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半导体设备研发
icon
搜索文档
中微公司Q3净利润同比增长27.5%,营收增长50.62%,薄膜设备成新引擎 | 财报见闻
华尔街见闻· 2025-10-29 18:31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营业收入31.02亿元,同比增长50.62% [1]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05亿元,同比增长27.5% [1] - 2025年前三季度累计营业收入80.63亿元,同比增长46.40% [2][3] - 2025年前三季度累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11亿元,同比增长32.66% [2] - 2025年前三季度累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8.87亿元,同比增长9.05% [2][4] - 2025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2.9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85.23% [2] 业务分部表现 - 刻蚀设备作为基石业务,前三季度收入61.01亿元,同比增长38.26% [3] - 薄膜设备(包括LPCVD和ALD)业务收入呈现爆发式增长,前三季度收入4.03亿元,同比增长约1332.69% [1][3] - 薄膜设备业务的突破性进展得益于多款用于先进存储和逻辑器件的设备顺利进入市场,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3] 研发投入与盈利能力 - 2025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合计25.23亿元,同比增长63.44% [2][3]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达到31.29%,较上年同期增加3.26个百分点 [2][3] - 利润增长承压主要由于毛利增加8.27亿元的同时,研发费用增加了8.80亿元 [4] - 前三季度计入非经常性损益的股权投资收益为3.29亿元,是推动归母净利润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4] 技术进展与产品开发 - 在刻蚀设备领域,CCP单反应台介质刻蚀产品保持高速增长,60:1超高深宽比设备已成为国内标配,下一代90:1设备即将进入市场 [5] - ICP刻蚀设备和化学气相刻蚀设备的加工精度和重复性已达到单原子水平 [5] - 硅和锗硅外延EPI设备已运付客户端进行量产验证并获得高度认可 [5] - 新产品开发周期显著缩短,从过去三到五年缩短至两年或更短 [5] 公司资产与资本运作 - 报告期末总资产297.87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13.61% [2] - 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214.72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8.79% [2] - 公司回购专用证券账户计划减持不超过209.63万股(占总股本0.33%),减持所得资金将用于补充公司日常经营所需流动资金 [5]
【盛美上海(688082.SH)】公司完成定增,25年前三季度在手订单持续高增——跟踪报告之五(刘凯/于文龙)
光大证券研究· 2025-10-17 07:03
公司订单与募资情况 - 截至2025年9月29日公司在手订单90.72亿元 同比增长34.10% [4] - 公司通过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金额44.82亿元 发行价格116.11元/股 [4] - 募集资金主要用于研发和工艺测试平台建设、高端半导体设备迭代研发及补充流动资金 [6] 公司技术研发与产品进展 - 2025年3月公司自主研发的单晶圆高温SPM设备成功通过关键客户验证 [5] - 2025年上半年公司ECP设备第1500电镀腔完成交付 实现电镀技术全领域覆盖 [5] - 公司自主研发的面板级水平电镀设备荣获美国3D InCites协会颁发的"Technology Enablement Award" [5] 行业与市场环境 - 2025年以来中国半导体行业设备需求持续旺盛 [4] - 公司凭借技术优势、产品成熟度和市场认可度不断深耕现有市场并拓展新市场 [4]
利和兴:半导体设备项目目前处于前期筹备阶段 短期内不会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新浪财经· 2025-10-13 18:32
转自:智通财经 【利和兴:半导体设备项目目前处于前期筹备阶段 短期内不会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智通财 经10月13日电,利和兴(301013.SZ)公告称,公司股票于2025年10月9日、10日、13日连续三个交易日收 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30%,属于股票交易异常波动情形。部分媒体平台存在对公司业务的讨论, 公司拟通过定增募资开展的"半导体设备精密零部件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目前处于前期筹备阶段,短期内 不会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请广大投资者理性投资,注意风险。 ...
