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地缘政治博弈
icon
搜索文档
被美国摆了一道,李在明怒了,连下四道命令,韩国转头向中国示好
搜狐财经· 2025-09-15 23:03
韩国人这回真被美国给气着了。本来韩国刚跟美国敲定一个大投资协议,承诺砸3500亿美元进美国市 场,主要搞电动车电池和造船啥的,结果没几天,美国移民局就来了一场大突袭,把韩国现代汽车和 LG能源的电池厂给抄了,抓走475个工人,其中300多个是韩国人。这不是明摆着坑人吗?李在明作为 总统,火气上头,直接连发四道命令,转身就对中国那边示好。 李在明没闲着,他连下四道命令应对。第一道就是把人接回来,政府出面协调包机,还警告美国,如果 不改签证制度,韩国企业可能不投了。这话说得很重,等于给美国施压。企业也跟着评估风险,说签证 政策太乱,今天抓几百,明天再来,厂子开不下去。私下里,好多项目开始往东南亚挪,甚至回韩国本 土。工会和地价问题本来就头疼,现在加签证,彻底凉了。 第二道命令是给中国游客免签。9月11日,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宣布,从9月29日到2026年6月30日,3人 以上中国团体游客可以免签进韩国,停留最多15天。中国游客以前是韩国旅游业大户,2019年消费超 300亿美元。疫情后,旅游业冷清,明洞街头空荡荡的。这次免签,就是想拉回客流,顺便稳中韩关 系。仁川港准备好专道,迎接第一艘载3000多中国游客的邮轮。 ...
中国绿色投资崛起,全球新能源格局重塑,供应链竞争进入深水区
搜狐财经· 2025-09-15 06:40
一切的导火索,可以追溯到2025年3月,一组被路透社与彭博社陆续披露的数据。这些数字并非虚无缥 缈的口号,而是有着切实的"落地证明"——近三年内,中国对外的绿色技术和能源相关投资累计高达近 25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7万亿。这笔巨资,在非洲的几个小型国家、东南亚一座繁忙的沿海城 市,以及中南美洲的电池制造厂等地,都留下了坚实的足迹。 "这些钱,看得见吗?"我曾这样问一位负责项目的工程师。他笑了笑,将手机递给我。屏幕上,是一张 尘土飞扬的厂区门口照片:简陋的宿舍整齐排列,工人们身着统一的蓝色工作服,忙碌的身影穿梭在堆 叠如山的太阳能电池板货柜之间。年轻的当地工人,人手一部手机,专注地学习操作技能。这幅画面, 粗糙却真实,正是庞大资金转化为钢筋水泥的瞬间写照。 2025年的春日午后,一股与往常截然不同的紧张气氛弥漫开来。美国华盛顿与北京之间那本应是礼节性 的电话寒暄,此刻却被一种夹杂着匆忙与不安的语调所取代,仿佛久违的老友突然发现家门口悄然多了 一把冰冷的刀。与此同时,欧洲几座主要首都的走廊里,外交官们低声交换着文件,他们的眼神中透露 出一种不言而喻的信号:"事态比我们预期的要严重得多。" 我还记得一次在路 ...
黄仁勋的话白说了
虎嗅· 2025-09-07 20:45
9月5日,据彭博社、《金融时报》等多家外媒消息,全球主流大模型之一Claude的开发商Anthropic发布 公告宣称,"由于法律、监管和安全风险",将立即停止向"中国控股公司"提供服务。 消息一出,引发了科技圈与媒体圈的广泛关注。 Anthropic由OpenAI前员工于2021年创立,被称为继OpenAI后最具潜力的美国人工智能公司。 但Anthropic的这次"神操作",无疑暴露了自身认知的狭隘与幼稚。 因为AI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不是某项技术的竞争。这一点,饱尝美国禁令之苦的英伟达 创始人黄仁勋最懂。 黄仁勋曾多次在采访和公开演讲中提到一个让人震惊的数据:"全球50%的AI研究人员,是华人。"以此 来让美国醒悟。 AI人才,才是全球博弈的焦点 2025年,初夏。华盛顿,希尔顿大酒店的宴会厅。一场叫Hill&Valley Forum的峰会正在举行。政界、商 界、科技巨头云集。 NVIDIA创始人黄仁勋登台,穿着他标志性的黑色皮夹克。在谈到AI的未来时,他说:"全球50%的AI研 究人员是华人。" 这个信号非常清晰。就在论坛前不久,美国政府通过了一系列旨在限制高端技术人才流动的政策,尤其 是在A ...
