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DeepSeek
icon
搜索文档
Kimi还能找到月之亮面吗?
36氪· 2025-06-25 16:08
行业竞争格局演变 - 行业焦点从Kimi的长文本能力转向多模态生成(视频/代码)和Agent应用[1] - 大厂入场导致竞争加剧:字节豆包依托抖音生态实现流量垄断 单月投流预算达1.24亿[9] - 技术护城河被侵蚀:DeepSeek开源长文本模型 豆包整合视频库 Kimi仍依赖单一文本交互[12] Kimi发展历程分析 - 早期技术优势:2023年率先实现20万至200万字长文本处理 形成非对称竞争力[2][3] - 资本追捧因素:技术稀缺性+创始人学术光环(CMU博士/苹果谷歌导师)+资本防御性布局焦虑[3][4] - 估值逻辑:参照OpenAI 860亿美元估值 阿里8亿美元投资占股36%[4] 战略失误与运营问题 - 投流失控:单月最高投放2.2亿 日均烧钱700万 投流费用占比达70%[7][30] - 用户质量失衡:DAU从50.83万飙升至589.7万但高知用户流失 品牌调性受损[8][11] - 技术空心化:资源向流量倾斜 延误多模态和视频理解等关键技术升级[11] 潜在突围方向 - 提升价值密度:优化Kimi Researcher的交互逻辑 实现"打断+追问"深度研究功能[15][16] - 深耕垂直场景:医疗病历分析/法律条款审查等B端需求 配套完整开发者工具链[18][19] - 聚焦核心用户:服务数千万效率工作者 建立内容质量而非数量的竞争优势[22][23] 行业启示 - 战略定力关键:识别主要矛盾(真实付费需求) 避免被资本和流量带偏节奏[25][26] - 商业化前置:产品开发需同步规划变现路径 可持续增长率公式揭示投流占比应<30%[29][30] - 护城河本质:客户付款凭证比融资头条更重要 技术信仰需通过商业闭环验证[31]
「AI新世代」DeepSeek风暴下纯技术融资窗口关闭?AI独角兽2025年中场战报:资本实力分野谁能挺进下一轮
华夏时报· 2025-06-25 14:44
行业趋势 - 2025年上半年AI行业从基座大模型研发转向智能体赛道成为共识[1] - 资本投资逻辑明显转向应用层 大模型领域仅智谱获得新融资[1][6] - 行业下半年破局关键在于B端和G端市场深耕 需构建垂直领域差异化壁垒[1] 技术路线 - DeepSeek通过R1和V3占据基础设施市场 创业公司放弃超大参数模型开发[2] - MiniMax推出支持100万上下文的M1模型 性能达DeepSeek R1的8倍[2] - 月之暗面开源Kimi-Dev-72B编程模型 在SWE-bench上性能提升60.4%[2] - 智谱开源32B/9B系列GLM模型 推理模型性能媲美DeepSeek R1[2] - 阶跃星辰重点布局多模态 发布3D大模型Step1X-3D[3] - 零一万物转型"模型操作系统"平台 百川智能聚焦医疗AI赛道[3] 智能体发展 - Manus爆红后智能体成为行业标配 主要厂商均推出相关产品[3] - 阶跃星辰将智能终端Agent作为技术落地核心突破点[4] - 智谱推出对标DeepSeek和Manus的AutoGLM沉思智能体[4] - MiniMax发布通用智能体和视频创作智能体[4] - 月之暗面开始测试Kimi-Researcher智能体[4] 融资与估值 - 智谱2025年累计融资超20亿元 估值达360亿元[6] - "AI六小虎"其他五家最新融资信息均停留在2024年[6] - 智谱已启动IPO流程 提交上市辅导备案[8] - MiniMax内部有上市计划但处于初步筹备阶段[8] 商业化进展 - 智谱GLM大模型平台服务近百万企业开发者 覆盖20多个行业[9] - 零一万物2025年收入已超2024全年营收 获数笔大额订单[9] - 百川智能发布全球首个儿科大模型"福棠·百川"[10] - MiniMax旗下Talkie全球MAU排名第9 开放平台注册企业客户超5万[10] - 阶跃星辰聚焦智能体业务 与OPPO/吉利等合作终端场景应用[10] - 月之暗面测试打赏功能和企业API 未公布商业化数据[11] 投资特征 - 2025年AI应用投资单笔金额减小 总额下降但更趋理性[7] - 资本转向AI应用/消费者应用/基础设施创新 不再投入基座模型[7] - Canva平台AI生成124亿字文案/14亿张图像 完成33亿次AI抠图[7] - 千里科技开发"Agent OS"智能座舱系统 与阶跃星辰合作[7] 下半年展望 - 技术投入重点在模型性能/效率/成本优化[12] - 商业化聚焦B端/G端垂直领域 需构建差异化护城河[12] - C端用户规模扩张将成为核心战略 影响估值和变现模式[12]
