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瓷材料(300285)
icon
搜索文档
国瓷材料:目前公司已全面覆盖国内自主汽车品牌
证券日报网· 2025-08-19 19:43
业务表现 - 蜂窝陶瓷产品上半年继续保持稳步增长 [1] - 在国内传统燃油车型和新能源混动车型的搭载数量不断增加 [1] - 已全面覆盖国内自主汽车品牌 [1] 客户拓展 - 陆续进入多家国际头部车企和主机厂的供应链体系 [1] - 开始批量供应国际客户 [1] - 未来有望贡献更多收入和利润 [1] 技术布局 - 积极配合客户布局国七、欧七相应产品 [1] - 未来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 [1]
国瓷材料:子公司国瓷赛创具有光模块用陶瓷基板的技术储备
证券日报网· 2025-08-19 19:43
公司业务进展 - 公司子公司国瓷赛创具备光模块用陶瓷基板技术储备 该产品主要用于散热 包括底座和半导体制冷片TEC [1] - 半导体制冷片TEC已实现量产并完成小批量销售 [1] - 公司计划在二期工厂建设完成后增加研发投入 进一步开拓光模块陶瓷基板市场 [1]
国瓷材料:目前同步布局了氧化物与硫化物两大固态电解质技术路线
证券日报网· 2025-08-19 19:43
技术布局 - 公司同步布局氧化物与硫化物两大固态电解质技术路线 [1] - 合资公司将专注于固态电池相关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重点布局固态电池硫化物方向 [1] 合作与团队 - 公司与王琰先生共同出资成立合资公司 [1] - 王琰先生具备深厚的专业背景和丰富的行业经验 [1] - 预期能够有效推动产品技术开发及客户验证等工作 [1] 业务进展 - 公司产品已在客户验证中 [1] - 公司将努力抓住固态电池行业发展机遇 [1]
国瓷材料:上半年MLCC整体销量保持增长
证券日报网· 2025-08-19 19:43
公司业务表现 - MLCC整体销量在上半年保持增长 [1] - 对部分老产品型号进行价格调整 [1] - 扩大在客户端车规和AI服务器用MLCC的市场份额 [1] 产能与需求 - 公司目前积极进行扩产 [1] - 扩产以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 [1] 行业环境影响 - MLCC受稀土管制影响有限 [1]
国瓷材料(300285):主营业务稳步提升 多业务布局凸显平台型新材料企业优势
新浪财经· 2025-08-19 18:41
财务表现 - 2025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21.54亿元(YoY+10.3%),归母净利润3.32亿元(YoY+0.4%),扣非归母净利润3.21亿元(YoY+4.1%)[1] - 25Q2收入11.79亿元(YoY+4.7%,QoQ+21%),归母净利润1.96亿元(YoY-0.6%,QoQ+44.3%),扣非归母净利润1.94亿元(YoY+3.6%,QoQ+53%)[1] - 整体毛利率同比下滑1.59pct至38.3%,净利润率同比下滑1.64pct至17.39%[1] 电子材料板块 - 上半年收入3.44亿元(YoY+23.65%),主要驱动产品为电子浆料及电子级氧化锆粉体[1] - MLCC粉价格调整导致毛利率同比下滑2.61pct至32.97%[1] - 车规级及AI算力粉体需求拉动扩产,产品结构持续优化[1] 催化材料板块 - 上半年收入4.56亿元(YoY+12.3%),其中蜂窝陶瓷王子制陶收入约3.72亿元[2] - 实现下游全部机型对接及销售,配合国七、欧七排放标准进行技术预研[2] - 原料稀土影响导致毛利率同比下滑1.76pct至41.8%[2] 生物医疗板块 - 上半年收入4.38亿元(YoY基本持平),内销产品价格下滑导致毛利率同比下滑5.73pct至52.18%[2] - 持续研发二代粉、三代粉等新品,通过自研和并购延伸产业链[2] 新能源材料板块 - 上半年收入2.17亿元(YoY+26.4%),毛利率同比微增0.13pct至21.2%[3] - 氧化铝、勃姆石产品进入主流客户供应体系[3] - 成立合资公司研发硫化物固态电池电解质产品,已进入主流客户送样阶段[3] 精密陶瓷板块 - 陶瓷球和赛创基板均有增长,金盛陶瓷球持续放量,批量供应比亚迪、小米等[3] - 赛创基板业务拓展至光模块基板领域,工厂扩建进行中[3] 建筑陶瓷板块 - 上半年收入4.84亿元(YoY+2.6%),毛利率同比提升1.22pct至37.42%[3] - 新品如纺织墨水、数码釉逐步贡献增量[3]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约7.12、8.36、9.87亿元,对应PE约29、25、21倍[4] - 公司平台型新材料企业优势逐步凸显[4]