委内瑞拉石油出口飙至9月新高,美国再成大买家,特朗普威胁动武
搜狐财经· 2025-09-07 17:39
石油出口表现 - 委内瑞拉8月原油与燃料出口量达日均966,485桶 较7月增长27% 创2024年11月以来最高水准 [1][3] - 出口增长主因美国财政部向雪佛龙公司颁发有限许可 允许其恢复在委内瑞拉运营并出口原油至美国 结束为期4个月暂停 [1][3] - 奥里诺科带原油升级器和混合设施8月保持稳定运行 未出现重大生产中断 [3] 主要贸易伙伴 - 中国8月直接及间接接收委内瑞拉85%出口原油 虽较7月95%有所下降 仍保持绝对主力买家地位 [3] - 美国成为委内瑞拉原油全球第二大买家 [3] - 3月对华日出口量达40万桶 创近两年新高 [3] 结算机制创新 - 中国与委内瑞拉建立人民币结算模式 避开美元清算体系 削弱美国金融霸权对全球能源贸易影响 [4] 地缘政治动态 - 美国在加勒比海部署8艘军舰和一艘核潜艇 配备455枚舰载战斧巡航导弹及1200枚导弹对准委内瑞拉 [3][5] - 特朗普下令向委内瑞拉船只开火 造成11人死亡 [3][5] - 美国国防部长表示准备动用全部武力手段改变委内瑞拉政权 [3][5] 委内瑞拉应对措施 - 总统马杜罗称美国企图通过军事手段极限施压 政府已为保卫国家做好最大程度准备 [6] - 国防部长及军队表态全力支持政府 已动员450万民兵应对潜在攻击 [6][7] - 组织全国民众进行大规模训练并组建社区民兵作战部队 [6] 大国博弈态势 - 美国2019年起对委实施制裁 2025年3月宣布对进口委内瑞拉石油国家征收25%关税 [7][8] - 关税措施虽针对委内瑞拉 实际目标指向最大买家中国 [8] - 中方坚决反对美国滥用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 强调粗暴干涉他国内政 [9] 能源战略价值 - 委内瑞拉为世界石油储量第一国家 具有重要全球能源地缘战略地位 [10] - 制裁下出口量不降反升 凸显美国石油禁令局限性 [11] - 对华合作提供稳定石油供应及折扣价格 增强经济发展韧性和国防安全战略价值 [11]
乌克兰议说:今天乌克兰是‘反俄’,明天也有可能会成反欧的工具
搜狐财经· 2025-09-06 12:39
因此,乌克兰问题绝非简单的军事冲突或地缘政治博弈,而是一个主权国家长期受制于外部势力、被迫 卷入大国角力的悲剧性结果。对乌克兰而言,这种状态意味着持续的社会动荡、民生困顿和国家分裂; 对欧洲来说,如果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潜在风险,终将尝到被反噬的苦果。一个丧失自主发展能力、完 全依赖外援的国家,不仅内部问题丛生,更可能沦为危害地区稳定的危险因素。乌克兰正在经历这个痛 苦的过程,而欧美国家提供的所谓援助,表面是雪中送炭,实则是各怀鬼胎。正如德米特鲁克议员所 言,今天的乌克兰是反俄先锋,明天就可能变成反欧工具,这不仅是政治人物的预警,更是这场冲突给 历史留下的深刻印记。各方都应对此保持高度警惕,因为即便战火平息,真正的挑战可能才刚刚开始。 乌克兰政坛重要人物、国会议员阿尔乔姆·德米特鲁克近日发表了一番发人深省的言论。他指出:当前 乌克兰被塑造成'反俄'的急先锋,但令人担忧的是,明日它很可能就会沦为反欧的政治工具。问题的关 键在于,北约和欧洲国家正在有预谋地煽动乌克兰对周边邻国的敌对情绪。这番言论绝非危言耸听,现 实情况已经清晰地表明,如今的乌克兰正在逐渐丧失一个主权国家应有的特质,反而越来越像一个受外 部势力操控的 ...
美印关系还能好吗?特朗普想插手,印度总理:谁也别想拦着!