技术干货:VLA(视觉-语言-动作)模型详细解读(含主流玩家梳理)
Robot猎场备忘录· 2025-06-25 12:21
具身智能与VLA模型技术发展 - VLA模型(视觉-语言-动作模型)是整合视觉、语言和动作的多模态模型,代表具身智能领域的最新进展,推动机器人进入「动得准」阶段 [1] - 2022年Google与CMU的"SayCan"、"Instruct2Act"项目首次实现Transformer模型同步处理视觉指令与动作生成,2023年DeepMind的RT-2模型实现端到端动作生成 [1] VLA模型技术架构 - 核心组件包括视觉编码器(提取图像特征)、文本编码器(处理指令)、动作解码器(输出10-30秒动作路径),形成端到端大模型2.0架构 [2] - 相比传统VLM模型新增动作解码能力,具备更高拟人化与可解释性,支持类人推理与全局理解 [2] - 四大核心特性:架构继承(仅替换输出模块)、动作token化(语言形式表示动作)、端到端学习(感知-推理-控制一体化)、预训练VLM强泛化能力 [4] 行业应用与商业化进展 - 2025年起多家公司发布VLA模型,该技术显著缩短指令理解与执行距离,提升机器人对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 [3] - 双系统架构成为主流技术路径,将VLA拆分为VLM(大脑)与动作执行模型(小脑)以解决长链条端到端问题 [5][6] 技术瓶颈与挑战 - 数据短缺:需同步视觉/语言/动作的高质量多模态数据,采集成本高且可扩展性差,依赖专家数据集导致复杂任务(如多步骤协作)表现受限 [7] - 规划能力缺陷:VLM与动作模型间缺乏时序依赖处理,语义跟随性差导致长流程任务易出现步骤遗漏或逻辑混乱 [7] 行业生态与研究方向 - 主流玩家覆盖五类企业,技术方案分为5大类,重点关注双架构VLA模型的优势比较与落地场景 [5] - 研究方向包括跨任务迁移能力提升、动作token化优化、端到端学习效率改进等 [4][5]
我市发布场景驱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行动方案
郑州日报· 2025-06-25 08:57
郑州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行动方案核心目标 - 提出"两步走"战略:2025年底建成10个创新平台、2个标杆性产业园区、培育20个领军团队、孵化100家高成长企业,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350亿元[1][2] - 2027年底实现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相关产业规模达2000亿元,建成全国影响力创新高地[1][2] 技术创新与产业生态构建 - 聚焦智能传感器、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突破大数据智能分析、跨媒体感知等"卡脖子"技术[3] - 深化与DeepSeek等头部企业合作,引入通用大模型并培育智慧医疗、交通等垂直领域大模型[3] - 联合哈工大、上交大等研究院加速成果转化,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和协同创新机制[3] 重点行业应用场景 - **医疗领域**:构建医疗垂直大模型,推动AI医院升级,创新诊疗全链条服务[4] - **工业领域**:研发制造业跨模态大模型,搭建物流仓储等具身智能试验场[4] - **文旅领域**:建设文旅大模型平台,强化视频生成、内容创作技术在数字内容产业应用[5] - **公共服务**:发展智能停车、教育评估及金融征信领域大模型应用[6] 算力与数据基础设施 - 加快国家超算郑州中心等项目建设,建立全市算力统筹调度平台,实现跨域异构资源智能调配[7] - 建设行业语料库和可信数据空间,做强郑州数据交易中心,推动数据全链条业务发展[7] 产业集聚与政策支持 - 以中原科技城为核心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园,打造高新区数算产业园和经开区等应用示范区[8] - 设立人工智能子基金,支持早期项目股权融资,探索知识产权抵押等创新融资模式[9] - 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完善高校人工智能学科体系,强化人才支撑[8][9]
