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商品消费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是一个显而易见被低估了的服务消费大国!|东哥笔记
搜狐财经· 2025-07-29 21:05
中美消费结构对比 - 中国商品消费是服务消费的2倍 美国服务消费是商品消费的2倍 [2] - 2025年1-6月美国消费品零售总额42015.04亿美元 中国34167.78亿美元 中国相当于美国的81.32% [3] - 2024年美国服务消费总额13.6万亿美元(占消费总额69%) 中国仅2.15万亿美元(占46%) [3][4] 医疗行业差异 - 美国人均医疗支出0.99万美元 中国仅0.035万美元 相差28倍 [4] - CT检查价格差达90-233倍(中国200-800元 vs 美国3.6万-5万元) [5] - 心脏支架手术价格差400-857倍(中国集采支架700元/个 vs 美国28万-60万元/3个) [5] 电商快递服务 - 2024年中国快递业务量1750.8亿件(人均124.17单) 美国238亿件(人均70单) [7] - 中国快递单价7.99元 美国7.9美元 中国价格仅为美国七分之一 [7] 餐饮外卖服务 - 中国外卖渗透率56% 美国42% [8] - 中国人均年外卖订单量20.7单 美国12单 [8] - 美国外卖客单价35美元(含附加费)是中国6.29美元的6倍 [8] 酒店服务业 - 中国酒店总数34.87万家(客房2150万间) 美国约8.5万家(客房4430万间) [11] - 中国酒店平均ADR约40美元 美国165美元 [12] - 2015-2025年中国酒店数量从7万扩张至35万 年复合增长率超8% [12] 法律服务 - 2024年美国法律服务规模3300亿美元(占GDP1.3%) 中国仅2800亿人民币(390亿美元) [9] 其他服务领域 - 中国修脚连锁品牌郑远元门店超6400家 服务价格存在显著汇率套利空间 [12] - 美国救护车服务起步价超4700元 中国免费或100-300元 [5][6]
商务部:“十五五”期间将继续减少服务消费领域限制性措施
中国新闻网· 2025-07-18 16:41
消费市场发展 - "十四五"期间中国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地位更加稳固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20年39 2万亿元人民币提升至2023年48 3万亿元人民币 年均增长5 5% [1] - 2023年中国社零总额绝对值相当于美国80% 按世界银行实际购买力算法计算则达到美国1 6倍 [1] 服务消费趋势 - 2020-2024年中国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年均增长9 6% 当前主要矛盾为供给侧优质服务短缺 [1] - 服务消费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重点领域包括健康 养老 家政等细分市场 [1] 政策方向 - "十五五"期间将继续减少服务消费领域限制性措施 延续"十四五"对外开放(医疗等领域试点)和对内放开(提质惠民行动)双轨策略 [1] - 下一阶段将把有效政策转化为常态机制 同时出台针对性措施激发商品消费动能 释放服务消费潜力 放大新型消费带动效应 [2]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今年全年社零将超过50万亿元
新华财经· 2025-07-18 14:27
消费市场扩容 - 中国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地位更加稳固 2024年社零总额达48 3万亿元 年均增长5 5% [1] - 2024年中国社零总额相当于美国的80% 按实际购买力计算已达美国的1 6倍 [1] - 2024年全年社零总额预计突破50万亿元 [1] 消费品质提升 - 以旧换新政策带动上半年销售额2 9万亿元 惠及4亿人次 [2] - 2020-2024年服务消费支出年均增长9 6% 快于商品消费增速 [2] - 推动医疗等领域开放试点 出台"1+N"政策支持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 [2] 新型消费发展 - 推动数字消费 品质电商发展 培育"人工智能+消费"等新增长点 [3] - 以旧换新政策显著促进智能家居消费 [3] - 实施零售业创新提升工程 促进传统业态转型升级 [3] 市场开放联动 - 2021-2024年累计进口消费品7 4万亿元 [3] - 2024年入境游客消费达942亿美元 同比增长77 8% [3] - 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连续举办进博会和消博会 [3] 未来发展展望 - "十五五"期间将延续有效政策 转化为常态长效机制 [4] - 计划进一步激发商品消费动能 释放服务消费潜力 [4] - 将放大新型消费带动效应 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4]
“十四五”期间居民服务性消费年均增长9.6%
快讯· 2025-07-18 10:54
服务消费增长 - "十四五"期间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年均增长9 6% 快于商品消费 [1] - 2021—2024年累计进口消费品7 4万亿元 [1] - 2024年入境游客总花费942亿美元 增长77 8% [1] 市场联动与政策 - 国内外市场联动互促 中国大市场为全球发展贡献巨大增量 [1] - 商务部组织"购在中国"活动 优化离境退税政策 [1] - "中国游"的流量转化为"中国购"的增量 [1]
促消费进入新阶段,18万亿服务消费潜能如何进一步释放?