搜狐财经· 2025-09-04 12:11
贸易政策变化 - 美国对价值56亿美元的印度输美商品加征25%惩罚性关税[1] - 美国将关税税率与印度外交政策选择直接绑定 印度能否获得关税减免取决于其在涉及美国国家安全的重大议题上的合作程度[1] - 美国威胁对印度与俄罗斯的能源及军贸合作实施二级制裁[1] 能源贸易影响 - 美国要求印度削减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规模 否则将面临永久性高关税壁垒[3] - 强制切断印俄能源纽带可能扰乱全球能源市场并推高替代能源采购成本[3] - 美国能源部批准的俄罗斯铀产品进口许可在2024年前四个月增加22%[3] 行业受影响情况 - 印度受美国关税打击最严重的行业包括制药 IT服务和珠宝行业[5] - 印度加速推进与欧盟和海湾国家的自贸协定谈判以应对关税影响[5] - 印度2022年军购订单的43%流向美国军工复合体[6] 企业投资与合作 - 美印企业在对方市场的直接投资存量突破2800亿美元[8] - 谷歌宣布追加100亿美元印度数字基建计划[6] - 微软Azure在孟买数据中心部署最新量子计算模块[6] - SpaceX与印度航天初创企业Skyroot的合作进入卫星发射实质阶段[6] - 塔塔集团在德州建设半导体工厂[8] - 亚马逊在班加罗尔研发中心拥有万人团队[8] 技术合作领域 - 美印"2+2"对话机制持续运转 Quad四国海军演习按计划筹备[9] - 人工智能伦理专家级磋商取得突破性进展[9] - 美国务院将印度列为"关键与新兴技术工作组"最高优先级合作伙伴[9]
正式断气!乌克兰、俄罗斯、欧盟、斯洛伐克都输了,只有美国赢了
搜狐财经· 2025-08-31 12:48
乌克兰停止俄罗斯天然气过境事件影响 - 乌克兰正式宣布停止俄罗斯天然气过境运输 标志着延续几十年的欧洲能源大动脉彻底断流[1] - 该管道每年输送量达400多亿立方米 占欧盟天然气进口总量约15%[3] - 乌克兰每年损失过境费收入20多亿美元 对经济困难国家造成显著财政冲击[3] 主要参与方经济损失 - 俄罗斯面临每年300多亿立方米输气量中断 需通过其他路线输送导致成本增加[5] - 欧盟能源供应紧张加剧 需以更高价格购买美国液化天然气替代 推高企业用能成本[6] - 斯洛伐克成为直接受影响最大国家 因主要依赖该管道供气[6] 美国能源战略收益 - 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量显著增长 填补欧洲能源空缺并获取巨额利润[8] - 欧洲对俄罗斯能源依赖减少同时 对美国能源依赖度上升 强化美国对欧洲经济命脉影响力[10] - 地缘政治博弈中美国成功切断俄欧能源联系 既削弱对手又扩大自身能源出口市场[11] 能源安全战略启示 - 事件凸显能源安全等同于国家安全 关键资源过度依赖他国存在战略风险[14] - 多元化能源结构(太阳能/风能/核能/氢能)可提升在国际能源博弈中的主动权[14] - 国际关系以利益为主导 自主可控的能源战略具有长期必要性[16]
山东黄金(600547):金价上行+管理优化 看好公司未来业绩弹性
新浪财经· 2025-08-28 20:29
财务表现 - 25H1营收567.66亿元,同比增长24.0%,归母净利润28.08亿元,同比增长103.0% [1] - Q2营收308.30亿元,同比增长15.0%,环比增长18.9%,归母净利润17.82亿元,同比增长160.7%,环比增长73.6% [1] 金价影响 - 25Q2黄金现货收盘价770.2元/克,同比增长39.4%,环比增长14.8%,显著推动公司净利润增长 [2] - 去美元化及地缘政治博弈驱动金价上涨,多国央行增加黄金储备,黄金开启新一轮上涨周期 [2] - 鲍威尔释放降息信号,9月降息预期提升,对金价构成向上驱动 [2] 运营与产能 - 25H1采掘总量同比增长29.36%,选矿处理量同比增长23.36%,生产系统持续优化 [3] - 截至24年底公司保有黄金储量2058.46吨(权益比例计算,23年为1282.96吨) [3] - 加纳卡帝诺金矿24年11月投产,预计年产量8.5吨,25年有望贡献业绩增长 [3] - 胶东地区主力矿山整合及玲珑金矿复产推进,矿产金产量有望进一步增长 [3] 产量目标 - 公司计划2025年黄金产量不低于50吨 [3] - 25H1矿产金产量24.71吨,自产金销量23.60吨 [3] 盈利预测 - 预测公司25-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9.26亿元、85.34亿元、96.78亿元 [3] - 对应PB分别为3.3倍、2.8倍、2.4倍 [3]