长川科技年内市值增230亿 订单充裕前三季预盈超8亿
长江商报· 2025-09-24 07:21
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预计归母净利润8.27亿元至8.77亿元 同比增长131.39%至145.38% [1][4] - 第三季度单季归母净利润4亿元至4.50亿元 创历史新高 同比增长180.67%至215.75% [1][5][6]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1.67亿元 其中第二季度单季营收13.52亿元 同比增长39.52% [5] - 2024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3.57亿元 同比增长26858.78% 主要受上年同期基数偏低影响 [4] 市场与资金动向 - 2025年初以来股价涨幅显著 市值增加约230亿元 当前市值约506亿元 [2][6] - 2025年第二季度基金加仓4896.17万股 期末持股数达7620.26万股 为一季度末的两倍多 [3][7] - 9月23日股价强势涨停 涨幅20% 达80.27元/股 [6] 研发与产能布局 - 2025年6月筹划定增募资不超过31.32亿元 用于半导体设备研发及补充流动资金 [1][13] - 2023年及2024年研发投入分别为7.88亿元和10.25亿元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5.77亿元 [1][13] - 通过系列并购整合产业资源 包括收购新加坡STI公司、分选机制造商EXIS公司等 [11][12] - 半导体设备研发项目聚焦关键技术领域 推动测试机、AOI设备进口替代进程 [13] 行业与订单状况 - 半导体行业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客户需求旺盛 产品订单充裕 [1][6] - 截至2025年6月底合同负债0.63亿元 较上年同期增长143.79% [6] - 公司成为国内少数可自主研发生产集成电路测试设备的企业 [13]
中微公司:近日推出半导体设备新产品 料对业绩成长产生积极影响
新浪财经· 2025-09-05 09:16
新产品发布 - 公司推出六款半导体设备新产品 覆盖等离子体刻蚀 原子层沉积及外延等关键工艺 [1] 市场与业绩影响 - 新产品发布预计将对公司未来半导体设备市场拓展产生积极影响 [1] - 新产品发布预计将对公司未来业绩成长性产生积极影响 [1]
高盛:中国光刻机落后ASML 20年!
是说芯语· 2025-09-03 07:26
核心观点 - 高盛报告指出中国半导体制造领域尤其是光刻机研发面临严峻挑战 技术水平停留在65纳米 落后国际大厂至少20年 [1] - 光刻机技术复杂度极高 包含超过10万个零部件 需要全球数千家供应商协同生产 形成难以逾越的全球化分工体系 [1] - 中国正通过单点突破带动系统升级策略推进光刻机研发 在核心零部件和新兴技术领域取得进展 但整体仍存在明显差距 [4][6][7] 技术差距与挑战 - 中国国产光刻机技术水平停留在65纳米 与国际大厂相比至少落后20年 [1] - ASML最新一代High NA EUV光刻机已实现2纳米制程稳定生产 核心技术被美国Cymer 德国蔡司和ASML垄断 [1] - 上海微电子65纳米光刻机在设备稳定性 晶圆良率控制等方面与ASML存在明显差距 [3] - 国产高压汞灯光源寿命仅1000小时左右 而ASML激光光源寿命达数万小时 可靠性差距显著 [3] 核心零部件突破 - 华卓精科研发出光刻机双工件台系统 成为全球第二家掌握此项核心技术的企业 可应用于65纳米及以下节点 [4] - 百合光电研发的紫外LED光刻光源使用寿命提升至3万小时 是传统进口光源的30倍 综合成本降低至进口产品1/3 [4] - 28纳米浸没式光刻机已完成产线验证 国产化率达到83% 覆盖汽车电子 工业控制等关键领域芯片需求 [6] 新兴技术布局 - 日本佳能推出纳米压印光刻系统FPA-1200NZ2C 采用物理方式实现电路图案转移 价格仅为EUV光刻机十分之一 能耗降低十分之一 理论上可实现5纳米甚至2纳米制程 [6] - 电子束光刻技术无需模板即可直接书写电路图案 适合量子芯片等未来器件制造 [7] - 纳米压印技术在LED AR设备等领域已实现商业化应用 [7] - 不同技术路线可能形成互补格局:EUV用于7纳米以下先进制程 国产28纳米满足成熟制程需求 纳米压印等在特定领域发挥优势 [7] 产业生态与创新体系 - 光刻机研发需要全球数千家供应商协同生产 中国在基础工业能力积累方面存在不足 精密导轨 轴承等基础零部件加工精度要求达到微米级 需要数十年技术沉淀 [3] - 德国蔡司高精度光学镜头被限制对华出口 加工精度要求达到纳米级别 需要上百道工序精密控制 [3] - 美国通过施压盟友持续扩大对中国半导体设备出口管制 包括EUV光刻机和DUV光刻机关键部件 [3]
