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债汇三杀
搜索文档
美国股债汇三杀,遭遇“黑色星期五”!中概股重挫,原油跳水,黄金拉升;币圈清算,一天100亿美元遭平仓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1 08:45
美股市场整体表现 - 美股三大指数遭遇大幅跳水,道指下跌878.82点或1.9%,纳指下跌820.20点或3.56%,标普500指数下跌182.60点或2.71% [1] - 纳指和标普500指数创下自4月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 [1] 科技股板块 - 大型科技股全线下跌,万得美国科技七巨头指数下跌3.65% [2] - 个股方面,特斯拉下跌5.06%,亚马逊下跌4.99%,英伟达下跌4.95%,META下跌3.85%,苹果下跌3.45%,微软下跌2.19%,谷歌下跌1.95% [3] - 芯片股表现疲软,费城半导体指数下跌6.32% [3] - 芯片个股中,ARM下跌9.26%,安森美半导体下跌8.47%,微芯科技下跌8.28%,超威半导体下跌7.78%,高通下跌超7%,台积电下跌逾6%,博通下跌超5% [3][4] - 盘后交易中,英伟达、特斯拉、甲骨文跌幅均超2%,新思科技、Cadence跌幅超3% [5] 中概股板块 -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下跌6.10%或520.50点 [5][6] - 个股方面,老虎证券、世纪互联、禾赛科技跌超11%,蔚来下跌10.12%,哔哩哔哩下跌9.39%,阿里巴巴下跌8.45%,小鹏汽车下跌8.14%,百度集团下跌8.09% [5][6] - 富时A50期指连续夜盘下跌4.26%,报14340点 [6] 欧洲与加密货币市场 - 欧洲主要股指集体收跌,欧洲斯托克50指数跌1.69%,英国富时100指数跌0.87%,法国CAC40指数跌1.53%,德国DAX30指数跌1.68% [8] - 比特币一度大跌13%跌破110000美元,过去24小时内下跌9.16%,过去24小时内有约100亿美元的加密押注被清空 [8] 大宗商品市场 - 贵金属价格上涨,伦敦现货黄金价格上涨1.05%至4017.845美元/盎司,COMEX黄金期货价格上涨1.58%至4035.5美元/盎司,伦敦现货白银价格上涨1.87% [9][11] - 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全线下跌,美国WTI原油期货下跌5.32%至58.24美元,布伦特原油期货下跌4.86%至62.05美元 [11] - 有色金属方面,伦敦基本金属全线下跌,LME期铜和LME期锡均跌超4%,LME期铝和LME期镍跌超1% [12] 美国国债与美元 - 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破4.04%,日内下降约11个基点,本周累计下降约9个基点 [12] - 美元指数下跌0.58% [12]
2025,一直“在线”!
赵伟宏观探索· 2025-09-25 00:03
研究团队与理念 - 研究团队秉持研究为本、求真务实、勤勉服务、敬畏市场的理念,致力于在持续迭代中逼近真相 [2] - 2025年是团队全面升级的一年,推进了研究框架的体系重构和研究成果的系统展示,秉持"研之有理、落地有声"的理念 [2] - 团队强调研究员要"回归本源",以研究为主、勤勉服务、保持谦卑、敬畏自然 [26] 研究团队核心成员 - 赵伟为申万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经济学博士,担任中国证券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委员会委员等职务,曾获新财富最佳分析师等行业奖项 [4][5] - 