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第一性原理
icon
搜索文档
共振时代,点燃创新 | 与顶尖高手共建AI原生价值网
混沌学园· 2025-08-03 12:04
——@李善友,混沌创办人 当 AI 成为商业的「操作系统」 " 技术无所谓颠覆,市场无所谓颠覆。只有 新技术×新市场组合的原生价值网 ,才具备重构商业生态的颠覆性。" 大模型一日千里,算力成本指数级下降,算法正从工具进化为基础设施。 所有行业都值得用 AI 重做一遍,但 " 重做 " 不等于 " 叠加 " ,而是 " 重构 "—— 重构价值网络、重构组织流程、重构增长曲线 。 今天的商业竞争,早已不是「用不用 AI 」的选择题,而是「如何用 AI 解决真问题」的生存题: • 是让 AI 成为客服岗的效率工具,还是让智能体成为客户增值的核心能力? • 是用算法优化现有产品,还是基于 AI 重构产品的「原生逻辑」? • 是零散试点 AI 应用,还是让 AI 贯穿战略、组织、运营的全链条? 混沌,正在尝试与你共创答案。 过去,我们问 " 你的企业数字化了吗? " 今天,我们必须问 " 你的企业 AI 化了吗? " 混沌十年: 与创新创业者共踏每一个时代浪头 2015 年,混沌第一次把 " 哲科思维 " 带进中国创业者的课堂; 2025 年,我们将把 "AI 创新思维 " 升级为每一位商业决策者的必修课。 十年来,我 ...
“用空气生产一切”,前特斯拉高管创业项目获千万级融资
新浪财经· 2025-08-02 11:57
公司背景 - 碳生万物由特斯拉前高管任宇翔创立于2023年10月,总部位于上海,专注于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碳基产品 [1] - 公司已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国内互联网公司、红杉中国及黄河三角洲投资等 [1] - 联合创始人张鸿曦与任宇翔曾在Carbon Engineering共事,分别担任全球战略顾问和中华区代执行董事 [2] 技术路线 - 采用直接空气捕集二氧化碳技术,目标规模达到百万吨甚至千万吨级 [6] - 首款落地产品为可持续航空燃料,已具备清晰的中国本土工艺技术路线 [2][6] - 正在上海临港建设总投资3亿元的研发创新中心,计划2024年底建成千吨级中试装置 [5][6] 市场前景 -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预测2050年全球航空业65%减排依赖可持续航空燃料 [2] - 中国试点国内航班加注可持续航空燃料,2024年目标消费量超2万吨 [3] - 可持续航空燃料价格约2000美元/吨(1.4万元人民币),市场规模有望达万亿级别 [3] 发展规划 - 2026年计划完成5000吨级中试线建设 [6] - 2027年规划在西北地区投资10万吨级商业化项目,需配套2GW以上光伏发电 [6] - 10万吨级工厂配套光伏规模相当于2023年中国新增光伏装机的1% [6] 行业挑战 - 主流生物质原料(厨余油/秸秆)存在规模缺口,与石油替代需求差100倍数量级 [3] - 产业化初期面临成本挑战,类比十年前光伏和锂电池的发展路径 [6]
万字拆解宝洁:培养出行业一半CEO,全靠这套体系
搜狐财经· 2025-08-01 19:32
研究&监制:冬琪 主笔:陶程 文章出自:于冬琪商业笔记 几乎我见过的所有创业者,都渴望拥有一个CEO,帮自己分担压力和责任,负责业务线、甚至整个公司的战略和执行。当公司业务发展迅速,自己却陷入 精力瓶颈、分身乏术时,创业者们最容易想到的也是怎么能再复制一个自己。 但是,对绝大多数创业者来说,这都是不现实的。 在我前一段创业时,也深刻的体会到了这种困境。 当时公司新增了一条重要的业务线,我每天忙得焦头烂额,根本管不过来,就想着找个能当业务线CEO的人来管。 一开始想的是招聘,发现招不到合适的人。转而尝试内部选拔,也没能成功。 我和很多创业者交流完,大家会告诉我说:是你在招聘上不够努力。 也能理解,毕竟CEO这样的高级人才,可遇不可求,至少要在招聘上足够努力,才能增加遇到的概率。 直到有一次和朋友聊起这个问题,他提到:"如果要拥有CEO,最应该学习的是宝洁呀。宝洁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CEO,而是每个子品牌都需要类似CEO 这样的角色。而且你知道吗?宝洁的这些CEO几乎都是内部培养的,而不是通过外部招募。哪怕要招募,你也应该学习宝洁的思路——不是招募熟手 CEO、而是去招募CEO的种子选手。" 这句话让我眼前一亮。 ...
