门实施“一案双罚”,既追究公司责任,也精准追责“关键少数” [4] - 长江健康控股股东润发集团因组织、指使资金占用及担保违规被拟罚款1500万元,原董事长和现任董事长各被拟罚款1200万元 [4] - 江苏证监局拟对长江健康两名董事长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5] - “一案双罚”能更全面追究责任,对公司形成警示,对责任人形成约束,避免滥用职权 [5] 立体化追责与投资者保护 - 对退市公司的追责呈现行民刑立体化趋势,民事追责和刑事追责案例增多,进一步提高违法成本 [6] - 退市公司千山制药两名高管因犯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及挪用资金罪,均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20万元 [6] - 证监会发布意见健全退市过程中中小投资者保护,引导控股股东等主动采取先行赔付等措施弥补投资者损失 [6] - 完善司法救济机制和推动先行赔付制度化,可降低投资者维权成本,提高索赔效率,增强投资者信心 [7]
10月份监管部门对7家退市公司“出手” 杜绝“一退了之”
证券日报· 2025-11-03 00:57
监管动态与处罚案例 - 10月份证监会及地方证监局对7家退市公司采取监管行动,其中4家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或事先告知书,2家公司股东被立案调查,1家公司收到行政监管措施 [1] - 监管部门坚决执行“退市不免责”原则,杜绝“一退了之”,表明从严监管已贯穿企业上市、经营、退市全周期 [1] - 近一个月7家退市公司被立案调查或处罚,传递出对退市公司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的信号 [3] 具体公司处罚详情 - 泛海控股因2022年至2023年共有8笔融资合同违约未及时披露,被北京证监局罚款合计840万元 [2] - 青岛中程因2017年至2022年财务造假及未按规定披露重大诉讼事项,被证监会罚款合计2060万元 [2] - 长江健康因涉嫌未及时披露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定期报告重大遗漏及未及时披露重大担保事项,江苏证监局拟对公司、控股股东及相关责任人罚款5330万元 [2] - 江苏阳光因涉嫌信披违法违规,江苏证监局拟对公司及相关责任人罚款330万元 [2] - 贵人鸟控股股东因无法完成增持承诺后仍在退市板块披露将继续增持,被福建证监局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 [2] “一案双罚”监管策略 - 监管部门实施“一案双罚”,既追究公司责任,也精准追责“关键少数” [4] - 例如长江健康控股股东润发集团被拟罚款1500万元,原董事长和现任董事长分别被拟罚款1200万元,且2人被拟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4] - “一案双罚”能明确管理层具体责任,形成有效震慑,大幅提高违法成本,避免责任归咎于个别人员 [5] 立体化追责与投资者保护 - 对退市公司的民事追责、刑事追责逐渐增多,行民刑立体化追责强化监管威慑力 [7] - 例如退市公司千山制药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责任人因犯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等,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20万元 [7] - 证监会发布意见健全退市过程中中小投资者保护,引导控股股东等主动采取先行赔付等措施弥补投资者损失 [7] - 完善司法救济机制和推动先行赔付制度化有助于降低投资者维权成本,提高索赔效率 [8]
退市不免责!10月份4公司领8560万罚单2人获刑
中国经营报· 2025-11-01 11:57
监管处罚概况 - 10月内4家已退市公司收到或拟收到监管罚单,总金额达8560万元 [1] - 处罚对象包括公司本身及相关责任人,体现全链条追责 [1][6] - 除行政处罚外,对构成犯罪的退市公司责任人还进行刑事制裁,如千山药机董事长被判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并处罚金20万元 [1][5] 青岛中程处罚详情 - 因2017至2022年年报存在虚假记载、未披露重大诉讼被处罚,公司被罚750万元,8名责任人共被罚1310万元 [2] - 具体财务造假包括:2017至2019年分别虚增利润总额55276.88万元、21775.90万元、28537.80万元,2020年虚减利润总额28179.72万元 [2] - 时任董事、总裁JIA XIAOYU被处以650万元罚款并被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2] 泛海控股处罚详情 - 因未及时披露重大债务违约事件被处罚,2022年未能清偿到期债务59.43亿元占净资产43.15%,2023年未能清偿债务26亿元占净资产290.83% [3] - 公司于2024年2月7日被摘牌退市,于2025年10月31日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 [3] 江苏阳光与长江健康拟处罚情况 - 