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哔哩哔哩-W(09626):25年三季报点评:广告增速表现优异,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国信证券· 2025-11-20 10:26
投资评级 - 报告对哔哩哔哩-W(09626HK)的投资评级为“优于大市”,并予以维持 [1][3][5][19] 核心观点 - 公司社区及用户优势显著,在AI等新科技加持下游戏、广告及增值服务等业务均存在较好的成长空间,当前市值及估值具备较好的向上弹性 [3][19] - 广告业务表现优异以及良好的成本费用控制能力是上调盈利预测的主要原因 [3][19] 财务业绩总结 - 2025年1-3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026亿元,同比增长1534% [1][8] - 2025年1-3季度经营毛利同比增长342%至8033亿元 [1][8] - 2025年1-3季度归母净利润扭亏为盈,达到68亿元(上年同期亏损137亿元) [1][8] - 2025年1-3季度经调整净利润达到1712亿元(24年同期为亏损475亿元) [1][8] - 2025年1-3季度实现经营现金流5308亿元,持续向上(上年同期4614亿元) [1][8]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69亿元,同比增长5%、环比增长5% [1][8] - 2025年第三季度经调整净利润达到786亿元,同比增速达233%、环比增速达40% [1][8] 用户数据表现 - 平台MAU达到376亿,同比增长8%,DAU达到117亿,同比增长9%,均创历史新高 [1][12] - 活跃用户日均使用时长达到112分钟,同比增长6% [1][12] - 月付费用户达到035亿,同比增长17% [1][12] 分业务表现 - 2025年1-3季度广告业务实现营收445亿元,同比增长20%,主要受益于效果类广告增长显著(同比增长超过30%) [2][16] - 2025年第三季度广告业务实现营收257亿元,同比增长23%,相比上半年进一步加速 [2][16] - 当前广告客户AIGC素材相关消耗占比达到55%,AI所带来的投放效率提升10%以上 [2][16] - 2025年第三季度移动游戏实现营收1511亿元,同比下滑17%,主要受高基数效应影响 [2][16] - 游戏新品《逃离鸭科夫》全球销量突破300万份,《三国:百将牌》有望在2026年第一季度上线 [2][16] - 2025年第三季度增值服务实现营收3023亿元,同比增长7% [2][16]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公司2025/2026/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23/2041/3251亿元(前值为756/1761/2942亿元) [3][4][19] - 预计公司2025/2026/2027年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2548/3366/4576亿元(前值为2081/3086/4269亿元) [3][4][19] - 上述盈利预测对应2025/2026/2027年市盈率(PE)分别为31/24/17倍 [3][4][19]
快手-W(01024):3Q业绩略超预期,4Q电商商业化放缓
华泰证券· 2025-11-20 09:30
投资评级与估值 - 报告对快手-W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为89.40港币,较前值85.28港币有所上调 [1][5][6] - 估值上调主要基于SOTP估值法,其中广告业务基于2026年分部净利润12倍PE,电商业务基于2026年收入1.7倍P/S,直播业务基于2026年收入0.9倍P/S [23][24] - 目标价上调逻辑包括可灵远期收入贡献预期提升,以及估值基础切换至2026年 [5][23] 第三季度业绩总结 - 第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3%至356亿元,比Visible Alpha一致预期高1% [1][11] - 毛利率同比改善0.3个百分点至54.7%,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长26%至50亿元,超预期2.3% [1][11] - 分业务看,直播、广告、电商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14%、41% [1][11] - 