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碳中和

搜索文档
 沪指高位整固 “十五五”规划建议引领市场热点
 证券时报· 2025-11-01 02:23
证券时报记者 毛军 本周,A股整体冲高回落,上证指数前半周突破4000点,连续创10年来新高。后半周震荡调整,创业板指、沪深 300等也在创多年新高后回撤整固。日成交额重新回到2万亿元以上,周成交额也再度突破10万亿元。 融资客本周大幅加仓逾413亿元,融资余额达2.48万亿元,创历史新高。电子行业获得逾90亿元融资净买入,电力 设备获得逾63亿元净买入,通信获得逾50亿元净买入,医药生物、汽车、银行、机械设备等也均获得超20亿元净 买入。仅石油石化、煤炭、食品饮料等五大行业遭融资资金小幅净卖出。 在政策利好提振下,林业股近来频频上攻,板块指数连续7日大涨,由1034点飙升至31日收盘1534点,大涨逾 48%,创6年半来新高。龙头股平潭发展近11个交易日8涨停,累计上涨逾110%,股价创8年半新高,福建金森亦连 续2日涨停,创近2年来新高。 《建议》还提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持续提高新能源供给比重,推进化石能源安全可靠有序替代,着力构 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能源强国。 新能源产业链本周全线走强,储能、氢能源、超临界发电、固态电池等多个细分板块指数创历史新高,风电、光 伏、核电核能、锂矿等板块指数也纷纷创出 ...
 前三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同比增长47.7%
 新华网· 2025-10-31 18:15
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副司长邢翼腾在发布会上介绍,今年以来,能源重点项目资金和要素保障不 断强化,项目投资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全国能源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前8个月能源重点项目完成投资 额达到1.97万亿元,同比增长18.2%。 【纠错】 【责任编辑:焦鹏】 新华社北京10月31日电(记者王希、戴小河)记者31日从国家能源局获悉,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 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3.1亿千瓦,同比增长47.7%,约占新增装机的84.4%。其中,水电新增716万千瓦, 风电新增6109万千瓦,太阳能发电(含光热)新增2.4亿千瓦,生物质发电新增105万千瓦。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副司长张星在当日召开的国家能源局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25年前三季度, 国家能源局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深入践行能源安全新战略,全力推动可再生能源更大规模、更高质 量发展。 一方面,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持续扩大,有力推动能源结构优化。截至今年9月底,全国可再生能 源装机接近22亿千瓦,同比增长27.2%,约占我国电力总装机的59.1%,其中风电、太阳能发电合计装 机突破17亿千瓦。 另一方面,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稳步增长,有力支撑全社会电力供应。最新数据 ...
 国家能源局: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3.10亿千瓦
 中国电力报· 2025-10-31 18:01
(一)水电建设和运行情况。今年前三季度,全国新增水电并网容量716万千瓦,其中常规水电296万千瓦,抽水蓄能420万千瓦。截至今 年9月底,全国水电累计装机容量达4.43亿千瓦,其中常规水电3.80亿千瓦,抽水蓄能6267万千瓦。今年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水电累 计发电量9971亿千瓦时,全国水电累计平均利用小时数为2551小时。 (二)风电建设和运行情况。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风电新增并网容量6109万千瓦,其中陆上风电5759万千瓦,海上风电350万千瓦。截 至2025年9月底,全国风电累计并网容量达到5.82亿千瓦,同比增长21.3%,其中陆上风电5.37亿千瓦,海上风电4461万千瓦。2025年前三 季度,全国风电累计发电量813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3%,全国风电平均利用率94.0%。 (三)光伏发电建设和运行情况。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光伏新增并网2.40亿千瓦,其中集中式光伏1.12亿千瓦,分布式光伏1.28亿千瓦。 截至2025年9月底,全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1.25亿千瓦,同比增长45.7%,其中集中式光伏6.17亿千瓦,分布式光伏5.08亿千瓦。今 年前三季度,全国光伏累计发电量91 ...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精准护航 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低碳领域倾斜
 证券日报网· 2025-10-31 14:27
三是服务转型升级,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人民法院认真贯彻实施民法典的绿色原则和民营企业促进法,积极探索绿色破 产模式在破产及其延伸案件中的运用。比如,对于因资金需求大、前期投入高、回收周期长,融资渠道有限而暂时遇到困难的 绿色低碳环保产业,积极运用破产重整制度,优化债务结构,引入外部投资,重塑治理结构,帮助恢复清偿能力,助力金融资 源更好服务于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的转换,营造稳定、公平、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本报记者 吴晓璐 10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庭长吴兆祥在2025金融科技大会金融科技法治平行论坛上表示,金融作为现代经 济的核心和社会资源配置的枢纽,肩负着将资本导向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新赛道,增强绿色发展动能的时代使命,这一目标的 实现,离不开坚实可靠的法治保障,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低碳领域倾斜,需要司法精准护航。 一是创新司法裁判规则,助力生产要素顺畅流动。2023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 理念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司法服务的意见》,明确碳排放配额、核证自愿减排量交易规则,明确权属和担保的属 性等。人民法院依法审判涉碳、涉林、涉矿,以及排污权、用 ...
