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霸权
搜索文档
外媒:连续6个月,东大每天增加100万桶原油储备,为大事做准备?
搜狐财经· 2025-11-05 05:43
而有专家称,中国大量采购原油,一方面是因为俄罗斯在制裁压力下正在打折销售石油,中方肯定要趁 着价格低位多买一点,另一方面,或许也是在为可能发生的地缘政治格局巨变做准备。从抛售美债、囤 积黄金,再到充实石油储备,这一切似乎都预示着,中方判断,世界可能会发生大事。 不过美国人更担心的,还是自己的霸权受到挑战。有美国分析师就直言,中国推出的数字人民币跨国结 算系统已经让美元霸权的根基出现裂痕,现在,石油价格的最大支柱,也在从美元慢慢转变为中国的需 求。 近日,《华尔街日报》等多家外媒援引业内分析师的话报道称,今年以来,中国采购和囤积石油的速度 明显加快——根据数据,今年前三季度,中国每天的原油进口量达到了近1100万桶,这一数字超过了沙 特的原油日产量。 再叠加美国贸易政策和关税政策的反复无常,以及美西方对俄罗斯石油企业的无理制裁,导致美国信誉 严重受损,都让美国的霸权地位摇摇欲坠。 而从3月起,每天都有大约100万桶原油都被储存入库,成为了中国的石油战略储备。有分析师称,根据 估算,中国的原油储备已经达到了12亿-13亿桶左右,但预计直到明年,中国仍会持续大量增加原油储 备。 对于中国的做法,美媒明显心里很矛盾。 ...
中国狂买美国大豆,表面是生意实则是战略算计,美国因债务问题先亮红灯
搜狐财经· 2025-11-05 01:36
巴西大豆到岸价在2025年11月已飙升至每吨920美元,而美国大豆因密西西比河航运恢复和库存充足,到岸价仅为520美元,每吨价差高达400美元。 2025年10月,中美在韩国釜山元首会晤后公布贸易细节,中方承诺在第四季度新增采购1200万吨美国大豆,金额约60亿美元。 这一决定让国际市场侧目——在贸易摩擦持续的背景下,中国为何突然"拥抱"美豆? 背后并非简单的买卖,而是一盘融合了市场理性、战略反制与对手弱 点的精准棋局。 稀土领域的对等反制让美国腹背受敌。 中方在谈判中明确要求:若美方放松稀土及技术出口限制,中方将相应调整管制。 2025年10月,国内稀土企业已接到通知,研究按种类和数量细分出口配额方案。 这种"工具箱式"管理既可精准反制,又避免全面脱钩。 此前美国试图施压荷兰撤换中资控股的安世半导体CEO,却遭本国企业反对,英伟达副总裁直言"政策只会伤害美国经济"。 美国财政危机是中方策略的底层支撑。 2025年美国联邦财政赤字攀升至2.03万亿美元,TGA账户余额骤降至5870亿美元。 债务上限虽暂冻至2025年底,但高盛测算显示,若不削减开支,2026年2月可能触发技术性违约。 特朗普的减税政策和基建计 ...
《华尔街日报》酸评:中国正用我们的武器打败我们,中国是最大赢家?
搜狐财经· 2025-11-04 21:12
面对38万亿美元债务压顶,美联储不得不宣布降息25个基点,为持续一年的量化紧缩踩下刹车。 而与此同时,另一边的中国在香港出手的40亿美元主权债,引来全球400亿资本疯抢。 一边是帝国黄昏,一边是东方日出,为何资本用脚投票?全球资金的重心,正在悄悄转向哪里? 去年中国刚放水刺激经济,国际资本就疯抢人民币资产,美国股市瞬间成了"冷板凳",现在中国反手在香港发债,分明是要把华尔街的"钱袋子"捅个窟窿! 更绝的是中国玩的是"美元反杀"战术,去年在沙特试水20亿美债,结果各国疯狂认购400亿,直接打脸美联储的"美元荒"把戏,如今规模翻倍到40亿,摆明 了告诉世界:"你们缺美元?找我啊!" 阿根廷、土耳其这些被美元镰刀割惨的国家,现在排队等中国救命,美国那套"加息-收割-降息"的老套路,这回彻底失灵了,当一个超级大国连自家核武器 都快没人看管时,它的信用还值几分钱? 编辑:N 美国急得直跺脚,中国甩出漂亮反击 美元霸权遭截胡,这不是普通的金融新闻,这分明是一出精心设计的战略大戏,主角则是被美国视为最大对手的中国,我们不是在挑战美元,而是在提 供"更好的美元"。 更有意思的是,当全球资本发现,由中国主导的美元循环更安全、更 ...