2025年全年资本支出预计增加20亿元至140亿元 [1] AI技术进展与商业化 - 可灵第三季度收入达3亿元,管理层预计其2025年收入有望达到1.4亿美元 [1][2] - 可灵Turbo 2.5模型于9月上线,高品质模式价格较2.1版本下调30%,技术能力稳居全球第一梯队 [1][2][12] - 可灵B端商业化渗透率截至8月仅约5%,工作室会员订阅尚未上线,未来变现空间广阔 [1][2] - AI提效显著,平台超99%内容错误审核由AI完成,超70%用户咨询由AI客服处理 [2] 广告业务表现与展望 - 第三季度广告收入同比增长14%,略超预期1.1%,估算剔除海外部分后同比增长16% [3] - 外循环广告中短剧、小游戏与小说广告增长迅速,UAX在外循环总消耗占比提升至70% [3] - 内循环广告第三季度同比增速为中双位数,全站推广消耗占比达65% [3] - OneRec推荐系统目前已渗透主站20%流量,推动第三季度广告收入提升4-5%,后续新版本迭代有望进一步提升eCPM与ROI [1][2][3] 电商业务动态 - 第三季度电商和其他收入同比加速增长41%,高于预期4.6%,GMV同比增长15%符合预期 [4][11] - 泛货架电商GMV占比达32%,日均动销商家数同比增长13% [4][11] - 双11期间平台投入180亿元流量激励、20亿元用户红包与10亿元商品补贴,整体表现符合预期 [4] - 电商供给结构向中腰部达人倾斜,第三季度月均万粉有效开播主播数同比增长14.8%,分销撮合带来的日均动销商品数同比提升超30% [4] 内容生态与新兴形态 - 短剧生态近一年分账流水同比增长约300%,官方预计2026年规模或达4亿元,依托3亿短剧DAU和10万周活跃达人体系 [17][18] - 漫剧与短视频形态契合,10月单日消耗峰值超400万元,仅32%付费用户与短剧重合,增量用户空间可观 [1][17] - AIGC工具助力短视频素材批量生成,其转化效率较行业平均水平高10-20% [3] 财务预测调整 - 报告调整2025-2027年收入预测分别为-0.6%、0.6%、2.4%,2025年下调主因电商消费放缓,2026-2027年上调主因AI驱动广告增长 [5][19][21] - 2025-2027年经调整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调整2.4%、-8.6%、-6.3%至206亿元、221亿元、258亿元 [5][19][21] - 2025年净利润上调主因费用控制,2026-2027年下调主因AI相关折旧与研发费用上升 [5][19]
首程控股(00697):中国香:成长动能强化,机器人布局进阶
海通国际证券· 2025-11-19 23:10
投资评级 - 报告给予公司“优于大市”的投资评级,并设定目标价为2.94港元,该目标价基于2026年25倍市盈率得出[4]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表现强劲,营业收入和利润均实现高速增长,机器人领域的投资与应用在第三季度加速落地[1] - 公司财务状况稳健,现金及理财资产充裕,资产负债率维持在较低水平,同时启动了大规模股份回购计划,彰显管理层信心[4] - 公司在机器人全产业链布局上取得快速进展,涵盖上游材料、中游本体制造以及下游应用场景,并通过To C和To B双线推动业务落地[4] 财务表现摘要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达到12.15亿港元,同比增长30%,其中资产运营收入7.83亿港元(增长16%),资产融通收入4.32亿港元(增长66%)[4] - 同期毛利润为5.51亿港元,同比增长28%,归母净利润为4.88亿港元,同比增长22%[4] - 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现金及理财资产合计85亿港元,资产负债率为31.5%[4] - 预测显示2025年至2027年营业收入将持续增长,预计从17.82亿港元增至28.35亿港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从7.13亿港元增至12.74亿港元[3][5] 机器人业务布局 - 产业链投资方面,公司已完成对宇树科技、星海图、加速进化等多个机器人产业链企业的投资,并成立了机器人先进材料产业公司,布局上游核心材料领域[4][6] - To C零售业务通过开设机器人科技体验店、快闪店以及线上直播间,拓展“新消费+新科技”市场,预计未来将贡献业绩并助力投资决策[4] - To B应用开发方面,公司推进与阿尔特汽车在“机器人+汽车”新业态的合作,计划在智能制造和新能源汽车产线应用机器人技术[4] 公司治理与资本运作 - 公司启动了总额10亿港元的股份回购计划,执行期为2025年11月17日至2028年12月31日,反映了对公司价值和机器人行业前景的信心[4] - 主要股东结构稳定,前四大股东合计持股比例达到58.78%,包括首钢集团有限公司、欧力士股份有限公司等[10]