《长安的荔枝》:大唐组织僵化,李善德敏捷开发
虎嗅APP· 2025-07-24 17:42
大唐组织僵化问题 - 最高决策者脱离实际需求 凭个人意志发起不切实际项目 导致资源空耗[9] - 中层管理者缺乏过滤机制 仅传递压力而不匹配资源 形成"中层黑洞"[10] - 科层体系异化为不作为工具 部门墙导致内耗加剧[11] 李善德敏捷开发实践 - 组建跨职能小团队 包含投资人(苏谅)和技术专家(阿僮) 符合"两个披萨原则"[16] - 亲赴岭南实地调研 采用第一性原理突破二手信息局限[19] - 通过快速实验迭代 完成11次保鲜方案测试 实现敏捷开发[22] 项目交付结果与系统反馈 - 成功完成五千里荔枝运输 但成果被权力顶端忽视[26][27] - 系统对质疑者实施清除程序 李善德因偶然赏赐免于处决[28] - 流放岭南客观上使其避开安史之乱 反映系统失控前兆[29][30] 组织管理启示 - 官僚体系过度追求流程正确性 会丧失应对非标任务能力[11] - 小团队信任机制比正式流程更有效[16] - 脱离现实的KPI体系导致资源错配[20]
很多人都被困在“临界点”之下
虎嗅· 2025-07-24 10:55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有啥最硬的道理,那无疑是,你想得到什么东西,就得付出点啥? 想得到某个商品,那就得付钱;想学习或者收获某个技能,就得付出一定量的时间。而且有个很诡异的 东西,类似"临界点",你编程练习不到一定数量,英语词汇量达不到某个规模,都处在"低水平"这个层 次,关键是这个状态非常折磨人,非常痛苦,充满失落感和挫折感。过了那个点,就会觉得顿时天地 宽。 很多人一事无成,本质也是每件事都没过临界点,一直处在低水平,既痛苦,又折磨,还不出成果,慢 慢连尝试都不尝试了。 这又让我想起来多年以前我和小伙伴们分享,如果抛开那些花里胡哨的英语学习方法,比如什么"多 说",还有"英语环境"什么的,你实在是做不到,那就别做了,使劲背单词。一个单词重复两百遍,硬 背,不要搞什么"三天学会一万词汇量",不要搞"学会了词根快速记住两万词汇",都是瞎搞,静下心 来,死磕到底,一个一个背。 很多人英语学得一塌糊涂,绝大部分都是想走捷径,让他背单词,他就上网查,搞各种幺蛾子学习技 巧,最后技巧没掌握,能力也没上去。 一般来讲,单词背到6000左右,高中的阅读基本上都能读懂了,背到一万以上,考研英语文章除了那 些"长难句"也能看懂了, ...
《长安的荔枝》:大唐是如何陷入僵化的?
虎嗅· 2025-07-24 07:57
一个幽灵,一个死亡项目的幽灵,在大厂深处徘徊。 可能老板在电梯里灵光一闪,就有了一个不容置疑的需求。 预算?没有明确预算。 交付期?最好"明天给到"。 好了,现在你被命运选中,成了项目经理,快去创造奇迹,或者背上这口黑锅。 这就是《长安的荔枝》里,李善德的命运。 他是个九品小吏,需求方是天子圣人,交付物是五千里外"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未变"的荔枝, deadline 是杨贵妃生辰的六月一日,晚一个时辰都不行。 李善德,中年男人原本想着为民做官,也想着拥有长安户口,背着房贷,有个学龄女儿,还有全职太 太,遇上了这么一场让一千三百年后的职场人都背脊发凉的终极职场事故。 做好了有可能升官,做不好肯定玩儿完,为朝廷办事,就是这么简单。 一、大唐如何陷入僵化的 这场灾难的源头,并不来自蓄意的恶,而是悬在云端的无知。 圣人想在长安的夏天,吃到岭南的鲜荔枝。这个念头,不知何处而起,感性、模糊,却拥有不容置疑的 绝对权力。它不需要可行性论证,不关心现实条件,它就是现实本身。 当一个决策悬浮于空中,它必然会驱动整个系统为了一个虚无的目标,空耗巨大资源。它燃烧的,是组 织最宝贵的战略定力和一线员工的信任。 中层的作用,往往是 ...
