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红回购
搜索文档
中远海控(601919)季报点评:25Q3归母净利同比-55%/环比+63%至95.3亿 持续推进分红回购 集运龙头长期价值向好
新浪财经· 2025-11-06 16:33
财务业绩摘要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1676.0亿元,同比下降4.1%;第三季度营收585.0亿元,同比下降20.4%,但环比增长14.4% [1] - 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270.7亿元,同比下降29%;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95.3亿元,同比下降55.1%,但环比大幅增长63.2% [1] - 第三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95.0亿元,同比下降55.3%,环比增长63.1% [1] - 公司计划回购A股股份5000万至1亿股,预计回购金额7.49至14.98亿元人民币,并计划同步实施H股回购 [1] 集运业务运营表现 - 第三季度集运业务收入约562.3亿元,同比下降21.2%;其中供应链收入113.1亿元,同比增长4.8% [3] - 第三季度箱运量690.3万TEU,同比增长4.9%,环比增长1.5% [3] - 第三季度综合单箱收入1052美元/TEU,同比下降27%,环比上升14%;外贸单箱收入1276美元/TEU,同比下降26%,环比上升16% [3] - 第三季度集运业务单箱成本约879美元/TEU,同比下降2.3%;单箱毛利263.9美元/TEU,同比下降57.7% [3] - 第三季度集运业务EBIT利润率为20.9%,同比下降18.4个百分点,环比上升7.1个百分点;集运净利率16.2%,同比下降15.7个百分点,环比上升5.6个百分点 [4] 分航线表现 - 跨太平洋航线收入同比下降34%,亚欧航线收入同比下降32%,亚洲内航线收入同比下降13%,其他国际航线收入同比下降11%,中国大陆航线收入同比上升15% [3] - 跨太平洋航线货量同比下降4%,亚欧航线货量同比上升3%,亚洲内航线货量同比上升2%,其他国际航线货量同比上升12%,中国大陆航线货量同比上升17% [3] - 跨太平洋航线单箱收入同比下降32%,亚欧航线单箱收入同比下降35%,亚洲内航线单箱收入同比下降15%,其他国际航线单箱收入同比下降21%,中国大陆航线单箱收入同比下降3% [3] 市场动态与前景 - 第三季度美线经历前期关税反复导致的运价波动后,现货运价整体回落,高关税抑制出货意愿;公司单箱收入变化好于CCFI美线指数 [2] - 欧线在绕航下旺季较往年有所提前,运价呈现前高后低态势,单价均值环比涨幅较明显 [2] - 第四季度干线开启挺价,美线基于空班/停航和小幅度抢运,欧线基于临近年底长协签约季的停航挺价,预计春节前主干航线运价具备支撑 [4] - 加沙停火引发复航担忧,但红海复航取决于巴以冲突是否彻底结束、胡塞武装是否停止袭击、船司何时全面复航的三重传导关系 [4] 行业格局与公司价值 - 若全面复航,在当前集运格局下船公司仍具备有效运力动态平衡能力,可通过空班/停航、降速、拆船等措施应对,因此复航更多是阶段性冲击 [4] - 公司主业端格局为运价托底,报表端利息收入与投资收益对中长期盈利中枢形成支撑,PB/净现金构筑安全边际 [5] - 公司延伸布局全球核心港口等端到端集装箱综合物流资产,有望带来价值重估 [5] - 公司稳定分红与积极推进回购政策,将带来可观的股东回报 [5] 码头业务 - 第三季度码头业务营收30.8亿元,同比增长8.1%;毛利率26.0%,同比下降2.9个百分点 [4] - 第三季度中远海运港口总吞吐量3898.2万TEU,同比增长4.2% [4]
近2000家上市公司营收净利双增长
金融时报· 2025-11-04 09:08
上市公司整体业绩表现 - 境内股票市场共5446家上市公司披露2025年三季度报告,前三季度合计实现营业收入53.46万亿元,净利润4.70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6%和5.50% [1][2] - 全市场4183家公司实现盈利,盈利面近八成,3182家公司营收正增长,2467家公司净利润正增长,1957家公司营收净利双增长 [2] - 第三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3.82%和11.45%,环比增速分别为2.40%和14.12%,增速较上半年显著提升 [2] 主要宽基指数盈利改善 - 上证50和沪深300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3.80%和6.46%,较2025年上半年分别提升3.35和3.97个百分点 [2] - 中证500和中证1000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3.13%和3.33%,较2025年上半年分别提升5.83和7.56个百分点 [2] 行业营收与盈利增速 - 半导体和硬件设备行业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速最快,分别为20.9%和16.8%,非银行金融、有色金属、汽车与零部件、机械等行业增速均在7%以上 [3] - 钢铁、软件服务、半导体行业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最快,分别增长402.0%、121.6%和46.6%,传媒、建材、非银金融、有色金属、硬件设备等行业增速均在20%以上 [3] 头部公司营收与盈利排名 - 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建筑前三季度营收位居前三,分别为2.17万亿元、2.11万亿元和1.56万亿元 [3] - 剔除石油石化及金融企业后,中国建筑营收居首,中国移动、中国中铁、中国铁建营收均突破7000亿元,工业富联、比亚迪营收分别为6039.3亿元和5662.7亿元 [3] - 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净利润均超千亿元,分别为2699亿元、2574亿元、2209亿元和1777亿元,剔除金融石油石化后,中国移动以1154亿元净利润居首,贵州茅台盈利646亿元 [3] 科创板块业绩与市值 - 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上市公司前三季度分别实现营收32486.28亿元、10142.07亿元、1450.68亿元,净利润2446.61亿元、441.25亿元、92.03亿元,创业板营收净利润增速均超10% [4] - 全市场总市值达107.32万亿元,电子行业市值位列第一,规模超过银行业,占比12.42%,通信和计算机行业市值较年初增加超过9000亿元 [4] 新兴产业发展动能 - 存储芯片产业上市公司营收增长16.08%,净利润增长26.44% [5] - 全固态电池技术和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市公司营收增速超10%,净利润增速超20% [5] - 超硬材料和稀土产业营收分别增长10.48%和7.11%,光伏设备和水泥行业实现减亏 [5] 消费与服务行业表现 - 影视院线、游戏、交通运输行业营收分别增长9.31%、24.40%和0.25%,全国电影总票房突破400亿元 [6] - 快递业务量再创新高,5家上市公司营收增长9.11% [6] - 贵金属行业上市公司营收增长22.36%,净利润增长55.96%,券商和保险业净利润增幅超30% [6] 研发投入与创新战略 - 上市公司前三季度合计研发投入1.16万亿元,同比增长3.88%,168家公司研发投入超10亿元 [6] - 全市场研发强度为2.16%,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研发强度分别为4.54%、11.22%和4.42%,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研发强度为5.21% [6] 股东回报与回购 - 全市场共有1033家上市公司公布现金分红预案,现金分红总额7349亿元,89家公司年内分红金额超10亿元 [7] - 全市场1195家公司共发布1525单回购预案,已完成899单,累计回购金额923亿元,其中自有资金回购占比36%,注销式回购占比26% [7]
前三季度近八成上市公司盈利
经济日报· 2025-11-04 09:04
上市公司整体业绩 - 境内股票市场共5446家上市公司披露2025年三季度报告,上市公司整体业绩持续改善 [1] - 前三季度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53.46万亿元,净利润4.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6%和5.5% [1] - 全市场共4183家上市公司实现盈利,盈利面近八成,3182家公司营收正增长,2467家公司净利润正增长,1957家公司营收和净利双增长 [1] 科创企业表现 - 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上市公司前三季度分别实现营收32486.28亿元、10142.07亿元、1450.68亿元,净利润2446.61亿元、441.25亿元、92.03亿元 [1] - 创业板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均超过10% [1] - 上市公司含"科"量提高,全市场总市值达107.32万亿元,电子行业位列第一,占比12.42%,较年初提升近3个百分点 [1] 分红与回购情况 - 截至10月31日,共有1033家上市公司公布一季度、半年度、三季度现金分红预案,较上年同期增加141家,其中38家公司进行多次分红 [2] - 全市场现金分红总额7349亿元,89家公司年内分红金额超10亿元 [2] - 剔除停止实施的情况,全市场1195家公司共发布1525单2025年回购预案,目前已完成899单,其中253家公司发布多单回购 [2]
前三季度近八成上市公司盈利 分红回购频次稳步提升
经济日报· 2025-11-04 07:36
