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尺竿头系列(二):计算机投资的新解法
长江证券· 2024-08-09 22:29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模型名称:二维择时模型 - **模型构建思路**:融合宏观趋势洞察与板块风险控制,捕捉计算机板块的利好信号,实现“攻守兼备”的策略目标[7][37]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 **宏观维度**:当10年期美债收益率近1年历史分位回落至10%时,提示积极信号,增配进攻组合至75%[42] - **风险维度**:当计算机指数近1年半衰加权波动率分位回落至20%时,提示双重积极信号,增配进攻组合至100%[42] - **反向信号**:当美债收益率分位升至60%或波动率分位升至80%时,增配防御组合以控制下行风险[43] - **加权方式**:进攻组合和防御组合内部按自由流通市值加权[43] - **调仓频率**:月度调仓[43] - **比较基准**:计算机行业指数[43] - **模型评价**:通过宏观和风险信号的结合,模型在行业上涨阶段具备更强弹性,在下行阶段具备更好的防御能力[44] 2. 模型名称:进阶风险控制下的攻守兼备策略 - **模型构建思路**:在二维择时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止损机制,进一步优化风险管理[49]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 **止损机制**:当个股跌幅达到或超过20%时,触发止损操作,将对应个股仓位减半[49] - **目标**:限制潜在损失,同时保留部分反弹获利机会[49] - **模型评价**:止损机制显著提升了策略的稳健性,降低了整体波动和回撤[49] --- 模型的回测效果 1. 二维择时模型 - 年化收益:14.90%[47] - 年化波动:31.30%[47] - 最大回撤:72.82%[47] - 夏普比:0.60[47] - 超额年化:7.40%[47] - 胜率:49.28%[47] 2. 进阶风险控制下的攻守兼备策略 - 年化收益:16.45%[50] - 年化波动:30.60%[50] - 最大回撤:68.71%[50] - 夏普比:0.65[50] - 超额年化:8.85%[50] - 胜率:16.45%[50] ---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1. 因子名称:防御属性因子 - **因子构建思路**:通过低波动、低拥挤、筹码分散和高股息等特征筛选出防御属性领先的个股[6][18][19]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 **第一层筛选**:按日收益率标准差从小到大排列,选择前50%股票作为基础池[18] - **第二层筛选**:从低拥挤、筹码分散和高股息三个维度筛选得分领先的Top10%个股[19] - **因子评价**:在行业Beta下行阶段表现出较强的抗跌能力,为投资组合提供稳健支撑[19] 2. 因子名称:进攻属性因子 - **因子构建思路**:通过高波动、重创新和高成长等特征筛选出进攻属性领先的个股[6][27][29]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 **第一层筛选**:按日标准差从大到小排列,选择前50%股票作为基础池[27] - **第二层筛选**:从重创新和高成长两个维度筛选得分领先的Top15%个股[29] - **因子评价**:在行业Beta上行阶段表现出较强的收益弹性,为投资组合注入短期动能[30] --- 因子的回测效果 1. 防御属性因子 - 年化收益:16.10%[26] - 年化波动:28.03%[26] - 最大回撤:67.76%[26] - 夏普比:0.68[26] - 超额年化:8.52%[26] - 胜率:52.17%[26] 2. 进攻属性因子 - 年化收益:7.25%[35] - 年化波动:38.06%[35] - 最大回撤:79.54%[35] - 夏普比:0.38[35] - 超额年化:0.25%[35] - 胜率:47.83%[35]
2024年8月基本面量化月报:外需预期有望修复