AI大神的人生,和他YC的刷屏演讲一样精彩
虎嗅· 2025-06-25 07:56
行业趋势与技术创新 - 软件行业正在经历70年来的第三次根本性变革,进入"Software 3.0"时代,特点是可以用自然语言直接编程 [2] - 大模型不仅是新电力,更是新的操作系统,当前阶段相当于计算机发展的1960年代 [2] - "Vibe Coding"(氛围编程)概念成为AI时代编程方式的标准术语,与PC革命时的"所见即所得"概念具有同等历史地位 [3][51] - "Software 2.0"概念提出传统手写代码正在被神经网络逐步替代,程序员通过训练数据教会神经网络处理逻辑 [29][30] 公司发展与技术突破 - OpenAI早期团队专注于开发安全人工智能,奠定技术基础并专攻深度学习和计算机视觉方向 [23] - 特斯拉Autopilot采用神经网络替代传统C++代码,实现端到端学习并处理多摄像头时序信息融合 [28] - DeepSeek以500万美元低成本(2048块GPU训练2个月)实现接近GPT-4性能的开源大模型,打破行业认知 [47][48] - Eureka Labs致力于AI教育革命,推出"LLM101n"课程指导学生从零构建大语言模型 [43][44] 技术领袖影响力 - Andrej Karpathy提出的"Software 2.0"和"Vibe Coding"成为定义时代的技术概念 [3][29][52] - 其技术演讲和课程(如斯坦福CS231n)影响全球AI从业者,观看次数超百万 [18] - 通过推文改变行业对中国AI能力的认知,使DeepSeek获得国际关注 [46][48] - 强调人机协作重要性,提出"AI增强人类"而非取代人类的平衡观点 [54][55]
Jim Cramer says AI stocks are climbing as DeepSeek threat recedes on Wall Street
CNBC· 2025-06-25 06:54
市场情绪变化 - 市场不再担忧中国初创公司DeepSeek在人工智能领域超越科技巨头的潜力[1] - AI相关股票如Nvidia、AMD、Vertiv、Micron、Marvell Technologies等已恢复或接近恢复此前水平[2] - Nvidia CEO将当前AI发展称为"新工业革命",市场焦点重新回到主流AI股票[2] 股市表现 - 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上涨1.19%,标普500指数上涨1.11%,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1.43%[2] - 半导体板块表现突出:Broadcom上涨3.94%,Nvidia上涨2.59%,AMD上涨6.83%[2] - 纳斯达克100指数创历史收盘新高,涨幅达1.53%[2] DeepSeek事件影响 - 1月DeepSeek发布AI模型,其性能接近竞争对手但成本更低,引发投资者恐慌[3] - Nvidia单日暴跌17%,市值蒸发近6000亿美元,创美国公司最大单日跌幅纪录[3] - 市场最初过度反应,未充分质疑DeepSeek数据的真实性[4] 市场认知修正 - AI股票复苏表明对DeepSeek主导地位的担忧是短暂的[4] - 市场反弹驳斥了"中国在AI竞赛中击败美国"的观点[4] - 当前科技股接近新高,证明此前对DeepSeek的过度反应是错误的[5]
科技创新力量崛起 市场动能持续改善 外资聚焦中国市场结构性机遇
中国证券报· 2025-06-25 04:23