小米集团-W(01810):2025 年三季度业绩点评:汽车扭亏为盈,高端机型销量强劲
东吴证券· 2025-11-19 23:00
投资评级 - 对小米集团-W(01810 HK)的投资评级为“买入”,且为维持评级 [1]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三季度业绩表现强劲,汽车业务首次实现单季度盈利,手机业务高端化战略成效显著 [7] - 公司“手机×AIoT”核心业务受益于高端化及全球化布局,汽车业务凭借产品力与供应链能力市场地位持续提升 [7] - 基于业绩表现及未来展望,分析师上调了公司2025-2027年的盈利预测 [7] 2025年三季度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131.2亿元,同比增长22.3%,环比下降2.4% [7] - 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经调整净利润113.1亿元,同比增长80.9%,环比增长4.4% [7] - 2025年第三季度毛利率达到22.9%,同比提升2.5个百分点,环比提升0.4个百分点 [7] 汽车及创新业务 - 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2025年第三季度营收290.1亿元,同比增长199.2%,环比增长36.4% [7] - 该业务毛利率为25.5%,同比提升8.3个百分点,环比下降1.0个百分点,环比下滑主要因核心零部件成本增加及SU7 Ultra交付量占比减少 [7] - 汽车业务首次实现单季度经营盈利7亿元 [7] - 2025年第三季度新车交付量达108,796辆,同比增长173.4%,环比增长33.8% [7] - 平均销售单价环比提升9.0%至260,053元,主要得益于产品结构优化 [7] - 销售与服务网络持续扩展,汽车销售门店和服务网点分别增至402家和209家,覆盖119和125个城市 [7] - 公司推出Xiaomi-MiMo-Audio语音开源大模型及Xiaomi Miloco智能家居方案,探索大模型驱动的全屋智能生活 [7] 智能手机业务 - 智能手机业务2025年第三季度营收459.7亿元,同比下降3.1%,环比增长1.0% [7] - 手机业务毛利率为11.1%,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4个百分点,环比下滑主要因核心零部件价格上涨 [7] - 2025年第三季度全球手机出货量4330万台,同比增长0.5% [7] - 手机平均销售单价为1062.8元,同比下降3.6%,环比下降1.0% [7] - 公司在全球和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市场的占有率分别为13.6%和16.7%,保持稳定 [7] - 公司高端化战略推进,在中国大陆市场3000元以上手机出货量占比同比提升4.1个百分点至24.1%;其中4000-6000元价位段市占率同比提升5.6个百分点至18.9% [7] - 2025年9月发布的新一代旗舰Xiaomi 17系列开售首月销量较上一代增长约30%,其中Pro与Pro Max型号销量占比超80% [7] 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 - 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2025年第三季度营收275.5亿元,同比增长5.6%,环比下降28.8% [7] - 该业务毛利率为23.9%,同比提升3.2个百分点,环比提升1.4个百分点 [7] - 细分产品中,可穿戴产品收入同比增长22.5%,智能大家电收入同比下降15.7%,主要受国补退坡及市场竞争加剧影响 [7] - 2025年10月小米智能家电工厂投产,规划峰值年产能达700万台空调,实现了设计、研发、生产、验证的闭环 [7] - 新零售渠道持续扩张,门店总数已达1.8万家,其中500平米以上大店约210家,海外新零售门店约300家 [7]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测公司2025年至2027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4745.83亿元、5918.45亿元、6690.74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9.70%、24.71%、13.05% [1][7] - 预测公司2025年至2027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453.22亿元、529.62亿元、656.05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91.57%、16.86%、23.87% [1][7] - 预测公司2025年至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1.74元、2.03元、2.52元 [1][7] - 以2025年11月18日收盘价计算,对应2025年至2027年市盈率分别为21倍、18倍、15倍 [1][7]