申万宏源宏观首席分析师为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曼彻斯特大学访问学者,曾在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 [6][7] - 屠强为申万宏源宏观资深高级分析师、国内经济组主管,拥有7年宏观研究经验,是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特邀研究员 [10][16] - 陈达飞的研究成果曾多次获得央行经济金融调研机制年度优秀报告一等奖 [12][13] - 团队包括研究方向为财政、货币金融的分析师,拥有6年宏观研究经验 [18][19] 2025年宏观经济研究焦点 - 2025年上半年全球宏观经济最大的预期差是"美国例外论"被证伪,下半年焦点在于关税谈判的反复、滞胀预期的验证和《美丽大法案》的落地 [21] - 研究聚焦特朗普关税政策的经济金融冲击,关税对物价和增长的影响一般在2-3个季度达峰,若美国失业率升至4.6%可能引发衰退恐慌 [21] - 研究关注特朗普冲击和美元"大逆转"背景下的流动性冲击,美国多次出现"股债汇三杀",不可低估美元贬值预期下"套息交易"反转的趋势性变化 [22] - 研究聚焦地缘政治风险对宏观经济和大类资产的影响,在特朗普冲击下市场重新拥抱"东升西降"叙事 [23] 中国经济转型与政策动向 - 经济"三驾马车"或从制造业向服务业切换,当人均GDP在1-3万美元、城镇化率达70%、老龄化提速时,服务业供需会加快扩张 [28] - 促消费政策更强调居民收入增长与社会保障完善,扩内需是长期战略,政策持续向制造业倾斜以应对"关税冲击" [29] - "反内卷"或是转型新阶段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站位更高、覆盖面更广、协同性更强,涉及地方政府、企业和居民 [31] 研究服务与产品体系 - 公司提供四个系列超过150场会议,涵盖从短期到长期、从事件驱动到深度研究的全方位研究服务 [32] - "洞见"系列共95期,专注于深度专题研究分享,针对市场核心主题或长期趋势进行系统阐述 [35][36] - "速见"系列专注于第一时间解读市场热点事件,提供快速清晰的专业视角 [38][40] - "灼见"系列以推动研究落地为核心,邀请宏观专家、产业嘉宾与投研专家进行深度研讨,例如2025年2月28日召开的开年复工"成色"研讨会 [42]
2025,一直“在线”!
申万宏源研究· 2025-09-24 14:09
致投资者 研究是在持续迭代的过程中不断逼近真相,是一项"久久为功"的工作,只有永不停步的否定 与重构,才能不断成长。作为研究型团队,我们始终坚守初心,坚持研究为本、求真务实、勤勉 服务、敬畏市场。 2025年是团队全面升级的一年,在新的征程中,我们推进了研究框架的体系重构、研究成果 的系统展示,秉持"研之有理、落地有声"的理念,致力于提供真正有价值的独立研究成果。 感谢您一直以来的支持与信任,让我们共同进步,共创未来! 赵伟 敬上 2025.8.16 赵伟 申万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经济学博士,同时担任中国证券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等社会职务。2023 年7月6日,应邀参加李强总理经济形势座谈会。 曾获沪上金融家"金融行业创新人物"、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最佳首席经济学家等称号;曾获新财富最佳分析师、 水晶球最佳分析师、金牛奖最具价值首席分析师等行业奖项。 代表作《转型之机》、《蜕变·新生》等,系统阐释了中国经济转型阶段的特征与机遇,为理论研究与实务操作 提供重要支持。 申万宏源宏观首席分析师 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曼彻斯特大学访问学者,曾任国金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东方证券财富管理总 ...
2025,一直“在线”!