山东黄金(600547):金价上行+管理优化,看好公司未来业绩弹性
西部证券· 2025-08-28 20:27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3][5] 核心观点 - 金价上行显著推动业绩增长 25Q2黄金现货收盘价7702元/克 同比+394% 环比+148% [1] - 管理优化成效显著 25H1采掘总量同比+2936% 选矿处理量同比+2336% [2] - 增储扩产持续推进 截至24年底保有黄金储量205846吨(权益比例)较23年128296吨大幅提升 [2] - 海外项目贡献增量 加纳卡帝诺金矿24年11月投产 预计年产量85吨 [2] - 25年计划黄金产量不低于50吨 25H1已实现矿产金产量2471吨 自产金销量2360吨 [2] 财务表现 25H1业绩 - 营收56766亿元 同比+240% [1][5] - 归母净利2808亿元 同比+1030% [1][5] - Q2单季营收30830亿元 同比+150% 环比+189% [1][5] - Q2单季归母净利1782亿元 同比+1607% 环比+736% [1][5] 盈利预测 - 预计25-27年归母净利分别为6926/8534/9678亿元 [3] - 对应增长率1347%/232%/134% [4] - 预计25-27年EPS分别为155/191/216元 [3][4] - 对应P/E分别为208/168/149倍 [3][4] 运营指标 - 预计25-27年营收114309/122658/129255百万元 [4] - 对应增长率385%/73%/54% [4] - 预计毛利率从220%提升至250% [9] - ROE从169%提升至171% [9] 行业与价格驱动 - 逆全球化背景下看好黄金长牛趋势 [1] - 多国央行增加黄金储备支撑金价 [1] - 鲍威尔释放降息信号 9月降息预期提升 [1] - 去美元化+地缘政治博弈构成金价上涨核心逻辑 [1] 产能规划 - 胶东地区主力矿山矿权整合持续推进 [2] - 焦家金矿 新城金矿 玲珑金矿复产达产 [2] - 机械化 信息化 自动化 智能化四化建设加速 [2]
伊核谈判重启?欧洲制裁倒计时博弈?
搜狐财经· 2025-08-27 11:31
谈判背景与核心议题 - 伊朗与英法德三国于8月26日在日内瓦举行副外长级会谈 关键议题为联合国安理会第2231号决议规定的10月18日制裁到期日[1] - 伊朗要求解除全部制裁并保留民用铀浓缩权利 欧洲三国则保留启动30天内全面恢复联合国制裁的机制[3] - 伊朗铀浓缩活动已升级至第六代设备 欧洲企业在伊投资额达45亿欧元面临风险[3] 经济影响与能源市场 - 伊朗石油出口因制裁较2015年下降60% 德国巴斯夫集团测算若制裁重启其路德维希港工厂原材料成本将上涨42%[4] - 美国通过海湾盟友向欧洲施压 同时秘密酝酿向伊朗提供300亿美元民用核投资[4] - 伊朗与俄罗斯推进40亿美元能源合作协议 俄罗斯通过天然气设备供应强化在波斯湾能源市场影响力[7] 地缘政治博弈 - 美国采取矛盾策略 一方面通过CNN释放放宽制裁和解冻60亿美元资金消息 另一方面坚持要求伊朗零铀浓缩[6] - 欧洲陷入两难困境 继续施压可能将伊朗推向俄罗斯 放松条件则面临美国压力[7] - 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明确否定对美妥协可能性 称"主张对美妥协的人是浅薄的"[6] 潜在经济后果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测算若全面制裁恢复 伊朗GDP将萎缩5.3% 欧洲出口商将损失180亿美元市场份额[8] - 伊朗威胁启动第三个铀浓缩设施 可能引发以色列预防性打击[8] - 也门胡塞武装频繁袭击红海船只 反映地区紧张局势升级[8] 谈判障碍与进展可能 - 伊朗议会78%议员反对任何形式核冻结 英国保守党后座议员联名要求政府不得对伊朗示弱[9] - 双方在民用核计划监督议题存在妥协空间 欧洲分阶段解除制裁方案未被完全拒绝[9] - 法国道达尔与伊朗油气开发项目技术团队仍在德黑兰维持运转 德国西门子未中断医疗设备供应[10] 行业与企业动态 - 欧洲化工企业承受能源成本飙升压力 特别是依赖伊朗廉价能源的企业[4] - 能源合作领域出现地缘竞争 俄罗斯通过设备供应增强在波斯湾市场地位[7] - 油气开发与医疗设备供应等务实合作在灰色地带延续 显示经济相互依存作用[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