小米集团-w(01810):Q3业绩创同期新高,稳步应对存储涨价周期
国证国际· 2025-11-19 21:58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投资评级为“买入”,并予以维持 [6] - 6个月目标股价为53.5港元,较2025年11月18日收盘价40.78港元存在31.2%的上涨空间 [5][6] 第三季度业绩概览 - 2025年第三季度营收达1131.2亿元,同比增长22.3%,略高于市场预期的1125亿元 [1] - 毛利率为22.9%,略高于预期的22.7% [1] - 经调整净利润为113.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80.9%,高于预期的100.5亿元;若剔除17亿元的政府补助影响,利润端基本符合预期 [1] 创新业务表现 - 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在2025年第三季度首次实现盈利,成为最强增长极 [2] - 该分部收入为290.1亿元,同比激增199.2%,占总营收比重提升至25.6% [2] - 当季交付新车10.9万辆,同比增长173.4% [2] - 汽车业务收入为283.0亿元,同比增长197.9%,分部毛利率达25.5%,同比提升8.4个百分点 [2] - 汽车平均销售单价升至26.0万元/辆,同比增长9.0% [2] 智能手机与AIoT业务 - 智能手机分部2025年第三季度收入为460.0亿元,同比小幅下降3.1% [3] - 全球出货量达43.3百万台,同比增长0.5%,连续9个季度实现同比增长;全球市占率为13.6%,连续21个季度保持前三 [3] - 产品高端化成效显著:国内3000元以上机型销量占比达24.1%,同比提升4.1个百分点;4000-6000元价位段市占率达18.9%,同比提升5.6个百分点 [3] - IoT与生活消费产品收入为276.0亿元,同比增长5.6%,毛利率为23.9%,同比提升3.2个百分点 [3] - AIoT平台连接设备数突破10亿台,达10.4亿台,同比增长20.2%;拥有5件及以上设备的用户数达21.6百万,同比增长26.1% [3] 互联网服务业务 - 互联网服务分部2025年第三季度收入为94.0亿元,同比增长10.8%,创历史新高 [4] - 广告收入为72.0亿元,同比增长17.4%;境外互联网收入为33.0亿元,同比增长19.1%,占比达34.9% [4] - 全球月活跃用户达741.7百万,同比增长8.2% [4] - 毛利率维持在76.9%的高位,是集团核心利润来源 [4] 行业挑战与公司应对 - 存储价格进入“长周期上涨”通道,对手机、平板、笔记本等存储成本占比高的硬件品类毛利率带来压力 [4] - 公司管理层表示将通过高端化转型、多业务协同、供应链管控三重手段应对,短期毛利可能承压但中长期竞争力有望强化 [4] 估值依据与战略展望 - 采用SOTP估值法,对2025财年非造车业务给予20.0倍市盈率,对汽车业务给予4.0倍市销率,从而得出目标价 [5] - 报告认为,公司“高端化+全生态+全球化”战略有效执行,汽车业务盈利突破、IoT业务结构优化、互联网服务稳定毛利共同构建了应对存储涨价的“缓冲垫”,使其具备更强的抗周期能力 [5] 财务预测摘要 - 预测2025年总收入为469,631.459百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3%;预计毛利率为22.7% [10] - 预测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46,432.643百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6.3%;预测经调整净利润为43,709.991百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0.5% [10]
三生制药(01530):从中国到全球,PD-1/VEGF双抗引领价值重估
