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消费浪潮
icon
搜索文档
百盛中国首店北京复兴门商场2025年底闭店,多数服装品牌清仓促销
36氪· 2025-08-28 14:24
公司运营动态 - 百盛商业集团宣布北京复兴门百盛商场将于2025年年底闭店 该店为百盛集团1994年进入中国市场的首店并运营31年 [1] - 闭店系提前终止与中国工艺美术集团的租赁合同 需支付1170.12万元违约金并将1.724万平方米营业空间于2026年1月1日归还 [1] - 商场内多数服装品牌已启动1-5折清仓促销 客流稀少且品牌正为撤柜做准备 [1] 财务表现 - 百盛集团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9.63亿元 同比增长0.93% [1] - 股东应占溢利2246.8万元 较上年同期亏损1864.1万元实现扭亏为盈 [1] - 历年财报数据显示公司近几年业绩持续承压 [1] 行业背景 - 北京复兴门百盛曾凭借外资品牌优势和现代化管理模式成为北京商业名片 [1] - 该商场被视为中国零售业黄金时代的见证者 但在新消费浪潮中逐渐被淘汰 [1]
北京复兴门百盛年底闭店,外资百货首店运营31年后退出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8 13:23
公司运营动态 - 北京复兴门百盛商场将于2025年年底闭店 该店为百盛集团1994年开设的中国首店 运营时间达31年[1] - 闭店原因为提前终止与中国工艺美术集团的租赁合同 营业面积约1.724万平方米将于2026年1月1日归还[1] - 公司需支付1170.12万元违约金[1] 财务表现 - 百盛集团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9.63亿元 同比增长0.93%[1] - 股东应占溢利2246.8万元 较上年同期亏损1864.1万元实现扭亏为盈[1] - 历年财报数据显示公司近几年业绩持续承压[1] 门店经营状况 - 商场内多数服装品牌已开始1-5折清仓促销 为撤柜做准备[1] - 目前客流稀少 与开业初期形成鲜明对比[1] 行业背景 - 该商场曾凭借外资品牌优势和现代化管理模式成为北京商业名片[1] - 闭店事件反映传统百货在新消费浪潮中面临淘汰风险[1]
七 匹 狼: 2025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证券之星· 2025-08-21 17:08
核心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13.75亿元,同比下降5.93% [1] - 归母净利润1.60亿元,同比下降13.93% [1] - 扣非净利润2910.64万元,同比大幅下降61.35%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2259.81万元,同比下降245.21% [1] - 总资产98.78亿元,较上年末下降8.58% [1] - 基本每股收益0.23元,同比下降11.54% [1] 业务结构 - 主营七匹狼品牌男装及针纺产品,包括衬衫、西服、裤装等 [4] - 同时经营国际轻奢品牌Karl Lagerfeld [4] - 采用直营与加盟结合、线上线下互补的全渠道模式 [4] - 通过订货会与直发代销两种模式进行产品分销 [4] 行业环境 - 2025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3% [5]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55万亿元,同比增长5% [5] - 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同比仅增3.1%,增速低于整体消费 [5] - 消费需求向个性化、健康化、国潮化及理性化迁移 [5] 主品牌运营策略 - 线下渠道推进MALL覆盖,开设奥莱渠道,分店群打造差异化商业模式 [9] - 通过狼族俱乐部、时尚大秀等会员活动强化客户黏性 [9] - 线上渠道深化平台合作,构建数据驱动闭环,提升转化效率 [10] - 产品端深化文化驱动,将泉州世遗工艺融入设计 [10][11] - 商旅凉感多彩POLO入选2025年WWD CHINA可持续时尚创意榜单 [11] 产品创新与供应链 - 运用创新立体剪裁和冷感科技 [11] - 商旅夹克内置充气颈枕并应用防水技术 [11] - 多彩防晒夹克使用原纱防晒科技 [11] - 与意大利杰尼亚深化技术合作,联合研发"降温科技"面料 [11] - 供应链与前端部门协同优化成本结构 [11] 新品牌发展 - 持续巩固Karl Lagerfeld品牌定位,优化品类结构 [12] - 2025早秋系列延续"Me Time:不设限自闪耀"年度主题 [12] - 通过明星穿搭、博主矩阵提升品牌影响力 [12] 股东结构 - 福建七匹狼集团有限公司持股36.76%,为第一大股东 [2] - 周永伟、周少雄、周少明三兄弟为实际控制人 [2] - 中央汇金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持股1.81% [2]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27,781户 [2]
