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环境(CHFFY)

搜索文档
环境20240722
光大证券· 2024-07-23 11:16
会议主要讨论的核心内容 公司概况 [1][2][3] - 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环境企业,主要业务包括环保能源、环保水务和绿色环保 - 公司历史可追溯至1993年,2003年开始转型为环保公司,2020年更名为光大环境 - 公司通过技术研发和引进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在装备制造等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垃圾焚烧发电业务 [4][5][6][7][8] - 公司垃圾焚烧发电产能已超过13万吨,实现率达11.7%,位居行业第一 - 公司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南部省份,项目质量较高 - 公司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产能利用率和吨垃圾发电量处于行业中上水平 环保水务业务 [12][13] - 公司环保水务业务包括市政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总处理能力超过600万吨/天 - 公司污水处理价格持续提升,回款率也有所改善,未来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绿色环保业务 [14][15] - 公司绿色环保业务主要从事生物质发电,电价较垃圾焚烧发电略高 - 该业务存在应收账款较高的问题,未来需要通过引入PPP等方式改善现金流 财务状况 [16][17][18][19][20][21][22][23][24][25][26][27] - 公司建造收入占比持续下降,运营收入占比提升,整体盈利能力提升 - 公司资产负债率有所下降,人民币负债占比提升,财务结构持续优化 - 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有所改善,资本开支大幅下降,未来有望实现自由现金流转正 行业展望 [28][29][30][31] - 行业新项目招标高峰已过,未来资本开支将持续下降 - 政策层面正在推动地方政府提高垃圾处理费,同时完善碳交易体系,有利于行业盈利 问答环节重要的提问和回答 1. 投资者关注公司无形资产和合同资产占比较高的问题 [20][21][22] - 公司解释,这主要是由于BOT项目的会计处理方式所致,不影响实际经营情况 2. 投资者关注公司应收账款的回款情况 [23][24] - 公司表示,应收账款回款率有所改善,未来还有进一步提升空间,主要得益于政策支持 3. 投资者关注公司未来的分红政策 [27][31][32][33] - 公司表示,作为央企,未来分红比例有望维持在30%左右,股息率水平较为稳定 4. 投资者关注公司未来的估值空间 [32][33] - 公司认为,未来公司PB、现金流和股息率等指标都有望提升,估值有较大修复空间
环境20240715
光大证券· 2024-07-17 21:11
会议主要讨论的核心内容 上半年关键亮点 - 公司2023年上半年自由现金流转正,主要得益于3月收到15亿元国补以及资本性开支较预期有所减少 [1][2][3] - 垃圾发电项目建设进度符合预期,2024年底前将有3900-4000吨项目投运,2025年底将有14万吨项目全部投运 [2][3] - 水务项目建设高峰期在2023-2024年,2025年资本性开支将进一步下行 [3] - 绿色环保业务中生物质项目已无新增,现有在建和筹建项目也在逐步减少 [3] 运营情况 - 垃圾发电项目上半年处理量增加19%,发电量增加6% [4] - 新开发的供热供气业务上半年同比增长50% [4][5] - 垃圾发电厂产能利用率达91%,接近疫情前水平 [4] - 垃圾发电收入结构中,垃圾处理费占比23%,电价收入占59%,新增供热供气等协同业务占18% [5][6] 国补情况 - 2022年底公司一次性收回15.34亿元生物质项目国补,2023年上半年又收回6.1亿元垃圾发电项目国补 [9][10] - 未来国补发放进度存在不确定性,但公司有信心国补回收情况会有所改善 [9][10] 战略发展 - 公司正在加大供热供气等协同业务的拓展,目前已有40多个垃圾发电项目具备供热条件 [7][8] - 供热业务可以提升项目回报、改善现金流质量,降低对国补的依赖 [8] - 公司正在推进应收账款管理,成立专责小组并将其纳入KPI考核 [38][39] - 公司战略聚焦主业、严控资本开支、提升精细化管理等方向不会发生变化 [37][38][39][40] 问答环节重要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提问内容** 想确认上半年公司垃圾发电项目收到的国补金额是否为2个亿左右 [11] **回答内容** 上半年公司垃圾发电项目收到的国补金额为6.1亿元,生物质项目收到15.34亿元,合计21.44亿元 [11][12] 问题2 **提问内容** 垃圾发电项目发电量增速相对处理量增速较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1] **回答内容** 主要是由于供热业务增长较快,导致发电量增速相对处理量有所滞后 [11] 问题3 **提问内容** 未来公司供热业务的规模和占比会达到什么水平 [12][13] **回答内容** 公司现有供热产能约191万吨,2023年目标达到400万吨。未来供热业务占公司垃圾发电收入的比重有望进一步提升 [12][13]
环境20240614
光大证券· 2024-06-16 10:04
会议主要讨论的核心内容 - 公司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垃圾焚烧发电运营商,在手产能规模达到14.5万吨/日,运营规模13万吨/日,位居行业第一 [1] - 公司业务布局包括垃圾焚烧发电、生物质发电和水务运营,形成了垃圾焚烧为主、生物质和水务为辅的全产业链环保业务 [1] - 2020-2021年公司业绩保持24%的高增速,但2022年利润从68亿港元下滑至46亿港元 [2] - 公司2023年利润下滑速度已明显缩窄,维持在44亿左右,预计未来运营利润占比将持续提高,自由现金流有望转正 [2][3] - 公司在手焚烧运营项目规模4902万吨/年,在建项目307万吨/年,大部分将于2024年投运,新增订单仅3000吨,行业进入成熟期 [2][3] - 公司资本性支出有望从高位的200-300亿下降至2023年的80亿,未来可能进一步降至60亿,自由现金流有望在2024年转正 [3] - 公司有望通过债务优化和分红提高来增厚利润,分红比例有望从30%提升至40-50% [3][4] - 公司正在从投资驱动向轻重并举的发展模式转变,聚焦主业稳健增长、负债优化和应收账款回款等 [4] 预测和评估 - 预计公司2024-2026年利润将维持在40亿元以上,对应4倍左右的估值水平 [5] - 公司作为行业龙头,估值较低但利润结构持续改善,未来股价有望持续上涨 [5]
环境深度汇报
广发银行· 2024-06-14 09:41