国瓷材料(300285):主营业务稳步提升,多业务布局凸显平台型新材料企业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8-19 17:45
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1][4][5] 核心观点 - 报告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21.54亿元(YoY+10.3%),归母净利润3.32亿元(YoY+0.4%),扣非归母净利润3.21亿元(YoY+4.1%),业绩符合预期 [5] - 2025年第二季度收入11.79亿元(YoY+4.7%,QoQ+21%),归母净利润1.96亿元(YoY-0.6%,QoQ+44.3%),扣非归母净利润1.94亿元(YoY+3.6%,QoQ+53%) [5]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12、8.36、9.87亿元,对应PE约29、25、21倍 [5] 财务数据及预测 - 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同比下滑1.59pct至38.3%,净利润率同比下滑1.64pct至17.39% [5] - 2025年营业总收入预测为45.47亿元(YoY+12.4%),2026年预测为51.87亿元(YoY+14.1%),2027年预测为58.53亿元(YoY+12.8%) [4][5] - 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7.12亿元(YoY+17.7%),2026年预测为8.36亿元(YoY+17.5%),2027年预测为9.87亿元(YoY+18.0%) [4][5] 业务板块分析 电子材料板块 - 上半年收入3.44亿元(YoY+23.65%),毛利率同比下滑2.61pct至32.97% [5] - MLCC粉价格调整影响毛利率,但车规级及AI算力粉体需求拉动扩产,产品结构优化中 [5] 催化材料板块 - 上半年收入4.56亿元(YoY+12.3%),毛利率同比下滑1.76pct至41.8% [5] - 蜂窝陶瓷王子制陶收入约3.72亿元,销量同比增长,公司已实现下游全部机型对接 [5] 生物医疗板块 - 上半年收入4.38亿元(YoY基本持平),毛利率同比下滑5.73pct至52.18% [5] - 国内经济环境承压导致内销粉体及瓷块价格下滑,公司持续研发新品并拓展产业链 [5] 新能源材料板块 - 上半年收入2.17亿元(YoY+26.4%),毛利率同比微增0.13pct至21.2% [5] - 公司与王琰博士成立合资公司研发硫化物固态电池电解质,主流客户进入送样阶段 [5] 精密陶瓷板块 - 陶瓷球和赛创基板均有增长,金盛陶瓷球客户包括NSK、斯凯孚、比亚迪、小米等 [5] - 赛创基板业务拓展至光模块基板领域,工厂扩建中 [5] 建筑陶瓷板块 - 上半年收入4.84亿元(YoY+2.6%),毛利率同比提升1.22pct至37.42% [5] - 新品如纺织墨水、数码釉逐步贡献增量 [5] 市场数据 - 2025年8月19日收盘价21.07元,一年内最高/最低价分别为24.00元/14.07元 [1] - 市净率3.0,股息率0.71%,流通A股市值177.27亿元 [1] - 每股净资产6.92元,资产负债率20.61%,总股本997百万股,流通A股841百万股 [1]
国瓷材料(300285):上半年业绩符合预期,加快新材料产品布局
招商证券· 2025-08-19 13:35
