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共驾

搜索文档
不同人对VLA一些体验反馈
理想TOP2· 2025-09-11 14:05
智驾系统性能表现 - 控车和变道能力显著提升 但复杂场景选道和博弈能力改善不明显 [1] - 整体体验提升幅度有限 用户体感仅10%-20%的提升 [2] - 特定路口防御性驾驶和行人保护功能增强 提供更高安心感 [2] - 高速通过积水坑洼路段时存在识别缺陷 存在安全隐患 [3] 智驾系统具体问题 - 左转时强制选择最左侧车道 多车道左转时影响后车通行 [3] - 高速下匝道提前2公里变道至最右车道 通行效率低下 [3] - 近距离贴靠大车行驶 造成用户紧张情绪 [3] - 掉头及出匝道后车速控制过快 属于防御性驾驶缺陷 [4] - 并线时博弈算法仍需优化 决策逻辑不够完善 [4] 用户使用策略 - 路况良好路段可完全交由智驾系统 但需保持人工监控 [2] - 复杂拥堵路段需人机协同操作 通过轻踩油门或打灯提示辅助系统 [2] - 极端复杂路况或高峰时段建议人工驾驶 系统尚未完全替代人类 [2] - 现阶段最佳方案为人机共驾相互配合模式 [2] 硬件配置影响 - 22/23款车型使用的8155芯片已明显影响8.0系统体验 [5] - 7.4系统版本开始 不同芯片性能差异逐渐拉大 [5] - 24年未升级8295芯片的理由遭质疑 下一代芯片升级需求迫切 [5]
全新纯电GLC SUV全球首发:拥抱时代,也凸显奔驰
观察者网· 2025-09-08 06:16
核心观点 - 奔驰在慕尼黑车展全球首发全新纯电GLC SUV 强调以人为中心的创新标准 并全面拥抱中国市场的新技术竞争 [1][3][5] - 公司通过MB OS系统整合车辆功能 实现软硬件解耦与云端互联 同时新车具备高能效与长续航特性 [5][7] - 中国市场被视为第二家园 公司计划在华投资超140亿元 并推出国产加长轴距版车型 [9][13] 产品与技术 - 全新纯电GLC SUV搭载99.3厘米贯穿式屏幕 强调审美与人性化设计 [5] - MB OS操作系统整合信息娱乐、智能驾驶辅助、车身控制及充电管理 支持软硬件解耦与OTA升级 [7] - 车辆WLTP续航达713公里 支持330千瓦直流快充 充电10分钟增加续航303公里 能量回收功率300千瓦 [7] - 采用S级同款底盘技术 配备空气悬挂与后轮主动转向 搭载10个外部摄像头、5个雷达和12个超声波传感器 [7] 市场战略 - 公司在中国市场不以销量为唯一目标 而是全价值链投资 覆盖整个生态系统 [9] - 2026年将在中国国产加长轴距版纯电GLC 并推出6座车型 [13] - 营销策略强调线上线下体验融合 通过中国团队保持全球品牌语言一致性 [11] 中国定位 - 中国市场被定义为第二家园 推动公司为客户量身定制功能 [9] - 公司需拥抱华为等企业引领的高阶智能驾驶技术竞争 同时坚持安全舒适标准 [9] - 去年10月宣布与中国合作伙伴共同在华投资超140亿元 多个模块化平台产品将陆续上市 [9]
小鹏汽车(09868) - 自愿公告 2025年8月智能车交付数据
2025-09-01 08:03
业绩总结 - 2025年8月交付智能电动汽车37,709辆,同比增169%,较上月增3%[3] - 2025年前八月交付271,615辆,较去年同期增252%[3] 用户数据 - 2025年8月XNGP城区智驾月度活跃用户渗透率达85%[4] 新产品 - 2025年8月27日推出全新小鹏P7车型,28日开启全国交付[4]
穿过“人机共驾”定责迷宫 “智驾险”离真保险还有多远
中国证券报· 2025-08-08 15:25
