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口负增长
icon
搜索文档
两条主线解题“十五五”人口变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3 21:30
人口结构变化趋势 - 2024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15.66%,0-14岁人口占比为15.81%,两者已非常接近[4][5] - 2024年有8个省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8%,多于2023年的7个省份[1] - “十五五”时期老年人口和老龄化率将持续攀升,高龄人口增速更快,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最终超过0-14岁人口占比[4][5] - 2024年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22%,其中高龄化(80岁及以上)速度加快[7] - 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减少,老年抚养比显著上升[6] 区域人口结构分化 - 各省份呈现三类特征:少年儿童占比低且老年人口占比高(如上海、辽宁)、少年儿童占比高且老年人口占比低(如贵州、广东)、少年儿童和老年人口占比均较高(如湖南、山东)[8] - 上海2024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20.25%,0-14岁人口占比仅9.50%;贵州同期0-14岁人口占比高达21.90%,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2.90%[6][8] - “十五五”时期东部大城市和部分省会城市将继续吸引青年劳动力,部分地区面临人口流出与老龄化叠加的双重风险[8] 人口服务体系构建 - 人口政策重点围绕“一老一小”两条主线,需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就业、就医、住房、养老等一体考虑[1][11] - 需完善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普惠性托育机构与家庭支持政策,以缓解育儿成本高、女性就业受限等问题[12] - 要推动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建设,发展社区居家养老与智慧健康服务,探索医养结合与社会化照护的可持续模式[12] 老年人力资源开发 - 中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2024年达79岁,比2012年提高3.6岁[14] - 需构建老年就业友好环境,开发适合大龄劳动者的多样化工作岗位,优化就业、社保等方面年龄限制政策[2][14] - 应构建老年人就业技能提升体系,特别是数字化素养水平提升,社区层面可提供智能手机使用、短视频制作等培训[14][15] - 已有成功案例包括无锡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搭建的技术咨询平台和教育部“银龄计划”,后者2025年计划招募7000名退休教师[16]
7省份生娃基本不花钱,北京拟将胚胎冷冻与保存费用纳入医保
第一财经· 2025-11-12 16:47
中国人口发展趋势 - 中国已进入人口负增长初期阶段 人口发展由增量转向减量 呈现少子化 老龄化 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 [1] - 中国人口转变速度更快 用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上百年历程 生育水平下降呈现低意愿 低水平新特点 调查显示育龄人群理想子女数约1.8个 实际打算生育数约1.6个 现实生育水平仅为1.1个左右 [1] 生育支持政策框架 - 倡导积极婚育观 优化生育支持政策和激励措施 发挥育儿补贴和个人所得税抵扣政策作用 完善生育保险制度 落实生育休假制度 [2] - 构建核心制度 筑牢生育保险 照护服务 生殖健康三大支撑 建立三项基础性制度形成生育支持四梁八柱 [1] - 鼓励生育需要综合施策 包括经济支持 教育 托育 假期 医疗 居住等多个方面 [5] 医疗保障与辅助生殖支持 - 国家医保局持续指导地方将治疗性辅助生殖技术纳入报销 2024年惠及100万人次 [2] - 