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机共驾
icon
搜索文档
电车还看奔驰 纯电 CLA全国统一上市专享价24.9万起
扬子晚报网· 2025-11-05 23:34
| 全新梅赛德斯-奔驰纯电 CLA 上市专享价 | | | --- | --- | | 纯电 CLA 300 L 超长续航版 | 人民币 249,000 元 | | 纯电 CLA 300 L 超长续航领智版 | 人民币 285,600 元 | | 纯电 CLA 300 L 超长续航冠军限量版 | 人民币 299,900 元 | | 具体车型配置以经销商店内为准。 | | 11月5日,全新梅赛德斯-奔驰纯电CLA正式上市,提供纯电CLA300L超长续航版、纯电CLA300L超长续航领智版、纯电CLA300L超长续航冠军限量版(100 台限量发售)等3款车型选择,全国统一的上市专享价分别为人民币24.9万元至29.99万元。 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段建军表示:"作为梅赛德斯-奔驰为中国客户倾力打造的全新纯电豪华力作,全新奔驰纯电CLA 在设计、能效、智能、安全等各个维度上为客户带来全新升级的体验。传承了奔驰轿跑之美,全新奔驰纯电CLA让年轻人一眼心动;高镍正极、氧化硅负 极、800伏电气系统、电动两挡变速箱、多源热泵系统五大绝技,令其成为高能低耗的能效标杆。其全新的智能座舱和辅助驾驶科 ...
人机共驾不是权宜之计!业内专家热议智驾安全 中科院王宏安:机器不可能完全取代人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7 20:17
行业技术发展现状与挑战 - 当前行业处于从低阶自动驾驶向高阶自动驾驶发展的关键节点 [1] - 城市NOA系统面临挑战,包括因中国交通基建的特殊性、多样性和复杂性导致系统操作时机不佳,或系统行为过于激进,影响驾驶员信任度 [3] - 智能驾驶能力与用户预期存在差距,构建人机互信关系是优化协同效能的关键 [3] 人机交互与协作的未来方向 - 人机共驾并非过渡方案,机器无法完全取代人类,解决复杂问题仍需人的协作 [1] - 若驾驶员脱离控制,其能力状态会受影响,长期依赖自动驾驶会导致技能恢复缓慢并可能引发冒险行为 [3] - 基于信任的人机协作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3] 企业技术路径与解决方案 - 车企方法论包括持续提升算力,推出算力更大的芯片,并提升数据自动化工程化以实现系统快速迭代 [4] - 北汽集团构建了以安全为底座的研发验证体系,即“一核三环”智能网联安全开发体系,通过三支柱测试手段提升验证效率和场景覆盖 [4] - 企业积极参与车路云一体化协同开发测试,通过云端赋能解决单车智能在超视距感知、盲区检测等方面的瓶颈 [4] AI技术的影响与未来展望 - 大模型技术上车有助于解决传统产品在理解泛化说法、语气情绪、话语指代等方面的局限 [4] - 在AI技术驱动下,5年后汽车可能从工具转变为有智慧、有情感的伙伴,且该系统能规模化落地到10万元左右的车型 [5] - 5年后,具备长期记忆能力的主动服务智能座舱将大规模量产,汽车将成为一个硅基移动智能体,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智驾模型成为新技术方向 [5]
评论 || “智驾”不是驾驶责任“免罪金牌”
中国汽车报网· 2025-10-22 16:17