智能辅助驾驶保障服务现状 - 多家新能源车企推出辅助驾驶"兜底"方案,如小鹏汽车、阿维塔、鸿蒙智行等,车主在使用辅助驾驶功能时若符合条件可触发赔付,业内称为"智驾险" [1][2] - 小鹏汽车的智能辅助驾驶安心服务价格为239元/年,最高补偿100万元,鸿蒙智行的保障权益购车时随车赠送,价值约4000元 [2] - 小米汽车计划联合保险机构推出"小米智驾保障服务",最高保障金额300万元 [2] "智驾险"的本质与运作机制 - "智驾险"并非监管部门备案的真保险,而是车企与保险公司合作的权益类选项,赔付责任由车企承担 [1][3] - 赔付前提是车主需先购买交强险和商业险,且商业险须为与车企合作的保险公司产品 [5][6] - 保险公司参与产品设计、规则制定和风险控制,但实际赔付由车企负责,保险公司提供隐形背书 [7] 行业挑战与发展瓶颈 - 当前辅助驾驶技术主要处于L2级,L3级尚未完全落地,"人机共驾"模式下责任厘定复杂 [1][8] - 缺少统一的责任认定标准、数据真实性与透明度不足,保险公司难以精确定价 [8][9] - 智能驾驶数据来源冗杂、格式不统一,算法迭代快,导致承保理赔数据不稳定 [9] 未来发展趋势 - 金融监管总局等四部门提出要研究智能驾驶对车险经营的中长期影响,谋划转型发展 [9] - 未来智驾险可能成为单独险种,需解决责任认定、数据安全、产品定价等问题 [10] - 建议加快完善立法,明确事故责任划分,出台行业标准,鼓励车企与保险公司联合开发适配产品 [10]
小鹏汽车(09868) - 自愿公告 2025年7月智能车交付数据
2025-08-01 08:17
业绩数据 - 2025年7月交付智能电动汽车36,717辆,同比增长229%[3] - 截至2025年7月累计总交付量超80万辆[3] - 2025年前七月交付233,906辆,同比增长270%[3] 用户数据 - 2025年7月XNGP城区智驾月度活跃用户渗透率达86%[3] 市场扩张 - 公司进入全球46个国家和地区[3] - 2025年上半年进入英国、意大利等新市场[3] 新产品 - 7月中旬在欧洲推2025款小鹏G6和G9,将推小鹏P7+[3] 新技术研发 - 推出最新版本天玑XOS,引入人机共驾体验[3]
纠偏单踏板模式的底层逻辑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28 10:16
新国标核心内容 - 2026年1月1日起实施的《乘用车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规定单踏板模式不得设为默认选项,但保留用户手动开启权限 [2] - 新规明确要求"仅通过松开加速踏板实现的制动作用不应使车辆减速至停车",直接针对特斯拉等车企的强制单踏板设计 [2] - 政策调整源于2023年特斯拉因强制单踏板模式缺陷召回120万辆电动车的事件 [2] 单踏板模式技术争议 - 支持方认为该模式简化操作并提升续驶里程,反对方指出其违背驾驶本能且增加误操作风险 [2] - 2022-2024年涉及单踏板车辆的事故中34%与踏板误操作相关,驾龄5年以上驾驶员误操作概率比新手高20% [3] - 28%乘客反映单踏板车辆有明显不适感,传统燃油车该比例仅5%,动能回收强度与晕车反应呈正相关 [3][4] 行业转型与应对 - 车企从"效率优先"转向"安全冗余"设计,特斯拉通过OTA升级增加动能回收可调功能,蔚来/小鹏提供多档可调模式 [6][7] - 蔚来开发下一代智能制动系统,博世预测未来制动系统将整合机械/电子/软件多重冗余 [6][7] - 部分企业尝试单踏板与AEB系统联动,外资品牌研发基于生物识别的驾驶模式自适应系统 [9] 政策深层影响 - 新规确立电力传输制动系统的合规边界,同步修改制动衬片磨损检查等系统性安全要求 [6] - 监管导向从追求技术指标转向安全/可靠/用户体验的高质量发展,产业规模突破千万辆后关注"好不好" [6][9] -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评价新规通过规范应用场景而非扼杀创新来引导技术健康发展 [9]
智驾不等于自动驾驶,公安部明确驾驶人“脱手脱眼”要担责
贝壳财经· 2025-07-23 22:25