全国已有25个省份实现生育津贴直接发放到个人 吉林 江苏 山东等7个省份已率先实现政策范围内生娃基本不花钱 [2] - 北京在全国率先将16项治疗性辅助生殖项目纳入医保 已有16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可开展服务 惠及64.7万就诊人次 总费用8.63亿元 医保基金支出5.81亿元 [3] - 北京市计划研究进一步提高生育保险产前检查费用报销水平 计划将胚胎冷冻和保存等费用纳入医保报销体系 [3] - 湖南省提出将椎管内麻醉纳入医保甲类诊疗项目 个人自付比例降至0% 努力实现全天候开展无痛分娩 [4] 育儿补贴与教育支持 - 国家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公布 2025年1月1日起 无论一孩 二孩 三孩 每年均可领取3600元补贴直至年满3周岁 [4] - 育儿补贴按年发放 中央财政按比例对东部 中部 西部地区予以补助 地方可根据财力适当提标 [5] - 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 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保育教育费 对民办幼儿园就读适龄儿童相应减免费用 [5] - 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是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框架完善的一部分 未来可能延伸到学前三年及高中 [5] 托育服务与基础设施 - 深入开展托育服务补助示范试点 发展普惠托育和托幼一体化服务 [2] - 湖南省提出合理规划布局保障助产服务供给 常住人口30万以上县市区至少有2家 30万以下至少有1家公立医疗机构可提供助产服务 [4] - 开展生育友好医院建设 适当增加高品质产科床位设置 [4] - 鼓励用人单位履行社会责任 通过税收减免 社保补贴等政策 鼓励建设托育设施 落实育儿假制度 [6]
人口学家梁建章警告:如果不尽早干预,40年后印度人口将是中国3倍
搜狐财经· 2025-11-12 15:12
文章核心观点 - 携程创始人梁建章作为人口经济学专家,警告中国若不有效干预人口问题,四十年后印度人口将达中国的三倍,凸显中国人口负增长与结构老龄化的严峻挑战 [1][4] - 中国人口已进入长期下行通道,低生育率与加速老龄化将严重削弱劳动力基础、创新能力及国际竞争力,需多层面改革以创造有利生育的社会环境 [6][12][25] 中国人口现状与趋势 - 中国总人口在2022年达到14.1亿峰值后首次出现负增长,2024年进一步降至14.0828亿,连续三年负增长 [6] - 2024年新生儿数量仅954万,死亡人数达1093万,人口净减139万,出生率降至6.77‰,自然增长率为-0.99‰,总和生育率持续低于1.0 [7] - 联合国预测到2050年中国劳动力规模将从8亿减少至7.5亿,劳动力减少推高用工成本,挑战制造业竞争力 [7][8] 人口结构问题的经济与社会影响 - 老龄化加剧,2024年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21%,预计2035年将突破30%,即每三人中有一名老年人,对养老医疗系统构成巨大压力 [13] - 年轻人口减少将拖累国家创新能力与科技发展,即使人工智能进步也难以弥补年轻人口缺失对创新活力的支撑 [10][12] - 人口负增长的成本将转嫁至年轻人,延迟退休或成必然措施,"90后"可能需工作至七八十岁,形成沉重代际负担 [12] 国际对比:日本与印度的启示 - 日本自1990年代中期陷入人口负增长,老龄化问题严重,政策干预效果有限,导致经济增长停滞,为中国提供"行动过晚"的警示 [15] - 印度2023年人口超中国成为世界第一,生育率达2.05(接近更替水平,为中国的两倍),人口结构年轻,联合国预测2064年其人口将达17亿,潜力巨大 [17][19] 低生育率的原因与解决路径 - 经济压力(高房价、教育内卷、医疗费用)、时间压力("996"工作文化)及社会观念变化(注重自我实现)是年轻人生育意愿低的主因 [21][23] - 解决方案需聚焦支持意愿生育家庭,包括经济援助(购房补贴、降房贷利率)、完善教育医疗体系、改革职场文化(反对"996"、推广灵活工作制) [25] - 需全社会形成人口问题共识,构建敢生能养的社会环境,使生育成为幸福选择而非负担 [25]
联合国预测:中国人口迅速萎缩,将成为全球面对的最大挑战
搜狐财经· 2025-10-24 16:02