一觉醒来,中国发行美元美债!美国以后别想收割世界了
搜狐财经· 2025-11-04 16:09
中美在马来西亚谈判的当天,中国直接官宣了个大消息。 11月初,咱们要在香港发行美元主权债券,规模不超过40亿美元。 可能有人刚听说会懵,财政部这是要跟美联储抢活儿干?毕竟以前发行美元、美债这事儿,基本是美国 的专属操作。 发行主权债券,按常理都用本国货币,哪有放着人民币不用,反而借美元的? 一般这么干的国家,都是手里缺美元,等着救急呢。 可中国缺美元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单说九月份,咱们就有五百多亿美元的顺差,央行手里还躺着三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这四十亿的规模,跟咱们的家底比起来,简直是九牛一毛。 如此看来,中国发行这笔美元债,根本不是为了"借钱"。 真正的关键,不在于发了多少,而在于有多少人愿意买,以及大家愿意以什么样的条件买。 这背后藏着的门道,才是最值得琢磨的地方。 利率高低说了算?中国在抢的是"信用话语权" 主权债的利率可不是随便定的,它本质就是国家信用的"价格标签"。 你信用好,大家都愿意把钱借给你,自然不用给太高利息,利率就低;你信用差,没人愿意接手,只能 靠提高利率吸引买家,利率自然就高了。 中国这次发行美元债,核心就是在跟美国比信用。 如果咱们的债券利率,比同期美国国债还低,那意思就很明 ...
中俄欧专家:美国三大垄断,中俄各打破一个,只剩美元霸权
搜狐财经· 2025-11-03 20:28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美国依靠技术、军事和金融这三大优势,始终在国际上占据着主导地位。然而,当前国际局势正发生深刻而且不可逆转的变化。今年, 随着俄乌冲突的持续,来自中俄欧的多位专家对局势展开了深入讨论。经过充分交流与分析,他们达成了一个重要的共识: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 阶段。 首先来看技术领域,这是美国的强项之一。过去几十年里,无论是芯片制造、航空航天技术、互联网发展,还是人工智能创新,美国始终位居世界前列,其 他国家往往依赖美国的技术和设备来推动自己的产业发展。然而,近年来中国在技术领域的迅猛发展,引起了全球的关注。特别是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在 技术研发上的投入显著增加,并且在政策上采取了系列前瞻性的调整措施。中国不仅大力鼓励自主创新,还推动产业链本土化,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 这些努力已经转化为实际的技术成果,展示了中国在多个关键技术领域的自主研发能力,甚至在一些领域展现了强大的国际竞争力。这一切并非一蹴而就, 而是经过了长期积累和系统推进。从基础研究到实际应用,技术创新链条逐步形成并日益完善。中国的技术发展稳步推进,逐渐缩小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 距,建立起了独立而强大的技术能力体系。 这个阶段不再是 ...
中国发行美元美债,美国以后别想收割世界了
搜狐财经· 2025-11-03 13:43
前言 谁敢信,中国的财政部,居然要干美联储发行美元美债的事了! 奇怪不?咱们国家明明握着3万亿外汇储备,根本不差钱啊,那为啥还要多此一举? 这步棋背后,藏着大智慧,简直就是在美元的地盘上,下了一盘中国棋,今天咱就唠明白,这招怎么就 能让美国有苦说不出。 不差钱为啥要借钱?醉翁之意不在酒 头一个让人纳闷的问题就是:中国缺这40亿美元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看看海关总署的数据,咱们的 贸易顺差每月都高达数百亿美元,央行的外汇储备更是超过三万亿美元。 这40亿,就好比大海里的一瓢水,完全不是钱的事,那为啥要多此一举?核心在于"信用"二字。在国际 金融圈里,一个国家发行债券的利率,就像是它的"信用身份证"。 来买你债券的人越多,你就能用越低的利息借到钱,这说明大家对你极度信任,反过来,如果没人买, 你就得不断提高利息来吸引人,这本身就说明你信用不够。 所以,中国这次发行美元债券,最关键要看的是最终定下来的利息是多少,如果咱们这批债券的利息, 比同期美国国债的利息还要低,那就等于向全世界宣告。 动了谁的奶酪?挑战美元的"安全"神话 美国统治全球经济这么多年,靠的就是美元的核心地位,美元和美国国债,一直被包装成"全球最安全 ...