江苏阳光因未及时披露关联交易及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拟被罚200万元,4名责任人共拟被罚130万元 [3] - 长江健康因未披露关联方资金占用、重大担保及定期报告遗漏,拟被罚1050万元,控股股东润发集团拟被罚1500万元,5名责任人共拟被罚2780万元 [4] - 对长江健康2名责任人拟采取终身市场禁入,1名拟采取3年市场禁入 [4] 千山药机刑事追责 - 公司董事长刘祥华及子公司董事长刘华山因犯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及挪用资金罪,各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并处罚金20万元 [5] - 千山药机此前因财务造假被处罚,2015年虚增利润7950.52万元,2016年虚增利润27716.43万元 [5] - 公司年报审计机构瑞华会计师事务所于2021年被罚没420万元,3名签字注册会计师共被罚15万元 [6] 监管趋势分析 - 针对退市公司形成行政执法、民事追责、刑事打击三位一体的立体化追责体系 [6] - 追责精准指向核心责任人、大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失职中介机构,体现追首恶与打帮凶并重的执法思路 [6] - 通过刑事调查手段更深入打击核心违法行为,震慑实际控制人、董监高等关键少数 [6]
长江健康信披造假被罚5330万元,退市后追责敲响治理警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8 22:07
案件核心与处罚 - 公司因涉及35.58亿元资金占用及系统性信披造假被江苏证监局处以5330万元罚款 [1] - 该案是监管层“退市不免责”原则的典型实践 彰显监管高压态势 [1][4] - 时任财务总监因情节严重被采取3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4] 资金占用详情 - 控股股东自2021年起通过中间方账户划转、票据流转等隐蔽方式持续占用公司资金 [3] - 2021年1月13日资金占用额已达6500万元 占2020年净资产1.27% 但公司未发布临时公告 [3] - 2021年全年资金占用发生额27.98亿元 占当期净资产60.73% [3] - 2022年资金占用发生额增至36.74亿元 占净资产比例飙升至79.01% [3] - 截至2024年4月30日 仍有35.58亿元资金未归还 [3] - 被占用资金多用于控股股东的对外投资及偿还债务本息 [3] 系统性财务造假 - 2021年至2022年年度报告及2021年至2023年半年度报告均未披露资金占用情况 [3] - 通过不规范账务处理隐瞒负债 2021年半年报到2023年半年报期间 资产负债表分别少计负债7.58亿元至13.53亿元不等 [3] 监管趋势与行业影响 - 监管效率显著提升 本案从2024年4月29日立案到2025年10月处罚告知耗时一年半 而同类案件如阳煤化工案仅用两个多月 ST银江案相关程序仅耗时6天 [5] - 2024年退市新规将未按期偿还资金占用纳入规范类退市情形 形成“以退促改”的震慑效应 [5] - 监管层正推动构建行、民、刑立体追责体系 新“国九条”明确提出加快出台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司法解释 [6] 市场后果与投资者维权 - 公司股价在2024年5月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后 开启连续40个跌停 从2.7元跌至0.37元 累计跌幅达86.97% 导致4万多股东遭受损失 [6] - 受损投资者的维权通道已开启 在2021年1月13日至2024年4月29日期间买入并在2024年4月30日之后卖出或仍持有股票的投资者可提出索赔 [6] - 类似案例中监管介入已推动资金回收 如*ST聆达在监管督促下追回全部6560万元占用资金 [6]
多家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罚
金融时报· 2025-10-28 08:30
监管执法动态 - 10月24日,有5家上市公司及1家已退市公司因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收到当地证监局罚单 [1] - 监管部门近期对多家公司从严执法,彰显其净化市场环境的决心 [1] - 信息披露是投资者作出投资判断和决策的基本依据,上市公司需依法依规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1] 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处罚详情 - 公司因2019年至2024年年度报告中未披露30亿元理财产品未按期收回的具体情况,导致信息披露存在重大遗漏而收到罚单 [2][3] - 该笔理财资金于2017年8月至2018月3月购买,直到2024年12月才全部收回本金及相关收益,在长达6年时间里面临无法收回的风险 [3] - 甘肃证监局对白银有色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400万元罚款 [3] - 上海证券交易所同日也对公司及相关高管予以通报批评 [4] 长江润发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处罚详情 - 公司已因面值退市,但在退市1年后仍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追责,监管部门拟对公司及相关人员处以罚款合计5330万元 [5] - 具体违规行为包括未及时披露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定期报告存在重大遗漏以及未及时披露重大担保事项 [5] - 控股股东长江润发集团有限公司被指组织、指使实施资金占用和对外提供重大担保 [5] - 江苏证监局拟对长江健康处以1050万元罚款,对润发集团处以1500万元罚款 [5] - 公司股票因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于2024年8月15日退市摘牌 [6] 收入确认违规相关处罚 - *ST新元因在2022年5月至2024年6月期间通过虚构分布式存储装备集成业务的方式虚假确认收入,导致定期报告存在虚假记载,被处以800万元罚款 [7] - ST思科瑞因虚构销售业务、提前确认收入和不当确认收入,被处以200万元罚款 [7] - ST创意因在2022年和2023年的相关业务中不具有商品控制权却采用总额法确认收入,导致多计营业收入26784.64万元和12470.34万元,被处以400万元罚款 [8][9] - ST创意已对相关财务数据进行了前期会计差错更正 [8]
【e公司观察】退市不是终点,追责从未停歇,勿存“借退市逃责”幻想
证券时报网· 2025-10-25 13:44
监管处罚案例 - 长江健康因未按规定披露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关联交易和重大担保等事项,收到证监会合计5330万元罚单,其中直接责任人被处以1500万元和1200万元顶格处罚 [1] - 2025年以来多家退市公司被追责,左江科技因虚增收入利润被合计罚款1475万元,华铁股份因定期报告虚假记载被合计罚款2415万元 [1] - 截至目前证监会已对70余家退市公司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并移送33家退市公司涉嫌信息披露犯罪线索 [1] 监管政策与导向 - 2025年3月施行的《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裁量基本规则》明确对主观过错较大者可在法定最高罚款60%以上从重处罚,并要求及时移送涉嫌犯罪案件 [2] - 2025年5月最高法与证监会联合出台指导意见,进一步强化司法与行政协同,明确"首恶"需承担主要民事赔偿责任 [2] - 监管部门对组织、指使的控股股东及其责任人员处以顶格罚款并叠加市场禁入,阻断其再入资本市场的通道 [1] 刑事追责与“惩首恶” - 柏堡龙实控人夫妇因欺诈发行股票罪分别获刑五年和二年八个月,新纶新材董事长因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被判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 [2] - 2024年证监会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和线索同比增长51%,已移送案件的刑事落地率、实刑率、重刑率显著上升 [3] - 2024年证监会查处"关键少数"989人次,同比增长21%,精准打击违法链条的源头主导 [2] 立体化追责体系影响 - 行政、刑事、民事追责形成闭环,例如美尚生态3万余名投资者通过特别代表人诉讼维权 [3] - “退市不免责”已成为监管常态,旨在彻底打破相关责任人借退市逃责的幻想 [1][2] - 立体化追责体系守护信息披露生命线,净化市场生态,倒逼市场主体敬畏法律诚信经营 [3]
长江健康及原董事长等5人被罚5330万,终身禁入证券市场
财经网· 2025-10-25 12:22
处罚概况 - 长江健康及其控股股东、相关当事人收到证监会江苏监管局《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1] - 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公司及5名责任人共计被罚款5330万元[1] - 公司原董事长郁霞秋、黄忠和被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财务总监张义被采取3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1] 违规行为 - 公司涉嫌未及时披露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1] - 公司定期报告存在重大遗漏[1] 公司背景与市场影响 - 公司注册地位于苏州,曾用证券简称为“长江健康”和“ST长康”[1] - 公司股票曾出现40个跌停[1] - 因连续二十个交易日收盘价均低于1元,公司于2024年8月15日退市摘牌[1] - 此次处罚发生在公司退市一年多后,彰显监管部门对资本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零容忍”态度[1]
退市不免责!长江健康及原董事长等5人被罚5330万元
上海证券报· 2025-10-24 23:23