投资评级 - 维持"强烈推荐"投资评级 目标估值未提供 当前股价21 57元 [2][5]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1 54亿元(同比+10 3%) 归母净利润3 32亿元(同比+0 38%) 扣非净利润3 21亿元(同比+4 10%) [1] - 二季度单季营收11 79亿元(同比+4 7% 环比+21%) 归母净利润1 96亿元(同比-0 57% 环比+44 3%) [1] - 中期分红方案: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 50元(含税) [1] - 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7 04亿/8 47亿/10 10亿元 EPS分别为0 71/0 85/1 01元 对应PE为31/25/21倍 [5] 业务板块分析 电子材料业务 - 收入3 44亿元(同比+23 65%) 毛利率32 97%(同比-2 61pct) MLCC介质粉体销量稳步提升 [5] - 车规级/高容类MLCC粉体在汽车电子/AI算力服务器领域需求增长 海外客户取得突破性进展 [5] - 电子浆料业务批量供应高容浆料/车规级专用浆料等新产品 销售占比持续提升 [5] 催化材料业务 - 收入4 56亿元(同比+12 34%) 毛利率41 80%(同比-1 76pct) 进入国际头部车企供应链 [5] - 实现国内自主乘用车品牌全面覆盖 产品搭载量持续增加 [5] 生物医疗材料业务 - 收入4 38亿元(同比-0 11%) 毛利率52 18%(同比-5 73pct) 美学分层高透氧化锆粉体批量供应 [5] 精密陶瓷与新能源材料 - 陶瓷球产品在车企中快速放量 保持成本优势 [5] - 布局氮化铝/氮化硅/高纯氧化铝等陶瓷基板材料 推进进口替代 [5] - 高纯氧化铝/勃姆石粉体实现1um超薄涂覆 开发纳米超细/多孔型号产品 [5] - 设立合资公司布局氧化物/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技术路线 [1][5] 市场表现 - 近12个月绝对涨幅29% 跑赢沪深300指数2个百分点 [4] - 总市值21 5十亿元 流通市值18 1十亿元 每股净资产6 9元 ROE(TTM)8 8% [2]
固态电池:产业趋势逐渐清晰,电解质为核心材料
国金证券· 2025-08-19 11:08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行业投资评级 核心观点 - 固态电池在安全性、能量密度和集成性方面显著优于液态电池,将成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的主流方向 [1][12] - 固态电解质是全固态锂电池技术的核心,直接影响电池性能指标,其中硫化物和氧化物路线为当前主流技术路线 [2][27] - 政策端和产业端共同推进,预计2027年将成为固态电池产业从初期迈向快速上升期的转折点,2027年中国固态电池出货量预计达18GWh,2028年达30GWh [5][20] - 硫化物电解质因高离子电导率和下游产能布局占比最高(38%),未来发展潜力最大,硫化锂作为其核心原料需求将快速增长 [3][36][41] - 氧化物电解质因稳定性强,产业化进展也在加速推进,多家企业已布局相关材料 [53][54] 固态电池性能优势 - 安全性:固态电解质热分解温度超500℃,远高于液态电解液的160℃,大幅降低热失控风险 [5][12] - 高比能:电化学窗口超5V(液态电池仅4.4V),适配高比能正负极材料,能量密度有望达500Wh/kg [5][12] - 易成组:无需隔膜,串联结构简化系统集成,降低成本 [5][12] 政策与产业布局 - 政策支持:工信部提出2027年前打造3-5家全球龙头企业,上海、珠海等地出台专项政策推动产业链建设 [16][17] - 车企规划:东风、蔚来等已实现半固态电池装车,丰田、宝马等计划2025-2030年推出全固态电池车型 [21][23] - 电池企业产能: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企业2025年规划产能超8GWh,技术路线以硫化物/氧化物为主 [25][26] 固态电解质技术路线 硫化物路线 - 性能优势:室温离子电导率10⁻⁴-10⁻² S/cm,接近液态电解质,机械延展性好 [36][44] - 核心材料:硫化锂在Li6PS5Cl电解质中成本占比达82%,2027年需求预计达100-200吨 [41][42] - 企业布局:赣锋锂业(已量产)、光华科技(300吨产能)、恩捷股份(百吨级中试线)等加速布局 [51] 氧化物路线 - 性能优势:离子电导率10⁻⁶-10⁻⁴ S/cm,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强 [53] - 企业布局:贝特瑞(LATP已吨级出货)、璞泰来(200吨中试线)、国瓷材料等聚焦氧化物材料 [54] 聚合物路线 - 应用局限:室温离子电导率低、热稳定性差,主要适用于可穿戴设备等特定场景 [57][58] 投资建议 - 重点关注布局硫化锂且具备技术优势的企业(如赣锋锂业、光华科技) [3][51] - 关注布局多种氧化物电解质并具备成本优势的企业(如贝特瑞、璞泰来) [3][54]