公司整体业绩 - 境内股票市场共5446家上市公司披露2025年三季度报告 [1] - 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53.46万亿元,同比增长1.36% [1] - 上市公司合计实现净利润4.7万亿元,同比增长5.5% [1] - 全市场共4183家上市公司实现盈利,盈利面近八成 [1] - 3182家公司营收正增长,2467家公司净利润正增长,1957家公司营收、净利双增长 [1] 科创企业表现 - 创业板上市公司实现营收32486.28亿元,净利润2446.61亿元,营收、净利润增速均超10% [1] - 科创板上市公司实现营收10142.07亿元,净利润441.25亿元 [1] - 北交所上市公司实现营收1450.68亿元,净利润92.03亿元 [1] - 全市场总市值达107.32万亿元,电子行业位列第一,占比12.42%,较年初提升近3个百分点 [1] 股东回报 - 共有1033家上市公司公布现金分红预案,较上年同期增加141家,其中38家公司进行多次分红 [2] - 全市场现金分红总额7349亿元,89家公司年内分红金额超10亿元 [2] - 全市场1195家公司共发布1525单2025年回购预案,目前已完成899单,其中253家公司发布多单回购 [2]
两百余家上市公司披露三季度分红方案
中国证券报· 2025-10-31 05:11
A股上市公司分红概况 - 截至10月30日,A股共有214家上市公司发布三季度利润分配方案,涉及传媒、电子、医药、机械设备、农林牧渔等多个行业 [1] - 分红热潮反映出部分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回升,并体现了企业在监管引导与市场预期下积极回报股东、提振市场信心的意愿 [1] 行业龙头公司分红案例 - 游戏行业龙头吉比特计划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60.00元,预计合计派现约4.31亿元 [1] - 分众传媒拟定的2025年第三季度分配方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0.50元,合计派现金额约7.22亿元 [1] - 安防龙头企业大华股份拟每10股派发现金1.85元,现金分红总额约6.02亿元 [1] - 钛白粉行业龙头龙佰集团计划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1.00元,总计派现约2.37亿元 [1] 北交所企业分红参与 - 多家北交所企业披露三季度权益分派预案,包括鼎佳精密、世昌股份、巴兰仕、视声智能、朱老六、中纺标、国航远洋、海希通讯、艾融软件等公司 [2] - 鼎佳精密每10股派现6元,世昌股份每10股派现5.8元,巴兰仕每10股派现5元 [2] - 鼎佳精密于今年7月31日登陆北交所,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34亿元,同比增长12.26%,归母净利润5431.03万元,同比增长30.53% [2] 监管政策引导与长期回报机制 - 中国证监会公布《关于加强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保护的若干意见》,提出推动上市公司增强投资者回报,倡导采用"注销式回购"等方式,引导上市公司实施一年多次分红 [3] - 南山铝业披露回报股东特别分红方案,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584元,以公司总股本116.14亿股计算,本次特别分红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超30亿元 [3] - 南山铝业自上市以来累计分红金额已达130.76亿元,叠加历次股票回购注销资金15.62亿元,股东回报总额已超过其在资本市场的累计融资规模 [3] 代表性公司分红历史与模式 - 海康威视自2010年上市以来累计净利润约1380亿元,累计现金分红约685亿元,分红率接近50% [4] - 吉比特自2017年1月上市以来现金分红累计金额为69.20亿元,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融资净额的7.69倍 [4] - 恒力石化上市以来累计现金分红达261亿元,远超同期从资本市场募集的资金,今年首次实施"年度+中期"分红机制 [4] 市场整体分红回购规模与影响 - 近5年上市公司通过分红、回购派发"红包"合计超过10.6万亿元,相当于同期股票IPO和再融资金额的2.07倍 [4] - 政策通过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引导加大分红回购力度、完善"长钱长投"市场生态等手段,服务居民财富保值增值,从而释放消费和投资潜力 [5]
分红回购创新高折射积极信号
深圳商报· 2025-09-23 07:13
上市公司分红与回购表现 - “十四五”期间上市公司通过分红和回购派发“红包”合计超过10.6万亿元,比“十三五”增长超过八成,相当于同期股票IPO和再融资金额的2.07倍 [1] - 2023年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总额达2.13万亿元创历史新高,2024年现金分红总额达2.4万亿元,同时股份回购金额达到910.3亿元,双双再创新高 [1] - A股市场正在从“重融资、轻回报”的模式向“融资与回报并重”的模式转变,市场生态走向良性发展 [1] 分红回购增长的内在动力 - 2024年75%的上市公司实现盈利,近半数公司净利润保持正增长,其中超过500家公司净利润增幅超过100% [2] - 尽管去年全年A股净利润总额同比略有下滑,但分红仍创下新高,表明上市公司回报投资者的意识大为增强 [2] - 