大分工时代,专业人才的困境,谁之过?
虎嗅· 2025-07-23 08:43
劳动分工的历史演变 - 劳动分工概念起源于18世纪亚当·斯密《国富论》,其核心观点包括提升工人熟练度、节约工作转换时间、推动机械发明应用[3] - 福特汽车1913年引入流水线使T型车装配时间从12小时缩短至93分钟,1914年产量超25万辆占全美市场近50%,同时将工人日薪从2.34美元提升至5美元[4] - 1925年T型车价格从1908年850美元降至260美元,使流水线工人成为消费主力并催生中产阶级概念[5] 现代分工体系特征 - 当代社会建构于高度分工之上,生产过程标准化程度提升使全球60亿人口基本需求得以满足[7] - 教育系统通过"专业分流"培养适用于特定功能模块的专业人才,形成基于分工的价值观体系[7] - 分工精细化推动局部创新积累,最终促成工业革命级的技术突破[7] 分工的批判性反思 - 亚当·斯密警示极度分工导致工人智识麻木,丧失理性判断能力[9][10] - 马克思提出资本主义分工使劳动者异化为机器附庸,丧失对劳动产品的控制权[13] - 现代职场出现"工具人"现象,35岁程序员被优化等案例显示分工体系下的职业脆弱性[14] 知识孤岛化现象 - 学术头衔如"博士"反映极端专业化,研究领域可能仅占高中课本一句话篇幅[16] - "专业至上"价值观加剧学科壁垒,研究者难以突破传统范式进行跨学科创新[19][20] - 专家面对复杂公共议题时常失能,如建议低收入家庭出租闲置房屋等脱离现实言论[29][30] 同理心钝化表现 - 高度分工下不同职业群体间生活方式和思维差异增大,跨阶层共情困难[34][35] - 职场要求对流程忠诚而非整体负责,导致个人意义感消解和共情能力退化[36][37] - 社交媒体形成排他性"同温层","跨圈共情"被视为背叛群体立场的行为[39] 分工体系下的职业风险 - 高考志愿选择将个人未来绑定特定分工领域,专业红利期随技术变革缩短至5-10年[40][42] - 计算机等热门专业从业者面临"35岁危机",显示垂直领域专才的脆弱性[43][44] - 部分"通才"通过自媒体等新业态突破分工限制,实现传统体系外的职业价值[45][46] 技术革命对分工影响 - 信息技术催生"超级个体",个人可完成传统需组织分工的复杂任务[47][48] - AI技术可能改变两百年来的精细化分工趋势,重新定义人参与生产的方式[49]
一个工程师的极限挑战——专访山子有谦V17项目创业团队
新华网· 2025-07-22 17:29
行业动态 - 中国汽车行业上半年产销量双双超过1500万辆,均实现两位数同比增长 [1] - 新能源汽车行业"反内卷"呼声高涨,行业寻求差异化竞争路径 [1][7] -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预计达到2310亿元,下沉市场将成为主要增长点 [8] 战略合作 - 天猫与山子高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探索智能汽车定制化新零售模式 [1] - 合作内容包括:天猫提供数字化市场分析能力,山子高科负责智能制造,形成从消费者洞察到生产优化的闭环 [7] - 消费者可通过天猫平台定制车辆配置,后续服务由天猫线下连锁店完成 [7] 产品创新 - 山子高科旗下"V17"项目即将量产,定位为售价1万美元的B级新能源SUV [1][2] - 产品通过全流程创新实现低价,包括电子电气架构、三电系统、车身技术等领域的全栈自研 [5] - 采用"第一性原理"重构制造流程,而非通过价格战竞争 [6][7] - 计划提供个性化定制功能,通过天猫线下门店实现 [8] 管理团队 - 山子有谦CEO朱人杰具有丰富的新能源汽车制造经验,曾主导特斯拉多款车型量产 [3] - 团队在特斯拉期间创造Model Y日产2000辆的行业纪录,并在16个月内完成Cybertruck量产准备 [3] - 团队聚集了一批汽车制造业资深人士,具备全产业链创新能力 [5] 商业模式 - 采用"互联网+制造"的产业分工模式,山子有谦专注研发制造,天猫负责营销服务 [7] - 该模式在中国汽车行业属首创,全球范围内也具创新性 [7] - 项目测算显示可实现量产盈亏平衡,不以亏损换取市场 [7] - 目标用户定位下沉市场,旨在为天猫10亿用户提供首辆智能车 [8]
对话超级碗创始人高松:规模不急一时,今年重点加密华东区域