与高质量发展同行 百联股份成功举办2025“我是股东”走进上市公司活动
搜狐财经· 2025-08-12 19:03
公司战略与增长框架 - 公司锚定加速标杆商业升级焕新的前进方向 强化供应链体系重塑与组织能力再造 [4] - 公司聚焦内生型增长 通过把握商圈转型机遇打造商业标杆实现提质增效 [4] - 公司推进扩张型外延 针对优势业态持续发展和再造 [4] - 公司发展赋能型增长 依托产融协同拓展第二增长空间 并采取轻重并举的发展布局 [4] 新消费场景与数字化转型 - 公司积极构建智慧运营体系 提升营运能级 推进数字化与新消费场景的融合 [4] - 公司打造国内首个二次元潮流文化地标百联ZX创趣场 引入海外首家万代魂旗舰店及多家全国/上海首店二次元IP门店 [3] - 二次元场景包括限量手办抽盒仪式 IP快闪沉浸叙事 餐饮区设有火影忍者主题拉面店等特色体验 [3] 投资者关系与市场沟通 - 公司联合湘财证券组织开展2025年度我是股东投资者走进上市公司交流活动 促进双向赋能 [1] - 活动邀请20余名投资者参观公司代表业态并进行面对面交流 [1] - 公司通过业绩发布会 路演及反路演 核心业态实地调研等形式构建多元化沟通矩阵 [5] - 公司首次入围2025长三角地区上市公司品牌价值榜TOP100 [5] 行业定位与品牌价值 - 公司践行消费提振战略主线 传递业态转型升级 业绩韧性增长 聚焦首发经济和银发经济等经营亮点 [5] - 活动深化投资者对消费新趋势和行业新浪潮的前瞻认识 [6]
外卖大战结束,“绕地球一圈” 的香飘飘却撑不住了?
36氪· 2025-08-01 11:09
外卖大战与现制茶饮行业 - 美团即时零售日订单量冲破1.5亿单 淘宝闪购日订单量飙至8000万创历史新高 但外卖"0元购"被紧急叫停[1] - 现制茶饮行业在外卖补贴战中爆发 奈雪的茶外卖订单量两天突破100万单环比暴涨50% 部分门店订单激增230% 蜜雪冰城系统因订单洪流瘫痪[2] - 蜜雪冰城冰鲜柠檬水杀进2元区间 瑞幸 库迪肉搏于5元价位 现制茶饮品牌集体驶入增长快车道[4] 香飘飘业绩与市场表现 - 香飘飘2025年上半年预计净亏损9739万元 扣非后亏损1.1亿元同比扩大6800万元 刷新上市以来中期业绩最差纪录[5] - 股价较2019年高点下跌超60% 市值蒸发超84亿元[5] - 冲泡业务营收从2019年39.78亿元顶峰下滑至2024年32.87亿元 五年间下滑6.91亿元[6] - 存货周转天数从2019年24.54天拉长至2024年30.91天 存货周转率从14.67天下降至11.65天[6] 市场格局与消费趋势 - 新茶饮门店从2020年37.8万家飙至2025年63万家 平均每县15家 10-15元成主流价带[8] - 新茶饮品牌SKU常年保持30+ 一年推出几十款新品 香飘飘货架常年不到二十种口味[9] - 香飘飘冲泡类产品从2020年4559.09万标箱缩水至2024年3278.54万标箱 2024年销量9.84亿杯比2020年少近4亿杯[9] - 即买即饮的便捷性正在绞杀居家冲泡的生存空间[10] 香飘飘转型困境 - 即饮业务初期表现亮眼 2019年收入突破10亿元 Meco单品贡献8.7亿元[13] - 即饮业务战略摇摆 品牌定位不清晰 销售费用率飙至20%以上[15] - 渠道协同存在问题 冲泡业务根基在三四线超市 即饮产品主攻一二线便利店[16] - 即饮业务被夹在现制茶饮和传统巨头中间 8年转型仍在烧钱[18]
一路超越:东鹏饮料逆袭背后的“顺势”密码
搜狐网· 2025-07-18 17:13