会议主要讨论的核心内容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垃圾焚烧发电运营商,在手产能规模近15万吨每日,其中运营规模13万吨每日,位居行业第一 [1] - 公司还控股光大力源环保和光大水务,形成了垃圾焚烧为主、生物质发电和水务运营为辅的全产业链环保业务布局 [1] - 2010-2021年间公司业绩保持24%的高增速 [1] 业绩下滑及原因 - 2022年公司利润从68亿港元下滑至46亿港元,主要受工程业务收缩、生物质和水务盈利下滑以及历史包袱清理的影响 [2] - 2023年公司利润预计进一步下滑至44亿港元左右 [2] 未来发展前景 - 随着运营利润占比提高、资本性开支收缩,公司自由现金流有望在2024年实现转正并恢复分红 [2][3][4] - 公司财务费用有望随利率下行和债务优化而下降,增厚利润 [3][4] - 公司分红比例有望从30%提升至40-50%以上 [3][4] - 公司正从投资驱动向轻重并举的发展模式转变,聚焦主业稳健增长、负债优化等 [4] - 预计2024-2026年公司利润将维持在40亿港元以上水平 [5] 问答环节重要的提问和回答 无相关内容
光大环境(00257)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6 16:30
公司概况 - 公司是中国光大集团实业旗舰企业,于港交所主板上市(257.HK),2003年转型环境领域[3][6] - 公司有两家上市子公司,聚焦固废、泛水、清洁能源三大领域,国内业务覆盖26个省的225多个地区,海外业务布局德国、波兰、越南及毛里求斯[4][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业务覆盖国内26个省市自治区及特别行政区的225个市县区,海外市场包括德国、波兰、越南和毛里求斯[120,122] 公司荣誉 - 公司连续13年居“中国固废十大影响力企业”首位、连续5年居中国环境企业50强榜首、连续11年纳入MSCI中国指数[5][8] - 2023年公司以约人民币206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居“2022环保行业上市公司品牌价值榜单”榜首[50][51] - 连续五年位居「中国环境企业50强」榜首,连续八年获纳入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系列[60] - 公司获“2023中国环境企业50强”榜单榜首(连续五年)[156][158] - 公司获“中国固废十大影响力企业”榜单榜首(连续十三年)[159][160] - 常州装备公司荣获「发明创业奖创新奖」[171] - 生物质和有机固废燃烧及污染物多参数原位线上检测装备获「创新创业技术一等奖」[172] - 垃圾焚烧中温超高压母管制再热技术的研发与工程应用技术获「2023年中华环保联合会科技进步奖」[174] - 多源高热值固废能源化利用水冷炉排炉成套装备科技成果获「2023年度环保装备技术创新奖」一等奖[177] - 水冷炉排炉成果入选「江苏省首台(套)重大装备」认定名单[180] - 哈尔滨项目获颁「2022 - 2023年度第二批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184] - 江西吉安垃圾发电项目工程获「中国安装工程优质奖」[187] - 顺化项目获「国际安全奖」优异奖[189] - 公司连续第八年成为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系列成份股[191] - 光大水务获新加坡中型股类别「企业可持续发展奖」[200] 财务数据 - 2023年公司收益为32,090,207千港元,较2022年的37,321,229千港元下降14%[35] - 2023年公司EBITDA为12,827,961千港元,较2022年的12,841,787千港元基本持平(-0%)[35] - 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盈利为4429160,较上一年的4601939下降4%[36] - 股东资金回报为9.27%,较上一年的9.28%下降0.01个百分点[36] - 每股基本盈利为72.10港仙,较上一年的74.91港仙下降4%[36] - 资产总额为189182824,较上一年的190597798下降1%[37] - 负债总额为123659603,较上一年的127998905下降3%[37] - 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权益为48140888,较上一年的47374108增长2%[37] - 应占每股资产净值为7.837港元,较上一年的7.712港元增长2%[39] - 资产负债比率为65%,较上一年的67%下降2个百分点[39] - 流动比率为114%,较上一年的107%上升7个百分点[39] - 2023年公司总收益为320.90207亿港元,较2022年下降14%[87][91][93] - 2023年运营服务收益为191.87216亿港元,较2022年增长2%;建造服务收益为76.76488亿港元,较2022年下降42%[91][93] - 2023年运营服务收益及财务收入占总收益的76%[91][93] - 2023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盈利为44.2916亿港元,较2022年下降4%;每股基本盈利为72.10港仙,较2022年下降4%[8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手持现金达86.33亿港元,负债水平合理,财务状况健康[92][94] - 2023年公司获得国家各类资金补助共1.81亿元人民币[92][94] - 2023年11月光大环保(中国)有限公司发行第三期资产支持票据,规模4.7亿元人民币[95][96] - 2023年公司发行2023年度第三期中期票据,规模20亿元人民币[97][98] - 2023年9月光大绿色环保发行2023年度第二期绿色中期票据,规模10亿元人民币[99][100] - 2023年8月光大水务发行2023年度第三期中期票据,规模10亿元人民币;7月发行2023年度第二期中期票据,规模15亿元人民币[104][105][106][107] - 2023年公司及旗下子公司多次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票据融资,包括20亿2023年度第二期永续中期票据、10亿2023年度第一期绿色中期票据等[108,110,113,115,117] - 董事会建议2023年度末期股息为每股8.0港仙,全年股息每股22.0港仙,2022年分别为每股9.0港仙和每股24.0港仙[119,121] 业务发展 - 旗下中国光大水务取得广东南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布局延伸至农村环境治理领域[60] - 雄安、海南博鳌、越南顺化等项目推进,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守护乡村环境并带动农户增收[68][69] - 巩固传统业务优势,促进协同业务发展,平衡轻重资产业务,业务布局更丰富[70][71] - 探索业务新赛道,提升业务管理数智化水平,打造科技创新生态,加快装备制造升级[72][7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投资落实592个环保项目,总投资约1606.55亿元,旗下有191个垃圾发电项目,设计日处理生活垃圾15.89万吨[120,12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主要服务处理能力包括餐厨及厨余垃圾8743吨/日、水处理7468100立方米/日等[122] - 