行业监管动态 - 公安部明确现阶段"智驾"系统仍属辅助驾驶范畴,驾驶人才是行车安全第一责任人,若出现"脱手脱眼"行为将面临民事赔偿、行政处罚及刑事追责三重风险[1] - 公安机关将联合相关部门推动细化《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0-2级辅助驾驶系统的法律属性,并探索将自动驾驶分级标准纳入驾驶人教育培训体系[6] - 工信部与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文要求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管理,压实车企主体责任,规范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及OTA升级功能[11] 法律责任界定 - 现行法律框架下驾驶员责任仍是核心原则,智能驾驶系统不构成免责依据,违反交通安全行为将面临警告、20-200元罚款及扣3分等处罚[4][5] - 若因"脱手脱眼"导致事故,驾驶人需承担民事赔偿(含维修费、医疗费、死亡赔偿金等)及刑事责任(最高七年以上有期徒刑)[5] - 法律难点在于定义"人机共驾"责任切换点,L2级系统接管提示时机及驾驶员响应时间缺乏量化标准[6][7] 车企合规要求 - 车企被要求明确系统功能边界,杜绝夸大宣传,并严格履行新用户培训义务,确保用户掌握辅助驾驶使用方法和禁止事项[10] - 上汽MG表示其辅助驾驶传播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未来将继续维护行业规则[11] - 行业需建立统一的车载数据标准(如EDR存储格式、加密方式),以解决事故责任判定中的证据有效性争议[7][8] 技术发展现状 - 当前产业格局呈现分化:传统车企加速L2+级普及,造车新势力主攻L3/L4级技术,"车路协同"被视为未来技术风口[11] - 华为余承东公开案例显示,现有智驾系统仍强制要求手扶方向盘,长时间离手会触发系统处罚(如停用功能3分钟)[3] - 系统误判导致事故时,车企产品责任认定需突破传统"驾驶员全责"框架,建立分级责任机制[7]
观车 · 论势 || “人机共驾险”落地打响明辨智驾事故责任第一枪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23 09:16
行业创新与解决方案 - 平安产险联合中汽中心与问界推出全国首个"人机共驾"事故责任判定解决方案,解决智能驾驶时代责任认定难题 [1] - 方案通过明确不同场景下的责任边界,构建"技术可信、责任可溯、司法可依"的保障体系 [1] - 传统车险逻辑建立在"驾驶员过错"单一责任主体上,而L2级辅助驾驶事故涉及多重因素导致责任认定困难 [1] 技术实现机制 - "人机共驾险"通过"数据存证—智能判责—司法鉴定"三重机制改写行业规则 [2] - 中汽中心研发指纹存证技术,实时加密上传车辆运行数据形成不可篡改的"数字证据链" [2] - 系统结合深度学习算法快速生成《事故原因分析与责任判定报告》,精准划分责任比例 [2] - 采用"AI智能研判+人工专家复核"双轨机制确保判责客观公正 [2] 责任划分与保险创新 - 按自动驾驶级别明确责任主体:L2级及以下驾驶员为主责,L3/L4级车企为主责 [2] - 比亚迪承诺在智能泊车场景下发生的事故由公司全面兜底赔偿 [2] - 保险公司可基于动态数据推出分级保险产品,使用频率高的车主保费上浮20% [3] - 通过实时监控车辆状态推送风险预警,实现从被动赔付向主动风险管理转型 [3] 行业影响与优化 - 精准责任追溯推动车企重视"边界场景"优化,构建"全场景数据闭环"提升算法鲁棒性 [3] - 新机制依据"驾驶员监控状态"和"系统提示记录"判定车企责任,促使车企以安全可靠性为核心 [4] - 方案打开了万亿级智能驾驶风险市场,推动保险业从"赔付经济"向"预防经济"转型 [4] - 扫清商业化落地障碍,使技术迭代与法规完善形成良性循环 [4]
【7.3资讯】银行保险业消息动态
搜狐财经· 2025-07-04 23:35