股价表现与市场地位 - 2025年6月东鹏饮料股价盘中触及328元新高,较2021年5月46.27元发行价涨幅近6倍 [1] - 市值一度达到1664亿,相当于4个农夫山泉体量,超越茅台成为A股"最贵消费股" [1] 发展历程与市场策略 - 2003年由饮料厂改制起步,早期销售凉茶等产品,2009年推出东鹏特饮切入蓝领市场 [2][3] - 采用错位竞争策略,产品定价为红牛一半(3元vs6元),首创防尘瓶盖设计解决户外工作者卫生问题 [3] - 2012年销售额破亿,2013年签约谢霆锋代言并更改广告语"累了困了,喝东鹏特饮" [3] - 2016年抓住红牛商标纠纷机遇,市场份额从2019年15%升至2024年47.9%,超越红牛 [4][5] 营销与渠道建设 - 2016年推出"扫码送红包"活动,单日最高参与人数达200万 [4] - 构建"五码关联"数字化营销网络,库存周转天数35天(行业平均50天),促销精准度提升40% [5] - 终端网点超400万家,地级市覆盖率100%,形成下沉市场统治力 [5] 产品多元化战略 - 2023年提出"第二增长曲线",2024年升级为"1+6多品类战略" [6][8] - 电解质饮料"东鹏补水啦"成为首个十亿级单品,与能量饮料形成"双子星"矩阵 [8] - 推出无糖茶饮"上茶"、即饮咖啡"东鹏大咖"等产品,构建全品类矩阵 [8][9] 品牌与文化营销 - 2016年起布局电竞营销,赞助CGU赛事和RNG俱乐部,深度绑定电竞文化 [6] - 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2023年杭州亚运会、2024年巴黎奥运会等大型体育营销 [6] - "东鹏能量"已形成文化符号和精神共鸣,深度链接消费者情感心智 [6] 行业数据与竞争格局 - 功能饮料市场规模从2016年235亿元增至2024年680亿元,8年涨幅近3倍,年复合增长率12% [4] - 红牛市场份额从2016年63%降至2017年58%,释放至少70亿销量空间 [4] - 2017-2019年公司营收复合增速21.65%,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38.80% [5]
银华基金焦巍,规模蒸发 150 亿背后的操盘逻辑
搜狐财经· 2025-07-10 09:14
基金经理焦巍的投资历程 - 焦巍是银华基金百亿基金经理,管理银华富裕主题基金,该基金是银华基金旗下唯一规模超百亿的混合型基金,但近四年累计亏损80亿元,规模蒸发150亿元 [2] - 焦巍从业经历丰富,曾在中国银行、平安基金、大成基金等机构任职,早期管理产品跑赢大盘且回撤低于大盘 [3] - 加入银华基金后,焦巍改变投资方法,专注自下而上优选好公司,重点挖掘消费和医药行业 [3] 白酒投资策略的失败 - 焦巍将白酒作为银华富裕主题基金的"压舱石",常年占3-4成仓位,重仓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等龙头 [3] - 2020年首次买入酒鬼酒239.96万股,2021年加仓至840.03万股,平均成本约200元/股,但2022年酒鬼酒股价下跌34.54%,2023年清仓时股价跌破90元/股,单只股票亏损超6亿元 [4][6] - 类似操作出现在舍得酒业、青岛啤酒等个股上,2021-2023年基金最大回撤超50% [6] 仓促转型与策略调整 - 2021年四季度尝试军工和半导体行业,但遭遇军工指数腰斩 [7] - 2022年转向高股息红利股,重仓中国海油、兖矿能源、中国移动等,短期止跌但长期跑输基准 [7] - 2024年承认错失AI等科技投资机会,选择继续坚守红利策略 [7] 错失新消费机遇 - 2025年新消费指数(995013)年内累涨16.05%,远超传统消费板块(801273),但焦巍未参与泡泡玛特、老铺黄金等新消费公司投资 [8][9] - 焦巍认为新消费机会碎片化,坚持风格稳定比短期涨跌更重要,继续加大红利持仓 [9]
这届小孩哥,流行抠小电驴车标
虎嗅APP· 2025-07-05 18:00
电摩新势力市场现象 - 九号、小牛、极核("九牛极")成为青少年潮流符号,车标盗窃现象普遍,二手平台九号车标价格炒至40元/个[6][12][14] - 中学生群体形成以"九牛极"为核心的社交文化,改装车成为身份象征,县中门口80%九号电动车无原装车标[6][20][22] - 与传统品牌雅迪、爱玛相比,"九牛极"产品设计更具机甲风格,价格带覆盖3000-12000元,顶配车型达12699元以上[15][21] 改装市场生态 - 广州改装店每月承接40%改装订单,九号占比最高,人均改装费超2000元,部分客户改装支出达车价3倍(6千购车6万改装)[25][24] - 新国标导致原车性能短板,催生改装需求,玩家通过DIY提升速度/承重等功能,形成跨年龄层车友社群[26][28][29] - 05后群体通过二手破车改装倒卖获利,单玩家年流通车辆超10台,改装文化向低龄化渗透[30][32] 行业竞争格局 - 2023年"九牛极"营收同比增速超20%,618大促期间九号单品牌销量达新日1倍、爱玛1/6[35] - 产品智能化构成差异化优势,支持手机解锁、GPS定位等功能,吸引年轻用户替代摩托车[19][20] - 交通事故率攀升,广州医院60-80%创伤骨科病例与电动车超限相关,九号E300p成交警重点监管型号[39] 用户行为特征 - 青少年将电摩视为"叛逆"载体,通过灯光改装、音效升级强化社交属性,形成"排面"消费心理[21][22] - 成年用户组建车友群开展长途骑行活动,单次改装投入最高达15万,情绪价值驱动复购[28][29][24] - 低收入群体出现过度消费现象,月入7-8千用户豪掷2-3万改装,攀比风气加剧安全隐患[39]