司法判例与法律责任界定 - 法院对醉驾案维持原判,被告人闫某某因醉驾被判处拘役3个月并处罚金6000元,其以全程开启自动驾驶功能为由申请缓刑未获支持 [1] - 浙江杭州王某某酒后使用“智驾神器”操控驾驶并躺在副驾位置睡觉,最终以危险驾驶罪获刑 [1] - 司法判决明确技术迭代不能逾越法律界限,驾驶员主体责任不容通过技术手段规避 [1] 行业宣传与消费者认知问题 - 相关部门及行业组织已要求企业和媒体禁用不符合国标《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的表述,如“L2.9”、“准L3”、“智驾”等,以防止误导用户 [2] - 部分消费者将组合驾驶辅助功能视为“代驾司机”,甚至通过改装方式绕过车辆监管系统,存在认知偏差 [2] - 消费者对技术边界认知存在局限性,需认识到组合驾驶辅助系统的核心是“辅助”而非“替代”,使用时应全程保持注意力集中 [3] 后装市场灰色产业链与监管挑战 - 后装市场存在售卖所谓“智驾神器”的灰色产业链,这些设备以方向盘装饰为幌子在电商平台销售,用于规避方向盘检测和干扰安全系统 [2] - 此类设备因用途多元性与场景适配性,难以通过单一属性直接界定为违法商品,增加了监管部门的执行难度 [2] - 公安部应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开展联动整治,强化源头治理,并依据《刑法》对生产违规设备的企业依法查处 [4] 技术发展与法规完善需求 - 随着L3及以上级别自动驾驶技术演进,法律体系需在《道路交通安全法》修订中明确不同辅助/自动驾驶阶段的责任划分 [3] - 行业探索将组合驾驶辅助相关操作规范纳入驾照考试内容的可行性,以强化“人机共驾”的规则意识 [3] - 技术进步需与规则完善、认知提升同步,坚守“技术向善、责任在人”的共识,以实现创新与安全的平衡 [4]
上汽大众Pro家族2026款上市,开启“油电同智”新篇章
新浪财经· 2025-09-30 15:45
9月29日,上汽大众正式迎来Pro家族2026款的上市,新车定位"超聪明油车",以"油电同智"为核心理念,打破燃油车在智能体验上的"代际落 差",推动燃油车智能化体验迈入2.0阶段。 Pro家族2026款包含途观L Pro、帕萨特Pro、途昂Pro三款主力车型,全系搭载新一代IQ.Pilot增强驾驶辅助系统,支持端到端高快NOA功能,同时 智能座舱也进行了全面升级。 在发布会现场,上汽大众明确表示,凡选购Pro家族顶配车型,即可免费享有带"端到端高快NOA"的IQ.Pilot增强驾驶辅助系统;选装价格也降至 5000元,让科技普惠切实落地。 据介绍,Pro家族2026款搭载的IQ.Pilot增强驾驶辅助系统,由上汽大众与卓驭联合开发,经过海量测试验证,确保功能安全可靠。其端到端高快 NOA具备三大核心功能:自动导航变道及推荐变道超车、智能避障绕行、自主上下匝道(含大曲率弯道通行),整体可实现在领航辅助的过程 中,即使进行了人为干预,功能也不会退出,能够为驾驶员带来省心、靠谱、丝滑的辅助驾驶体验,这也是上汽大众倡导的"人机共驾"理念。 整套高快NOA能实现省心、靠谱、丝滑的驾驶体验,源于其背后强大的技术支撑。高 ...
上汽大众Pro家族2026款上市 搭载高快NOA功能
财经网· 2025-09-30 15:39
产品发布与战略定位 - 上汽大众于9月29日正式宣布Pro家族2026款上市,推动燃油车智能化体验进入2.0阶段 [1] - 公司秉承“油电同进,油电同智”战略,坚持燃油与新能源协同发展,旨在实现“油电平权”的体验跨越 [9] - Pro家族2024年起已有途观L Pro、帕萨特 Pro、途昂 Pro相继上市,以“油电同智”宣言破除市场对燃油车不智能的偏见 [1] 核心产品竞争力 - Pro家族以“黄金价值三角”为核心竞争力,包括智能表现、大厂品质与机械素质 [2] - 产品依托上汽大众四十年造车底蕴与第五代EA888发动机及德系底盘调校,在可靠性与驾控质感上持续领先 [2] - 2026款升级为用户带来超可靠的辅助驾驶、超好用的人机共驾与越用越懂你的智能座舱 [1] 智能驾驶辅助系统 - IQ.Pilot增强驾驶辅助系统由上汽大众携手卓驭打造,所有功能均经过海量测试与验证 [2] - 升级的端到端高快NOA具备自动导航变道及推荐变道超车、智能避障绕行、自主上下匝道三大功能 [2] - 系统支持“人机共驾”,人为干预时功能不会退出,而是提供最优辅助并重新规划路线 [2] - 自动导航变道功能可实时跟随导航路线规划,自动判断变道时机并丝滑切换车道 [4] - 智能避障绕行功能可快速精准识别静态障碍物,自动计算安全绕行路径或适时刹停 [4] - 自主上下匝道功能可提前识别出入口位置,自动调整车速和转向角度平稳过弯,全程无需手动操控 [4] 智能驾驶技术支撑 - 高精度感知系统搭载800万像素惯导双目摄像头,能像人眼一样观察,无需依赖高精地图和激光雷达即可生成高精度稠密点云 [5] - 双目增强OCC算法结合端到端算法模型,能显著提升静态障碍物监测距离与精度,决策更贴合人类驾驶习惯 [5] 智能座舱升级 - 智能座舱进化带来四大亮点:车载全知大语言模型、智能语音交互、Face ID智慧识别、手机互联全面升级 [9] - 上汽大众与百度合作,实现百度文心与DeepSeek双AI大模型深度融合,使语音助手具备全场景交互能力 [9] - 智能语音交互支持多意图识别,最多能理解单句话中五个意图,并支持智能语音车控和连续对话 [9] - Face ID支持刷脸登录,个性化设置自动同步,同时提供APP远程控车备车、数字钥匙无感解锁等功能 [9]
上汽大众Pro家族2026款上市即交付 以大厂品质赋能智能化再升级
证券日报网· 2025-09-29 22:01
产品发布与战略升级 - 上汽大众于9月29日正式宣布Pro家族2026款上市,推动燃油车智能化体验进入2.0阶段 [1] - 公司宣布选购Pro家族顶配车型可免费享受带“端到端高快NOA”的IQ.Pilot增强驾驶辅助系统,选装费用为5000元 [1] - 公司秉承“油电同进,油电同智”战略,坚持燃油车与新能源车协同发展,以覆盖用户全场景需求 [4] 智能化驾驶辅助系统 - IQ.Pilot增强驾驶辅助系统由上汽大众与卓驭科技共同打造,经过海量测试与验证 [2] - 端到端高快NOA具备自动导航变道及推荐变道超车、智能避障绕行、自主上下匝道(含大曲率弯道通行)三大核心功能 [2] - 系统在人为干预时不会退出,可重新规划路线,实现人机共驾 [2] - 系统采用800万像素惯导双目摄像头,无需依赖高精地图和激光雷达即可生成高精度稠密点云 [3] - 双目增强OCC算法结合端到端模型,提升静态障碍物监测距离与精度,决策更贴合人类驾驶习惯 [3] 智能座舱功能进化 - 智能座舱升级包含车载全知大语言模型、智能语音交互、FaceID智慧识别、手机互联四大亮点 [4] - 公司与百度合作,深度融合百度文心与DeepSeek双AI大模型,使语音助手具备全场景交互能力 [4] - 智能语音交互支持多意图识别,最多可理解单句话中五个意图,并支持连续对话 [4] - FaceID实现刷脸登录与个性化设置自动同步,App远程控车和数字钥匙无感解锁等功能实现生态无缝互联 [4] 产品性能与技术优势 - Pro家族产品依托公司四十年造车底蕴与第五代EA888发动机及德系底盘调校,在可靠性与驾控质感上持续领先 [1] - 高快NOA功能深度融合“人机共驾”理念,使燃油车在智能体验上实现价值全面升维 [1]
不同人对VLA一些体验反馈
理想TOP2· 2025-09-11 14:05
智驾系统性能表现 - 控车和变道能力显著提升 但复杂场景选道和博弈能力改善不明显 [1] - 整体体验提升幅度有限 用户体感仅10%-20%的提升 [2] - 特定路口防御性驾驶和行人保护功能增强 提供更高安心感 [2] - 高速通过积水坑洼路段时存在识别缺陷 存在安全隐患 [3] 智驾系统具体问题 - 左转时强制选择最左侧车道 多车道左转时影响后车通行 [3] - 高速下匝道提前2公里变道至最右车道 通行效率低下 [3] - 近距离贴靠大车行驶 造成用户紧张情绪 [3] - 掉头及出匝道后车速控制过快 属于防御性驾驶缺陷 [4] - 并线时博弈算法仍需优化 决策逻辑不够完善 [4] 用户使用策略 - 路况良好路段可完全交由智驾系统 但需保持人工监控 [2] - 复杂拥堵路段需人机协同操作 通过轻踩油门或打灯提示辅助系统 [2] - 极端复杂路况或高峰时段建议人工驾驶 系统尚未完全替代人类 [2] - 现阶段最佳方案为人机共驾相互配合模式 [2] 硬件配置影响 - 22/23款车型使用的8155芯片已明显影响8.0系统体验 [5] - 7.4系统版本开始 不同芯片性能差异逐渐拉大 [5] - 24年未升级8295芯片的理由遭质疑 下一代芯片升级需求迫切 [5]