申万宏源宏观· 2025-09-24 00:04
研究团队介绍 - 研究团队由首席经济学家赵伟领导,其拥有经济学博士背景,并担任中国证券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委员会委员等社会职务,曾于2023年7月应邀参加李强总理经济形势座谈会 [4][5] - 团队核心成员包括宏观首席分析师,拥有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和曼彻斯特大学访问学者背景,曾在《金融研究》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 [6][7] - 团队资深高级分析师屠强拥有上海财经大学金融硕士和FRM资格,担任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特邀研究员和中国人民银行调研机制专家 [10][11] - 分析师陈达飞积极参与政府部门经济形势分析会,研究成果多次获得央行经济金融调研机制年度优秀报告一等奖 [12][13] - 国内经济组主管屠强拥有7年宏观研究经验,专注于基本面研究和长期趋势思考 [16] - 助理分析师耿佩璇拥有天津大学管理学博士和1年宏观研究经验,研究方向为中观高频跟踪和产业趋势分析 [16] - 助理分析师浦聚颖拥有复旦大学经济学硕士和6年宏观研究经验,专注于财政和货币金融研究 [18][19] 研究理念与框架 - 研究是在持续迭代过程中不断逼近真相的工作,需要永不停步的否定与重构才能成长 [2][26] - 2025年是团队全面升级的一年,推进了研究框架体系重构和研究成果系统展示 [2] - 团队秉持"研之有理、落地有声"理念,致力于提供真正有价值的独立研究成果 [2] - 研究员要"回归本源",以研究为主、勤勉服务、保持谦卑、敬畏自然 [26] 2025年宏观经济研究焦点 - 2025年上半年全球宏观经济最大预期差是"美国例外论"被证伪 [21] - 下半年关注关税谈判反复、滞胀预期验证和《美丽大法案》落地相互交织的影响 [21] - 关税对物价和增长的影响一般在2-3个季度达到峰值 [21] - 特朗普冲击和美元"大逆转"背景下的流动性冲击是重点,美国多次出现"股债汇三杀"现象 [22] - 地缘政治风险成为全球宏观经济和资产定价重要因子,市场重新拥抱"东升西降"叙事 [23] 中国经济转型研究 - 经济"三驾马车"从制造业向服务业切换,包括服务消费、服务业投资与服务出口 [28] - 当人均GDP达1-3万美元、城镇化率70%、老龄化提速阶段,服务业供需会加快扩张 [28] - 促消费政策更强调居民收入增长与社会保障完善,扩内需成为长期战略 [29] - 政策持续向制造业倾斜,为应对"关税冲击"提供保障,"新动能"正对冲"老动能"回落压力 [29] - "反内卷"或是转型新阶段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站位更高、涉及面更广、协同性更强 [31] 研究服务形式 - 提供四个系列超过150场会议,涵盖从短期到长期、事件驱动到深度研究的全方位服务 [32] - "洞见"系列共95期,聚焦深度专题研究分享,针对市场核心主题或长期趋势进行系统阐述 [35][36] - "速见"系列专注于第一时间解读市场热点事件,分析直接冲击与潜在影响 [38][40] - "灼见"系列以推动研究落地为核心目标,邀请宏观专家、产业嘉宾与投研专家进行深度研讨 [42] - 举办定期电话会议,如2月3日由赵伟主持的会议涵盖《三分钟掌握》等主题 [34]
天风证券:如果美联储独立性削弱 有何潜在影响?附三位主要候选人近期观点
新浪财经· 2025-08-24 09:42