中国发行40亿美元主权债券,全球金融市场迎来转折点
搜狐财经· 2025-11-03 02:38
发行概况与核心意义 - 中国财政部本周将在香港发行40亿美元主权债券 [1] - 此次发行的核心信号在于其利率可能首次低于同期美国国债,直接挑战美元“无风险资产”的地位 [1][8] - 尽管中国拥有超过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融资并非首要目标,战略意义远大于财务意义 [3] 历史沿革与市场认可度 - 中国境外发行主权债券的记录可追溯至1987年发行的3亿美元欧洲债券 [3] - 自2017年重启美元债发行以来日益成熟,2024年在沙特发行20亿美元债券,认购金额达到发行额的19.9倍,创下全球纪录 [3] - 2024年沙特发行的3年期债券利率仅比同期限美债高1个基点,显示国际市场对中国主权信用的高度认可 [3] 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角色 - 香港作为“超级联系人”,凭借自由市场经济、资本自由流动、成熟法律体系和低税率环境,成为连接中国与全球资本的天然桥梁 [5] - 发达的金融基础设施、健全的银行体系及大量国际金融机构聚集,使香港能与全球金融市场无缝衔接 [6] - 选择在香港发行不仅为市场注入优质资产,活跃当地外汇和债券交易,也强力支持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5][6] 利率信号与全球金融格局影响 - 主权债利率是国家的“信用镜子”,利率越低表明市场对其经济稳定性和还款能力越认可 [8] - 若中国美元债利率低于美债,意味着全球资本眼中的“安全港湾”正在转移,直接挑战美元核心地位 [8][9] - 此次发债时机选择在美联储货币政策会议前后,传递出明确信号:美联储维持的高利率水平已缺乏市场竞争力 [15] 人民币国际化与多元化策略 - 发行美元主权债是一种“迂回战术”,为持有大量美元的国际机构投资者提供安全可靠的投资选择,吸引全球“闲钱”为中国经济所用 [11][12] - 公司采用“两条腿走路”策略,例如今年4月在伦敦成功发行60亿元人民币绿色主权债券,总申购金额达415.8亿元人民币,为发行金额的6.9倍 [12] - 该策略在巩固现有美元体系参与者的同时,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12] 对国内经济与资本市场的传导效应 - 成功发行能增强国际资本对中国资产的信心,吸引更多外资流入,创造高薪岗位,提升就业质量 [19] - 国家的融资成本影响全社会利率水平,较低的国际融资成本可减少政府利息负担,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补贴等投入 [18] - 发行会带动整个“中国概念”资产活跃度,可能使个人投资的基金获得更多外资配置,推动资本市场更加成熟 [19] 市场趋势与数据 - 2025年1-9月,中资美元债发行额已达819.96亿美元,同比增长50% [19] - 越来越多的国际资本正用实际行动重新评估中国资产的真实价值 [19]
美元霸权要凉了?各国狂买黄金超800吨,新风暴正在酝酿中
搜狐财经· 2025-11-02 18:44
金价飙升撼动美元霸权,全球央行正以创纪录速度增持黄金,悄然重塑国际金融格局。 在这场静默的金融变革中,各国央行扮演着关键角色。货币研究机构Tresmark首席执行官费萨尔·马姆 萨对此有个精妙比喻:"央行正在成为新的金矿开采者。" 这种剧烈波动不仅反映了市场对贵金属的狂热,更折射出全球对美元信心的动摇。 央行行为的深刻转变 黄金的非凡崛起 过去一年间,黄金市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波动。金价从2024年10月的每盎司2700美元一路攀升,至今年 10月31日已达3997美元,期间更曾短暂触及4300美元高位。 这意味着如今购买同等重量黄金需比一年前多支付约1300美元,相当于美元对黄金实际贬值近48%。 数据显示,仅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央行就购入244吨黄金,按此节奏年化采购量将达800吨,接近全球金 矿年产量的三分之一。 更值得注意的是,超过九成的央行明确表示将继续增持黄金储备。这种战略性转变实则是各国在为可能 出现的金融体系变局购买"保险单",悄然将资产从美元转向更具稳定性的黄金。 多重因素驱动的变革 这场变革背后有着复杂的驱动力量。发达经济体持续扩大的财政赤字、居高不下的债务水平以及长期低 迷的实际收益率, ...