浙商证券· 2024-08-07 16:03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模型名称:综合配置策略 - **模型构建思路**:根据各细分行业的景气度信号,结合拥挤度指标,动态调整行业配置权重,形成综合配置策略[4][66]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1. 每月调仓时,首先根据各行业的景气度信号,筛选出景气上行和景气持平的行业[66] 2. 对景气持平行业的权重设置为景气上行行业的一半,以降低风险[66] 3. 排除拥挤度较高的行业,优先配置拥挤度较低的行业[66] 4. 最终形成综合配置策略[66] - **模型评价**:通过动态调整权重,综合策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高拥挤度行业的波动风险,同时捕捉了景气上行行业的超额收益机会[66] --- 模型的回测效果 综合配置策略 - **最近1个月(2024/7/8-2024/8/6)**:收益1.2%,相对行业等权指数和中证800的超额收益分别为2.4%和2.7%[66][70] - **最近3个月(2024/5/7-2024/8/6)**:收益-7.8%,相对行业等权指数和中证800的超额收益分别为3.6%和2.2%[70] - **最近6个月(2024/2/7-2024/8/6)**:收益8.1%,相对行业等权指数和中证800的超额收益分别为6.4%和7.7%[70] ---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1. 因子名称:行业景气度因子 - **因子的构建思路**:通过行业内关键指标的边际变化,评估行业景气度的变化趋势[11][28][33][38][43][48][54][58]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1. 收集各行业的核心指标数据,如出口增速、营收增速、价格差等[11][28][33][38][43][48][54][58] 2. 计算指标的边际变化率,判断行业景气度的上行、持平或下行趋势[11][28][33][38][43][48][54][58] 3. 将景气度因子分为三类:景气上行、景气持平、景气下行[11][28][33][38][43][48][54][58] - **因子评价**:景气度因子能够较好地反映行业的基本面变化趋势,为行业配置提供了有效的量化依据[11][28][33][38][43][48][54][58] 2. 因子名称:行业拥挤度因子 - **因子的构建思路**:通过监测行业内资金流入和持仓集中度,评估行业的拥挤程度[62][64]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1. 计算行业内资金流入量和持仓集中度[62][64] 2. 将拥挤度水平与历史数据进行对比,确定当前拥挤度的分位水平[62][64] 3. 标记拥挤度处于滚动3年95%分位阈值以上的行业为高拥挤度行业[62][64] - **因子评价**:拥挤度因子能够有效识别高风险行业,帮助投资者规避潜在的波动风险[62][64] --- 因子的回测效果 行业景气度因子 - **家用电器**:景气度指标边际上行[31] - **光伏**:景气度指标边际上行[35] - **农林牧渔**:景气度指标边际上行[40] - **消费电子**:景气度指标边际上行[45] - **半导体**:景气度指标边际回升[50] - **建筑材料**:水泥景气度指标边际上行[56] - **通信**:通信设备综合景气指标边际上行[60] 行业拥挤度因子 - **交通运输**:拥挤度处于滚动3年95%分位阈值以上[62][64] - **国防军工**:拥挤度处于滚动3年95%分位阈值以上[62][64] - **银行**:拥挤度处于滚动3年95%分位阈值以上[62][64]
基金量化观察:资金仍流入沪深300ETF,医药主题基金业绩反弹
国金证券· 2024-08-07 15:03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增强策略ETF模型 - **模型名称**:增强策略ETF模型 - **模型构建思路**:通过历史数据统计、建模和测算,构建增强策略ETF,旨在超越业绩比较基准的收益表现[4][18]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1. 选取特定指数(如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等)作为基准指数[18] 2. 通过量化模型对成分股进行优化配置,构建增强策略ETF[18] 3. 对模型进行回测和超额收益率测算,验证其有效性[18] - **模型评价**:增强策略ETF在近一年和2024年以来的表现显示出一定的超额收益能力,部分产品表现优异[18][19] 增强指数型基金模型 - **模型名称**:增强指数型基金模型 - **模型构建思路**:通过量化选股和优化配置,增强指数型基金的收益表现,目标是实现超额收益[27][28]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1. 选取特定指数(如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等)作为基准指数[27][28] 2. 运用量化模型对成分股进行筛选和权重调整[27][28] 3. 对基金的超额收益率进行回测和排名[27][28] - **模型评价**:部分增强指数型基金在近一年和2024年以来的超额收益率表现较好,显示出模型的有效性[27][28] --- 模型的回测效果 增强策略ETF模型 1. 招商中证500增强策略ETF,近一年超额收益率10.88%,2024年以来超额收益率7.63%[18][19] 2. 