2023年集团投资落实40个新项目并签署2份补充协议,总投资约48.16亿元,承接轻资产业务合同总额约32.44亿元[125,127] - 2023年集团在传统业务领域拓展县级市场,在多地落实环保项目,巩固垃圾发电产业链布局[126] - 2023年集团在新兴业务领域取得突破,签署首个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和首个“零碳园区”项目[126] - 2023年集团首次基于EPCO模式承接项目,丰富业务模式,首次向外部客户提供自研小吨位生活垃圾机械炉排炉[126] - 2023年集团在越南、坦桑尼亚和阿联酋等地承接轻资产服务,向海外市场输出技术和设备[126] - 2023年公司在多地落实环保、垃圾发电、污水处理等项目,拓展传统和新兴业务领域,包括海外市场[128] - 2023年新增项目主要设计处理及供应规模:生活垃圾3700吨/日、餐厨及厨余垃圾775吨/日、生物质原材料50000吨/年等[129] 运营管理 - 2023年公司深耕主业、创新转型、提升管理质效,经营业绩平稳,行业龙头地位巩固[64][65] - 运营服务收益占比进一步提升,收益来源更多元,经营质量提高,降本增效持续显效[66][67] - 优化管理体系,推进集中管理,推进应收账款回收等工作,强化安全与环境管理[74][75] - 2023年公司持续优化运营管理体系,整体运营成本较2022年下降,运营服务收益占比提升[133][134] - 2023年环保能源板块垃圾入厂量、发电量同比增长,环保水务板块完成智慧水厂标准化体系建设,绿色环保板块降低运营成本[133][134] - 2023年公司建成投运项目40个,完工并交付轻资产服务16项,新开工项目47个,新执行轻资产服务20项[135][138] - 2023年公司优化采购层级与权限,组织培训,增强监督,推进集中管理,压降采购成本[136][139] - 公司推进业务财务一体化等数字化系统建设,开启数智化转型[137][140] 社会责任与环保成果 - 2023年生活垃圾处理量5244万吨,提供绿色电力258.65亿千瓦时,节约标煤1034.5万吨,避免二氧化碳排放1394.8万吨[143] - 2023年危废及固废处理量44.9万吨,农林废弃物处理量784.5万吨[144] - 2023年污水处理量17.49亿立方米,垃圾发电厂渗滤液处理量1257.1万立方米,减少化学需氧量排放85万吨[145] - 自2005年首个环保项目投运以来,累计生活垃圾处理量2.70365亿吨,提供绿色电力1313.51亿千瓦时,节约标煤5254万吨,避免二氧化碳排放1.13015亿吨[149] - 自2005年首个环保项目投运以来,累计危固废处理量222万吨,农林废弃物处理量4263.4万吨[150] - 自2005年首个环保项目投运以来,累计污水处理量164.81562亿立方米,垃圾发电厂渗滤液处理量5980万立方米,减少化学需氧量排放662.6万吨[15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有216个环保项目参与公众开放工作[153][154] - 2023年公司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支付燃料款近24亿元,惠及超500万农民[153][154] 战略合作 - 与建行深圳分行、建行(亚洲)及中建三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60] 未来规划 - 未来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围绕「一体两翼」格局,聚焦高质量发展重点工作[78][79]
光大环境(00257)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7 12:03
公司财务表现 - 二零二三年度全年收入为港币32,090,207,000元,较去年下降14%[1] - 除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盈利为港币12,827,961,000元,与去年相比保持稳定[1] - 權益持有人应占盈利为港币4,429,160,000元,较去年下降4%[1] - 末期股息每股8.0港仙,全年股息每股22.0港仙[1] - 本年度盈利为5,297,151港币,较去年略有下降[2] - 除税前盈利为4,138,122港币千元,较二零二二年的3,936,061港币千元增长[31] - 二零二三年股息总额为1,351,455港币千元,较二零二二年的1,474,314港币千元减少[33] - 二零二三年每股基本盈利为4,429,160,000港币,较二零二二年的4,601,939,000港币略有下降[34] - 公司截至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手持现金达港幣86.33億元,财务状况健康[54] 公司财务报告 - 本公司二零二三年度全年业绩初步公告并非法定年度综合财务报表,但数据来源于财务报表[8] - 核数师对本集团二零二三年及二零二二年财务报表发表无保留意见[9] - 本集团首次采纳了新订和修订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10][11] 公司业务分部 - 本集团按业务种类划分为四个分部,包括环保能源、环保水务、绿色环保和其他[12] - 环保能源分部通过建造和运营各种环保项目赚取收益[13] - 环保水务分部通过建造、改造和运营污水处理厂等项目赚取收益[14] - 绿色环保分部通过建造和运营生物质利用、风力发电等项目赚取收益[15] - 其他分部通过环保技术研发、提供环境相关技术服务等赚取收益[16] 公司资产负债 - 非流动资产总额为142,029,678港币,较去年略有下降[4] - 流动资产总额为47,153,146港币,较去年有所增加[4] - 流动负债总额为41,184,880港币,较去年略有下降[5] - 權益总额为65,523,221港币,较去年有所增加[5] 公司运营情况 - 公司业务覆盖国内26个省市自治区及特别行政区,海外市场包括德国、波兰、越南和毛里求斯[66] - 公司持续优化运营管理体系,降低运营成本,推进运营数字化转型[71] - 公司在环保方面积极推动节能减排,处理生活垃圾、危固废和农林废弃物数量庞大,提供大量绿色电力[77][79] - 公司在社会责任方面积极参与公益慈善活动,推动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已有216个环保项目参与到公众开放工作中[81] - 公司在业务经营和社会责任方面获得多项国内外殊荣,包括连续多年蝉联中国环境企业50强榜首和中国固废十大影响力企业榜首等[82][83]
光大环境(00257)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19 16:33