51:47!美参议院通过表决,终止特朗普关税政策,中国躺赢?
搜狐财经· 2025-11-02 15:04
哈喽,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小陆。今天有个重磅消息,美国参议院在10月30日通过了一项决议,以61票赞成和47票反对的结果,决定终止特朗普实施的全球 关税政策。这一决定引发了不少关注,小陆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其中的情况。 刚刚传出消息,美国参议院经过投票,以51票对47票的微弱差距通过了终止特朗普全球关税政策的决议。这个投票结果非常有意思,赞成票几乎全是民主 党,而反对票则是纯粹的共和党。这也直接反映出两党在贸易问题上的分歧和对立。 此外,背后还涉及到更直接的利益关系。在2024年的选举周期里,美国制造业集团给参议院贸易委员会成员的捐款激增至1.8亿美元。支持关税的议员得到 的捐款,是反对者的3.2倍。那些大声喊着"保护本土产业"的议员背后,隐含着资本的巨大利益。 * * * * * BOARD * * 如果你对美国政治有些了解,应该知道这项提案大概率无法最终通过。因为现在众议院掌握在共和党手里,且共和党领导人已经明确表示,要阻止这个提案 通过投票。即便幸运地通过了众议院的投票,要想推翻总统的否决,仍然需要两院各自的三分之二多数,这样的票数在如今的政治环境下几乎是不可能实现 的。 民主党应该清楚这些困难,然而他们依然 ...
看不见的武器:黄金、石油与美元之网
虎嗅APP· 2025-11-01 22:11
美元霸权的历史演变 - 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美元与黄金挂钩(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奠定美元中心地位 [7][8][9] - 1971年尼克松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美元成为无锚信用货币,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12] - 1973年石油危机后,美国与沙特达成石油美元协议,要求石油以美元计价结算,并将石油美元盈余投资美国国债,使美元锚定全球刚需的石油资源 [13][15] 全球美元清算与控制体系 - SWIFT系统作为全球银行间金融电报网络,覆盖11000家银行,负责传递支付指令而非资金 [18][20] - 全球95%的跨境美元交易通过纽约的CHIPS系统清算,日均处理超过1.8万亿美元,完全受美国法律管辖 [22][23] - 代理行体系要求外国银行在美国银行开设账户,为美元交易提供"美国关联",使美国获得长臂管辖权 [24] 金融制裁的执行机制 - 美国财政部海外资产控制办公室(OFAC)通过特别指定国民名单(SDN名单)实施制裁,冻结名单实体在美资产并禁止美国主体与其交易 [25] - 2014年法国巴黎银行因违反制裁被罚89.7亿美元,相当于其当年全部利润,并暂停部分美元清算业务,产生全球寒蝉效应 [28][30][31] - 制裁引发全球银行业过度合规,形成价值千亿美元的合规行业,银行主动切断与敏感国家业务以规避风险 [32] 金融武器的实际应用与影响 - 对伊朗制裁导致人道主义物资流通受阻,全球银行因恐惧罚款而拒绝所有伊朗相关交易,形成金融绞杀 [34][35] - 2022年俄乌冲突后,美国联合盟友将俄罗斯主要银行踢出SWIFT系统,并冻结俄罗斯央行约3000亿美元外汇储备 [36][37] - Visa、万事达卡、苹果支付等美国公司暂停在俄罗斯服务,导致俄罗斯国内支付系统瘫痪,引发民众挤兑 [38][39] 去美元化趋势与体系反噬 - 2022年后全球央行加速增持黄金,中国人民银行连续多月购入,以对冲美元资产政治风险 [42][43] - 中国推出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作为SWIFT和CHIPS的替代方案,截至2024年底覆盖上百个国家 [44][46] - 数字人民币(e-CNY)具备点对点支付潜力,可绕过SWIFT和代理行体系,对美元霸权构成结构性挑战 [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