虎嗅· 2025-07-20 18:11
公司发展策略 - 超级碗坚持直营模式,仅在北京、成都、上海采用直营,杭州、深圳开启联营,目前联营店不超过10家,成立10年总拓店100多家 [1] - 2025年计划新增30~50家店,重点加密华东区域,深圳作为大湾区起点目标8~9家,明年才计划提速 [1] - 2021年曾加速扩张,门店从20家翻倍至40家,但因选址脱离核心模型在社区店栽跟头,迅速闭店 [4][5] - 今年预计新开30~50家店,华东区域再加密,深圳开到8~9家,每年设置50%增长目标,明年会加快门店速度 [42][44] 门店运营模式 - 主流店型有三类:商场旗舰店、写字楼配套店、园区店,社区店因需求不匹配已调整 [5][30] - 推出两家儿童主题友好餐厅,配套儿童三件套,定位小朋友和小鸟胃用户,目前上海、北京各一家 [31][32] - 100家店仍只有区域店一个层级,中后台管理精简,全职员工2~3人/店 [33] - 兼职员工占比不断提升,通过每小时产出预估工时优化人效 [53] 产品创新逻辑 - 产品定位从"更健康的麦当劳"转向"中国风味热烹轻食",强调热食和本土化 [6][7] - 产品逻辑从"打造爆品"变为"持续上新",每周二固定新品会,最快新品1个月上线 [5][16][22] - 鲜蔬锅新品帮助增收20%,周复购率10%~12%,外卖平台复购率46%~48%,高于行业平均35% [12] - 每个季度推出3~4个新品,测试方式从用户群闪送改为直接门店销售 [16][20][21] 供应链与成本控制 - 客单价主动降价7%,江南咬春鸡肉菜饭定价25元,会员价更低,源于上游规模采购成本下降 [46] - 轻食品类增速高于餐饮整体,属于增量市场,受益于健康饮食风潮 [47] 组织管理能力 - 团队偏好跨界人才,CFO来自互联网,供应链负责人为物理学硕士,门店拓展合伙人原为证券分析师 [54] - 店长全部由总部招聘,入职前需创始人面试,重视店长选育用留 [59][60][61] - 提炼团队文化:专业、靠谱、真诚、有爱,强调组织能力是终局竞争力 [63][64] - 管理难度指数级上升,需解决效率与组织能力问题,复盘迭代速度较快 [40][39]
还没等来「Model Y 杀手」,特斯拉就掀桌子了
36氪· 2025-07-18 17:25
特斯拉Model Y市场表现 - Model Y在25-35万元中大型SUV市场中保持销量领先地位,竞争对手多次试图挑战但未成功 [2] - 2024年特斯拉全球交付量178.9万辆,同比下降1.1%,但中国市场同比增长8.8%至65.7万辆 [4] - 中国市场对特斯拉至关重要,Model 3已失去领先地位,需要新车型巩固市场地位 [4] Model Y L产品特点 - 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三排长轴距Model Y,计划2025年推出 [5] - 车身尺寸4976*1920*1668毫米,轴距3040毫米,比标准版增加179毫米长度和150毫米轴距 [7][18] - 采用3D3/3D7双电机组合,前电机142kw,后电机198kw,整备质量2088kg [7] - 设计独特铭牌突出"L"定位,采用残影效果暗示三排座椅 [9][11] 空间与定位 - 第三排空间经过优化,轴距比Model X长75毫米,有望改善腿部空间问题 [18][20] - 定位35-40万元区间,可能成为Model X的中国版平替 [22] - 可能增加舒适性配置如零重力座椅等,告别"毛坯房"形象 [22] - 保持特斯拉操控优势,配备前255后275宽胎 [22] 六座SUV市场趋势 - 30-50万元家庭用户中60%偏好6座布局 [28] - 6座设计提供第二排独立座椅和中央过道,提升舒适性和空间灵活性 [28] - 二孩三孩政策推动家庭出行需求,6座SUV成为主流选择 [30] - 2025年多款中大型SUV如理想i8、问界M8等均采用6座设计 [30][32] 特斯拉市场策略 - 基于Model Y平台开发,最小化研发成本,发挥供应链优势 [35] - 面临豪华感和空间设计的挑战,与特斯拉传统理念存在冲突 [36] - 需要在中国最卷的奶爸车赛道竞争,市场反应存在分歧 [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