搜狐财经· 2025-07-03 16:20
政策导向与支持 - 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将服务消费列为重点支持领域,涵盖家政、养老、托育、文化旅游等行业 [1] - 央行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支持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等服务消费重点领域和养老产业,政策执行至2027年末 [9] - 服务消费再贷款工具着重从供给侧发力,激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服务消费领域的金融供给,推动行业企业扩大投资、提升服务能力 [9] 消费市场现状 - 2024年中国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1.3万元,全国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达18.3万亿元 [1] - 1-5月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5.1%,增速比2024年全年提高1.9个百分点,5月同比增长6.5%创2023年12月以来新高 [1] - 1-5月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2%,增速比上年全年放缓1.0个百分点 [1] - 2024年中国白酒市场规模7964亿元,谷子经济市场规模1689亿元,二者差距较大 [5] 国际比较与发展阶段 - 2023年中国人均GDP12614美元,服务消费占比45.2%,低于相似发展阶段美国(54.3%)和韩国(54.3%) [6] - 按购买力平价计算,2023年中国人均GDP24569国际元,服务消费占比45.2%,与美国(62%)、韩国(57.2%)差距更大 [6] - 2023年中国商品消费额约4万亿美元,为美国65%,服务消费额约3.3万亿美元,仅为美国26% [6] - 中国人均GDP超过1.3万美元,服务消费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5] 制约因素与解决路径 - 制约服务消费的主要因素是居民可支配收入和社会保障程度 [6] - 增加就业收入、健全社保体系、提高社保支出在GDP中比重是长效机制 [7] - 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如稳定房价、股市上涨可立竿见影提升消费能力 [7] - 推动"国资-财政-社保"联动改革,提高城乡居民养老金待遇可释放服务消费潜力 [7] 政策建议与实施 - 消费券、消费补贴应向服务消费倾斜以获取更大政策效果 [7] - 5-6月外卖平台餐饮补贴超百亿元,推动外卖市场日均单量扩容3-4成 [8] - 优化休假制度,增加下半年公共假期可提振服务消费并平滑需求释放节奏 [8] - 补齐养老、旅游、文体等领域服务消费供给短板,提升服务质量 [8] - 放开文旅、医疗、教育、养老等服务业市场准入并强化监管 [8]
金融促消费路线明晰:政策重心转向服务消费和供给端
新浪财经· 2025-06-26 10:40
政策导向 - 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提出19项举措,涵盖增强消费能力、培育消费需求、提升金融机构服务能力等六方面 [1] - 政策着力点从商品消费转向服务消费,从刺激需求扩大到培育供给,"服务消费"被提及13次,"商品消费"仅提及2次 [1] - 政策首次将商品消费、服务消费和新型消费列为金融支持的三大重点领域 [1] 商品消费现状 - 2024年3月国务院推出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国债支持额度从2023年的1500亿元扩大至2024年的3000亿元 [1] - 商品零售总额5月同比增长6.5%,增速较去年12月提升2.6个百分点 [1]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边际效应将逐步走弱,商品消费增长空间相对有限 [2] 服务消费潜力 - 5月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6.2%,较去年12月下滑0.3个百分点 [1] - 中国服务消费占GDP比重较发展阶段预期低约4个百分点,2023年美国占比66%,日本、法国、英国近60%,德国50% [2] - 