招商中证1000增强策略ETF,近一年超额收益率8.89%,2024年以来超额收益率5.69%[19] 3. 南方中证500增强策略ETF,近一年超额收益率8.09%,2024年以来超额收益率4.43%[19] 4. 鹏华上证科创板50增强策略ETF,近一年超额收益率8.08%,2024年以来超额收益率5.40%[19] 5. 博时中证500增强策略ETF,近一年超额收益率8.41%,2024年以来超额收益率6.08%[19] 增强指数型基金模型 1. 沪深300增强指数型基金中,大成沪深300增强A,近一年超额收益率7.69%[28] 2. 中证500增强指数型基金中,汇添富中证500指数增强A,近一年超额收益率9.25%[28] 3. 中证1000增强指数型基金中,农银中证1000指数增强A,近一年超额收益率10.01%[28] 4. 国证2000增强指数型基金中,招商国证2000指数增强A,近一年超额收益率11.86%[28]
国君晨报0807|策略、厦钨新能、思考乐教育、金工
国泰君安· 2024-08-07 10:03
- 国泰君安量化配置团队开发了Black-Litterman、风险平价、宏观因子3个基础资产配置模型[14] - 使用上述模型在国内股票、债券、商品、黄金4大类资产上开发了大类资产配置策略,并进行样本外跟踪[14] - 2024年以来,国内资产BL策略1收益为5.1%,7月收益为0.84%,最大回撤为0.78%,年化波动为1.25%[15] - 国内资产BL策略2收益为4.72%,7月收益为0.73%,最大回撤为0.65%,年化波动为1.12%[15] - 国内资产风险平价策略收益为4.55%,7月收益为0.46%,最大回撤为0.23%,年化波动为0.89%[15] - 基于宏观因子的资产配置策略收益为3.76%,7月收益为0.44%,最大回撤为0.27%,年化波动为0.92%[15]
开源量化评论(98):大票30组合2024年度复盘
开源证券· 2024-08-06 11:23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模型名称:大票30组合 - **模型构建思路**:将选股范围限定在上证50与深证100指数成分股(共150只),通过长端动量因子筛选出动量效应最强的30只股票,构建组合,持仓1个月[2][11][14]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1. 每月末在150只大票中,计算每只股票的长端动量因子值[11] 2. 选取长端动量因子值最高的30只股票,作为次月的大票30组合[11] 3. 持仓周期为1个月,月末进行再平衡[11] - **模型评价**:该模型弥补了量价因子在大市值股票池上的应用空白,同时满足了投资者对少而精的投资需求[2][11] 2. 因子名称:长端动量因子 - **因子的构建思路**:基于涨跌幅因子的内在结构,利用振幅切割方法,区分动量效应与反转效应,构造出能够捕捉低振幅下动量效应的因子[67][68]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1. 对选定股票,回溯取其最近160个交易日的数据[68] 2. 计算股票每日的振幅(公式:$ 振幅 = \text{最高价} / \text{最低价} - 1 $)[68] 3. 选择振幅较低的70%交易日,将这些交易日的涨跌幅加总,得到长端动量因子值[68] - **因子评价**:长端动量因子在全市场样本空间内表现稳健,具有显著的动量效应,选股能力强[68] --- 模型的回测效果 1. 大票30组合 - 年化收益率:13.57%[11][18] - 年化超额收益:13.54%(相对沪深300)[11][18] - 样本外4年均跑赢沪深300,2024年累计超额收益13%[2][14] - 风险收益比:0.57(2023年至今)[18] - 年化IR:2.79(2023年至今)[18] - 相对大票150等权基准的超额年化收益:20.69%[19] - 相对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的超额年化收益:23.4%[19] 2. 长端动量因子 - RankIC均值:4.4%[68] - RankICIR值:1.76[68] - 多空对冲年化收益率:11.1%[68] --- 因子的回测效果 1. 长端动量因子 - RankIC均值:4.4%[68] - RankICIR值:1.76[68] - 多空对冲年化收益率:11.1%[68]
金工大类资产配置周报
东证期货· 2024-08-05 12:03