 《中国传统能源地区低碳转型》报告发布
 中国化工报· 2025-10-31 11:36
报告指出,"煤炭三角区"长期依赖煤炭资源推动经济发展,面临显著的煤基产业"锁定"风险与转型挑 战。目前,煤基产业在该区域工业GDP中占比约20.3%,以煤炭开采、煤电和煤化工为核心的产业体系 加深了路径依赖,制约了产业多元化发展能力。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该地区需依托现有煤基产业发展基础与丰富绿色电力资源,系统规划深度脱碳与 替代产业发展路径。若加快布局地区绿色低碳产业,该区域有望在"十五五"期间实现碳达峰。在全国碳 中和目标约束下,该地区2060年预计仍存在0.15亿至2.75亿吨剩余碳排放,需依靠生态碳汇与负碳技术 予以抵消。 中化新网讯 10月16日,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发布《中国传统能源地区低碳转型》专题政策 研究报告。报告聚焦包含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4省区在内的"煤炭三角 区"低碳转型路径。 该区域是中国传统能源开发与供应的核心地带,承担着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支撑任务,也是全球最大的 煤炭生产基地。2024年,煤炭三角区煤炭产量达34.5亿吨,占全国总产量的73%、全球的37%,碳排放 量约占全国的19.6%、全球的6.4%。作为中国能源体系的重要支柱,其绿色低碳转型 ...
 烟台: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两位数增长
 大众日报· 2025-10-31 11:00
10月24日,烟台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回望十四五 奋楫启新程"主题系列第六场新闻发布会。 2024年,全市规上工业实现产值11101.7亿元,较2020年增长42.7%;实现利润总额673.1亿元,较2020 年增长32.3%。2021年-2024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十四五"时期,烟台坚持以链式思维引领产业发展,大力实施"9+N"产业集聚培育工程,建立完善 产业链服务推进工作机制,产业结构持续向优向新向强。"链长制"实施以来,16条产业链累计实施延链 补链强链项目1899个、完成投资4872亿元。裕龙岛炼化一体化、万华新材料低碳产业园、潍柴弗迪新能 源动力产业园等一批事关工业长远发展的大项目建成投产。 烟台市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擦亮制造业绿色发展 底色。出台《烟台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工作方案》,成立全省首家绿色制造协会组织,印发烟台市绿色工 厂、绿色设计产品、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评定办法,全面构建"市级-省级-国家级"绿色制造培育体系, 截至目前,累计培育省级以上绿色工厂88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9家、绿色工业园区12家,评审认定 市级绿色工厂 ...
 李维明:为高质量发展打造强劲绿色引擎
 经济日报· 2025-10-31 08:09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 议》,为未来五年我国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其中,"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的发展目标 和"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部署,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 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彰显了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坚定决心和战略清 醒。 "十四五"时期,面对世纪疫情的严重冲击和错综复杂的内外环境,以及绿色发展道路上的新问题新 挑战,党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推动我国实现从重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向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的跨越式转变,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取得辉煌成就。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4年全国地级 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_2.5)浓度下降至29.3微克/立方米,比2020年下降16.3%,优良天数比例达到 87.2%,比2020年上升2.4个百分点;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首次突破九成,长江、黄河全线干流水质 连续多年保持Ⅱ类;人民群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连续4年超过90%。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取得历史性成就, 目前生态保护修复面积超1.2亿亩,森林覆盖率稳步提升至25%以上,贡献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十五五”任务书⑤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建设美丽中国
 河南日报· 2025-10-31 07:41
洛阳市孟津区黄河一号公路核心区的小浪底库区风景怡人。郑占波 马绍磊 摄 抓落实 统筹推进"五水共治" 为"两高四着力"提供水利支撑保障 ——访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申季维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基本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期和两个五年规划的历史交汇点召开的一次重要 会议,对'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大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就加快建设现代化水网、提高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水平等多项治水 工作作出部署,为水利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10月30日,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申季维在接受记者采访 时说。 申季维表示,全省水利系统将坚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和在河南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深 入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聚焦"两高四着力",锚定"1+2+4+N"目标任务体 系,统筹推进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水文化"五水共治",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 化新篇章作出水利贡献。 落实"江河战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加快论证桃花峪洪水控制工程,推进小河口等水库 前期工作,实施伊洛河、金堤河 ...