政策重心转向服务消费,但无需刻意追求发达国家的高消费水平,强调普惠性 [2] 供给端培育 - 政策首次提出"促进优化供给与扩大需求相结合",重视消费供给端建设 [2] - 预计政策将加大对消费企业融资支持(如上市、债券融资)和服务消费基础设施投入(文旅、医疗、充电设施等) [3] - 步行街改造、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等商贸流通领域被明确列为重点 [3] 居民收入与消费信心 - 居民消费不振主因是宏观经济压力及收入预期谨慎,需改善就业和财政负担(生育、医疗、教育等) [4] - 政策提出支持就业增收,放宽创业担保贷款条件,创新家庭财富管理产品 [4] - 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 [4]
商务部:5月份商品消费增速加快 家电手机等产品热销
快讯· 2025-06-19 15:59
消费市场整体表现 - 5月份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6 5%,增速比上月加快1 4个百分点 [1] - 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增长8 2%,增速比上月加快1 6个百分点 [1]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效果 - 限额以上单位家电零售额同比增长53 0% [1] - 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零售额同比增长33 0% [1] - 限额以上单位文化办公用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0 5% [1] - 限额以上单位家具零售额同比增长25 6% [1] - 5月份乘用车零售量同比增长13 3% [1] 升级类商品销售情况 - 限额以上单位体育娱乐用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8 3% [1] - 限额以上单位金银珠宝零售额同比增长21 8% [1]
服务消费的新特征(国金宏观孙永乐)
雪涛宏观笔记· 2025-06-03 13:43
服务消费与商品消费增速变化 - 2023年服务零售同比增长20%,显著高于商品零售5.8%的增速,但2024年两者差距缩小至3个百分点(服务零售6.2%,商品零售3%)[2] - 2024年以旧换新政策拉动消费增长1.5个百分点,2025年1-4月商品零售增速4.7%与服务零售5.1%几无差距,3月商品零售增速一度反超[2] 文化娱乐与餐饮服务修复情况 - 2023年文化娱乐和餐饮服务同比增速分别为39.2%、27.6%,占居民现金消费比重升至3.7%、8.7%[5] - 2024年两者增速延续至10.6%、8.4%,占比进一步升至3.9%、8.9%,但文化娱乐消费修复程度仅达2019年107%,显著低于服务消费整体136%的水平[5] 城乡居民旅游消费差异 - 2024年城镇居民旅游人数和收入修复至2019年的97.7%、103.8%,高于农村居民的81.4%、84.7%[10] - 农村居民更倾向商品消费,2024年食品、衣着、生活用品支出增速分别为5.9%、4.9%、5.2%,均高于城镇居民对应增速[10] 节假日旅游集中化趋势 - 2024年五一、十一和春节旅游人数及收入占比达26%、27%,虽低于2020年36%、35%的峰值,但仍高于疫情前22%-23%的水平[11] 人均旅游消费平台期特征 - 2023年人均旅游消费修复至2019年90%后进入震荡期,2025年仍维持该水平[12] - 海外经验显示服务消费填坑后增速趋稳,如美国餐饮住宿消费增速稳定在1%,休闲服务消费稳定在3%[12] 餐饮消费分层表现 - 2024年限额以下餐饮消费增速6.3%显著高于限额以上3%,但年末限额以上增速回升可能与补贴政策相关[16] - 下沉市场餐饮表现更优:山东等6省市增速超6.9%,而广东、北京、上海增速低迷(北京-4.9%,上海餐饮住宿-5.4%)[18] - 茶饮行业分化明显:蜜雪冰城(三线及以下门店占比57.4%)利润增长39.8%至44.5亿元,奈雪的茶(一线及新一线占比70.6%)亏损9.2亿元[18]
商务部:4月商品消费增速加快
中国证券报· 2025-05-24 05:14