稳定持续的分红和回购是公司经营稳健、现金流充裕、财务状况健康的重要标志,有助于吸引长期价值投资者和公司长远发展 [2] 分红回购增长的外在动力 - 2024年4月12日新“国九条”出台,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强化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监管并鼓励回购 [3] - 政策将分红与ST风险警示等制度约束相结合,有效提升了上市公司的分红意愿和行动力,常态化分红机制已逐渐形成 [3] - 从去年“9·24”新政以来A股主要指数涨幅可观,A股新增投资者数量同步走高,截至今年8月已超3057万户 [3] 分红回购对市场的影响 - 分红直接为投资者带来获得感,2024年“回购股份后依法注销”明显增多,回购注销能直接提升每股收益以回报所有股东 [4] - 资本市场的赚钱效应越大,越能增强投资者信心和价值投资理念,从而推动资本市场发挥好融资功能,支持上市公司做大做强 [4]
贵州上市公司2025年中期成绩单出炉
搜狐财经· 2025-09-03 09:34
核心业绩表现 - 贵州辖区25家上市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盈利 19家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 - 过去5年同期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位居全国第1位 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位居全国第2位[1] - 2025年上半年整体营业收入1722.85亿元 同比增长6.03% 增速位列全国第4 西部地区第3[2] - 2021-2025年半年度营收保持连续正增长 复合增长率达11.09%位居全国第2[2] 营收规模分析 - 18家企业营收规模超10亿元 6家企业超50亿元[4] - 贵州茅台以893.89亿元营收位居首位 中伟股份以213.23亿元次之[4] - 安达科技以126.80%同比增速领先 川恒股份35.20% 盘江股份27.34% 保利联合24.03%[4] - 6家公司近5年营收保持正增长 川恒股份以35.20%年复合增长率居首 中伟股份26.39%次之[4] 盈利能力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总额502.64亿元 位居全国第9 西部第2 同比增长5.37%[5] - 较2021年半年度增长60.45% 2021-2025半年度复合增长率12.55%位居全国第1[5] - 贵州茅台以454.03亿元净利润居首 贵阳银行24.74亿元次之[6] - 11家公司业绩同比增长 2家增幅超100% 5家超30% 9家超10%[6] 研发创新投入 - 33家公司披露研发投入 总金额25.22亿元 同比略增0.04% 较2021年提升70.18%[9] - 6家公司研发投入超1亿元 中伟股份5.45亿元 航天电器3.31亿元 中航重机2.8亿元[9] - 24家公司研发强度超2.12%全国均值 20家超3% 8家超5% 振华风光以16.57%居首[10] 国际化发展 - 13家公司披露境外业务收入 总计182.93亿元 同比增长18.66%[14] - 中伟股份境外收入107.84亿元位列西部上市公司第7 较上年上升2名次[15] - 贵州轮胎 川恒股份 永吉股份 华夏航空近两年均保持超10%境外收入增长[15] 股东回报措施 - 7家公司披露中期分红预案 参与公司数量占比居全国第4 西部第3[17] - 已宣告中期分红规模达5.91亿元 较上年同期增长近4倍[17] - 8家公司实施股份回购 累计投入71.37亿元 位居全国第6 西部第1[18] - 贵州茅台控股股东拟增持30-33亿元 已使用1亿元增持6.78万股[21]
贵州上市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规模持续扩大 头部企业引领增长
证券时报网· 2025-09-02 22:43
财务表现 - 贵州上市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722.85亿元 同比增长6.03% 较2021年同期增长52.29% [2] - 归母净利润总额502.64亿元 同比增长5.37% 较2021年半年度增长60.45% [3] - 过去5年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12.55%位居全国第1 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11.09%位居全国第2 [1][2][3] - 25家公司实现盈利 占比71.43% 19家公司营业收入同比提升 [1][3] 企业规模与增长 - 18家企业营收规模超10亿元 6家企业超50亿元 贵州茅台以893.89亿元居首 [2] - 19家公司保持营收同比增长 8家保持两位数增长 安达科技以126.80%增速领先 [2] - 6家公司近5年营收持续正增长 川恒股份以35.20%年复合增长率居首 [2] - 11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 2家增幅超100% 5家超30% 9家超10% [3] 研发创新 - 33家公司研发总投入25.22亿元 