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投资

搜索文档
南向资金持续加仓港股,关注恒生ETF易方达(513210)、H股ETF(510900)等产品投资机会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3 11:22
由港股通范围内100家市值大、成交活跃的中国内地公司 股票组成,金融、可选消费、信息技术行业合计占比超 过65% 日下午下午下午前10年正十六四六中国人) 从人日秋日从10X 票组成,指数行业覆盖较为广泛,可选消费、金融、信 息技术、能源行业合计占比超过85% ς 中证港股通中国100指数 港股本周调整,南向资金积极加仓,合计净买入近600亿元。指数方面,恒生指数下跌3.5%,恒生中国 企业指数下跌3.8%,中证港股通中国100指数下跌3.3%。 | | 恒生指数 | 恒生中国企业 | 中证港股通中 | | --- | --- | --- | --- | | | | 指数 | 国100指数 | | 本周涨跌幅 | -3.5% | -3. 8% | -3. 3% | | 指数滚动 市盈率 | 11. 3倍 | 10. 2倍 | 10. 7倍 | | 滚动市盈率 分位 | 50. 4% | 62. 3% | 87. 6% | | 跟踪该指数 | 恒生ETF易方达 | HJRETF | 港股通100ETF | | 的ETF | (513210) | (510900) | (159788) | 注1:目前全市场跟踪恒 ...
南下资金如何掘金,下半年港股机遇如何把握?
天天基金网· 2025-08-01 20:01
直播活动安排 - 鹏华基金和东方基金将在8月4日带来两场直播,分别探讨港股和黄金的投资机会 [2] - 第一场直播主题为《掘金港股大消费+硬科技+医药新势力!》,时间为8月4日14:00 [2][3] - 第二场直播主题为《资产配置压舱石,黄金还能买吗?》,时间为8月4日15:00 [4] - 直播活动由天天基金独家播出,观众可通过点击链接或扫描二维码预约观看 [2][3][5]
北水成交净买入131.26亿 北水抢筹港股ETF及科网股 买入盈富基金超24亿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8-01 03:08
港股市场资金流向 - 7月31日北水成交净买入131.26亿港元,其中港股通(沪)净买入76.04亿港元,港股通(深)净买入55.22亿港元 [2] - 北水净买入前三为盈富基金(02800)、恒生中国企业(02828)、美团-W(03690),净卖出前三为老铺黄金(06181)、石药集团(01093)、山东墨龙(00568) [2] - 港股通(沪)活跃股中,美团-W(03690)买入26.22亿港元卖出14.26亿港元,阿里巴巴-W(09988)买入22.22亿港元卖出15.68亿港元,小米集团-W(01810)买入20.31亿港元卖出16.63亿港元 [3] - 港股通(深)活跃股中,小米集团-W(01810)买入12.56亿港元卖出11.82亿港元,美团-W(03690)买入12.51亿港元卖出10.49亿港元,腾讯控股(00700)买入12.11亿港元卖出8.75亿港元 [4] ETF及科技股表现 - 盈富基金(02800)、恒生中国企业(02828)、南方恒生科技(03033)分别获净买入24.05亿、17.81亿、9.73亿港元 [5] - 美团-W(03690)、快手-W(01024)、阿里巴巴-W(09988)、腾讯(00700)分别获净买入13.98亿、13.82亿、10.43亿、4.33亿港元 [6] - 中泰国际指出港股资金流充裕,港股通持续净流入,光大证券认为港股整体盈利能力较强且估值偏低 [5] - 中信证券预计恒科2025年中报呈现"稳健为主、向上有弹性"格局,华泰证券提示关注科技重估驱动的中国资产重估行情 [6] 重点公司动态 - 中芯国际(00981)获净买入2.21亿港元,英伟达算力芯片被曝安全问题,国家网信办约谈英伟达要求说明H20芯片漏洞问题 [6] - 美图公司(01357)获净买入1530万港元,摩根士丹利上调目标价140%至14.4港元,看好其AI设计软件RoboNeo进军全球电商设计市场 [7] - 老铺黄金(06181)遭净卖出2.78亿港元,美银证券预计公司明年收入增长26%,净利润增长30%,目标价下调4%至958港元 [7] - 小米集团-W(01810)获净买入4.41亿港元,石药集团(01093)、山东墨龙(00568)分别遭净卖出1.13亿、371万港元 [7]
四大证券报精华摘要:7月30日
新华财经· 2025-07-30 08:41