- 宏观因子S1策略的配置比例为:股票2.63%,债券94.74%,商品2.63%[3][17] - 宏观因子S2策略的配置比例为:沪深300(16.29%),中证500(0.0%),中证1000(0.79%),利率债(15.35%),金融债(14.34%),信用债(46.79%),农产品(4.84%),金属(0.0%),化工(0.0%),能源(0.0%),黄金(1.6%)[3][17] - 宏观因子S1策略的7月回报为0.66%,股债策略回报为0.8%[3] - 宏观因子S2策略的7月回报为0.53%[3] - 宏观因子S1策略的表现指标包括:累计收益率63.09%,年化收益率9.52%,年化波动率6.02%,最大回撤率-9.25%,胜率(D)61.21%,盈亏比0.91,夏普比率1.58,卡玛比率1.03[18] - 宏观因子S2策略的表现指标包括:累计收益率44.4%(稳健型),50.9%(平衡型),57.5%(进取型);年化收益率7.1%(稳健型),7.9%(平衡型),8.8%(进取型);年化波动率3.9%(稳健型),4.9%(平衡型),6.0%(进取型);最大回撤率-5.0%(稳健型),-6.6%(平衡型),-8.2%(进取型);胜率(D)58.9%(稳健型),59.5%(平衡型),60.3%(进取型);盈亏比0.99(稳健型),0.96(平衡型),0.92(进取型);夏普比率1.83(稳健型),1.63(平衡型),1.48(进取型);卡玛比率1.41(稳健型),1.20(平衡型),1.07(进取型)[19]
金工策略周报
东证期货· 2024-08-05 10:08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动量因子模型 - **模型名称**:动量因子模型 - **模型构建思路**:基于过去k个交易日跨期反套组合的收益率,构建多周期动量策略[31]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 IH使用一年动量因子 - IF、IC等权配置10、20、30、40、60、80、120、250个交易日的动量因子 - 收盘价调仓,交易成本按单边万0.5考虑[31] - **模型评价**:长期动量策略在不同品种上的表现差异较大,IH表现较为稳健,IF和IC的收益率较低[32][33] 2. 年化基差率因子模型 - **模型名称**:年化基差率因子模型 - **模型构建思路**:通过剔除分红后的年化基差率,选择基差率最低和最高的合约进行多空操作[39]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 根据当日14:45各期限合约剔除分红的年化基差率 - 做多年化基差率最低的合约,做空年化基差率最高的合约 - 距离到期日小于10天的合约不在选择范围内 - 收盘价调仓,交易成本按单边万0.5考虑[39] - **模型评价**:IC和IM的表现显著优于IH和IF,尤其在2023年IC的年化收益率达到14.8%[40][43] 3. 线性组合跨品种套利策略 - **模型名称**:线性组合跨品种套利策略 - **模型构建思路**:通过线性组合构建多小盘空大盘的跨品种套利策略[27][46]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 组合包括IF_IH、IC_IF、IC_IH三种线性组合 - 根据历史数据回测,优化组合权重[46] - **模型评价**:IF_IH组合表现较好,年化收益率为5.5%,夏普比率为0.93[46] 4. 非线性组合跨品种套利策略 - **模型名称**:非线性组合跨品种套利策略 - **模型构建思路**:通过非线性组合构建多小盘空大盘的跨品种套利策略[27][52]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 组合包括IF_IH、IC_IF、IC_IH三种非线性组合 - 使用非线性模型优化权重[52] - **模型评价**:IC_IF非线性组合表现最佳,年化收益率为12.2%,夏普比率为1.16[52] 5. 日内择时策略(线性组合) - **模型名称**:日内择时策略(线性组合) - **模型构建思路**:基于日内动量因子,构建线性组合择时策略[28][58]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 组合包括IH、IF、IC的线性因子 - 根据日内动量信号进行交易,优化组合权重[58] - **模型评价**:IC的表现显著优于IH和IF,年化收益率为16.6%,夏普比率为1.49[58] 6. 日内择时策略(非线性组合) - **模型名称**:日内择时策略(非线性组合) - **模型构建思路**:基于日内动量因子,构建非线性组合择时策略[28][63]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 组合包括IH、IF、IC的非线性因子 - 使用非线性模型优化权重[63] - **模型评价**:IH的表现优于IF和IC,年化收益率为6.8%,夏普比率为0.92[63] 7. 基本面量化策略(OLS模型) - **模型名称**:OLS模型 - **模型构建思路**:基于线性回归模型,结合基本面因子预测收益率[102][103]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 使用2015-2020年数据进行五年滚动训练 - 构建市场中性和多空策略 - 回测使用T+1日的10:00-10:10的VWAP价格成交[102] - **模型评价**:多空策略的收益率较高,但今年以来市场中性策略表现更优[106][108] 8. 