屹唐股份: 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30 00:52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4.82亿元,同比增长18.77% [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8亿元,同比增长40.23% [4]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54亿元,同比增长16.66% [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20亿元,同比下降214.09%,主要因业务增长提前储备关键存货 [4] - 基本每股收益0.13元/股,同比增长44.44% [4]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14.78%,同比下降1.66个百分点 [4] 行业与市场 - 2024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6,260亿美元,同比增长18.1%,预计2025年达7,050亿美元 [5] - 2024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1,170亿美元,同比增长10%,中国大陆设备投资额495亿美元,同比增长35% [5] - 2025年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额预计同比增长7.4%至1,255亿美元 [5] - 中国大陆、韩国和中国台湾为半导体设备支出前三大市场,合计占全球份额74% [5] 产品与技术 -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干法去胶设备、快速热处理设备、干法刻蚀及等离子体表面处理设备三类 [6] - 干法去胶设备应用于集成电路芯片制造、封装及MEMS领域,用于去除光刻胶及表面清洁 [6] - 快速热处理设备应用于逻辑芯片、3D NAND、DRAM等领域,用于离子注入激活等工艺 [6] - 干法刻蚀设备应用于存储器、逻辑半导体制造中的多材料刻蚀工艺 [6] - 报告期内新增专利申请24项,均为发明专利;累计已申请专利721项,已获授权474项 [20][23] 研发进展 - 研发投入3.67亿元,同比增长6.76% [20] - 研发人员358人,占公司总人数28.68%,其中境外研发人员占比35.47% [23] - 新一代干法去胶设备Optima已通过客户验证并获得重复订单 [13] - 新型快速热处理设备Helios系列持续改进,扩展应用至逻辑、存储及CIS制造 [22] - 干法刻蚀设备RENA-E通过客户验证并获得重复订单,具备高刻蚀速度和低损伤特性 [14] - 等离子体表面处理设备Escala通过客户技术验证并实现重复订单 [15] 经营与战略 - 采用"客户订单驱动+战略库存驱动"柔性生产模式,保障交付效率与响应速度 [9] - 直销为主、经销为辅的销售模式,经销商仅佳能营销公司一家 [10] - 在中国、美国、德国设有研发制造基地,实现全球化运营与供应链布局 [11][18] - 客户覆盖全球前十大芯片制造商及国内行业领先厂商 [5][18] - 北京研发制造基地已于2023年9月投入使用,实现三大类设备批量生产 [13] 核心竞争力 - 具备干法去胶、快速热处理、干法刻蚀三类设备研发生产能力,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 [18] - 拥有双晶圆反应腔设计、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源等核心技术 [20][21] - 管理团队具备国际知名半导体公司经验,核心技术团队从业超20年 [19] - 全球化研发与制造布局,有效分散经营风险并降低供应链成本 [18][19]
拓荆科技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4.25% 在手订单增加
证券时报网· 2025-08-25 21:10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9.54亿元 同比增长54.25% [1][2] - 第二季度单季营业收入12.45亿元 同比增长56.64% 环比增长75.74%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428.8万元 同比减少26.96% [1][2] - 第二季度单季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1亿元 同比增长103.37% 环比增加3.88亿元 [2]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818.77万元 同比增长91.35% [1] - 第二季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18亿元 同比增长240.42% 环比增加3.99亿元 [3] 业务进展 - 产品竞争力持续提升 先进制程验证机台通过客户认证并进入规模化量产阶段 [2] - 基于PF-300T Plus/PF-300M设备平台和pX/Supra-D新型反应腔的PECVD Stack/ACHM/Bianca等先进工艺设备陆续通过客户验收 [2] - ALD设备持续扩大量产规模 [2] - 薄膜沉积设备在客户端产线平均稳定运行时间超过90% 达到国际同类设备水平 [4] - 薄膜沉积设备累计流片量突破3.43亿片 [4] - 累计出货超过3000个反应腔 包括340个新型反应腔pX和Supra-D 进入超过70条生产线 [3] 研发投入 - 研发投入金额3.49亿元 同比增长11.09% [3]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17.87% [3] 市场拓展 - 持续优化客户结构 巩固国内龙头晶圆厂合作的同时成功导入新客户 [2] - 市场渗透率进一步提升 [2] - 合同负债达45.36亿元 较2024年末增长52.07% 主要系在手订单增加 [2] 盈利质量改善 - 第一季度净利润下滑因新产品验证成本较高导致毛利率较低 [3] - 第二季度毛利率环比大幅改善并呈现稳步回升态势 [3] - 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 规模效应释放利润空间 [3] - 非经常性损益同比减少主要因政府补助减少 [3]
中微公司(688012):先进刻蚀/LPCVD快速放量 Q2营收加速增长
新浪财经· 2025-07-20 14:26
收入表现 - 2025H1公司预计实现收入49.61亿元,同比+43.88%,其中Q2收入27.87亿元,同比+51.26%,超市场预期 [2] - 刻蚀设备2025H1收入37.81亿元,同比+40.12%,主要因先进制程高端产品新增付运量及销售额显著提升 [2] - LPCVD设备2025H1收入1.99亿元,同比+608%,新品逻辑开始兑现 [2] 产品与技术进展 - 公司CCP双台机已在国际最先进逻辑产线量产,部分应用于5nm及更先进产线,2024年CCP&ICP设备市占率大幅提升 [2] - 薄膜设备快速突破,6款设备实现研发和交付,LPCVD和ALD钨金属设备预计2025年发货超180台 [2] - 刻蚀设备已具备量产≥60:1深宽比能力,并储备≥90:1技术,TSV硅通孔刻蚀设备持续获重复订单 [4] - 薄膜沉积设备中六种设备已进入市场,同步开发多款金属薄膜气相设备及新一代PECVD设备 [4] 研发与平台化布局 - 2025H1研发费用11.16亿元,同比+96.65%,新品开发周期缩短至1-2年 [3][4] - 量测设备通过投资布局光学检测板块,增资超微公司开发电子束检测设备 [4] - 泛半导体设备中化合物半导体外延设备正开发并付运至客户端验证 [4] 利润与财务指标 - 2025H1归母净利润中位数7.05亿元,同比+36.44%,Q2中位数3.92亿元,同比+46.48% [3] - 扣非归母净利润中位数5.35亿元,同比+10.71%,Q2中位数2.20亿元,同比-0.35% [3] - 2025H1毛利率39.84%,同比-1.48pct,推测因产品验证及客户结构影响 [3] - 非经常性损益中公允价值变动和投资收益1.72亿元,去年同期亏损0.08亿元 [3] 未来展望 - 2025-2027年营收预测分别为120.28、159.77、205.59亿元,同比增速32.7%、32.8%、28.7% [5] - 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为23.45、32.79、44.47亿元,同比增速45.2%、39.8%、35.6% [5]
长川科技:上半年半导体检测设备需求旺盛
证券日报· 2025-06-27 01:12
业绩预告 - 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60亿元至4.20亿元,同比增长67.54%至95.46% [2] - 业绩增长主要受益于下游集成电路行业需求旺盛,高端测试设备产品获得行业认可,各产品线销售订单较上年同期显著增长 [2] - 规模效应初显,推动业绩大幅增长 [2] 业务与技术优势 - 公司核心产品涵盖测试机、分选机、自动化设备及AOI设备,长期服务于集成电路封装测试、晶圆制造及芯片设计企业 [2] - 2022年至2024年研发费用持续增长,分别为6.45亿元、7.15亿元、9.67亿元,研发费用率持续高于25% [2] - 公司基本实现产品全面自主研发,掌握集成电路测试设备核心技术,拥有海内外专利1000余项 [2] 研发与人才储备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共有研发人员2059人,占员工总数的50%以上 [3] - 核心技术人员均具有半导体测试设备专业背景和丰富产业经验,为持续创新提供保障 [3] - 专家指出高研发投入支撑新产品迭代,推动产品向中高端迈进,提高附加值和利润率 [3] 定增计划与研发项目 - 公司拟定向增发A股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31.32亿元,其中21.92亿元投向"半导体设备研发项目",9.40亿元补充流动资金 [3] - "半导体设备研发项目"将通过购置研发设备、投入研发人员及材料,迭代开发测试机、AOI设备,提升技术深度并完善产品线 [3] - 专家认为定增将助力公司攻关核心技术,加速中高端产品迭代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