这届小孩哥,流行抠小电驴车标
虎嗅· 2025-07-04 21:12
行业趋势 - 电动两轮车行业出现明显分化,"九牛极"(九号、小牛、极核)等新势力品牌凭借机甲风格设计和智能功能吸引年轻消费者,与传统品牌雅迪、爱玛等同质化产品形成鲜明对比 [7][19][22] - 新势力品牌价格带覆盖3000元至1万元以上,显著高于传统品牌2000-5000元的主流区间,部分高端车型价格甚至超过宏光MINIEV等微型电动汽车 [26][27] - 行业呈现"情绪消费"特征,产品不仅是代步工具,更成为年轻人社交货币和身份象征,类似奥特曼卡牌、泡泡玛特等新消费现象 [7][11][28] 市场表现 - "九牛极"品牌2023年营收同比增速均超过20%,618大促期间九号单品牌销售额相当于1个新日、半个绿源和1/6个爱玛 [54] - 二手市场出现车标炒作现象,九号爆款车型车标被炒至40元/个,形成偷盗-转卖灰色产业链 [12][14] - 改装市场蓬勃发展,广州单个修车店月均接待40-50台改装车辆,人均改装费用约2000元,相当于入门款车型价格 [32][33] 产品特征 - 新势力产品采用接近摩托车的车架结构,保留原生系统同时支持深度DIY改装,吸引非机车圈层用户 [38][42] - 标配智能解锁、GPS定位等科技功能,满足年轻群体对便捷性和科技感的追求 [22] - 原厂设计存在降本问题,如车架过轻、电池容量小等性能短板,客观上催生改装需求 [36][37] 用户画像 - 核心客群为17-20岁青少年,占比超过50%,形成独特的晒车文化和改装社群 [16][48][55] - 成年用户占比提升,30-40岁群体通过改装和车友活动获取情绪价值,部分用户改装投入达6-15万元 [43][46][63] - 用户出现明显分层:学生群体偏好基础改装和二手交易,成年用户追求性能升级和高价定制 [48][51][64] 竞争格局 - 传统品牌如雅迪、爱玛产品同质化严重,主打2000-5000元性价比市场,面临品牌老化挑战 [19][27] - 新势力通过差异化设计和社群运营建立壁垒,九号E300p等车型因改装潜力大成为市场标志性产品 [22][61] - 改装市场形成完整产业链,仅广州某区域5公里内就聚集6家专业改装店,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 [34]
最高60%!最新解读
中国基金报· 2025-05-28 17:07
港股市场表现 - 截至5月27日,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年内涨幅均超15%,其中恒生指数区间最高涨幅超过30%,恒生科技指数最高超48%,领涨全球市场 [1] - 港股与德国、俄罗斯、意大利、巴西成为年内全球市场中最亮丽的风景线 [3] 港股相关基金表现 - 权益类基金业绩前100名中,一半产品港股仓位在20%以上,三成以上产品港股仓位超过30%,部分重仓港股的基金年内净值涨幅超过50% [3] - 年内净值涨幅超50%的7只权益基金全部持有港股仓位,其中5只港股投资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在25%以上 [4] - 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年内累计净值增长率为63.43%,港股持仓占比31.55%,前十大重仓股中港股占据半数 [4]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年内净值涨幅63.27%,一季度末港股持仓超过86% [5] -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年内净值涨幅58.17%,一季度末港股持仓35.20%,前十大重仓股中一半为港股 [5] 港股投资价值 - 港股通指数市盈率TTM为10.6,市净率为0.9,市净率分位数位于过往十年的32.9%,处于历史相对低位 [8] - 港股中的AI、新能源车、生物制药、医疗保健等板块与政策引导方向、新产业趋势及新消费浪潮相符,投资机会或将不断涌现 [8] - 港股消费板块兼具"低估值+高成长"特性,港股通消费指数市盈率仅21倍,显著低于全球主要消费指数 [8] - 港股通消费指数汇聚了A股较为稀缺、新消费含量高的差异化标的公司,在消费复苏阶段或具有更大弹性 [9] 相关ETF表现 - 恒生医药ETF(159892)近五日涨跌3.91%,最新份额为65.1亿份,主力资金净流入2528.0万元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