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品牌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饿了么变淘宝闪购,互联网大厂为何热衷改名?
36氪· 2025-11-05 07:59
饿了么再见,淘宝闪购拍了拍你。 11月3日,不少用户发现饿了么APP更新至12.0.1后就变成了淘宝闪购。次日上午,#饿了么APP更名为淘宝闪购#冲上热搜,随后#饿了么骑手已更换橙黑 新工服#登顶微博热搜榜。 目前,淘宝闪购APP仍处于灰度测试阶段,仅对部分安卓用户进行开放,支持餐饮外卖、日用百货等即时配送服务。另据相关媒体报道,此次更名是战略 定位调整,饿了么从独立外卖平台转型为"即时零售"履约基础设施,与淘宝流量入口深度协同,完成"30分钟送万物"目标。 图/网络 饿了么变淘宝闪购,一次APP更名不仅让淘宝闪购喜提两大热搜,还让其"30分钟送万物"的战略目标被广而告之。而在互联网江湖中,改名素有"改命"玄 学。不少互联网平台在发展过程中不止一次变更名称。本文,TOP君就来跟大家盘一盘,互联网平台热衷的改名,是否真的能「邪修」改命。 改名=改命? 这些互联网都有曾用名 国内互联网三巨头都曾以不同的马甲开战。天猫的曾用名是"淘宝商城",京东以前叫"京东商城",美团则是从美团网升级为美团后,改名美团点评,最后 又改回美团。而在国外,苹果公司以前叫做苹果电脑公司;Meta的曾用名是Facebook。 战略升级往往 ...
猝不及防!将关闭中国全部门店,陆续清仓打折
搜狐财经· 2025-11-04 14:07
盛开的小雏菊和腊肠犬 是韩国潮流服饰品牌Mardi Mercredi 最具辨识度的设计符号 不过,自9月以来 该品牌正在中国大规模撤店 北京、上海、长沙、沈阳、温州 等多地门店陆续清仓打折 近日,经品牌客服确认 其位于中国的所有门店都将被关闭 11月3日 有媒体从MardiMercredi 天猫旗舰店客服获悉 因品牌线下业务优化调整 品牌门店已停止运营 但线上旗舰店铺正常运营 商品及其售后均不受影响 据智通财经报道 该品牌的中国代理商 曼多亚(上海)品牌管理有限公司 (MANTOVA ,下称"曼多亚" ) 向记者回应称 关闭线下门店系集团对店铺的优化调整 集团未来将把更多资源投向旗下Raive、 RestRecreation等新品牌的建设 北京西单大悦城原Mardi Mercredi店址,如今已变为RestRecreation的围挡。(中国商报记者 于佳鑫/摄) 在线上渠道,该品牌小程序官方商城也发布通知称,商城将于10月31日起停止运营,同时同步中止小程序及线下门店的会员体系服务。 会员需在10月31日前完成会员等级及积分向RAIVE、RestRecreation两个品牌的迁移,逾期未操作则等级、积分自动失 ...
羽绒服转型户外品牌IPO,你听说过坦博尔吗?