央行公开市场操作 - 人民银行7月4日通过逆回购操作净回笼资金4919亿元,当日开展340亿元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1.4%),同时有5259亿元逆回购到期 [2] 商业银行资本状况 - 中国银行研究院报告预测2025年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将保持健康水平,三季度末预计达15.8%,较上年同期上升,主要受益于5000亿元特别国债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及多元化外源资本补充渠道 [3] -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规模增速预计全年维持高位,贷款和存款继续驱动增长 [3] 银行股权变动 - 中粮科技清仓徽商银行0.2902%股份(4030.95万股),由安徽省投资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1.03亿元受让 [3] - 潮州农商行7000万股股权(占比3.7975%)第三次流拍,该行资产总额510亿元,存贷款规模分别为420亿元和200亿元 [6] 银行机构动态 - 招商银行获准筹建全资子公司招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50亿元 [5] - 保定银行注册资本由52.7亿元增至59.8亿元,获监管批准 [6] - 兴业银行郁华董事任职资格获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核准 [4] 保险市场发展 - 2024年中国保险市场总保费收入7540亿欧元(占亚洲50%以上),同比增长11.2%,全球市场份额达10.8% [8] - 中国寿险市场增速15.4%,远超亚洲平均7.8%的增长率 [8] 保险行业创新与人事 - 平安产险联合中汽中心与问界推出全国首个"人机共驾"事故责任判定解决方案,建立"数据存证—智能判责—司法鉴定"标准化流程 [9] - 安联保险资管原总经理曹蕾辞职,拟由张光接任(待监管批准),临时负责人由董事长甄庆哲担任 [11] 金融监管动态 - 摩根大通减持中国平安股份,持股比例由7.07%降至6.62%,均价50.0216港元 [10] - 多地监管局发布行政处罚:渤海银行合肥分行因贷款违规被罚60万元,云南水富农商行因多项违规被罚120万元,工行多家分支机构因信贷问题合计被罚120万元 [12][13][14]
【快讯】每日快讯(2025年7月4日)
乘联分会· 2025-07-04 17:18
国内新闻 - 商务部将加强对二手车出口工作指导,促进二手车出口健康有序发展 [2] - 2025年5月汽车商品进出口总额250.6亿美元,同比增长3.2%,其中出口金额206.7亿美元,同比增长12.2% [3] - 蔚来宣布NIO Day 2025改至秋季举办,暂停城市申办机制 [4] - 阿维塔汽车全系升级华为乾崑ADS 3.3.2,新增多项智能驾驶功能 [5][6] - 鸿蒙智行智界R7 7月OTA升级,新增智驾领航辅助等功能 [7] - 吉利汽车与安利捷汽车签约,共同开拓意大利新能源汽车市场 [8][9] - 长安汽车欧洲建厂已启动选址,年内启动 [10] - 全国首个人机共驾事故责任判定解决方案落地 [11] 国外新闻 - 美国取消三大芯片设计软件供应商对华出口限制,新思科技、楷登电子和西门子恢复对华供货 [12][13] - 6月德国新注册乘用车数量同比下降13.8%,商用车新注册量下降15.5% [14] - GlobalLogic与沃尔沃深化合作,打造未来出行解决方案 [15] - 宝马自动充电机器人完成概念验证,未来将结合代客泊车功能 [16] 商用车 - 《城市物流配送汽车选型技术要求》7月1日实施 [17] - 潍柴蓝擎恒星新一代轻卡X7正式发布,配备200度2C刀片电池 [18] - 苇渡Windrose纯电重卡获美国EPA与CARB双认证,2026年开启北美市场交付 [19] - 京东物流推出自研VAN无人轻卡,具备L4级别自动驾驶能力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