全新纯电GLC SUV全球首发:拥抱时代,也凸显奔驰
观察者网· 2025-09-08 06:16
核心观点 - 奔驰在慕尼黑车展全球首发全新纯电GLC SUV 强调以人为中心的创新标准 并全面拥抱中国市场的新技术竞争 [1][3][5] - 公司通过MB OS系统整合车辆功能 实现软硬件解耦与云端互联 同时新车具备高能效与长续航特性 [5][7] - 中国市场被视为第二家园 公司计划在华投资超140亿元 并推出国产加长轴距版车型 [9][13] 产品与技术 - 全新纯电GLC SUV搭载99.3厘米贯穿式屏幕 强调审美与人性化设计 [5] - MB OS操作系统整合信息娱乐、智能驾驶辅助、车身控制及充电管理 支持软硬件解耦与OTA升级 [7] - 车辆WLTP续航达713公里 支持330千瓦直流快充 充电10分钟增加续航303公里 能量回收功率300千瓦 [7] - 采用S级同款底盘技术 配备空气悬挂与后轮主动转向 搭载10个外部摄像头、5个雷达和12个超声波传感器 [7] 市场战略 - 公司在中国市场不以销量为唯一目标 而是全价值链投资 覆盖整个生态系统 [9] - 2026年将在中国国产加长轴距版纯电GLC 并推出6座车型 [13] - 营销策略强调线上线下体验融合 通过中国团队保持全球品牌语言一致性 [11] 中国定位 - 中国市场被定义为第二家园 推动公司为客户量身定制功能 [9] - 公司需拥抱华为等企业引领的高阶智能驾驶技术竞争 同时坚持安全舒适标准 [9] - 去年10月宣布与中国合作伙伴共同在华投资超140亿元 多个模块化平台产品将陆续上市 [9]
小鹏汽车(09868) - 自愿公告 2025年8月智能车交付数据
2025-09-01 08:03
业绩总结 - 2025年8月交付智能电动汽车37,709辆,同比增169%,较上月增3%[3] - 2025年前八月交付271,615辆,较去年同期增252%[3] 用户数据 - 2025年8月XNGP城区智驾月度活跃用户渗透率达85%[4] 新产品 - 2025年8月27日推出全新小鹏P7车型,28日开启全国交付[4]
穿过“人机共驾”定责迷宫 “智驾险”离真保险还有多远
中国证券报· 2025-08-08 15:25
智能辅助驾驶保障服务现状 - 多家新能源车企推出辅助驾驶"兜底"方案,如小鹏汽车、阿维塔、鸿蒙智行等,车主在使用辅助驾驶功能时若符合条件可触发赔付,业内称为"智驾险" [1][2] - 小鹏汽车的智能辅助驾驶安心服务价格为239元/年,最高补偿100万元,鸿蒙智行的保障权益购车时随车赠送,价值约4000元 [2] - 小米汽车计划联合保险机构推出"小米智驾保障服务",最高保障金额300万元 [2] "智驾险"的本质与运作机制 - "智驾险"并非监管部门备案的真保险,而是车企与保险公司合作的权益类选项,赔付责任由车企承担 [1][3] - 赔付前提是车主需先购买交强险和商业险,且商业险须为与车企合作的保险公司产品 [5][6] - 保险公司参与产品设计、规则制定和风险控制,但实际赔付由车企负责,保险公司提供隐形背书 [7] 行业挑战与发展瓶颈 - 当前辅助驾驶技术主要处于L2级,L3级尚未完全落地,"人机共驾"模式下责任厘定复杂 [1][8] - 缺少统一的责任认定标准、数据真实性与透明度不足,保险公司难以精确定价 [8][9] - 智能驾驶数据来源冗杂、格式不统一,算法迭代快,导致承保理赔数据不稳定 [9] 未来发展趋势 - 金融监管总局等四部门提出要研究智能驾驶对车险经营的中长期影响,谋划转型发展 [9] - 未来智驾险可能成为单独险种,需解决责任认定、数据安全、产品定价等问题 [10] - 建议加快完善立法,明确事故责任划分,出台行业标准,鼓励车企与保险公司联合开发适配产品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