消费市场总体表现 - 4月消费市场保持平稳增长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显效 系列促消费活动有序开展 [1] - 4月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5.1% 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5个百分点 [2] - 1至4月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1% 增速快于同期商品零售额0.4个百分点 [2] 商品消费细分领域 - 1至4月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类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5.4% 增速位列16大类消费品第一 [1] - 4月限额以上单位家电/文化办公用品/家具/通讯器材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8.8%/33.5%/26.9%/19.9% [2] - 手机补贴政策带动中高端消费跃迁:6000元以下手机销量/销售额同比增4.8%/14.8% 2000-4000元/4000-6000元手机销量同比增13%/43% [1] - 新型消费亮点突出:4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增长33.9% 渗透率达51.5% 绿色有机食品销售额增30%以上 [2] 电子商务发展 - 1至4月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7.7% 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5.8% 占社零总额24.3% [2] - 产业电商助力外贸:平台吸纳超3100家次外贸企业入驻 外贸专区销售额超11亿元 直接采购约100亿元 [3] - 电商平台开展超200场产业带对接活动 推动内外贸一体化 [3] 政策实施效果 - 手机等数码产品补贴政策落地成效显著:4884.8万名消费者购买5148.3万件产品 带动销售1432.6亿元 [1]
热点思考 | 消费困局的“盲点”?(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申万宏源研究· 2025-05-22 09:27
服务消费修复症结 - 相比商品消费,服务消费恢复偏慢,2024年人均服务性消费较历史趋势缺口达13.9pct,而商品、可选商品消费缺口仅2.9pct、6.2pct [2][8] - 收入并非服务消费修复主因,商品消费倾向恢复显著优于服务消费,可选商品消费倾向恢复也更好 [2][8] - 工作时间拉长挤占闲暇时间,2023年居民日均有酬劳动时间6小时23分,较2018年增加119分钟,商品消费可通过网购实现而服务消费高度依赖闲暇时间 [2][19] - 国内城镇居民周均工作时间48.7小时,显著高于日本(32.6小时)、韩国(36.6小时),消费向假期集中,长假对社零单月影响可达0.5pct [3][24][30] - 国内法定最低休假天数18天(2025年),明显低于日本(29天)、韩国(30天) [3][30] 服务消费供给约束 - 服务业为非贸易部门,供给不足直接约束需求,2023年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比较历史趋势回落至-3.8%,供给缺口体现在核心服务价格同比高于核心商品 [4][49] - 生活性服务业供给修复更慢,2023年文体娱、教育业就业占比分别较历史趋势下行6pct、2.8pct,文体娱、教育业增加值较历史趋势偏差达-26.1%、-11.6% [4][60] - 中观数据显示供给不足:2024年人均体育场面积3㎡,低于日本(19㎡)、新加坡(9.3㎡);2025年电影供应数仅为历史趋势6.3%,而韩国、日本已回升至114.4%、79.1% [5][70][77] 供给约束成因 - 企业家信心不足导致投资滞后,2021年后服务业投资转为盈利驱动,销售净利率变化领先投资1-2个季度,2023-2024年卫生业购置固定资产增速较2019年回落23.6pct [6][81][90] - 生活性服务业成本率高企,2023-2024年居民服务、教育业成本率分别达109.4%、104.8%,较2019年上行15pct、13pct;文体娱现金流量比率19.8%,较2020-2022年均值下行3.2pct [6][96] - 监管政策引导行业规范发展,如教育领域禁止节假日学科培训,影视行业加强内容审核,游戏行业限制未成年人游戏时长和充值行为 [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