资本市场动态 - 沪深两市成交额连续44个交易日突破1万亿元 近700家公司获回购增持贷款 北向资金上半年持仓市值增加近800亿元 [1] - 证监会明确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 聚焦回报投资者生态、创新生态及法治生态建设 [1] - 第二批12只浮动管理费率基金获批 反映市场产品创新持续推进 [1] 并购交易数据 - 上半年市场监管总局审结经营者集中案件339件 同比增长14.1% 交易总额超13000亿元 [2] - 汽车、化学原料领域并购表现突出 单笔最大交易金额达1230亿元 [2] - 交易金额分级显示:1-10亿元案件占32% 10-100亿元占26% 100亿元以上31件 [2] 港股市场表现 - 南向资金年内净流入超8400亿港元 创历史新高 超2024年全年8078.69亿港元 [3] - 恒生指数累计涨27% 恒生科技指数涨26% 小米集团-W涨60% 腾讯控股涨34% [3] - 机构预测南向资金全年或超万亿港元 政策与基本面驱动港股上行 [3] 汽车产业重组 -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挂牌成立 国务院国资委列为第三家央企汽车集团 [4] - 重组形成一汽、东风、长安三大央企格局 聚焦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发展 [4] 券商与金融产品 - 券商下半年重点布局区域经济服务、业务转型及数字化创新 [5] - 年内最大规模企业ABS产品发行 中信金融资产云帆1期规模达100.10亿元 [11] - 企业ABS产品年内发行807只 规模7140.77亿元 同比增22.64%和26.10% [11] 上市公司动向 - 7月上市公司回购金额140.12亿元 连续4个月超百亿元 年内累计889.93亿元 [8] - 美的集团、TCL科技等27家公司单月回购超1亿元 4家超5亿元 [8] - 31只低估值个股半年报业绩增长 齐鲁银行市盈率5.88倍 净利增16.48% [9] 外资与ETF动态 - 海外中国股票ETF 7月吸金27亿美元 韩国散户年内成交额57.64亿美元 [6][7] - 外资机构看好中国资产价值重估 多重利好因素驱动 [7] 宏观经济预测 - IMF上调2025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0.8个百分点至显著高于全球3%水平 [10] - 调整主因出口超预期及财政政策拉动 2026年增速预期同步上调0.2个百分点 [10] 行业业绩亮点 - 券商7月调高25只个股评级 电子、医药生物赛道受青睐 [12] - 小金属企业业绩爆发 北方稀土净利预增1882%-2014%至9-9.6亿元 [13][14]
QDII基金规模再创新高 机构加码布局港股市场
上海证券报· 2025-07-30 01:53
QDII基金规模与配置趋势 - 截至6月末中国境内QDII基金数量达319只规模6837.73亿元较去年末增长11.85%创历史新高[1][2] - 二季度投资港股市场的QDII基金在份额增幅前十中占八席港股科技主题表现尤为突出[1][2] - 华夏恒生科技ETF(QDII)份额大增95.13亿份居首其他科技主题ETF份额增幅在21-36亿份区间[2] - 非科技板块中富国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ETF(QDII)份额增长11.57亿份[2] 全球资产配置动态 - 博时标普500ETF华夏纳斯达克100ETF等权益类QDII基金份额增长显著[3] - 南方亚洲美元收益债券博时亚洲票息收益债券等固收类QDII产品同样受资金青睐[3] 公募基金港股配置情况 - 内地可投港股公募基金(非QDII)达4048只总资产2.62万亿元环比增1532亿元[4] - 主动型基金港股持仓7343亿元环比增12.8%占股票投资市值比例升至39.8%的历史高位[4] - 生物科技银行保险板块持仓提升最多媒体娱乐制药零售板块持仓绝对值最高[4] - 信达生物三生制药泡泡玛特成为二季度公募增持最多的港股标的[4] 港股市场表现与机构观点 - 恒生指数与恒生科技指数年内分别上涨27.43%和26.77%领跑全球主要市场[5] - 嘉实基金认为港股科技资产性价比提升AI智能驾驶先进制程是长期方向[6] - 万家基金看好港股因宏观经济反弹全球竞争力企业聚集及降息周期带来的资本流入[6]
港股持有比例,创新高
中国基金报· 2025-07-27 21:36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年内累计涨幅近27% 领跑全球主要指数 [1][4] - 恒生指数一度触及25735.89点 创三年多来新高 [4] 公募基金港股持仓 - 二季度主动权益类基金港股持仓总规模超4300亿元 创历史新高 [1] - 可投港股公募基金持有港股市值合计7343亿元 较一季度增长12.8% [2] - 公募港股持仓占股票投资市值比例从36.9%升至39.8% 创沪港通开通以来新高 [2] - 主动偏股型基金港股持仓市值达4379亿元 较一季度增长6.5% [2] - 主动权益类基金港股仓位从30.8%升至32.5% 再创历史新高 [2] - ETF持有港股市值从3264.1亿元提升17%至3809.3亿元 [2] - 50.97%的公募基金可投资港股市场 [3] 行业与个股配置 - 二季度主动偏股型基金加仓较多行业:医疗保健业 金融业 [2] - 减仓较多行业:资讯科技 非必需性消费 [2] - 腾讯连续两季度成为第一大重仓股 港股标的在公募前十大重仓股中占4席 [2] - 主动权益基金持有比例最高港股:腾讯控股 小米集团-W 阿里巴巴-W 中芯国际 泡泡玛特 [2] - 增持最多港股:信达生物 泡泡玛特 三生制药 京东健康 [2] 基金经理观点 - 港股市场结构性机会层出不穷 关注新消费 创新药 AI+ 出海 智能制造 大金融等板块 [4] - 中国宏观经济触底反弹势头明显 各领域具备全球竞争力公司齐聚港股 [4] - 全球进入降息周期 港股等新兴市场将受益于全球资本再平衡 [4] - 基金二季度维持高仓位运行 调整"杠铃型"策略 以航空和互联网为主 [4]
港股持有比例,创新高!