财务数据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收益为162.97亿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214.49亿港元下降24%][8] - [2023年上半年公司除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盈利为73.76亿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70.48亿港元增长5%][8]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盈利为27.85亿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28.11亿港元下降1%][8] - [2023年6月30日公司资产总额为1894.23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905.98亿港元下降1%][8] - [2023年6月30日公司负债总额为1234.82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279.99亿港元下降4%][8]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权益为483.99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473.74亿港元增长2%][8]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总收益为162.97亿港元,较2022年上半年下降24%,运营服务收益95.39亿港元与2022年上半年相若,建造服务收益40.70亿港元较2022年上半年下降55%,运营、建造服务及财务收入分别占总收益的59%、25%及16%][17][18] - [2023年上半年公司EBITDA为73.76亿港元,较2022年上半年增长5%,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盈利为27.85亿港元,较2022年上半年下降1%,每股基本盈利为45.34港仙,较2022年上半年下降1%][17] - [公司董事会宣布向股东派发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股息每股14.0港仙,2022年为每股15.0港仙][23][2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总资产约为1894.23亿港元,净资产为659.41亿港元,每股资产净值为7.879港元,较2022年底上升2%][12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资产负债比率为65%,较2022年底的67%下跌2个百分点][12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为88.71亿港元,较2022年底减少25%,其中约98%为港币及人民币][12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未偿还计息借贷总额约为933.60亿港元,与2022年底相若,其中约77%为人民币贷款][12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银行融资额度为1018.31亿港元,其中242.27亿港元尚未动用][12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已抵押资产及附属公司股权账面净值总额约为1043.95亿港元][13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为建造合约而订约的采购承担为44.44亿港元][13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在财务担保下的最高负债金额为6.33亿港元][131][133] 公司发展战略与管理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明确两大发展方向,聚焦三大业务领域][13] - [公司持续巩固传统业务,在新业务领域取得突破,实施轻重资产平衡发展理念][13] - [公司进一步规范企业管理,优化收入结构,降本增效措施见效][13] - [公司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赋能各项工作,提升技术管理和数字化管理水平][13] - [公司将推进四个转变,强化六大支撑,朝做优做强转型][123][125] 融资情况 - [公司积极拓展融资渠道,打造长短兼备融资工具组合,加大应收账款回收力度,与银行磋商获新额度,获国家资金补助1.29亿元人民币,截至2023年6月30日手持现金88.71亿港元,负债水平合理,财务状况健康][18][19] - [2023年3 - 5月公司及子公司进行多项融资安排,发行规模总计70亿元人民币,用途包括偿还债务、补充营运资金、投资建设环保项目等][21][23] - [2023年7月13 - 14日光大水务发行第二期中期票据,本金15亿元,年利率2.97%,用于补充子公司营运资金和偿还计息债项][120] - [2023年8月21 - 22日光大水务发行第三期中期票据,本金10亿元,年利率2.82%,用于补充子公司营运资金][120] 业务布局与项目进展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业务覆盖国内26个省、市、自治区及特别行政区的220多个市县,海外市场布局德国、波兰、越南和毛里求斯;投资落实环保项目578个,总投资约1580.44亿元;旗下有188个垃圾发电项目,设计日处理生活垃圾15.72万吨][26]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投资落实25个新项目并签署1份补充协议,总投资约31.22亿元,涉及垃圾发电等领域;承接轻资产业务合同总额约20.14亿元][26][27] - [公司首次以EPCO模式落实多个环保项目,在贵州大方县、山东莘县等县域市场落实新业务;签署多个垃圾发电协同类项目;签署四川马尔康项目,首次向外部客户提供自研小吨位生活垃圾机械炉排炉;与60多个地方政府、企业单位开展交流][28] - [2023年上半年新增项目主要设计处理及供应规模:生活垃圾2000吨/日、餐厨及厨余垃圾775吨/日、生物质原材料50000吨/年、水处理180000立方米/日、光伏发电装机容量32.5兆瓦][30] - [运营管理方面,环保能源提升入厂垃圾吨发电量,30多个项目拓展对外供热业务,垃圾入厂量和发电量同比增长;环保水务推进“厂内光伏”试点降低成本;绿色环保试点新危废处理技术提高产能利用率和降低成本][31][33] - [工程建设方面,2023年上半年建成投运项目21个、建成完工项目3个、完工并交付环境修复服务2个、新开工项目35个、新执行环境修复服务4项][32][33] - [环保能源是集团核心业务板块,截至2023年6月30日,投资落实项目274个,总投资约959.95亿元,承接2个委托运营项目、2个EPCO项目及其他轻资产业务,项目设计规模为年处理生活垃圾53,162,250吨、年上网电量17,825,554,700千瓦时、年处理餐厨及厨余垃圾3,169,295吨、年处理污泥503,700吨及年处理医疗废物20,258吨][5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环保能源垃圾发电投运项目148个,设计处理规模47,906,250吨/年;在建项目8个,设计处理规模3,522,250吨/年][5