外资机构看好中国市场 - 多家外资资管机构(瑞士百达、高盛、路博迈基金、摩根士丹利)看好中国市场结构性机遇,重点关注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消费等板块 [1] - 中国政策环境稳定且可预期,支持资本市场、鼓励分红回购、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政策有助于降低股市无风险利率 [1] 中国资产表现与全球经济格局 - 全球经济格局发生结构性变化:中国科技创新崛起,美国政策不确定性削弱市场信心,欧洲市场或受益于宽松融资环境 [2] - 中国制造业展现难以替代的优势,高科技企业(如DeepSeek)和机器人技术突破体现技术实力和全球供应链关键地位 [2] - 中国出口韧性显示全球竞争力,人民币存在显著价值低估,中期有望稳步升值 [2] 中国市场动能与投资方向 - 中国股票市场结构性改善稳步推进,离岸中国股票股本回报率和估值机制持续改善 [3] - 摩根士丹利上调中国经济增速预期和股指目标点位,因股本回报率和盈利改善 [3] - 路博迈基金建议关注四大方向:低估值行业重估(如银行)、优质资产底部抬升、出海优质企业、高增速科技(人工智能、机器人、创新药等) [3] 科技板块投资价值 - 人工智能相关领域持续吸引关注,生物科技取得突破性进展,科技板块被持续看好 [4] - 中国人工智能模型(如DeepSeek-R1)具有全球竞争力和成本效益,改变科技题材叙事,带动恒生科技指数和MSCI中国指数上涨 [4] - 人工智能赋能民营经济板块,相关企业市值占比72%,增速预计比非科技企业高15个百分点,资本支出和研发支出增长推动未来利润 [4] 人民币资产与外资流入 -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强,人民币计价资产主题偏好提升,企业盈利前景改善 [5] - 外资流入中国股市力度预计增强,高盛维持对中国股票"增持"立场 [5]
铁臂机群安装“AI大脑”工程机械行业加速智能化
证券时报· 2025-06-25 02:42
全球首款AI推土机发布 - 山推股份推出全球首款AI推土机产品,涵盖智能整机与AI智能助手两大模块,打造9大智能系统覆盖动力优化、施工安全、协同作业等核心场景 [1] - 该产品基于DeepSeek基础模型二次开发,100多名技术人员耗时6个月研发,完成超过25000次现场测试,打造专属"AI决策模型" [2] - 产品智能化水平达L3级,完成L4级技术储备,驾驶员可升级为"指挥官"进行实时调度和监视作业过程 [3] AI技术分级标准 - 山推股份参照乘用车自动驾驶标准提出工程机械AI技术分级:L1级为智能化起点,L2级实现工作装置自动控制,L3级半自动化施工,L4级高度自动化,L5级完全无人化 [2] - 公司计划2026年推出下一代AI产品,相比L1级理论测算施工安全性提升50%,协同效率提升40%,车辆健康指数提升60% [3] - 未来3年将完成AI推土机核心功能全面应用,并拓展至挖掘机、装载机等全系产品,构建"AI智能助手+施工机群"协同生态 [3] 行业AI布局加速 - 三一重工已推出无人挖掘机、L4级无人驾驶工程车和无人摊压机群,将数智化建设融入制造、产品、服务等场景 [5] - 徐工机械与网易合作将AI技术应用于工程机械产品,2025年2月徐工汉云完成与DeepSeek深度对接,打造"AI+制造"标杆 [5] - 中联重科在AI、云计算等领域持续投入研发,数字化技术发明专利申请量行业第一,推动产品"机器人化" [6] 海外市场拓展 - 中联重科2024年境外收入233.80亿元同比增长30.58%,占比超51%,通过构建"AI大模型+工业互联+人形机器人"协同新生态推动智能制造 [7] - 公司在全球投建23个智能工厂,运用AI大模型优化生产排程,应用多模态感知机器人和AI视觉质检系统提升效率 [7] - AI与新能源结合使中国工程机械产品在环保和节能方面领先,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 [9] 行业趋势展望 - 工程机械行业迈入"数智融合"新阶段,推动"单机智能"向"系统智能"跃迁 [4] - AI技术系统性解决行业痛点,推动施工效率、安全性、成本控制及运维模式全面革新 [6] - AI与工程机械深度融合成为明确技术趋势,正在加速产业生态重构 [6]
AI改写财富版图!张一鸣4815亿首次登顶,梁文锋1846亿杀进前十
第一财经· 2025-06-24 15:41