新浪财经· 2025-10-31 22:28
行业背景与公司战略转型 - 中国专业户外服饰行业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68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31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3.9%,预计2029年将达到2871亿元,2024年至2029年年复合增速为16.8% [3] - 同期,中国羽绒服市场规模在2024年为1620亿元,2025年至2030年预计年复合增速为8.5%-10%,低于专业户外服饰行业增速 [3] - 公司加速从羽绒服生产商向“专业户外服饰品牌”转型,推出三大产品系列:顶尖户外系列、运动户外系列与城市轻户外系列 [4] - 以2024年零售额计,公司在中国专业户外服饰行业排名第七,市场份额为1.54%,行业前十大品牌市场份额合计为24.3% [4] 公司财务表现 - 公司收入从2022年的7.32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3.02亿元,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长85.03%至6.58亿元 [4] - 产品毛利从2022年的3.6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7.15亿元,2025年上半年为3.57亿元 [5] - 产品毛利率维持在50%以上,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分别为50.2%、56.5%、54.9%及54.2% [5] - 2024年年内利润由1.39亿元下降至1.07亿元,净利率由13.6%下降至8.2%;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0.36亿元,净利率跌至5.5% [5] 产品销售结构与表现 - 城市轻户外系列是核心增长引擎,其收入从2022年的6.06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9.15亿元,2025年上半年为4.49亿元,但收入占比从82.7%下降至68.2% [6] - 运动户外系列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16.6%增长至2025年上半年的26.8% [6] - 顶尖户外系列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0.4%增长至2025年上半年的4.6%,但整体比重仍不足一成 [6] - 2025年上半年,三大系列产品平均售价为384.1元,其中顶尖户外系列平均售价为861.8元,远低于其建议零售价(999元至3299元) [13][15] 销售渠道演变 - 线上渠道销售收入从2022年的2.26亿元增加至2024年的6.26亿元,收入占比从30.9%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52.7% [7] - 线上渠道毛利率从2022年的42.0%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53.4% [7] - 线下渠道销售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62.7%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43.3%,同期线下渠道毛利率从61.6%下降至58.1% [8] - 线下门店管理费用从2022年的5707.7万元骤增至2024年的1.27亿元,2025年上半年达6506.8万元 [9] 品牌营销与研发投入 - 广告及推广费用从2022年的3179.5万元暴涨至2024年的1.1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88.42% [16] - 研发开支从2022年的2567.3万元增加至2024年的3681.1万元,2024年研发费用率不及销售费用率的三分之一 [18] -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产品体系包含687个SKU,但天猫旗舰店搜索“冲锋衣”仅出现8个结果 [7] -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截至10月29日有关公司的投诉达269条,主要涉及商品质量和退货退款问题 [19] 存货与现金流状况 - 存货从2023年的2.57亿元增加至2024年的6.93亿元,并于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增至9.31亿元 [20] - 2025年上半年存货周转天数高达485.4天,远高于同行探路者(276天)和安踏体育(136天) [21] - 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从2024年的2.50亿元下降至同年的0.80亿元,并于2025年上半年转为净流出0.89亿元 [22] -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账上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600.9万元,短期银行借款为2.31亿元,偿债压力较大 [22] 上市前分红与股权结构 - 2022年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向股东派付股息分别为0.35亿元及2.9亿元,累计分红3.25亿元,接近2022年至2024年三年净利润之和 [22] - 王丽莉家族(含相关成员)合计持股约97.75%,2025年上半年的2.9亿元分红中至少有2.83亿元进入该家族 [23] - 公司计划将部分IPO募集资金用于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24]
普兰店:纺织服装产业向好发展 激发区域经济新动能
搜狐财经· 2025-10-31 18:51