中国人口下降趋势预测 - 联合国预测中国出生人口将从2050年的737万下降至2100年的310万 [1] - 人口老龄化加剧与出生率低迷导致中国多个省份已出现人口负增长 [3] - 联合国建议将中国人口增长率从2023年的1.19%提升至2050年的1.39%和2100年的1.48%以改善人口结构 [15] 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 - 中国劳动人口减少将直接影响全球供应链,中国被视为全球制造业的心脏 [14] - 中国拥有全部工业生产门类,是苹果公司等外资企业重要的生产和零部件采购基地 [7] - 过去在人口红利加持下,中国经济曾实现年增长10%以上的成绩,但伴随红利减弱经济增长已放缓 [5] 产业转移与替代挑战 - 因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苹果公司已将部分生产线转移至印度、越南等发展中国家 [9] - 2023年印度工厂组装的苹果手机因大肠杆菌超标问题遭大规模退货,需大幅降价出售 [12] - 印度、越南等国的劳动力素质相对较低,对产品生产质量构成挑战 [11] 应对措施与发展方向 - 国家已出台开放三胎、提供生育补贴等措施,但经济压力导致民众生育意愿仍不强 [3] - 日本和韩国在促进人口增长方面的措施效果有限,人口增长持续低迷 [17] - 发展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智能化产业,可在未来替代部分劳动力,弥补劳动力减少的困境 [21]
为什么欧洲人口越来越多?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9-03 12:29
人口负增长趋势 - 中国2020年总和生育率降至1.3,远低于2.1的代际更替水平,2022年正式进入人口负增长阶段[5] - 联合国预测中国人口负增长将持续扩大,到本世纪中叶年减少超1000万人,相当于每年减少一个瑞典的人口规模[7] - 韩国面临全球最低生育率困境,最乐观情境下百年后人口将不足当前1/3,政策干预效果有限[9] 欧洲移民策略成效 - 欧盟通过移民抵消人口自然下降,2023年近600万非欧盟移民涌入,德国和西班牙吸收超40%[11] - 移民成为欧洲人口稳定核心因素,2025年欧洲总人口超4.5亿,实现连续四年增长[11] - 穆斯林移民群体兼具高生育率特征,既提升人口基数又延长人口惯性增长周期[19] 人口惯性机制分析 - 人口惯性表现为生育率下降后人口仍会持续增长一段时期,反之生育回升时人口仍会惯性减少[15][17] - 东亚因生育率快速下降导致人口惯性迅速由正转负,欧洲因移民涌入延长惯性增长时间[19] - 人口趋势一旦形成难以逆转,政策干预难以立竿见影,移民是延缓负增长最直接有效手段[21] 欧洲移民政策实践 - 德国通过"客工"计划引入土耳其劳工,外籍人口从2017年1062万增至2024年1406万,乌克兰移民从2021年15.5万激增至2024年133.4万[28][29] - 2015年中东难民危机吸纳数百万叙利亚、阿富汗难民,2022年俄乌冲突后登记超600万乌克兰难民[30] - 法国、德国设立专业人口研究机构(INED、BiB、MPIDR),系统性制定移民与社会支持政策[27] 移民融合挑战 - 移民集中安置导致社群隔离,穆斯林与基督教文化冲突加剧社会紧张[39][40] - 经济下行放大民众排外情绪,极右翼势力借助移民议题崛起[37] - 德国、法国设立专门移民融合机构(BAMF、OFII),但社会经济劣势仍阻碍移民融入[37][40] 全球移民政策扩展 - 俄罗斯因劳动力短缺计划2025年前引进100万印度技术工人,实际配额限制为23.5万人[43] - 朝鲜劳工成为俄罗斯劳动力补充来源,非斯拉夫族移民可能引发排外风险[45] - 全球生育率普遍下降趋势下,移民源国人口红利不可持续,欧洲终将面临人口负增长[47]
经济专家警示:中国人口或在50年内降至5.8亿,生育政策亟待转型
搜狐财经· 2025-08-26 12:57
人口负增长趋势 - 中国人口连续三年负增长 2024年自然增长率为-0.27% [1][3] - 2024年出生人口756万较2023年870万下降13.1% 死亡人口1132万 [3] - 总和生育率降至1.07 远低于2.1的国际世代更替警戒线 [3] 人口结构变化 - 2040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将达30.4% 劳动年龄人口比例降至52.9% [5] - 2075年老年人口比例或达43.2% 形成1.5个劳动力赡养1位老人的压力格局 [5] - 专家预测未来50年中国人口或从14亿锐减至5.8亿 跌破10亿大关 [3] 经济成本制约 - 一线城市抚养孩子至大学毕业成本达212万元 