公司违规事实 - 公司涉嫌未及时披露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截至2021年1月13日占用发生额累计6500万元,占公司2020年披露净资产的1.27% [3] - 截至2024年4月30日,资金占用未归还余额达35.58亿元,相应的年度报告均未披露上述事项,导致定期报告存在重大遗漏 [3] - 公司未对资金占用涉及的商业承兑汇票、融资租赁借款等进行账务处理,造成2021年半年度报告至2023年半年度报告披露的资产负债表分别少计负债7.58亿元至13.53亿元不等 [4] - 公司全资子公司有一笔5亿元定期存单为其他公司提供资金担保,该事项未履行股东大会审批程序,也未及时披露 [4] 监管处罚措施 - 江苏证监局拟对公司及控股股东等共计罚款5330万元,其中对公司罚款1050万元,对控股股东长江润发集团罚款1500万元 [1][6] - 拟对公司原董事长郁霞秋罚款1200万元,对原副董事长、现董事长黄忠和罚款1200万元,对财务总监张义罚款250万元 [1][6] - 因严重扰乱证券市场秩序,拟对郁霞秋、黄忠和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对张义采取3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1][7] 公司背景与退市情况 - 公司曾现40个跌停,因触发连续二十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的退市规则,于2024年8月15日退市摘牌 [1] - 公司在退市一年多后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显示监管对资本市场违法违规行为持零容忍态度,不允许一退了之 [1] 行业监管趋势 - 证券监管部门不断强化行刑衔接,对退市公司背后的实际控制人、中介机构及关键岗位精准打击、严厉惩处 [7] - 证券集体诉讼、先行赔付等制度的全面落地,使中小投资者维权从单打独斗转向体系作战,投资者权益得到更有效保障 [7] - 行政+刑事+民事的立体追责闭环正在形成,旨在从根源上遏制财务造假等乱象 [8]
2025年上半年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企业有26860个,同比增长3.95%
产业信息网· 2025-08-27 11:06
行业企业数量 -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企业数量达26860个 同比增长3.95% [1] - 较上年同期增加1021个企业 占工业总企业比重为5.16% [1] - 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1] 涉及上市公司 - 涵盖海南海药 东北制药 亚太实业 通化金马等12家医药及化学制品企业 [1] - 企业名单包括力生制药 海普瑞 科伦药业 杭氧股份等细分领域代表 [1] - 涉及誉衡药业 华软科技 长江健康等多元化化学原料相关企业 [1] 数据来源 - 企业数量统计数据源自国家统计局官方渠道 [1] - 行业报告由智研咨询整理发布 聚焦基础化学原料领域 [1] - 统计时间跨度为2016年至2025年上半年 [1]
剑指资金占用顽疾 监管层下重手要求上市公司整改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5-29 00:39
监管政策趋严 - 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监管规则》,要求上市公司发现资金占用问题需及时要求归还并披露相关信息 [1] - 证监会表示将不断完善上市公司治理规则,推动出台上市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加大对资金占用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1] - 截至5月28日,监管层针对资金占用问题对上市公司采取行政监管措施或行政处罚共48单,涉及37家公司,同时对165名自然人采取处罚措施 [1] 资金占用行为特点 - 资金占用是资本市场一大顽疾,部分大股东将上市公司资金视为私人财产,随意挪用导致公司经营困境 [2] - 资金侵占方式越发隐蔽,包括直接侵占、违规担保、关联交易、高溢价对外投资并购、高价收购关联皮包公司资产等 [2] - 48单处罚涉及的行为包括未披露控股股东非经营性占用资金、以支付设备采购款等名义提供资金、以收购股权方式占用资金等 [2] 监管打击措施 - 监管层坚持"追首恶""惩帮凶",严打资金占用,部分公司责任人已偿还占用资金 [3] - 监管层采取发函、通报批评等手段督促上市公司清收占用资金,保护中小股东利益 [4] - 退市新规提到大股东大额资金占用且不整改的将考虑强制退市 [4] 退市风险与追责 - 退市新规发布后,上市公司实控人亟待解决非经营性资金占用问题以避免退市 [5] - ST东时被要求在2025年6月19日前清收3.87亿元被占用资金,否则将面临退市风险警示 [5] - *ST龙宇因资金占用问题已触及财务类退市,但控股股东偿还义务和法律责任不因退市免除 [5] 上市公司应对措施 - 上市公司通过法律诉讼、股权冻结、股权质押等手段追回被占用资金,如广农糖业、华特达因已提起诉讼 [5] - 独立董事通过现场询问、督促函等方式敦促管理层加大资金回收力度,如ST长康三名独董提交《督促函》 [6] - 中证投服中心通过集体诉讼、股东代位诉讼等方式解决资金占用问题,如太安退代位诉讼追回5.72亿元占用资金本息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