产业集群概况 - 大连普兰店区纺织服装产业入选2025年度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 [1] - 产业集群已聚集400多家纺织服装企业 年服装生产能力达8200万件(套) [1] - 2023年前三季度全区规上纺织服装企业总产值达11.25亿元 [1] 产业模式与结构 - 形成以大杨集团等为龙头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 [1] - 构建"需求定制+大数据营销+参与制造"的智能制造新兴模式 [1] - 纺织服装产业为普兰店区传统六大支柱产业之一 [1] 品牌建设与转型 - 产业从"为他人代工"向"创自主品牌"转型 [2] - 大杨集团拥有有效商标109件 TRANDS(创世)品牌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 [2] - 大杨集团为全球最大服装定制企业 在全球1000多家店面提供定制服务 [2] 产业创新生态 - 东北首个服装设计师品牌孵化基地"设界天地"落地普兰店 培育产业新生力量 [2] - 针对性税收政策推动企业资源向品牌建设和研发创新倾斜 [2] - 推动产业实现从"制造"向"创造"的跨越 [2] 国际市场拓展 - 普兰店区为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 [2] - 服装贸易覆盖日韩、欧美、东南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2] - 区域内90%的服装企业深耕外贸加工领域 占据全球高端定制市场 [2]
报喜鸟业绩亮红灯:前三季度归母净利降超四成,现金流持续承压
新京报· 2025-10-31 14:52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34.8亿元,同比下降1.59% [1][2] - 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2.36亿元,同比大幅下降43.18% [1][2] - 2025年前三季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8亿元,同比减少49.87%,几近腰斩 [1][2]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营收约10.89亿元,同比微增3.07%,但归母净利润仅3873.29万元,同比下降45.66% [4] - 2025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591.37万元,同比减少32.07% [3][6] 盈利能力与效率分析 - 2025年第三季度基本每股收益为0.0265元/股,同比下降45.92% [3] - 2025年前三季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5.30%,同比下降4.17个百分点 [3]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约23.91亿元,同比下降3.58%,归母净利润约1.97亿元,同比减少42.66% [4] - 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51.53亿元,较2023年下滑1.91%,归母净利润4.95亿元,同比下降29.07% [4] 成本费用结构 - 2025年上半年管理费用高达2.26亿元,同比增长26.87%,增加额约4779万元 [5] - 2025年上半年广告宣传费同比增长8.85%,达到1.38亿元 [5] - 2025年前三季度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分别达15.57亿元、3.48亿元,同比均有上升 [5]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同比下降21.28%,降至3725万元,前三季度研发费用进一步降至5514万元,较上年同期的6821万元明显减少 [5] 战略转型与品牌表现 - 公司正加速转型,投资并代理多个休闲及户外品牌,例如2025年上半年斥资3.84亿元收购美国户外品牌Woolrich除欧洲地区以外的全球知识产权 [7] - 代理品牌HAZZYS与Lafuma表现亮眼,其中Lafuma实现营业收入1.83亿元,同比增长20.48%,HAZZYS实现营收9.3亿元,同比增长8.37%,成为集团最大收入来源 [7] - 核心主品牌“报喜鸟”收入约7亿元,同比下降9.6% [7] - 公司面临传统商务正装市场持续疲软的结构性冲击,转型投入尚未转化为业绩增长 [4][7] 转型挑战与不确定性 - 代理品牌HAZZYS的品牌授权期限至2031年12月,乐飞叶的品牌授权期限至2026年12月,为未来持续增长带来不确定性 [8] - 公司处于“投入已先行、回报尚未落地”的状态,战略性费用投入增加短期内拖累利润 [1][8] - 净利润下滑主要系收入未达预期、费用刚性较强,以及资产减值计提增加和温州总部生产项目升级导致的营业外支出上升 [4]
哈尔斯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4.37亿元,双轮驱动迎接挑战未来可期
证券时报网· 2025-10-30 20:47
10月30日晚间,哈尔斯(002615.SZ)发布三季报。公告数据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4.37亿元,同 比增长2.94%。 公司坦言,尽管终端需求依旧旺盛,但受国际贸易摩擦、客户结构变化及汇率波动影响,公司业绩出现 短期波动。同时,海外基地按计划建设、投产,全球化布局进入集中投入期,供应链重构与人工储备带 来阶段性成本跳升;产能尚处爬坡,固定资产折旧尚无法充分摊。但公司基本面并未受损,精准捕捉到 细分赛道的韧性,各业务单元迎难而上冲力强劲,营业收入增速虽有放缓,但仍然实现同比正增长。 公司管理层在经营会议上表示,国际业务为公司基石,国际团队要努力做好增量,泰国基地必须成为战 略支撑点,高效率满足客户交付。国内业务需要坚定品牌转型步伐,构建系列化、家族化产品矩阵,进 一步聚焦IP联名战略,实现品牌价值赋能与破圈。 综合来看,哈尔斯外部挑战短暂,并未削弱其增长潜力。预计随着海外工厂产能全面释放、国内团队各 项能力日趋成熟,公司业绩将注入新动能。(CIS) ...