招商证券· 2025-11-19 20:47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强烈推荐”评级 [2][8] 核心观点 - PD-(L)1/VEGF双抗SSGJ-707分子设计独特,早期临床数据具备Best-in-class潜力,与辉瑞达成的总交易金额达60.5亿美元的重磅授权协议凸显其价值 [1] - 辉瑞将快速推进SSGJ-707多项全球临床试验,定位其为跨瘤种免疫基石疗法,未来市场空间巨大,有望覆盖超过35万名美国患者 [5][6] - 公司业绩基本盘稳健,核心产品特比澳、EPO、蔓迪在各自赛道占据高市场份额,商业化能力强,创新管线衔接有序,中长期成长动力充沛 [1][8] 公司概况与财务表现 - 三生制药成立于1993年,是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生物制药领军企业,2015年在港交所上市 [13] - 2024年营业收入为91.08亿元,归母净利润为20.90亿元;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43.55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3.58亿元,同比增长24.61% [26][27] - 公司毛利率长期维持在80%以上,2025年上半年净利率达31.88%;研发投入持续增加,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率为12.57% [30][3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拥有近800名研发人员,在研重点产品共30项,其中9项处于Ⅲ期临床,5项NDA或ANDA已获受理 [19][20] 肿瘤管线:SSGJ-707引领价值重估 - SSGJ-707是靶向PD-1/VEGF的双特异性抗体,采用“2+2”对称IgG-like结构,基于CLF2双抗平台开发,解决了轻链/重链错配问题,生产可控性好 [56] - 临床前数据显示,SSGJ-707在VEGF存在时对PD-1的结合出现约100倍的协同增强,对HUVEC增殖的抑制IC₅₀≈0.465 nM,较对照双抗强约7–8倍 [63][64] - 单药治疗一线PD-L1+ NSCLC的Ⅱ期临床数据显示,34例患者ORR为65%(鳞癌75%、非鳞癌64%),DCR为97%,3级以上TRAE为24% [5][67] - 联合化疗治疗一线NSCLC的Ⅱ期数据显示,非鳞癌患者ORR为58.6%,鳞癌患者ORR为69.2%,DCR均为100%,3级以上TRAE为39.0% [5][68][70] - 联合化疗治疗一线MSS/pMMR mCRC的Ⅱ期数据显示,总体ORR为68.7%,DCR为98.5%,其中5mg/kg Q3W联合XELOX方案ORR达到88.2% [5][72] - 辉瑞计划快速推进SSGJ-707的全球临床开发,即将启动1L NSCLCⅢ期、1L mCRCⅢ期等7项临床试验,2026年考虑再启动10+适应症/组合试验 [5][6][77] 其他肿瘤及自免管线进展 - 肿瘤早研管线中,SSS59(全球首个MUC17/CD3/CD28三抗)和SPGL008(B7H3/IL15融合蛋白)已进入临床Ⅰ期 [8][83][89] - 自免领域多个管线即将进入收获期:IL-17A单抗SSGJ-608(治疗PsO)和IL-1β单抗SSGJ-613(治疗AG)的NDA已获受理 [8][94] - IL-4Rα单抗SSGJ-611治疗成人特应性皮炎的Ⅲ期临床试验已达到主要终点;IL-5单抗SSGJ-610治疗重度嗜酸性粒细胞哮喘已进入Ⅲ期 [8][95] - 创新分子SSGJ-626(首个国产BDCA2单抗)和SSGJ-627(国内首个TL1A单抗)已分别获得中美IND批准或进入Ⅰ期临床 [8][95] 商业化能力与核心产品 - 核心大单品特比澳(rhTPO)2024年收入50.6亿元,是全球唯一商业化rhTPO,在CTIT适应症获指南最高级别推荐,2024年医保谈判未降价并新获批儿童ITP适应症 [8][16] - EPO产品(益比奥和赛博尔)2024年销售收入10.19亿元,以42%的市场份额稳居行业第一;公司在积极布局长效EPO产品SSS06等下一代升红产品 [8][16] - 蔓迪是米诺地尔市场份额最大的品牌,公司通过多规格产品矩阵巩固龙头地位;同时引进Winlevi(柯拉特龙乳膏)等产品健全消费医疗线 [8][16] - 自免产品益赛普通过以价换量应对集采压力,短期保持平稳;三生国健作为自免业务主体,管线聚焦且进展迅速 [8][16]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85.2亿元、115.5亿元、117.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7.7亿元、37.2亿元、32.8亿元 [7][8] - 对应2025-2027年PE分别为7倍、19倍、22倍,当前股价为32.0港元,总市值77.8亿港元 [2][7][8]