基本面量化策略(XGB模型) - **模型名称**:XGB模型 - **模型构建思路**:基于XGBoost模型,结合基本面因子预测收益率[102][109]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 使用2015-2020年数据进行五年滚动训练 - 构建市场中性和多空策略 - 回测使用T+1日的10:00-10:10的VWAP价格成交[102] - **模型评价**:多空策略的收益率较高,但今年以来表现有所回落[112][114] 9. 基本面量化策略(合成模型) - **模型名称**:合成模型 - **模型构建思路**:等权合成OLS和XGB模型的预测结果[102][115]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 使用OLS和XGB模型的预测结果,等权合成 - 构建市场中性和多空策略 - 回测使用T+1日的10:00-10:10的VWAP价格成交[102] - **模型评价**:多空策略的收益率较高,但今年以来市场中性策略表现更优[118][119] --- 模型的回测效果 动量因子模型 - IH:年化收益率6.5%,夏普比率0.87,最大回撤-7.6%[32] - IF:年化收益率2.6%,夏普比率0.48,最大回撤-7.0%[32] - IC:年化收益率2.8%,夏普比率0.29,最大回撤-15.2%[32] 年化基差率因子模型 - IH:年化收益率1.3%,夏普比率0.29,最大回撤-4.3%[40] - IF:年化收益率0.3%,夏普比率0.06,最大回撤-4.4%[40] - IC:年化收益率14.8%,夏普比率1.87,最大回撤-4.1%[40] - IM:年化收益率12.5%,夏普比率1.51,最大回撤-7.5%[40] 线性组合跨品种套利策略 - IF_IH:年化收益率5.5%,夏普比率0.93,最大回撤-7.6%[46] - IC_IF:年化收益率-5.6%,夏普比率-0.56,最大回撤-15.5%[46] - IC_IH:年化收益率0.2%,夏普比率0.02,最大回撤-10.6%[46] 非线性组合跨品种套利策略 - IF_IH:年化收益率0.5%,夏普比率0.07,最大回撤-6.0%[52] - IC_IF:年化收益率12.2%,夏普比率1.16,最大回撤-7.1%[52] - IC_IH:年化收益率-12.0%,夏普比率-0.93,最大回撤-24.8%[52] 日内择时策略(线性组合) - IH:年化收益率3.2%,夏普比率0.40,最大回撤-5.3%[58] - IF:年化收益率6.5%,夏普比率0.75,最大回撤-5.4%[58] - IC:年化收益率16.6%,夏普比率1.49,最大回撤-5.2%[58] 日内择时策略(非线性组合) - IH:年化收益率6.8%,夏普比率0.92,最大回撤-4.1%[63] - IF:年化收益率5.6%,夏普比率0.73,最大回撤-5.2%[63] - IC:年化收益率8.0%,夏普比率0.63,最大回撤-10.4%[63] 基本面量化策略(OLS
金融工程定期:港股量化:7月组合超额-0.1%,8月组合增配有色、传媒
开源证券· 2024-08-04 14:03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模型名称:港股多因子模型 - **模型构建思路**:基于技术面、资金面、基本面和分析师预期四大类因子,构建多因子模型以筛选港股通成分股[27][28]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1. 从港股通成分股中提取四大类因子: - 技术面因子:如动量、波动率等 - 资金面因子:如资金流入流出比例等 - 基本面因子:如市盈率(PE)、市净率(PB)等 - 分析师预期因子:如盈利预测调整等 2. 对因子进行标准化处理,消除量纲影响 3. 根据因子得分加权计算综合得分,选取得分最高的前20只个股构建组合[27][28] - **模型评价**:因子分组表现优异,能够有效捕捉超额收益[27] 2. 模型名称:港股优选20组合 - **模型构建思路**:基于港股多因子模型的得分结果,选取得分最高的20只个股,按等权方式构建组合[29]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1. 每月底根据港股多因子模型的得分结果,选取得分最高的20只个股 2. 按等权方式分配权重 3. 基准选取港股综合指数(930930.CSI)[29] - **模型评价**:全区间内表现优异,超额收益显著[29] --- 模型的回测效果 港股多因子模型 - **超额年化收益率**:15.6% - **超额收益波动比**:1.2 - **回测区间**:2015年1月至2024年7月[29][30][32] 港股优选20组合 - **2024年7月表现**: - 组合收益率:-3.27% - 基准收益率:-3.20% - 超额收益率:-0.07%[29] - **全区间表现(2015年1月至2024年7月)**: - 超额年化收益率:15.6% - 超额收益波动比:1.2 - 超额最大回撤:18.2%[30][32] - **分年度表现**: - 2019年:超额年化收益率35.3%,超额收益波动比2.8 - 2020年:超额年化收益率58.5%,超额收益波动比3.4 - 2021年:超额年化收益率8.6%,超额收益波动比0.8 - 2022年:超额年化收益率-1.2%,超额收益波动比-0.1 - 2023年:超额年化收益率7.7%,超额收益波动比0.8 - 2024年:超额年化收益率27.0%,超额收益波动比2.1[30][32] ---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1. 