宗馥莉罕见公开见面
盐财经· 2025-10-30 17:41
公司领导层与组织架构变动 - 宗馥莉辞去娃哈哈集团董事长职务,现任宏胜集团总裁,未恢复在娃哈哈的职务 [3][4] - 娃哈哈集团行政管理员工与宏胜集团员工在宏胜集团总部联合办公,两家公司基本为一套班子 [4] - 娃哈哈集团要求员工将劳动合同转签至宏胜系公司,未同意转签的员工部分被解除劳动合同,导致部分部门人员大量流失,例如一个十几人的小组仅剩几人 [6][8] 公司员工数量与核心人员变动 - 娃哈哈集团社保人数从2022年的403人减少至2024年的217人,两年内减少186人 [9] - 公司进行部门裁撤合并,例如将市场部降级为科室并入销售公司,引发中层干部及业务骨干离职 [9] - 在娃哈哈体系工作20年的老臣、宏胜集团原法定代表人祝丽丹离职,其曾担任158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9][10][12] 品牌战略与市场预期 - 公司品牌策略出现反复,从9月通知经销商2026年起使用新品牌“娃小宗”,到10月底决定明年继续销售“娃哈哈”品牌产品 [18] - 品牌不确定性导致经销商观望,10月份本应缴纳的保证金许多经销商未支付,在确定继续使用“娃哈哈”品牌后,有千万元级别经销商已递交保证金 [18] - 相较于宗庆后时期经销商大会推出十几款新品,去年宗馥莉接任后新品数量较少,今年预计推出的新品数量可能更少 [14][17] 供应链与生产经营影响 - 品牌风波扰乱供应链,物料和原材料备货充满不确定性,采购部门从战略性低价备货数月转为只敢少量备货,导致成本上升 [19] - 因公司预期“娃小宗”销量将大幅低于原“娃哈哈”销量,部分新项目的设备采购暂缓,原定的产能扩张工作缓滞 [4][19]
讨好年轻人,布局多品牌,海澜之家困在转型中?
36氪· 2025-10-30 09:02
品牌转型与市场拓展 - 公司正积极开拓年轻人市场,通过邀请“十个勤天”、曾舜晞等明星进行直播带货,其抖音官方账号粉丝数达570万人,与“十个勤天”合作的助农直播全平台累计观看量突破1.4亿次 [1] - 公司董事长周立宸通过打造个人IP、亲自下场玩梗等方式提升品牌在年轻群体中的印象 [2] - 公司旗下拥有针对年轻潮流市场的快时尚品牌“黑鲸”,但其天猫旗舰店粉丝数为88.8万人,销量最高的商品月销仅16件,市场反响平平 [3] 财务表现与增长压力 - 2024年公司净利润为21.59亿元,同比下降26.88% [3]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5.66亿元,同比增长1.73%,净利润为15.80亿元,同比小幅下滑3.42% [3] - 公司主品牌“海澜之家系列”2025年上半年营收为83.95亿元,占总营收的72.58%,同比下滑5.86% [4] 渠道策略与运营调整 - 公司正进行“增直营、减加盟”的结构性转变,截至2025年6月30日,国内门店总数约7209家,其中直营门店增至2099家(占比29.12%),加盟门店缩减至4191家 [4] - 2025年上半年主品牌直营门店净增64家,加盟门店净减少174家,公司目前已停止招募新加盟商,新增门店均以直营模式推进 [4] - 2025年上半年线上渠道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08亿元,同比增长4.36%,主品牌抖音旗舰店曾多次登顶品类销售榜 [5] 品牌矩阵与多元化发展 - 公司旗下其他品牌(包括OVV女装、英氏童装等)在2025年上半年营收达15.0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5.57%,营收占比为13.35% [4] - 旗下高端女装品牌OVV定位较高,门店位于核心商圈,产品价格较高,一件大衣可达3000元以上 [5] - 公司为支撑转型,对设计岗等人才有迫切招聘需求,要求严格,但直播运营等岗位人员流动频繁 [5] 库存管理与供应链挑战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库存规模为102.55亿元,同比增长7.35%,占净资产比例为57.83% [7] - 公司库存周转天数为323天,意味着商品从入库到售出需要近11个月,远高于快时尚品牌80-100天的水平 [7] - 公司供应链灵活度不高,采用传统大批量、季节性订货模式,与快时尚品牌“小单快反”的模式形成对比 [8][9] 海外市场与研发投入 - 2025年上半年海外市场营收为2.06亿元,虽然同比增长27.42%,但仅占集团总营收的1.78% [6] - 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占营收的比例低于1%,同期销售费用为24.72亿元,占营收比例达21.37% [9][10]