核心观点 - AI成为2025新财富500创富榜前十的主要驱动因素 [1] - 中国经济地理重心改变,长三角崛起,广东地产商衰落 [2][13] - 张一鸣以4815.7亿元持股估值首次登顶首富,字节跳动营收1550亿美元 [3][4][5] - 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以1846亿元持股估值晋级前十,公司估值中间值为20亿至300亿美元 [6] - TMT、医药生物、日用消费品为创富前三赛道,TMT赛道上榜110人,总财富3.34万亿元 [7] - 消费赛道表现亮眼,蜜雪冰城、喜茶等创始人上榜 [8] - 长三角地区成为大赢家,西部创富力跃升明显 [9][13][14] 榜单变化 - 2025年500位企业家总持股市值13.7万亿元,同比上涨11%,平均持股市值273.8亿元,上榜门槛66.2亿元 [3] - 广东上榜人数从2021年112人减少至96人,总财富从4.5万亿元跌至3万亿元,缩水1/3 [2][10] - 浙江增加10席,上榜76位,反超北京成为第二名 [2][13] - 北京上榜人数从83名降至70名,总财富从3.2万亿元跌至2.2万亿元 [11] - 安徽上榜人数从12人降至5人 [12] - 四川上榜人数从9人增加到16人,劲增7人 [14] 行业表现 - TMT赛道强势上榜110人,比去年大幅扩容22人,总财富3.34万亿元,占榜单总财富1/4 [7] - 芯片是TMT赛道主要创富池子,寒武纪创始人陈天石持股市值786亿元,同比上涨370% [7] - 人形机器人领域,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首次上榜 [8] - 消费赛道表现亮眼,蜜雪冰城、喜茶、霸王茶姬、茶百道、古茗等创始人上榜 [8] - 医美护肤赛道贡献两名地区首富,巨子生物实控人范代娣、严建亚夫妇晋升陕西新首富 [14] 地区表现 - 长三角明显崛起,浙江增加10席,上海与江苏各自净增7人、8人 [13] - 上海优势体现在半导体行业、移动互联网和消费领域 [13] - 西部创富力跃升,西藏、新疆、内蒙古、甘肃等经济追赶地区涌现更多上榜人 [14] - 各地新晋首富多来自消费赛道,蜜雪冰城张红超兄弟晋级河南新首富 [14]
一年后,当Kimi和MiniMax投资人再坐到一起
暗涌Waves· 2025-06-23 14:01
中国大模型行业格局变化 - DeepSeek横空出世改变中国大模型竞争格局 使原本被比较的Kimi和MiniMax转向差异化发展[1][3] - 六小虎(包括Kimi MiniMax等)仍具备竞争力 但行业格局远未定型 未来全球大模型公司中可能有2-3家中国企业[11][12] - Kimi近期开源编程模型Kimi-Dev并测试Agent产品 MiniMax开源推理模型MiniMax-M1并连续更新五天[1][3] 头部大模型公司最新动态 - Kimi团队保持技术前沿探索 从比拼用户规模转向强化技术认知 更适合以技术大牛为核心的创业团队[6] - MiniMax押注视频生成和语音合成技术 其海螺视频产品已商业化落地 语音合成达到以假乱真水平[7][8] - DeepSeek在搜索类应用市占率遥遥领先 其V3模型和R1推理能力表现惊艳 迅速占领用户心智[7][11] Agent领域发展趋势 - Agent的"蒸汽机时刻"已到来 因模型推理/编程/工具使用能力突破 垂类Agent在汽车等领域快速落地[14][18] - 三类Agent受关注:提升产能100倍的Agent/降低成本100倍的Agent/创造全新场景的Agent[23][24] - 垂直Agent可积累独有知识库形成护城河 最终可能反攻通用Agent 应用公司需聚焦细分场景快速迭代[20][25] 具身智能投资现状 - 具身智能处于早期阶段 技术路线未明确 存在明显泡沫 但类似互联网泡沫具有正向溢出效应[27][28] - 当前具身智能硬件成本高达8-10万美元 无故障时间不足 尚未找到预训练的scaling law[32] - 参考自动驾驶发展历程 具身智能将经历平台期 具备资金和技术储备的公司才能坚持到商业化拐点[29][30] AI时代投资范式变化 - AI投资窗口期缩短至3-4年 2026年底前有潜力成为AI巨头的公司将基本浮现[37] - 技术迭代速度加快 一年相当于其他行业3-5年 需更关注底层模型能力演进带来的场景重构[7][37] - 创业者需具备持续学习能力 保持非共识判断 如MiniMax坚持线性注意力机制的技术路线[12][42] AI技术带来的深远影响 - AI开始具备"欺骗"能力 反映人性特征 成为人类自我认知的终极工具[48] - 未来每人将拥有多个AI"打工人" 人类可能不再是地球上唯一的智能物种[45][46] - AI在编程/数学等领域达到顶尖人类水平 行业将迎来更多"李世石时刻"[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