 为高质量发展打造强劲绿色引擎
 经济日报· 2025-10-31 06:36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需全面深刻领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 精神,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科学指引,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打造强劲绿色引擎, 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一是持续增强绿色发展动能。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牢固树立和践 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这抓 住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要求我们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实现高质量发展和 高水平保护的良性互动。要坚定不移推动产业结构深度调整,深入推进钢铁、有色、石油化工等重点行 业节能降碳,培育壮大绿色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 信息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以增加产业"含绿量"来提升经济"含金量"。二是持续深入推进污染 防治攻坚和生态系统优化。这是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重点任务。"十五五"时期,污染防治要更加注重精 准、科学、依法,瞄准短板弱项持续攻坚。同时,要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不断提升生 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三是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快能源绿 色低碳 ...
 东莞新能源产业系列报告之一:蓄势储能,前瞻固态
 东莞证券· 2025-10-30 17:2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超配(维持)[1]   报告核心观点 - 报告核心观点为东莞新能源电池产业基础深厚,正积极布局新型储能与固态电池等前沿领域,有望充分受益于全球储能需求的高速增长和技术迭代,产业竞争力强劲[5]   分章节总结   新能源为东莞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细分领域之一 - 东莞市2024年GDP达到1.23万亿元,同比增长4.6%,位居广东省第四,增速位居第二[12][14] - 东莞市作为制造业大市,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超过一半,达55.37%[16] - 东莞市构建"8+8+4"现代化产业体系,新能源被列为8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细分领域之一,新型固态电池材料是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5][21][23] - 目标到2027年底培育形成7个以上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3万亿元[22]   东莞新能源电池产业基础深厚 - 根据《2024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东莞是新能源中小企业集聚度最高的城市[5][24][25] - 东莞以锂电池产业链为主营的企业有300多家,涉及锂电行业的相关企业有1500多家,产业链布局完整,覆盖上游材料设备、中游电芯制造与PACK、下游系统集成与应用[5][29] - 在负极材料环节,凯金新能源2025年上半年锂电池负极材料出货量9.9万吨,占全国出货量的7.7%,排行第5位[31][33] - 在锂电设备环节,全市相关企业超过200家,涌现出宏工科技等一批产值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产品覆盖电芯生产全流程[36][37] - 中游拥有ATL旗下3家子公司和博力威等全球知名锂电池供应商,博力威电动两轮车锂电池出货量位列全国前三,欧洲电助力自行车市场占有率约20%[38][39]   锚定新型储能产业赛道,受益全球储能需求高速增长 - 2020-2024年中国储能电池出货量年复合增长率达113.3%,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储能电池出货量430GWh,同比增长105%[5][43] - 2020-2024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从28.5GWh增长至369.8GWh,年复合增长率89.8%,2025年上半年全球出货量达240.2GWh,同比增长106.1%[42] - 中国储能电池出货量占全球比例持续高达90%以上,2025年上半年占比高达97%以上[44] - 国家政策目标到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180GW以上,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为95GW,未来两年半内将翻倍增长[48] - 海外市场如欧盟计划到2030年将储能装机规模提升至500GWh–780GWh;澳大利亚目标2050年提升至61GW;沙特计划2030年配套部署48GWh储能容量[49] - 东莞市政府目标到2025年新型储能产业规模不低于800亿元,2027年不低于1200亿元,并规划了明确的产业空间布局[53][54] - 多个大型储能项目落地东莞,如赣锋锂电总投资50亿元的年产10GWh新型锂电池及储能总部项目,预计达产后年产值110亿元[40][55]   技术突破与领先布局,东莞固态电池产业竞争力强 - 根据EVTank,东莞入选中国固态电池产业竞争力十强城市排行榜第6位[5][64] - 东莞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科研团队提出引入碘离子进行阴离子调控技术,为解决全固态电池固-固界面接触难题提供了新方案[5][57] - 实验室已吸引广汽埃安、欣旺达等近20家电池产业链企业聚集,共同开发新一代动力和储能电池产品[60] - 本土企业积极布局固态电池领域:凯金新能源与立时集团签署固态电池战略合作协议;红木棉电子成功开发国内首条干法电极全固态电池制作线;宏工科技研发了适用于固态电池和干法电极工艺的特殊设备[61][62][63][75]   东莞新能源电池行业主要上市公司 - 博力威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与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62.7%和316.8%,扭亏为盈,公司在固态电池领域已有布局并进入中试阶段[67][68] - 宏工科技锂电池产线及设备营收占比从2024年的80%上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90%以上,公司在固态电池设备领域已有布局[74][75] - 正业科技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5.81亿元、归母净利润0.2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66%和120.19%,业绩扭亏为盈[80][85] - 易事特为2024年度"全球储能系统出货量TOP15"和"国内储能系统出货量TOP10",2025年上半年储能产品及系统业务实现营收5.2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53.45%[92][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