宗馥莉罕见公开露面!多人确认:她没有继续任职于娃哈哈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9 21:16
公司管理层与组织架构变动 - 宗馥莉已辞去娃哈哈集团董事长职务,现任宏胜集团总裁,未恢复在娃哈哈的职务 [1][2] - 娃哈哈集团与宏胜集团员工基本在宏胜集团总部联合办公,形成“一套班子”的管理模式 [3] - 公司推行娃哈哈员工劳动合同转签至宏胜系公司,未同意转签的员工被安置在其他地点办公或解除劳动合同 [4][7] - 娃哈哈集团员工数量显著减少,社保人数从2022年的403人降至2024年的217人,两年内减少186人 [7] - 公司进行部门裁撤与合并,例如将市场部降级为科室并入销售公司,引发部分中层干部及业务骨干离职 [7] 核心高管变动与潜在风险 - 在娃哈哈体系工作20年的高管祝丽丹已从宏胜集团离职,其曾担任158家关联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8][10] - 娃哈哈乔司基地及宏胜集团旗下生产基地据传有员工被有关部门带走,原因可能涉及双柚汁原料等问题 [10] 品牌战略与经销商体系 - 公司原计划从2026年起启用新品牌“娃小宗”,但在41天后决定明年继续销售“娃哈哈”品牌产品 [15] - 品牌不确定性导致经销商观望,部分经销商延迟缴纳保证金,但确定继续使用娃哈哈品牌后已有千万元级别经销商递交保证金 [15] - 往年经销商大会会推出十几款新品,但宗馥莉接任后新品数量减少,今年预计推出的新品数量可能更少 [14] - 产品销量相较于去年有所下滑,经销商对娃哈哈品牌市场竞争力的长远考量存在隐忧 [15] 供应链管理与运营影响 - 品牌风波扰乱供应链,物料和原材料(如乳粉)备货策略因不确定性而转向保守,导致采购成本上升 [16] - 因预期“娃小宗”销量将大幅低于原娃哈哈品牌,公司已暂缓新项目的设备采购和原定的产能扩张工作 [3][16]
关键时刻,宗馥莉罕见公开露面!多人确认:她没有继续任职于娃哈哈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9 21:03
公司管理层与组织架构变动 - 宗馥莉辞去娃哈哈集团董事长职务,现任宏胜集团总裁,未恢复在娃哈哈的职务 [1] - 娃哈哈集团行政管理员工与宏胜集团员工在宏胜集团总部联合办公,两家公司基本为一套班子 [1] - 娃哈哈员工被要求将劳动合同转签至宏胜系公司,未同意转签的员工被安置在其他地点办公或被解除劳动合同 [3][5] - 公司进行部门裁撤合并,例如将市场部降级为科室并入销售公司,导致中层干部及业务骨干离职 [6] - 娃哈哈集团社保人数从2022年的403人降至2023年的385人,2024年进一步减少至217人,两年内减少186人 [5] 品牌战略与经销商体系 - 公司原计划从2026年起使用新品牌“娃小宗”,但在41天后决定继续销售“娃哈哈”品牌产品 [13] - 品牌不确定性导致经销商犹豫,部分经销商未按惯例在10月缴纳保证金,但已有千万元级别经销商在品牌确定后缴纳保证金 [13] - 11月经销商大会将至,往年大会会推出十几款新品,但去年新品数量较少,今年可能更少 [9][13] - 经销商对娃哈哈品牌市场竞争力存在忧虑,产品销量相较于去年已有所下滑 [14] 供应链与生产运营影响 - 品牌风波导致供应链不确定性增加,物料和原材料备货策略调整,例如乳粉等原料从战略性采购转为少量备货,成本上升 [14] - 因预期“娃小宗”销量将大幅低于原“娃哈哈”品牌,公司暂缓了新项目的设备采购和原定的产能扩张工作 [2][15] - 宏胜集团旗下生产基地有数名员工被有关部门带走,但具体原因尚未证实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