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环保能源垃圾发电协同投运项目74个,设计处理规模3,907,015吨/年;在建项目17个,设计处理规模1,030,760吨/年][56] - [2023年上半年,环保能源业务扩张稳步推进,投资落实17个新项目,总投资约17.22亿元,新承接2个EPCO项目及其他轻资产业务,总合同价值约6.48亿元][59] - [新获项目贡献设计日处理生活垃圾能力2,000吨、设计日处理餐厨及厨余垃圾能力775吨、设计年蒸汽供应能力468,340吨][59] - [2023年上半年环保能源投资17个新项目,总投资约17.22亿元,新承接2个EPCO项目及其他轻资产业务,合同总额约6.48亿元][60] - [2023年上半年环保能源13个项目建成投运,日处理生活垃圾3050吨、餐厨及厨余垃圾1305吨;18个项目开工建设,日处理生活垃圾2900吨、餐厨垃圾1268吨][61][6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持有光大水务72.87%的权益,光大水务投资166个项目,总投资约307.65亿元][6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光大水务项目设计规模为年处理污水22.860315亿立方米、年供中水1.15194亿立方米、年供水3.1025亿立方米、年处置污泥79.39万吨][6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光大水务投运项目139个,设计处理规模21.942705亿立方米/年;在建项目15个,设计处理规模3.0295亿立方米/年][68] - [2023年上半年光大水务获得5个项目并签署1个补充协议,总投资约11.63亿元,新承接2个EPCO项目及其他轻资产业务,合同总值约10.1亿元][69] - [2023年上半年光大水务新获项目设计日处理污水16.5万立方米、日供中水1.5万立方米][69] - [2023年上半年光大水务取得5个项目及签署1份补充协议,总投资约11.63亿元,新承接2个EPCO项目及其他轻资产业务,对外合同总额约10.1亿元,新增设计规模为日处理污水165,000立方米、日供中水15,000立方米][70] - [2023年上半年光大水务4个项目建成投运、3个项目建成完工,设计日水处理规模130,000立方米,9个项目开工建设,设计日水处理规模40,000立方米][72][7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光大水务5个光伏试点项目投入运行,光伏设施总装机容量9.01兆瓦,预计每年可提供绿色电量510万千瓦时][73][7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持有光大绿色环保69.7%的权益,光大绿色环保投资落实132个项目,总投资约304.4亿元][7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光大绿色环保太阳能项目中20个投运,设计装机规模35.44兆瓦,2个在建,设计装机规模30.99兆瓦][81] - [2023年上半年,光大绿色环保取得3个新项目,总投资约2.38亿元,新承接4个环境修复服务,合同总额约0.92亿元,新增设计规模为年处理生物质原材料50,000吨,光伏装机容量32.5兆瓦][82] - [2023年上半年,光大绿色环保4个项目建成投运,新增设计年处理生活垃圾182,500吨、年处置危固废266,000吨和光伏装机容量2.39兆瓦,2个环境修复服务完工交付][84] - [光大绿色环保4个项目建成投运,设计规模为年处理生活垃圾18.25万吨、年处置危固废26.6万吨,光伏项目装机容量2.39兆瓦;2个环境修复服务完成交付;1个项目开工建设,设计规模为年处理生活垃圾14.6万吨;4个环境修复服务项目开始提供服务][86] 业务运营数据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处理生活垃圾2563.4万吨、危固废18.6万吨、农林废弃物375万吨,污水处理量达8.45823亿立方米,垃圾发电厂渗滤液处理量为565.3万立方米,提供绿色电力129.86亿千瓦时,节约标煤519.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89.4万吨,减少化学需氧量排放40.7万吨][38] - [自2005年首个环保项目投运以来,公司累计处理生活垃圾2.43559亿吨、危固废195.7万吨、农林废弃物3853.9万吨,污水处理量达155.78385亿立方米,垃圾发电厂渗滤液处理量为5288.2万立方米,提供绿色电力1184.72亿千瓦时,节约标煤4738.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14961亿吨,减少化学需氧量排放618.3万吨][41] - [2023年上半年环保能源EBITDA为47.26705亿港元,较2022年上半年下降5%;集团应占净盈利为27.25376亿港元,较2022年上半年下降1%][62][63] - [2023年上半年环保能源垃圾处理量2386.5万吨,同比增长8%;上网电量126.2万兆瓦时,同比增长32%;其他数据也有5%的增长][65] - [2023年上半年,集团环保水务板块EBITDA为12.8968亿港元,较2022年上半年增加21%,贡献集团应占净利润4.59246亿港元,较2022年上半年增加21%][75][77] - [2023年上半年环保水务污水处理量为845,823千立方米,较2022年上半年增长1%][76] - [绿色环保板块EBITDA为12.81亿港元,较2022年上半年下降4%,应占净盈利为1.96亿港元,较2022年上半年下降34%][88][89] - [2023年上半年垃圾处理量176.9万吨,同比增长3%;生物质原材料处理量375万吨,同比下降12%;危固废蒸汽供应量18.6万吨,同比下降17%;蒸汽供应量140万吨,同比增长19%;上网电量323.7万兆瓦时,同比增长3%][92] 公司荣誉 - [2023年上半年,公司获“2022环保行业上市公司品牌价值榜单”榜首][45] - [2023年上半年,光大水务连续第六年入选中国“水业十大影响力企业”榜单][45] - [2023年上半年,光大绿色环保获评“环保优秀企业”][45]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江西吉安垃圾发电项目工程获得“中国安装工程优质奖”][45] - [2023年上半年,公司第六次获纳入《可持续发展年鉴》,首次获纳入《可持续发展年鉴(中国版)》][47] - [2023年上半年,公司越南芹苴垃圾发电项目获评“2022年越南可持续能源发展企业”][47] - [集团海南儋州垃圾发电项目获评2021 - 2025年度「全国科普教育基地」][49] - [集团山东平度、日照垃圾发电项目及淄博危废综合处理项目获评2023年山东省「十佳环保设施开放单位」][49] - [集团湖南益阳、湘阴垃圾发电项目获评「2023年湖南省十佳生态环境教育基地」][49] - [集团连续九年获年度责任品牌奖][49] - [集团多个项目获地方生态环境、住建、水利等部门相关荣誉][49][51] 科技创新 - [研究院聚焦生活垃圾处理等重点领域,是集团核心技术创新及成果转化平台][94][95] - [2023年上半年集团与青岛理工大学共建“工程技术中心”][95] - [垃圾焚烧发电厂节能增效技术方案在苏州项目应用][98] - [新型烟气再