中国基金报· 2025-07-27 21:29
主动权益类基金对港股持仓情况 - 二季度主动权益类基金对港股持有总规模超4300亿元,创历史新高 [1] - 截至二季度末,4048只公募基金持有港股市值合计7343亿元,较一季度增长12.8% [3] - 公募港股持仓占股票投资市值比例从36.9%升至39.8%,创沪港通开通以来新高 [3] - 主动偏股型基金港股持仓市值达4379亿元,较一季度增长6.5%,港股仓位从30.8%升至32.5% [3] - ETF持有港股市值从3264.1亿元提升17%至3809.3亿元 [3] 行业和个股配置 - 二季度主动偏股型基金加仓较多的是医疗保健业、金融业,减仓较多的是资讯科技、非必需性消费 [3] - 腾讯连续两个季度成为第一大重仓股,港股标的在公募前十大重仓股中占据4席 [3] - 主动权益基金持有比例最高的港股包括腾讯控股、小米集团-W、阿里巴巴-W、中芯国际、泡泡玛特 [3] - 增持最多的港股包括信达生物、泡泡玛特、三生制药、京东健康 [3] 公募基金对港股市场的参与 - 目前可投港股的公募基金对港股配置比例超过30% [4] -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50.97%的公募基金可以投资港股市场 [4] - 公募基金通过修改老合同条款或新发可投港股基金,更积极参与南向市场 [4] 港股市场表现及展望 - 恒生指数年内累计涨幅近27%,领跑全球主要指数 [1][6] - 港股市场结构性机会层出不穷,包括新消费、创新药、"AI+"、出海、智能制造等 [6] - 基金经理看好港股未来表现,因宏观经济触底反弹、全球资本重新流入、全球降息周期利好新兴市场 [7] - 部分基金维持高仓位运行,调整"杠铃型"策略,配置航空和互联网等板块 [7]
买入!
中国基金报· 2025-07-25 13:42
当日资金净流入超过1亿元的股票ETF有31只,部分宽基和行业ETF吸金 金额 居前。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南方中证1000ETF、富国港 股通互联网ETF位居前三,资金净流入 金额均 在7亿元以上。其中,前两者净流入均超10亿元。 港股市场持续强势上攻,资金不断涌入相关ETF。7月以来,港股证券、非银、互联网,以及科技等方向 的ETF 资金净流入 金额 已达200 亿 元 级。 股票ETF资金净流入17亿元 Wind数据统计,截至2025年7月24日,全市场股票ETF达到1151只(含跨境ETF,下同),总规模为3.82万亿元。 资金流向显示,7月24日,市场震荡之际,股票ETF净流入资金17亿元。 【导读】本周四,股票ETF资金净流入17亿元 中国基金报记者 天心 7月24日(本周四),A股市场窄幅震荡,三大指数涨跌互现,沪指收盘站上3600点,两市 合计 成交 额为 1.9万亿元。 部分资金继续入场。 股票ETF当日资金净流入 金额为 17亿元 。 跟踪下述指数或者相关方向的ETF"吸金"力度居前:跟踪 中证1000、沪深300、中证500 等 指数的ETF,以及 港股金融 、 港股互联网 等方向的E ...
洪灏:下半年经济增长放缓已成定局,唯港股很牛穿越28000点!
2025-07-25 08:52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 未提及具体公司,涉及国际贸易、股票市场、产能行业、港口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关税影响**:关税影响被市场定价,结果可能好于最坏预期,特朗普有市场意识,看到市场反应不好会转向,关税可能对其他国家提高10%,对中国提高30% [1] - **出口增速**:下半年经济放缓是大概率事件,因上半年囤货,下半年囤货需求减少,出口增速会放缓,全年出口增速可能为5% [1][2] - **股票市场与基本面**:短期股票市场和基本面关系不强,股市上涨只要有流动性放出即可,基本面好故事更好讲 [2] - **去产能难点**:本轮去产能难点在于有外来压力,上游产能大需去产能,但不知去谁的产能,过去投资的新能源等难以界定是否过时,要平衡经济发展目标和各方利益 [3] - **港股走势**:流动性条件改善,港股有上涨可能,从两万五涨到两万八甚至更高并非难事,即便涨10%,PE可能也只有十来倍,短期交易中估值意义不大 [4][5] - **股票交易策略**:交易时不应因股票跌而买,应因股票涨而买,跌时补仓可能会买一堆亏损组合 [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港股曾从2021年的三万三四千点跌到一万五千点,现在回升一万点,图形上看走势较好 [5] - 分析师以估值判断买卖可能错过美股行情,如NVIDIA一直估值不便宜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