较2021年半年度提升70.18% [4] - 6家企业研发投入超1亿元 中伟股份以5.45亿元居首 [4] - 24家公司研发强度超2.12%全国均值 8家超5% 振华风光以16.57%居首 [4] 国际化发展 - 13家公司境外业务收入182.93亿元 同比增长18.66% 创历史新高 [4] - 中伟股份境外收入107.84亿元 位列西部上市公司第7位 [5] - 贵州轮胎 川恒股份等公司近两年保持超10%境外收入增长 [5] 股东回报 - 7家公司披露中期分红预案 分红规模5.91亿元 较上年同期增长近4倍 [7] - 8家公司实施股份回购 累计投入71.37亿元 位居全国第6 西部第1 [7] - 贵州茅台控股股东拟增持30-33亿元公司股票 已累计增持1亿元 [7] - 贵州轮胎控股股东承诺12个月内不减持公司股票 [7]
央企发挥分红示范引领作用,13家公司分红超百亿,纯央企投资标的:国企共赢ETF备受关注
搜狐财经· 2025-09-02 13:45
近期表现与交易数据 - 截至2025年9月2日13:11,国企共赢ETF上涨0.63%,最新报价1.59元,近2周累计上涨0.51% [3] - 盘中换手率6.84%,成交额490.45万元,近1年日均成交额1667.44万元 [3] - 近1周规模增长218.70万元,新增规模位居可比基金前1/3,份额增长200.00万份,新增份额位居可比基金前1/3 [3] 历史业绩与风险指标 - 近3年净值上涨51.31%,在指数股票型基金中排名215/1860(前11.56%),自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14.61%,最长连涨月数7个月,连涨涨幅24.70% [4] - 涨跌月数比25/19,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4.14%,年盈利百分比100.00%,历史持有3年盈利概率100.00% [4] - 近3个月超越基准年化收益11.82%,近半年最大回撤7.60%,相对基准回撤0.29%,回撤后修复天数37天(可比基金中最快) [4] 产品结构与运作特征 - 管理费率0.25%,托管费率0.05%,为可比基金中最低费率水平 [5] - 近1月跟踪误差0.060%,跟踪精度在可比基金中较高 [5] - 紧密跟踪富时中国国企开放共赢指数,该指数包含100只成分股(80只A股+20只港股),聚焦全球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国有企业 [5] 成分股与权重分布 - 前十大成分股包括中国石油(权重15.94%,涨2.18%)、中国石化(权重11.93%,涨1.40%)、中国建筑(权重9.59%,涨0.18%)等 [7] - 权重集中度较高,前三大成分股合计权重37.46%,前十大成分股合计权重63.38% [7] - 部分成分股出现下跌,如中国中铁(权重4.53%,跌0.71%)和中国铁建(权重3.81%,跌0.37%) [7] 市场环境与政策背景 - 上市公司2025年半年度分红回购规模创新高,利润分配趋于常态化规范化 [3] - 央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贡献71%的分红金额,13家公司分红超百亿 [3]
百胜中国(09987):同店转正运营提升经营利润改善开店行稳致远
华源证券· 2025-08-11 15:30
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基于经营状况稳健及下半年开店加速预期 [5][7] 核心观点 - 同店销售额自2024年后首次转正 2025Q2同店销售额增长1% 交易量增长2% 客单价下降1% 主要受外卖补贴影响 [7] - 运营效率提升带动利润率改善 Q2经营利润率同比提升1个百分点至10.9% 餐厅利润率提升0.6个百分点至16.1% 肯德基/必胜客餐厅利润率分别达16.9%(+0.7pp)和13.3%(+0.1pp) [7] - 维持全年1600-1800家净新增门店指引 肯德基/必胜客加盟店占比分别达40%-50%和20%-30% 单店投资成本降至140万/110万美元 [7] - 股东回报计划加码 2025年拟分红回购至少12亿美元 2025-2026年累计回报指引30亿美元 上半年已执行5.36亿美元(含3.56亿回购) [7] 财务数据 盈利预测 - 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9.34/10.13/11.38亿美元 对应增速2.5%/8.5%/12.3% [6][7] - 2025-2027年营业收入预计117.63/124.74/132.50亿美元 增速4.1%/6.0%/6.2% [6] - ROE持续提升 从2024年15.9%升至2027年24.7% [6] 估值指标 - 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E分别为19/16/14倍 [7] - 2025Q2末总市值1329.61亿港元 资产负债率41.1% [3] 运营动态 - Red Eye和Fresh Eye项目持续降本增效 供应链优化贡献利润率提升 [7] - 外卖业务小额订单占比提升 饮料品类表现突出 [7] - 资本开支指引下调 释放自由现金流并扩大未来加盟空间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