小鹏汽车-W(09868):三季度亏损收窄,人形机器人及Robotaxi加速落地
招商香港· 2025-11-19 20:45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维持增持评级,12个月目标价为115港元(对应美股29美元),较当前股价96港元存在20%的上涨空间 [7] 核心观点总结 - 三季度业绩表现超预期,亏损显著收窄,与大众的技术合作为利润率提升做出贡献 [1] - 公司通过“一车双能”战略(增程与纯电)、海外扩张以及Robotaxi和人形机器人等新业务加速落地,为2026年及以后的增长提供动力 [1][2] - 尽管因行业竞争加剧和AI研发投入增加而下调了中期盈利预测,但报告认为公司在人形机器人及Robotaxi领域的领先地位应享有高于同业的估值溢价 [3] 三季度财务业绩 - **收入**:总收入为204亿元,同比增长102%,环比增长11.5%;其中汽车收入181亿元,同比增长105%,环比增长6.9% [1][22] - **销量与单价**:三季度销量11.6万辆,同比增长149%,环比增长12.4%;单车收入17.6万元,同比下降19.1%,环比基本持平(-0.8%) [1][22] - **盈利能力**:毛利率为20.1%,同比提升4.9个百分点,环比提升2.8个百分点;汽车毛利率为13.1%,同比提升4.5个百分点,环比下降1.2个百分点 [1][22] - **费用控制**:研发费用率和SG&A费用率分别为11.9%和12.2%,同比分别下降4.2和3.9个百分点 [1][22] - **净利润**:净亏损为3.8亿元,同比和环比分别收窄78.9%和20.3%,净利率为-1.9%,同比改善16.0个百分点 [1][22] - **业绩指引**:四季度交付指引为12.5万至13.2万辆,同比增长37%至44% [1] 增长动力与战略布局 - **新车周期**:四季度X9超级增程版开始交付,预订单量达上一代3倍;2026年计划推出3款超级增程及4款全新车型 [2] - **Robotaxi商业化**:计划于2026年推出3款不同价位车型,采用无高精地图、无激光雷达技术以降低成本,并与高德地图达成生态合作 [2] - **人形机器人**:Iron机器人已进入第七代研发,目标在2026年第二季度完成全能力整合,并于年底量产,长期目标为2030年销量达100万台 [2] - **智能驾驶**:VLA 2.0智驾模型参数将提升10倍,计划于2026年初全面部署于Ultra车型,技术将向全球伙伴开源以产生授权收入 [2] - **海外拓展**:欧洲本地化工厂已实现G6/G9量产,2026年计划推出3款海外专属车型,欧洲与印尼工厂目标产量达数万辆 [2] 财务预测调整 - **销量预测**:考虑到行业竞争,下调2025-2027年销量预测至43.77万、57.30万、69.80万辆,较前次预测分别下调3.3%、5.8%、11.4% [23] - **盈利预测**:相应将2025-2027年净利润预测调整为-14.82亿元、12.10亿元、37.00亿元(前次预测为-12.49亿元、26.55亿元、53.48亿元) [3][24][31] - **利润率展望**:预计毛利率将从2025年的16.9%逐步提升至2027年的18.2%;净利率预计在2026年转正至1.1%,2027年进一步提升至2.8% [23][31] - **估值指标**:目标价对应1.9倍2026年市销率,低于历史平均4.2倍,但高于向下一个标准差0.9倍的水平 [3][25] 行业比较 - 在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中,公司当前市销率低于比亚迪和理想汽车,但报告因其在AI及机器人领域的领先布局给予其估值溢价 [27]
蜜雪集团(02097):首次覆盖报告:平价茶饮王者持续跨界,平台型连锁龙头可期
西部证券· 2025-11-19 20:45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3][5] 核心观点 - 看好公司极致性价比背后的供应链运营能力,以及通过协同效应扩张不同品类以打开增长天花板的潜力 [3][16] - 核心逻辑在于主品牌蜜雪冰城凭借消费者心智垄断下沉市场并开拓海外市场,同时幸运咖加速开店释放规模优势,福鹿家作为品类扩张与运营能力复制的重要验证品牌,共同享受行业渗透率提升及下沉市场的增长红利 [3][16] 行业分析:茶饮与咖啡赛道 - 茶饮行业是持续扩容的优质赛道,2025年中国现制茶饮市场GMV预计达7464亿元,同比增长19%,2021-2025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20% [1][50] - 