国瓷材料(300285.SZ):2025年中报净利润为3.32亿元、较去年同期上涨0.38%
新浪财经· 2025-08-19 10:09
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报营业总收入21.54亿元 较去年同期增加2.01亿元 同比上涨10.29% 实现连续5年增长 [1] - 归母净利润3.32亿元 较去年同期增加126.82万元 同比微增0.38% 实现连续2年增长 [1] -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3.33亿元 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1.79亿元 同比上涨116.11% 实现连续2年增长 [1] 盈利能力指标 - 最新毛利率38.30% 较上季度提升1.52个百分点 [3] - 摊薄每股收益0.33元 [3] - 最新ROE(净资产收益率)为4.81% [3] 资产运营效率 - 总资产周转率0.23次 较去年同期增加0.01次 同比提升6.05% [3] - 存货周转率1.51次 较去年同期增加0.09次 同比上涨6.49% 实现连续3年增长 [3] 资本结构 - 最新资产负债率20.61% 较去年同期下降1.16个百分点 [3] 股权结构 - 股东总户数4.82万户 前十大股东持股4.27亿股 占总股本比例42.81% [3] - 第一大股东张曦持股15.3%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5.61% 干红持股5.00% [3] - 机构投资者包括高毅资产(2.76%) 富国天惠基金(2.21%) 淡马锡(2.05%) 易方达创业板ETF(1.95%) [3]
国瓷材料(300285):净利同比增长,产品下游导入顺利
华泰证券· 2025-08-19 10:05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报告维持对国瓷材料的"增持"评级,目标价上调至22.94元人民币(前值18.50元),对应2025年31倍PE估值 [1][5] 财务表现与业绩亮点 - 2025年H1营收21.5亿元(同比+10%),归母净利3.3亿元(同比+0.4%),扣非净利3.2亿元(同比+4%),超业绩前瞻预期(2.9亿元)[1] - Q2营收11.8亿元(同比+5%,环比+21%),归母净利2.0亿元(同比-1%,环比+44%)[1] - 2025-2027年盈利预测:归母净利7.4/9.0/10.6亿元,同比增速23%/21%/18%,对应EPS 0.74/0.90/1.06元 [5][10] 分板块业务表现 电子材料 - MLCC介质粉体受益于汽车电子/AI服务器需求,营收同比+24%至3.4亿元,毛利率33%(同比-2.6pct)[2] 催化材料 - 商用车客户合作深化,营收同比+12%至4.6亿元,毛利率42%(同比-1.8pct),乘用车认证平台数量持续提升 [2] 生物医疗材料 - 子公司爱尔创产品渗透率提升,营收4.4亿元(同比-0.1%),毛利率52%(同比-5.7pct)[2] 新能源与精密陶瓷 - 新能源材料营收同比+26%至2.2亿元,布局固态电解质双技术路线 [3] - 精密陶瓷板块中陶瓷轴承球在新能源车型加速渗透,建筑陶瓷营收同比+3%至4.8亿元,毛利率37%(同比+1pct)[3] 战略布局与股东回报 - 拟投资800万元设立固态电池材料合资公司(持股80%),加码新能源赛道 [4] - 中期分红预案:每10股派0.50元现金红利,总分红基数9.9亿股 [4] 行业与估值比较 - 可比公司2025年平均PE为31倍(雅克科技24倍、通策医疗38倍、三环集团31倍)[11] - 当前股价21.57元(截至8月18日),市值215亿元,PB 2.94倍(2025E)[8][10] 图表数据补充 - 25H1综合毛利率38.3%(同比-1.6pct),分板块毛利率趋势详见图表4 [3][15] - 收入结构显示电子/催化/生物医疗材料占比分别为15.8%/21.4%/20.5%(25H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