光大环境(00257)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29 12:01
财务报表准则和审计 - 本公司财务报表采用香港会计师公会发布的新订和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7] - 核数师对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财务报表作出无保留意见[10] - 本集团首次采纳了多项新订和修订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但对业绩和财务状况没有重大影响[11] 经营分部及收入来源 - 本集团分为环保能源项目建造及运营、环保水务项目建造及运营、绿色环保项目建造及运营和其他四个经营分部[12] - 环保能源项目主要通过建造和运营垃圾发电厂、沼气发电厂等项目赚取收益[13] - 环保水务项目主要通过建造、改造和运营污水处理厂、供水等项目赚取收益[14] - 绿色环保项目主要通过建造和运营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光伏发电项目等赚取收益[15] - 其他分部主要通过研发环保技术、提供环境相关技术服务等方式赚取收益[16] 财务表现和资产情况 - 本集团截至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的除税前盈利为335,137港币千元,较上年同期324,572港币千元增长[28] - 截至二零二二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商誉耗损已计入综合损益表中的其他收入及损失净额[30] - 本集团截至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的财务费用为1,509,945港币千元,较上年同期1,481,788港币千元增长[31] - 截至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本集团合约资产中非流动部分为95,478,520港币千元,流动部分为13,312,444港币千元[35] 环保项目和投资情况 - 公司旗下环保能源业务共投资落实项目274个,总投资约959.95亿人民币[72] - 公司环保能源垃圾发电项目中,投运项目有148个,设计处理规模为47,906,250吨/年[74] - 公司环保能源垃圾发电协同项目中,投运项目有74个,设计处理规模为3,907,015吨/年[74] 环保和企业治理 - 本集团垃圾发电项目的设计和运营符合国家环境规范和标准,煤气在线监测指标日均值优于欧盟工业排放指令[137] - 董事会奉行以人为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规范管理的管理理念,重视企业治理对公司长远发展的重要性[139] - 公司在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等方面获得多项国内外殊荣,包括连续第九年获得年度责任品牌奖[69]
光大环境(00257)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26 16:34
公司概况 - 光大环境是中国最大环境企业、亚洲领先环保企业和全球最大垃圾发电投资运营商[2] - 光大环境的主要业务涵盖垃圾发电、生物质综合利用、危废及固废处理、新能源等领域[4] - 光大环境在中国境内外拥有业务覆盖220个城市,包括德国、波兰、越南和毛里求斯等海外市场[5] 财务表现 - 2022年公司收入为37,321,229港币,同比下降25%[12] - 2022年公司EBITDA为12,841,787港币,同比下降15%[12] - 2022年公司净资产为190,597,798港币,同比下降5%[12] - 公司股东权益回报率为9.28%,同比下降4.77个百分点[12] - 公司每股基本盈利为74.91港仙,同比下降32%[12] - 公司资产负债比率为67%,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12] - 公司流动比率为107%,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12] 融资与荣誉 - 2022年公司发行了15亿人民币的永续中期票据,认购倍数为2.38倍,创下中国外国发行人发行的永续中期票据的历史最低利率[17] - 公司获得了亚洲开发银行颁发的“蓝色海洋奖”,表彰其有效的固体废物管理方法[17] - 公司连续第二年入选《财富》中国500强榜单[18] - 中国光大环境集团在2022年连续第七年入选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19] - 中国光大环境集团在2022年连续第四年稳居中国环境企业50强榜首[19] - 中国光大环境集团在2022年连续第十二年位居中国固废十大影响力企业榜首[19] - 中国光大环境集团在2022年获得385项专利,创下近年历史新高[33] 业务拓展与项目投资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本集团在中国26个省市自治区及特别行政区的220个城市、县区设有业务,海外业务市场包括德国、波兰、越南和毛里求斯,共投资落实564个环保项目,总投资约1576.75亿元人民币[78] - 本集团在2022年投资并落实了39个新项目(包括收购项目)和1份现有项目的补充协议,总投资约55.46亿元人民币,涉及垃圾发电、餐厨及厨余垃圾处理等垃圾发电协同业务、市政污水及工业废水处理、污泥处理处置、光伏发电等领域[80] - 2022年新增项目的主要设计处理和供应能力包括家庭垃圾处理量为4,900吨/日,食品和厨房垃圾处理量为1,248吨/日,危险固体废物处理量为1,500吨/年,蒸汽供应量为812,100吨/年,水处理量为187,500立方米/日[83] 环保成就与荣誉 - 公司在减少污染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2022年处理的生活垃圾量为48,968,000吨,处理的危险固体废物量为431,000吨,处理的农林废弃物量为8,186,000吨,处理的废水量为1,770,260,000立方米[94][95][96][97] - 公司在2022年持续推进降碳工作,完成了多项与碳排放相关的任务,包括监测方法的制定、碳核算模型的优化、低碳项目的推进等[104][107] - 公司在2022年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积极推动环保,包括开展线上线下公开活动、参与重要环保节日等,引导社区关注可持续发展议题,促进项目与当地社区的融合[105][108] - 公司在2022年获得多项国内外荣誉,包括在经营管理、科技研发、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认可,如连续四年蝉联“2022中国环境企业50强”榜首、连续第二年入选《财富》中国500强等[110] - 光大水务首次获颁“东盟优质资产上市公司奖”[111] - 光大绿色环保获得“企业管治奖”[111] - 光大环保技术装备入选第四批“小巨人”企业名单[111] - 200吨/日快装式小型炉研发项目获得发展改革委示范项目评定[111] - 精准环保二噁英防控技术研究获得环保科技奖二等奖[111] 