现制咖啡行业快速增长,2025年中国现制咖啡饮品GMV预计达2335亿元,同比增长23%,2021-2025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26% [108] - 行业竞争加剧,头部效应明显,具备产品、供应链、运营三位一体综合能力的品牌将最终胜出并长期占据其价位段的龙头地位 [1][46] - 下沉市场是增长引擎,2025年二线及以下城市现制茶饮GMV预计占整体67%,2021-2025年复合年均增长率达26% [54] 公司经营与财务表现 - 截至2025年上半年,蜜雪冰城拥有门店总数超过5.3万家,其中海外门店4733家,已进入13个国家 [2][104] - 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分别为248.29亿元和148.7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29%和39.32% [21] - 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期内利润分别为44.54亿元和27.1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9.78%和44.06% [21] - 公司预计2025年至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9亿元、65亿元、77亿元,对应市盈率分别为24倍、22倍、19倍 [3][16] 多品牌发展与扩张 - 幸运咖全国化扩张迅速,截至2025年8月底全国签约门店总数突破8200家,进入中国现磨咖啡前列 [2][118] - 幸运咖连续推出加盟商扶持政策,2025年7月、8月、9月单店优惠分别约为4.9万元、3.5万元、1.7万元 [2] - 福鹿家作为精酿鲜啤连锁品牌,截至2025年8月底拥有约1200家门店,是公司品类扩张的重要布局 [2][124] 供应链核心优势 - 公司以河南中央工厂为中心,在五大生产基地实现高效供应,目前提供给加盟商的核心饮品食材100%自产 [2][127] - 部分自产包材较外部采购降低成本约50%,物流成本较行业平均水平降低50% [2][137] - 公司采购网络覆盖全球六大洲38个国家,前五大原材料供应商采购金额占比持续优化,2024年前三季度为18.30% [134][135] - 公司拥有庞大的仓储配送网络,国内仓储面积35万㎡,覆盖中国内地97%门店的冷链网络,实现90%县域12小时触达 [137]
零跑汽车(09863):25Q3财报点评:毛利率持续向上,出海进程顺利
中泰证券· 2025-11-19 19:48
投资评级与核心观点 - 报告对零跑汽车(09863.HK)维持“买入”评级 [3] - 报告核心观点:公司25Q3财报显示盈利能力持续改善,毛利率同环比双升,首次实现单季盈利;国内外销量持续高速增长,产品矩阵丰富且渠道扩张;海外业务表现亮眼,产能本地化将进一步提升竞争力 [4][5][7][8] - 基于公司盈利能力的持续改善和业务高增趋势,维持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4亿元、62.7亿元、84.3亿元 [3][8] 财务表现与预测 - **25Q3业绩亮眼**:25Q3实现营业收入194.5亿元,同比增长97.3%,环比增长36.7%;实现净利润1.5亿元,前三季度总计净利润1.8亿元,首次实现单季盈利 [4] - **盈利能力显著提升**:25Q3整体毛利率达14.5%,同比提升6.3个百分点,环比提升0.9个百分点;25Q3期间费用率约14.3%,同比降低2.6个百分点,环比降低1.8个百分点,费用管控有效 [5] - **盈利预测高增长**:预计营业收入将从2024年的321.64亿元增长至2027年的174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显著;归母净利润预计从2024年亏损28.21亿元扭转为2025年盈利7.38亿元,并在2026年大幅增长至62.65亿元 [3] - **关键财务比率改善**:预计毛利率从2024年的8.4%提升至2025年的14.7%并进一步稳定;净资产收益率(ROE)从2024年的-25.0%转为2025年的7.1%,并在2026年达到44.9% [10] 运营与业务发展 - **销量持续领先**:25Q3交付达17.4万辆,10月交付量再创新高达7.0万辆,已连续8个月位列新势力交付榜首 [7] - **产品矩阵丰富且结构健康**:新品B01于7月推出,次月起月销均突破万辆;根据10月数据,C10、C11、B01批发均超万辆,C16、B10批发均突破9000辆;低价格带车型T03占比从25Q2的18.0%下降至25Q3的8.8%,产品结构优化 [5][7] - **未来产品管线清晰**:Lafa5将于11月27日国内上市,D19及A10将亮相广州车展;D系列向上突破,A系列向下延伸,共同打开成长边界 [7] - **渠道持续扩张**:截至25Q3末,销售服务网络覆盖292个城市,较去年同期增加88城,销售门店达866家 [7] 海外业务拓展 - **出口表现强劲**:25Q3出口1.74万辆,25年前三季度合计出口3.78万辆,位列新势力出口第一;10月海外终端客户签约数量环比增幅超100% [8] - **海外渠道广泛**:在海外已建成超700家销售网点,其中欧洲超650家;11月21日将亮相圣保罗车展,正式进军南美市场 [8] - **海外产能本地化推进**:马来西亚本地化项目将于2026年上半年落地,欧洲本地化项目预计于2026年底前落地,将强化当地市场盈利能力和产品供应 [8] 公司基本状况 - 公司总股本为1,421.81百万股,流通股本为1,131.05百万股 [1] - 以2025年11月19日收盘价52.25元计算,公司总市值约为74,289.71百万元,流通市值约为59,097.36百万元 [1]
零跑汽车(09863):零跑汽车三季报点评:毛利率持续提升,海外表现超预期
长江证券· 2025-11-19 18:45
投资评级 - 报告对零跑汽车的投资评级为“买入”,并予以维持 [8] 核心观点 - 零跑汽车专注全域自研构造成本优势,造就极致品价比,产品覆盖5-20万价格带 [2] - 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营收达194.5亿元,毛利率为14.5%,归母净利润为1.5亿元 [2][5] - 国内强势新车周期有望推动销量持续上升,规模效应及产品结构优化推动盈利提升 [7] - 与全球第四大汽车集团Stellantis合作,利用其全球资源实现轻资产出海,看好海外高单车盈利带来可观利润贡献 [2][7]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3亿元、50.1亿元、83.7亿元,对应市盈率(PE)分别为112.2倍、14.2倍、8.5倍 [7] 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销量为17.4万辆,同比增长107.3%,环比增长29.6% [9] - 第三季度海外出口1.7万辆,海外上牌数环比增长50% [9] - 2025年第三季度营收194.5亿元,同比增长97.3%,环比增长36.7% [9] - 平均单车收入为11.2万元,同比下降0.6万元,环比上升0.6万元 [9] - 毛利率达14.5%,同比提升6.4个百分点,环比提升0.9个百分点,提升主要源于规模效应、持续降本增效、产品结构优化及其他业务收入 [9] - 销售、行政及一般费用率为8.1%,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4个百分点 [9] - 研发费用为12.1亿元,研发费用率为6.2%,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环比下降1.4个百分点 [9] - 归母净利润为1.5亿元,同比实现扭亏为盈,环比下降6.3%,环比下降主要因第二季度有部分一次性收入 [9] - 净利润率为0.8%,同比提升7.8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4个百分点 [9] - 单车盈利为0.1万元,同比增加0.9万元,环比减少0.03万元 [9] 业务发展前景 - 公司产品覆盖5-20万价格带不同细分市场,并实现T03、C10和B10车型出海 [9] - 未来三年计划每年在全球推出2-3款新产品,2025年已上市B10和B01,并计划在年内再推出一款价格在10-15万元的新车型Lafa5 [9] - 国内渠道坚持“1+N”发展模式,截至2025年9月30日,共有866家销售门店(367家零跑中心,499家体验中心)和493家服务门店,覆盖292个城市 [9] - 2025年1-9月累计出口3.8万辆,10月海外终端客户签约数量较9月增幅超100% [9] - 已在欧洲、中东、非洲和亚太等约30个国际市场建立超700家兼具销售与售后服务功能的网点,其中欧洲超650家,亚太市场超50家,南美市场超30家 [9] - 在智能驾驶领域加大投入,2025年上半年智驾团队规模和算力资源投入均提升近100% [9] 海外合作与拓展 - 与Stellantis的合作模式具有初始低投入、布局更快速、调整更灵活的优势 [7] - 通过合作利用Stellantis强大的经销售后网络、工厂产能等全球资源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