二线168万元 三四线98万元 [7] - 一线城市平均房价10.8万元/平方米 三口之家住房成本约1100万元 [7] - 家庭教育支出占总支出的23.7% 78.3%育龄女性因教育担忧不敢生二胎 [8] 职业发展影响 - 82%企业招聘时考虑女性婚育状况 生育后女性职业晋升速度平均放缓42% [8] - 新版女职工保护规定对因生育降薪或解约企业最高罚款50万元 [13] - 鼓励设立最长30天父亲陪产假以促进育儿责任共担 [13] 经济影响预测 - 人口负增长每持续五年将使GDP增速拖累约0.5个百分点 [8] - 2070年中国GDP增速可能跌破1% 显著低于当前4.5%水平 [8] - 工业机器人密度达340台/万名工人 较2020年增长98% [16] 政策应对措施 - 国务院提出2030年建成生育友好型社会 实施幼儿园免费入园 [10] - 0-3岁婴幼儿照护费用个税专项扣除每月最高2500元 [10] - 上海二孩补贴3万元三孩5万元 江苏产假延长至158天 [10] - 四川对多孩家庭提供最高20万元无息购房贷款 [10] - 多孩家庭首套房首付比例降低5个百分点 保障房分配优先 [11] 银发经济机遇 - 2030年中国养老产业规模预计突破22万亿元 [16] - 人口结构变化催生医疗健康等银发经济快速发展 [16] 国际经验借鉴 - 日本自2008年人口负增长 总和生育率1.3 出现1.03万个"消失中村庄" [9] - 法国通过家庭补贴和托育服务将生育率维持在1.8 [14] - 瑞典推行性别平等与工作平衡的"双职工-双育儿"模式 [14] 社会观念影响 - 65%受访夫妻不愿生二胎 主因是无法提供同等优质资源 [15] - "高投入高期望"养育观念推高成本降低生育意愿 [15]
杜鹏:从五方面入手增强中青年养老“安全感”
中国新闻网· 2025-08-16 00:45
中国式养老体系建设 - 中国正经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人口-家庭共时性变迁","70后""80后""90后"普遍面临养老困惑,需结合社会保障制度和中国传统文化构建特色养老体系 [1] - 养老方式从家庭养老转向社会化养老,基本养老服务从兜底补缺升级为均等普惠,形成区别于传统和其他国家的"中国式"特征 [1] - 官方推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重点发展养老事业和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目标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 [1] 增强中青年养老安全感的五大路径 政策与制度层面 - 构建中央到地方的立体化政策体系,强化居家、社区、机构与医养结合服务的联动,通过政策引导优质资源下沉 [2] - 通过税费减免、运营补贴等政策吸引社会资本,扩大专业化服务供给规模,形成"政府兜底+社会补充"的多元协同生态 [3] 服务体系建设 - 在社区和街道层面建设融合老年食堂、日间照料等功能的一站式综合体,打造15分钟步行可达的养老服务圈 [2] - 搭建养老云平台整合服务机构、志愿者及医疗资源,利用智慧技术提升服务匹配效率与精准度 [2] 服务内容优化 - 提供精神关怀与社交支持服务,包括心理疏导、文化活动和邻里互助,缓解老年人孤独感并增强社区归属感 [2] - 支持涉老公益基金会、基层老年协会等组织发展,激活社区内生动力以完善服务网络 [3]
经济专家预言:若都不生二胎、三胎,50年后中国人口将变成5.8亿
搜狐财经· 2025-08-14 19:07
人口危机核心观点 - 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预测中国人口在50年内将从14亿降至5.8亿,缩水近六成 [2] - 中国人口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危机,从过去担忧人太多转变为如今害怕人太少 [4] - 人口数量减少伴随结构失衡,深度老龄化构成真正危机 [20] 新生儿人口趋势 - 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出生人口达1846万,比前一年明显增长 [10] - 2017年出生人口回落至1758万,但二孩占比依然可观 [12] - 出生人口此后持续下滑,2018年降至1523万,2019年为1465万,2022年跌破1000万大关至956万 [12] - 2023年出生人口探至902万,为近年最低点,2024年因龙年仅回升至954万 [14] - 实际四年累计新增人口6000多万,远低于专家预测的1.6亿 [14] 人口负增长与老龄化 - 2024年在954万新生儿降生同时,有1093万人离世,人口净减少139万,为连续第三年负增长 [16] - 2023年60岁及以上人口达2.9亿,占总人口21.1%,65岁以上人口突破2.1亿,占比15.4%,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20] - 预测到2031年将迈入超高龄社会,届时每五人中有一人是65岁以上老人 [22] 劳动力结构危机 - 2023年老年抚养比为22.5%,约4.5个劳动力抚养1个老人 [22] - 预测到2050年老年抚养比将升至48.8%,即2个劳动力养1个老人 [24] - 预计2080年老年抚养比达峰值116.6%,即100个劳动年龄人口需赡养116位老人 [24] 生育意愿下降原因 - 经济压力是首要原因,从怀孕到抚养孩子长大,花销巨大,一个孩子最少需花费十几万,一线城市金额翻倍 [27][29] - 高昂的育儿成本包括月费过万的幼儿园、每月大几千的日常开销以及动辄上万的兴趣班 [29] - 房贷和车贷使年轻人经济压力巨大,难以承担额外生育成本 [31] - 生育对女性职业发展造成负面影响,产假后岗位可能被顶替 [33] - 教育内卷加剧家长焦虑,"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军备竞赛使孩子累家长更累 [33]
人口16连跌!这个亚洲国家,绷不住了
创业邦· 2025-08-14 18:11
人口趋势 - 日本人口连续16年下降,2025年1月1日总人口为1.2065亿,较上年减少90.8万,创有统计以来最大降幅[5][6] - 2024年日本出生人数68.6万(历史新低),死亡人数近160万(历史新高),少子化与老龄化双向夹击[6] - 日本中位数年龄达49.4岁,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29.6%,老龄化程度全球最高[7] 区域分化 - 2024年日本47个都道府县中仅东京都人口增长(突破1400万),东京都市圈人口超3000万,其他地区均下滑[9] - 部分区域人口跌破百万(如鸟取县仅52万),年均关闭400多所中小学校,超半数私立大学招生不满[9] 生育政策 - 日本2024年总和生育率1.15(历史最低),远低于2.1的世代更替水平,但高于韩国(0.75)[10][11] - 生育补贴体系覆盖0-18岁,平均补贴总额352万日元(约16.4万元),包括一次性生育补助金50万日元、0-3岁每月1.5万日元育儿津贴等[11][12] - 2024年新政:三孩家庭子女国立大学学费全免,高中教育免费(公立全免/私立最高补贴45.7万日元/年)[11][12] 移民影响 - 欧盟通过移民实现人口正增长(2024年增107万至4.504亿),日本居住外国人增35万至377万(11年最大增幅)[13][15] - 日本推出"儿童与育儿支援金",向全民征收2400-12000日元/年税费补贴育儿家庭[13]
人口16连降,日本绷不住了
虎嗅APP· 2025-08-14 08:18
人口趋势 - 日本人口连续16年下降,2025年总人口为1.2065亿,较上年减少90.8万,创历史最大降幅[4][6] - 自2008年以来累计减少近700万人,相当于两个大阪市人口规模[6] - 2024年出生人数68.6万创历史新低,死亡人数近160万创历史新高[8] - 人口中位数年龄达49.4岁,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29.6%,为全球最老龄化国家[12][13] 区域分化 - 2024年日本47个都道府县中仅东京都人口增长,其余46个地区均下滑[15] - 东京都人口突破1400万,都市圈超3000万,而鸟取县人口仅剩52万[15] - 年均关闭400多所中小学校,超半数私立大学招生未满员[16][17] 生育政策 - 2024年总和生育率1.15创1947年以来新低,远低于2.1的世代更替水平[20][22] - 过去20年累计投入66万亿日元(约3.2万亿人民币)刺激生育[6] - 构建0-18岁全方位补贴体系,平均每个孩子补贴352万日元(约16.4万人民币)[26] - 三孩家庭可享国立大学学费全免,基础教育阶段学费全免[27][28] 国际比较 - 欧盟2024年人口4.504亿创历史新高,净增107万,主要依赖230万移民净流入[33][39] - 日本2024年外国居民数大增35万至377万,创11年最大增幅[44] - 东亚国家普遍面临文化认同障碍,移民政策相对保守[4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