核心观点 - 特朗普考虑提名新任美联储主席候选人引发市场对货币政策独立性的担忧 若提名具有MAGA色彩及私交密切的人选可能导致滞胀风险上升 财政担忧加剧 美元地位削弱及资本外逃 并对美国股债汇市场造成抛售压力 [1] 候选人背景与立场 - 主要候选人包括沃勒(现任美联储理事) 哈塞特(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 沃什(前美联储理事) [1] - 其他候选人涵盖四类背景:现任美联储官员(鲍曼/杰斐逊/洛根) 金融机构人士(贝莱德里德尔/杰富瑞泽尔沃斯) 前美联储官员(林赛/布拉德) 前政府经济学家(萨默林) [1] - 近期被提名为美联储理事的米兰可能成为黑马 倡导对等关税 利率立场偏鸽派 主张通过缩短理事任期和允许总统罢免理事来削弱美联储独立性 [1] 候选人政策言论 - 沃勒支持7月降息25个基点 认为不应等待劳动力市场恶化才采取行动 强调美联储理事会应专注于本职工作而非总统言论 [2] - 哈塞特批评美联储在关税问题上"非常错误" 呼吁重新调整利率路径 同时表示特朗普首要任务是维护美联储独立性 并开放讨论担任美联储主席的可能性 [2] - 沃什赞同特朗普公开推动降息的行为 表示若投票将支持下周降息 并对担任美联储主席持积极态度 [2]
中国增持美国国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7 09:03
外国投资者持有美国国债情况 - 截至6月外国投资者持有美国国债总额达9.1277万亿美元 较上月增加802亿美元 [1] - 中国持有美国国债规模7564亿美元 较上月增持1亿美元 为今年3月以来首次增持 [1] - 持有美国国债规模前三地区为日本(1.1476万亿美元)、英国(8581亿美元)、中国(7564亿美元) 三地均在6月增持 [1] - 日本作为第一大债主增持126亿美元 英国作为第二大债主大幅增持487亿美元 [1] - 中国自2022年4月以来持有规模始终低于1万亿美元 总体呈现逐步减持态势 今年3月起从第二大债主变为第三大债主 [1] 美国国债总体规模 - 美国国债规模近日突破37万亿美元 膨胀速度远超预期 创历史纪录 [2] - 若将债务分摊 相当于每户家庭负债28万美元 每人负债10.8万美元 [3] 美国财政状况 - "大而美"法案放宽举债上限 减税蚕食财政收入 国债利息支出飙升 财政缺口持续扩大 [3] - 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提高关税增收但收效甚微 [3] - 面对债务和赤字压力 特朗普将矛头对准美联储 [4] 美债后市展望 - 中金公司研报指出 若美股上涨动能弱化 风险偏好趋弱 流入美债资金可能再度提高 [5] - 美国经济放缓叠加风险偏好调整及降息预期抬升 美债需求可能重新回暖 [5] - 申万宏源认为关税引发的"滞胀担忧"仍在 财政可持续性添新扰动 美元指数或延续走弱 [5] - 美股与美债高波动中 "股债汇三杀"或将"脉冲式"反复上演 [5] - 利率波动性和资产相关性变化将影响美债"安全溢价" [5]
中国增持美国国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7 08:57
美国国债持有情况 - 截至6月外国投资者持有美国国债总额达9 1277万亿美元 较上月增加802亿美元 [1] - 中国持有美国国债规模7564亿美元 较上月增持1亿美元 为3月以来首次增持 [1] - 持有规模前三地区为日本 英国 中国 日本持有1 1476万亿美元 增持126亿美元 英国持有8581亿美元 增持487亿美元 [1] - 中国自2022年4月以来持有规模持续低于1万亿美元 总体呈减持态势 3月起从第二大债主降为第三大债主 [1] 美国国债规模与财政状况 - 美国国债规模突破37万亿美元 创历史纪录 膨胀速度远超预期 [2] - 分摊至美国民众相当于每户家庭负债28万美元 每人负债10 8万美元 [2] - 财政缺口持续扩大 原因包括举债上限放宽 减税政策 国债利息支出飙升 关税增收效果有限 [2] 美债市场展望 - 中金公司预测若美股上涨动能减弱 风险偏好趋弱 资金可能回流美债 经济放缓叠加降息预期或推动美债需求回暖 [4] - 申万宏源认为关税引发的滞胀担忧与财政可持续性问题将导致美元指数走弱 美股美债高波动下"股债汇三杀"可能反复出现 [4] 其他市场动态 - 老铺黄金宣布年内第二次涨价 股价直线拉升 [5] - 央行连续9个月增持黄金 [5] - 东南亚电商爆发 中企加速布局 [5]
6月中国增持美国国债1亿美元
中国基金报· 2025-08-16 22:53