因子名称:技术面因子 - **因子构建思路**:通过动量、波动率等指标捕捉市场趋势和价格变化[27][28]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1. 计算个股的历史收益率和波动率 2. 对因子值进行标准化处理[27][28] 2. 因子名称:资金面因子 - **因子构建思路**:通过资金流入流出比例反映市场资金偏好[27][28]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1. 统计个股的资金流入流出数据 2. 归一化处理后计算因子得分[27][28] 3. 因子名称:基本面因子 - **因子构建思路**:通过市盈率(PE)、市净率(PB)等指标衡量公司基本面价值[27][28]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1. 提取个股的PE、PB等基本面数据 2. 对因子值进行标准化处理[27][28] 4. 因子名称:分析师预期因子 - **因子构建思路**:通过盈利预测调整等指标反映市场对公司未来业绩的预期[27][28]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1. 收集分析师对个股的盈利预测数据 2. 计算预测调整幅度并进行标准化处理[27][28] --- 因子的回测效果 技术面因子 - **超额年化收益率**:未单独披露 - **超额收益波动比**:未单独披露 资金面因子 - **超额年化收益率**:未单独披露 - **超额收益波动比**:未单独披露 基本面因子 - **超额年化收益率**:未单独披露 - **超额收益波动比**:未单独披露 分析师预期因子 - **超额年化收益率**:未单独披露 - **超额收益波动比**:未单独披露 [27][28][29][30][32]
量化多因子周报20240803:本周成长风格显著
国投证券· 2024-08-03 21:03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模型名称**:国投证券量化指数增强组合 - **模型构建思路**:采用组合优化的方式构建指数增强组合,使用因子滚动1年的Rank ICIR加权构建复合因子,并通过严格的中性配置策略控制行业和风格暴露[50][51]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1. 确定组合使用的因子,通过因子滚动1年的Rank ICIR加权构建复合因子,若因子权重方向与预期收益方向相反则进行反向归零[50] 2. 采用中性配置策略,确保组合相对于基准指数在中信一级行业上的相对暴露为0,并限制市值、估值、成长的相对暴露偏离为0[50] 3. 控制个股权重相对基准成分股权重偏离不超过1%,保持组合仓位100%,最大化复合因子暴露[50] 4. 对复合因子进行中性化处理,消除其与行业、风格因子的相关性[50] 5. 交易费用为双边0.3%[51]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1. **因子名称**:估值因子 - **因子构建思路**:基于账面市值比(BP)构建,反映公司估值水平[12]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BP = \frac{归母股东权益}{总市值}$$[12] 2. **因子名称**:成长因子 - **因子构建思路**:结合营业收入增长率(SGRO)和归母净利润增长率(EGRO)[12]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1. SGRO:过去五个财年年报的每股营业收入按时间回归,回归系数(斜率)除以每股营业收入平均值[12] 2. EGRO:过去五个财年年报的每股归母净利润按时间回归,回归系数(斜率)除以每股归母净利润平均值[12] 3. 