环保能源业务 - 环保能源业务涵盖垃圾发电、餐厨及厨余垃圾处理等领域[114]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环保能源共投资落实项目258个,总投资约944.00亿人民币[115] - 光大集团将生态资源与环境规划板块并入环保能源,完善垃圾发电产业链布局[116] - 环保能源年处理生活垃圾5243.2250万吨,年上网电量约17736.4347亿千瓦时[117] - 光大集团海南儋州垃圾发电项目获得2022-2023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112] - 2022年,環保能源的EBITDA为港币90,563,010,000元,较2021年下降11%[128] - 2022年,環保能源的净利润为港币50,657,350,000元,较2021年下降15%[129] - 2022年,環保能源的垃圾处理量为45,511,000吨,较2021年增长12%[130] - 2022年,環保能源的餐厨及厨余垃圾、污泥处理量为1,775,000吨,较2021年增长98%[130] - 2022年,環保能源的上网电量为15
光大环境(00257)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3-30 12:05
财务数据对比 - [2022年收益为373.21亿港元,较2021年的498.95亿港元下降25%][2] - [2022年除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盈利为128.42亿港元,较2021年的150.27亿港元下降15%][2] - [2022年权益持有人应占盈利为46.02亿港元,较2021年的68.04亿港元下降32%][2] - [2022年末期股息每股9.0港仙,2021年为每股15.0港仙;2022年全年股息每股24.0港仙,2021年为每股34.0港仙][2] - [2022年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每股盈利为74.91港仙,2021年为110.76港仙][3] - [2022年非流动资产总额为1446.12亿港元,2021年为1510.06亿港元][6] - [2022年流动资产总额为459.86亿港元,2021年为492.30亿港元][6] - [2022年流动负债总额为428.13亿港元,2021年为397.68亿港元][7] - [2022年非流动负债总额为851.86亿港元,2021年为961.25亿港元][7] - [2022年资产净额为625.99亿港元,2021年为643.42亿港元][7] - [来自外界客户的须报告分部收益2022年为37,321,229千港元,2021年为49,895,384千港元][17] - [须报告分部盈利(经调整的EBITDA)2022年为9,056,301千港元,2021年为10,225,664千港元][20] - [来自集团外界客户的须报告分部盈利2022年为13,340,046千港元,2021年为15,202,217千港元][22] - [综合除税前盈利2022年为7,262,947千港元,2021年为10,320,591千港元][24] - [须报告分部资产2022年为191,634,018千港元,2021年为185,812,618千港元][27] - [综合资产总额2022年为200,235,628千港元,2021年为190,597,798千港元][27] - [须报告分部负债2022年为108,239,317千港元,2021年为100,761,151千港元][27] - [综合负债总额2022年为135,893,406千港元,2021年为127,998,905千港元][27] - [2022年香港地区来自外界客户收益为5,709千港元,中国其他地区为36,669,710千港元][29] - [2022年收益总额为3.73亿港元,较2021年的4.99亿港元有所下降][31] - [2022年其他收益、其他收入及收益╱(亏损)净额总额为亏损12.25万港元,2021年为盈利29.43万港元][33] - [2022年财务费用为348.83万港元,较2021年的307.94万港元有所增加][35] - [2022年除税前盈利相关的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等成本有不同程度变化,如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64.62万港元,2021年为50.72万港元][36] - [2022年研究及开发成本为12.25万港元,较2021年的12.15万港元略有增加][36] - [2022年雇员福利开支(不包括董事酬金)为393.61万港元,2021年为395.61万港元][36] - [2022年汇兑净差额为37.01万港元,2021年为 - 239港元][36] - [2022年税项开支总额为174.80万港元,较2021年的220.02万港元有所下降][38] - [2022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盈利为46.02亿港元,2021年为68.04亿港元,年内已发行普通股均为61.43亿股][40] - [2022年中期股息为9.21亿港元,拟派末期股息为5.53亿港元,2021年分别为11.67亿港元和9.21亿港元][39] - [2022年合约资产总额为109.43亿港元,2021年为113.88亿港元][41] - [2022年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项、按金及预付款项总额为23.58亿港元,2021年为24.22亿港元][44] - [2022年应收合营企业款项为2260.5万港元,2021年为994.8万港元][44] - [2022年应收联营公司款项为1539.7万港元,2021年为1734.3万港元][44] - [2022年应收非全资附属公司之关联公司款项为1396.3万港元,2021年为1421.1万港元][44] - [2022年应收账款逾期金额为10.43亿港元,2021年为7.29亿港元][48] - [2022年应收账款为52.12657亿港元,2021年为32.99533亿港元][49] - [2022年向当地政府机关垫款为2098.5万港元,2021年为2594.1万港元][50] - [2022年提供给非全资附属公司非控股股东贷款为2597.1万港元,2021年为2711.5万港元][50] - [2022年应付账款为1.6251484亿港元,2021年为2.0031592亿港元][51] - [2022年应付账款中不多于六个月的为1.2548564亿港元,2021年为1.7013449亿港元][52] - [2022年应付账款中超过六个月的为3702.92万港元,2021年为3018.143万港元][52] - [2022年建造工程应付款项为110.96878亿港元,2021年为143.54194亿港元][52] - [2022年应付联营公司账款为481.6万港元,2021年为1297万港元][52] - [2022年应付非全资附属公司非控股股东账款为7103.1万港元,2021年为8575.8万港元][52] - [2022年公司收益为373.21亿港元,较2021年下降25%][56] - [2022年公司除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盈利