外国投资者持有美国国债情况 - 截至今年6月外国投资者持有美国国债总额达到9.1277万亿美元较上月增加802亿美元[1] - 中国持有美国国债规模7564亿美元较上月增持1亿美元为今年3月以来首次增持[1] - 日本目前持有美国国债规模1.1476万亿美元较上月增持126亿美元延续增持态势[3] - 英国目前持有美国国债8581亿美元较上月大幅增持487亿美元[3] 国际资本流动数据 - 6月外国投资者在美净增持证券资产778亿美元其中私人外资净增持73亿美元官方外资净增持705亿美元[1] - 6月外国投资者净增持美国长期证券1923亿美元私人外资增持1546亿美元官方外资增持377亿美元[1] - 经调整后6月外国投资者净增持美国长期证券1508亿美元上月为净减持2594亿美元[1] 美债市场动态 - 中国自2022年4月以来持有美国国债规模始终低于1万亿美元总体呈现逐步减持态势[3] - 今年3月起中国由美国国债海外第二大债主变为第三大债主[3] - 美股上涨动能弱化可能促使资金流入美债需求可能重新回暖[2] 市场观点 - 美国经济放缓叠加风险偏好调整及降息预期抬升可能推动美债需求回暖[2] - 美元指数或将延续走弱美股与美债高波动中"股债汇三杀"可能反复上演[3] - 利率波动性和资产相关性变化将影响美债"安全溢价"[3]
中国6月份增持美债1亿美元
券商中国· 2025-08-16 16:00
外国投资者持有美国国债变化 - 截至6月外国投资者持有美国国债总额达9.1277万亿美元 较上月增加802亿美元 [1] - 6月外国投资者净增持美国证券资产778亿美元 其中私人外资净增持73亿美元 官方外资净增持705亿美元 [1] - 6月外国投资者净增持美国长期证券1923亿美元 私人外资净增持1546亿美元 官方外资净增持377亿美元 [1] 主要国家持有美国国债情况 - 日本持有美国国债1.1476万亿美元 较上月增持126亿美元 为第一大持有国 [2] - 英国持有美国国债8581亿美元 较上月大幅增持487亿美元 为第二大持有国 [2] - 中国持有美国国债7564亿美元 较上月增持1亿美元 为第三大持有国 系3月以来首次增持 [1][2] 美债市场趋势与预期 - 美股上涨动能弱化可能促使资金转向美债 美国经济放缓与降息预期或推动美债需求回暖 [2] - 美元指数可能延续走弱 美股与美债高波动可能导致"股债汇三杀"脉冲式反复上演 [2] - 利率波动性与资产相关性变化将影响美债"安全溢价" [2]
6月中国增持美国国债1亿美元
证券时报· 2025-08-16 12:29
外国投资者持有美国国债变化 - 截至6月外国投资者持有美国国债总额达9.1277万亿美元 较上月增加802亿美元 [1] - 6月外国投资者净增持美国长期证券1923亿美元 其中私人外资净增持1546亿美元 官方外资净增持377亿美元 [1] - 经股票互换调整后6月外国投资者净增持美国长期证券1508亿美元 上月为净减持2594亿美元 [1] 主要国家地区持有美国国债情况 - 日本作为美国国债第一大持有地区 6月持有规模1.1476万亿美元 较上月增持126亿美元 [3] - 英国作为第二大持有地区 6月持有规模8581亿美元 较上月大幅增持487亿美元 [3] - 中国作为第三大持有地区 6月持有规模7564亿美元 较上月增持1亿美元 为3月以来首次增持 [1][3] 中国持有美国国债趋势 - 中国自2022年4月以来持有美国国债规模始终低于1万亿美元 总体呈现逐步减持态势 [3] - 今年3月起中国由美国国债海外第二大持有地区变为第三大持有地区 [3] 资金流动与市场预期 - 6月外国投资者在美净增持证券资产778亿美元 其中私人外资净增持73亿美元 官方外资由净减持转为净增持705亿美元 [1] - 美股上涨动能弱化可能导致风险偏好趋弱 对应流入美债的资金可能会再度提高 [2] - 美国经济放缓叠加风险偏好调整及降息预期抬升 可能推动美债需求重新回暖 [2] 市场波动与资产表现 - 关税引发的滞胀担忧持续 财政可持续性添新扰动 美元指数或将延续走弱 [3] - 美股与美债高波动中可能出现"股债汇三杀"脉冲式反复上演 [3] - 利率波动性和资产相关性变化将影响美债安全溢价 [3]