合成公式: $$成长因子 = \frac{SGRO + EGRO}{2}$$[12] 3. **因子名称**:盈利因子 - **因子构建思路**:结合 Earnings-to-price ratio(ETOP)和 Cash earnings-to-price ratio(CETOP)[12]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盈利因子 = \frac{ETOP + CETOP}{2}$$ 其中: $$ETOP = \frac{归母净利润TTM}{总市值}$$ $$CETOP = \frac{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TTM}{总资产}$$[12] 4. **因子名称**:规模因子(LNCAP) - **因子构建过程**: $$LNCAP = \ln(总市值)$$[12] 5. **因子名称**:Beta因子 - **因子构建过程**: 将个股过去252个交易日的日收益率与中证全指日收益率进行半衰指数加权回归(半衰期63个交易日),取回归系数作为BETA[12] 6. **因子名称**:动量因子(RSTR) - **因子构建过程**: 计算过去504个交易日个股累计收益率(不含最近21个交易日),收益率序列使用半衰指数加权(半衰期126个交易日)[12] 7. **因子名称**:流动性因子 - **因子构建过程**: $$流动性因子 = \frac{STOM + STOQ + STOA}{3}$$ 其中: - STOM:过去1个月换手率加总后取对数 - STOQ:过去3个月STOM均值 - STOA:过去12个月STOM均值[12] 8. **因子名称**:非线性市值因子(NLSIZE) - **因子构建过程**: 将股票总市值对数的三次方与对数市值进行加权最小二乘回归(权重为对数市值的平方根),取回归残差作为NLSIZE[12] 模型的回测效果 1. **沪深300指数增强组合** - 近一周超额收益:-0.59% - 近一月超额收益:-0.80% - 近一年超额收益:5.72% - 年化超额收益(2010年以来):6.98% - 信息比(IR):2.49 - 月度胜率:72.73%[51][55][57] 2. **中证500指数增强组合** - 近一周超额收益:-0.91% - 近一月超额收益:-1.48% - 近一年超额收益:5.17% - 年化超额收益(2010年以来):12.31% - 信息比(IR):3.03 - 月度胜率:79.55%[58][62][64] 3. **中证800指数增强组合** - 近一周超额收益:-1.20% - 近一月超额收益:-1.65% - 近一年超额收益:10.17% - 年化超额收益(2010年以来):9.30% - 信息比(IR):2.78 - 月度胜率:73.86%[65][69][71] 4. **中证1000指数增强组合** - 近一周超额收益:-1.18% - 近一月超额收益:-1.34% - 近一年超额收益:13.22% - 年化超额收益(2014年以来):16.90% - 信息比(IR):3.23 - 月度胜率:83.19%[72][76][77] 5. **沪深300ESG指数增强组合** - 近一周超额收益:-0.01% - 近一月超额收益:-0.24% - 近一年超额收益:5.79% - 年化超额收益(2020年以来):7.34% - 信息比(IR):2.19 - 月度胜率:71.70%[78][81] 因子的回测效果 1. **沪深300股票池因子表现(近一周)** - 表现最佳: - 对数市值(超额收益0.82%) - 20日成交额(超额收益0.68%) - 60日非流动性冲击(超额收益0.66%)[23][26] - 表现最差: - 单季度毛利率(超额收益-0.68%) - 单季度ROA(超额收益-0.58%) - 单季度SP(超额收益-0.55%)[23][26] 2. **中证500股票池因子表现(近一周)** - 表现最佳: - 对数市值(超额收益0.87%) - 20日成交量比率(超额收益0.48%) - 20日收益率标准差(超额收益0.46%)[29] - 表现最差: - EP_TTM(超额收益-1.24%) - 股息率(超额收益-0.81%) - 单季度毛利率(超额收益-0.81%)[29] 3. **中证800股票池因子表现(近一周)** - 表现最佳: - 对数市值(超额收益1.99%) - 盈余质量(超额收益0.81%) - 20日特异度(超额收益0.76%)[32][35] - 表现最差: - 单季度ROA(超额收益-0.84%) - 股息率(超额收益-0.80%) - 单季度毛利率(超额收益-0.78%)[32][35] 4. **中证1000股票池因子表现(近一周)** - 表现最佳: - 对数市值(超额收益0.98%) - 60日动量(超额收益0.75%) - 60日反转(超额收益0.63%)[37][38] - 表现最差: - 单季度毛利率(超额收益-1.23%) - 单季度EP(超额收益-1.18%) - 单季度ROE(超额收益-1.16%)[37][38] 5. **沪深300ESG股票池因子表现(近一周)** - 表现最佳: - 60日成交额(超额收益0.75%) - 20日成交额(超额收益0.70%) - 60日非流动性冲击(超额收益0.58%)[40][42] - 表现最差: - 单季度毛利率(超额收益-0.65%) - 单季度SP(超额收益-0.58%) - 单季度ROA(超额收益-0.51%)[40][42] 6. **全市场股票池因子表现(近一周)** - 表现最佳: - 60日反转 - 20日特异度 - 20日成交量变异系数[45] - 表现最差: - 单季度毛利率 - 股息率 - 60日非流动性冲击[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