为128.42亿港元,较2021年下降15%][56] - [2022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盈利为46.02亿港元,较2021年下降32%][56] - [2022年运营服务收益为188.12亿港元,较2021年增长5%;建造服务收益为131.58亿港元,较2021年下降51%][56] - [2022年集团综合收益为373.21亿港元,较2021年下降25%;综合毛利为143.65亿港元,较2021年下降13%;综合毛利率约38%,较2021年增加5%;除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盈利为128.42亿港元,较2021年下降15%;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盈利为46.02亿港元,较2021年减少32%;每股基本盈利为74.91港仙,较2021年下降35.85港仙][99]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总资产约为1905.98亿港元,净资产为625.99亿港元,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每股资产净值为7.712港元,较2021年年底减少9%][100]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负债率为67%,较2021年年底下降1个百分点][100]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持有现金及银行结余117.83亿港元,较2021年底减少38.22亿港元,大部分为港币及人民币,占比约98%][101]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尚未偿还贷款总额为947.25亿港元,较2021年底减少44.01亿港元,贷款主要以人民币为单位,占总数约70%][102] 财务报表编制 - [公司财务报表按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准则等编制,以港币呈列,价值调至最接近千元数][8] - [本年度财务报表首次采纳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对财务状况或表现无重大影响][10] 业务分部情况 - [集团业务分为环保能源、环保水务、绿色环保项目建造及运营和其他四个须报告分部][11][12] - [集团因组织架构重新界定业务分部,部分“其他”分部财务资料重分类至“环保能源项目建造及运营”分部][13] - [用于报告分部盈利的方式为“经调整的EBITDA”,集团盈利会就无明确归于任何分部的项目作进一步调整][12] - [管理层除获提供分部业绩资料外,还获提供收益及各分部运营时使用的非流动分部资产的折旧、摊销及增置资料][12] 业务布局与项目进展 - [业务布局已拓展至国内26个省(市)、自治区及特别行政区,220个市县区,海外布局德国、波兰、越南和毛里求斯;投资落实环保项目564个,总投资约1576.75亿元;旗下环保能源及绿色环保板块落实垃圾发电项目185个,设计日处理生活垃圾达15.52万吨][59] - [2022年投资落实39个新项目(含收购项目)及1份现有项目的补充协议,总投资约55.46亿元;承接各类轻资产业务,合同总额约24.30亿元][59] - [2022年新增项目主要设计处理及供应规模:生活垃圾4900吨/日、餐厨及厨余垃圾1248吨/日、危固废1500吨/年、蒸汽供应812100吨/年、水处理187500立方米/日][60] - [2022年建成投运项目39个、建成完工项目1个;完工并交付环境修复服务7个、EPC项目12个;新开工项目44个(含EPC项目)及新执行环境修复服务8项][60] - [截至2022年底,集团持有光大水务72.87%权益,光大水务投资落实项目161个,总投资约296.03亿元,设计规模年处理污水22.258065亿立方米等][79] - [2022年光大水务取得10个项目,总投资约13.09亿元;承接轻资产服务合同总额约5.95亿元,新增设计规模日处理污水11.1万立方米等][80] - [2022年光大水务3个项目建成投运、2个建成完工,设计日水处理规模19万立方米;5个项目开工建设,设计日水处理规模15万立方米][80] - [截至2022年底,集团持有光大绿色环保69.7%权益,光大绿色环保投资落实项目140个,总投资约330.5亿元,设计规模年处理生物质原材料808.98万吨等][83] - [2022年光大绿色环保光伏投运项目19个,装机规模33.05兆瓦;在建项目3个,装机规模9.6兆瓦][84] - [2022年光大绿色环保取得4个新项目及1份补充协议,总投资约3.5亿元;承接8个环境修复服务项目,合同总额约2.44亿元,新增设计规模年处置生活垃圾14.6万吨等][84] - [2022年光大绿色环保7个项目建成投运,设计规模年处置危固废38万吨、光伏装机1.387兆瓦;8个项目开工建设,设计规模年处理生活垃圾36.5万吨、光伏装机10.99兆瓦][84] 业务运营成果 - [2022年生活垃圾处理量4896.8万吨,提供绿色电力247.62121亿千瓦时;危固废处理量43.1万吨;农林废弃物处理量818.6万吨,相当于节约标煤990.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046.3万吨][63] - [2022年污水处理量17.7026亿立方米,垃圾发电厂渗滤液处理量1135.7万立方米,减少化学需氧量排放82.4万吨][63] - [累计生活垃圾处理量达2.17925亿吨,提供绿色电力1054.8615亿千瓦时,可供8790.5万个家庭一年使用,节约标煤4219.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906.7万吨][64] - [累计危固废处理量177.1万吨,农林废弃物处理量3478.9万吨,污水处理量147.32562亿立方米,减少COD排放577.6万吨,垃圾发电厂渗滤液处理量4722.9万立方米][64] - [2022年环保能源垃圾处理量4551.1万吨,同比增长12%;餐厨及厨余垃圾及污泥处理量177.5万吨,同比增长98%;上网电量1511.486亿兆瓦时,同比增长14%][78] - [2022年环保能源垃圾发电项目平均每噸入爐垃圾發電量约470千瓦时,综合厂用电率约16%][77] - [2022年环保能源贡献除利息等前盈利90.56301亿港元,较2021年下降11%,贡献集团应占净盈利50.65735亿港元,较2021年下降15%][77] - [2022年光大水务旗下8个污水处理厂获批上调水价,幅度3% - 39%,环保水务板块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21.78925亿港元,同比降4%,应占净盈利7.31431亿港元,同比降18%][82] - [2022年环保水务污水处理量177万千立方米,同比增长4%][82] - [绿色环保板块2022年贡献除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盈利22.34378亿港元,较2021年下降24%;贡献应占净盈利2.90267亿港元,较2021年下降6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